分数的意义知识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分数的意义知识范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第二篇:分数的意义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 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 ?两个 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 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 。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 。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 师:嗯?你的 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 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 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 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 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课件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 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 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可以用?来表示;(并板书)

课堂评价一:P47页(见PPT)

课堂评价二:PPT口头完成做一做(P46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 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再通过两次的课堂练习评价,巩固分数的意义及为分数单位的学习再做铺垫。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 师:刚才我们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生:一堆糖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老师指着PPT学生回答:2份、3份、4份、6份)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在数学里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分数单位”。例如 的分数单位是 。

师:指着课件(学生用圆片表示 后剩下的空白部分)同学们看看空白处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

师: 的分数单位是?里有几个 ? 生: ,3个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 ,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 ,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 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含义(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师:看到这些图,美不美?还有比这更美的呢?请同学们欣赏下并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些什么规律?(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师:孩子们,今天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的惊喜,相信明天的你会更精彩。最后老师用与分数有关的话送语送给你们,或许现在不明白,慢慢的你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第三篇: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准备: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1张、一分米棉线1根、小棒、糖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师:三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谁来说个分数?学生举例,教师板书。你知道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看着黑板上的分数具体说。

(学生回答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表示什么。)

2、师: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理解学习分数意义:

1、教师出示分数:四分之一

问: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举例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呢?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并用彩笔画出阴影表示四分之一。

2、教师巡视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示形式。

3、展示汇报

提问: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生1:我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3: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4:我把4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你能用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指生4的图,问:这样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吗?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可能回答: 生1:我认为不能。把4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圆,所以每份不是四分之一;

生2;我认为能。因为在这里把4个圆看作一个整体;

生3:我认为能。因为把4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4、小结:

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了要把4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是几个圆?(1个圆)

请接着往下看,四分之一,都表示两幅图中整体里的一部分,说一说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一种是把1个圆平均分,一种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 生2;两种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数表示四分之一。

生3:第一幅图,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4分,表示其中的一份,

第二幅图,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分,表示其中的一份。

5、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你能举个表示单位“1”的例子吗?(全班的学生,一条路长、一盒粉笔等都可以看作单位“1”)

(二)教学分数单位: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12根小棒,想一想这12根小棒可以怎样平均分?怎样用分数表示你分的结果?比一比,看谁的分法多?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操作情况。

2、问: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分的方法和用分数表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3、全班交流:

生1: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这堆小棒的十二分之一。 生2: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堆小棒的六分之一,5分是这堆小棒的六分之五。

生3: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2份就是这堆小棒的三分之二

生4:把12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就是6根小棒。

4、问: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产生了这么多的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师:黑板上哪些分数表示分数单位?说一说。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

是多少,他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三、拓展练习:

1、自己看书,把教材第62页做一做填完,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一,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对于分数,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的知识基础,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本单元教材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的开始,是在学生对自然数、整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分数。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应用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收获之处:

本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知、情、意、诸方面和谐发展。

2、本节课采取小组活动教学,但在活动操作中,也有单个活动或两人活动的方式。教学准备包括:(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书籍、杂志、上网),了解分数的产生 (2)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分数;(3)活动材料。如: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1张、一分米棉线1根、一张由4个圆组成的图片、一张由12个圆形组成的图片、尺子、彩笔等。

3、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改进之处:

1、要进一步锤炼课堂语言,尽量减少课堂废话,为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

2、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这样的:当学生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时,当时我只让学生画了两个图,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虽然都是表示四分之一,但是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观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把不同的展示方法画到黑板上,两组图一对比,效果就更好了,学生就很容易发现,第一组时表示的一个物体,第二组表示的是一些物体,这样为教学单位“1”,做好铺垫。

3、让学生到讲台展示的时候,要提示学生把这些物体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每段长()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

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想知道是谁吗?(板书1)

师:谈谈对1的认识。

生自由谈论。

师:看来,同学们对1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一.复习旧知,操作体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分数”。(板书:分数)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陌生吗?为什么?

师:你能说几个分数吗?

板书学生说的分数。

师:关于分数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你能不能用身边的学习材料表示出其中一个分数(如1/4)吗?

【因为分数在三年级见过两次,一次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分或几份。到了五年级,再学习分数,时间间隔较长,很有必要加以复习,引起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并且通过动手操作,或摆或画,表示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它所表示的意思,通过直觉感知,为本节课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有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奠定基础,从而能够为抽象处单位“1”的概念形成正迁移。】

学生活动,师巡视。找一些同学的材料贴在黑板上。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表示出的1/4,对于1/4的意思肯定能说明白,教师将一次次偶然的操作加以归类,适时板书。】

二.探究单位“1”

1.具体说出分数的意义。

师:先请这些同学说一说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抽象出单位“1”。

你们刚才是把什么平均分的?还可以把什么平均分?

我们将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归类。

像一个苹果,一块饼干,一个长方形我们统称为一个物体;像一米,一吨我们统称为一个计量单位;10根小棒,8个圆我们统称为一个整体。(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1/4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们能不能换个词语来表达?为什么用这个词来表达?我们看一看在数学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叫什么?看书。

师讲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完成板书:单位“1”)

【让学生充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是否能用什么符号来将这些概括起来,让学生充分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出示单位“1”的概念,如此抽象的概念,学生在这样的直观探究过程中,自己产生需要,就不难理解单位“1”了。】

3. 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刚才通过操作,我们用很多方法得出了这个分数,它们本质上是否相同呢?为什么?(都可看成把单位“1” 平均分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谁能把黑板上的分数再说一遍?

4.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完成板书课题。

【利用刚学的单位“1”,分数的意义由把具体形象的物体平均分抽象成把单位“1”平均分,内容有层次,训练有坡度,但学生不为理解如此抽象的概念而苦恼,毕竟单位“1”的出现,是由学生反复接触分数的意义时,由需要而产生的。】

5. 具体说出单位“1”。

不管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成把单位“1”平均分。今天学习的单位“1”能表示哪些具体事物呢?请看

“一只大饼一个梨,一吨稻谷一克米,一片树林一群鸡,都可看做单位‘1’”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事物也能看作单位“1”,学生说说。

6. 再由抽象到具体。

自己再说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意义。你说的单位“1”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再考大家一个,4/5表示什么意思?2/7?

7. 再出示:

3/()这表示什么意思?生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3份。)

()/5 这表示什么意思?生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5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这又表示什么意思?生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8. 出示分数概念。

同学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9. 完成试一试。

请将例1完成后,再在小组里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课间活动

请8位同学上台来做游戏,规则:请8位同学站好了,听清口令,考验你们的配合能力,其他同学观察,发现了什么?

1. 请你们的1/2回到座位去。问其他同学,回去了几位,为什

么?

2. 再请你们的1/2回到座位去。问,这次回去了几位,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单位“1”知识加以解释。

【一个小游戏,通过同学配合的默契,其他学生观察到两次都是让他们的1/2回到座位去,为什么第一次回去4人,而第二次只回去2人,

他们做得对吗?说出道理,因为两次的1/2意义不一样,第一次的1/2,单位“1”是8人,第二次的1/2,单位“1”是4人,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六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呢?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1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七.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第五篇:分数的意义反思

《分数的意义》

2012年3月15日,我有幸参加本学期南部城区中心校在荆胡小学组织的“多彩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我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给我这名数学教学经验不足两年的新教师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正是有了领导给的机会,和所有老师的指导帮助,我觉得我这次的作课收获颇多,下面就我对《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作出反思:

一、这节课的优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的分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举例中,始终都在强调“在生活中”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二)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三)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与此同时,这节课的缺点也不少:

(一)自己在课堂上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以至于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显得前松后紧。还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师替为代之。从以上看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很匮乏,需要不断地锻炼,提高。

(二)教师不敢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比较欠缺,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有待加强。比较缺少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没有经历猜测、试验、推理、证明等环节,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对于数学知识的最终结论,仅仅停留在知道了,缺少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具体的试验中,真正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三)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没有即使,中肯,有针对性。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真正的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

上一篇:父亲节和母亲节范文下一篇:富士康实习心得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