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022-11-25

第一篇:港口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FDI即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而进行的国外直接建立企业或者股权式以及契约式合营的投资活动,其核心是投资者对国外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以及我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1. 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经历了起步-稳定发展-高速发展-调整发展-新的高速增长-稳定发展六个阶段。目前我国是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来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正面影响:

1) 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2) 外国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引进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外国直接投资在发现、满足我国市场需求上往往充当先行资本的角色。外国直接投资的投资重点极大地加快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国民经济结构升级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

3) 外国直接投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为我国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为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奠定了微观基础。

4) 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外国直接投资加速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带来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根本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负面影响:

1) 形成市场垄断。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我国实行并购,将我国有实力的企业置于其总体系之外,同时将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市场份额占为己有,极大地垄断了市场。

2) 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优化。外资在我国的产业投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

一、第三产业相对欠缺,并且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限制先进技术向我国的转移,加剧了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的偏差,低水平重复建设,供需结构失衡,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

3) 跨国公司对技术的控制。跨国公司实行R&D全球化战略,但其研发旨在服务其对华战略,应用性较强,溢出效益有限,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2. 我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寻求自然资源、先进技术、产业多元化、实行全球化战略,经历了尝试性起步-渐进成长—迅速发展-迅速增长4个阶段。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体现在:

1) 提高我国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本的国际流动

2) 降低国内制造和出口的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3) 通过并购获取专利技术

4) 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

第二篇:浅议慈善基金对社会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 文章介绍慈善基金在我国近些年的基本情况,慈善基金对我国社会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缓解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社会公平;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在慈善项目领域引进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改革;改善了人群健康水平、增进了社会和谐。

[关键词] 慈善基金 社会建设 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适时地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也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社会稳定。十七大报告还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把社会建设和慈善事业联系起来了,肯定了慈善事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的重要作用。

一、慈善基金在我国开展的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人民群众之间收入差距不明显,城镇职工生老病死全由政府包管,人们无需为看病和上学发愁。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困难群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出现。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帮助和倡导下,各种慈善组织也开始逐渐出现了,在民政部网站可以查询到数量已有140个。慈善捐款也渐成规模,据统计,2007年国内社会捐赠总额突破223亿元,2008年仅汶川地震捐款捐物总计373.07亿,是98年抗洪捐款数的58倍,这些捐赠大多数是通过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进行的。各种慈善组织所包含得救助内容也非常广泛,有捐赠物资的,有援建希望小学的,有在贫困地区修建水窖和厕所的,有帮助兔唇儿童的,有发展金融教育的,有救助心脏病患儿的,有帮助盲人恢复视力的等等,不一而足。主要以助学、扶贫济困、救灾三项为主。

二、慈善基金对我国社会建设的作用

1.缓解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改进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合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仍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保障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有的社会保障系统基本覆盖了城镇居民,农民只有农村合作医疗,而且保障水平很低而且报销比例有限。慈善基金在一定程度弥补了社保系统覆盖不足的问题,对社会困难群体和边缘群体给予救助,对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我国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能力是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情况是城市好于农村、沿海好于西部。一方面社会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城市地区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农村地区)极度缺乏必要的救助。慈善基金强调对困难群体的倾斜,同时还注重对具体项目的跟踪,解决重点和紧迫问题。比如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修建的近9万眼水窖和1070处小型供水工程,遍布西部12个省、区、市及部分革命老区,使近90万各族百姓结束了四处找水的历史。

2.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讲到,资本主义的宗教信仰倡导民众取得事业成功以后回报社会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是上帝的选民,死后升入天堂。这种宗教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繁荣和道德建设居功至伟。我们国家虽然不提倡宗教信仰,但慈善基金组织募集的每一分钱都是社会各界群众献出的一份爱心和关怀。这种乐善好施的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继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基本内容之一。有的基金会组织凭借自身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家喻户晓的知名度,有的基金组织凭借发起明星的个人人格魅力,唤起公众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慈爱之心,引导公民施爱行善,不仅使弱势群体得到帮助,而且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助人为乐的典范,为别的明星和社会大众所效仿和饯行,这样就在全社会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可以乐观地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类慈善基金组织的大力推广宣传,分散于民间的潜在资源必然会

不断地被发掘,源源不断地注入社会慈善事业中,社会氛围也日益向善,有利于形成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3.在慈善项目领域引进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慈善项目的准备、实施及评估过程中,国际上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同时被引进到中国来。国内传统的慈善组织一般采用运作性的项目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透明度低管理难度大公信力差。现在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采用资助型的基金会运作模式,中远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基金会等均采用这一方式。项目招标是资助性基金会的主要运作模式,2008年6月,红基会宣布拿出2000万元,面向全国公益组织招标。具体程序是项目招标——专家听证——项目发标——项目监控——项目评估。事实证明这种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既有利于捐赠人和社会对捐款的监督,同时又有利于保证完成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与此同时,我们在慈善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上也带来或推广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传统基金会在中国一般是筹资——施善两个步骤,如果后续筹资无法跟进那么基金会则停止。国外的慈善基金会强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投资——获取回报一部分收益用于慈善、剩余收益和本金继续投资,循环滚动发展,比如世界首富盖茨的基金会就是采用这种模式。我国也有慈善家尝试引进这种模式,媒体热议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希望采用捐赠38亿股权的方式来成立一个的慈善基金,从制度建设上为中国的慈善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出路。

这些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进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慈善事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作用。

4.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改革

慈善基金会开展的项目覆盖面广、目标明确、管理得当,使得项目结束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慈善基金会通过具体项目的开展,采取资助贫困生、培训教师、援建图书馆和改革课程设置等方法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尝试和创新。例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截止2007年,中国青基会筹集捐款逾40亿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320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4000多所。中华医学基金会共资助中国13所医学院校,一方面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中国的医学教育推动教育理念,教学课程及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其他的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改革添砖加瓦的基金还有很多,比如中国电影基金会资助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影视创作,推进国内外电影交流,支持影视、院线建设,培养电影人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资助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改革有关的研究活动;在金融领域,福特基金会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尤其是农村的金融问题,帮助中国的专家发展新的方法,资助小额信贷发展。

5.改善了人群健康水平、增进了社会和谐

慈善基金在防治疾病、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开展了众多项目,比如新生儿疫苗接种、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项目、赠药项目、雨水积蓄、水窖工程、普及太阳能等等。所有这些项目的作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它改善了我国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改善了项目地区人民的原来落后的卫生习惯,树立了环保观念,甚至改变了村容村貌,为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群的健康水平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和劳动积极性便得到提高,这就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遍及海内外有志于慈善事业的组织和个人以现代慈善组织形式为载体,开展慈善活动,不仅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弘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也激发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回归,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协调融洽的关系。所有这些,为和谐社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篇: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摘要:园艺及园艺产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人民的精神生活等方面有深远影响。在政府“三农”政策等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的影响下,园艺及园艺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未来,园艺及园艺产业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及人民素质的提高,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上,更体现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艺业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是很兴盛的产业。

园艺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十分重视果品、蔬菜的食用价值,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的见解。由此可见园艺植物是重要的食品资源,在古代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但果品、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一些花卉也可作为食品食用。它们含有人体需的多种营养要素,其中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尤为突出。当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肉食、果品、蔬菜的消费需求就多了起来。这既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的需要。讲究食品营养,讲究健康的美,离不开果品、蔬菜。

园艺商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商品作为工业原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样和专业化。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以及多种轻工业部门、化工部门,果品、蔬菜、芳香和药用植物甚至观赏植物的一些产品,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

园艺植物对于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园林中的花卉、观赏树木,城乡各地的果园、菜园、花园既是园艺商品生产基地,也是 休息绿地。对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条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园艺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降尘、防风固沙,还能杀菌除尘,增湿降温,还能减轻噪音危害。其次园艺植物还能美化环境。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用花草装点居室、生活环境,自古就已有之。人类生活在花香四溢、青山碧水的环境中,能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园艺植物能使居民生活舒适、优美、安全。

园艺产业是高效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园艺商品生产管理精细、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收益远比一般其他农作物为高,因此备受农民关爱。园艺商品生产的产值远高于一般种植业门类,因此,园艺业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欢迎,园艺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2] 园艺及园艺产业作为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也与政府的许多政策有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位园艺及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这为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园艺产业的发展又助推新农村建设。园艺产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果业及其相关产业能有效地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规模性就业机会,在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果业还能带动贮藏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等

二、三产业的发展。[3] 设施园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它依靠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信息科技术和集成装备打破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是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入,促进了设施园艺的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区域优势初步形成、产品特色日益显现[4] ,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其次,设施园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农民精耕细作的生产习惯,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积极性,观念的转变、技术的推广、装备的应用、成效的显现,有利于扭转长期以来在露地耕作中形成的粗放生产习惯,全面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5] 。此外由于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有利于发挥其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使单位土地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以山东为例,与相同作物露地栽培相比,设施园艺平均效益是露地的6 倍以上,有的品种高达20[6] ;位于半干旱地区的辽宁朝阳县,设施园艺平均效益是大田作物的10~15 倍,旱坡地作物的30~36 倍,山地作物的50 倍[7]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和我国“三农”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其基础和核心在于“生产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环境和生活水平[8]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设施园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可以显著改善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挖掘农业内部增产增收潜力,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其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和进步,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抵御自然灾害,保障从业者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和生活水平,形成农业增收长效机制。此外,设施园艺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便利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编制和实施的新农村规划来看,设施园艺都占有一席之地[9] ,并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是我国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全面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增收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的持续增收更是难上加难。设施园艺使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粮油蔬菜种植向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种植等多样性和高效益发展,对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设施园艺始终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10] 。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增收水平,还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增收能力和增收的稳定性。首先,设施园艺通过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实践(如北方冬季生产) 和充分就业水平,使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山东省2008 年设施蔬菜667 m2 平均年产值9 334 元,带动了350 万农民致富[11] ;辽宁省2008 年设施园艺产值达到334 亿元,667 m2 产值超过10 000 元,人均设施园艺收入3 700 元,超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12] 。2009 年新疆全区设施园艺平均667 m2 产值达到6 355 元,667 m2 均纯收入3 936 元,拉动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许多设施园艺示范户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13] 。2009年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设施园艺的比重达20 %以上,在苏北地区这一比例更高,全省设施园艺667 m2均效益超万元的比比皆是[14 - 15] 。社科院调查显示,从事设施园艺的农户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工资与经营收入,许多农民靠发展“大棚经济”脱了贫、致了富。因此,设施园艺不仅是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对切实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是农业灾害频发国家,每年由于旱、涝、低温、风雪害等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严重,常会造成由于自然灾害而导致农户贫困或返贫现象。设施内相对密闭的生产环境,较少受到室外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温度零下20 ℃时,日光温室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5~8 ℃[16- 17] ,具有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如2008 年和2009 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持续低温和雨雪天气,给全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设施园艺凭借其较强的抗低温冻害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了全国人民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18] 。由于设施园艺是节水保水的灌溉农业,在设施的保护下不依赖降雨,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抵御旱灾的能力[19] 。在2010 年的西南五省的大旱灾害中,云南省园艺生产设施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由于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20] 。此外,设施园艺还可以通过设施结构的优化和装备应用,钢架大棚和温室可以抵御8~10 级大风,具有一定的防风灾能力,确保大风天气下作物的正常生产[21] 。设施园艺较强的减灾防灾能力,可以大大降低低温、干旱和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从业者获得稳定的生产收入提供了保障。

21世纪的中国,工农业的发展,高科技将是主要动力。农业,包括园艺业,其发展将主要是高科技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小农经济的落后、原始、低效益的状况,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未来的中国大农业,农作(粮柏油)业、园艺业、畜牧业是3个平分天下的产业,园艺业的前景令人鼓舞。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内经》 [2]:《园艺商品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3]:《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年第06期 作者:张有红 [4]:邢如义,刘长江,刘洪家.寒区外向型设施蔬菜产业化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2 ,11(4):52253. [5]:卢磊,李德鑫,崔晓海,等.设施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 ].农机化研究,2009(12):2472249. [6]:山东省农机局.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与对策

[7]: 杜显良.从朝阳县农业生产现状看设施农业发展优势[J ].吉林蔬菜,2008(1):79280. [8]:齐飞,朱明.“生产2生活2生态”农业工程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J ].农 业工程学报,2007,23(12):2732279. [9]: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设施蔬菜 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 的通知。

[10]:于水.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2以江苏省为例[J ].华中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9214. [11]:山东设施农业亩均年产值9334 元350 万农民致富

[12]:福安.辽宁设施农业风光无限[ EB/ OL]. http :///DesktopModules/Infos11/Infos/ThisInfo.aspx?c=1&itemid=89126.201021222. [16]:杨建军,邹志荣,张智,等.西北地区日光温室土墙厚度及其保温性 的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1802185. [17]:白义奎,刘文合,王铁良,等.辽沈Ⅰ型日光温室环境及保温性能试验 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5):1912197. [18]:郑大玮,李茂松,霍治国.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 对策[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2):124. [19]:李天来,齐明芳,孙周平.设施园艺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问题 及发展对策[C].大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25. [20]:周春兰.西南五省区市干旱重创农业旱情将持续发展

[21]:胡美华.浙江省设施农业避灾抗灾对策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2882292.

第四篇:项目建设对经济跨越发展的推动作用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云南省腾冲县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表明,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节点,才能抓住发展的牛鼻子,才能找到工作落实的突破口,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面前,更要抓好项目建设,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项目建设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促进增长最有力的支撑。长期以来,腾冲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县级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投入乏力,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十五”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共腾冲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快速扩张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腾冲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是2002年的10倍,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2006年至2009年,腾冲经济总量均保持在13%以上的增幅,其中,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56.7亿元,是2002年的2.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5.4:19.5:45.1,调整优化为2009年的27.5:29.1:43.4。投入各项支农资金近10亿元,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开发、农村能源及烟水配套、高产茶园改造工程等项目;扶持了一大批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200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1.2亿元,是2002年的5.2倍。“工业强县”战略初见成效。矿业、电力、建材、木制品加工、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齐头并进,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1.2亿元,是2002年的5.5倍。旅游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拥有了“中国翡翠第一城——腾冲”、“中国第一

-1-

魅力名镇——和顺”等品牌,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名县”、“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殊荣。正在实施的世纪金源体育休闲运动中心、北海温泉开发、西山坝休闲度假村、腾越翡翠城等一批旅游大项目,为腾冲县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项目建设是夯实基础、提升形象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腾冲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制约腾冲发展的因素后,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集中力量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在城市建设上,围绕打造“世界腾冲,天下和顺”、建设国际性休闲园林城市和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三大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城面积由2002年的不足10平方公里发展到近20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建设上,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省道县道为骨架,干支相连,城乡相通,辐射全县,连接邻县邻国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极大地提高了腾冲县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夯实了跨越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十一五”以来,腾冲县累计实施13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壮大了骨干产业群体,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发展意识,加快项目推进是抓好项目建设的前提。在项目建设工作中,腾冲县建立了重点项目“三人议事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投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一个项目有一个班子抓落实、一笔经费作保障、一个责任状进行考核,确保了重点项目高效率运作、高质量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巡视督察制度,成立重点项目巡视督导组,按片区划分六个小组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工作的督促指

-2-

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项目最新情况给予及时通报;抓好协调联动,各部门、各乡镇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挂钩、部门全程服务、乡镇协调支持的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条件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强化机遇意识,抓实项目引进是推动项目建设的保障。牢固树立“支持外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观念,倾心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全方位、多领域招大商、招儒商。

强化管理意识,改进项目服务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基础。大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规范对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制度,在腾冲县上下形成“盯住干、马上办、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重点问题由县级领导直接督办,积极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和零障碍推进。

科学谋划重大建设项目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实农业农村项目。抓特色项目。依托腾冲突出的森林资源优势,抓好核桃、油茶、银杏“三棵树”,努力将腾冲县建设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木本油料基地。按照建设全国优质特色烟叶基地的要求,抓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县推进工作,确保完成烤烟生产任务。加大力度建设高优茶园,继续在适宜地区集中发展乌龙茶。抓龙头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的系列开发,切实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基

-3-

础设施建设,完成乡镇建设规划,实施好甘露寺水库扩建、腾北中型灌区、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工程。

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化体系,重点抓好能源转化利用和资源加工型项目。做强矿电。利用腾冲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走矿电结合、精深加工路子,加快策划一批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做好煤炭勘探和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做优建材。石材加工方面,拓宽火山石材的运用领域,做好规划,引进龙头,建好基地,加快中和、荷花、固东、马站石材加工片区建设。支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宣传营销,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木材加工方面,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推进资源整合,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实现可持续发展。主攻生物资源开发。依托农业、林业提供的优质可再生原料,紧扣旅游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生物制药、高档保健品及优质植物油、特色乳制品、茶叶等绿色食品产业。

围绕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抓好现代物流和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突出“做活口岸、做足文化、做大旅游”思路,以现代流通业为突破口,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筑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际大通道为轴线、以猴桥口岸和中心集镇为节点的区域性现代物流网络,加快腾冲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建成具有较强集聚力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充分利用缅甸甘拜地口岸的通关优势,深入推进对缅经贸合作;加快猴桥口岸联检楼及查验货场建设步伐,发挥好中电投对缅水电合作项目实施的带动作用,使通路、通商、通电、通关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深入实施文化旅游联姻工程,全力打造健康旅游品牌,高质量开发建设一批温泉产品和运动休闲项目。

围绕桥头堡建设,加快搭建发展平台。以国家级猴桥口岸为依托,以缅印国际大通道为纽带,以转口加工基地为支撑,以旅游、商贸为先导,以面向西南区域合作为基础,把腾冲县打造为面向西南开放的窗口、经贸合作的品牌、招商引资的平台。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适度提高容积率、坚决降低建筑密度、留住田园风光、做足生态空间”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坚持外援拓展与内质提升并重的原则,实行跳

-4-

跃式布局、组团式发展,加快腾冲西山坝和东山片区新城区开发,形成县城“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一批旅游小镇,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型、口岸型小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分解县城压力。实施好城市入口环境整治、水面水景打造、鲜花点缀、房屋穿衣戴帽、雕塑小品、灯光亮化等城市风貌“六项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着力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保腾高速公路、腾泸路建设,确保2012年建成通车。加快建设腾陇、腾龙二级油路,确保2011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飞虎公园至热海景区公路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继续推进中缅印大通道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缅甸密支那-缅印173号界桩的二级油路。抓好腾冲机场扩建和口岸机场申报,争取2013年前开放为口岸机场。整合提升经济开发区建设水平。加快启动经济开发区二期开发,进一步加强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探索引进一批面向西南市场的轻纺、机械组装项目,并做好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准备,达到与猴桥下街片区互为依托、相互呼应的格局,最终把腾冲工业园区建成距边境线最近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同时,加快中和乡大型物流园区和以滇滩重工业、猴桥外向型加工、芒棒煤化工为核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腾冲县委副书记

原载2010年第10期《社会主义论坛》“工作研究”专栏

-5-

第五篇: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知识、技能的总和。

2,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科技革命推动劳动方式的变革

科技革命对劳动方式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其次,科技革命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技术革命就是这样通过变革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形成的一股合力,有力地改造着社会活动主体——人,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劳动方式的变革具有决定的意义。

具体说一下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A:理论工具和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结合:形式化、结构化、信息化的思考。 电子计算机作为知识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示出来的神奇和魅力正在推动着人们把这些技术系统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各种岗位上的脑力劳动及脑力劳动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今天为学者、专家、经理、工程师、管理者所要努力掌握的知识,在将来大概都能为人工智能机所“编译”;今天人们从事的许多脑力劳动,在将来大概都能为人工智能机所代替。这就要求一方面把电子计算机发展到在原则上可以提供给任何人、甚至文盲都能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人们把脑力劳动及其成果变为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易于接受的形式。人们曾经指出,同构和形式系统是贯穿于数理逻辑、绘画、音乐中的一条永恒的金带。循着这条金带,人们通过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创造了电子计算机。实践表明,凡是结构严密得能够形成符号系统的知识,电子计算机处理得最高明,因此把人类脑力劳动及其成果的知识理论体系形式化、结构化,进而达到程序化、信息化,就成为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重要前提。 B:.分析现实和预测未来相结合,对未采进行科学预测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向未来的价值思考。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不断地扩大着人们实践和认识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又以崭新的技术设备供给人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储存,这就使得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节律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些情况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时空尺度观念、价值观念,于是现实和未来的相互关系问题就不仅是哲学家讨论的问题,同时成为生产问题、科学技术问题,社会改造问题,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中的问题、人们将更多地从未来目标出发来考虑当前的各种问题,面向未来将成为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的重要特点。

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科技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最为突出。

比如人类对核能的利用上就很明显:二战中原子弹的参战直接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但是他也显示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给灾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灾难,所以人类才打成了拒绝使用核武器的共识。但是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和能来发电的话,核能就能给人类带来福祉。

另一方面,基因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本应该给人类带来惊喜和福利。但是转基因产品,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恐慌。像目前欧洲流行“转基因恐惧症”就让人深思,从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到今年比利时污染鸡查出致癌的二恶英和可口可乐在法国导致儿童溶血症,欧洲人对食品安全颇有些风声鹤唳,关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假设如条件反射一般让他们闻而生畏。如果我们能真正掌控转基因技术的话,人类许多的医学得方面的难题也许会取得重大突破。

总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用机器运转全面取代人的躯体活动,用电脑代替人脑工作,用各种人造物取代自然物,人类不断用“技术物”来超越自身,使人类从劳动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然而这种“技术化生存”在减轻人的负重之时也导致了人对技术和技术物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将无情地而又必然地上升为技术对人的控制,而人类受控的直接结果将是人类自由度的剧减。当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让人类完全可以创造生命时,它也把人类进化推向骚乱的边缘。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危机,实质上是价值危机、伦理危机。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

第一,做好科技评估工作。

第二,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第三,大力发展人文科学。总之,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它让人类控制自然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所以,必须将科技的物质奇迹与人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重新建构起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扬人文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引导和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其从“离人的发展”转向“为人的发展”。

上一篇: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案下一篇:给家乡孩子的信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