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2023-05-08

第一篇: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来源: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及其液体产品在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关键词:计量 误差 原因 分析

目前在国内石油产品的贸易计量中,油罐通常是主要的计量器具。但在计量交接过程中,计量误差不可避免,并因此给贸易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影响。

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1 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根据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3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3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1%,置信度为95%。卧式金属罐和铁路油罐车在依据JJG266-81《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和JJG140-76《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所标定的容积,与实际容积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5%。这说明在进行油罐容积标定时就已经存在了误差。

此外,由于油罐罐底按照设计均有一个斜度约0.15%,由于施工质量、地质、实际储油量等因素的影响,在负重后油罐底板会产生可恢复的弹性变形(这尚不包括因施工及材质因素引起的不可恢复变形),这一弹性变形对计量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有关文献介绍,这一未经计算的底量误差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这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2 计量器具误差

在石油及其液态产品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计量器具有测深量油尺、密度计、和温度计;另外还有自动计量装置,如流量计等,这些计量器具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给出正确的修正值,否则会严重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因此引起计量纠纷。 2.1 量油尺

量油尺在进行检定过程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加于尺带的实际拉力与规定值(10N)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标定时就已产生了误差;另外,贸易交接用量油尺的检定周期为半年,由于量油尺本身由薄钢带制成,频繁使用,即使在检定周期内,尺带也会产生打卷或变形,从而使测量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这对收油方来说,必然会造成亏损。 2.2 密度计

GB1884-8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计测定法》规定,连续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即SY-Ⅰ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05g/cm3;SY-Ⅱ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1g/cm3。目前我公司使用的密度计型号为SY-05型,该密度计弯月面的修正值为0.0007g/cm3,这一数值对贸易交接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3 温度计

测量石油液体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2℃。如果检定时不给出修正值或给出错误的修正值,使用时就会造成测量温度的误差。 2.4 流量计

由于设计、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流量计本身就存在一定误差,另外,流量计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流体性质(粘度、比热等)和流体状态(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影响时,其流量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影响该流量计的计量精度。这就需要定期对流量计进行校验。

流量计的检定方法通常有四种,即用标准体积管检定流量计、用小体积管检定流量计、用标准罐检定流量计、用标准流量计检定工作流量计。无论使用哪种检定方法,都会因为检定系统本身的误差而使检定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一差值对计量结果的影响也不应忽视。 3 计量操作误差

在油品计量的整个环节中,大部分需要人工操作(流量计量除外),只要有一处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就会造成油品计量结果误差。 3.1 油高测量

油高是直接反映罐内储液容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果计量不准,就会产生人为误差。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产生的误差就越大。正确的测量应该在达到一定的稳油时间后进行:即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进行。液面的稳定时间,罐车、卧式油罐:轻质油不少于15分钟,重质油不少于30分钟;立式油罐:轻质油不少于30分钟,重质油不少于3小时。未达到稳油时间即进行测量操作,其测量值于真实值之间势必会存在一定误差。通过对润滑油泡沫影响铁路油罐装油数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误差在±0.1%左右。因此,这就要求计量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此外,油罐检尺一般在检尺孔的检尺管内下尺,检尺管的位置一般设在靠近关闭附近500-1000mm,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使管内油品温度偏低,密度增大,形成检尺管内液面低于罐内液面的现象,从而使实际测得的容积数小于罐内油品的真实容积,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油高通常要连续测量两次,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大于1mm,如果大于1mm要重复进行,直到两次测量结果相差不大于1mm为止,取第一次测量结果作为油高。 3.2 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做不到,受稳油时间以及室外温度(在冬季尤为明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与真实密度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油品长时间静止有分层现象,而化验密度用的样品通常是上、中、下分层采取后混合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误差。 3.3 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需测量油品的视温度,因此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受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 3.4 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4 石油计量换算表的误差

在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中,包括视密度换算为标准密度、任意温度的体积换算为标准体积以及计算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三个部分,其中任一部分换算时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4.1 视密度换算

标准密度是由视密度和观温度通过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换算得到,计算时按线性内插法计算即可。此种计算结果仍有误差,但最大不会超过标准石油密度的准确度±0.0005g/cm3。 4.2 标准体积换算

国家标准给出两种计算方法,即用石油体积系数(R值)计算和用石油体积温度系数(f值)计算,两者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计算结果在进位和小数修约上稍有差别。 4.3 油品质量计算

GB1885-83标准给出了两个计算公式,即

m=ρ20.V20.F m=(ρ20-0.0011)×V20

式中m——石油在空气中的质量,g; ρ20——石油20℃时的密度,g/cm3; V20——石油20℃时的体积,L; F——真空中质量换算到空气中质量的换算系数。

总之,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克服人为误差,提高计量精确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西北销售广西分公司 李永强

第二篇:油库原油和其它油品计量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油料计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油料的计量管理。 2引用标准

上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84-92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 4756-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 8927-88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 JJG 1014-89 罐内液体石油产品计量技术规范 SYL 03-83 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流量计交接计量规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计量measurement 保证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3.2 计量器具measuring instruments 凡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的标准物质,统称为计量器具。

3.3 检定verification 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3.4 量值传递dissemination of the value of a quantity 通过检定,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用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所测得的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4油料交接计量

4.1 交接计量方式由供方选择,计量器具由供方操作,需方监督,交接后,需方应进行核对,当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及时办理索赔手续。

4.2交接计量所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无合格证、超过定周期、铅封损坏或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4.3油料计量交接操作必须按以下规定进行,并做好各种原始记录。 4.3.1 密度测量

密度测量按GB/T 1884的规定进行。 4.3.2 油品取样

油品取样按GB4756的规定进行。 4.3.3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按GB8927的规定进行。

4.3.4立式油罐、卧式油罐、铁路罐车、汽车罐车交接

立式油罐、卧式油罐、铁路罐车、汽车罐车交接按JJG1014的规定进行。 4.3.5 流量计交接

流量计交接按SYL03的规定进行。 4.3.6 油船交接 4.3.6.1 交接程序:

a)油船靠岸前,先测量收油罐的油面高度、水位高度、油品温度、油品视密度和视温度;

b)油船靠岸后,上船检验铅封及交接运单,测量船舱的油面高度、水位高度、油品视密度和视温度; c)卸油完毕应上船难舱,确认舱底油面低于抽油管口,方可签字放行;

d)卸油完毕8h(不得少于3h)后,由计量人员进行测量油罐油面高度、油品温度 、水位高度、视密度及视温度,第一次测量后3h,由另一计量员再进行第二次测量,如两次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1mm时取小的读数,超过1mm时应重新测量。

4.3.6.2 损耗率和互不找补幅度(航煤): a)装船损耗率为0.07%;

b) 运输损耗率(水运)为0.15%; c) 卸船脶耗率为0.05%; d) 输转损耗率为0.01%;

e)油轮的超耗或溢余的互不找补幅度为±0.3%。 4.3.6.3 交接量的确定按下列公式计算: V收=(V2-V1)+(V2ˊ-V1ˊ) V发=(V1-V2)+(V1ˊ-V2ˊ) 式中:V收――收油量; V1――收发油前油罐内存量; V2 ――收发油后油罐内存量; V1ˊ――收发油前管线内存量; V2ˊ――收发油后管线内存量; V发=发油量。 4.3.6.4 损耗处理:

a)发油方负责发油定额损耗,收油方负责收油定额损耗,责任方负责超耗,由于承运方责任造成损耗时,由承运方负责;

b)运输损耗按批计算,同批同品种发运的油品溢耗可以抵消;

c)整船转运的油品所发生的超耗,责任方承担超耗,查不出原因时由转运方负责; d)超耗量从1kg起算作索赔数量。 4.3.6.5 超耗索赔:

当收油方发现超耗时,确认不是自己责任,有权向责任方提出索赔。 4.3.6.6 索赔材料及手续: a)索赔超耗必须具备下列材料: 1)“油品运输超耗通知书”,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1; 2)“油罐验收计量记录”,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2; 3)《计量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b)处理期限:收油方必须于同批油品全部到达后10d内(以邮戳为准)提出索赔资料,逾期由收油方负担。 4.3.7 输油管线交接

输油管线属于收方,以管线道端流量计(供方)为准,无流量计时,前后测量发油单位油罐;输油管线属于发方,以管线末端流量计(收方)为准,无流量计时,前后测量收油单位油罐,最后计算油量。 4.3.8 飞机加、抽油交接

4.3.8.1 为飞机加、抽油时,加、抽油数量应以检定合格的油车流量计计数为准。 4.3.8.2 密度测量每天不少于二次,若需方对密度值有异议,供方应随时测量。 4.3.8.3 质量计算:

结算时,应将实际密度、实际体积换算到标准状态(20℃)下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m――油品质量,kg;

V200――油品在20℃时的标准体积,L; Р200――油品在20℃时的标准密度,kg/L; F0――空气浮力修正系数。

4.4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可由双方协商交接计量方法。

4.5 供方交换油料时,应及时向需方提供油品交接计量票证及油品质量合格证书。 4.6 交接准确度规定如下:

a)采用铁路罐车交接时,其计量误差(包括运输损耗)应为±0.7%; b)采用汽车罐车交接时,其计量误差应为±0.5%; c)采用方式金属罐交接时,其计量误差应为±0.35%; d)采用卧式金属罐交接时,其计量误差应为±0.7%;

e) 采用流量计交接时,国内贸易计量误差应为±0.35%,国际贸易计量误差应为±0.20%。 4.7 计量协商和仲裁程序如下:

a)当对交接数量发生异议时,供需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得不到解决,则提交法定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b)当交接计量误差确实超过允许范围时,应由需方填写“计量超差索赔单”(一式两份),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3,并附计量原始记录,经法定仲裁机构和供需双方签字后生效。 5油罐油料测量

5.1 收发油时,每次收发前后必须进行测量。 5.2 储存测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a)立式油罐每3d测量不少于一次; b)卧式油罐每7d测量不少于一次;

c)地下掩埋或覆土油罐每7d测量不少于一次; d)润滑油罐每15d测量不少于一次;

e) 新建、大修、清洗后的油罐,首次装油第一周内,每天测量不少于二次。 5.3 每次测量后,要做好原始记录,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4~表B8。 5.4 填写计量原始记录时,应做到数字准确、清晰、内容齐全,更改后加盖印章。 5.5及时准确地填写各种油料计量统计报表、帐卡、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6计量统计

6.1 每日应对收发油数量进行准确统计,列出收发总量。

6.2 每月月底,应进行油料盘结,填写“油料收支盘存表”,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9。盘存数量应为:本月盘存数量等于上月结存量加本月收油量,减本月各种自然损耗量,再减本月发油量,若数字不符,应找出原因。

6.3自然损耗为运输、储存、收出过程中的损耗。

6.3.1 运输损耗是指发油单位装入车(船)起到车(船)到达收油单位货场地止,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6.3.2 储存损耗是指油料从验收入库起到出库止,整个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损耗。

6.3.3 收发损耗是指收发过程中油料蒸发,浸润容器、设备、接卸工具和残留所造成的损耗。 6.3.4 各损耗标准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7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降低、报废核准 7.1 计量器具采购

7.1.1 每年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列出计量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准确度、数量,报计量管理部门汇总、平衡、审核,经审批后,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订购。

7.1.2 凡新购进的计量器具必须有CMC标志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号、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7.2 计量器具的入库

7.2.1 新购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否则应及时办理退货手续。 7.2.2 验收合格后应进行登记、造册。 7.2.3 新计量器具在启用前,必须进行检定。 7.2.4 妥善保存好计量器具的技术资料。 7.3 计量器具的流转、降级、封存、报废核准

7.3.1 各单位需领用计量器具时 ,应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办理领用手续,仓库凭批准手续办理计量器具发放,发放计量器具后,应在帐本上做相应登记,领用单位也应新增台帐和汇总登记。

7.3.2 各单位计量器具的增添情况,由本单位计量室统一汇总编号后,及时报计量管理部门备案。 7.3.3 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调试后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及时更换,更换下的计量器具送计量检定机构负责进行修理,计量检定机构不能修理的,使用单位外送修理,修理后重新检定合格者可继续使用;不合格者,但仍能做限定范围内使用的,可做降级使用处理。

7.3.4 既不能修复,又不能做限定范围内使用的计量器具,由检定员鉴定,签署报废原因,出示报废证明,作为报废凭证,属于非固定资产的按审批权限批准报废,构成固定资产的按固定资产报废手续上报审批。 7.3.5 计量器具报废后,各单位计量室、计量管理部门应注销相应台帐,报废后的计量器具由计量检定机构统一处理。

7.3.6 凡因工作变更或其他原因,不需使用的计量器具,由使用单位计量室向计量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计量器具封存审批单”,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10,由计量管理部门审批后,领取封存标志,办理封存手续。

8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

8.1计量标准器具应按技术要求使用、维护、保养,应放在清洁、防震、防潮的地方,设专人使用、管理。 8.2 计量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负责日常维护、保养。 8.3 非计量检定人员不准擅自破封、启封、拆解计量器具,破坏计量精度。 9计量器具周检

9.1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

9.2 各使用单位根据在用计量器具的分布及使用情况,制定计量器具年度周检计划,认真填写“计量器具周检申请表”,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表B11,报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机构根据各使用单位所报周检计划,统筹安排。

9.3 使用单位根据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安排按时送检,计量检定机构收到被检计量器具后,应尽快检定发回,不得拖延,使用计量器具的单位,凡不能按计划送检的,必须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报计量检定机构。 9.4有些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机构不能检定的,由计量管理部门和计量检定机构提供信息,使用单位及时向外送检,并将检定情况报计量管理部门。 10计量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管理 10.1 计量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包括:

a)在用计量器具台帐、清册、检定、修理历史记录卡、周期检定合格证、使用覆历表; b) 在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抽检、修理、调整、测试的原始记录;

c) 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周检率、周检合格率、抽检率、抽检合格率、统计报表;

d) 油料进、储、出、能耗的计量、抄表、分析原始记录、主要仪表记录纸以及计量网络图测试点的测量记录;

e)计量器具的出厂合格证、检定合格证、降级、报废、封存标志; f) 有关计量数据的统计报表、

10.2 各种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必须内容齐全、数字准确、字迹清晰,更改后加盖印章,并妥善保管。

10.3 借阅各种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必须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借用时,须经审批同意。 11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使用 11.1 技术档案资料通常包括: a)各项计量管理制度; b) 量值传递系统图; c) 计量管理系统、计量网络图; d) 计量人员清册、工作考绩资料; e)计量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发展规划; f) 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校验方法; g) 测试能力指数Mcp计算分析资料; h) 计量器具配备率、计量检测统计资料;

i) 接受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单位自检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合格率、统计资料; j) 计量工作重大成果与失误、计量违章处理事例; k) 建立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l) 计量装置控制系统设计资料、鉴定文件; m) 油料计量目录和二年内的汇总表; n) 其他需要存档资料。

11.2 有关计量的各种文件、技术档案资料应由各单位统一保管、整理并编号存档。 11.3 计量器具报废后的有关技术档案资料,应保存三年备查,三年后经审批方可销毁。 12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任用、奖惩

12.1计量人员应由身体健康、视力(含矫正)在1.0以上、无色盲、具有高中以上或相当文化程度、适合做计量工作的人员担任。

12.2 凡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12.3 计量检定员从事新增项目的检定工作,必须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

12.4计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本地区的计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复查,发现不适合做计量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调整。

12.5 计量人员队伍应相对稳定,对已取得专业证书的人员,不宜随意调动。 13计量工作检查

13.1 计量管理部门应对本地区范围的单位进行计量工作检查。 13.2 检查内容如下:

a)对计量法令、法规、操作规程以及有关计量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b) 计量器具是否有专人保管,使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c) 各种原始资料、技术档案是否齐全;

d) 计量器具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周期检定工作是否落实,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周检率、周检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指标。

13.3 每项的检查情况,计量管理部门应用书面形式上报上级领导。 13.4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被检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限期解决。 14计量器具配备

14.1各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配备计划并报计量管理部门,计量器具的配备选型应符合生产、经营、管理需要。

14.2 计量器具准确度应能满足各单位的经济核算、技术管理、节约能源以及油料入库、储存、加注等计量的要求。

14.2.1 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航空滑油、地面机具所用油料入库,采用铁路油槽车交接计量时,其计量误差不大于±0.7%;采用流量计交接时,其误差不大于±0.35%;采用立式金属罐交接时,其误差不大于±0.35%。

14.2.2 油库储存计量误差不大于±0.5%。

14.2.3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航空滑油、车辆所用油料加油所用流量计准确度要求为:国内贸易±0.35%,国际贸易±0.2%。 14.3 计量器具配备率如下: a)油料入库计量器具配备率100%; b)油料储存管理计量器具配备率大于95%; c)油料加注计量器具配备率100%; d)油料化验计量器具配备率100%。 油料自然损耗标准

油料自然损耗按地区划分,共划分为三类:

a)北部地区:包括北纬410以北全部地区;北纬320以北、东经1040以西的全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

b)中部地区:包括北纬410以南至北纬320以北、东经1040以东的地区,北纬320以南、东经1040以西的全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江苏、陕西、河南、西藏);

c)南部地区:包括北纬320以南、东经1040以东的地区(上海、浙江、贵州、云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

油料自然损耗按季节划分,全年共划分为两期,四至九月为夏秋期,其余月份为春冬期。

第三篇:世界动态中的计量——食品安全与计量

后勤部:申太琼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

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世界计量日作为推广计量的世界性纪念日,而计量作为加速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据,推广鼓励选用新时代的计量方式也自然成了其神圣使命。

本人从进公司到兼职管理部门计量工作,从一无所知到逐步了解计量相关知识,我们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做好职工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但食品安全与计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就浅谈一下食品安全与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产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如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可能产生对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从植物生长至成熟,从加工、储藏运输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作用,使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造成食品污染。

所以说,计量检测工作是相关重要的。计量是标准的基础,为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执行等提供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测量技术上,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环节,可靠的数据是基本保证,只有科学的数据,才能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

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门关于仪器和测量的科学,食品中有用和有害物质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且通过量来体现,计量对量的定性和定量确定的目标。用标准衡器、以测量为准凭数据说话,是计量的特点。计量的基础性、服务性和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计量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有力工具。没有计量也就业保证不了质量,计量检测能力和水平是食品质量的基础体现,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计量检测是提高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计量检测和管理贯穿了食品生产加工从原料至成品的全过程,加强计量管理和技术检测能力,将有利于维持产品、食品质量稳定,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前有些生产小作坊大多都存在检验设备不完善,计量器具未定期进行检验,不少小作坊对计量检测意识薄弱,食品生产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出于个人利益需要,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食品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不仅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给受害者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因此,消除食品安全事故、事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有检验部门、检验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严格把关,操作人员按照计量要求和计量准则操作,企业作坊严格把好食品原材料关,才能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广大国有才能吃上健康食品。

第四篇:原油储罐安全管理分析论文

在原油储存及原油运输过程中保证原油储罐安全为关键环节,为提高原油储罐安全管理效率,应充分提升对原油储罐安全管理的重视。将储罐质量建设放在第一位,根据实际要求及实际情况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预防其存储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杜绝出现安全事故。本文将针对原油储罐安全管理展开详细分析,基于对原油储罐起火问题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基于静电造成问题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基于腐蚀问题分析,提出预防措施。通过对原油储罐安全管理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能够有效提升其安全管理效率。1原油储罐常见安全问题

起火问题。通常情况下当原油储罐发生大碰撞时会出现储罐压力变化情况,容易出现爆炸,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也会造成储罐起火。原油本身属于易燃液体,当遇到外来火星时极容易引发火灾。例如雷电起火,在受到冲击电压后,造成油罐爆炸,使原油成分暴露,出现火灾。静电问题。一般情况下产生静电的原因分为几种:①储罐液体沉降带来静电;②原油与管道之间摩擦产生电子,不均匀情况下出现电荷;③流动的原油与管道接触引发静电。腐蚀问题。在原油储存过程中会接触到空气、土壤,以及一些有害气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雨水或其他污染物会对储罐外壁造成腐蚀。除此之外,其储罐地板在储油过程中也易出现腐蚀。

2加强原油储罐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1针对油罐起火的预防管理

应加强警告标志张贴提醒,并根据实际需求构建HSE制度,严格制定用火规定,通过有效的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另外,要严格管理外来人员,严禁任何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带入库区。针对内部较容易发生火灾位置要加强预防及管理,安装自动报警装置,提高预防管理效率。例如,针对雷电起火的防护,可以制止防雷措施,如避雷针等,全面保护原油罐区范围内安全。

2.2针对静电的预防管理

针对防静电管理应加强静电检测并及时消除静电。在对原油进行操作前进行检验,在装卸过程中要强调流速的控制,减少静电的产生。另外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穿戴专业防静电工作服,避免出现静电。

2.3针对储罐腐蚀的预防管理

原油储罐防腐蚀管理,要能够在一定周期范围内正常运行,且保证不影响防静电及防雷击的前提下,制定不影响原油安全的有效防腐蚀策略。具体防腐蚀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对材料的选择,保证其耐腐蚀性复合材料应用;其次,在实践经验总结中了解到储罐地板是腐蚀事故发生的主要位置,因此要应用合适材质与涂料进行防腐设计;再次,除了储罐地板还应加强其内壁以及储罐顶部的防腐,应用有机涂料进行涂抹防腐;最后,要针对原油储罐排水进行安全管理与优化设计,在防火堤外设计阻火隔油排水装置,减少人工操作,并使火灾发生时能够进一步挽救原油。通过定期的防腐测试,对原油储罐进行针对性的防腐措施应用,提高其整体防腐蚀作用,避免原油储罐安全事故发生。针对原油储罐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全面出发,注重原油储罐易发生问题的预防管理,并制定针对性的防火、防静电、防腐蚀措施,全面提高储罐安全性。另外,针对原油储罐的安全管理,还应注重一般管理,即在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据库,将原油储罐安全管理进行记录与档案备份,并对原始资料及监测数据等进行完整保存,为今后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除此之外,还应从人员管理角度出发,注重原油储罐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强化规章制度作用,实现按制度进行原油储罐安全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障原油储罐安全,应从多角度加强对储罐的安全管理。基于拱顶储罐制造工艺相对简单,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国内外储罐制造中应用范围较广。但不同类型的原油对存储条件要求不同,进而对储罐的要求也不同。为避免原油受到杂质污染,可选择浮顶储罐,提高原油储存质量,减少蒸发耗损,提高原油储罐安全性,避免原油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烨明,孙舒,赵俊丹,等.原油储罐典型泄漏场景定量风险分析及模拟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6,(1):47-49;57;7.

[2]叶鹏.特大型原油储罐T35102清罐检修作业活动安全管理问题总结[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7:37-38.

[3]蔡岽梅,白龙.浅析原油罐区施工安全管理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J].化工管理,2015,11:96.

[4]李金宿,季华江,蔡文菊.浅议拱顶金属原油储罐初期火灾应急处置与扑救〔A〕.中国消防协会.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中国消防协会.,2012:3.

第五篇: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 高二第一学期

第十章 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

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1. 装置漏气

2. 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3. 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4. 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

5. 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 6. 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1. 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 2. 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

3. 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等)

4. 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 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

2. 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 3. 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 4. 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 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 2. 坩埚不干燥 3. 晶体表面有水

4. 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5. 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

6. 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

10.3酸碱滴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 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 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 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2. 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 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4.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

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上一篇:英语词汇速记实用技巧下一篇:英语骨干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