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名师教学设计

2022-11-04

第一篇:顶碗少年名师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明白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说明:

整篇写得平实简约,在阅读理解上难度不大。但全文叙事波澜起伏,充满悬念,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随着顶碗少年的失败和成功,读者的心也为之起伏。另外,作者还通过对观众、一位姑娘,和白发老者的细腻描写,来衬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沉入文本创设情境之中,从而体会到顶碗少年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掌握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2、难点: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

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学习顶碗少年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教师因该让学生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来感受当时的气氛,体验少年的心情,从而学习他的那种勇敢坚强的精神。课文在描写顶碗少年时,还花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当时表演现场的气氛,如观众的表现,现场的音乐,顶的金边红花白瓷碗等等,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要写这些内容,与表现的主旨有何关系,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来共同完成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交流预习资料。

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资料。

学生交流在课前查找到的作者资料,及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初步把握的写作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2-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面对这两次失败,他的表现如何,观众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试分析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则边听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和观众表现的语句,并且交流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通过交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两次失败,顶碗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把握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指导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请同学在分析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的段落。

学生依教师的要求,先在小组中朗读给组员听,再推选几位同学在班级中朗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关键是读出当时的气氛,能够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沉入文本的情境,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探究质疑,把握主旨。

思考:

、作者花很多笔墨,描写在场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

2、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写?

3、“那位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句什么”,根据上下文,你想想他可能说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从要表现的主旨着眼,考虑问题。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明白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赵丽宏的其他散文。

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并且借阅赵丽宏的其他。

通过写下想对顶碗少年说的话,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赵丽宏的散文感情真挚,文风细腻,引导学生阅读他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思路点拨:

在本文教学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要对学生的朗读作适当的指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两次失败时现场不仅同的气氛,以及顶碗少年不同的心情,力求通过自己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在质疑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拓宽思路,教师可适当点拨,给学生以方向型的引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也可先让学生给课文分段,把课文分为讲故事和说道理两部分。先学习第一部分,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学生可先讨论后交流。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道理。

练习举隅

、文中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你能说说它为何“惊心动魄”吗?

2、如果顶碗少年第三次表演仍然失败,那将产生怎样的情景?请展开你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场景。(200字左右)

第二篇:《顶碗少年》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

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

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第三篇:顶碗少年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知道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看看作者又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二、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三)教师导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

(一)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二)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学情况

(一)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全文的脉络。

四、学生品读,感悟哲理

(一)小组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

(二)学生自由谈。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

(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①你还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 ②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①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 (3)“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②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平时训练都没问题,不用紧张,这次肯定成功,别怕。) ③请你们带着镇定的语气读一读。

(4)教师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 第二次表演:

(5)“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①四人小组朗读,体会少年的镇定自如。

(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①从“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样?(板书:沮丧、信心顿失)

(7)“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①观众在场的反应让你体会到什么?(少年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

②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喧哗什么?当时的少年会想些什么?

(8)教师小结: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啊!再次失败的少年会被吓倒吗?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第三次表演: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①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着重抓住“微笑”、“抚摩”、“摇了”、“说了”等词语体会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②引导学生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一次少年终于成功了,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请大家带着敬佩的感情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3、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

4、品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

(三)感悟哲理。

1、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的,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失败乃成功之母。(板书: “失败乃成功之母”)

六、作业

(一)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充满信心 沮丧、信心顿失 镇定、充满信心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四篇: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读后感

灯光璀璨的舞台正中央,正在进行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可表演的少年在最后的高难度动作中两次把碗砸碎了。少年不知所措,场子里一片喧哗。那年长的老师走上舞台,把新的碗交给少年低声说了句什么。过了一会,少年镇静下来,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开始表演,还是在那个地方,少年的汗珠布满了脸,碗,又开始摇晃了,他轻轻抖动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台下掌声一片……

掌声并不只是为了少年表演的精彩,更多的是为了少年在面对两次失败的情况下还努力拼搏的精神。不难想象,少年在两次失败后心理所承受的压力。也许他有些胆怯,被困难吓得不知所措;也许他担心丢了面子,被老师责骂。但是最终,他顶住了这些压力,又一次开始沉着、冷静地表演。他在困境里发扬了拼搏精神,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是生命的强者。

谁说命运是不可掌握的,那个顶碗的少年,他成了命运的强者,他不会在曲折艰难的人生道路上,在波涛汹涌的艺术大海中因失败而退却。于是,他成功了。

1990年,邓小平第一次让中国申办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落选,但是我们没有气馁,我们尝试着,拼搏着,2001年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是中国·北京时,我们知道,我们永不言败的信念让我们成功了。

“跳水女皇”陈肖霞小时候去跳水队,教练让她从10 米高的跳板上跳下来,她登上跳板,四周的一切好像都在旋转,她害怕了,但加入跳水队的欲望使她勇敢地跳了下来,而当时她还不会游泳!她有独特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更有一种善于不怕失败的精神,她是命运的主人。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发现了钋和镭,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成功的背后,有谁知道他们曾经历的失败和辛酸:居里夫人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仍然没有放弃研究,终于发现钋具有放射性,并且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钋能够放射的强。经过千百般次失败和永不放弃的寻找,终于在1898年居里夫妇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向世界宣布发现了镭。这难道不是战胜失败的证据吗?

在山穷水尽的地方,再拼一下也许就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里,再搏一下,也许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做命运的主人,不要被失败打败,让我们为“永不言败”喝彩!

第五篇:5、《顶碗少年》

5、顶碗少年 士英小学

于淼

一、 教材分析

《顶碗少年》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本篇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作者从“少年、观众、碗”三个角度抓动作、神态、语言具体描写,生动而细腻,很有特色。

二、 设计思想

对于精读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是指向学会自主阅读。”因而,本课教学,我尝试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因而,在学生自读自悟及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在、“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方面作点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细腻描写的表达方式,并学以致用。

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顶碗少年》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一位顶碗少年在表演顶碗时失败了两次后,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的事。)

师:就是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年来还时时萦绕于心。就让我么跟随作者再回到二十年前的舞台,去感受那让人感动的一幕吧!

二、交流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 用“——”画出描写少年第一次表演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用“~~~”画出描写观众第一次观看表演后的反应的句子。

2、 反复读你所画的句子,体会感悟并在书中做好批注。 (生读课文画有关句子)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那么现在谁能把你画的描写少年第一次表演的语句读一读?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灵活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这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我通过“灵活地”体会到了少年表演技艺的高超,身手灵敏;从“各种各样”体会到少年表演的动作多,体现了表演的复杂,难度较大;从“忽而卧倒,忽而跃起”体会到了少年舞蹈动作变化多样,体现了表演的难度大。

我找到的句子是“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她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这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最后的动作难度较大,不易完成。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少年的动作灵活。

师:多么精彩的表演,让人不由得发出赞叹。谁能试着通过语言,把我们带入到这精彩的表演中? 生读语句

师:是啊,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此时的他是什么样的呢?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是对少年的神态描写。我从“没

有慌乱”可以看出少年非常镇静,遇到困难不慌乱;从“歉疚”可以看出少年对这次失误感到不安,觉得对不起观众;“微笑”表现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师:板书微笑)“鞠了一躬”可以看出少年重新挑战的勇气。

师:是啊,面对这次失误少年还是很有信心的再次挑战,请你试着读出这种自信。

师:那么此时观众是什么样的反应?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我从“吹起了口哨”体会到了当时观众们对少年的失误带有嘲笑。

师:面对着口哨声,此时的少年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我平时练得很熟,这次只是失误,下次我一定能成功! 师:面对第一次的失败,少年表现得沉着镇定,也正是有着这份自信,少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表演。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3-6自然段

1、用“——”画出描写少年后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用“~~~”画出描写观众观看表演后的反应的句子。

2、反复读你所画的句子,体会感悟,在书中做好批注 。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现在就请将你的答案带入小组中,与你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并形成你们小组统一的答案吧!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第二次表演时的语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

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我从“沉着”一词中体会到了少年表演时的冷静和对自己的信心;从“又是......又是”体会到少年的表演依旧难度很大,表演的动作依旧灵活。

师:可是,这次少年又失败了。面对这次失败,观众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生:“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师:那少年呢?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是对少年的神态描写。“呆呆地站着”表现了少年对这次表演有失败了,感觉到了惊慌,不再镇静;“脸上全是汗”表现了少年非常紧张;“不知所措”表现了少年的惊慌和沮丧(师:板书不知所措)

师:面对观众的嘲笑,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少年的心里会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换位思考,此时,如果你是少年,你会想些什么?还会继续表演吗? 生:失望,失去信心。 师:请你读出少年此刻的心情。

师:就在少年沮丧无助时,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

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如果你是老人,此时会说些什么呢? 生汇报

师:听完老人的话后,少年是什么样的?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我从“镇静”一词体会到了少年恢复了自信;“捧着”体现了少年对表演的重视;“深深滴鞠了一躬”表现了少年对待表演的认真。

师:那么少年第三次的表演结果如何呢?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这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我从“终于”一词体会到少年稳住碗的不容易,费劲了很多力气。

师:此时此刻,场下的观众是怎么做的?(板书:掌声)少年成功了,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为了少年表演的成公,还是为了什么?

生:少年坚持到底的精神。

师:那么你能试着把少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 三 、总结全文

到此,作者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啊!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作者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既从正面描写了少年的精彩动作,又从侧面描写了观众的反应,这样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

度大,又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更让我们体会到少年顽强拼搏的精神。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挫折,要敢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老师愿你们能拥有像顶碗少年这样的锲而不舍,勇敢顽强去战胜生活中,学习上每一个的困难,永不退缩! 四:板书设计:

5、顶碗少年 微笑——不知所措——掌声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以及少年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以前我总不敢放手,只用一节课上完一篇课文,因为从各个教参里告诉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内容太多了,总是难以取舍。不过今天的课却引起了我的思考。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今天的这节课让我看到曙光了。在本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

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这节课上也存在着不少遗憾: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朗读的指导。学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读感悟,朗读方式单一不说,也不能了解学生的朗读是否体现了少年的精神,学生读的面比较少。如果每位学生分析后,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一读,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如果这样,我想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上一篇:单位政审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大学班级纪律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