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导师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文章探讨了导师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应扮演的角色,即毕业课题的设计者、科研素养的培育者、学术环境的创造者、学位论文的指导者以及科学活动的管理者,并对导师如何扮演好这些角色进行了重点论述。

第一篇:导师毕业论文范文

基于毕业设计指导的高职“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摘 要: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数。通过对当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现状分析,提出“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校内由“双师”专业教师担任,校外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工程师”企业导师担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快地适应毕业后工作就业的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及其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630074)

作者简介:王一海,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上升到独立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一般同步进行,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成了衡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价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文件,2011年8月31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提出,“优化师资结构,鼓励从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专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建立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同样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也应积极实施校内和校外“双导师”指导机制,校内由“双师”专业教师担任,校外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工程师”企业导师担任,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指导教师队伍。

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平衡、教师数量不足、工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缺少专业技师和能工巧匠、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等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科研背景、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整体指导质量。

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江苏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50多万人。笔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28所高职院校,100名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调研考察,了解到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指导模式模仿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导师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的本质和特点,高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有所欠缺,高职院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脱离了实际指导对象的差异性,从而使得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很大。

(二)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

随着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的加大,致使真正专职“双师型”、“工程师型”师资紧缺,生师比例失调,能够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教学经验以及实践能力参差不齐。能够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的高职院校还为数不多。对国家骨干、省级示范及公办、民办普通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工程师类的师资偏少,指导教师队伍的职称主要集中在中级和高级,而普通高职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工程师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严重偏少。

(三)指导教师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时候,没有结合“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工学交替”、“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高职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能真正的融入企业元素,结合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实践解决企业岗位中的问题,项目或者子项目的形式作为毕业设计选题。

(四)指导教师的实践锻炼

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相当多的专业课教师只有很少的顶岗实践锻炼的时间,累计6个月左右,不能完全理解和熟悉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及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技术的难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岗位技能的培养目标。

(五)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薄弱,很多的教师很少参与科研项目,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的水平和素质不够。指导教师除了要完成饱满的教学工作任务,还要参与班主任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等工作,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精力有限,宽容对待,质量得不到保证。

(六)指导教师的任务过重

问卷调查统计,由于毕业生的数量多,一般具备初级职称的教师需要指导8名左右的学生毕业设计,而具备中、高级职称得教师多的要指导20名以上,少的也要15名左右。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过多,投入精力不平衡,教师指导乏力,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过程管理,致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七)指导教师的作用

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是在校外进行,指导教师无法做到很好的跟踪管理和悉心指导,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以及困难,从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真正的监控。由于缺少毕业设计的监控管理,导致指导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不到位,流于形式。

二、“双导师”制指导教师的内涵

“双导师”即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毕业设计的实施环节中,既要有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能力,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做指导,又要有一定实践技能和经验,从事企业技术岗位的工程师(技师)担任指导。院校教师由“双师型”教师组成,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毕业设计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毕业设计的实践动手技能。企业工程师由企业生产及管理第一线的技师、工程师、师傅、项目经理等组成。

“双导师”制是一种高职院校因材施教的柔性机制,通过理论型、学习型的导师和实践型、科研型导师一起培养学生,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动手、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

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高教育的“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势,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结合企业岗位设置课题,采用“双导师”制指导毕业设计,校内的指导教师侧重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校外的指导师傅侧重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和方法指导,学生结合岗位要求,使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学习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提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积极解决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快地适应毕业后工作就业的环境。

三、“双导师”制指导教师的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发展意识,推动职业学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绕企业人才导向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努力实现“四个对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五项决策,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策中提出“五个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于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两种模式高考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工、技术技能型和高素质劳动者三类人才。要培养这三类人才,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一)指导教师要懂高职教育

担任毕业设计指导的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必须要懂现代高职教育,懂得高职教育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属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特点、规律、模式以及就业导向的特殊属性。对现代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有所理解,对自己学校的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深刻的学习和领会。[3]

(二)指导教师要懂高职院校

担任毕业设计指导的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特别是企业工程师需要熟悉了解各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了解各类国家示范、国家骨干、省级示范、普通高职院校及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环境、精神、校训、校风、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等内容。熟悉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情等内容,便于更好的统一思想,统一管理,高效的、切实可行的完成毕业设计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三)指导教师要懂行业状况

高职院校的专业必须是以行业为重要依托,根据市场对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而设置的。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懂得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明确各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和社会价值,将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紧密联系,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指导,培养真正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四)指导教师要懂职业岗位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属于职业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设置的专业都属于职业性专业,所以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懂职业,懂职业需求、职业素养、岗位任务需求、职业成长规律、职业技能的建构规律、职业发展的社会规律、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内容,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和质量评价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及职业品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发展能力的职业型人才。

(五)指导教师要懂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实施过程和课程体系都与生产企业密切相关,毕业生毕业后直接面向企业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前用一个学期的实践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企业化的管理和指导,逐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以指导教师必须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工程师访问等多种形式掌握企业的业务流程、生产过程、岗位需求、经营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内容。

(六)指导教师要懂学术科研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积极申报开展院级、市级、省级各类科研项目,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的横向科研课题。同时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研训,跟踪和了解学科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展知识领域,开展或参与相应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做好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发展规律的梳理以及实践工作能力的总结,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主动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努力做到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还能开展有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指导,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的工程技术研究。

(七)指导教师要懂生产实践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明白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差距,积极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和了解生产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加深对实际专业工作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专业教师积极深入行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深入省内外大中型企业,通过顶岗实践,增加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双师型”发展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技术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与社会上的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职教育的性质、服务对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过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依赖于行业,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需要多方向、多层面、重实效的与行业深度开放,与企业对接、合作、共赢和发展,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机制。[4]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采用多层次、多元化的“双导师”制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的有效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杰,李涛等.毕业设计指导与案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12(6):160-163.

[3]樊琳娟.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校企“双指导”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10):13-14.

[4]李增蔚.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59-61.

[责任编辑 李 漪]

作者:王一海

第二篇:导师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角色探究

摘要:文章探讨了导师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应扮演的角色,即毕业课题的设计者、科研素养的培育者、学术环境的创造者、学位论文的指导者以及科学活动的管理者,并对导师如何扮演好这些角色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角色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

教师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课堂授课这一个角色。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成效如何,与导师在此过程中是否恰当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以及是否扮演好这些角色紧密相关。

一、毕业课题的设计者

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方向、范围和深度,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和条件,此外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原则要求,应该遵循与实际、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

导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第一角色就是课题的设计师,选题的设计要满足三个需求:

满足学生对现代设计方法应用的需求,从而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有一个初步了解和应用;满足学生对前沿知识了解的需求,从而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课题和专业知识领域的前沿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满足学生对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需求,题目不仅体现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的应用,还要具有新颖性、真实性、创新性和可完成性,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培养自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掌握和了解现代思想、理论、方法、手段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考虑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等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实际有机结合。此外,针对军校教育的特点和毕业学生去向特点,还要考虑毕业设计课题与军队特色的有机结合。

二、科研素养的培育者

素质教育在一系列的中央文件中都有明确的体现,“素质教育已从实践探索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1828年耶鲁大学的办学宗旨中就提出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斯坦福大学通过本科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道理,日本各大学所推广的“博雅教育”,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修养。而科研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毕业设计是他们第一次独立地从事科研活动,而教师的身份也从课堂讲堂上的授课者转换为科研活动中的指导者,科研素养的培育者是本科毕业设计中导师的第二个重要角色。

导师具备的高尚品德、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卓越的才能、真诚的情感、美好的心灵等优良素质所显现的形象影响力即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着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导师的思想、道德、言行在与学生的频繁交往和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楷模和精神支柱。在短短的本科毕业设计期间,导师的自身素质(学术素质和非学术素质)、导师的言传身教对于本科生的做人和做学问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导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术规范,并以自身高尚的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模范带头作用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加深专业知识,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来保证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指导质量。

三、学术环境的创造者

根据学校、学院的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但是这种指导不是简单的导师布置、学生完成任务的关系,而是导师努力创造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科研学术环境。因此,学术环境的创造者是本科毕业设计中导师的第三个角色。

好的学术环境,必定是和谐的,自由而不放纵,轻松而不轻浮。这种环境和氛围的形成,取决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是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有助于双方保持一种开放式的交流;其次,必须是一种互相平等的关系,导师对待学生,必须严格培养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学术交流中要保持平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新的学术火花;再次,必须是一种轻松自由的关系,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才能突破常规和局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质疑是杰出人才培养的关键,好的学术环境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勤于思考、勇于争辩。

平等地对话,民主地争辩,温和地启发,从容地分析,通过师生双边探讨,建立宽松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平等探讨的氛围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思路针对毕业设计的内容进行设计。诚然,相对导师而言,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深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而提出的方案可能不会尽善尽美,甚至是不合理的。对不合理的部分,导师要进行引导,对正确可行的部分要支持学生大胆尝试、勇敢探索。

四、学位论文的指导者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唯一评价指标,学位论文的指导者是导师的第四个角色。

首先,导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他的个性是什么,其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何欠缺,其能力结构有何特点。针对具体的课题,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技术路线,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

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的查阅和资料的整理,这对于今后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需加强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地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课堂单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再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学术效率。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自己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提供给学生,以供参考;另一方面,要努力充实自己,通过指导过程和良好的交流、讨论,吸收和发展研究方法。

最后,要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学习提炼和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总结自己的科研工作。

此外,在学位论文的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渗透在指导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细节中。培养学生科技研究过程中的严谨性、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真实性。

五、科学活动的管理者

我们学校是在大四第二学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在此期间,学生还面临精工实习、军体训练和考核等等问题,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就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管理。因此,科学活动的管理者,是本科毕业设计中导师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深刻意义。导师应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使他们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对自己能够从毕业设计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充分认识,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导师要有热情,这种热情包括了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热心,也包括对自己所指导课题的兴趣和热情。导师要对学生有明确的期望,学生毕业设计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如果学生从导师那里感受到的是不热不冷或无所谓,就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再次,要定期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为每一名毕业生制定课题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当学生碰到难题时,导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善于启发,循循善诱,提高学生自己寻求、积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导师要以身作则,坚守工作岗位,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不出差;对学术、技术问题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做好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并没有一个普遍适应的固定模式,需要因环境、因人而异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导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作用,指导本科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147-148.

[2]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5):59-62.

作者简介:罗洪(1977-),男,湖南永州人,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博士。

作者:罗洪 张振慧 马丽娜 梁迅

第三篇:基于导师制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研究

摘 要: 导师制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研究,包括导师在毕业设计前期的培养、过程的指导、后期的总结,导师在指导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职责,以及教学管理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中的管理工作。本文在导师制框架下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主要从导师的职责出发,按毕业设计的工作节点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加上教学管理的配套工作,共同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体系 导师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来自己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运用的一次检验,也是学校对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考核方法。在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耗时最长、学分最多的一环,在人才培养方面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研究是一个包含教师指导、教学管理、学生完成等多方面、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我院学生的培养模式为前两年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发展目标在学科大类中选择优秀导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大三、大四阶段个性化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为基于导师制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研究奠定了制度保障。

一、导师对学生的前期培养

毕业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是在提笔的时候请导师临时进行几次指导就可以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总的来说,在前期环节,导师主要以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外文翻译能力为主,并让学生参与完成科研训练,对后面毕业设计的研究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1.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一篇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建立在查阅大量文献、搜集相当的数据资料,并将这些文献数据等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完成的。虽然当今互联网技术已极大地实现了查找资料的便捷,但大多数同学只是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简单地以关键字检索,并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文献资源的搜集,无法有针对性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甚至不清楚什么是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文献检索能力远远低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

在此阶段,导师可以通过个性化培养的选课阶段为学生选定文献检索课程学习,也可以通过科研训练的实际研究增强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外文翻译能力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外文翻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文翻译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研究过程中阅读外文文献、关注国外相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外文翻译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站在前沿领域的制高点进行研究,避免重复研究已经过时的内容。

有老师认为,学生外文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或者是英语教学的事情。确实,大学四年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但在毕业设计中的外文翻译,涉及专业领域的专业词汇,某些学生在外文翻译时只是利用谷歌翻译,以及有道、金山等翻译软件,经常翻译得词不达意,达不到一篇研究性论文的翻译水平。相比之下,如果导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外文翻译,则会极大地方便学生的学习,少走弯路,也为学生尽早地进入专业研究领域,创造较好的研究环境。

3.指导学生完成一次科研训练项目

科研训练是让学生了解项目研究的各个步骤程序,学会收集并整合资料,学习设计实验,学习利用检索工具查阅文献,学会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系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式与技巧的系统性训练。目前,教育部着眼于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的高水平人才,在全国高校中推进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将科研训练纳入教学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引导他们将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这是直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完成科研训练,之后的毕业设计工作将会更为熟悉。由导师指导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从学生角度来说,不仅可以在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具有连贯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同一方向的研究可持续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从导师的角度说,经过科研训练的指导,导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学生的科研素养、研究能力有大致的掌握,再给学生选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向就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导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指导

1.重视与学生的选题工作

选题是毕业设计优秀与否的基础,选题是否具有可研究性、是否具有创新点,都是导师进行把关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高校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实行学生和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设立的初衷既考虑老师的研究特长又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性,是一种很好的选题模式。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常常流于形式,很多导师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研究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有时只是很随意地拟个题目,不论这个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该选题的工作量学生能否完成,甚至有的导师会把已完成的课题中的一部分让学生重新研究一遍,完全就是“炒冷饭”。学生未必知道该选题是否真正是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课题,往往只是根据题目名称进行挑选,后期常会发生学生不感兴趣、导师放任自流的情况出现。

因此,导师在毕业设计初期,首先应重视双向选题工作。导师可以把指导学生前期完成的科研训练项目继续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样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懂得如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或者通过导师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研究的题目,有利于日后的研究。

2.掌握学生的研究进展,及时进行阶段性指导

选题及任务书下达之后,学生逐步进入研究阶段,从开始接触、学习,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每个阶段学生都会遇到瓶颈与困惑。作为导师,掌握学生的研究进展,就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是必要且必需的工作。

导师应将毕业设计任务化分成多个阶段,每一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对任务进行阶段性检查、指导,以确保学生完成的进度,督促学生做好每一阶段的任务。这样在不同的研究阶段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知道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3.做好学生论文的完成及答辩工作

毕业设计的论文和答辩工作,是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最终阶段。一般答辩工作是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划,包括答辩规则、程序、要求,分专业进行答辩。答辩之前,导师应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情况及学生是否具有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包括学生资料查询、文献引用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设计方案选择、方案论证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方面,设计成果、论文成果方面,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检查学生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同时指导修改。

三、教学配套管理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包括双向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及归档等若干环节。研究基于导师制下的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明确导师职责,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方面要结合导师制的特点,在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重视过程质量,在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配合并方便导师的工作。

1.选题审核

在毕业设计选题的工作中,始终倡导题目更新、真题真做、一题一做;从教学管理到学生管理来讲,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都要进行汇总归档。一个学生承担的本科毕业设计应是一项完整的工作;几个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个大题目,负责其中某一部分的学生应对整个题目有全面的了解;多名学生完成同一题目时每位学生的工作要各有侧重,有独立完成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各自的水平。

导师与学生共定的题目,应经过专业负责人及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核后才能确定,避免导师因自身项目的局限性造成的题目重复,题目陈旧等问题。

2.各环节的管理

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从毕业设计开题到答辩的一系列阶段节点。每个节点的教学管理都要服务于导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起到监督、督促责任,共同推动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组织开题报告会,检查每个学生的开题准备情况。开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正确、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论证是否合理,是否充分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工作量是否适宜、是否具备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条件等。每位同学需就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从课题背景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拟采用的方法及创新点等几方面进行汇报,并将自己的工作进度安排进行说明。汇报完毕后,导师及其他学生进行提问,由会议主持点评、打分,会后学生就导师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组织阶段性汇报,考察学生的阶段工作。为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防止学生突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违背毕业设计初衷,在管理上,学院应配合导师的工作,积极与导师沟通,并通过阶段性公开汇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建立网上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平台,将资格审查、选题、开题报告、指导日志、中期检查、查重、评阅及答辩申请等在网上进行,使毕业设计工作无纸化、自动化,减少冗长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导师制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体系研究,包括导师在毕业设计前期的培养、过程的指导、后期的总结,导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的职责,以及教学管理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中的过程管理工作。本文试图明确导师在毕业设计中的角色及职责定位,以期通过导师的指导提高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一.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与全过程质量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84.

[2]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6):201.

[3]张洋.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178.

作者:张一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导师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陈光导师范文05-15

导师发邮件范文05-19

给导师写信范文05-19

博士导师评语范文05-24

创业导师简历范文05-24

导师学术评语范文05-25

导师评语推荐范文05-25

导师立德树人范文05-25

导师优秀事迹范文05-25

德育导师事迹范文05-25

上一篇:现金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英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