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2022-07-04

第一篇: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最新“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清晰划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列入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之一,再到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全面部署,进一步彰显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统领作用。

下一阶段,各地、各级政府将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另起炉灶,再做《###乡村振兴规划2018-2050》。

为规范表述,简化前期政策学习过程,特编本文。

一、十八大以来,“三农”领域取得的4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2、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

3、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4、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三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基本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七条“必由之路”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二)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在研究制订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估计不久就会颁布。

第二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解读一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2018年2月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十二个部分,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第三到第八部分,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第三板块是第九到第十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重大政策和举措。

根据这一文件的内容和结构,我今天也讲三个问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总体要求

(一)时代背景

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城市要小康,农村也要小康。目前,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乡都脱贫进入了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就是要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而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现代化,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包括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等。目前,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伸长短腿、补齐短板,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如何能达到这些要求?就是要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具体可进一步概括为三个不平衡、三个不充分。三个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状况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三个不充分:农业产业发展不充分,农村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农业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不充分。要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就要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而这就是我们讲的乡村振兴。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

3.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一就是,多年来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所积累的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比方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通过十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交通的通达性和网络的全覆盖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条件。从交通的通达性来看,现在的交通非常便捷,到大一点的地方可以乘坐飞机、火车、高铁或轮船,到小一点的地方可以开车走高速公路。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选择开车到农村探亲、旅游,就说明了交通的通达性好。从网络的全覆盖来看,现在到农村休闲旅游,从订票、订酒店,到吃饭、游玩、结账,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解决。这就是公共服务覆盖面的扩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条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市场需求。那么,这一需求源自于什么?一个是农业的多功能性,过去是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现在是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再一个是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过去是农民居住、劳作,现在是游客旅游度假、投资开发。正是基于这两点,才使得人们向往乡村,看好乡村,这说明人们的乡村振兴意识已经觉醒。实际上,不仅农村人是这样,城市人更是如此。有统计表明,农业农村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优势。政治保障体现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既要坚定地总揽全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又要善于协调各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制度优势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不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大优势,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将很难推进实施。

另外,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说,上述三个背景,实际上强调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性;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简单地说,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其概括为“八个坚持”:

第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二,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第三,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四,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第五,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第六,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八,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做到这“八个坚持”。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思想是旗帜,道路是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如何理解?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全面阐述,可以概括称为“七条路”或是“七个必须”: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3.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统筹,就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就是全面协调,也就是工业与农业要协调,城市与乡村要协调,经济与生态要协调等。可持续,就是要有持久性。包容性,就是要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的思想引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包容性发展,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或者说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和主要措施

实际上,这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三至第八部分内容。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安排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可以概括为“5+1”,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上摆脱贫困。它们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是,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就是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那么,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总要求就是: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以下措施:

第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这主要强调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文件讲了很多具体措施,我不再这里重复了。

第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举措和抓手,主要为:一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二是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

第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讲的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讲的是要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体系。

第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就是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以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现在的经营主体日趋多元,但无论怎么多元化,农户依然是基础,是基本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二)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就是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我们要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解读二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数量巨大,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在党的阳光政策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日新月异,一些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好转,“水、路、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有了显著改观,但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一些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相悖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开始出现甚至流行了,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的精神文明水平还相对低下。

在农村,宗派活动、封建迷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一些腐朽丑恶现象时有抬头;供奉着财神、香火不断、风水宝地、黄辰吉日等封建迷信思想时常发生;部分农民不学法、不懂法,违法事件常有发生;部分地区铺张浪费严重,盲目攀比,特别是红白喜事讲排场,大操大办;“大钱大赌,小钱小赌,无钱借赌”、“一盒烟,几块钱,打起精神玩一天”的大有人在;一些年青人对老人重葬轻养,活着时无人管,老人受罪,死后重操办,修坟、过寿。

种种问题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祟,也有精神文明教育不足的缺陷。对实现乡村振兴来说是不小的阻碍。

如何改变乡村这种风貌,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积极作为。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培养。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认清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的认识和学习,做一个道德高尚、有品质、有素养的人。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行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党员干部要积极作为,带头示范,不搞封建迷信,不搞宗派活动,更不能铺张浪费,盲目攀比。

三是营造和谐美丽的文明乡风氛围。通过评选最美儿媳、最美家庭、最美新娘、最有爱心的人、十佳少年、见义勇为、杰出青年等系列活动宣传社会正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向好向善,把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农民作为我们的目标

四讲四有专题党课讲稿: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要深刻学习领会“两学一做”的精神实质,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党内教育向广大党员拓展、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大举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强化党要管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覆盖的重要途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从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实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市新一轮振兴发展和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发展完善的迫切需要。人大要切实结合自身职能找准在新一轮全面振兴中的定位,针对振兴的关键环节助力、加油,充分发挥特有的实现决策法制化、加强权力制约、畅通诉求表达等作用,为我市新一轮振兴发展打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健康公正的经商环境、和谐宽松的社会环境和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人大制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针对给机关全体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在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强化学习上。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学,把学习党章党规与学习系列重要 讲话统一起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用结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在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就是要做“四讲四有”的党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的指示精神,把“两学一做”落实到人头上。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主要负责人和各党支部书记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引领和保障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突出问题导向”的指示精神,把“两学一做”落实到整改上。突出问题导向,就是指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常委会党组和机关每一个党员,都要结合人大实际和个人实际精准对焦,针对具体问题边学边改、即知即改,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大机遇,推动学习教育和人大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扎实推进立法工作,注重打好基础,实现良好开局。尽快高质量制定出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打响我市地方立法“第一炮”。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监督工作,发挥人大监督工作的优良传统,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注重发挥合力,创新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方法,增强监督实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相统一,完善和细化对拟任命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的审查,扩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拟任命人员的了解途径;强化代表服务工作,畅通诉求表达和反映渠道。全面加强“两个联系”,加快推进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更加充分地发挥履职平台在“两个联系”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指导和人大工作者培训,整体提高全市人大工作水平。

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专题党课讲稿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与会代表,都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战略上开始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对 2018 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五小部分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强调了 2018 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有五句话、二十个字,重点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早期像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来自于对别国的掠夺之外)的工业发展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工业发展靠从农业中汲取资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转折点就是新世纪。如果从一个重大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就是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 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

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 年 9 月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第一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刚才讲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除了极少数靠掠夺积累资本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工业的资金都来自于农业。第二个趋向,即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那么,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是指什么程度呢?在理论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基本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工业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不再需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了。当然,农业因为长期为工业提供资金,也已经疲惫不堪了,需要工业为其输血。在两个趋向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

那么,2003 年、2004 年是什么情况呢?从教育方面看,还有一些农村的教育是农民办的,包括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的,当时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方面看,2004 年,接近 XX%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XX%的农村居民有医疗保障,这个保障来自于哪里?主要是东部地区,就是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完全取消的一些地区,但是这种保障也是非常低水平的。因此,我国从 2003 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农民的欢迎,截至 2007 年 9 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 XX.X%,参加农民近 7.XXX 亿人,参合率达XX%,2008 年 6 月已经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

2005 年 3 月,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有区别的,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对农业减免税收。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 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 1 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 年 12 月 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5 年 12 月 24 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大地上延续了 2600 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 2005 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纳税了,这是一个大喜讯。2006 年 1 月 1 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这也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喜悦。

从 2004 年开始,我国相继实行了四大补贴政策,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虽然现在已经对四大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但当时实施四大补贴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深受农民欢迎。第一个是良种补贴,这个补贴是从 2002 年开始试点,2004 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的。现在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都实施了良种补贴。第二个是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这个补贴是从 2004 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地亩数面积计算。第三

个是农机购置补贴,就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贴。第四个是农资综合补贴,这项补贴是 2006 年开始实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各种原料成本开始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也开始涨价。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享受的好处由于涨价而消除了不少,因此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予了补贴,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除了实行四大补贴政策,国家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这些对于农民来讲都是利好的消息。

2004 年开始,我国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2004 年、2005 年主要是对稻谷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2006 年开始对小麦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当然,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我国也实行了相应的价格保护政策。

在公共事业上,2006 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 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 年 7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开建立农村低保,低保制度建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 年 10 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2 年 11 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 年 11 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更多指的是农村居民,因为城镇居民惠及的发展成果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六部分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强调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是过去没有提过的。

简单归结一下十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的重要变化。

1.最低收购价格及其改革。我国从 2004 年、2006 年起在主生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8 年起,国家提高了对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2008 年,国家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也是一种最低保护价格政策。

由于 2008 年后政府最低收购价逐年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也逐渐高于国际生产价格。2015 年、2016 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同类农产品价格,每种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高出的幅度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改革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2016 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生产者补贴政策,保证农民不吃亏。2014 年,中国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大豆和棉花实行目标价格制度。

2.农村社会事业。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看。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并强调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 2009 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就是新农保。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保障农村养老基本生活、基本需求。广覆盖,就是逐渐提高覆盖面,最终让所有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都纳入制度里。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这个文件起,国务院就开始统筹城乡居

民养老保险制度。当然,现在并没有达到水平完全一致,还在统筹的过程中。《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 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医疗保险领域看。201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这之前,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但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一旦得了大病怎么办?尤其是农村居民,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积累很多年的财富,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得了大病,治病费用就可能让这个家庭返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但这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水平还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致,让保险在区域上可以互相接续。比如,江西的农民到北京或者黑龙江打工,他的保险可以带走,这样既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又有利于农村居民整体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

3.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业农村政策。十八大以来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很多方面还体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我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部分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

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现在,有些乡村确实建设的非常漂亮。2015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就是用于指导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还强调,要在2015 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全国推进,很多地方把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发展成效:全国粮食总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17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9XXX 余万人,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从 2012 年开始一直到 2015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每年都在递增。实际上,从2004 年到 2015 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年连续增产。虽然 2016 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1XXX 余万吨)较 2015 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2XXX 余万吨)有所降低,

但降低的并不多。2017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 61XXX 余万吨,虽然在总量上没有超过 2015年的 62XXX 余万吨,但是较 2016 年的 61XXX 余万吨还是有所提升的。总体来讲,从2004年到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没有形成十四连增,但却是十四连丰,全国粮食从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是丰收的状态。

发展成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7XXX 元,实际增长 XX.X%,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 XX.X%)。2016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XXX 元,实际增长 XX.X%,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6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 XX.X%),但是 2017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又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 2010年开始就呈下降状态,2016 年是 2.72:1,就是 2.XXX 个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当于 1个城镇居民的收入。今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还非常严峻。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3 年以来,全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 1XXX 余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基本完成 580 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形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就要把他们搬到适合创业、适合生存、适合生产的地方。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有 XX.X%的村通公路,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 XX.X%,全国通电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 XX.X%,XX.X%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XX.X%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XX.X%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XX.X%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XX.X%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从农户来看,10XXX 余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 XX.X%;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8XXX余万户,占XX.X%,也就是说,1/3以上的农户已经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了;无厕所的 XXX 余万户,占 XX.X%,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当然,使用水冲

式卫生厕所的比例一天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差距就仍然存在;不仅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有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同样存在差距,并且差距更大。那么,减小差距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力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农村建设面临什么形势?我总结为两大方面:社会转型、消费转型。

首先看社会转型。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XX.X%。那么,城镇化率超过XX%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形态特点从农村社会转向了城镇社会。城镇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减少,农产品消费者增加,农村资源变得稀缺,城乡融合变得可能。住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早晨从居民楼出来到办公室,一天可能都看不到蓝天。这样一来,他的交际模式就发生了变化,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同事,跟周围的人接触不多,人就容易变得孤独、寂寞。微信出现以后,人们通过微信交流,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城市病逐渐出现。城市病出现后怎么解决?人们可以选择在假期的时候去农村。过去,人们会在节假日时找个地方旅游,看风景;现在,人们不只是要看风景,还要休息。这样一来,旅游模式就转变为休闲、休息模式。

社会转型还体现在新型农业产业上。比如,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城市农业。什么是城市农业?就是把农业从农村搬到城市住户的阳台上。过去,城市住户的阳台上主要是种花种草,现在可以用立体的或是平面的简易蔬菜生长装置种农产品了,吃的时候用剪刀一剪就可以。再比如,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都纷纷出现了。这些都是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是通过城镇化的推动出现的。特色小镇出现了。比如,农旅结合型、传统

文化型、现代商贸型、创意文化型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实质都是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的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的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比例的提高就是为了给城镇居民提供更多休息休闲的空间。近几年,城镇居民在节假日时愿意到哪儿去?就是到农家院住几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享受农村的休闲生活,假期结束后再回到城市开始紧张的工作。

再看消费转型。消费转型主要体现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极具下降。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于 XX%为贫穷;XX%-XX%为温饱;XX%-XX%为小康;XX%-XX%属于相对富裕;XX%-XX%为富足;XX%以下为极其富裕。

2016 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XX.X%,接近富足标准;2017 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XX.X%,已经低于 XX%。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2016 年是 XX.X%,2017年是 XX.X%;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2017 年是 XX.X%,低于 XX%。这些数据也显示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升。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 XX%,就意味着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不到 XX%,那么其余的 XX%用来干什么?用于储蓄、消费。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温饱问题,但是当恩格尔系数低于 XX%以后,人们开始关注除了温饱以外的更多问题。一是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更加关注农产品品牌。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渐转向精深加工和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加工。四是更加关注休闲、旅游。

就农业而言,已经从单纯提供食物到提供旅游、娱乐、健康、文化、教育等复合产品的多功能性产业,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含五句话、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只有乡风文明是一样的提法,其他四句话都有所差异。很多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升级版,我基本同意,因为从2005年到2017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农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干农业能赚钱,而是体现为一种情怀。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第一个阶段,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当然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我认为,不只是学术界在探讨这个问题,政府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讲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文件的核心部分。第八到第十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包括摆脱贫困、制度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业产业的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涉及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农村各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具体来讲,产业兴旺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做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我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当然,水果、蔬菜也很重要,不吃也不行,但它不是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2017 年我国进口大豆 9000 多万吨。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不振兴,怎么振兴乡村?因此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做强农业,包括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内涵非常丰富。农业部 2015 年印发《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实际上,2017 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零增长。实现零增长以后怎么办?就是实现负增长、推进负增长,这个难度也很大。2015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怎样由黄箱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这是我们现在要实现的转变。

第二个层面是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坦率地讲,2007 年我们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理解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今天也确实到了应该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的时候了。挖掘什么?就是挖掘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各方面功能。

第三个层面是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策引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怎样协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多得一分利益,把这个利益用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速度就快了。

第四个层面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产业。种植业每年的产值非常大,如果做好种植业的服务,也可以致富。当前......

由于本文内容太多,不便网页端直接全文展示,如需全文请下载后查看/修改,您可以选择安卓手机端直接下载 或 登录 PC 端网站一键下载。

第四篇:精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解读一

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学习先进xx村

xx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xx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xx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学习先进余村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xx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精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解读二

2019年3月13日至3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镇组织部组织的青阳镇村(社区)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第一期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聆听了“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与科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分析)”、“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现场教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行政诉讼法修订对基层组织管理的影响与应对”等课程学习;实地参观了华西村、新桥镇绿园社区、青阳镇毓秀园党建展厅。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训结束后,仍回味悠长,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感触颇深,体会深刻。

一、更新了理念,优化了思维,完善了知识结构。学习和培训,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日趋快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工作开展中,我们应当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珍惜在基层一线的工作机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新时代,是我们的机遇;新担当,是我们的使命;新作为,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交代”。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应激发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岗位视为责任,将责任视为担当,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或培训等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否做好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对人民负责的问题,只有努力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认真履行好职责。当前世界的瞬息万变,科技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能手。

以上只是我此次培训学习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基于本次培训班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会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

(一)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贯穿以人为本,协调好与教职工的关系,维稳职工队伍,促进xx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保持良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良好的工作心态与工作业绩成正比关系,拥有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自然就会上升。每个人都要学会调整心态,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要敢于面对,勇于克服,这样工作,才会轻松和投入。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如何,决定了工作效率。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让知识武装大脑,充实生活,这样我们才不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

(四)相互沟通、团结协作。

要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互相意识。我们应该学会克服不足,学会大胆工作,学会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学会用学习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锻炼,保持充沛的精力。

一个好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身心,十足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总是给人阳光、朝气的感受。一次登山活动给了我必须坚持锻炼身体的决心,也让我明白好的身体才能干出好的工作。

总之,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对指导我今后的工作意义很大,我会将这次培训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让工作变得轻松,使自己更加自信。

第五篇:1 2021 年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专题党课讲稿 范文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与会代表,都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战略上开始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对 2018 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五小部分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强调了 2018 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有“五句话、二十个字”,重点是什么?习总书记同志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早期像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来自于对别国的掠夺之外)的工业发展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工业发展靠从农业中

汲取资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转折点就是新世纪。如果从一个重大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就是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 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 年 9 月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第一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刚才讲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除了极少数靠掠夺积累资本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工业的资金都来自于农业。第二个趋向,即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那么,“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是指什么程度呢?在理论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基本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工业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不再需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了。当然,农业因为长期为工业提供资金,也已经疲惫不堪了,需要工业为其“输血”。在“两个趋向”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

那么,2003 年、2004 年是什么情况呢?从教育方面看,还有一些农村的教育是农民办的,包括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的,当时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方面看,2004 年,接近 8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20%的农村居民有医疗保障,这个保障来自于哪里?主要是东部地区,就是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完全取消的一些地区,但是这种保障也是非常低水平的。因此,我国从 2003 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农民的欢迎,截至 2007 年 9 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 85.5%,参加农民近 7.26 亿人,参合率达 86%,2008 年 6 月已经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

2005 年 3 月,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__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有区别的,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对农业减免税收。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 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 1 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 年 12 月 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5 年 12 月 24 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大地上延续了 2600 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 2005 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纳税了,这是一个大喜讯。2006 年 1 月 1 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这也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喜悦。

从 2004 年开始,我国相继实行了“四大补贴”政策,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虽然现在已经对“四大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但当时实施“四大补贴”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深受农民欢迎。第一个是良种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2 年开始试点,2004 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的。现在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都实施了良种补贴。第二个是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这个补贴是从 2004 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地亩数面积计算。第三个是农机购置补贴,就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

贴。第四个是农资综合补贴,这项补贴是 2006 年开始实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各种原料成本开始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也开始涨价。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享受的好处由于涨价而消除了不少,因此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予了补贴,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除了实行“四大补贴”政策,国家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这些对于农民来讲都是利好的消息。

2004 年开始,我国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2004 年、2005 年主要是对稻谷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2006 年开始对小麦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当然,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我国也实行了相应的价格保护政策。

在公共事业上,2006 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 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 年 7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开建立农村低保,低保制度建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 年 10 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2 年 11 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 年 11 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更多指的是农村居民,因为城镇居民惠及的发展成果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六部分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强调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是过去没有提过的。

简单归结一下十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的重要变化。

1.最低收购价格及其改革。我国从 2004 年、2006 年起在主生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8 年起,国家提高了对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2008 年,国家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也是一种最低保护价格政策。

由于 2008 年后政府最低收购价逐年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也逐渐高于国际生产价格。2015 年、2016 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同类农产品价格,每种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高出的幅

度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改革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2016 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生产者补贴政策,保证农民不吃亏。2014 年,中国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大豆和棉花实行目标价格制度。

2.农村社会事业。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看。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并强调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 2009 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就是新农保。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保障农村养老基本生活、基本需求。广覆盖,就是逐渐提高覆盖面,最终让所有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都纳入制度里。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这个文件起,国务院就开始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当然,现在并没有达到水平完全一致,还在统筹的过程中。《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 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医疗保险领域看。201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这之前,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但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一旦得了大病怎么办?尤其是农村居民,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积累很多年的财富,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得了大病,治病费用就可能让这个家庭返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但这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水平还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从 2016 年开始实施,到 2018 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致,让保险在区域上可以互相接续。比如,江西的农民到北京或者黑龙江打工,他的保险可以带走,这样既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又有利于农村居民整体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

3.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业农村政策。十八大以来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很多方面还体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我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部分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现在,有些乡村确实建设的非常漂亮。2015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就是用于指导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还强调,要在 2015 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现

在已经在全国推进,很多地方把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发展成效:全国粮食总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9008 万人,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从 2012 年开始一直到 2015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每年都在递增。实际上,从 2004 年到 2015 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年连续增产。虽然 2016 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5 万吨)较 2015 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4 万吨)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并不多。2017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 61791 万吨,虽然在总量上没有超过 2015 年的 62144 万吨,但是较 2016 年的 61625 万吨还是有所提升的。总体来讲,从 2004 年到 2017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没有形成“十四连增”,但却是“十四连丰”,全国粮食从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是丰收的状态。

发展成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7917 元,实际增长 10.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 7.7%)。2016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63 元,实际增长 6.2%,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 6.7%),但是 2017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又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 2010 年开始就呈下降状态,2016 年是 2.72:1,就是 2.72 个农村居民的收

入相当于 1 个城镇居民的收入。今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还非常严峻。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3 年以来,全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 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基本完成 580 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形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就要把他们搬到适合创业、适合生存、适合生产的地方。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有 99.3%的村通公路,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61.9%,全国通电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 99.7%,91.3%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0.8%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从农户来看,10995 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 47.7%;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 8339 万户,占 36.2%,也就是说,1/3 以上的农户已经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了;无厕所的 469 万户,占 2.0%,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当然,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比例一天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差距就仍然存在;不仅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有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同样存在差距,并且差距更大。那么,减小差距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力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农村建设面临什么形势?我总结为两大方面:社会转型、消费转型。

首先看社会转型。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51.27%。那么,城镇化率超过 50%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形态特点从农村社会转向了城镇社会。城镇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减少,农产品消费者增加,农村资源变得稀缺,城乡融合变得可能。住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早晨从居民楼出来到办公室,一天可能都看不到蓝天。这样一来,他的交际模式就发生了变化,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同事,跟周围的人接触不多,人就容易变得孤独、寂寞。微信出现以后,人们通过微信交流,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城市病”逐渐出现。“城市病”出现后怎么解决?人们可以选择在假期的时候去农村。过去,人们会在节假日时找个地方旅游,看风景;现在,人们不只是要看风景,还要休息。这样一来,旅游模式就转变为休闲、休息模式。

社会转型还体现在新型农业产业上。比如,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城市农业。什么是城市农业?就是把农业从农村搬到城市住户的阳台上。过去,城市住户的阳台上主要是种花种草,现在可以用立体的或是平面的简易蔬菜生长装置种农产品了,吃的时候用剪刀一剪就可以。再比如,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都纷纷出现了。这些都是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是通过城镇化的推动出现的。特色小镇出现了。比如,农旅结合型、传统文化型、现代商贸型、创意文化型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实质都是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的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的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比例的提高就是为了给城镇居民提供更多休息休闲的空间。近几年,城镇居民在节假日时愿意到哪儿去?就是到农家院住几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享受农村的休闲生活,假期结束后再回到城市开始紧张的工作。

再看消费转型。消费转型主要体现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极具下降。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于 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2016 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0.1%,接近富足标准;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9.3%,已经低于 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2016 年是 32.2%,2017 年是 31.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2017年是 28.6%,低于 30%。这些数据也显示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升。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 30%,就意味着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不到 30%,那么其余的 70%用来干什么?用于储蓄、消费。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温饱问题,但是当恩格尔系数低

于 30%以后,人们开始关注除了温饱以外的更多问题。一是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更加关注农产品品牌。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渐转向精深加工和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加工。四是更加关注休闲、旅游。

就农业而言,已经从单纯提供食物到提供旅游、娱乐、健康、文化、教育等复合产品的多功能性产业,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含五句话、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六届__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只有“乡风文明”是一样的提法,其他四句话都有所差异。很多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升级版,我基本同意,因为从 2005 年到 2017 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农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

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干农业能赚钱,而是体现为一种情怀。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第一个阶段,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当然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我认为,不只是学术界在探讨这个问题,政府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讲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文件的核心部分。第八到第十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包括摆脱贫困、制度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六届__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

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业产业的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涉及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农村各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具体来讲,产业兴旺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做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我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当然,水果、蔬菜也很重要,不吃也不行,但它不是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2017 年我国进口大豆 9000 多万吨。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不振兴,怎么振兴乡村?因此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做强农业,包括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内涵非常丰富。农业部 2015 年印发《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 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实际上,2017 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零增长。实现零增长以后怎么办?就是实现负增长、推进负增长,这个难度也很大。2015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

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怎样由“黄箱”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这是我们现在要实现的转变。

第二个层面是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坦率地讲,2007 年我们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理解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今天也确实到了应该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的时候了。挖掘什么?就是挖掘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各方面功能。

第三个层面是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策引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怎样协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多得一分利益,把这个利益用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速度就快了。

上一篇:酒店主管个人计划下一篇:经典唯美英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