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2022-07-01

第一篇: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分享知识 共同成长 争做卓越员工

刚刚进入公司,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周围环境和事情都不熟悉,感到任何事都与自己所想的差距太大,无所适从。通过《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这本书的学习,对于一个新进公司的员工能成为一个合格员工,乃至卓越员工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卓越员工,首先要拥有敬业的精神,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有兴趣,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敬业精神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职责,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要想养成敬业精神,首先要热爱岗位工作,对此有了兴趣才能在工作的时候有饱满的激情,其次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努力的做一些事情,有付出必然是有回报的,额外的努力工作会使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工作期间严格要求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体会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乐趣。

忠诚,是人宝贵的品质,代表着诚实、守信和服从,忠诚是不能以好还来评论的,加以判断的是人们所忠于的原则。作为一个忠诚的员工,要时刻想着以公司为自豪,重视企业的发展,积极为公司献计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企业创造盈利,公司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自己才是忠诚的最大收益者,我们和企业共同进步,达到一种共赢的关系。

大家同在一个公司工作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健康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周围的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注意自身的每个细节,时刻保持微笑以及

乐观的工作态度,多花一些时间和同事交流,协助他人的工作。不要总去抱怨说自己付出的很多,其他人却做的很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调节良好的工作心态,最终会得到一个好的人缘,赢得别人的赞赏。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体现,一个团队,没有了协作团结精神,在无形当中就给工作设置了一道屏障,造成工作进度的不畅。团队里,每个人的优点长处是不尽相同的,自己应该积极寻找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优秀品质,并且向其学习,使自己的缺点在团队合作中减少以至消失,在提高团队成员间的合作默契,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程度。

新一代的优秀员工,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念,全心全意热爱工作,努力付出,与同事间协调好关系,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团队中,争做企业卓越员工。

第二篇:小小游戏 分享你我 共同成长 体验成功(精选)

小小游戏分享你我共同成长体验成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不断摸索、尝试、练习、表现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游戏可以说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它能折射出孩子的个性、性格、情感、经验和智慧。而由于时间的关系,当游戏结束时,幼儿有的满足、有的意犹未尽、有的留有遗憾。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提升外,还要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引起同伴的思考和争议。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组织和参与,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活动才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获得经验的积累,问题的解决,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了解了孩子的游戏过程,获得了改进或调整游戏的信息。两者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下我结合案例对如何进行游戏后的分享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游戏分享的内容选择和提升价值

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活动是教师组织的师幼互动,要让互动有效,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很重要,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中幼儿有价值的行为,将其有意识地放大,让幼儿能够自然接受并得到发展。

1.发现游戏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

案例1:爸爸回来了

任同学是娃娃家的爸爸,他正在家里忙碌地烧着饭。我作为客人介入游戏。“呦,今天怎么爸爸在做饭呀?”爸爸说:“今天宝宝过生日。”“那我过会儿来吃饭哦。”我回应着他。过了一会儿,我回到娃娃家发现换成吴同学在烧饭了。“咦,怎么娃娃家的爸爸换了?”我故意大声询问,并寻找着任同学。吴同学说:“余老师,我是舅舅。不是爸爸。”“那爸爸呢?”“不知道。”“我回来了,我在这儿。”只见任同学匆忙从点心店回来,他的手里还拿着个生日蛋糕。“你去哪儿了?”“我去给娃娃买生日蛋糕了。余老师,我们可以吃饭唱生日歌了。”在后面的游戏分享环节中,我对幼儿是否能随意变化角色进行了讨论,并表扬了任同学和吴同学。

案例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的角色意识很粗浅,不清晰,常常会出现角色混乱现象,如前一分钟做爸爸,后一分钟就出现在理发店做理发师了。作为自主性游戏,还是需要一定的规则的。作为教师,我以玩伴的角色进入,了解游戏的进展情况。然后,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进行分享。如,这次的交流分享环节,我就“爸爸回来了”这个话题让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知道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不能随意更换这一规则。通过表扬和肯定两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样的方法,是能为幼儿所理解的。让其他幼儿形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经验,这样的规则形成方法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能够为他们所接受,也能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2.发现游戏中的潜在问题进行放大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案例2:着火了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今天也不例外,进进出出的好不热闹。妈妈抱着娃娃走进厨房。厨房里还有舅舅、奶奶、爷爷、客人。突然,不知道谁喊了句“着火了,着火了。”娃娃家顿时炸开了锅,稀里哗啦一阵忙乱,盘子、菜都倒在了桌子上和地上。椅子推倒了,桌子撞歪了。我也赶过去凑热闹。“哪里着火了?”我又问,孩子们一下子愣住了,是啊。就知道着火,也不知道哪里,林同学反应很快,“老师,厨房着火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佯装焦急地问孩子们。“拿水救火。”唐同学顺势拿起桌上的碗,把菜倒在桌子上,往某处“浇水”。吴同学从点心店奔过来手上拿着杯子,“我也来救火。”不知谁喊了声“快打110”,娃娃家的客人徐同学马上拿起电话打110。

[讲评]

师:今天娃娃家发生了一件大事。谁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娃娃家着火了。

师:哪里着火?

幼儿:厨房的煤气。

师:着火了很危险,应该怎么办?

幼儿:浇水灭火。

师:用什么来浇水?

幼儿:水杯,碗。

师:播放着火的短片,浓烟滚滚的照片。你们看看这么大的火,一点点水能浇灭吗?

幼儿:不能(有点沮丧,有点失望)。

师:那怎么办?

幼儿:打110。

师:110是打给谁的?

幼儿:警察。

师:警察能救火吗?那么谁能来救火?

幼儿:消防员。

师:对了,着火了应该拨打电话119,请消防员叔叔来帮忙。那我们小朋友这个时候应该去救火吗?这么大的火你们能救吗?想想我们前几天进行的消防演习。你们是怎么做的?

幼儿:拿毛巾捂着嘴。

幼儿:弯着腰,靠墙跑。

小结:所以着火的时候小朋友不能用杯子、碗去救火哦。这样的话,小朋友自己会被大火烧着的,应该迅速拨打119电话,通知消防员叔叔,告诉消防员叔叔着火的地址,然后拿毛巾捂住嘴迅速逃离。

分析:小班的孩子对生活的经验可以说是非常浅显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的。他们或许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性游戏中往往会发生幼儿无法解决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放大,让孩子们通过直观感受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就如本案例中孩子们知道着火,救火,但是并没有看过真正的大火,体会不到着火的危险,所以会拿着他们认为可以救火的工具去救火。因此,我给孩子们播放了着火的短片,让他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光凭他们微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跟大火抗衡的,唯一能做的是自我保护。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挖掘自主性游戏中生成的问题,并加以放大。这样不但能增加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一些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3.发现游戏中的创新性行为,为开展后续游戏奠定基础

案例3:娃娃生病了怎么办?

同样是在娃娃家,孩子们常规性地进行着游戏,爸爸烧菜,妈妈抱娃娃,客人坐在客厅里吃东西。奶奶突然走到妈妈身边看着手里的娃娃:“我觉得娃娃不太舒服。”“她可能着凉了,在咳嗽呢。”可能由于最近天气突然变冷,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感冒咳嗽了。所以妈妈很自然地想到了这点。“我去给她吃点药。”妈妈抱着娃娃走了

分析: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所以,创设娃娃家这样一个游戏情境是将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游戏中,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引导幼儿学会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能积累经验。在讲评环节,我主要围绕他们自己生病了怎么办展开讨论,首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生病了有什么症状。有的说鼻子不通气,有的说流鼻涕,有的说咳嗽、发烧。我紧接着问,那为什么会生病呢?有的小朋友说着凉了,睡觉踢被子,被传染了。平时生病,家长是怎么照顾你的呢?孩子们积极地进行回应,有的说多喝水,有的说去医院看病,还有的说要吃药。作为讲评的小结,我提到了,如果娃娃家的宝宝生病了,你们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照顾他们。这样又能推动游戏的向前发展。

二、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时间

自主性游戏时间的保障是影响幼儿游戏水平,经验获得的基础,因此,每次游戏时间必须保证充分。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寻找有价值的点进行交流讲评。

在游戏刚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游戏的情境中,有的孩子玩得很尽兴,获得了活动后的满足,有的孩子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对于今天的游戏抱有遗憾,因此,分享交流环节是他们释放心情、经验积累的环节。作为老师,应充分了解小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在这个环节可以详略得当,应有选择地去交流,而不是每个角色都去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案例:小班初期的娃娃家孩子们不知道角色应当做些什么。他们喜欢娃娃家,因为这是最接近他们生活的。陆同学每天都第一个来到幼儿园做娃娃家的爸爸。分享交流时他总是很自豪地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今天做娃娃家的爸爸。”“那爸爸今天做了些什么呢?”我问。他想了想:“做菜,烧了好多吃的给娃娃吃。”“还有吗?在家里爸爸除了做菜还做些什么呢?”我希望孩子的角色能得到延伸,因此我追问。下面的孩子纷纷回答。“爸爸上班。”“出去买好吃的。”“带宝宝去动物园。”“原来爸爸除了在家里做菜,还要出去上班,节假日会带着宝宝去动物园看动物呢,有时还会带着宝宝去外面吃东西。爸爸真辛苦。”这样的分享交流作为重点,我用了大概3分钟左右,目的是通过分享使大部分孩子对人和事物的状态形成经验积累,以促进游戏更好地发展。

三、游戏分享方法

小班孩子的心理特质是以自我为中心,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以至于社会性较弱。但是他们喜欢模仿,表现欲较强。根据小班孩子的这些特征,我罗列了以下几个游戏分享的方法。

1.同伴交流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可以由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来组织话题,引导幼儿之间进行话题的讨论。

案例1:孩子们对点心店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吴同学和李同学今天是点心店的服务员。吴同学在做自制饼干,李同学在摆弄餐具。这个时候客人来了。但是,他们还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进行接待。顾客拿了点心要付钱也没有人理他。顾客急着叫老师了。“老师,没有人收钱。”李同学估计听见了,马上跑到收银机边上:“我在的呀,你把钱给我。”顾客便开开心心地走了。

分享交流环节,我让孩子们根据服务员应该做些什么事展开讨论。因为小班的孩子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要让孩子们自己讨论,研究出服务员所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讨论形式更适合小班孩子。

2.记录并让游戏情景重现

为了使交流分享更有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游戏的情景重现。这里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照片、短视频的方法进行重现;另一种方法可以让幼儿把游戏过程中的情形再重新表演一次。

案例2:罗同学最喜欢到理发店玩,她连续两天做理发师,今天她和孙同学搭档,两个孩子站在那里等顾客,可是一个顾客也没有。于是,我走进理发店,扮演顾客,两个人非常高兴,罗同学看着我,没有说任何话,我立即说:“我来理发,不请我坐下吗?”她小声的说:“余老师请坐。”罗同学拿出假发准备给我做装饰。“理发师,我今天是来剪头发的。”我马上说。听了我的要求,孙同学马上拿出了剪刀。两个人一同开始为我服务。好不容易两个人都弄好了。罗同学高兴地说、“剪好了。”还拿出镜子给我照照。

分析:在游戏中,我是以顾客身份进行介入的,因为对小班孩子来说,生活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在游戏中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指导。以顾客的身份来提醒孩子正确的游戏方法,更能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在讲评环节,我又把好的方法请罗同学和孙同学共同来演示一遍,分享给所有的小朋友,为今后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幼儿作品的分享和展示

在交流讲评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能满足小班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作为老师在一旁协助幼儿表述完善,让其他幼儿能听懂并获得对“作品”经验的积累。

案例3:唐同学和杨同学是一对好朋友,今天她们来到动物园照顾小动物,她们非常认真地为自己的小动物造房子。这个时候吴同学也来到了动物园,开始给动物喂饭。“老师,吴同学把我给小羊造的家弄倒了。”我听到杨同学大叫后,立即赶过去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吴同学给小动物拿食物的时候把杨同学的小羊家给撞翻了。“那怎么办呀?”我问吴同学。“我帮她再造一个吧。”达成共识后,两个孩子一同给动物造家了。但是不一会儿,又听到了争吵声“不要这样,这个不要放这里。”“应该放这里。”不过在最后他们还是完成了作品。

分析: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根本没有合作意识,所以当有合作的任务出现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分歧。在分享交流环节,我将他们给动物造的家拿出来给大家看。让孩子们知道游戏不但可以一个人完成,两个人也能一同合作完成任务。游戏的交流分享环节能更好地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和进展,也能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的经验。在今后的游戏交流分享环节,我应该继续关注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挖掘游戏中有价值的点作为讲评分享点,让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满足。

参考文献:

刘娟,张雪鸿.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5(12).

编辑薄跃华

第三篇: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进步[定稿]

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7月20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高职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成员,在广饶宾馆与我校传播与动漫学院展开经验交流会。

我们两学院针对这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展开经验交流。在此次活动中,我们都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和经验,我们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我们两学院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如我们都认为“三下乡”为的是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够领略到当中的道理。在活动中每一位同学都互助、互爱。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开展活动。不论是活动的前后,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开心的心情,对突发的事件能够保持冷静,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总会有要分配的时候。合作能力我们差不多,通过这一次的社会实践,让我们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活动中会有很多问题,或许是个人无法考虑全的,那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把自己想到的提出来,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坚定着信仰、把握住正确的航向,在社会实践中公同奋进,通过交流我们不断地完善,共同进步。

第四篇:如何让学习共同体变成成长共同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是由四到六个学生组成,内设组长与学科长。组长负责小组常规学习活动的开展,包括组内角色的分配,具体学习任务的落实,组员在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等。从组织形式来看,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组员共同探究与讨论,共同交流与分享。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分享,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如果单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小组只不过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但如果从宏观来看,合作学习小组的功能却远远超出了共同学习的功能。如果老师引导到位,目标清晰,完全可以使其成为学生共同健康、和谐、全面成长的一个共同体。共同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但如果提升到共同成长这个高度,其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1.让学习共同体变成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可能性:

由于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组员一般都是围桌而坐。组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组员之间的互动是自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组员之间的交往与相处往往会超出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如生活上的互帮互助、思想上的互相交流、行为习惯上的互相影响、良好心态的形成等。所有这一切,对学生的成长都是具有影响力的。与此同时,也为学生的共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条件。 2.让学习共同体变成学生成长共同体的重要性: 由于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学习共同体,而且彼此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多功能作用,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让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基地。 1)学会相处: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好比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关系,组长好比是家长,组员之间就是兄妹之间的关系,所以彼此之间要和谐相处;

2)学会倾听:当组内成员发表不同意见或观点时,要学会倾听,眼睛在关注,内心在细听,耐心等对方说完才补充自己不同的看法,千万不要随意在中途插话,更加不能在对方讲话时自己又在干别的事;

3)学会尊重:组员之间要学会互助尊重,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选择,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别人身上;

4)学会感恩:当组员为自己提供帮助的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要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及时说上一句“谢谢”;

5)学会珍惜:应该认识到同学之间能在一起学习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福,所以要学会珍惜。珍惜这种特殊的同学关系,珍惜彼此之间兄弟姐妹般的友谊; 6)学会欣赏:在一个学习共同体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与闪光点,所以要学会肯定对方的优点,欣赏对方的才华,不要吝啬你的掌声和赞美的话语; 7)学会分享:在小组内要有分享意识,集体努力,共享成果,分享快乐; 8)学会助人:当小组成员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时,要主动、及时、乐意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让学习共同体变成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有效措施:

1)强化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领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不断强化“只有大家好,才是真正好”的共识。 2)坚持在合作学习中传递正能量:老师要注意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在小组中打造正能量的文化,传递正能量信息,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如:鼓励学生喊正能量的口号,唱正能量歌曲,写正能量的座右铭等); 3)搭建小组合作学习与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要为学生搭建多种合作、沟通、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4)加强小组的综合管理:在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捆绑式的管理措施。除了学习方面的管理,还可以拓展到其它方面管理(如:宿舍管理、参与重大集体活动管理、班务管理、课间操管理等方面;5)实施小组的综合评价:班主任在班级评价中可以尝试小组综合评价,突出小组的地位与功能,凸显小组的积极影响,淡化个人的评价,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如果每个小组都能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集体,那么,整个班级就是一个正能量的集体。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集体中,每个学生都能呈现出正能量的精神面貌与正能量心态。毫无疑问,这对于学生的健康长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引领与重要的成长环境。

第五篇:家园互动 共同成长

家园互动 共同成长——家园合作教育策略的思考

[摘 要]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密切合作,才能为幼儿健康、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良性互动,使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孩子在多元互动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共同成长,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并总结出了家园合作、携手共育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策略。如,尊重,是建立家园合作的基础;理解,是联系家园合作的纽带;信任,是构筑家园合作的桥梁。以及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改革家长会形式,变单纯说教为双向互动;开展轻松活泼的“亲子活动”,变被动服从为双向互动;设置“家园回音壁”,变静态单向传递为动态双向互动;通过现代化手段,全方位的展示孩子的真实发展情况;举办亲师活动,视家长为教育团队的伙伴;通过富有教育价值的开放活动,使家长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建立学习共同体;开放“亲子书屋”,营造共育环境;倡导家长志愿者,参与教育过程。

[关键词] 幼儿园 ;家庭; 合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启蒙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如果家长游离于教育之外,不但会使我们的教育成效甚微,甚至前功尽弃。

然而,反思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的观念和态度之后,不难发现我们在传统家园合作中的误区所在:一是在家园合作中地位的不平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的多,考虑家长需要的少;使家长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二是家长工作中重形式,缺少对家长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表现为使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科学的引领和有的放矢,更多的是应付过程、流于形式;三是由于幼儿教育更多的局限于园内教育,而忽视家庭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作用,使家长不但参与意识处于较低水平,教育理念也滞后于教育机构。表现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与幼儿园追求的教育目标相悖,从而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各自为政,出现相互割裂甚至抵触的倾向,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何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搞好家园合作,必须本着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与家长平等合作,确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方可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幼儿园地处军营,不仅拥有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的自然景色,而且集商店、银行、医院、书店、理发店、社区等为一体。可谓幼儿不出营门,便可耳濡目染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大环境熏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积极思考和探索家园合作、携手共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使我们的教师、家长在共同担负起教育使命的过程中,更新了观念、转变了角色;而且使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孩子在多元互动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共同成长。

一、尊重,是建立家园合作的基础

尊重,是建立家园合作的基础。因为在尊重家长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家长的尊重。

1、改革家长会形式,变单纯说教为双向互动

为了改变传统家长会中,教师枯燥的介绍和灌输,家长只是作为观众或听众的角色参加家长会的被动局面,使家长成为与教师拥有平等地位的主动教育合作者。我园教师打破常规,在家长会中别出心裁的搞起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家园互动”活动。如,为了使家长对幼儿园实施的《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教材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了解,教师通过与家长一起做儿童游戏的互动方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作的从理论到实践,引领家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感受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同时综合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建构理论等多种心理发展和教育理论作为依据的《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教材,对儿童发展和成长的作用。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通过与家长一起做了几个情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使家长切实感悟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从而为家长参与教育过程,达成教育共识,奠定了感性基础。

2、开展轻松活泼的“亲子活动”,变被动服从为双向互动

为了改革家园合作方式,变家长的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教师们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学习是师、幼、家庭多元互动的教育方式。在“亲子”活动中,允许家长以对此项活动的理解,以及孩子自身的发展状况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与孩子轻松游戏、快乐学习的亲情互动中,家长既是老师又是玩伴,近距离的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了解教育。不仅使家长学习和领悟了科学育儿的教育方式和策略,而且有效的密切了家园关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3、设置“家园回音壁”, 变静态单向传递为动态双向互动

为了建立起家园教育的共同体,变静态的、幼儿园与家庭单向传递的,以宣传介绍为目的的“家长园地”,变为动态的、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的、以交流、反馈和对话为内容的“家园互动回音壁”。如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纸”的活动组织中,首先在《家园回音壁》中向家长发出了邀请信,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寻纸”活动。在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广泛收集到了各种不同质地、五颜六色的纸和纸盒等,教师请家长和孩子们将共同收集到的各种纸摆放在展览区和创意区,并在每一种纸的旁边写出纸的名称,有的家长还提供的幼儿在家里玩纸、剪纸、折纸的照片;也有孩子们做好的纸制作品:糖纸小人、纸杯小动物、纸盒交通工具等,琳琅满目的主题系列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对纸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并由此生成了一系列纸的活动。在吸纳家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每次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家长都会将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对教师组织活动的建议和意见反馈信置于“家园互动回音壁”中。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中,既发掘了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也为家长创设了一方吐露心声的时空,我们的教育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二、理解,是联系家园合作的纽带

理解,是联系家园合作的纽带。因为在理解家长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家长的理解。

1、通过现代化手段,全方位的展示孩子的真实发展情况

为了解除个别家长对幼儿园“不放心”的忧虑,真正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真实的发展状况,小班教师处处做“有心人”。她们不再喋喋不休的在家长面前对孩子说长道短、品头论足,而是充分发挥现代化手段,通过摄像机将孩子们在幼儿园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一周的生活、游戏和学习实况摄录下来,并刻录成光碟,全方位的展示给家长们看。家长们在观看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活动中,不但看到了自己孩子的优长,也看到了自己孩子的不足。既进行了纵向的比较,也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家长在看到自己孩子成长中,理解了教师的付出和辛劳,并且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有所了解和掌握。

2、举办亲师活动,视家长为教育团队的伙伴

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是做好家园工作的首要前提。而要建立亲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师必须放下“专业者”的架子,努力营造亲师之间平等合作的良好氛围。不仅要让家长了解教育的结果,而且要为家长提供介入教育过程的机会,使家长在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中,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理解我们的教育意图,从而自觉的与教师形成“同事”般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为此,我们的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尝试着以不同形式的亲师活动,或是召开集体亲师会、或是召集小组讨论会和座谈会,将主题教育计划公布于家长,虚心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协商共育策略。家长们常常是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有时想法和建议确实让我们的教师对家长的教育能力刮目相看。在“成长小档案”的亲师活动中,家长们纷纷出招,想出了十余种制作“成长小档案”的方法。

3、组织富有教育价值的开放活动,使家长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

为了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我们的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开展一些既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更能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的,富有教育价值的开放活动。如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在幼儿园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小制作和才艺表演;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伴随着深情的音乐,点蜡烛、吃蛋糕,一起过生日。正是在这样的亲情体验和双向交流中,使家长真正理解到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独特性,理解到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意识到家长也是教育的主体,并且负有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三、信任,是构筑家园合作的桥梁

信任,是构筑家园合作的桥梁。因为在信任家长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1、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建立学习共同体

实践证明,“家长是最好的老师”。信任家长并争取和善用家长资源,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手段。在开展环保教育中,我们向家长提出了“创建绿色家园”的倡议。在家长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孩子们不但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资料的广泛搜集,而且学会了从网上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同时,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自制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教玩具。大班的幼儿还和家长一起动手,以“爱护环境靠大家”为主题,精心设计和创办了一幅幅主题鲜明,匠心独具的环保小报,展示出孩子们美好的向往和希望。家长、教师和孩子们在共同的学习中,自觉的构筑起了学习团队的共同体,获得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快乐。

2、开放“亲子书屋”,营造共育环境

家长所蕴涵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元的,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以信任的态度,创造条件,有效的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营造共育环境。我们在幼儿园门厅为家长和孩子们创建了自由、开放式的“亲子书屋”。每当孩子们在入园、尤其在离园期间,我们都会看见一对对家长和孩子们专心读书的情景。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在亲情交融、人文和谐的互动中,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增强了家长与教育主动融为一体的自觉性。

3、倡导家长志愿者,参与教育过程

充分发挥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专业特长,倡导家长志愿者,参与和支持我们的教育过程,是实现教育优势互补的最佳途径。我园教师在组织的“来来往往”的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家长的帮助,搜集到大量关于“警察”的资料,琳琅满目的布置在幼儿园班级的墙壁上和活动区中,并且邀请做警察的父母来幼儿园做爸爸老师、妈妈老师进行现身演示的义务执教活动,使孩子们感到即新鲜,又有趣,学到了书本和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

三、我们的体会与思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创造性开展家长工作的同时,我们的家园合作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的体会

1、教师由对家长工作的被动应付到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和改革,积极探索家园合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学会了沟通,锤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

2、家长也在家园互动和亲师合作中,由被动配合到积极参与并融为一体。并且学到了科学育儿的方法,提高了科学育儿的水平。

3、幼儿园由“围墙式”的管理走向开放式的教育。孩子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孩子们的情感得以愉悦,孩子们的智慧得以启迪,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4、在家园合作中,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和家长们身上所蕴藏的聪明才智和教育资源潜能是极大的,亟待我们去挖掘和开发。

我们的思考: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合作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如何办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幼儿园?如何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努力探索和构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积极支持和参与幼儿教育的、共同成长的“三位一体”的学习团队和教育团队模式,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柱,将成为我们今后必须面对和锲而不舍的研究方向。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的态度,真诚的面对家长,与家长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平等合作,携手共育,相信我们必将会为幼儿健康、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公司制度员工手册下一篇:钢铁公司应急预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