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之眼心灵之窗——浅谈朱自清散文“文眼”的设置艺术

2022-09-10

展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散文风格的朴实清新, 意境的清幽绮丽, 感情的厚重质朴, 同时, 还能在赏析其散文时, 感觉到他在表现主题, 创设意境, 谋篇布局时能够艺术地设置“文眼”的鲜明特色。他的散文不仅立意新颖, 体验深刻, 诗意浓郁, 委婉动人, 而且善于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撷取“焦点”, 进而在笔下文中形成反映事物真谛并又富有哲理的“文眼”。从而使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高度统一, 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思考。写景名篇《春》, 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本文伊始, 作者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盼春的迫切之情和春天归来的欣喜, 接着便浓墨重彩地着力描绘了春天初临时的轮廓和美景, 调动多种艺术手段, 把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按先后次序, 高低远近, 从色彩、姿态、声音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感人的描写, 犹如一幅清水芙蓉, 得势于天然的图画, 展示了春天盎然的生机与蓬勃的创造力。接着作者由景而人, 笔锋下出现的是:“天上的风筝渐渐地多了, 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 有的是功夫, 有的是希望。”我们不难发现, 这里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本文的“文眼”。前面作者所描绘的春之初临时万物复甦的生机和万象更新的创造力, 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而是为了抒发人们对春的希冀, 表现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农谚正是文章充满哲理的“文眼”, 正是这个“文眼”, 使人获益匪浅, 启迪颇深, 在它的鼓舞下, 人们在春天里跃跃欲试, 辛勤耕耘, 努力创造。正是这个“文眼”的巧设, 使文章主旨升华, 宛若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稀有金属, 顿时光彩熠熠, 使整篇文章既富有诗情而又意蕴深刻, 充满魅力而动人心魄。

清人刘熙载曾经对“文眼”设置的作用有过非常精妙的阐释。他说:“揭全文之指, 或在篇首, 或在篇中, 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顾之, 在篇末则前必注之, 在篇中则前注之, 后顾之, 顾注, 则所谓文眼者也。”“文眼”在篇首, 则引领全文, 收到纲举目张之效。纵观而思,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善设“文眼”, 更重要和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巧设, 他能根据行文的主旨张显需要来安排“文眼”所处的位置, 有的“文眼”设在文章的开头, 脍炙人口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如此, 本文一开篇就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此句就是全文之“眼”, 接着作者并没有写为什么“心里颇不平静”, 而是泼墨如云地写了小路之静, 独行之静, 荷塘之静, 月色之静。即使文中写到的蛙鸣蝉噪, 也是以闹衬静, 心里颇不宁静与景色之静对比强烈, 从而起到了反衬“心里颇不静”的作用。总而言之, 从表面上看, 文章无处不在写静, 而实质上是作者写静是紧扣“文眼”——“心里颇不宁静”来写的, 这样, 动静结合, 曲笔写衷肠, 怅惘郁闷之情融于静夜景物的描写中, 由此表达了作者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我们从此可以看出, “文眼”设在开头, 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朱自清的散文, 有的“文眼”设在文章结尾, 如著名写景散文《白水漈》在深情赞赏白水漈的凌虚飞下, “宛如一片飞烟”和仿佛用“影子识成一个幻网”的特点之后, 写了一句“我的依恋便是老大的证据”, 这里的“我的依恋”四个字, 点出了作者对白水之柔和空灵之美的热爱, 起到了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奇效。朱自清的散文, 有的“文眼”设在文中, 如前所述的写景散文《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文眼”就是设在文章之中, 起到了由景而人, 由人而理, 承上启下, 升华主旨的作用。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其“文眼”可在文中出现一次, 也可以重复出现多次。如描写父子至情的散文《背影》, 作者在文中就多次提到了“背影”, “背影”者, 分别之影也。人生自古伤离别, 此时的朱自清目睹父亲步履蹒跚的背影怎能不“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呢,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多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第一次提到, 是扣题, 抒发思念父亲的拳拳之情;第二次描绘“背影”, 是突出文章中心, 写背影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次是寻觅“背影”, 表达了作者在车站惜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次再现背影, 是为了点题, 抒发了对父亲的思念。《背影》这篇散文, 正是在“文眼”的多次出现, 回环往复的点题中, 运用质朴, 细腻, 亲切的语调, 真挚、强烈的情感, 表现了人间的至亲至爱——父子情深。正是“背影”这一“文眼”, 使文章既朴实无华而又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给一代代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而百读不厌, 常读常新, 受到一次次深刻的人生伦理道德教育。

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 “文眼”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话, 或者是一个字, 如他在《绿》这篇文章中, 设的“文眼”就是一个“绿”定。“我第一次到仙岩的时候, 就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行文之始, 就点出了“文眼”——“绿”, 后文中, 作者就紧扣这个“文眼”, 采用各种艺术手法, 多层次, 多方面地进行了描摹与刻画, 写得情趣横生, 令人解颐。使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梅雨潭的绿, 更加具体, 更加形象, 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从而热情地赞美了祖国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巧妙地设置“文眼”, 确实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那么, 作者为什么要匠心独运地设置“文眼”呢?笔者以为, “文眼”是文章主旨的凝聚点, 通过“文眼”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文章的主题, 体会到文章释放出来的精神之美。“文眼”是文章艺术意境的聚焦点, 通过“文眼”我们可以领略文章意境的艺术感染力, 体味到文章的艺术之美。“文眼”是文章结构的粘连点, 通过“文眼”我们可以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品味到文章的结构之美。总之, 散文有“文眼”, 文章主题才会有隐有显, 意境才会有虚有实, 剪裁才会有详有略, 结构才会有疏有密。在散文的写作中, 才会景随情, 情主景, 情景交融, 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才会和谐统一, 文章的诗情与哲理才会闪烁出夺目之光。因此, 写作散文, 我们要象朱自清先生那样艺术地设置“文眼”, 学习散文要清晰地掌握和分析“文眼”, 使我们在欣赏阐释散文“文眼”的过程中, 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分析文章的结构, 体会文章的意境, 领略到散文“文眼”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之美和生活真谛, 由此得到美的享受, 受到美的陶冶, 从而不断提高写作、学习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上一篇:关于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工艺技术要点的探讨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