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

2023-01-20

第一篇:美国爸妈不知道的故事

爸妈不在家影片观后感

《爸妈不在家》观后感

很少被电影触动到了,像类似这样的影片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绚丽的特效,没有刺激的决战场面,却这样能走进人的心,绝对是好片子。

《爸妈不在家》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讲述了主人公家乐的爸妈因为工作原因无暇照顾顽皮的家乐,于是请了“阿妹”,即菲佣,来帮忙照顾家乐和帮顾家里的生活。而这个故事正好发生在97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影片的视角是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家庭来映射当时的大时代背景。当然,97年当年有多可怕,我不了解,但相对于分析97年的社会,我更青睐看待影片中这个家的点点滴滴,人物的各种性格等,因为电影很写实,俗话说,很生活。

首先,家乐妈妈的小心肠警惕的性格很容易让人记住。电影中很多情节可以反映,比如她特意不拖地为了让自己雇泰莉的钱花得其所,在泰莉入住前,把家里的重要的财物都收好;收起了泰莉的护照防止其逃跑;事无巨细都让泰莉做等等。这让刚出来当菲佣工作的泰莉很无奈,很不知所措。家乐妈妈可以说像很多家庭的妈妈一样,因为工作很忙,总是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或许只有对于她们上班一族来说,打骂才是教育最快捷最见效的方式。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家乐的心变得很密闭,在影片中你很少见到家乐跟爸妈交流,甚至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抵抗爸妈的旨意,但是泰莉的到来让原本很抵触的家乐在生活中有了那么一点温暖,因为泰莉替补其妈妈的地位,照顾他,跟他聊天,可以说是他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这是平常忙碌的妈妈所做不到的。因此家乐的心慢慢向泰莉靠近,甚至在某些方面他更愿意与泰莉分享,种种方面的体现着家乐与泰莉的关系比家乐对自己而更加亲密,这让妈妈产生的强烈的嫉妒心,觉得自己的儿子的爱被泰莉夺去了,因此一次一次地为难泰莉以此来浇灭心中的嫉妒之火。在家乐再一次因为打在校同学而被校长叫去学校的时候,妈妈直接拉着泰莉抛下一句:“你要记住,我才是家乐的妈妈。”家乐的妈妈是很多家庭女主人的缩影,她们很喜欢抱怨,尤其是抱怨自己的老公,抱怨他们挣的钱不够,当然这让她们的老公很烦腻,家庭种种纠纷也就是这样的导火线。当然家乐妈妈看似是一个很难让人喜欢上的女人,但最后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值得同情的女人。她的压力很大,尤其是精神压力。家里的儿子不长记性,跟一个菲佣的关系还比自己来得亲近,老公也变得很暴躁,家里的经济不好,工作随时面临被开除的危险,自己怀着宝宝身心疲惫,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着过着,因此她在孕检的时候说了希望这胎是个女儿,家里两个男的已经这样了。在这让人绝望窒息的时候,她选择相信信念,希望信念能够解决生活。因此她报了这么一个宣讲班,很明显的陷阱,但她还是陷进去了,可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理智也被生活打击到了。最后她不得不痛苦流泪。其实我刚开始很怀疑这样看似支离破碎的家庭,这样心力交瘁的家庭还有爱吗,可是这真的是有的。当妈妈知道自己被骗了,所谓的信念都是虚设的,连一个精神支撑点也都倒下的时候,她环顾着这样的家,这样的生活,实在忍不住痛苦流泪,爸爸这时候趴在妈妈的大腿上,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工作没了的事实。妈妈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一直在等你说这句话。”我当时整个心都酥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就是觉得,在这么艰难的时刻,我会嫌弃你,我会抱怨你,但我绝不会放弃你。这是家,这是爱。

片子中妈妈还有一个很鲜明很有趣的特点,那就是特别爱整洁爱干净。楼梯口上有一点烟灰就受不了,受不了乱飘在自己跟前的传单。

我很喜欢泰莉这个角色的设定。几次看见她忍气吞声强忍着泪水地从电话亭走回家的时候,我看到了不容易。她的生活不美满,在菲律宾放着不够一岁大的孩子只身一人来到国外当菲佣,从她跟她妹妹的电话中可以得知,她的老公很不好,所以她才会说:“男人都这样。”的感慨。

家乐家对面也雇佣了菲佣,那个菲佣曾对泰莉这样的提醒:“在这里没有上帝。”

泰莉是位天主教徒。

第二篇:孩子起名新手爸妈要知道的三点

三正起名网 |

孩子起名新手爸妈要知道的三点

对于现在年轻的家长来说,给自己的宝宝起名是一件麻烦的事,因为平时工作忙,这方面学习的知识又少,下面本文库提供三种起名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寓意吉祥美好

追求吉祥美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和理想。这在取名过程中也都能得到体现。 每一个家长在取名过程中,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寓意美好、内涵丰富的名字。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一个问题同时就出现了,有的人在取名时只片面追求姓名用 字字义的美好,却忽视了姓名用字是否符合自身的命理喜忌,也不注意姓名的五格数理是否吉祥。而姓名用字只有在符合一个人命局喜忌和五格数理吉凶的前提下, 其吉祥美好的诱导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二、易于书写

易于书写,也是一个好的姓名的重要 特征。自己的名字易于书写,就是不给自己找麻烦。有些人为了追求个性,姓名用字笔画繁复,甚至把一些怪癖、生僻的字也用上,结果导致别人不认识,或认错, 且不方便书写,到头来只会给自己找麻烦。所以,要想取一个好名字,简单易写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姓名读音朗朗上口

人的名字是用来叫的,这就要求好的名字必须要有好的音律搭配,叫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样才使人叫起来顺口,称呼起来顺心,也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

三正起名网 |

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姓名用字的谐音。有些姓名用字,谐音用的巧妙,能使名字瞬间高大上起来,但如果用不好或不注意,谐音不好的姓名则容易成为笑谈,沦为别人取 笑的对象。所以,要想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要注意一些习俗和禁忌,避免因谐音或用字触犯习俗禁忌而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徒增烦恼。

第三篇:必须知道的美国政治常识

你必须知道的一些美国政治常识:

1.美国政治的基础是宪法(Constitution),所有的政治运行都是建立在宪法基础之上的。宪法共有 27个修正案(Amendment),补充规定了言论自由,选举人性别等重要事务。

2.美国政治的特征是check and balance (制衡),政府,国会,法院所代表三权中没有哪一方是居于dominate绝对支配地位的。

3.联邦政府只从各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所以州政府会和联邦政府发生争端。 4.最高法院有九名法官(justices),一名首席大法官,八名大法官。由总统提名,民主党常提名自由派(liberal),共和党常提名保守派(conservative);大法官是终生制,所以大法官不一定是现任总统的人,除非现任总统赶上有人离职了,他能安排自己的人进去。一般八个人投票,只有4:4的时候首席大法官投票最终表决。

5.国会分为参议院(senate)和众议院(House)人数分别为100名和435名;副总统是参议院院长,在50:50的时候会参与最后表决;副总统由总统任命;议员基本不是民主党员就是共和党员。

6. 国会拥有立法权,但国会所通过的议案必须经过总统的批准方能生效。美国总统可以行使否决权。同时总统可以向国会提出各种咨文,包括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经济咨文、特别咨文等,建议他认为必须的立法。

7.政府财政预算需要得到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批准方能生效。然而,目前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却针尖对麦芒,导致预算案迟迟不得通过。

一个关于教育责任的句子!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ors to help their students live satisfying, responsible lives.However well or badly universities perform this task, their efforts to succeed at it are worth fighting for and deserve our recognition and encouragement.

第四篇:需要知道的美国留学网申

美国留学网申专家谈

现在绝大多数美国留学生都采用的网申形式,美国大学也倾向于使用网申。美国大学网申CommonApplication(缩写CommonApp)是美国大学本科入学网上申请的一站式网站,适用于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在内的400多所美国大学。该网申系统帮助申请人一次性地进行原本繁琐的申请流程(如提交高中成绩单,推荐信以及essay等)。

2012年秋季入学使用美国大学网申CommonApp的美国456所大学早在2011年8月1日就开始接受申请。CommonApp网申系统在2010-2011申请季再次刷新纪录,共有57.8万人使用该系统,同比增长18%;总共完成240万份申请,同比增长24%;540万份学校表格提交,同比增长100%。截止2011年8月15日,已经有1796个申请人开始行动,而更有甚者,已经有3173份提交申请,同比增长31%。所以,每个申请人需要尽早开始准备,文书写作和网申同步进行,保持一个良好的步调,保证申请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2011年美国大学网申系统做多一些变化:

1、学校名单有了扩充,继去年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加入CommonApp系统,今年有南加州大学和北卡大学入住,熟悉USC和UNC的申请人都应该清楚知道,这两个学校的essay内容较多,写作更为复杂,采用通用系统后,能给申请人带来一定的便利。从而在今年新增48所采用通用系统后,美国大学也总共有456所大学采用通用系统进行申请。

2、大essay的字数要求有变化,压缩到了500字以内。这对essay的写作要求又进一步提高,字斟句酌是必须要处理的。

3、申请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登录美国大学网申CommonApp系统查询状态。

4、美国大学网申系统添加了重新排序功能,同时把以往的12个活动压缩成10个活动。关爱成长留学王鹤青老师建议您:做好充分准备的学生早早开始进行美国大学网申,尤其是那些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英语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学生,比如托福、雅思、SAT或ACT都已经达到预期分数,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选择提前录取计划(EA或ED),赶在11月1日前完成网申,如果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标准化考试的时间与ED/EA要求的时间有矛盾,但是希望通过提前录取加大录取率,那么有一些提供ED二期的学校可以选择。在很多东西都不确定的同学则要好好备战RD(常规申请),这也是多数人的选择,申请主要在于质量,这才是硬道理,质量制胜是本科名校申请的不变原则。

针对网申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关爱成长留学王鹤青老师为您解答

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网申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关爱成长留学王鹤青老师您解答网申相关最常见的五方面问题,关于信息填写、材料提交、语言成绩,以及缴费等问题。

一、关于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的填写的问题

1、在网申UFL 发现网页上为电话号码留出来的空很小,不加国家代码都填不开。还有地址栏给的空间也很少,填不完整咋办?

解决方法一:不用担心,如果学校录取你的话,会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询问你的详细联系方式。所以电子邮件地址一定要写对。

解决方法二:在PS的页眉上写清楚自己的电话或者手机号码。

2、电话号码如果留手机号的话,要加国家代码吗,中国是+86

3、电话号码如何填? 样例: 86 123

二、关于提交申请材料及材料邮寄的问题

1、如果我已经通过网申系统上传了文件(PS),但现在我又修改了,还能再上传吗?不能,需要与招生委员会的秘书联系。

2、成绩单是学校打印盖章的,没有电子版,网申可以上传吗?

网申不能上传成绩单,只能寄过去。另外学位证/在读证明都必须寄过去。

3、网申时上传的各种材料都是什么格式的?

关爱成长留学王鹤青老师提醒您,通常情况下网申系统会注明可以提交什么格式的文件及文件的大小,务必按要求提交,否则系统会提示你出错或者无法提交材料。另:不同学校的格式要求可能不同,一般有.doc .txt. .PDF . dot

4、有一些材料不能通过网申提交,必须得邮寄。那邮寄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明自己的网申ID吗?学校怎么把我的邮寄材料和网申材料匹配呢?

回答一:有的学校申请提交后会给application number。

回答二:注册网申时的用户名(用户名可能是你的邮箱地址,可能是一串你自己选择的字符)

5、推荐信如何用网申系统提交?

有的学校有在线填写的推荐表格且需要推荐人注册用户名来填写一些信息。

有的学校会提交PDF格式的推荐表,你需要将推荐表打印填写,同其他材料邮寄到学校即可。

三、语言成绩与网申

1、如果IBT成绩还没下来可以网申吗?如果现在申请后以后没写以后还可以补吧?应该可以。尤其是在你还没有正式提交申请之前,完全可以补充你的英语成绩。

2、GRE成绩还没出网申怎么填?可以先空着。

四、网申与申请费缴纳

1、想先大批量网申,在做仔细决定交不交申请费, 有不良影响吗?

很多网申系统,如果不交申请费的话,根本就不会把申请提交给学校,而且会大量分散你的精力。

2、信用卡一定要开通网上银行才能用来网申吗?

不需要,但需要信用卡是国际信用卡。

3、网申必须交了申请费才能在线submit 申请表吗?

不同的学校可以要求不同。有的学校需要缴费后再提交后,也有的学校是提交后再缴费。

4、网申可以逃申请费吗?

现在使用网申系统就是防止学生逃申请费,如果不缴费的话,学校可能不审核你的材料。所以还是乖乖地交了吧!!

五、其他问题

1、网申最后生成的申请表还需要打印出来邮寄过去吗?不需要。

2、保存网申结果的时候一直出现"Internal Server Error",怎么办啊?

不用着急,可能是因为网速问题,等一段时间再试就可以。很多网申信息是分步保存的。

3、网申时有很多学校要求写自己申请的其他学校,有没有必要写呢?不知道外国人为什么要了解 这一点呢?可以写。也可以不写。

4、研究生院的网申页面和系里的不一样?填了研究生院的网申页面可以么?系里的还用填么?

最好与系的或者研究生院的秘书进行确认。

5、网申的时候一定要用到护照吗?那没有护照怎么办呢?

大部分不需要,有些学校需要复印件。

第五篇:你所不知道的美国最高法院

—— 评《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美国最高法院是怎样的?它的首席大法官就像我们的最高法院院长吗?它是核准死刑的机构吗?它的权力有限,上面还有个政法委一类的机构?或者它的权力强劲,与总统、国会分庭抗礼乃至凌驾其上?

这些问题大多可在《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中找到答案。

此书是勤奋的法政著作译者何帆的第8本译作。他译此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化繁为简地传播常识”,同时不失去“事物本身的复杂与纠结”。他盛赞此书的理性客观,既没有刻意神化美式司法独立,也没有避重就轻,放弃描述最高法院的复杂性。

此书作者琳达·格林豪斯从事了30多年的美国最高法院事务报道,撰写过2800多篇新闻稿,1998年曾获普利策新闻奖。2008年她退休时,九位在任大法官全部出席了她的荣休仪式。

(资料图: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合影。前排左起: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安东宁·斯卡利亚、首席大法官约翰·格洛佛·罗伯茨、安东尼·肯尼迪、鲁思·金斯伯格。后排左起: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史蒂芬·布雷耶、塞缪尔·阿利托、艾蕾娜·卡根。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简述美国最高法院的起源以及司法独立的由来。作者没有回避最高法院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判决——在1857年的“德雷德·斯科特诉桑福德案”中判定国会无权废除“准州”实行奴隶制,从而殷勤地将国家推向内战。不过本章的重心更在于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最高法院在该案判决中认定国会的《司法法》违宪,从而主张自己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是否违宪。马歇尔大法官在本案中彪悍对抗总统杰弗逊与国务卿麦迪逊,他说:“决定法律是什么,是司法部门当仁不让的职权与责任。”从此,最高法院拿到了它最犀利的武器:司法审查。随后两百多年时间内,最高法院先后150多次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第二章与第五章概述了最高法院的运转,并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法律精神。最高法院几乎可以全权决定选择什么案件来受理。每年大法官批准受理的案子,只占上诉案件的1%。主要是两大类:宪法解释案件,当事人通常会主张某项联邦法、州法或政策违反了宪法相关条款;另一类则是申请大法官判定某项联邦法律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自主选案权来自1925年的《司法法》,当时的首席大法官塔夫脱(唯一一个曾担任总统的大法官)阐述说:“设置最高法院的目的,不是为纠正特定诉讼中的某个错误,而是要考虑那些判决结果涉及如下原则的案件——这些原则的应用事关广泛的公共利益或政府利益,并且应当由终审法院来宣布。”最高法院从此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导者,并且设定着这个国家的法律议程。

在选案上,最高法院并不一定只选择“大案要案”,一些看上去细如发丝的案件也可能入选,只要大法官们认为它内涵着实质性的联邦问题。例如,最高法院曾受理一项只涉及10美金罚款的案件:一个叫汤普逊的人在咖啡馆撒野被判妨碍公众治安,被处10美金的罚款。他成功以证据不足的理由申请到最高法院的调卷令。最高法院最终驳回了10美元罚金的原判,因为它违背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法律的平等保护的条款。(转引自亚伯拉罕《司法的过程》)

在解释和应用宪法条款时,大法官们有两个主要倾向,“原旨主义”和“实用主义”。前者坚信解释宪法的唯一正当基础在制宪先贤的原始意图,后者则认为,解释宪法不能局限于起草宪法的时代,而应将宪法蕴含的永恒价值观灵活运用到不断变化的现实中去。

宪法解释案件通常针对行政分支,在判断此类案件与讼争时,最高法院认为,原告方必须具备起诉权,这包括三个要素:原告必须受到实质性损害,或即将遭到损害;原告必须证明自己遭到的损害是由于被告违法作为或不作为;损害必须是法院切实能提供救济的。这三个要求被浓缩为:实际损害、因果关系和可救济性。这种管辖权原则,可以保证法院对行政分支行为的审查效率——后者若真是无辜的,不会陷入纷繁诉讼,可它若真有责任,那也别想逍遥法外。

最高法庭审是公开的,有300个旁听席位给公众。最高法院前的旁听者通常会排成两队,一队是打酱油的观光游客,另一队是希望全程听完一小时庭审的人。在言辞辩论中,大法官经常虚设多种情境,抛出许多错综复杂的假设性问题,而不像普通庭审中,法官通常只关心与本案有关的事实与观点。这是因为,大法官想要从庭审辩论中得到一种确信,即支持任何一方的判决究竟会产生何种更深远的影响。

言辞辩论只是对外公开的环节,实质工作大部分发生在幕后,从选案、开会审议到撰写判决意见。判决意见在开庭当天就会公开宣读,通常只宣读多数意见,有时也会让撰写异议意见的大法官宣读其要旨,如果他情绪激动、不吐不快的话。不过后面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宣读几分钟后,判决意见的文本就会上传到最高法院的网站。

最高法院的庭审也欢迎媒体,但是不允许摄像设备进入法庭。苏特大法官曾说,摄像机要想进入法庭,除非跨过他的尸体。

第三、四章描绘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群体。美国宪法要求出任总统须满35岁,出任参议员须满30岁,对大法官却没有明确规定。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为九人,其成分反映了这个国家政治、社会的多元结构:性别组成上有三位女性;种族组成上有一名非洲裔、一名拉美裔;宗教组成上有六名天主教徒,三名犹太人;教育组成上有六个来自哈佛法学院,三个来自耶鲁……

大法官是终身任职制,理论上他们也可能因为犯下重罪或品行不端被弹劾,但至今没有一个大法官因弹劾而去职。终身任职制引发广泛争议,但因为涉及修宪、人们对司法独立的理解以及对最高法院的期待等问题,这项制度至今没有动摇。

首席大法官有行政首脑的责任与权力,但与我们的院长完全不同。比如说,首席大法官在决定判决结果的投票中也只有一票,他会分配撰写判决意见的任务,但基本无法影响大法官们的司法哲学与判决意见。更重要的是,他只对法律负责,而不对任何政党负责。

总统总是试图将与自己政治和法律观点一致的人送入最高法院,但法学家们通常都否认大法官的政党背景,人们不太以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来区分大法官,而更喜欢以自由派、保守派和中间派来区分。换言之,大法官的党派属性,是远低于其司法哲学属性的。

第六章论述了作为司法分支的最高法院与立法、行政分支之间充满张力的关系。一般人都知道最高法院可以通过司法审查来判定国会的某项立法违宪,但可能少有人知道,国会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来推翻最高法院的某项判决。斯德芬·布雷耶大法官曾这么解释“司法至上”的问题:美国政府的行政和立法分支都属于政治分支,因为他们由人民选举产生,为公共事务作决策。而制宪者设置司法分支,不是要让它成为反映多数人意志的工具,因此,不能把法院当成政治机构。基于上述原因,最高法院向来认为,政治问题应该交给政治分支解决,法院不受理也不解决政治问题。不过,尽管最高法院喜欢强调自己非政治分支的特性,但它仍处在政治的风暴眼中,面临着永久的两难困境,用一位美国法学家的话说,是“参与到政治体系中,又不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最高法院没有钱包,也没有枪,它所能凭借的,只有宪法以及人们对宪法的信仰。

在美国,司法是独立的,甚至是至上的,但并不是万能的。1876年首席大法官怀特就称:“为避免立法机构的恣意,人们必须诉诸选举,而不是法院。”八十多年后,道格拉斯法官也重申:“在宪法规定范围内,国会有政策决定权,如果它不明智地行动,选民们可以改变这一状况。”法学家亚伯拉罕就此评论说:这一原理正处于民主过程的核心,人民及其代表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飞翔于智慧与高尚的顶点,也可能堕落至愚蠢和卑鄙的深渊。这一过程位于法治之下。法院禁止违宪的行为,但无法禁止愚蠢的行为,倘若其并未违宪。(此段论述参见亚伯拉罕《司法的过程》)

那么,如何理解托克维尔的名言“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政治问题到最后都会成为司法问题”呢?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由于存在良好的政治参与途径与广泛的言论自由,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问题,最终都可能依靠国会立法或司法判决来解决。

第七章讨论了最高法院与民意的关系。卡多佐曾说,法官并非淡然伫立在偏远苦寒的山巅,那些席卷其他人的大浪潮,也不会刻意改道,从法官身旁绕行。大法官们对民意也有自己的态度。“我们法院的判决能否产生力量,取决于公众的信心和信任”,奥康纳大法官说:“所以,我们必须留意民意和公众对司法制度的态度,我们也必须尽力构建和维系这种信任。”

关注民意,并非简单地迎合民意或向公众投降。作者指出,大法官考虑民意的方式,是将手中的案子不只视为抽象的法律论题,而是看作不仅在法律因素,也在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争论。浮在民意的皮肤上的激情也许没那么重要,民意的骨骼和血管里流淌着什么,才是要紧之事。

民意或会影响最高法院,而后者也可以影响公众。在美国建国之初,就有“最高法院是共和国的教师”的经典比喻。大法官应该教化民众,这种看法深入人心,毕竟,在民主政体下,教化与裁判本身是密不可分的。

要之,《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化繁为简地传播常识,做得不错,但对想要真正深入了解美国最高法院及司法传统的人们,也许还得进一步阅读这么几本书:《司法的过程:美国、英国和法国法院的评介》、《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宪法的精神——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年经典判例选读》,以及《誓言:奥巴马与最高法院》。 中国读者也许更想看到美国最高法院与中国最高法院的比较,但在上述书籍中无法找到答案。我为这个问题请教了译者何帆,他简略回答说:“美国最高法院是法律审而非事实审,有违宪审查权,九位大法官集体出庭审理案件,并亲自撰写判决;中国最高法院也是最高审级,但同时进行事实审和法律审,没有违宪审查权,大法官原则上不开庭审理案件。”

进言之,美国法院享有强有力的司法审查权,这在中国是虚弱乃至付之阙如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核心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所享有的司法审查权只能涉及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全部行政行为,因此是相当有限的。此外,学者还指出,《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要以行政法规为依据。这意味着,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审查权时仍要遵循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因此,中国的司法审查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法律监督,而不能形成司法对行政的制约关系。

上一篇:美国丽人视听语言分析下一篇:某化工厂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