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协会工作计划

2023-02-01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全科医师协会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全科医师协会工作计划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员条例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条例。

一、会员资格

1、具有我国执业医师资格的骨科专业医师,或通过我国医师协会组织的专科医师培训、相关考试与临床技能考核,正在从事本专业相关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

2、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热爱和支持本分会工作,履行分会会员义务。

3、本人愿意参加本分会,遵守本分会的管理规定并按时缴纳会费。

二、会员权利

1、享有分会为会员提供的维权与法律援助,业务培训与学术交流等服务。

2、享有分会为会员提供的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网上报名服务。

3、享有免费获得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相关考试课件、考试大纲、考试指南等辅导资料及名师指导的权利。

4、享有参加分会组织举办的国内、国际有关学术交流、论坛及会展等活动的优惠待遇,年会及研讨会等活动的注册费用等可享受八折优惠。

5、享有在骨科医师分会指定官方继续教育网站浏览网上视频教学的权利,内容包含国内外骨科专家的授课及手术视频,涵盖关节、脊柱、创伤、小儿骨科等各个亚专业领域。

6、享有被选派出国进修学习及出席有关国际学术会议的优先权。

7、享有在分会相应专科期刊上发表论文及免费取得有关学术资料及相关杂志的优先权。

8、享有分会委员会和专业工作委员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9、享有对分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10、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三、会员义务

1、分会会员应遵守本分会章程,按期缴纳会费。

2、分会会员应服从中国医师协会的统一管理。

3、执行分会的决议、决定,完成分会委托的工作。

4、参加分会组织的有关社会公益活动。

四、入会手续

由本人自愿填写入会申请表格,经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审核批准后,颁发骨科医师分会会员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

五、会费收缴使用

1、所收会费用于开展学术活动。

2、奖励有学术成就的会员和优秀论文作者。

3、免费获得本专科杂志。

4、会费标准100元/年,一次300元/3年。

六、会费支付信息

1、开户名称:中国医师协会

2、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北京天缘公寓支行

3、银行帐号:333756029440

4、银行行号:547

注:汇款时请注明"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费",并注明会员姓名

第二篇:中华医师协会名单

名誉会长 韩启德: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男,汉族,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西安医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2—1968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病理生理学专业学习 1986—1979年 陕西省临潼县多所基层医院临床医师 1979—1982年 西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1982—1985年 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 1985—1987年 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 1987—1988年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讲师

1988—1995年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5—2000年 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九三学社北京市副主委(1997年)

2000—2002年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医学部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1.06)

2002—2003年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2002.12按部长级待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2003—2008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2006.05),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2008—2009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2009年至今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吴阶平

男,汉族,1917年1月生,江苏常州人,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3年至1936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学习。

1936年至1942年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学习。

1942年至1946年任中和医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

1946年至1947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讲师。

1947年至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1948年至1960年任北京医学院副教授、教授。

1960年至1970年任北京第二医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

1970年至1993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教授,中华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主席。

1993年起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第七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会长: 殷大奎

1959—1964年在武汉医学院学习。

1964—1984年担任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医师。 1984—1986任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

1984—1993年任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厅长、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 1993—2001年任卫生部副部长。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杨镜

1958—1963年就读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

1963—1986年任哈尔滨第一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 1986—1992年任哈尔滨第四医院主任医师、院长。

1992—1999年任卫生部北京医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1999—2005年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党组副书记。

2002—至今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顾问,《当代医学杂志》编委会、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影象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兼职。

副秘书长: 陆君

1978—1999年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副主任一职负责学术组织管理工作。

2001.1—2001.12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卫生技术评估工作。

2002—至今中国医师协会任副秘书长。

兼职: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副会长: 王羽

1978—198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学生、团支部书记,1982—1987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医师、主任医师,1987—至今卫生部医政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 主要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从事医疗行政管理多年,参与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医疗工程改革政策的起草制定、并组织实施。

王兴

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1988年分别获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学位。1990—1993年赴美国研修。历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正颌外科学组组长。

现任中华口腔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等,亚洲种植学会顾问,《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年鉴》等18种刊物编委。

王永炎

1962年9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全国人大常委。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药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学位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从事中医内科医疗、科学研究、教育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风病与脑病的研究。

王志琼

1962-1968年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68-1980年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医院、医师、主治医师,1986-1989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进修围产医学,1980-1998广东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1998-2004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2001—至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常务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

王德炳

1960年 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荣誉博士。1983~198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美国纽约癌症研究中心(Sloan Kettering Cancer Research Center)进修学习。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1991年6月出任北京医科大学校长,2000年-2002年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社会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理事长、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医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理事

邓开叔

196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期间,1991年起担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1993年起担任中日友好医院第一副院长。

1989年赴日本厚生省病院管理研究所研修。

1995年 被聘为日本国际协力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会长、客座教授。 1995年聘为德国海德堡麻醉重症医学教育与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期间,1999年起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会长;《国际心血管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心血管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等。

石应康

1974—1977年四川医学院医学系专业,1977—1979年重庆市外科医院胸外科住院医师,重庆医学院附二院普外科进修普外一年,1979—1982年四川医学院硕士研究生,1982—1986年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生,1986—1988年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胸心外科主治医师,1988-1992年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1992-2001年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胸心外科科主任,1993-2001年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2001年至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

刘玉芹

1974年山东医大毕业分配至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医师,1978-1979年在山东医科大学学习,1979-1983年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1983年至今山东省卫生厅妇幼处、医政处处长,副厅长,期间在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现任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山东省护理学会理事、山东省药学会副会长。

朱宗涵

1964年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78-198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 硕士学位,1983英国国立医学研究中心(MRC)和纽卡塞尔大学进修,1987-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任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1964-1972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任住院医师,1972-1978年江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科主任;1982-1991年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 所长;1992-1993年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1993-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局长;1992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主任;1992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教授);2002北京清华大学医学研究院副理事长。

陈新年

陈新年同志历任第二军医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科研处处长,长海医院副院长,基础部主任,训练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著20余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7项。

现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军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干部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军队军事医学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评委会副主任、总后勤部学位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后勤部“三星”人才工程评委会副主任、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委会副主委、国家重大新药创新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务。

郑树森

1973年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1986年获外科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附属一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生命科学学部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务、器官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委、肝移植学组组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美国外科学会委员,美国肝移植学会委员。主要在器官移植领域成绩卓著。

秦小明 1979—1991年宁夏医学附属医院医师、主治医师、纪委书记、党委书记,1991—1993年宁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1993—1994宁夏自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1994-2001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2001-2006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2006-今卫生部人事司司长。

高润霖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现任该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于1986年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腔的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其他介入治疗新技术,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PTCA,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国际先进水平。他积极促进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推广及规范化并扩大我国在国际介入学界的影响做出贡献。他参与领导的"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介入治疗再狭窄机制及预防的实验研究,在冠心病临床、心绞痛病理生理和治疗及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先后发表论文250余篇。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起担任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梁万年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全科医学培训网络理事长。长期从事: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工作。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论著15余部。

社会任职: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主编等。

蔡忠军

1972年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1972—1988年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外科医师、主任、副教授,1988—1993年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务部主任、副院长,1993—2004年第三军医大学院长、企业局长、309医院院长,曾获三等功,多次奖励,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首届“中国经济”新闻十大人物。现任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戴建平

1945年5月生,现为北京天坛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市放射学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放射学会神经放射学组副组长,国际神经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医学影像亚太版编委,北美放射学会会员,卫生部大型医疗器械专家组组长。曾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承担了国家"七五"和"八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并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了《神经影像学手册》、《脑血管病影像学诊断》参与编写《临床CT诊断学》、《神经系统MRI诊断图谱》等,是我国神经放射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第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名单:

丁义涛

丁宗一

万 峰

万书臻

于 欣

于淑芳

马 方 马 平

马 辛

马爱群

马继波

尹 丹

王 兴

王 羽 王 阶

王 杉

王 辰

王 硕

王卫东

王天佑

王永炎 王龙成

王宇田

王成增

王执礼

王改正

王建业

王忠诚 王拥军

王环增

王茂斌

王金印

王深明

王智琼

王德炳 王耀宗

邓开叔

邓利强

韦 波

丛玉隆

丛黎明

付 钢 冯 琼

甘一方

田 伟

田家政

申长虹

申昆玲

白宝玉 白振岭

石应康

石远凯

边 专

龙济瀛

任国胜

刘 平 刘 进

刘 建

刘 峰

刘文清

刘正贵

刘永锋

刘玉村 刘玉芹

刘全喜

刘国祥

刘明溱

刘唐威

刘家望

刘晓程 刘景汉

刘新光

吕吉云

孙兆林

孙瑷琳

安阿玥

成金山 朱正纲

朱丽莎

朱宗涵

朱新安

朴顺子

江建明

江捍平 祁国明

纪立农

许 平

许树强

齐小秋

严 祥

何 红 余 锋

余振球

冷希圣

吴 念

吴国营

吴爱民

吴崇其 张 为

张 斌

张 愈

张永利

张玉琪

张阳德

张伯礼 张克勤

张志愿

张奉春

张宗久

张家喜

张晓鹏

张海明 张铁辉

张淑芳

张澍田

李 丹

李 宁

李 建

李 斌 李 静

李少丽

李世荣

李兰娟

李永国

李玉成

李玉明 李仲智

李宏为

李学旺

李宗浩

李建国

李建基

李金亭 李俊峰

李俊德

李海华

李清杰

李鸿光

李惠君

杜皓林 杨 镜

杨万泽

杨华林

杨希忠

杨明信

杨银学

杨鹤平 汪建平

沈自尹

肖鲁伟

花继明

邱贵兴

陆 军

陈 永 陈一戎

陈方平

陈可冀

陈安民

陈志强

陈学文

陈恒年 陈星伟

陈秋立

陈晓红

陈新年

单书健

周 杰

周京国 周俊杰

周保利

周清华

周菊林

孟 群

季建华

易敬林 林 峰

林 野

林国生

林建华

林嘉滨

林曙光

罗才贵 苗志敏

郎景和

郑志坚

郑志忠

郑树森

郑静晨

金大鹏 俞光岩

修瑞龄

姜合作

姜在旸

姜洪池

战胜军

查德忠 柯元南

胡 波

胡大一

胡世莲

贺 蓓

赵 平

赵 群 赵北海

赵玉沛

赵映前

赵家良

赵德跃

骆华伟

倪 鑫 党耕町

凌 锋

唐 杰

唐旭东

徐 薇

徐光炜

徐华锋 徐和平

徐荣祥

栾文民

殷大奎

秦小明

耿仁文

袁 中 袁亚明

贾赤宇

贾建平

郭启勇

郭应禄

顾 江

高 炎 高开焰

高恩民

高润霖

崔丛云

崔宝善

梁万年

梁雨合 章锦才

阎小萍

黄 峻

黄祖瑚

黄晓军

傅 瑜

喜 乐 曾广辉

曾传美

温 浩

琴 钢

董德刚

蒋忠远

谢启麟 韩小红

韩德民

鲁重美

简梁盛

詹思延

雷 诚

雷 寒 鲍国春

蔡纪明

蔡忠军

樊代明

樊俊杰

樊晋川

颜世洁 戴建平 魏 来

中国医师协会第2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名单:

王兴

王德炳

朱正纲

张宗久

杨镜

郑志忠

顾江

王羽

王耀宗

朱宗涵

张家喜

杨希忠

姜在旸

高润霖

王杉

邓开叔

朱新安

张海明

杨明信

胡大一 梁万年

王辰

韦波

朴顺子

李世荣

陆军

赵玉沛

韩德民

王硕

石应康

祁国明

李兰娟

陈一戎

凌锋

简梁盛

王永炎

刘玉村

许树强

李建国

陈可冀

徐和平

雷寒

王忠诚

刘玉芹

吴崇其

李金亭

陈新年

栾文民

蔡忠军

王环增

刘全喜

张愈

李俊峰

刘雁飞

殷大奎

樊代明

王茂斌

刘家望

张阳德

李清杰

林嘉滨

秦小明

戴建平

王智琼

刘晓程

张克勤

李鸿光

郎景和

郭应禄

郑树森

《中国医师》简介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名誉总编:殷大奎 总编辑:杨 镜 副总编辑:

蔡忠军

秦小明

王 羽

陈新年

梁万年

朱宗涵 王德炳

王永炎

高润霖

郑树森

王智琼

王 兴 邓开叔

石应康

刘玉芹 戴建平

陆 军 编辑部主任:肖先福 编辑: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

地址: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3号楼4层

邮编:100027 电话:010-64177691 传真:010-64177857

第三篇:我院举办首届医师协会医师节茶话会

本报讯(通讯员 王莹)25日下午,我院举办庆祝首届医师协会医师节茶话会,会议由院党总支成员、医务科长李正宝主持,院长李太恭、业务副院长尹燕东作重要讲话并向各位医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愿。

中国医师协会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医师节”,同时正式发布《中国医师宣言》。今年6月26日为首届医师协会医师节,其主题是“医师协会大家庭概念”,以宣传学习“医学大家”为主要内容,弘扬医师“以德为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职业道德,展示当代医师精神风貌”的理念。

业务副院长尹燕东首先向辛勤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全体医师致以节日最诚挚的问候。他在讲话中阐述了医师节设立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呼吁全社会尊重医师,实现对医师职业和高尚工作的真正理解与支持,让医师尤其是年轻的医师获得更多的职业自豪感、归属感,激发医师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热情,提高医师依法行医的意识,提升医师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院长李太恭作重要讲话,要求全体医师把成为“业务上的尖子、医德上的高标”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争做德技双馨的好医生。他说,作为医师,要“医乃仁术,无德不立”,要意识到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工作中要恪守医德,对病人的生命、健康要有高度责任感,心系病人安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当前医疗环境下,作为一名医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必要的人文修养。每一位医师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医疗环境,不断提高服务病人的本领,做到德医双馨,以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全院各科主任、医师50多人参加了座谈和交流。医师们各抒己见,就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患者需求,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医院发展、科室建设、医疗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医师节期间,医院还将举行巡回义诊活动、疑难病例讨论比赛、电子病历评优等活动。

第四篇: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

(2012年6月1日北京)

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胚胎、胎儿主要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最常用、无创、可重复的方法。超声检查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然而,由于超声技术的局限性,超声检查不能发现所有的畸形,也不能对胎儿以后的发育做出预测,所以超声诊断不能等同于临床诊断。 该指南对从事产前超声检查医师的资质、仪器设备提出要求,并对各阶段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适应证、内容进行了规范。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的设置

1、产前超声筛查机构的设置

产前超声筛查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开展。

2、产前超声诊断机构的设置

产前超声诊断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

(二)人员要求

1、产前超声筛查医师条件:

(1)从事Ⅱ级或以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助理执业医师可以从事Ⅰ级产前超声检查。

(2)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器官的正常超声图像,对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有一定的了解和识别能力。

2、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条件:与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产前超声诊断医师要求一致。

(1)从事产前超声诊断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②在本岗位从事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5年以上,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2)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器官的正常与异常超声图像,能鉴别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

(三)设备要求

1、产前超声筛查设备要求

(1)开展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及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的超声室应配备实时二维超声诊断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及11-13+6周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的超声室应配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穿透力允许条件下,尽可能使用频率高的探头。

(2)具有完整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文管理系统,供图像分析和资料管理。

2、产前超声诊断设备要求

(1)超声室应配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穿透力允许条件下,尽可能使用频率高的探头。

(2)具有完整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文管理系统,供图像分析和资料管理。

二、管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2、未取得产前诊断技术服务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产前超声筛查时,发现可疑病例,应出具超声报告,同时应将可疑病例转诊至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3、规范因医学需要终止妊娠的管理,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严重畸形需终止妊娠者,须经具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签署医学意见,转产科临床处理。

4、进行服务告知,将本机构开展的产科超声检查服务内容告知孕妇,Ⅲ级和IV级产前超声检查应与服务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及时机

(一)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类

1、早孕期超声检查(孕13+6周以内): (1)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 (2)11-13+6周NT超声检查

2、中晚孕期超声检查:

(1)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产前超声检查) (2)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产前超声检查) (3)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产前超声检查) (4)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产前超声检查)

3、有限产前超声检查

(二)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

本指南推荐产前超声检查的3个重要时间段为11-13+6周、孕20-24周、28-34周。

四、各类产前超声检查的适应证、检查内容及要求存留图像

(一)早孕期超声检查

1、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可以选择经腹部或经阴道检查。 (1)适应证 证实宫内妊娠 临床可疑异位妊娠 评估孕周 诊断多胎妊娠

了解胚胎/胎儿情况(存活或死亡) 早孕期出血查因 早孕期下腹痛查因

评估母体盆腔包块、子宫畸形 临床怀疑葡萄胎 辅助绒毛活检 (2)检查内容

①妊娠囊,观察妊娠囊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 ②卵黄囊,观察卵黄囊的大小与形态。 ③测量头臀长,观察胎心搏动。

④子宫及双附件,观察子宫形态及肌层回声、子宫与妊娠囊的关系,双侧附件有无包块。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包括妊娠囊在内的子宫纵切面、横切面,测量胚长或头臀长切面。 (4)注意事项

①头臀长应在胚胎最大长轴切面测量或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测量,此时胎儿为自然伸展姿势,无过伸或过屈。

②超声不能够诊断所有异位妊娠,目前国内文献报道异位妊娠的经腹超声检出率为40.9%-76.0%,经阴道超声检出率为75.6%-95.8%。

2、11-13+6周NT超声检查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尤其是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 孕妇年龄<18岁或≥35岁孕妇<> 夫妇一方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孕妇染色体异常

孕妇患有如贫血、糠尿病、高血压、严重营养障碍等疾病 孕妇吸烟、酗酒

孕早期有X线照射史或病毒感染史 有异常胎儿妊娠史 有遗传病家族史 试管婴儿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及绒毛膜性 ②胎心搏动

③胎儿生物学测量:头臀长 ④测量NT ⑤胎儿附属物:

ⅰ胎盘:观察胎盘位置、测量胎盘厚度。 ⅱ羊水量:测量羊水最大深度。

⑥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需评估肌瘤位置 及大小。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头颈及上胸部正中矢状切面(NT测量图)。 (4)测量NT的注意事项

①NT建议在头臀长为45-84mm时测量,相当于11-13+6孕周。

②标准测量平面是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此切面亦是测量头臀长的标准切面。 ③应尽可能放大图像至只显示胎儿头颈部及上胸部,令测量游标的轻微移动只能改变测量结果0.1mm。

④应清楚显示并确认胎儿背部皮肤及NT前后平行的两条高回声带,测量时应在NT最宽处测量,且垂直于NT无回声带,测量游标的内缘应置于无回声的NT外缘测量。 ⑤应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所得的最大数值。 ⑥有颈部脑脊膜膨出时,注意辨认,避免误测。

⑦有脐带绕颈时,需测量脐带绕颈处上下NT厚度,并取其平均值。 ⑧应明确区分皮肤和羊膜,避免将羊膜误认为皮肤而误测NT。

(二)中、晚孕期超声检查

1、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主要适合于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估测孕周、评估胎儿大小、确定胎方位、怀疑异位妊娠、胎动消失、怀疑羊水量异常、胎头倒转术前、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及胎盘成熟度评估。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 ②胎方位

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④胎儿生物学测量 ⅰ双顶径 ⅱ头围 ⅲ股骨长度 ⅳ腹围

⑤胎儿附属物

ⅰ胎盘: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 ⅱ羊水量:测量羊水最大深度。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丘脑水平横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股骨长轴切面、测量胎 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4)注意事项

①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主要进行胎儿主要生长参数的检查,不进行胎儿解剖结构的检查,不进行胎儿畸形的筛查。 ②若检查医师发现胎儿异常,超声报告需做出具体说明,并转诊或建议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

2、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

按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卫基妇发[2002]307号)规定,初步筛查六大类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除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适应证以外,还适用于有以下适应证:孕妇阴道出血、孕妇下腹痛等。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 ②胎方位

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④胎儿生物学测量 ⅰ双顶径 ⅱ头围 ⅲ股骨长度 ⅳ腹围

⑤胎儿解剖结构检查

ⅰ胎儿头颅:观察颅骨强回声环。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颅后窝池。

ⅱ胎儿心脏:显示并观察四腔心切面。怀疑胎儿心脏畸形者应建议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或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IV级)。

ⅲ胎儿脊柱:通过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必要时可加作脊柱冠状切面及横切面。 ⅳ胎儿腹部:观察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 ⅴ胎儿四肢:显示一侧股骨并测量股骨长。 ⑥胎儿附属物

ⅰ胎盘: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 ⅱ羊水量:测量羊水最大深度。

⑦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在许可情况下,评估肌瘤位置及大小。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丘脑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脐带腹壁入口腹部横切面、膀胱水平横切面、双肾横切面、脊柱矢状切面、股骨长轴切面、孕妇宫颈管矢状切面、测量胎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4)注意事项

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最少应检查以上胎儿解剖结构。但有时因胎位、羊水过少、母体因素等影响,超声检查并不能很好地显示这些结构,超声报告需做出说明。

3、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 (1)适应证

适合所有孕妇,尤其适合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或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发现或疑诊胎儿畸形、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者。 (2)检查内容 ①胎儿数目 ②胎方位

③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④胎儿生物学测量 ⅰ双顶径 ⅱ头围 ⅲ小脑横径 ⅳ股骨长度 ⅴ腹围

⑤胎儿解剖结构检查

ⅰ胎儿头颅:观察颅骨强回声环。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大脑半球、脑中线、 侧脑室、丘脑、小脑半球、小脑蚓部、颅后窝池。 ⅱ胎儿颜面部:观察上唇皮肤的连续性。

ⅲ胎儿颈部:观察胎儿颈部有无包块、皮肤水肿。 ⅳ胎儿胸部:观察胎儿双肺、心脏位置。

ⅴ胎儿心脏:显示并观察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怀疑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者,建议进行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ⅵ胎儿腹部:观察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

ⅶ胎儿脊柱:通过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必要时可加作脊柱冠状切面及横切面。 ⅷ胎儿四肢:观察双侧肱骨,双侧尺骨、桡骨,双侧股骨,双侧胫骨、腓骨。 ⑥胎儿附属物检查

ⅰ胎盘及脐带: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脐带血管数目。 ⅱ羊水量:用羊水最大深度或羊水指数评估羊水量。

⑦孕妇子宫:主要观察宫颈内口。如孕妇提供子宫肌瘤病史,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评估肌瘤位置及大小。

(3)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 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双眼球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脐带腹壁入口腹部横切面、脐动脉水平膀胱横切面、双肾横切面、脊柱矢状切面、肱骨长轴切面(左、右)、尺桡骨长轴切面(左、右)、股骨长轴切面(左、右)、胫腓骨长轴切面(左、右)、孕妇宫颈管矢状切面、测量胎心率图(多普勒或M型)。 (4)注意事项

①虽然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对胎儿解剖结构进行系统筛查,胎儿主要解剖结构通过上述各切面得以观察与显示,但期望所有胎儿畸形都能通过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检出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部分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如下,供参考。 无脑儿的产前超声检出率:87%以上。 严重脑膨出的产前超声检出率:77%以上。 开放性脊柱裂的检出率为61%-95%。

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0%-86%。 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超声总检出率:26.6%-92.54%。 单纯腭裂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1.4%。 膈疝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0.0%左右。

房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5.0%。 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超声检出率:0%-66.0%。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产前超声检出率:28.0%-95.0%。 法洛四联症的产前超声检出率:14.0%-65.0%。 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检出率约为70.0%左右。 单一动脉干的产前超声检出率:67.0%左右。 消化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率:9.2%-57.1%。 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检出率:22.9%-87.2%。

②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受一些潜在因素影响,如孕妇腹壁脂肪厚可导致声衰减,图像质量差;胎儿某些体位可影响一些部位观察(如正枕前位难以显示胎儿颜面部、心脏观察困难,胎儿面贴近宫壁难以显示颜面部等);羊水过多时胎儿活动频繁,难以获取标准切面;羊水过少时缺乏良好的羊水衬托,胎儿结构显示难度加大等。因此,当一次超声检查难以完成所有要求检查的内容,应告知孕妇并在检查报告上提示,建议复查或转诊。 ③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建议在孕20-24周进行。

4、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 针对胎儿、孕妇特殊问题进行特定目的的检查,如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神经系统检查、胎儿肢体检查、胎儿颜面部检查等。

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发现或疑诊胎儿异常、有胎儿异常的高危因素、母体血生化检验异常等均可进行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IV级)。

(三)有限产前超声检查

有限产前超声检查主要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的产前超声检查,比如:有阴道出血的孕妇,确定胎心搏动或临产时确定胎方位。多数情况下仅适用于急症或床旁超声。

五、胎儿安全性

一般认为产前超声检查是安全无害的,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诊断性产前超声检查对胚胎、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胎儿超声检查应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即完成该检查尽可能使用最小超声能量。

第五篇:中华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名单

姜玉新---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美国杰斐逊超声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会长,亚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理事。

唐杰--男,医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北京超声医学学会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血管和浅表器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常才---男,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影像室主任,中国声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生物医学学会上海分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联谊会委员。

周晓东---西京医院超声科主任,陕西省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腹部专业组组长。

尹立雪---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Medtronic Inc. CRM研发顾问、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JUREI超声医学合作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谢明星,男,主任医师,教授,超声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何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科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医学会常委兼秘书;北京超声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超声介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医学会血管与浅表器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肌肉骨骼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超声工程学会理事。

温朝阳---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总干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血管超声检查指南》起草专家组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网络资讯委员会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超声专业委员会血管和浅表器官专业组委员;北京医师学会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血管及浅表器官组副组长;北京超声医学学会理事;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编委;中国医疗设备编委;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国卒中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中华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人员名单

名誉会长:张运、徐智章

会长:唐杰

副会长:姜玉新、常才、周晓东、尹立雪、谢明星、何文

总干事:温朝阳

副总干事:戴晴

常委(以姓氏笔画排名):46人

于国放、尹立雪、王文平、王正滨、王建华、王金锐、王浩、邓又斌、叶秀芳、田家玮、任卫东、华扬、曲锰、朱才义、何文、吴凤林、吴长君、张学兰、张新书、李治安、李智贤、李锐、杨敬英、杨斌、陈敏华、周晓东、罗燕、姚克纯、姜玉新、段云友、胡兵、贺声、赵宝珍、唐杰、袁建军、贾平、郭发金、常才、康春松、曹永政、黄国英、温朝阳、谢明星、谢晓燕、黎晓林、穆玉明

委员(以姓氏笔画排名): 138人

丁云川、马方、马彩娥、马燕、王义成、王小燕、王丹、王少特、王光霞、王如瑛、王学梅、王金萍、王玲、王茜、王顺章、王莎莎、王彬、王棉、王辉、王雁、王燕、邓学东、丛淑珍、冉素真、史丽雅、叶军、叶真、田晓先、艾红、刘兰芬、刘学明、刘雪玲、刘强、刘韶平、向慧娟、孙青、孙琰、朱天刚、朱向明、朱红、朱雅莉、米成嵘、许迪、许亮、闫瑞玲、何金、吴青青、张元林、张文君、张玉兰、张伟民、张宏、张凯、张学珍、张英、张炳英、张秋元、张铁山、张梅、李天亮、李华、李丽蟾、李君、李秀英、李建卫、李青、李恒青、李竞、李彩娟、杜联芳、杨太珠、杨文君、杨光、杨丽春、杨秀华、杨炳昂、杨晓英、肖沪生、肖春华、苏畅、邹荣莉、陆恩祥、陈礼波、陈苏宁、陈欣林、陈悦、周文蓉、林礼务、林新霖、经翔、罗葆明、罗福成、范小明、郑齐超、郑春梅、郑荣琴、郑慧、哈斯、施红、柳建华、胡建群、赵亚平、赵俊岭、赵夏夏、郝玉芝、项明慧、唐红、夏稻子、郭君、郭瑞军、钱林学、高玉丽、崔建华、梁会泽、梁峭嵘、隋秀芳、黄枢、黄晓玲、温雨飞、焦彤、程文、童明辉、董军、董晓秋、蒋苏齐、蒋益民、谢阳桂、韩小容、韩若凌、詹维伟、雷成功、廖明松、熊屏、蔡爱露、薛红元、薛改琴、薛恩生、戴晴

上一篇:清明节短信祝福语大全下一篇:庆六一儿童节校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