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统计分析报告

2022-06-22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报表统计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报表统计分析报告

运输部统计员报表制作分析

1、 方量统计表

做法:每天把站车司机错名或者无司机名的手写送货记录单(错单更正记录)输入表格,到下个月初1号就把更改后正确的司机名计入司机的提成里,错误的司机名就在司机提成里相应减出; 注意:通过ERP系统选择“日常报表”—“供货日报表”—输入日期、原单驾驶员,核实送货记录单的更改是否如实。

2、 超距离运费表

做法:在调度系统选择“调度中心”—“任务单---送货单”,输入日期,点击每个工地查看有没有超远距离,即超出31公里及以上的),超远距离的工地相应填在“车辆超距离工程清单报表”里面<发货日期、合同编号、工程名称或客户名称、工程部位、单程距离(M)、送运方数、每方补运费、应收运费总额、站车方量、站车运费(元)、外租车号、外租车运送方量、外租车补运费(元)>。 超距离收费标准:凡实际距离在30公里及以内的,不加收运费;

凡31—35公里的,加收运费5元/方;

凡36—40公里的,加收运费10元/方;

凡41—50公里的,加收运费20元/方;50km以上销售业务暂不接收。 注意:因为会出现部分司机绕道行驶导致里程数增加,所以当查出该工地里程数超距的应该查多几日该工地其他司机行驶所需里程,并告知该工地业务员。

3、 考勤表

做法:首先,更新考勤表,将本月新入职司机输入表格内,本月辞职司机另外备注。再通过接单员导出具体日期的打卡考勤记录输入每月考勤表上,出勤当天输入√,缺勤当天输入○。最后,根据当月请假条对应输入考勤表。

注意:①公司规定每月月休4天。②如发现有没有请假记录而又没有打卡的员工,需在ERP系统核实该员工是否忘记打卡。(ERP—“日常报表”—“供货日报表”—输入日期、驾驶员) 发现的确忘记打卡的需提醒该员工以后要注意打卡。

4、 油耗表

做法:首先,月底最后一天发飞信提醒所有站车司机加满油,把加满油的公里数登记在车辆自检表里,提醒司机平时每天上班接车都要认真把车辆的里程表记录在车辆自检表,并按照自检

表内容进行完善填写,司机加满油后会把车辆自检表交到运输部,统计员需要把所有站车的自检表收集好,然后按照车号顺序排好。

其次,油库员把各车辆的当月加油总表和各车的里程数交到运输部,统计员把油库员交来的车辆里程数和司机自己登记自检表的里程数核对一次,如两个里程数相差几十公里范围内,就在GPS查一下今天所去工地的距离以及查看交接表记录,相差不大的话则以油库员的里程数为准,因为加满油时的公里数最为准确,如有问题则需向经理汇报情况,查明原因。最后,把各车辆底表数分别填入油耗表的“本月底里程数”,把油库员交来的车辆加油总数填入各车辆“月实际总耗油(L)”,根据公式可自动得出各车辆“月平均油耗(L/km)”,然后按“月平均油耗”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根据公司砼车油耗奖惩指标文件进行计算奖罚,得出各车辆奖罚之后,把当月车辆的司机填在“司机姓名”栏处。

计算油耗奖罚指标:

1、每月油耗低于当月的平均油耗值的前20辆车司机(其中101#—133#9辆、166#—176#3辆、177#—198#7辆、61#—86#1辆),根据节油情况计算奖励:每节约1升,奖励2元。

2、每月油耗高于当月平均油耗值的后10辆砼车司机(其中101#—133#4辆、166#—176#2辆、177#—198#3辆、61#—86#1辆),给予扣减运费提成的处罚:在平均油耗值5%以上开始计算处罚,每超1升,扣减2元。

备注:①表格制作:月行驶里程=本月底里程数-上月底里程数;月平均油耗(L/km)=月实际总耗油L÷月行驶里程;节油耗(L/km)车辆=所有车辆的月平均油耗(L/km)-本车月平均油耗(L/km);超油耗(L/km)车辆=所有车辆的月平均油耗(L/km)×1.05-本车月平均油耗(L/km);节/超油量(L)=节/超油耗(L/km)×月行驶里程;奖罚金额(元)=节/超油量(L)×2。

②其中不计入油耗表有以下情况:本月发生交通事故;本月底最后一日没有加满油;本月维修车辆天数>行驶天数;或其他突然情况。

5、 事故表

做法:每发生一宗事故,就把事故的相关内容登记在事故表中,若“事故责任”、“事故损失额(元)”、“停产天数”等事项未定损的,待定损后需填写完整。每次发生事故后,需及时发电子邮件向林总汇报。

6、 处罚、奖励、清洁等报表

做法:首先,通过每月排班表更新司机姓名、车号。再打印一份站车司机奖罚空表格给经理评定,待经理评定完毕后,再录入电脑制表。最后,将完成的奖罚表递交给黄总审核。

注意:再次复核老司机带新司机满入职3个月的给予100元奖励,本月辞职的已退回工具的司

机给予补回工具押金70元。向调度室GPS监控员收集本月超速和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的司机名单和具体情况。

7、 车辆每月运输方量表

做法:在ERP“生产管理”—“车辆运营统计”中,输入送货日期和送货车辆后查询—导出,分别以外租车31#—52#、135#—165#和站车61#—86#、101#—133#、166#—198#车辆将数据导出。导出后与外租车31#—52#的司机和135#—165#国兴车队的统计对数。

外租车车辆运输方量及金额统计表:数据无误后,把外租车和国兴车队车辆的准确数据相应填入“外租车车辆运输方量表”中的“车次”、 “其中不足5方车数”、“ 补方量”、“ 站外总方量”; “里程”的填入在GPS中的“查询统计”—“生产统计报表”中输入日期和车号查询,查看“出厂里程”,把出厂里程数并输入表格内。其中根据“超距表”对应的外租车号分别填入对应的“站外方量”。

站车车辆运输方量及金额统计表:将导出站车车辆的准确数据准确填入“站车车辆运输方量表”中的“车次”、 “其中不足5方车数”、“ 补方量”、“ 站外方量”;根据油耗表的“月行驶里程”/2得出,所得的单程公里数登记在站车车辆运输方量表最后一栏“里程”。

其中:站外总方量= 站外方量+补方量; 站内、外总方量=站外总方量+站内方量

注意:当月如发生“站内方量”即填入表格内,其中表格中的站外方量需减去站内方量。 站内方量:通过GPS—查询统计—输入日期—工程名称:

恒利拌站场地维修自用*,再导出数据。

8、 站车司机工资表

做法:通过ERP---“营销管理”—“生产经营套表”的“驾驶员送货统计”中,输入日期后查询—导出,导出生成excel表格,打开表格把外租车和国兴车队的司机提成删除,留下站车司机提成,把所有站车司机的提成数填入“站车司机工资表”里,全部填完后,再根据“方量统计表”里错名或者无司机名的司机在对应的司机增加或者减少车数提成,完成后跟所有站车司机对数。对数期间,如果出现不相符,则需要跟司机当月的提成一车车地核对。

注意:通过ERP---日常报表----供货日报表---输入日期、驾驶员,进行核对司机车次。

9、班长考核表

做法:各班长本班所属的车辆和司机如当月有发生事故,则本月无安全奖,而且要把发生事故记录在备注栏内,如果无发生事故,本月有安全奖,“管理考核”栏需询问经理奖励金额。

10、外租车对数表

做法:在ERP“生产管理”—“车辆运营统计”中,输入送货日期和送货车辆后查询,导出外租车31#—52#数据,填入表格中的“车次”、“方量”;根据已完成的“外租车车辆运输方量及金额统计表”中的站外总金额、里程分别填入表中的“收入--额”、里程;再根据油库员提供的“加油总表”填入“柴油--数量”、“柴油—金额”。

11、转料统计表

做法: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每日司机转料数据表填入表中“姓名”、“部门”、“对应日期的转料数量”,其中试验室和调度室数据要一致。

注意:将外租车和国兴车队部分剪切到“外租车叶国强车队转料费用表格”,以报销的形式给这部分人员发放转料费用,并签名确认。

备注:表格的递交时间及负责人:每月6号前将《考勤表》、《油耗表》、《站车司机工资表》、《班长考核表》、《转料统计表》、《处罚、奖励、清洁表》递交到人事部陈建平主任。将《超距表》、《车辆每月运输方量表》递交到财务部万婉华副经理。每月中旬将《外租车对数表》递交到财务部万婉华副经理。

第二篇:农村富余劳动力统计报表五月分析报告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整体情况分析

我县是人口大县、农牧业大县、维稳重点县。全县总人口43万,少数民族占82%以上,农业人口33.2万,大量的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村富余劳动力有8万人。全县农村有100万亩耕地,人均耕地不足3亩,有近7万名18-35岁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少数民族占6.6万余名),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8%,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整体分析 1.当前规模及今年年变化分析

本年计划转移8万人,截止到6月20日,本年累计转移就业人数5.6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71%;

本年计划转移到城镇就业2.8万人,目前转移1.46万人,完成目标计划的52.1%;

本月转移就业0.78万人,其中州直转移0. 42万人,疆内其他州0.25万人,转移到疆外0.09万人,转移到境外0.02万人;

本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收入4.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比例的104.9%,人均转移收入8304元,农业人均创收1415.66元。

稳定性就业4.29万人,其中长期性转移2.86万人,占稳定就业66.7%,短期转移1.427万人,季节性转移1.37;

一产转移1.82万人,二产转移2.03万人,三产转移1.81万人。一产占转移总人数的32%,比重较高,主要文化层次、语言障碍等影响,今后要降低一产转移的人数,努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

2.当前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地区构成分析 (1)省内与省外转移比较分析

省内转移3.97万人,省外转移1.623万人。省内占转移总数的70%。

(2)县内(就近就地)转移与省内外转移比较分析 有组织转移直辖区内1.07万人,疆内其他州直0.82万人,内地转移0.5万人,境外转移0.065万人。

(3)技能培训情况(整体情况、培训情况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执行情况、外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分析

连续三年,我们把大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2010年起每年拿出1500万,三年累计投入4500万用于劳动力大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8万人,90%以上的学员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持证学员就业率达82%。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意愿突出实用技能培训,我们设置了特种驾驶、汽车维修、水暖电工等15个工种。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来源及去向情况 我县20个县镇场上半年转移5.66万人,输出地为州直县市、疆内其他地州、内地、境外

(5)外出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情况(人数及人员构成情况,创办企业数量,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和用工人员收入情况)分析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投资550万新建生产加工型、市场型、门面型创业孵化基地,对入驻者采取连续三年免房租、免水电费等措施,目前已有170多户会向创业者入驻,带动就业500人。两年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直接帮扶7000多人在养殖、个体商贸等领域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情况分析 1.当前劳务收入总量及近2年劳务收入变化情况 截止到2013年6月20日,劳务总收入为4.7亿元,环比增长-20%,同比增长80%。去年劳务总收入5.64亿元,今年预计达到6.9亿元。

2.劳务收入与年龄、性别、务工时间、文化程度、技能培训、务工渠道、务工行业、务工地区(省内、省外)的关系分析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基数大,农民文化水平低,业务技能缺乏,法律意识薄弱,这些与非农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劳动力素质、劳动者技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

2、语言障碍使转移剩余劳动力受到限制,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的需要。我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到82%以上,其中大多数人基本听不懂汉语,交流

困难,语言障碍使转移就业受到限制。在剩余劳动力中:少数民族6.5万人、汉族2万人,分别占剩余劳动力总数的76%和24%;按转移人员文化结构分,高中及高中以上0.8万人、占9.4%,初中及初中以下7.7万人、占9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重更低,“双语”水平普遍较差,技能缺乏。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种工资待遇较高,相反,对劳动者技能、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工资待遇则较低。从已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来看,文化水平偏低,因而只能从事一般性、简单性、对技能、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导致就业范围狭窄,而且影响收入水平。如上所述,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不能胜任现代高科技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的横向流动。

3、部分劳动力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存在不敢走出去和不愿外出的思想。许多农民“小农意识”、“靠田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宁愿将自己捆死在土地上,也不愿意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导致本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把耕作土地看作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动流动,增加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

4、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很大,并且在短期内难以缓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相对减少,而农村新增劳动力不断扩大,使农村劳动力供应增加的速度超过农村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将在

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5、财政投入不够。县、乡、村对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收入的投入都严重不足,是这项工作开展缺乏财力支持。基层组织的行政推动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6、就业资金不足。虽然新疆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如新党发【2009】11号、新人社发【2010】1号、新党发【2010】18号、新人社发【2011】14号等),新一轮就业政策补贴范围不断扩大,但我县有42万人,人口基数大,落实六项补贴需就业资金1.66亿元。每年就业专项资金总收入不足3000万元,缺口较大,入不敷出,无法全面落实好就业政策,其他优惠政策因资金不足未能全面开展。长此以往,很难做到常抓不懈,将会严重制约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兼业性转移与分业性转移相结合。在转移机制上,要实行兼业性转移与分业性转移并用。尽管兼业转移机制存在着不能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等一些弊端,鉴于我县目前面临的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应该实行两种转移机制并存。兼业转移机制的存在比较适合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因为单一经营农业由于自然条件等无法控制的因素,收入波动较大,而兼业则可保证收入的稳定;村民对土地有留恋心理,尽管有了职业也不愿放弃土地而采取兼业性转移;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使农民在农忙时可以务农,农闲时

可以从事其他职业,互不影响;节省劳动力转移费用,非农收入可以补贴农业,为农业积累资金。

2、本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在转移区域上,要实行本地转移与异地转移、本国转移与国外转移并重,应在提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本地、本省、本国转移的同时,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对外劳务合作,发展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外地经济效益高,城市服务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功能、效益比本地高的优势,组织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联系定向就业岗位,组织一批有文化基础、有基本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到大中城市务工就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劳动就业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外地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有就业愿望人员积极参与县内基础设施建设,向富民安居、道路、水利建设等工程,实现本地转移。还应密切关注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多方式、多渠道地开展境外劳务输出。我们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的经纪人唐毅每年组织50人以上到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5个月的时间平均每人劳务创收在3万元以上,他经过几年的劳务输出经验和资金,又成立了自己劳务派遣公司。

3、长期转移与短期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在推进农民常年外出打工、在家农民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季节性打工,争取做到“户户都有打工人员,村村都有打工队伍”,力争让所有农民都有打工经历,通过外出打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累经验,提高素质,

收集信息,为今后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打下基础。

4、实现外出打工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鼓励农民把外出赚到的钱和在外学到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用到家乡建设上,以此吸纳本村其他人员就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打工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

5、实现农民自发外出与政府引导组织转移相结合。针对部分农民小富即安,不愿外出、不肯外出的情况,在春节期间,组织转移致富典型报告会,通过这些人的献身说法,促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协助劳务经纪人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与温暖。

6、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针对农民工素质底和技能低等情况,各村结合入户调查、科技之冬、各类培训等形式对农民工按需进行培训,使我们的农民务工逐步实现由体力型向专业型和技能型的转变。现在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工资待遇高于无证人员15-20%。就拿庆华企业今年招录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有资格证的就始终比无证人的工资高100元到300元。

蒲晓强 2013年7月13日

第三篇:乡镇小学2013至2014年教育统计报表分析报告

乡中心小学

2013至2014年教育统计报表分析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2013年8月30日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布置会的统一部署,我校于2013年9月6日开始启动全校区小学的教育统计工作。根据要求,全乡各校于2013年9月7日至14日采集原始数据,2013年9月15日至18日全乡教育统计工作进行汇总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录入,经过学校统计人员的努力,各种数据录入准确无误,并上报学校领导审核,对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初步形成了上报县教育局的教育统计材料。9月23日至9月28日又集中县教育局进行全县汇总。现将本学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一、全乡学校所数

本学年全乡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其中:完小10所,教学点3所,公立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1所。)。比上学年减少2所教学点(坡帮教学点和那恩教学点),学校所数减少原因是撤并,生源少,实行集中办学规模。

二、基础教育班级数规模

全乡(学前、小学)班级数总的有66个,其中小学班级数46个,比上学年减少4个;学前教育20个(其中学前班12个,公立幼儿班4个,私立幼儿班4个),和上年一样。

三、全乡在校学生数

-1-

(一)在校学生总数统计基本情况

全乡在校学生2040人,具体情况如下:

1.小学在校生1593人,其中:女783人,少数民族1531人,

寄宿生1104人。(一年级249人,二年级241人,三年级238人,四年级270人,五年级285人,六年级310人)。

2.在园(班)幼儿447人(其中学前班139人)

(二)在校学生数变化分析

1.从统计结果上看,全乡小学在校学生1593人,比上学年(1632人)减少39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447人(其中学前班139人),比上学年(424人)增加23人。

2.小学学生人数减少和学前教育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乡是全县人口最少的一个乡镇,生源少,今年招生数249人,而毕业生281人,加之有部分学生在外就读。其次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我乡有2所幼儿园,各完小有12个学前班,家长特别重视子女的学前教育,在园人数增加。

3.从小学班额情况看,各完小每班额都在25人及以下,中心小学的每班额都在41至60人之间。为何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我乡实行集中办学,三至六年级都集中到中心小学学习,从而出现各完小学生少,中心小学学生多的现象。

四、全乡教职工人数

本学年在职教职工共219人(其中女65人、民族194人),比上学年增加11人;其中,有专任教师197人,行政人员2人,教辅人员6人,工勤人员12人;全乡小学离退休干部48人。

教职工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高

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年富宁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批准新招聘到我乡的教师10人,外乡调入2人。

五、四率情况

(一)小学校内外学龄儿童总数1447人(其中女732人,少数民族1331人),在校学龄儿童总数1445人(其中女731人,少数民族1329人),入学率99.86%;小学巩固率99.57%;小学辍学率0.43%。

(二)幼儿园入园(班)率69.81%。

从统计结果上看,除入学率外,其他“三率”比上年有所提高。

六、专任教师学专业技术职务、年龄结构、学历合格情况

全乡专任教师197人(含小学专任教师188人,公立幼儿园专任教师5人,私立幼儿园专任教师4人),具体情况如下:

1.小学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100人、小学一级74人、未定职级14人。22岁至39岁阶段有76人,40岁至59岁阶段有112人,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占59.6%。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20人、专科毕业57人、高中阶段毕业111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2.公立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2人、小学一级3人;本科毕业3人、专科毕业1人、高中阶段毕业1人,其中学前教育专业2人,专业合格率40%;年龄结构较合理。

从统计结果来看,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学年上升,原因主要是今年招聘的教师是专科和本科生,同时部分教师通过函授和自考提高了学历。

七、办学条件

(一)全乡小学校园占地面积38403平方米,和上年一样。全乡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2986平方米,和上年不变。

(二)全乡小学固定资产总值2801.38万元,比上年增加29.15万元,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农薄”工程配备。

(三)危房情况。幼儿园危房面积147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47平方米),和上年不变,危房率100%;小学危房面积4972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2861平方米、D级危房2111平方米),和上年不变,危房率38.29%。

(四)学校藏书。小学藏书31439册,比上年增加3400册,生均19.74册,增加原因是:“农薄”工程配备。

八、进城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情况

本学年进城务工子女较多,共21人;全镇农村留守儿童391人,留守儿童较多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难度。

综上所述,我校在校学生数,教职工人数,办学条件、固定资产等反映了我乡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在上学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总体上是:我乡义务教育保持平稳,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固定资产增幅度较大,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校教育工作的全貌。 ╳╳╳乡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十月十一日

第四篇:宁夏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

根据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国粮办[2006]231号)精神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关于做好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的要求,我会及时向各市、县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宁粮协发[2006]21号),提出工作要求,明确统计方法,规定上报时间。为了保证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建立区、市、县三级统一的粮油加工业统计数据档案,我们于2007年3月20日召开了由各市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负责统计工作人员参加的统计报表汇总会。会上,一是各市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汇报了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情况;二是汇总粮油加工业统计和挂面加工情况统计;三是对粮油加工业统计业务进行现场培训,相互进行了交流学习;由于各市、县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统计人员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粮油加工业统计。现就2006年度统计报表做如下分析:

一、统计范围

根据我区粮油加工业现状和实际,为使统计工作顺利进行,我会对设计日处理小麦、水稻能力在20吨以上(含20吨);日处理油料5吨以上(含5吨)的粮油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统计。- 1 -

二、统计结果分析

1、粮油加工业企业单位数

统计汇总报表结果显示:全区共有粮油加工企业215个,其中大米加工业93个,小麦粉加工业112个,食用植物油加工业10个。企业总数较去年189个实际增加26个,其中大米加工业增加25个,小麦粉加工业减少2个,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增加3个。

2、生产能力变化情况

(1)、现有粮油加工业215个中,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182个,100—200吨的25个,200—400吨的7个,400—1000吨1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356400吨,较去年2507250吨的生产能力增加了849150吨。增加原因一是企业数增加,二是部分原有企业经过改造增加了生产能力。

(2)、大米加工业93个,较去年68个增加25个。增加的企业中主要是设计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由去年64个增加到81个;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增加7个;200-400吨增加1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331000吨,较去年增加了528250吨。增加的企业中除部分新投产的外,不排除有个别的单位是去年漏统漏报的小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加包括企业数增加和部分企业改造扩建等因素。

(3)、小麦粉加工企业112个,较去年114个减少2个。其中,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减少7个,100-200吨的增加3个,200-400

吨的增加2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910250吨,较去年1662750吨增加了247500吨。减少的企业中,主要是部分小企业因生产规模小,无市场竞争力、内部经营管理不善而迫使停业;5个增加企业,都是经改造后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发生变化。

(4)、食用植物油10个,较去年7个增加了3个。

三、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1、现价工业总产值215072.1万元,较去年204307.5万元增加10764.6万元,增幅 5.26%。

2、产品销售收入219609.8万元,较去年209772.8万元增加9837万元,增蝠4.68 %。

3、出口交货价1万元,去年为零。

4、利润总额3742.324万元,较去年6748.47万元减少3006.146万元,减幅为44.54%。

5、资产总计98631.9万元,较去年83366.2万元增加15265.7万元,增蝠18.3 %。

6、负债合计42690.9万元,较去年44476.9减少1786万元,减幅4.01 %。

7、年末从业人数3489人,较去年3291人增加198人。

四、主要产品生产量说明

2006年全年实际生产大米357477吨,较上年292126吨增加

65351吨;小麦粉559265吨,较上年663074吨减少103809吨;食用植物油16151吨,较上年20713吨减少4562吨;

五、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量对比

大米的生产,年设计能力为1331000吨,实际生产大米357477吨;小麦粉的生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910250吨,实际生产小麦粉559265吨;食用油的生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油料处理97500吨、精练17650吨,2006年实际生产16151吨。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进行粮油加工业统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面对全社会的粮油加工业统计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耗费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但由于行政机构改革,市、县级粮食局机构调整比较大,尤其是县一级粮食局,有的虽然保留了牌子,但编制的人员很少,有的合并到计经局,有的连机构都没有了,做这项工作即无人员又无经费难度很大,加之现在的粮油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私有企业,而且分布于城乡各地,聘用的人员流动性大,统计专、兼职人员不稳定,造成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统计数据无连续性,要保质保量搞好统计,还需市、县抽出专人逐个企业去登记核实,这样一是难免出现个别漏统漏报现象;二是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很难再把统计工作做下去;三是个别企业对统计的认识还不到位,填报的数据不是十分准确。鉴于以上问题,我们

建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向国家粮食局争取给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补贴,一是解决市、县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购置用于粮油加工业统计所需的电脑设备,以便统一使用粮油加工业统计软件,健全统计资料档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二是解决基层没有统计经费之困难。

第五篇:陕西省2006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

近年来,粮油工业统计工作日益得到我省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统计工作力度和统计范围逐年加大。2006年,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科学指导下,在我省各设区市粮食局和省局直属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采用特定软件进行报表填报和汇总,圆满完成了2006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现将我省2006粮油加工业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粮油加工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填报单位共266家,比上年增加39家。其中,国有企业36家,占14%,比上年减少3家;民营企业230家,占86%,其中合资企业1家。

在266家填报单位中,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企业181家,占68%,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54家,占20%,日处理原料200-400吨的企业19家,占7%,日处理原料400-1000吨的企业11家,占4%,日处理原料1000吨以上的企业1家,占0.4%。大米加工企业55家,年生产能力81.6万吨,比去年增长27.6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179家,年生产能力460万吨,比去年增长23.5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32家,年油料处理能力71.3万吨,比去年减少26.4万吨;食用油年精练能力61.6万吨,比去年增长41.9万吨。

全省全年米、面、油总产量236.8万吨。大米产量29.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4万吨,增幅73%;小麦粉产量185万吨,比去 1

年同期增长27万吨,增幅15%;食用植物油产量22.3万吨,比去年同期略有降低。与去年同期相比,米、面的机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食用植物油的机能利用率略有降低,但均未达到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其中,大米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36%,小麦粉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40%,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为17%。

2006年陕西省粮油加工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3亿元,比去年增加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1003万元);企业资产总计45亿元,比去年增加8亿元;负债总计31亿元,比去年增加6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676人,比去年增加938人。

二、我省粮油加工业主要特点

1、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小麦粉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全省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情况稳定,产品总产量、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行业经济运行较好。在整个行业中,小麦粉加工业的各项指标占据了相当比重,处于主导地位。其企业数量、产品产量、产品销售收入、年加工能力约占全行业的70%左右,工业总产值占60%左右,利润总额占50%左右,资产总额占65%左右。

2、粮油工业布局特色鲜明,加工产业带基本形成。

从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的分布和企业加工能力的布局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小麦粉、大米、食用油加工产业带基本形成。全省四分之三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和小麦粉加工能力集中在关中地区,四分之三的大米加工企业和大米加工能力集中在陕南地区,90%左右

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和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集中在关中和陕南地区。

3、非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粮油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的统计中,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6%,其年生产能力占粮油加工业的92%,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不仅如此,非国有企业的实力大大增强,2006年现价工业总产值62亿元,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94%;产品销售收入60亿元,占粮油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95%;资产总额为41.6亿元,占粮油加工业资产总额的92%;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而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负数。同时,涌现出一批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如陕富、老牛、祥和等面粉加工企业和嘉里、邦淇、石羊、八鱼等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

4、粮油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工程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和推动粮油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粮油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已有“爱菊”、“老牛”、“陕富”“邦淇”等11个品牌荣获“陕西名牌产品”称号;34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8个品牌119个品种的粮油产品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放心粮油”称号,9家粮油经营店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粮油销售放心店”称号。

三、我省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在全省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小型企业有235家,占企业总数的88%,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上(含200吨)的大中型企业有31家,只占企业总数的12%。其中,大米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53家,200吨以上的2家,分别占大米加工企业总数的96%和4%;小麦粉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157家,200吨以上的22家,分别占小麦粉加工企业总数的88%和12%;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25家,200吨以上的7家,分别占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总数的78%和22%。全省日处理原料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1家,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西安邦淇制油科技有限公司)。小型企业在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难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

2、企业加工机能利用率低。

近年来,全省粮油加工业的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但远远未达到企业生产能力水平。2006年粮油加工业总体机能利用率仅为35%,其中大米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36%,小麦粉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40%,食用植物油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17%,粮油加工业亟待资源整合和挖潜改造。

3、国有企业发展困难,整体运行较差。

2006年,国有粮食加工企业整体亏损1003万元,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亏损549.47万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亏损465万元,只有大米加工企业盈利11.3万元,相当一部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

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2006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4亿元,负债总额4.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9%,致使国有企业背上了高额利息、融资和经营困难的包袱,还时刻面临着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困境。二是规模偏小,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在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上(含200吨)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只有3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不到10%的比例,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技改资金缺乏,工艺落后。我省大多数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建于八十年代,老型号磨机、榨机多,工艺比较落后,加之技改资金困难,没有力量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4、企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

目前我省粮油加工业在企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机制和体制创新能力滞后,竞争力不强,还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大科技和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多样化、专用化、标准化和工业化。

综上所述,2006年,我省粮油加工业总体运行稳定,特色粮油加工带基本形成,非国有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行业机能利用率低、国有企业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我省粮油加工业急需进行资源整合,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提高加工机能效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我省粮油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1、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粮油加工业是粮食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制定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使粮油加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融资、流通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充分调动粮油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粮油加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我省粮油加工业的投入,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资金投入或进行财政贴息,以提高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有一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具有相当规模、列入扶持名单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进行重点和优先扶持,设立专项扶持经费,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以及对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奖励等。

3、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随着粮改的深入,仅靠国有粮食部门统计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全面反映粮油工业的整体情况。民营企业已成为粮食市场中的活跃分子,而目前对他们生产情况的统计尚不够全面。建议加强粮油加工业统计信息体系建设,设立粮油工业统计专项经费,以扩大统计覆盖面,逐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彻底性,切实为行业指导、宏观引导和监测预警等提供依据。

上一篇:标点使用十大误区下一篇:保安先进事迹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