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2023-06-12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化

15机自二班李红

15580102712022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从一个贫瘠的小村庄一步步走向一个富强、日益繁荣的城市!

我觉得我家乡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概括:

一、衣

改革开放前农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更加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究大方得体,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益成衣化。鞋子也变得各式各样,旅游鞋、皮鞋、休闲鞋等,不仅款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以前人们常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中国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全国有88.7%的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尽管衣着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但总量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

二、食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随着社会进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追求以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究科学、求精细、讲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鱼、肉、蛋、鲜、菜、果四季常有,居家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换为以追求质量为主。偶尔人们还会吃些粗粮来促进人体的机能。过去,中国人见面的常用口头语是“吃了吗?”。“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轻了。13年来,中国人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但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富多彩。

三、住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健了土砖房,可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走进农村,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呈现在眼前。每家一块

五、六分地作为宅基地,四周用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池底,既可捕食,又可观赏也可防火。宅前后种上花果树林,绿树成荫、百花齐放。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的资助下,家家户户接通水、电,即可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家家户户添了“三宝”;一是修了洁净的厨房,用上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健了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倒沼气池里,经过发酵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即残渣又是农田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气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是在城市是无法做到的。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为17.8平方米。目前,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农村达到25平方来。与此同时,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基本普及了煤气、液化气。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

四、 行

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却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颠簸两个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路线,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载、超员也是正常现象,近年来,围绕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城乡道路通畅工程,新修乡村公路,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里向乡村的延伸。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车,直接进城。更大收益是过去交通堵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以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这个过去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1998年开始,中国个人购车比例已经超过50%。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到100多辆。中国个人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增长23.2%,远高于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个人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从15%左右上升到40%左右。

五、消费及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电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剧、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砖房;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生活

的变迁

班级:13房建8 姓名:** 学号:*******

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生活的变迁

*******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民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生于九十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父辈们所经历过的日子,却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十年前,徐州大街上的人群衣着还都是单色的粗布衣裳,人们还吃着不可选择的供应粮,可如今全变了。以前坑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一辆辆“奔驰”“本田”替代了那些破旧的自行车,吸尘器吸走了扫帚,绿色食品割舍了人们对大鱼大肉的眷恋,时代在进步,我的家乡也在进步。

那当初狭窄的街道如今已改建成宽阔繁华的步行街。逛街逛累了,街中心还有长长的休闲椅让我们歇歇脚;以往过年过节时才能见到的热闹景象,现在已不稀奇了。大街上、农贸市场、超市里,到处都是购物、玩耍的人,好象每天都是过节一样!

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

很多居住在小区几十年的老人,谈起社区的变化,真象是纯水一泻。一位老党员说:现在的生活真是三十年前无法相比,以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要票证,我还保持着以前的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煤球卡等等,看看现在的市场,看看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父亲常说改革开放以前他家没买过一台电视机,那时候有钱也不行,要工业票。而改革开放以后的八七年父亲一下子就为我们家购置了一台21寸的北京牌彩电,后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又买了一台29寸的电视机,这一次都没要工业票。这回放假回家我还特意问了一下售货员同志买电器还要工业票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从心底里赞叹祖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昌盛,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心。

据父母回忆他们早年的生活还是很有些意思的,每年过节时都会凭票供应许多平时买不到的好东西,具体的我没记住好像春节给发糖票发豆腐票发好几两油票发韭菜票发猪肉票和鸡蛋票,中秋节每人还能发一个半月饼票呢!说到这里爸妈的脸上都会露出无比幸福的表情,那时的生活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唯一的烦恼是还要排队,排不上队有票也没你的份,所以爸妈从小就很喜欢排队,到现在一听说那里排队还要抢着去,决不落后,可惜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爸妈排队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决不加塞,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排个火车票还乱挤,你说火车就在哪也跑不了,你忙乎什么呢?爸妈自述不喜欢加塞是因为那时一排队经常排上几里地,大家也都很急,要是真有人加塞非全打起来不可,所以没人敢加塞。扯远了说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爸妈的单位效益越来越好,福利也与时俱进,每到年节发的水产海鲜瓜果梨桃往往把冰箱挤得没地方放,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家每天吃三条鱼,正餐后每人还要吃一个海螃蟹要不然东西非都放坏了不可。后来大家集体反映了这个问题,单位领导经过调研,反复听取广大职工意见解决了这个问题,从那以后单位在一般的节日就只发放等额奖金只在春节和中秋节才发东西,这样一来大家都很高兴,齐声称赞领导和群众心贴心,是“三个代表”下基层的活典型。

改革开放后我家的住房条件也有了革命性的改变,真正经历了从平房大杂院到市中心小区的渐变过程。我曾经有幸在老城区大拆迁前参观了我爷爷奶奶曾经居住过的平房,很难想象在一间不足50平米的斗室里竟然曾经居住着近十口人,这个面积拿到今天还不够我自己住的呢。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引进外资的历程、

经验和启示

30年前,我国作出历史性抉择,向国外资本开放国内市场和资源。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外资在随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指导方针、体制创新到具体的发展战略、要素配置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深深影响了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在此阶段,成功入围世界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目标和任务发生变化,但外资引进,特别是FDI(外商直接投资)造成了新情况,如产业结构的同构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民福利效应下降等。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我们须保持冷静,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多种因素多个视角审视引进外资的历史环境和现实路径,权衡利弊,作出科学评价。在此方面我们亟待突围,这关系改革开放政策整体效应的发挥,关系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政府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其宗旨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贸易往来,吸收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力,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吸收外商投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具体的发展历程可以大体划分

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78~1991年这一阶段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一系列利用外资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1979年7月,我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年8月,国务院设立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84和1985年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开放区,1988年将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展到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逐步构建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梯度式开放格局。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吕和融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纪念年,在这30年里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是让世人刮目相看。而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与变化也是及其深刻的。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虽然几度易主,改革曲折艰辛,但终究不断发展壮大,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历史回顾――风雨30年,硕果累累

1951年至1959年,农村信用社资本由农民入股组建,干部由社员选举,信贷为社员提供,合作制性质明显,是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金融力量。1959年至1980年,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1980年至1996年,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管理,合作制“三性”基本恢复,期间设立了县级联社,但实际上成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走上了“官办”的道路。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由人民银行进行管理与监管。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农村信用社划归其下属的银监局管理。直至2005年底,成立省级联社,农村信用社归省(自治区)级人民政府管理,省(自治区)联社受省政府委托对辖内农

1 村信用社管理。近年来各地在组建统一法人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纷纷成立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业务发展迅速。农村信用社30年来的业务发展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我县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其存贷款规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元发展至2008年存贷款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存贷款市场份额均排名县级金融机构首位。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狭窄,仅仅为社区社员提供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至今已开展诸如动产和不动产抵押、担保、质押、房地产按揭、汽车按揭、农户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存贷款业务。

――结算手段不断丰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至今,农村信用社不但开通了农信银全国同存通兑业务,发行了银行卡,参加了大小额支付系统,而且有的地区已安装自动取款机,实行单人临柜等。加强与财政、税务、烟草、石油、电信等大户在款项代发代扣、上门收款等方面合作,开办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代理保险业务,与工行、农行、中行等金融同业加强合作,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极大地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的各种服务手段将全方位向先进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

2 ――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以我县农合行为例,至2007年底,已实现营业利润 万元,资本充足率达 ,不良贷款占比为 %

――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员工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信用社并无自身的营业办公楼,自有的固定资产也非常少。由于身处农村,员工的工资待遇普遍比较低,社会地位低下。而改革发展至今,我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不但拥有自己的办公宿舍楼,而且大多数营业网点已装修一新。而随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不断改善,员工待遇不断提高,现在“信合人”已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存在问题。尽管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各项业务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风险控制体制有待加强。在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金融企业的官办色彩浓重,如何转变管理方式,强化“三会”功能,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促进农村信用社更好更快发展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另一重要课题。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会并存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服务着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机无限。临近桂林市区的临桂农村合

3 作银行更是迎来了桂林城市化进程发展所带来的历史重大机遇。在未来3年左右,临桂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规模可望再翻一番,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高。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各种商业银行机构蜂拥抢占农村市场,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和县城不断增设网点、村镇银行开始在各地创建、农业银行的发展中心重新向县域经济转移、桂林市商业银行向县城增设网点以及农业发展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将使得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空前激烈。

(二)国有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渠道和理财产品等优势强挖农村合作银行中的高端客户。

浅谈发展对策

一、利用优势,摒弃不足,多渠道融通资金。

一是要实行全员营销,全力塑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形象。根据目前县域存款业务发展的新特点,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把存款业务市场做大、做强,要把组织各项存款作为增强农村信用社经营实力和提高效益的第一要务来抓,扩大储蓄存款总量,积极寻找客户,争取客户,巩固客户,对存款大户实行立体化攻关,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熟、地熟、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

4 二是要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优质服务。农村合作银行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确保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提高办更好质量和效率,经弥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结算体系上的不足,在提高常规服务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业务,同时积极向一些垄断行业渗透,以求扩大一些新的高端客户群体,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关系,循序渐进,稳步渐进,稳步发展,最大限度的开辟并占领市场。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增强干部职工吸收存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但是,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众多,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因此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吸收存款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利益激励人,以机制驱动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把存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广泛开展存款业务竞赛,建立一套以存款为目标的有效分配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快捷、便利、全方位服务“三农”的优势,积极扩大存款客户群体。

二、找准市场定位,全力打造“信合品牌”。

明确信用社市场定位。信用社必须清楚地看到其发展趋势,在金融服务与业务发展上要因势利导,顺应发展形势。在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支持上,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点多面

5 广,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居民提供及时快捷、便利、灵活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全力打造“信合品牌”。

找准开展业务经营的切入点。在巩固提高原有业务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业务品种与服务领域。要加强调研,明确经营重点,不断拓展新的业务,认真全面地对所有制经济成份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信息库,并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业务发展方向,开发新的业务品种。目前金融市场上有着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农信社要细分市场,按照一地一策,一社一策,一客户群一策的原则,在存贷、中间业务等方面争取主动及早切入,占领市场制高点。

培养优质客户群。客户是信用社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在经营上应尊重实际,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居民经济发展的特色路线。同时,在资金充足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可全力争取大型高端客户。针对贷款市场黄金客户争夺激烈的现状,信用社可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对保证方式的贷款实行高利率,抵、质押方式的贷款实行低利率,对优质客户实行低利率等。并在以上措施下,坚持以信贷支持为基础,通过攻关和服务,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大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信用社要充分用足信贷规模,争取最大效益。

(三)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6 针对目前农信社人员的工作特点,全员要统一思想,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组建集合“航母”。同时,要以“实现形象工程”为突破口,抓好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树立老字号“信合”品牌形象。另外,要注重建设基础设施的“硬件”载体。一是要继续扩大电子化建设的覆盖面,完善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软硬件体系,二是要开展丰富的员工文体生活,抓好阵地建设,提高员工凝聚力。另一方面,信用社要正视投入与产出的辩证关系,加强员工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信合队伍中的知识结构,增强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活力源泉。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通、思维活跃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用社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的发展前途决定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前途,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大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地市级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出现。在将来数年将不断有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上市融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成为中国银行业中一支有着重要地位的生力军。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科技创新举世瞩目 3月30日 张笑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73.6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2.3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6倍和3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增加了11.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重已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

三、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高技术产业成就瞩目

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下同)。二十多年来,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亿美元,是1986年的111.3倍(1986年以前无该项统计);其中出口3478亿美元,进口2870亿美元,分别是

2 1986年的484.4倍和57.6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1986年的逆差42.7亿美元到2007年顺差608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为28.6%,比1986年的2.3%增加了26.3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得到推进

1988年,政府开始批准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区内企业不断增加,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至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1990年的27个发展到54个,区内企业数由1600多家发展到超过4.8万家,从业人员由12.3万人增加到650.2万人;2007年实现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5.5万亿元和4.4万亿元,分别为1990年的726倍和769倍。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四、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

(一)科技奖励凸现成就,重要成果层出不穷

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十二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各个领域硕果累累,重大成果影响深远

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

3 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上一篇:共青团成立90周年征文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党建成就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