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书育人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教书育人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当前职业教育中对专业人才加强全面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就十分必要。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实施“三育人”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这一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较好培养。

第一篇:教师教书育人论文

教书育人中教师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中的“教书育人”条目中提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在师德规范中强调这三点既体现了它们是中国教书育人内涵的优良传统,又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书育人所要遵循的三个具体原则。说它是优良传统,因为这三点都可以追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教育思想中找到源头,是孔孟对其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内涵又在后人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融合进了后人对教书育人的思考;说它是具体原则,因为这三个原则是对教书育人规律最基本的反映,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是人们把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主观化的结果,是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的具体行动要求,是规范教学过程应该怎么做的行动指南。因此,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教师应用“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三个基本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一、循循善诱:教师的教学艺术

“循循善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发展知识和能力。其源于《论语·子罕》中颜渊对孔子教学艺术的赞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里卓尔。”何晏对此解释道:“循循,次序貌。诱,进也。言夫子以此道劝进人,有次序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循循善诱不但是教师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准绳。在今天,要贯彻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准则,教师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林德格伦的研究,在学习失败的各种因素中:缺乏努力占25%,缺乏兴趣占35%,个人问题占8%,其他问题占32%。从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看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成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使学生树立起来的兴趣爱好是崇高的而不是卑劣的;大力拓展学生兴趣的广度,延伸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挖掘学生兴趣的深度,使学生坚定不移地在自己兴趣的道路上坚持到底;维持学生兴趣的稳定性,使学生把兴趣长时间保持在某一问题或研究对象上,这样才能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兴趣,使兴趣获得深度,提高学生兴趣的效能。

2.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疑”中也要能“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中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事物“好问多疑”,喜欢刨根问底,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内部矛盾、激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从而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教会学生自学并授之以方法。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教书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由于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完善、不稳定,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自学方法的不恰当而导致自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还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的过程中能“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二、诲人不倦: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许多教育家就是诲人不倦的楷模。如孔子拿自己来和圣人、仁人相比较,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他的弟子公西华对孔子的自谦的回应则是:“正唯弟子不能学业也”。而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讲学时,对学生是“执经讲解,无所倦”。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教书时,则“每诸生质疑问难,诲诱不倦”。和古代相比,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其一,知识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的滥觞、“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以及“升学主义”的根深蒂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给教师的教育效果带来了冲击;其二,教学压力的增大、人际交往之间的冷漠化,使教师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教师不再以“诲人不倦”为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而是极力规避教师本应承担的责任。因此要使教师贯彻“诲人不倦”的原则,在教书育人中就要具有“二心”,即爱心和耐心。这“二心”是所有教师在“诲人不倦”的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内在职业品质,也是对教师诲人不倦行动品质的高度概括。

1.爱心,诲人不倦的动力。孔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悔乎?”一语点中教师诲人不倦的动力,即在教书育人中的过程中热爱学生,做学生心灵的领航者、引导者。教育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有一颗爱人之心。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在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他们和教师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尊重和爱护,需要教师向自己的家长一样来爱自己,把自己当作教师呵护的对象,这是处在心智和道德发展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渴望,给予学生及时的关心、爱护,让爱的溪流流淌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意识到、感受到、体验到、享受到教师之爱。当学生体会到教师之爱,就会把这种情感体验通过“移情”回传给教师,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筑起“爱”的暖流,师生之间就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教师“诲人”的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以下五种感觉:(1)接近感,即对教师感到放心,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拉近了;(2)安定感,即仰慕教师,心目中有了教师的良好形象;(3)共鸣感,即被感动、感化,内心激荡着感情的浪花;(4)信赖感,即对教师充满信任和感激之情;(5)觉悟与决心,即把情感升华为动力和志向,产生了学习的决心和干劲。这五种感觉会推动着学生跟随着教师“诲人”的步伐走向成功,教师也能把学生塑造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耐心,诲人不倦的前提。耐心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教师在教育“学困生”、“问题生”的过程中更需要耐心。正如德国谚语所言:“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实却十分甜美。”对于教师来说,如果班内的学生都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抑或都是“听话的”、“行为好”、“品德好”的学生,这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就会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诲人”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倦”。但是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经历的重要事件的迥异,由此所形成的个性和人格形形色色、千差万别,这就给教师的“诲人”带来困难,使教师在处理学生产生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有倦”,从而失去耐心,放弃一部分“另类”学生。事实上,如果教师有耐心,坚持“诲人不倦”,这部分“另类”学生也会转化为“优生”,实现成功的人生,结出“十分甜美的果实”。

三、因材施教:教师的育人之道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其来自于朱熹对孔孟思想的注释。朱熹在对孔子思想解析的时候,说过“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在对孟子思想阐释时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王守仁在其教育思想中对因材施教也倍加推崇,他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明清之际的教育家朱之瑜在与弟子讨论教学时更是把教师所有的教学方法归结为“因材施教”,即“师之教任,必因其材而笃焉,无所谓法也”。

和古代相比,教育发展到今天,“材”和“教”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材”上,“学生中心论”的提出给教育带来了转向,教育的焦点也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发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解放了学生的灵魂,给学生自由自主的成长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在“教”上,由于学生主体精神的觉醒、教育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的理念在师生交往之间的实现以及创新型、个性化社会对创新型、个性化人才的需求,教师的教书育人再也不能维持旧有的、权威型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就要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共同拥有话语权力的教学,“填鸭式”、“满堂灌”就要发展为师生对科学知识、道德知识的共同合作探究,“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就要变革为适合不同学力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不同“材”对学习的需求,才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培养出个性化的、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做到以下两点:尊重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特点。

1.尊重学生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有个性的人才,就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个性,用学生突出、鲜明的个性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使学生最终成长为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人才。但是,今天在以“分数为评价学生惟一标准”的应试教育下,尊重学生的个性、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成了一句空话、一个美好但不能实现的愿望、一个苦苦追求但永不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书育人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具有各具特色的人才,就需要在“诲人”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莎士比亚曾说:“做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领域产生兴趣才会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地去探究问题、追寻真理,把知识的学习内化为自身不断成长的原动力。第二,在尊重学生个性的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现有的发展水平,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求教师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身体上健康、精神上平等、行动上自由的主体,这样在因材施教的时候,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老师的“弃子”,才会在教师的尊重下自主地成长。

2.了解学生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加德纳在评析教师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时强调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他说:“好的教师、导师和教练们,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教育哲学,都总是在努力了解他们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一个人;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全新的形象,打破学生对教师形成的固有的“教书匠”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思想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成为学生可依赖的、有共同爱好兴趣的、共同语言的朋友,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生会把教师看成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情愿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对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对教师了解学生、挖掘隐藏在学生内心的观念是非常有利的。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效应(如“成见效应”、“定势效应”、“光环效应”等)的影响,公正、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劣势。教师如果带着“墨镜”看学生,会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行动上回避教师、在内心里埋怨教师、在感情上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会产生对立的情绪,减弱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材施教”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作者:吕长生

第二篇:谈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工作

在当前职业教育中对专业人才加强全面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就十分必要。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实施“三育人”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这一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较好培养。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育人”工作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育模式及方法,在学生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教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三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其今后能够得以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三育人”工作概述

“三育人”工作是当前教育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必须任务,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在学生教育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三育人”工作而言,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服务育人,属于一种全方位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其中,教书育人主要所指的就是知识及技能教学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及技能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使其知识水平及能力能够得以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培养;管理育人主要所指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加强管理,从而使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及能力能够得以提升,这一点属于教书育人的补充,通过这一方面教育,可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得以提升,这对学生综合发展十分有利;服务育人所指的主要就是学校及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服务,使学生在校学习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验及感受。学校及教师的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均应当是服务于学生,这一点也是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面主要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对于“三育人”工作而言,其属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必然需求,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因而学校及教师均应当重视加强。

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实施“三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方面,“三育人”工作属于必然需求。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特定方针,即教育教学应当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服务,并且应当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全面发展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怎么能够符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及要求。而“三育人”工作的实施可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实现,通过该工作模式可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得以更好发展,这对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十分有利。

其次,“三育人”工作符合学生健康成长需求。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其属于由知到行的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均会造成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因素。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在实施“三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培养,可使学生素质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均属于积极影响因素,因而在目前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三育人”工作属于必然需求。

第三,“三育人”工作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各个领域及行业对于人才要求也不断提升,不但要求其具备较好技能水平,并且要求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而在实施“三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可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最终可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三、当前职业院校教育中学生教育培养现状

1.学生基本素质比较差

就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基本素质较差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在初中、高中阶段能力比较差的一些学生,特别是在学习素质方面。除学习素质及能力比较差之外,这些学生思想素质往往也比较差,经常出现酗酒、吸烟、打架情况,对于学校规章制漠视,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会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

2.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玩手机等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较大方面,即学生方面因素与教师方面因素。就教师方面因素而言,主要就是很多职业院校教师未能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实施教学,一些教师仍然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泛泛而讲,缺乏职业教育特点。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及积极性;就学生方面因素而言,主要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是为能够获取毕业证而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另外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对学生学习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3.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就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在家庭中比较受宠爱,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主锻炼,依赖家长的程度大,很多事情是在家长帮助下才能够得以完成。而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均需离开家庭,需要自主学习及生活,然而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及动手能力,往往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对于日常生活事务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最终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4.良好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这种大形势下,很多学生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因素而缺乏充足时间关注学生学习及成长,因而缺乏对学生的教育,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另外,由于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离开家庭,因而地域因素也会对家庭教育实施造成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家长本身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缺乏正确教育观念,加之对孩子比较溺爱,最终会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素质提升。

四、在职业教育中实施“三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1.合理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在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提升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及效果,从而使学生专业水平能够得以提升,保证其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适应岗位专业需求。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为能够更好进行专业教育,十分必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应当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能够使学生积极性得以提升,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为入手点:一方面而言,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认知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专业知识在其今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积性和主动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而言,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及能力,掌握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对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其次,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之外,还应当加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劳动观念,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应当积极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强集体荣誉感,体现自身价值。

2.合理开展管理育人工作

为能够较好开展“三育人”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积极合理开展管理育人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应当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制度及规范,从而保证学生管理能够具有一定依据。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的理念,所制定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应当保证符合学生实际条件,保证对学生发展比较有利。另外,在管理教育方面,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及能力,从而使学生人身安全能够得到较好保证。在这一方面,职业院校及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学校内部及周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应当积极选择有效措施消除这些安全隐患。

3.合理开展服务育人工作

在职业院校“三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服务育人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其能够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充分体现。首先,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加强各种相关设施建设,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好进行学习,也能够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会到温馨与快乐。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加强资金投入,从而为学校建设提供良好资金支持。其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安置保证。另一方面,学校可选择校企合作方式,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不但能够使企业人才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另外,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就业观念,同时也能够使其较好地进行就业规划,这对学生更好进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五、结语

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而“三育人”工作的实施可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实现。因此,在职业院校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三育人”工作加强认识,并且积极分析当前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较好开展“三育人”工作,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使其得以更好发展。

參考文献:

[1]张效民.高职教育“三育人”:理论建构及其意义[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2]徐海玲.高校“三育人”体制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9).

[3]刘爱兰,颜洁丽,梁艺.高校“三育人”工作初探[J].工会论坛,2012,(02).

作者:杜新胜

第三篇:警察院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摘 要] 随着国家对警察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警察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警察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关系到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警察院校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必须提高警察院校中每一位老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目前阶段,警察院校教师教书育人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精力不足、师生之间沟通不足、教学形式单一以及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教师教学育人的能力。因此,改进警察院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关 键 词] 警察院校;教书育人;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国家对警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警察,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警察院校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各个警察院校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所差别,教师之间教书育人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急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应对社会的变化。

国家的发展以教育为根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书育人关系到警察院校的学生素质与自身知识,更关系到警察院校学生的前途。近年来,警察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毕业前景不够良好,不断提高警察院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警察院校教师教书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教授书本知识

警察院校教师教授知识时,只注重课本知识,在课堂上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该增加调控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没有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详尽地分析,导致学生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缺乏整合育人的能力。另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课下几乎没有沟通与交流,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警察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后缺乏一定的教学训练,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缺乏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学时长问题,警察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过长,导致教师不再对教学具有热情,对教学过程缺乏积极性,从而抱有厌倦的心态教授课程,学生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下降。

(二)警察院校教师自身职业发展意识模糊

警察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责任感薄弱,只注重教授课本知识,缺乏对自身本职的认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课程没有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能力,教师对自身发展目标模糊,教师对学生只进行课程教授,不对学生进行德育。由于教师缺乏自身定位目标,教师对待自身工作不够积极,缺乏专业性。这些都导致警察院校的教师教学素质偏低,进而教学能力不足,影响到警察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利于警察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警察学院教师对专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准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警察院校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警察院校聘请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够严格。警察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缺少一定的规划,对教学设计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形式单一。还有,警察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课程后,并没有对教学质量进行及时的检查与反思,缺少教师的自我提升阶段,导致警察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较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警察院校教师对自身定位模糊,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认识不足,认为自身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应该对前沿知识进行及时吸收,紧跟时代的发展,为学生讲授前沿知识。

(四)警察院校教师注重知识培训缺乏德育能力

教师对学生缺乏德育过程。由于警察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本知识讲授,没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学过程,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较低,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教育部门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认为警察院校不需进行此种教育,因此,教师的态度不够积极,每年参加活动的人员一直不增加,并且教授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二、警察院校教师的优势

我们知道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教育学生成为警察院校的骄傲。

(一)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

我们知道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其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作为学校教学能力的决定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如果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会不断增长学生的见识,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师独特的优势

教学活动作为警察院校的重要活动,教师的能力与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也便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性。从而可以更好地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德育,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优势这时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平日里与学生接触较多,比较了解学生的品性,这时,教师将知识与能力相互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自身优势发挥在教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师教书育人具有感染力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教书育人发挥到极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所提升,教师通过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发展前景,应用最新的科学成就,这样教师对学生来说有着较高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学生都能够接受,这些活动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改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途径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发现教师拥有一定的教书育人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虚心求教,不断进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进步。为了更好地改善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警察院校的前途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教师要不斷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书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思想认识,清楚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培养学生作为第一位。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改善教师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书的主体,学生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沟通,教师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将教书育人作为警察院校的工作重心,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加强教师的思想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警察院校建设人才的目标是教书育人。警察院校为社会现代化培养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素质。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将警察院校作为自身的职责。

2.将教书育人作为教育方针。教师作为警察院校的主人,通过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将思想教育作为教育的目的,教师将自身的学习方法与职业道德相互结合。

3.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改进警察学院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学生正处于渴望新鲜事物的阶段,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改进警察学院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就需要改进学生的政治素质,教师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充分地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生的马克思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学生的三观教育。学生在其政治立场与思想上应该与党的思想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认清自身的使命,为国家培养社会的接班人。教师教书育人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加强自身能力,维持新的教学模式等,为国家贡献自身力量。

(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与自身的教学工作,将心血都投入到教学任务中,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使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完全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想认识,从而改进学生的自身能力。教师改进自身专业能力,通过投入自己的时间学习专业性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警察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且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将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对讲授的课程要充分了解清楚,认识到教授内容的全面性,为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保证教育的基本知识,也要加强最新前沿的课程知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将课堂形式与学生的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需要清楚地表达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创新能力。改进教书育人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思政教学,二是育人方式。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改进,加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师对自身的改革,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发出来,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学生需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以热爱祖国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师的教授过程会得到更好的实施,通过教师的教授,明白自身的不足,理解自身的优点,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教书育人工作,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有素质、有担当的好青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警察学院教师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方法,不断传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将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警察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不断加强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使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能够更高效地实施,教师能够应用自身的使命感进行教书育人。教师通过自身的贡献为国家贡献新的力量。警察学院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得到提高,通过教师积极探索,为国家培养全面的警察人员,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翠云.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方法探讨[J].绿色科技,2019(15):300-301.

[2]周畅.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105-106.

[3]朱本双.把教书育人当成最幸福的事:记竹山县恒升小学教师钱金霞[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19(7).

[4]薛二庆.对体育教师有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的思考[J].南北桥,2019(8):4,7.

[5]李景山,梁亚萌,雷金屹.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高教论坛,2019(7):48-50.

[6]黄桂秀.用心立德树人创新教书育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有感[J].考试周刊,2019(53):159.

◎编辑 冯永霞

作者:李朝伟 张安文

上一篇:土木工程预算论文下一篇:矿山测量技术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