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理念

2023-03-22

第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民进海南省委副主委、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委员说。

潘惠丽委员表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但是,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充分。

“现在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全链条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农村各层级段教育呈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也十分复杂,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职责、机制不完善。”潘惠丽委员摆出了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对此,潘惠丽委员建议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规划,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她说:“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

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潘惠丽委员还建议研究制定支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措施。比如:进一步细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切实解决城乡教师交流和流动的制度障碍;依托特色小镇、风情小镇建设,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城市公办优质名校在小镇办学建校,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下沉等。(记者 王晓樱)

上一篇:培养一流大学师资

下一篇:突破地方高水平大学改革难点,释放高校活力

第二篇:乡村振兴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现将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建设促振兴

(一)着力推动村干部清理选配工作,夯实干部基础。

坚强把村干部清理选配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x个联审联查,共排查出曾受刑事处罚人员x人,在押刑事拘留人员x人,未发现“村霸”与涉黑涉恶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情况。通过免职、引导辞职,x名村干部全部清理,根据“一人一档”原则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党委同步补齐配强。目前,x次村干部空缺岗位已经补齐x次,还有x次村委会成员岗位正在履行补选程序。还完善了村干部联审机制,今后坚决杜绝受过刑罚、涉黑涉恶、村霸等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同时,注意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农村实行了党员与群众推荐、支委会票决、自然屯公示的发展党员“两推一决一公示”办法,大力发展x岁左右年轻人农民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了农村发展党员回避、预审与备案制度,解决“近亲繁殖”问题,为优化村干部队伍储备力量。

(二)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夯实组织基础。

仔细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高三年行动规划,聚焦“四有”党支部建设,坚强对症下药,逐村制定整顿方案。市级领导、乡镇党政“一把手”、驻村工作组联合包保,推动转化升级。经过逐一考核验收,全市x次软弱涣散村已转化x次,占x%。聚焦带头人队伍不强的问题,在全市排查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x人,全部调整撤换,充实配强。结合村干部清理工作,积极推动村书记、主任“一人兼”。全市x次行政村,实现“一人兼”的x次,占x%。聚焦村党支部“两化”准绳不高的问题,在x村、x村打造x次党的建设工作示范点,组织各村学习,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开展了“为民服务承诺”活动,每次村党支部至少承诺x件为民实事,年初以来,x次村共承诺x项,已兑现x项。聚焦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开展了“党员+”先锋行动,x名农村党员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代办服务、环境治理、平安稳定中向群众承诺践诺服务事项x项。

(三)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物质基础。

召开了全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暨推进“空壳村”摘帽工作会议,建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确定了“空壳村”全部摘帽的工作目标。通过新增地源收费、发展产业工程、盘活集体资产、开展合作经营等方式,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目前,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x次,占x%;收入x万元以上的村x次,占x%。其中,通过村办企业取得经营性收入的村x次;盘活村固定资产取得租赁收入的村x次;开展新增地源收费的村x次,已收费x万元,增强了村“两委”办事能力。剩余x次“空壳村”将通过新增地源收费,年底前全部摘帽。

二、着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扶贫助振兴

(一)当好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干部。

经今年x月新一轮工作队调整与驻村干部轮换,全市共新增x支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总数达到x支,派驻工作队员x名,其中x人兼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共计新选派帮扶职责人x名,并完成入户对接,全市x户贫困户均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

(二)严格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考核。

20xx年上半年,共计对x名出勤不达标的驻村干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通过市委组织部“xxxxx”微信公众号进行曝光。对x名出勤不达标且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通报曝光,并责令派出单位免去其中x人站办所长职务。

(三)严格加强驻村工作经费管理。

共向x支驻村工作队拨付20xx工作补贴资金x万元,拨付上半年定点驻村扶贫干部生活补助x元,申请财政资金x元,为x名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与x名驻村工作队领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高效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创立有利条件。

(四)多方联动全面开展帮扶。

团市委组织xx次村年轻人农民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市妇联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帮助xx镇x-x岁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办理免费入园,为贫困家庭解决现实困难;通过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为x名贫困高中生共争取到x元“xx助学”救助金;在xx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各乡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面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爱心妈妈志愿陪伴”公益活动。开展“两癌”贫困母亲救助工作,为x名农村建档立卡“两癌”贫困母亲与x名低保“两癌”贫困母亲争取共计x万元“两癌”救助金。开展“爱心超市”物资筹集工作,征集价值x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市委统战部开展“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着重企业和x次脱贫任务量大的村进行点对点结对子,整体上做到了全市x次有脱贫任务的村都有企业进行对接。在积极对接,充分互相掌握优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帮扶主体和贫困村共同商定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名誉村长”与“名誉副村长”的作用,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捐赠扶贫等方面达成帮扶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推动措施,大力展开了帮扶推动工作。

三、着力开展乡村人才建设工作,以人才强振兴

(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深入实施“村村能人培训规划”,集中在农闲季节举办各类轮训班,主要在x岁以下“后备能人型”中选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农民,在“强村带动型”、“经营管理型”、“中介服务型”、“科技创新型”中选拔x岁以下综合素质好、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的农村能人参与培训,20xx年村村能人培训x人个。

(二)持续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为了更好地落实一个性创业补贴与扶贫创业奖励补贴等政策,针对*家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民创业主体与x家小额担保贷款的商户进行了电话回访,对符合条件的将落实补贴政策。推行“一窗通办”、“网上受办”的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模式,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截至x月初,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笔x万元,其中为x名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x万元。

(三)集聚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积极启动金秋助学希望项目圆梦行动,面向社会各界筹款。将“妇女之家”活动阵地进行了充分延伸,在全市创立了以“微创业”、“微联谊”、“微家风”、“微宣传”、“微公益”为主题的x次“妇女微家”示范点,指导与带动妇女提高创业致富能力。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关爱帮扶、环境整理、移风易俗、素质提高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目前全市巾帼志愿服务队在每次乡镇成立x次分队,已吸纳志愿者近x人。组织年轻人一代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家赴农村调研,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援乡村经济建设的热情。年轻人非公经济人士xx响应国家号召,在xx乡xx村成立了xx市庆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申办成立了xx市杂粮协会,协会现有会员x家,有杂粮种植基地x余亩,带动了粮食种植大户种植红小豆等杂粮的热情,提升了农户粮食种植效益。xx市文化公司经理、年轻人非公经济人士xx响应市工商联号召,为xx市x次乡镇x次扶贫爱心超市,捐赠了x万余元爱心物资。深入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等农村教师培训工程,共派出x人参与培训,着力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 √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 √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 √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2.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第四篇: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聚焦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目标,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基石,需要加大力度,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

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是保障,需要实现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

1 长郑风田表示,要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优先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宋洪远说,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在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上,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和湿地养护。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指出,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 2 加充分、更加完善,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中央确立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基础。把农户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地块,使农户承包地权属更加明晰,农民流转承包地就能更踏实,利益预期就能更明确,农户才能放心流转、稳定流转。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石。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不断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曾业松认为,当前,要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小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轨道上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深化?

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3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不含西藏)2.86万亿元,村均493.6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改革要把握原则,稳中求进。目前,全国100个县先行先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实现这个改革目标,需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国40%左右的村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0%左右的村是由村民委员会代行职能。宋洪远分析,从实践看,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方向。这个新型集体经济,新在不是传统的“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而是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的股份合作经济。

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宋洪远说,这个经济运行新机制,新在要坚持市场导向,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盘活集体资产,创新集体资产运营管护机制。需要全面激发农业生产要素的活力。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建设,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49.5%,家庭经营收入占比35.9%,转移性收入占比11.0%,财产性收入占比3.6%。

4 需要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郑风田表示,要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按农民的意愿办,整个改革都要体现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

财新记者:中国经过三十多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空心化”、衰败不堪,近年来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现象。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如何理解?

刘守英:乡村振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提法。为什么提这个概念?我们过去对农村的公共政策,基本上是围绕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村的需求来制定的——城市需要农村提供粮食和原料,这样基本就变成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农业战略,整个农村的发展就变成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由此导致整个乡村、村庄被忽视了。我们讲的“三农”,基本上就变成“农业”的“农”,“农民”的“农”主要是被带着的,讲怎么增收。并且,农业又窄化成粮食农业,农业就没得搞,人都往外跑。城市导向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就是村庄凋敝。城市化带来一部分村庄衰退、消亡是正常的,但在当下中国,整个村庄普遍破败,有的地方死寂一样地没有希望,这是不正常的。

5 实际上,中国乡村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三者缺一不可的。后来开始搞“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才开始有村庄的概念,但整个村庄向何处去的问题仍没有解决。

其中,必须要面对的是乡村现代化问题。过去,乡村的现代化是被无视的,政策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主要一头围绕农业和农民增收,另一头围绕要素怎么快速地配置到城市,乡村本身如何现代化,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乡村的现代化不解决,乡村何处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十九大在原来提“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就有了乡村现代化的概念。施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原来对村庄重视不够的弥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

这个定位不再是,农村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农业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工业。乡村要振兴,还需要乡村治理等一整套制度的跟进。村庄的治理制度该如何完善和支撑乡村文明、乡村稳定和乡村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农村政策的总体表述,落到乡村振兴,既顾及到我们现在乡村的现实,也预示着我们下一步要调整相关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是,人、地、资本,如何实现融合?

一方面,对于回流的农民,要考虑回流地(城镇)的产业集聚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的供给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家。

6 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差异,很多“农二代”已经离土不回村了,生活方式完全是“城市化”的,政策要顺应这个趋势。

要让农民在流入地待得相对体面。除了稳定就业,还需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包括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农三代”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农一代”的问题是在城市有没有工作,“农二代”问题是融入城市,获得相对体面的生活。“第三代”的问题是公平的问题。如果孩子教育不解决,我们就会留下来大量非常棘手的“农三代”问题,这件事非常急迫。

而城市化的人口能不能在城市留下来,则牵涉到土地问题,土地的配置、供应方式等,都需要相应调整。过去,城市对农民进城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一亿多的人口在城市中难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待下来,这对城市来讲也一个很大的治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法合规地让这一批农民移民在城市体面地待下去。这群人中很少会有人去购买商品房,住房保障也很难公平地将一亿多人全部涵盖。目前,已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的试点,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相当大批难以通过商品房来获得住房的人的需求,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

与此同时,资本也在流动。城市里老的经济活动回报在下降,未来的城市发展取决于创新的经济活动,老的经济活动会往城乡交界处迁移,带来产业的空间重构。乡村的经济

7 活动也在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在扩大,吸引着资本下乡。

中国未来很有可能的是,通过城、镇、乡村三者功能的分工,来调整城市的形态:城市就是知识密集、产业升级的地方,而乡村则是文化的、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在城乡之间还会有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驿站”,这个地带会产生产业重构的空间,有些会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小镇。

在产业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对资本在城乡之间寻求投资的方向、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亟需土地制度改革,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城市,更要考虑到如何满足乡村出现的新业态,要调整城乡土地权利体系来支持城乡互动。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一

同志们:

今天,有幸与xx村各位党员干部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乡村发展的问题,我主要就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粗浅见解跟大家谈一谈想法,交流一些体会。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农村发展总体要求,曾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也有提过,当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相比较而言,此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更高。这二十个字的表述除了“乡风文明”表述没有变化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强调“生产发展”,现在要求“产业兴旺”,即不仅仅是发展生产,而且要求发展产业,从层次要求更高;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宽裕”,如今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要开启现代化的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当然也要“生活富裕”;对于农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洁”,现在要求做到“生态宜居”,上升到生态环境的高度;以前乡村要“管理民主”,现在则表述为“治理有效”,从一维主体的“管理”到多方参与的“治理”,所体现的正是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些种种变化都是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来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报告里面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我国全面发展的短板问题,在即将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坚持问题导向,补好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这就意味着未来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上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上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基础。

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可谓是报告中的亮点。在过去“城乡一体化”的提法上,再次升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即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农村发展来促进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决不能处于从属地位,将其看作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垫脚石,而是要和城市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所以,在过去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模式下,未来我们国家试图从制度建设、政策体系上开始着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在农村的土地承包问题上,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政策安排,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体的热烈支持。土地政策的连续稳定是农民安心搞生产的前提,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从短期来看,可以让农民消除疑虑,全身心的投入农业生产,长远来看,这更有益于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基层的有效治理。报告里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政策安排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治理有效”的具体体现。其中自治是治理有效的基础、法治是治理有效的保障,德治最终是融合在乡村自治和法治中,是治理有效的内化与升华。这三者各尽其能又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乡村治理格局。治理体系的执行最终要靠人来落实。人才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就有利于把各行业中热爱“三农”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农村工作队伍,加强三农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以上,是我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粗浅解读。当然,要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仅仅需要顶层设计好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细节上:要在解决乡村收入、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危房、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问题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要从传统产业提档次、新兴产业加速度、干部队伍强建设、工作制度重完善、治理水平稳提高等方面寻求突破;要在学习落实、政策落实、队伍落实、责任落实、行动落实等方面强化保障,要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严谨细致、务实勤勉的态度为工作思想基础,多方面因素共同发力,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要做好上述细节是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我的发言完毕,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志指

乡村振兴战略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与过去的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指导当年“三农”工作的。比如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解决2017年农业农村要做什么的问题。但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一样,它主要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就三大块:农业一块,农村一块,农民一块。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按乡村振兴的架构进行工作部署的。因为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围绕乡村振兴究竟怎么干、有哪些重点、短期做些什么事、长期的做些什么事等做了很多的部署。

在谈乡村振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精准扶贫。2015年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提出了计划2020年中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之后,2016年、2017年全国各个地方进行总动员,采取了这一套和过去“三农”工作有很大差别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第一个,一把手负总责,从省到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各级党政一把手承诺来把脱贫工作做好。过去的“三农”工作主要是管农业的领导在抓,现在精准扶贫实际上是由党政一把手在抓。为什么由党政一把手来抓?因为可以把全社会力量都集中起来。第二,大量派出驻村干部。全国派了77万个驻村干部,第一书记17.5万个。第三,进行严格的考核。第四,大力投钱、投资、投物。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之外,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怎么才能让其他人享受到精准扶贫的好处呢?我的理解,精准扶贫是国家对部分贫困人口的一个试验。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一个扩大版的精准扶贫,它把我国农村人口都囊括进去了。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要把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移植过来。第一,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第二,派出大量驻村干部。第三,把乡村作为锻炼干部的一个特别好的起点。

了解了精准扶贫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过去几年中在乡村振兴方面实际上做了非常多的好的探索,取得的效果也很好。从目前出台的文件来看,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与精准扶贫的相似之处,与过去纯粹的“三农”工作差别很大。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家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四百多字,其中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乡村振兴的目标(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农村主要是农业产业,现在还有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都包括。乡村发展没有产业就不行的。生态宜居讲的是居住环境。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太大意义了。生态宜居应该包括农村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生态环境,小环境指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因此提出另外一个很好的词叫作“农业农村现代化”。

过去我们“三农”工作主要是指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应该说让农村生活的条件跟城里要基本上差不多。我们知道,前两年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小厕所、大革命”。这几年一到春节总有一些乡愁的段子。其中前两年有一个虚假的新闻,说在上海工作的一个江西的男孩子带着女朋友回到江西老家。这个女生一看到农村的环境,一看到农村的饭菜,扭头就跑了。后来说这个消息是假新闻。但是一个最核心的现实是我国城市居住环境和农村居住环境有着巨大的差距。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这一次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家寄予最大厚望的内容。之所以很多新时代农民工到城里打工以后不愿意回老家,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的这一套冬天有暖气、网络、卫生间、厨房……等便利的生活条件。所以,未来农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的人居环境也要得到很大的根治。我们可以发现,随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另外一个文件也发布了,那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当然,乡村振兴还有其他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乡村振兴任务进行了分解。

国家为什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与发达国家的一二线城市相比,要么是没有差距,要么是差距很小,有些方面甚至比他们更便利。但是农村就不一样了。美国大量的大学和大公司总部都在乡村小镇上。前几年,我国的双汇公司把美国最大的养猪公司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收购了,而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就在美国的一个乡村小镇上,这个小镇的几千人大多是他们公司的员工。美国赫赫有名的公司都在小镇上,一个公司占一个小镇,小镇里要么是工作人员,要么是他们的家属。大学也是,很多大学都在乡村小镇上。所以,我们国家用了40年的时间把城市已经建得很漂亮了,如果再通过二三十年扎扎实实的工作,让乡村向城市看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那个时候我们的乡村就不一样了。

第二个问题,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是怎么部署的。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两个时间节点,根据这个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如下:

首先,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也就是,前三年我们要把各种各样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建立起来,最核心的是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一,从一个长远的发展来讲,比如说从33年(2018-2050年)的角度来看,哪些乡村要保留,哪些乡村要起什么样的功能,一定要有一个规划。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把各种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起来。第三,要把各种各样的试点建好。到2020年建党100年的时候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然后,再分两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急不得。用五年的时间是建不成的,用十年的时间可能也不行。我们这次提出用33年的时间,即“3+15+15”,分三个阶段来实施。所以,一个乡村的规划不能只规划到明年,还要考虑到33年之后。

第三个问题,乡村振兴怎么做?

我们在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20个字、5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次乡村振兴也是20个字、5句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只有“乡风文明”一句保留了,其他四句话都升级了,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2005年提出的是建设温饱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应该是小康型的乡村振兴。这一次中央一号文件围绕这五句话进行很多部署。

第一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实际上就是两句话: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国家成立了食药总局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严格管理,这两年重大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基本上没有了。但是,现在食品安全的最核心的焦点在哪儿?在源头!为了生产大量农产品,我们用了太多的化肥、用了太多的农药、用了太多的工厂化农业。这些慢慢成为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一个核心点。这一次中央提出质量兴农,要对整个农业从生产的标准体系、规划体系、检疫检测体系,还有各种各样的标准都要完善。另外,国家要对生产的过程实行绿色化生产。

这一次国家在产业兴旺上做了五点部署。第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包括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第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第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现在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收入太低,怎么让农村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融合,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现在的探讨还很少。北京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因为都市性农业应该是产业融合的一个最前沿的阵地。一个巨型都市的郊区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应该有先天的优势。现在全国虽然做了各种各样的试点,整体离目标还是差得很远。第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走出去”在全世界开发各种各样的农业资源。浙江人走在全国的前面。浙江人一直说有“三个浙江”。因为浙江的人均土地很少,所以一大批浙江农民在全国各地包地种农产品,听说普洱茶赚钱了,跑到普洱包地种普洱茶去;听说山东金乡大蒜很值钱,跑到山东金乡包地种大蒜去了。同时,浙江人还在全世界包地种粮。比如,我们现在每一年从巴西进口很多大豆,有一部分浙江人到巴西包地买地种大豆运到浙江来。所以,“三个浙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未来的农业开放实际上也有很大的空间。

最核心的是第五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们过去一提小农户就是分散、规模低、素质不高。党的十九大对小农户专门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方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另一方面,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小农户还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现在,农村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7岁了,而日本农民平均年龄在68岁。所以,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几个好处。第一,如果把这些地都收过来交给资本去种,那么这些农民没事干了,没事干是一个大问题。第二,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因为农民自己种地主要还是种粮食。但是这个地要是放到资本手里,一定会拿来做别的。因为种粮食一亩地一年也就1000多块钱,1000多块钱对资本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这次国家提出要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就是说我们要做好服务。比如,我去韩国发现韩国一些种地的农民都是老太太,老太太打个电话,别人就可能来给她耕地了,再打个电话,就有人给她打农药了,再打个电话,有人来给她收割。虽然地是由老年人来种,但要做好农村社会化服务。这是我们所欠缺的。这些年有些改进。我们知道,十几年前很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一到农忙季节还要回老家去种地。但是,现在大量农民在农忙季节不回去了。为什么?就像在东北有很多托管。这个地要托管的话,种、收都给包了,但地还是你的,种什么都由你来决定。所以,需要大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所以,国家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民做好服务。

总结一下,怎么才能做到产业兴旺?首先,国家对过去的农业产业的投入还是要继续加强的。第二,国家对农业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标准体系。2018年国家要选200多个县(市)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过去,我们的农业可能为了追求产量,用了太多的化肥农药,以后要按照质量生产的一套标准,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我到青岛发现,一些村庄农民种菜不像原来那样拿到城市去卖了,山东一个村支书告诉我,他们村种的菜与青岛的两家单位对接,菜直接配送到单位。田间地头都放着摄像头,单位对食品质量安全可以追溯,而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农民的利润也大幅提高。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市场,尤其在大城市,潜力无限大。产业兴旺以后还要出台更多的政策,但是有一个标准:必须是高质量的,必须是绿色的,必须是优质的、品牌的。这几年国家也特别强调品牌化的农业。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贵的一万多,便宜的两三百块钱。同样的道理,可能几年以后,同样的农产品,可能外观差不多,但有的特别贵,也有的特别便宜。日本人对日本的大米区分很细,这是北海道的大米,这是九州的大米,还有各种各样的代言。光是大米就有各种各样的牌子。你既可以吃非常贵的,也可以选择便宜的。这是一个品牌化的过程。我想,我们国家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迈向小康阶段,农业品牌化还大有可为。欧美一些国家什么样的农产品卖的最贵?标明某个村里面某个农民生产的,甚至把地址和电话都标明了,这样的农产品是最贵的。因为消费者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追溯到个人,这样的农产品的质量是最好的。所以,农产品特别讲原产地,特别讲可追溯性。我们国家现在农民的品牌意识还在慢慢地发展。褚时健种的橙子叫作褚橙,一下子就火起来了。确实有很多人吃了褚橙之后,认为和一般市场上泛泛的橙子相比,褚橙的口感和质量都要好。从褚橙在全国的流行,就看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对农产品的质量开始重视起来。所以,产业兴旺,除了保证原来的主要粮食生产能力之外,还要大量发展质量农业、绿色农业,这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的方向。中央提出要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上一篇:校车照管员安全责任书下一篇:现代物流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