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资源学大纲

2022-09-05

第一篇:野生动物资源学大纲

动物饲养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性质、任务

《动物饲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营养需要量研究方法、饲料分类与主要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各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饲料配制方法。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养猪学、养禽学、养牛学、养羊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推广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动物饲养学》课程主要内容:水与动物营养;能量营养;蛋白质营养;碳水化合物营养;脂肪营养;维生素营养;婴儿湿疹怎么办矿物质营养;养分间的相互关系;饲料分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和养分效价;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合理利用(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 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动物营养需要;畜禽饲养标准及其研究进展;全价配合饲料配制;浓缩饲料配制;预混料的配制方法和技术等。

重点是第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九、

十、二十

三、三十

一、三十

二、三十三章。重点和深度上,主要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营养需要量确定方法,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和动物饲粮配制方法。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主要为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和记录,课后认真复习,并要求参阅相关期刊杂志。

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1-2次课堂讨论、提问、1-2次测验、课外作业、介绍参考文献、参观实习、期中和期末考试。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部分。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0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2周,主要进行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部分纯养分和饲料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分析。

实践教学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或学生可结合本学科点教师的课题进行,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并提出实施方案,教师组织讨论并确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实践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第五学期完成,实践教学在第六学期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动物饲养学》,胡坚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面向21世纪教材《动物营养学》,杨凤,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面向21世纪教材《饲料学》,王成章、王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六、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50 学分 3 其中讲授:50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讲授部分

绪论(0.5学时)

讲授动物饲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婴儿湿疹怎么办动物饲养学与畜牧生产的关系;动物饲养学的发展概况;动物体与饲料化学成分的比较以及学习动物饲养学的方法;动物饲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篇 动物营养原理

第一章 饲料养分与动物体组成(1学时)

食物链的概念,动物与饲料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比较饲料与动物体的化学组成;养分的概念、分类;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饲料养分的测定与表示方法,不同干物质基础养分的折算方法;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 水与动物营养(0.5学时)

水的功能与用途;动物体水的代谢;宝宝湿疹动物体对水的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养分的能量营养(3学时)

基本概念及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主要包括养分能量的衡量单位、来源、测定方法;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粪能、尿能、热增耗、维持、营养代谢热等概念及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情况;饲料能量的转化效率;日粮能量水平与养分的关系及其http://

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4学时)

蛋白质概念与功能、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氮、理想蛋白的概念;以猪为代表讲授单胃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情况,及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限制性氨基酸的确定方法;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情况,反刍动物氮代谢特点、瘤胃氮素循环、瘤胃蛋白质降解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非蛋白氮利用与过瘤胃蛋白控制。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3学时) 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功能;饲料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过程;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过程;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评述。

第六章 脂肪与动物营养(2.5学时)

脂肪的组成;脂肪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动物生产性能的关系;脂肪的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对脂肪消化、吸收、利用的异同;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

第七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2学时)

一般性介绍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及命名方法,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种类;脂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及影响需要量的因素;水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及影响需要量的因素。 第八章 矿物质与动物营养(2学时)

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缺乏症、过量后果、来源和补充;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缺乏症、过量后果、来源和补充。 第九章:养分间的相互关系(1学时)

主要有机养分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机养分与维生素、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篇 饲料

第十章 饲料分类(1学时)

国际饲料分类;中国饲料分类

第十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与养分生物效价(4学时)

饲料化学成分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消化试验及其方法;代谢试验及其方法;饲养试验及其方法;养分的生物效价及测定。 第十二章 青饲料(0.5学时)

青饲料营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青饲料的利用 第十三章 青贮饲料(0.5学时)

青贮饲料的原理;青贮饲料的饲用 第十四章 粗饲料(0.5学时)

干草的营养价值及影响因素;秸秕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性;树叶和其它饲料产品的营养成分、饲用价值及影响因素。 第十五章 能量饲料(1.5学时)

谷实类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性;糠麸类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性;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液体能量饲料及其它饲料的营养特性。 第十六章 蛋白质饲料(1.5学时)

各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各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性质和特点;非蛋白氮饲料的饲用价值和饲用方法。 第十七章 饲料加工调制(0.5学时)

精饲料加工调制;粗饲料加工调制。 第十八章 矿物质饲料(1学时)

常量矿物质补充料;微量矿物质补充料;天然矿物质饲料资源的利用。 第十九章 饲料添加剂(3学时)

概述;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 第二十章 其他饲料(0.5学时) 第二十一章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1学时)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种类及其存在;抗营养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抗营养因子的消除。

第二十二章 饲料对动物产品品质影响(1.5学时),在以上各章节中穿插讲授

第三篇 营养需要与标准化饲养

第二十三章 动物营养需要(5学时)

动物营养需要的度量与测定;维持的营养需要;生长的营养需要;产肉营养需要;繁殖营养需要;泌乳营养需要;产蛋营养需要;产毛营养需要;役用营养需要;幼龄和高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第二十四章 畜禽饲养标准及其研究进展(1学时)

饲养标准;畜禽饲养标准新进展。

第二十五章 经济动物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学时)

第二十六章 实验动物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5学时)

第二十七章 观赏动物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学时)

第二十八章 鱼类对虾营养与标准化饲养(0学时)

鱼类营养特点、营养需要、配合饲料,对虾的营养与养殖。

第二十九章 动物采食量(0.5学时)

第三十章 饲养与气候环境(1学时)

第四篇 饲料配制与若干问题思考

第三十一章 全价配合饲料配制(2学时) 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原则;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配合饲料的影响因素。

第三十二章 浓缩饲料配制(1学时)

概述;单胃动物浓缩饲料的配制;反刍动物浓缩饲料的配制特点。 第三十三章 预混料的配制(1学时)

概述;微量元素预混料配制;维生素预混料配制;复合预混料配制;预混料产品生产

第三十四章 计算机技术和专家系统在饲料配制中的应用(1学时)

第三十五章 对我国动物饲养科学若干问题的思考(0.5)

第二篇:《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适用于水产养殖专业用,可作为常规养殖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程总学时数为72学时。

二、课程的任务、性质和基本要求:

本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名特经济动物的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世界及我国名特动物增养殖的发展概况;掌握名特经济动物增养殖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熟悉主要经济名特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工艺及增殖方法。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的实际工作水平;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名特经济动物增养殖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同时可以指导和管理名特经济动物增养殖生产。

三、教学内容:

1.名特无脊椎动物的养殖,包括河蟹、虾类、螺类、海参海胆养殖,主要内容为这些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和养殖技术。

2.名特鱼类养殖部分,包括鲟类、鲥、虹鳟、鳗鲡、泥鳅、胭脂鱼、鳜等,掌握各种鱼类的生态习性,繁育技术及养殖技术。

3.名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养殖,包括蛙类、鳖、龟等要求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态习性,繁育技术及养殖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时数

了解 理解 掌握

绪论

课程内容、发展意义、发展

趋势

1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和育苗半咸水育苗 仔蟹与蟹种培育蟹种培育技术 成蟹养殖 池塘混养 湖泊养殖 虾类的养殖 生物学特性

河蟹的养殖

天然海水育苗

仔蟹培育技术

池塘单养

4 √ 7 √

√ √

√ √

种苗生产,养成 疾病防治 螺类的养殖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技术 人工养殖技术 海参、海胆养殖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技术 养殖及病害防治 名特

鱼类

养殖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技术 苗种培育 食用鱼养殖

√ 6 √

4 √

包括鲟类、虹鳟、香鱼、鳗鲡、胭脂鱼、胡子鲇 鮰类、鲈类、鳜鱼等名贵鱼类的养

40

名特

两栖

动物与

爬行

动物

养殖

蛙类养殖

生物学特性 √

4

人工繁殖技术

蝌蚪、幼蛙、成蛙养殖

大鲵的养殖

生物学特性 √

养殖池的修建

人工繁殖技术

人工养殖技术

疾病防治

合计 72

四、 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与多门专业课联系紧密,要求学生在综合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上,能够对各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具备相应的认识,能够处理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1.重点:(1)生物学特性(2)养殖技术

2.难点:有些品种不常见,需要借助多媒体、挂图、录像给以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五、参考书目:

《鱼类增养殖学》 《贝类增养殖学》 《甲壳、贝类增养殖类》 《池塘养鱼》

第三篇:《特种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及养殖技术》是一门研究除传统畜牧业以外的特种经济动物驯化、饲养、驯化、繁殖、育种及、疾病防治和产品开发的的课程。是一门结合野生动物资源和家畜饲养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本课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课程的重点在于特种经济动物的驯化历史,方法及产品加工内容,以及怎样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所在区域的资源特点,受到动物生产、动物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经营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特种经济动物及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国家对特种经济动物的福利与经济动物饲养技术法规的基本内容。 2.掌握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3.掌握毛皮动物饲养和产品加工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药用动物饲养和产品加工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5. 掌握各类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特种经济动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专题。 2.毛皮动物生产与利用专题。 3.药用动物生产与利用专题。 4.特种经济禽类生产与利用专题 5.肉食类经济动物开发和利用专题。 6.其他特种经济动物的的开发和利用专题。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基本要求,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核,也可采取学生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1. 余四九主编。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1世纪教材

2. 赵万里主编. 经济禽类生产. 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3. 孙占鹏主编.特种动物生产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0 4. 朴厚坤.皮毛动物饲养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白秀娟.养狐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6. 潘红平.药用动物养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7.郑文波.特种动物养殖与疫病防治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8.李家瑞.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中国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配置技术》杨嘉实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10.《经济动物学报》,主办:吉林农业大学, 11.《特产研究》,主办: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

12.韩坤,梁凤锡,王树志, 中国养鹿学[M]1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3.http:/// 农博特养

第四篇:甘肃野生动物资源清查

甘肃野生动物资源清查1949年前,甘肃是动物学调查的一个空白地区。新中国诞生后进行过5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1)1958年至1960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综合考察队生物资源分队,在河西走廊地带着重对兽类的区系、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和一些种类对高原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2)1974年2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转发省农林局的报告,决定对全省珍贵动物资源进行一次调查。全省抽调191人组成省、地调查队12个。1974年8月开始,先后配合调查的8733人次,至1976年10月完成调查面积25-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6.1%,基本查清了全省39种珍贵动物资源。(3)1982年5月至6月底,甘肃省林业局和张掖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站组织专人,在武都、天水、定西3个地区11个县对朱鹅进行了调查,得知50年代还有分布。(4)1983年至1985年,甘肃省林业厅委托张掖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站及西北师范学院、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和兰州大学3校生物系,调查了全省鸟类资源。(5)1984年至1985年底,甘肃省林业厅和张掖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站等,对祁连山北趁马醉资源进行了调查。通过上述工作基本查清了野生动物资源。1985年底,甘肃省境内陆栖青椎动物共有682种,占全国2 160余种的31.5%,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毛冠鹿、黑颈鹤、雄鹑、大貌、梅花鹿、野骆驼等30多种世界闻名。与此同时,也基本查清了野生动物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1958年前后野生动物的储盆较大。如文县的扭角羚、金丝猴可见到200只以上的群体;河西地区的野驴、野耗牛、盘羊、白唇鹿、甘肃马鹿、黄羊等,常可见到几十只乃至数百只的大群。野马、野骆驼也是三五成群的活动于马报山地区。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间,对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猎捕,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1971年猎杀马套储量的1/3,1977年至1985年,磨类资源和大熊猫等数量仍有减少,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白唇鹿以及肃南、肃北、阿克塞的盘羊种群数耸有较大增加,野耗牛、野驴、野骆驼、甘肃马鹿等也有明显增长。

甘肃森林动物资源

甘肃森林动物资源据调查,甘肃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724种,占全国2160余种的33.5%,内有两栖类24种,爬行类58种,鸟类479种,兽类16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31种,二级保护81种,有79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动物。在上述动物种类中有森林动物517种,其中两栖类20种,爬行类43种,鸟类343种,兽类111种。甘肃主要供肉用的森林动物有49种,其中鸟类27种,兽类22种;药用动物130种,其中两栖类9种,爬行类35种,鸟类32种,兽类54种;观赏动物161种,其中爬行类28种,鸟类99种,兽类34种。羽用鸟类62种;毛皮革用兽类61种。森林动物通过捕食活动,可促进森林更新和控制虫害、鼠害和净化环境等。

第五篇:《动物内科学》教学大纲

《动物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特制定本大纲(三年制适用)

一、课程名称:《动物内科学》

二、课程编号:83005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家畜内科学是以研究非传染性疾病为对象,以畜禽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动物饲养学、营养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消化、呼吸等诸多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的一门重要的兽医临床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内容多、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实用性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兽医内科各系统疾病、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结合实验课学习,学生自习与参与临床实践锻炼、重点掌握兽医临床上常见而又对畜牧生产危害严重的内科疾病,学会分析和诊治特殊病例的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掌握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畜禽解剖学》、《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了《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家畜内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家畜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动物内科医生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33.3%。

实习题实践课章讲授 验其共计 内容 课时时比例序 时数 时他 时数 数 (%) 数 0 1 2 绪论 8 45 10 18 2 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8 45 3 10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18 第三章、心血管系统疾 4 6 2 0 病 0 6 5 第四章、泌尿器官疾病 2 0 6 6 2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40 4 6 7 10 第六章、营养代谢疾病 67 4 2 8 病例讨论 6 48 33.3 总计 24 72

七、教学要点

1、绪论: 了解家畜内科学研究的内容、范畴及及其发展阶段,掌握家畜内科学的概念及其学习方法。

2、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胃肠炎疾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口炎、食道阻塞、瓣胃阻塞、皱胃变胃、皱胃炎、牛猪肠便秘、胃肠卡他、幼畜消化不良的概念、病因、症状要点及防治;要学生自学了解的内容有:肝炎、腹膜炎、腹水。难点: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的鉴别诊断。

3、第二章、呼吸器官疾病: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鼻出血、感冒、鼻炎、肺气肿、肺坏疽、霉菌性肺炎的概念、病因、症状要点及防治。难点: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气肿和肺坏疽的鉴别诊断。

4、第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心力衰竭、创伤性心包炎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仔猪营养性贫血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难点: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创伤性心包炎的诊断。

5、第四章、泌尿器官疾病: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肾炎、膀胱炎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

诊断及防治措施;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尿石症、尿毒症的概念及治疗原则;要求学生自学了解的内容有:肾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难点:三种肾炎的临床症状。

6、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脑膜脑炎的概念、病因、症状要点及防治。难点:脑膜脑炎与中暑的诊断。

7、第六章、营养代谢疾病: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奶牛酮病、家禽痛风、维生素A缺乏症、佝偻病、骨软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仔猪低血糖病、营养性衰竭症、维生素B缺乏症、铜缺乏症、锌缺乏症的概念、病因、症状要点及防治。难点:奶牛酮病、维生素A、佝偻病、骨软病的诊断。

8、病例分析: 选择典型的临床上常见而又对畜牧生产危害严重的内科疾病病例组织学生讨论,学会分析和诊治特殊病例的思路与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学习中后期阶段。

八、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考试内容及方法的要求和提示 在目前的条件下,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以基本原理基本内容为主,避免难题。可以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使用教材及其它参考书目的提示 建议使用使用适用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年制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材。参考书目:各大院校使用的《家畜内科学》、《兽医内科学》均可作为参考书目。

上一篇:医生先进事迹演讲稿下一篇:游山西村的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