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2023-04-04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明珠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深化“两纲”教育

明珠小学

“两纲”教育为学校德育的序列化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内容,尤其在学科渗透方面要求更具体,也对新形势下开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近年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德育为先、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围绕“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深化‘两纲’教育”的工作目标,着重抓好“队伍建设、学科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外教育活动”五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推进“两纲”教育的保障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全面工作之中,整合学校各部门力量协同实施,建立相应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两纲”教育活动,发挥教育活动的承载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重点突破“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使所有学科教学都具有育人功能。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不断强化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准确把握两个《纲要》的具体要求,促进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强化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班主任队伍是实施两纲教育的主力军,为此我校建立了班主任校本培训的课程系列。每年开学前安排完整的时间进行专题培训,让班主任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和改革举措。加强学习,学习班级管理理论,进行管理经验交流,定期举行主题队会观摩研讨,定期进行专题交流等,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多元课程形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贯彻落实“两纲”要求,构建层次递进的学科德育体系

(一)注重课堂育人,实施“两纲”教育主渠道建设

重点开展“两纲”精神教育学科渗透的实践探索。教学工作计划、学科组工作计划把“两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上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学习“两纲”相关学科实施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由显性学科到隐性学科,以点带面。

1.在语文、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等一些基础型学科教学中强化“两纲”教育。我们把《语文》《品德与社会》《探究》《音乐》《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作为落实《两纲》教育的重点学科,通过开展教学展示,指导各学科实施推进;教师对每节课教学目标按三维要求设计,挖掘教材中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中的素材,寻找教育结合点适时有机地开展教育,树立德育无痕的教育理念。

2.以备课组为单位,挖掘各类教材中显性和隐含的“两纲”教育内容,加以细化、整理,以表格形式打印成稿下发,教学时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两纲”教育。

(二)挖掘教育资源,开发“两纲”教育校本课程

我校从挖掘课程资源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民族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全方

1位推进民族精神教育。

因为竹子具有不畏逆境、宁折不屈的品格,是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是特殊的文化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竹子的精神内涵已逐步上升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所以竹文化蕴含着厚实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依托竹文化开展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校的校本课程《竹韵》应运而生。它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精神,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围绕崇明生态岛建设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结合挖掘乡土教学资源而编制的。它受到了许多专家的肯定,是较为成熟的乡土教材。今年又在教育内容的系列性、适切性上进行增删调整。

《竹韵》课程与基础型学科渗透整合。我们主要采取了学科间渗透、课程间

学校在“竹文化”课程的引领下,初步构建了以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既有效实施拓展型课程,又达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让学生在竹韵悠扬中健康成长

1.竹竿舞活动。竹竿舞是我校拓展校本课程中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舞、结合音乐舞蹈及阳光体育运动而自主创作的一项学生集体活动。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在班主任和体锻老师的配合训练下,学校三至五年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在每周1节的校级活动课上敲竿起舞,整齐的竹竿声、一致的动作汇同背景民族音乐一起形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悠扬的音乐中学生感受了民族舞蹈的韵味,在铿锵的节奏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在轻松的活动中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2010年1月,我校参加了市阳光体育活动,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竹文化德育实践活动。我们在一二年级主要组织学生开展“认识竹之风采,感受竹之魅力”系列亲子活动,通过寻竹、种竹、食竹、颂竹、编竹等活动,深入了解和学习“竹文化”,认识竹的特点、功能、精神,从而感受竹的奇特神韵;在三至五年级主要组织学生开展“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系列主题活动,主要通过竹精神格言收集、小报制作、网页制作、主题教育、主题队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在实践中学习竹之风骨、体会竹精神,从而完善自己的行为规

范和道德品质。

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竹文化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竹文化的深远意韵,激发爱竹、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融入学校特色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实施竹文化教育是为了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与其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总体构架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之初,我们紧密结合竹文化教育之特色,在诵读内容、诵读途径、诵读策略上有机整合、有效落实。

1.经典诵读和学校特色教育内容整合

学校把校本课程《竹韵》中吟竹诵竹的名句、诗歌、散文有序充实到各年级的经典诵读内容中,由浅入深,突出了特色化阅读。

明珠小学“走近中华经典”诵读内容构架

经典诵读活动内容的拓展,则使学校竹文化教育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学习延伸到实践,由认识拓展到体验,学生在诵读活动中进一步学习竹的精神,领会竹的品质和风韵,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素养。

2.经典诵读和学校特色教育整合

经典诵读和学校特色教育都以活动为抓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推动诵读活动的开展,给特色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占领阵地,营造经典诵读与学校特色教育氛围。学校利用教师会议和业务学习,向教师宣传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全体教师认识到这项活动不仅仅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事,更是全体教师应尽的职责。

为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学校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了经典诵读时间。规定每生每天不少于20-30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天晨会前5分钟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后两分钟为各班诵读时间;利用部分班队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开展诵读指导、比赛;每天回家后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诵读。

学校开设“红领巾广播台”,进行诵读聆听;开设《艺苑风景》栏目,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播放古诗吟唱曲目,展示班级诵读成果;午餐时段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经典音乐。通过欣赏、聆听、诵读等活动,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使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如今诵读活动在校园已蔚然成风。

学校民乐队,把经典民乐作为演奏的主要曲目,如《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但凡学校的重要活动,民乐队都会演奏一曲。本学期与上视星尚频道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中,他们的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学校、班级环境布置颇具诗情画意。校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出自老子《道德经》,寓示全校师生“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走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校园西北角种植着三十多种竹,供同学们零距离地亲近竹、认识竹、观赏竹。班级园地集古诗文与图画一体、班级黑板上抄写每周一诗,环境布置引用名言警句;班级名片上设计鲜明的竹精神格言,这一切相衬相映,催人奋进,无形中增添了几分怡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3.经典诵读与学校特色教育活动整合

经典诵读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为使经典诵读活动全面推广,取得实效,学校精心组织了各项主题活动,如:“我爱祖国语言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唐诗宋词诵读活动”“古诗文配画”“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师生诵读活动体验征文”“古诗擂台赛”“班级经典诵读主题活动”“书写经典诗文”“经典故事会”等,丰富的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也越来越支持。

与竹文化德育实践活动结合。我来露一手“竹刻”。学生把经典名言,把读本中指导言行,使人明理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刻在竹板上,边刻写边诵读,边刻写边领会它们的含义。此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经典诗句,也感悟了经典的意义。汇竹园“小报制作展示”。同学们把读到的很多颂竹的诗词散文,及阅读后的感受,用小报的方式把它们充分地展现出来。图文并茂,别有一番情趣。“队鼓咚咚诉情怀” 主题队会。以经典诵读为内容,以队活动为形式。旨在活动中,让学生从经典诗文里领略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竹子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等的精神。歌舞传我情“竹竿舞”。竹竿舞已经

成为同学们喜爱的课间活动。马上它的姊妹篇《打莲湘》也要在同学们中间普及。我们在将经典诵读融入学校竹文化特色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初步构建了以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色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排练的诗朗诵《中华少年》、《为世博歌唱》参加了县中小学诗词歌赋集体吟诵比赛,分别荣获了小学组

二、三等奖。

(三)其他主题教育

通过仪式教育、传统节庆教育、主题班队会、艺术节、阳光体育等活动;通过开展安全教育(紧急疏散演习、消防逃生演练)、法制教育(知识讲座、观看宣传片)、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等,努力拓展活动的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两纲教育实效。2010年暑假组织四五年级同学参加网上禁毒知识竞赛。11月,组织学生参加“2010年崇明县中小学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竞赛获三等奖”。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在进门大厅里设计了一个人文景点:竹韵泉水山涧流。这个景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整个设计寓学校校本特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大厅内侧的荣誉柜上“我为明珠争辉,明珠为我自豪”的标语催人奋进;学校大门口左边新建的一个花坛,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合理布局,努力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上海花园学校”。

2.加强舆论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优良校风

加强“爱校”教育,请高年级学生为一年新生讲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校训、校徽的含义,参观学校的荣誉窗,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与班级全家照、课程表同时放置在教室外墙上,不仅让自己班的同学一目了然,同时也让其他班的师生共同关注该班的奋斗目标。在开放中形成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

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大门口显示屏作用,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充分利用门口大厅的巨幅竖式标语,环校四周灯杆下的彩色刀旗,操场四周的横幅标语,教室外墙面的文化布置,彰显办学理念,突显教育思想;展示教学成果。

3.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继续推进“优秀班集体”和“文明组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营造“诚信、友爱、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班集体环境和“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办公室文化环境。

抓住本县开展的创建温馨教室活动这个契机,开展了系列活动:“征集温馨教学语言”、开展“温馨教室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努力使教师逐步形成较高

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大队部开展了“我向老师说句心里话”“迎世博,争做学校的小主人”等活动,要求学生尊敬教师,文明礼貌、勤学守纪。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善教乐学的生动氛围。

开展“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班班唱”“经典诵读比赛”“民族大团结主题队会评比”等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遵循守纪、团结互助、充满自信、开朗宽容、公平竞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互相提高的正确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艺术节、运动会、推普周等为学生展示风采搭设舞台,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儿童剧、专题展板,举办影评、征文活动、知识竞赛、爱心义卖、让学生发现美、点缀美、展示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

五、开展校外教育活动,逐步规范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在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两纲”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上,2010年,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作为落实“两纲”教育的重点工作。

1.由学校牵头,大队委员、每个中队

2、3名学生干部与城桥镇第一敬老院老人牵手,定期开展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慰问看望老人、给老人讲故事、陪老人聊天等。

2.由学校大队部组织“小社区,大社会”体验活动,安排学生干部到明珠花园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维持市场秩序、查找乱贴的广告纸,啄木鸟行动。

3.由团县委发起,大队部组织,部分队员每年暑假去城桥第七消防支队参加暑期消防夏令营活动,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消防逃生技能,增强自护自救本领。

4.由教育局发起,学校组织的全体学生参加的每年两次的课外教育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培养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根据学校今后三年发展规划,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为学生服务中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快乐、健康、安全中发展;确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确立“实践体验”的理念,以生活化为取向,使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内化,提高德育效果;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形成强化德育队伍的机制;确立“全面渗透”的理念,做到德育工作的全覆盖,探索“自主、体验、和谐”的德育新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善思、养德、炼才”,成为“自尊、自信、自理、自律、自觉、自强”的明珠人。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精选范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共2篇)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限期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尽管这样,我也乐意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默默无闻的耕耘。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搞好班风建设。

二、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

三、以“规范”作镜、互督互勉。 《小学生日行为规范》,像一面镜子,时刻对照着学生的品德行为。一个班级××多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习惯,随时间的推移,有些习惯固定下来了,就影响学生将来的生活。对那些不好的习惯都应当用心改正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呢?①请指出我的习惯—给4人小组写信,我的习惯是这样的,请告诉我你的想法,于是4个人就说出对这个习惯的看法,然后自已写出改正不良习惯的做法,师利用班队会进行检查。②请帮我改正坏习惯,指出了坏习惯,接着再请同学监督自己。这样就能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互助督促,改掉自已的坏习惯。③编顺口溜记住放学时的行走。下雨天,每个学生都有一把伞挂在黑板槽上,当放学时,学生都挤在一起,急着去拿雨伞,如果稍不当就会引起学生被雨伞刺伤的危险。为了使学生能够安全地走出教室,就编了顺口溜:“成一列、按顺序、安静地、快步走”。④卫生工具的放置。有的学生打扫教室,做好卫生工作后把卫生工具随地一丢,扫帚东倒西歪,畚箕乱放。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于是我就挑选那些做事粗心马虎的学生来管这件事,迫使他们改正马虎粗心的毛病,教室也变得整洁、干净。⑤卫生保洁方面。班级人数多难免会出现一些纸屑、杂物,为了保洁卫生,我就让学生互相督促,做到人人齐动手,比一比谁的座位最干净,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⑥路队、做操比本领。做操时让学生比一比哪列站得整齐,动作协调。排路队时,让学生做到快、齐、静,让学生互相督促,比一比看谁走得整齐。师坚持每天护送好路队,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四、培养“特殊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因素。

1、苏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头来走路。”这就是要使每个人都看到自身的力量、价值、对未来都有希望,充满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特殊生往往缺乏这种心理。如:犯过错误或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都有一种态心理,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即使自己尽力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自己好,因而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像这种学生我班上就有好几个,那么,在学习上我就放低要求,只要他能尽力去完成就行了,对行为方面就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苗头,就给予表扬,倍加爱抚和扶植,这样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信任和支持,从而迸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2、发动群众,统一教育思想。各方面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并连续持久地坚持,就构成教育特殊生良好环境、促进他们转化的重要条件。具体方法:①教育全体同学关心帮助他们。例如:教学中建立“一加一”学习小组,把一个差生搭配给一个各方面较进步的中等生或优生,让他(她)帮助督促、检查、辅导学习。②班主任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交换意见共同商量对策的方法;③与家庭、校外教育机构取得联系,互相配合,让他们处处有人管教,关心和帮助。这样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共2篇)]篇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

汪丽艳

我校各班在2009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均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此我有不少感悟和体会,为此我将体会最深的四个方面谈谈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一、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借鉴他人经验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四位班主任发言令我获益非浅,感受极深。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外,特能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就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比如,学校征订的《班主任之友》和电脑网络中的文章,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便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及时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帮助将会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忙而不乱。

二、规范班级制度,敢于放手学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手段呢?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深深认为在我们决定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一定要制定详实而可行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班规定

下之后,班主任工作就轻松了许多。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对班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培养其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其次,在班级制造声势,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最后,付诸实践,班主任在一边也要大力监督。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便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经过锻炼,相信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

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求;要他们不要违纪,首先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然后分析自己的切身行为,同时举各种事例进行说明教育;要他们上课发言,就教育学生举手发言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是对自己自信和勇气的一次锻炼,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充满勇气的人;讲的最多的,是关于理想,如何做人的道理。另外,在班会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好经常让学生去讲,同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们班主任表现的就要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

2、每一次活动前后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在组织同学的每次活动之前,我们事前要作好思想动员工作。这样,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每次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共2篇)]

3、做好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

对学生大发脾气,有力度的批语是需要的,但不要辱骂,当某些很让我们生气的事发生后,我们尽量采取冷静法,先不找学生谈话,等自己冷静下来并已想好怎么谈话后再找学生谈。这时心平气和,思路清晰,谈话往往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动脑筋巧设计,创新多种途径教育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做好班主任工作,是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想办法的,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让我们多学点创造性思维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参加学校、年级的各种活动、组织班级活动都需要我们动脑筋精心设计;从

小方面讲,对学生的表扬、批语鼓励也需要我们动脑筋。而每当我们的脑海里出现一个新念头时,建议大家马上把它记下来,并尽快付诸实施。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因此我们要给更多同学以奖励,在班里多设各种名目的精神奖和物质奖项,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表彰。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想法和体会,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还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愿我们通过努力,把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圆满。

篇二: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我在这学年中是这样做的: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根据我班各方面基础都较好的前提,我给同学们制定了班规和一日常规,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故此我班学生都做得比较好。例如:在学雷锋活动月当中就涌现出许多的”小雷锋”。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

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民主管理。因此每个干部都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职责,及时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为此我在期初评出十位同学作为值日班长,充分让他们自主把班级管理好,两个学期来他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在班干部中,我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大家意识到当班干部不是为了一时的光荣,应该更加以身作则,成为班级中各方面的示范。对于各方面不太自觉的同学,我请小干部和他们结成手拉手小伙伴,班干部进步的同时也要帮助这些后进生一同进步,效果比较明显。班主任和同学也为这些干部进行打分、评比,为期末的干部考核、评比打下基础。

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共2篇)]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因此,两学期,我根据学校大队部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我能行”活动,在班内开展了歌唱、演讲„„通过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对这类活动乐此不彼,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长此以往,就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这个集体。这学期,我班同学自己举行了一次有趣的,别开生面的《我和安全手拉手》的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大胆发言,干得不亦乐乎。

只要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同心协力,把握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航向,我相信我们这个班级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一

20**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正式启动,我校的课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在:

一、教学语言的变化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由封闭性的语言向选择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请把它多读几遍并背下来。”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二、教学设计的转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工作总结《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经验总结二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使教师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我校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后,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巴蜀中学学习,借鉴巴蜀中学初中语文组对新课改的做法,学习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先进方法,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体先备课,再上课.这样使得教师资源共享,形成了师资的优势,教学备课时思维的优势,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集体的大讨论和切磋.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新课改下,激励教师对教材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在课改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第四篇: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

黄花小学德育交流材料

回顾一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通过不懈努力,摸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校实际的学校德育路子,并逐渐形成特色。现将我校近年来德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育人

1 、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由辅导员带头,形成了少先队、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我校首先从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做起,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倡导教师拥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之中。

2 、抓好班主任的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如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结合班级谈感想,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学习与研讨,提倡教师间进行德育经验的交流。

二、 服务育人

1、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老师不能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

并给予积极引导,点拨。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耐心,爱心,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2、学生利益无小事,要关心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生的饮食卫生,学生有病有事都要求老师迅速到场,及时帮助解决。情暖人心,爱洒校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3、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师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4、学校德育走入家庭。我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家访或电话访谈活动,使学校教育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参与到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工作之中。

三、 环境育人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各种标语,我们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2012年我校加大了对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先后对校园内操场进行了平整,有效的改善了育人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种植了不少名贵树木,如竹柏、桂花树、海南红豆等;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在围墙上挂上了名人名画和各种制度牌;因此,一个和谐完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我校已经形成。

在校园绿化,环境改善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教育入手,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即: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过去校园内的纸屑飞扬,方便袋,饮料瓶等随处可见,经过近两年的规范教育,效果非常明显。现在校园规划合理,座落有序,花香宜人。

我们还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楼内外,到处可见学校的规章制度、标语;走廊中,名人名言,伟人画像高高悬挂。校园文化到处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滋润。我校还组织全体教师对每个班的班级文化进行了展评,并对特色班级进行了表彰。

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了的熏陶与感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育人活动

1、用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

在学期初,学校就要根据实际制定好“国旗下讲话”计划表,每周安排一位学生作“国旗下讲话”,讲话之前都要认真写好讲话搞,并收集起来学校存档。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加强学生的礼仪常规教育。

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卫生条件较差,有的家长甚至存在着狭隘的农民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针对这种特殊性,我校从小处出发,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见到老师或陌生人主动问候,并认真开展礼仪教育评比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礼仪修养,同学间彬彬

有礼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知礼仪、讲礼仪在校园内已蔚然成风。

2、充分发挥班级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礼仪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大型集会、班队会,晨会、每月一次安全知识讲座等渠道,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实行12周岁学生凭证骑车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生存、生活和自我保护能力。

从上述记录可以看出,每一项德育活动都离不开生活作背景,事实作基础。德育工作者要做一个善于留心生活、善于提炼生活的人,有机地告诉学生为人处事之道,这样的效果是显见的。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几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但离上级要求和家长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加倍努力,扎实做事,勤勉育人,把学校办成孩子学习的乐园,成长的乐园,为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黄花小学2013-3-27

第五篇:小学品社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 教学活动常常是综合性的。一堂教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组合和运用。一个能力较强的教师一般应在一个专题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1 、学习教学模式

在运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之前, 先要认真的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对每一类教学模式应从“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六要素”去认识。

2 .实践教学模式

有意识地选择、组合、应用教学模式, 对自己的教学应能说得出其模式的来源, 能表达为什么选择这种(些)模式。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功能、适用的情境和条件, 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千差万别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具体来说, 应该依据和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性质、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物质条件等因素。教师应全面、综合地考虑这些因

素, 对教学模式择其善者而从之。 3 .评价教学模式

主要是指运用模式内涵评价实际教学或对实际教学的模式运用作出恰当的评述(点)(包括可行性、适用性、实效性、变通性)。世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模式。任何教学模式总是依据一定的条件发挥作用的。因此, 我们所要探讨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不是去评定哪一种模式最佳, 而是研究哪一种模式的哪些侧面针对什么目的可以取得什么效果。

4 .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运用新的价值理念对已有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功能的再发现。 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对已有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功能的重新组合。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固守单一模式, 教学往往是对具有不同功能倾向的多种模式的组合变通, 其组合的过程具有创新的含义。

5 .构建教学模式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外乎两种方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

(1 )演绎法

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从一种科学的假设出发, 推演出相应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然后将所设计的教学模式付诸实践, 通过严密的实验对原先的设计和效果进行验证(检验), 再经过

完善和发展, 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它的起点是科学理论假设, 形成模式的思维过程是演绎。如“网络条件下的互动教学模式”。运用演绎法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假说。假说是思维形式之一, 是理性认识形式, 是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由已知推测未知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形式。运用演绎法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重点是教学实验。教学实验不仅具有实践的功能, 而且具有认识的功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生成有赖于教学实验, 没有严格意义的教学实验, 模式的假设就得不到演绎和验证。

(2 )归纳法

从教学实践出发, 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 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构建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它的起点是经验, 形成模式的思维过程是归纳。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模式, 有的是在总结前人的各种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改造而成; 有的是对现阶段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升华, 系统化而成。用归纳法构建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往

往是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的成果。我国当今课堂教学广泛运用的“指导—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探索—发现”模式等均属于用归纳法构建的教学模式。归纳法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运用时应注意: ①要真正从实际出发, 反映思想品德教学的本来面目。在经验总结时, 不应预先以主观的框子先入为主

去总结经验, 这样往往看不到教学的客观面目, 常常会削足适履, 更谈不上揭示教学的客观规律, 形成科学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②克服唯经验倾向, 对于总结经验来说, 经验丰富只是前提, 有了好的经验并不等于就能揭示规律。如果仅仅罗列材料, 堆砌事实, 讲不出道理, 那么经验仍然是个别的经验, 而不能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上一篇:小学德育基地活动计划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经典案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