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2022-08-24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商英四班王桐

一、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1953 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 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 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 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 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 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 年3 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二、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

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工作。

1、对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区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经济增长深层次问题,明确的区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应对本区域基本情况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区位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发展机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区位特征,确立本地区的独特地位。

2、明确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定位是规划的关键,必须以“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区域基本情况,着眼长远,立足中期,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

3、分析区域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区域的产业布局应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充分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区域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战略定位和竞争影响,开展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合理定位,抓住机遇,引领发展,成为本经济圈的核心。

4、通过区域营销策划增强区域品牌。为了把“规划”落到实处,实现区域发展战略,必须把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作为区域发展经营的纲领,不断提升区域的

知名度和美誉度。21 世纪的城市竞争实际上是包括产业在内的全方位竞争,产业聚集必然导致城市间在资金、技术、知识和知名度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力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区域营销突出了城市的定位和主导产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域营销是城市发展的新课题,需要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商界、学界、市民等共同参与。

5、制定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及方案。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规划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咨询领域,因此招商引资规划必须根据本地区产业选择和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换位思考,精心设计项目。

三、“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如何编订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有人认为“十一五”规划制订得挺好,但是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看,效果并不太理想。这段时间增长更多地偏向于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从产业结构上,本来“十一五”希望服务业更多地带动经济发展,但实际结果是工业发展大大快于服务业的发展。从城市化发展看,“十一五”城市化的进展不是很理想,主要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另外区域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来要建设主体功能区,事实上行政主导的,行政区域经济还有所强化。

第二是如何确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比如GDP,“九五”计划确定增长速度为8%,实际增长是8 .6%;“十五”确定是7%,实际是9 .5%,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差距比较大。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计划经济留下来的规划体制问题“十二五”期间如果还是按照这种方式做,还是改变不了过去的路径。到底怎么转变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个如何确定约束性指标的问题“十一五”规划将目标分为两类,一个是预期性,一个是约束性,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节

能减排两方面效果最好,原因就是作为约束性指标,它落实到了各个地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可能在原来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增加指标。第三个问题,如何推进城市化问题。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如果没有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的所有好处就都不存在,又会变成土地的城市化,人口半城市化。城市化战略在10 年前就提了出来,这10 年间城市的变化非常大。光是土地的城市化,没有人口的城市化,消费起不来,最后还是走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结构。

四、“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是主要方向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最初源于2007 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已经从初期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自2008 年下半年逐渐显现。这一次经济危机的波及面之广、冲击力之大远远超过1998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也在许多指标和方面超过上世纪30 年代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因此可以被看作百年一遇。按照世界经济史上的经济周期规律,一次经济危机自爆发、加深到稳定,再到复苏,长者5-8 年,短者3-5 年,前后平均5 年左右。考虑到21 世纪以来知识、技术、信息经济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经济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这次经济危机的周期乐观估计也要持续3 年左右。目前,我国从整体上看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但是加入世贸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我国距离“十一五”时期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乐观估计在“十一五”末全球经济危机及对于我国的影响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样“十二五”规划正好处于经济周期的回升期。但是,也不排z仍然尚未完全消散,这些可能性情景分析都应在“十二五”规划制定时给予充分的预计和应对之策。

我认为, “十二五”规划要深入研究解决好扩大内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影响中国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扩大内需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十二五”时期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战略调整的关键阶段,必须将扩大需求的着眼点放到国内需求上来,夯实扩大内需的基础性环节和配套性工作,要着眼于2020 年国家一系列战略目标的确定和要求,着力培育和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心得体会

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基础: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

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认为这就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深刻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展望:我认为“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成就,那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正确政绩,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学习“十二五”规划之体会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一、概况

“五年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开始的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执行的国家的中短期的一种规划,第一个五年为“一五计划”,以此类推。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改“计划”为“规划”。“十二五”规划即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上一个的继续和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指导路线,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国家发生了新的历史性的变化。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2010年第3季度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中的单位能耗也不断的下降;其次,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真正的免费实行义务教育、城乡保障的不断健全;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改革三十周年庆典、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经受住经济危机、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的背景:“十一五”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十二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因此它的制定就要充分考虑到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式:国际上,国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一五积累的经验教训都能有力的推 1

动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的约束:例如,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任务:

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发展目标: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发展;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发展任务:1坚持扩大内需;

2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

3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

国家;

6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8互利共赢、深入改革开放。

三、“十二五”规划中的亮点

1方向性更加清晰。该“计划”为“规划”,更加注重全局行性的制定经济政策,宏观的调整经济,整体把握,促进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2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设施促进农村城乡的协调发展。

3对现有分配格局的调整。在第一次社会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调整分配格局,通过税收保障金进行的二次分配,尽量维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

4科学发展观首次以主题形式纳入十二五规划。

5更加突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的全面发展部只是单纯的经济的发展,同时要考虑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出口投资消费的顺序的调整。在以前都是以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十二五”规划中,调整了三者的结构。形成消费、投资、出口的形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减少国际经济形式恶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7把扩大内需排在重要位置。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8提出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优势,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特色发展经济: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等。

9将文化产业升为国民支柱产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同时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培养高端人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1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使得城乡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最后,我发现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到将文化发展从社会发展中分离出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同等提出。这就充分说明了国家加强文化软实力见识的决心和希望。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同时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培养高端人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大家都知道,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应此十二五期间需要我们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十二五期间文化实力的全面提升,为人民创造优质的文化生活。

关于“十二五”规划,我认为既然国家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那么也就需要我们全党全社会人民团结一心,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早,早日实现“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骄人成绩。

第三篇: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

我国虽然在十一五期间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这样的大灾大难,但由于但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克服了灾难,十一五规划超额完成。10月15日-10月18日,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展望了十二五新布局。城市病我们都深有体会,而在会议中,它也得到了关注。学习十二五规划,我有以下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十二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其次,我也了解到了 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大思路。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全会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文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党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改革: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会经历我国的两个百年计划,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祖国的十二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习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学习体会

“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后,逐步走入一个调整和转型阶段。“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基本世情,力求在规划制定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十二五”规划将不仅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且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其表现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动过程中的逐步复苏。在这个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承受范围,是产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过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人类应对经济危机并最终摆脱危机“后遗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外战争和国内革命,另一种是新技术革命。其中,实施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交易成本较低,是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去危机”手段。1857年,以生产过剩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英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纷纷破产。但是,之后十年内,以电气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增长动力,使这些国家迅速摆脱危机,走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本轮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必将“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第四,全球经济发展亮点将“凸显”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迹象趋于明显,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标准模式”,各国只有在这个基本模式框架中寻找符合本国的发展路径,才能融入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促使本国经济良性发展。“低碳技术”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在“低碳技术”推动下,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创造“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增长动力,寻求经济的“绿色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遵从的主题。

第五,全球经济合作主题将“锁定”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各国经济迅速下滑,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由此,各国开始强调地区合作的地域开放性和领域协调性,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有加快的迹象。例如,欧盟通过地中海联盟扩大了区域合作的边界,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决定加强合作,西半球国家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也是此次危机中区域一体化的亮点。由此,“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迎来新的高潮。

“十二五”规划的全球战略

从本质上来说,“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调整,“十二五”规划中比较系统的“蕴含”了中国政府的“全球战略”。

第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内外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最终,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以此促使中国从“外供型”经济转向“内供型”经济。

第二,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十二五”规划将通过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等措施,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促进出口结构的转型,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和升级,力争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和“世界总部”。

第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全球科技革命进程。“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和将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等措施,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力争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共同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同时,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能力,全面融入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

第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国际经济合作关系。“十二五”规划将通过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及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等措施,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并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全球效应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其对世界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超过了过去一百年的任何一个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产生巨大转型,这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下,这些影响可能只存在于理论的逻辑分析之中,但是对于它们的认识有助于对未来我国影响世界的机理作出正确的判断。综合来说,“十二五”时期以及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全球“经济图景”可能出现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经济转型发展将会开启我国市场,通过需求拉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未来五年,世界将处于“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公敌”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需求不足,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消费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随着发达国家“去杠杆化”过程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影响,这些国家的消费率很有可能还要进一步下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通过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和推进城市化开启国内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这无疑将给世界打开一个巨大的有效需求“潘多拉宝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外高端商品涌入我国,我国也将逐步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主要终端。

其次,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经济内外平衡,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是主要国家经常账户失衡,经常账户失衡的表现是全球贸易失衡。“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将促使我国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而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也将提高资源使用的成本。与此同时,国内消费的增长将有助于我国进口贸易的扩张。成本的上升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将使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出现转变,我国经济将努力实现内外平衡发展,这将极大助力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将看到,我国的各大港口的码头上更多堆放的是满载进口货物的集装箱,我国消费产品的标准将随着进口商品在全球份额的提升而成为国际标准。

再次,我国经济转型将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国外消费者使用我国制造廉价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0%左右,而其出口产品以生活必需品居多。“十二五”期间,随着劳动力价格和资源价格的提升,“中国制造”的成本也将提升,价格上扬将通过出口输出到世界各国。一位美国的记者曾经写了一本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的书,细数中国商品对其生活的重要性。短期内,由于“消费惯性”,国外消费者很难离开中国的商品,但是他们再也享受不到极为廉价的生活日用品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廉价的“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历史。

此外,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方式的支点,世界新产业革命中将出现中国的声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大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未来五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我国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产业,基本涵盖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可能产生的主要领域。可以看到,自明代之后,中国又开始逐步接近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边界,中国将在新的产业革命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新产品将贴上“Create in China”的标签,而诺贝尔奖的名人堂中也会出现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名字。

最后,我国经济转型将给更多国家带来机会,全球经济格局将因此出现变化。过去三十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基本是四分天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属于第一阵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属于第二阵营,包括中东在内的资源型国家属于第三阵营,而非洲、亚洲和南美一些落后的国家属于底层的阵营。全球化浪潮把前三个阵营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却排斥了第四个阵营国家。“十二五”时期,国内经济转型将使我国逐步从“经济依附者”的角色逐步转换为“经济主导者”的角色,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使国内产业面临向外转移,而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也给国内资本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这些对外经济的转变,将会带给包括亚洲发展中国家和非洲贫穷国家更多经济发展的机会,可能推动第四阵营的迅速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当中。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国家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受益,我国也将给世界贫穷国家带来新一轮的“国际化红利”。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0年3月28日,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被正式批准为入党发展对象即正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到现在已将近一年了。一年来,我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原则和使命,时时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时事,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紧跟党的步伐,努力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审议通过有关“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拟定于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全国人民为之振动,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各地纷纷组织党员、群众讨论,为“十二五”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理所当然把这作为自己学习的好机会。以下是我学习“十二五”规划的心得体会。

与此前的规划不同, “十二五”规划追求“民富”,而过去的规划多是以追求“国强”为目标。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富民之路的新曙光。民生是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那就有失偏薄了,如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

2011年01月,广东省两会正式通过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综览全文,“幸福广东”是最新亮点。未来5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了实现“幸福广东”的目标,广东将“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预定在8%以上,这一增长率只略高于全国预期目标,低于国内很多省份的目标,也低于广东“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度。这是为何?对此,汪洋书记解释道:“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速度和总量被别人赶超,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这让我不禁为之叹服。长期以来,一些地区以追求GDp高速增长为目的,不惜以牺牲环境和少数人利益为代价,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回,广东省以纲领的形式明确了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实为我党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重大决心。

2011年2月21日,广州市长万庆良在广州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表示,广州以“三个突破”、“五个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十二五”目标,并明确“把广州放在世界先进城市坐标体系”。此外,万庆良用“五味”巧妙地解释了“幸福广州”:生活有甘甜味、环境有清新味、事业有成就味、社会有人情味、文化有高品味。其实,这也可以与建设幸福广州的五个方面相对应:经济要增强实力、环境要散发魅力、民生要彰显给力、创业要充满活力、社会要形成合力。

从党中央到省委、再到市县,各地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党的“十二五”规划,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牢牢记住自身使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他人的能力,为建设幸福校园尽自己一份力量。

汇报人:王晓薇

2011年3月1日

上一篇:示范性高中如何发展下一篇:司法所便民服务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