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个人简介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导师个人简介范文

北邮导师简介

这是我以前到处搜刮来的,自己看看吧。

唐老师是中国网通集团宽带业务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共,兼职导师,硕士只有两个名额,博士有一个名额, 05年上院线的4个人都要了,06年,竞争比较激烈分比较高,07年上院线的4个,唐老师只有两个名额,要了两个,并且帮另外两个同学调剂到其他导师那里.08年,只有一个报考唐老师的上线,唐老师接受了一个调剂的. 其实所谓的方向,都是遇到什么做什么,并非那么死. 如果跟唐老师读研的话,运营商的各个方向,只要有兴趣,老师都会尽量给你实习的机会. 另外,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实习机会或者出国,唐老师一定会积极鼓励的.

往年:

大宋(含宋梅)老师 350+ 刘杰老师350+ (这些年有刘杰老师偏高 大宋老师走低的趋势)

老邓院长那320(招不满的情况下就另计了,会择优收一些调剂) 张校长(含王卫东老师) 320 新来的刘元安院长(含唐碧华老师)没有往年参考数据,前电院四小龙 分低不了吧 呵呵

新来的继教的老师 没有参考数据 不详 吕奶奶(依每年看情况不详) 光方向(不详)

写在前面的话:整个暑期都泡在北邮人考研版上,发现很多同学对与考研问题不断,但问题的重复率也很高,因此对此稍做整理,方便同学考研解惑,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注:以下问题及其答案大部分都是在版块内搜集的,如有错误欢迎大家纠正

因为北邮院系改革,而且很多老师都没有到位,因此报考专业可能出现变化,一切以即将出的09招生简章为准 Q:北邮的研究生报考时给其他学校不一样,要先报导师,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

A:08时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报导师组(就是选定一个专业方向)的方式。如果考上了,那么复试就是在导师组内复试,调剂也优先考虑组内调剂,不行才会考虑组外调剂。

Q:北邮是否有专业课辅导班?如何报考? A:北邮本校是没有专业课辅导班。所谓的通原辅导班是由外面辅导机构所办。 海文和北邮合作的专业课辅导是李莉,李宗豪讲,是北邮代课老师。但是在下特此声明,命题的老师不会也不可能出来讲课的,这是不允许的。

Q: 该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啊?

A:保研的现在研究 ;考研的在报考前考虑一下,实际加紧联系就在出成绩那段时间了。

Q:请问院系重组对研究生学院有什么影响? A:暂时未知,有消息及时通知

Q:北邮计算机今年复试是不是要上机? A:08头一年上机,明年应该还会有

Q:08年电院分数线是多少?其他学院呢?

A:电院320 信院305 计科300 电子300

Q:非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去北邮参加研究生考试么? A:答:不需要,各地有考试点

Q:信息工程院的密码学怎么样,专业课是考高等代数吗? A:信号通原数学都行,只有专业,导师到时候再分配

Q:电信工程院有哪些牛导?

A:在外界看来电院最厉害的是三大牛导 :张平 王文博 杨大成

Q:北邮考研有歧视吗?

A:没有。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老师一律平等对待,好好考好初试。

Q:北邮哪个老师做嵌入式的比较牛? A:邝坚

Q:复试的时候导师主要以什么作参考?导师比较看重什么?比如项目经验,学校?

A:每个导师看中的方面都不一样,无法回答。好好过了初试再去费心复试的问题 Q:在北邮计算机学院高分落榜的概率大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A:复试中只要表现不是太差,高分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Q:四六级考试在复试中有没有优势? A:不关心

四、六级成绩,好好复习考研英语;但是过了总比不过强

Q:本科期间挂科,对复试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A:挂科虽然不好,但只要能表现出你现在的实力和决心就可以

Q:用不用提前联系老师? A:初试成绩出来在联系导师

Q:如何联系老师?

A:初试成绩出来后可以email导师;如果想电话联系,建议先问清楚导师的脾气如何。如果是很热心的话,打电话应该没什么问题,老师也可能给你一个不错的答复;反之,打了电话就怕误了大事,因此打电话联系导师慎重。

Q:往届生报名时需要学位证毕业证吗? A:最好带着

Q:介绍下陈建亚导师组? A:外校很多,历年分数较高

Q:介绍下乐光新导师组?

A:外校最喜欢报的一个导师组,历年分数比较高,非常不歧视外校,实验室除了纪红老师都没什么项目,允许出去实习 07年350,360,340要找调剂了

Q:软件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和计科院的计算机专业有什么区别?

A:学位上,只要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管哪个院哪个导师,证书确实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导师不同项目不同

Q: 学校的研究生都是三年制吗? A:2年8,9个月

Q:哪里能够找到学校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的介绍? A:研究生院网站

陈建亚导师组大概有四位导师,招生人数应该在15个左右

有自己的实验室,在明光楼八楼 好像不能实习 属于通信网中心 08年招的同学分数基本都在350以上 报的人数比较多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陈晓东,俞俊生老师组

招7个,保了一个,一般过了院线就能复试,主要是研究微波电磁方面的

张平组

保了26个,估计保研的名额招满了,分数嘛,自己看着办

陈建亚老师组

上届招了14个 方向是下一代网络,如感知无线电,应急通信系统 保研情况不明

„„„„ 高锦春老师

去年最高386,最低346,保一个,考7个 和刘元安一个组,无线通信、电磁兼容方向

再说说刘元安老师那边吧

标着是电磁兼容,但是老师现在主要是喜欢宽带无线通信

具体的研究项目之前有人发过贴了,我想说的是实验室共有70多个硕士,30多个博士,所以可以算出每届大概招多少个硕士 目前保研保了7个

高老师不单招,报名的时候就报刘老师,到时候统一分配,而且考分其实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

雷振明老师那边报1到8个学生

陈磊这边可能还招4个,据说已经有报的了,虽然说08招的都是男生,但不是说排女生,只是分不够罢了

景晓军老师这边已经报了一个了

首先是信通院(原电院)的三大牛导 张平老师组

周围没有听到有谁想报或敢报的,今年大家都比较保守啊,欢迎来WTI,项目环境就不用说了,往分高的考,本院的同学不要担心,反正大不了可以调剂,建议搏一下,今年张老师这确定保研的名额是26个,基本招满了,还有不到三十个名额可以考,够多。08年复试线378,不过有一个369的同学也成功进入复试了,秘密就是十月份开始和老师联系,最后水到渠成。07年最低分是348,但是只有他是这样,听说这个同学软件编程很牛,自己做了个很优秀的数据库去推销自己,最后成功了,别的同学都是上了360的,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低。还有就是张老师这组今年只有纪阳老师分出来了,别的都还是一组的,比如田辉老师,所以报名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王文博老师组

今年保研人数15人,今年很火暴,周围巨多人想要考他的,实验室比较偏理论,主要是仿真,08年最低分328吧(大概是这个数),不要被蒙蔽,只有这个是这么低的,别的都380左右或以上,王sir去年预报名太多人了,后来大家被吓着了,都改了志愿,所以王sir没招够,但他不要调剂的,所以就要到这么低的分数了。

杨大成老师组

今年保了14,据了解想要报的同学巨多,是最火爆的了,分数向来是三大牛导中最低的,维持在350左右,但是杨老师曾经放出过话:“还是喜欢本校的学生”以及“我不要女生的,女生不要来了”,所以女生大多不敢报,以致分数较低,他比较看重一个人的数学能力以及你的高中(他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是从高中养成的),这点考杨老师的同学们在面试的时候要注意。 -------------------------我是分界线---------------- 以上牛导的研究方向很广,只要是无线方面的,都涉及到,所以不需要考虑个人偏好什么方向的问题,唯一需要的就是分数。接下来是其他各种导师的情况:

郭军老师的模式识别:

四个方向:语音,图像,信检,网管,其中网管的项目最多,都是短期的项目,另外三个方向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也有863的,都是长期项目,实验室明令禁止实习,环境优雅,学习氛围很不错,专业课信号通原同等对待,今年保研名额基本用完,算是比较火的,去年分数算是历年最高的了,也就350(不是很恐怖吧),对了,董远老师也是这个方面的,而且他那边和法国电信联系紧密,研一就能去那里了,老师不喜欢女生,女生就最好不要报了。

王晓湘,王玉良老师组(实验室:主楼1009)

前一个牛,后一个人品很好,绝妙搭配,王玉良老师不排斥信号的,但是王晓湘老师更喜欢考通原的学生,他们今年是第一次一起招生,所以究竟组合如何,很难说,分数都不是非常高,王玉良老师原先是允许出去实习的,但是现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家都不能出去了,所以开始拉项目,王晓湘老师现在手头有一个863的,两个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其中一个是和张平老师组一块合作的,总的来说,这个组合挺有前景。

吕铁军老师

单独招生,理论大牛,想搞理论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研究生毕业要求两篇EI检索(PS:这是北邮博士生毕业的要求),博士毕业就要发SCI了,吕老师已经去斯坦福访问去了,为期半年,明年三月回来,想联系的也已经没有机会了。

顾畹仪导师组(三楼,742和736是实验室,710是老师办公室;在主楼还有一个实验室)

004年招取18个考研学生,最低分数297分; 2005年招取21个考研学生,最低分数为340分;

2006年招取14个考研学生,最低分数为377分,招取5个保研学生; 2007年招取15个考研学生,最低分数为302分,招取6个保研学生; 2008年招取10个考研学生,最低分数为333分,招取10个保研学生; 09年,保研名额已经用完,听说报的人也很多,分数低不了,实验室情况就不太清楚了,只是听说“就业很好”,这个没谱。实验室网址:http:///

门爱东老师组

多媒体方向的大牛,大家都很熟悉了,主要是理论研究,关于图像处理方面的,项目不是非常多,分数看报名和考试的情况来定,不过门老师比较喜欢本院的学生,这点外院和外校的同学要注意。

陈建亚老师组

去年招了14个,今年多半不变,分数不低,350左右,目前保研3个,实验室在手项目:一个感知无线电,一个基于四川大地震的应急通信系统的研究,09的研究生去也是做这个,不过现在有刘院士挂名,今后项目质量和数量都有望大大提升啊

网络研究院的„„ 我只知道两个组,因为我是学通信的只关心通信的学生去那边一般干什么,计算机的同学们就不用看了: 孟洛明老师组

主要是做通信软件,今年是第一次可以考通信原理去那边,分数应该不会抬高,组里的一个老师说,他们看重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通信的学生过去刚开始也和大家一样写代码,等到熟悉了这些流程之后,可以开始进行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因为我们比学计算机的同学更了解通信系统的流程)

程时端老师组

不过这好像只是一个方向,他们不是按照导师组招生的,组里的邹老师说主要是看复试时导师组的整体映像,看重学生学习的潜力(当然如果连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都不了解的话,潜力无从谈起),项目常常和诺基亚之类的公司合作,比如去年邹老师和林羽老师一块招生,招了8个。

电子院的俞俊生,陈晓东老师组

陈老师很牛,国际开放实验室主任,现被聘为英国玛丽女王学院的终身教授,发表的论文„„实在太多了,主要是电磁场方向,面试的时候会问电磁场和微波技术的东西,别什么都答不上来,一般过了院线能复试,但并不代表都会招,去年刷了个378的。

----------------------分界线-------------------- 好了,不想打了,太多受不了,一些单招的导师就不要在论坛问了,外校的直接发邮件联系老师,本校的直接去找,这样考试之前跟老师打声招呼到时候只要分数不太差,都能上(这条仅限与本校学生)

还有,专业课能考信号的别考通原,比如信息安全,模式识别,宽广电信,别的就不要考信号了,写着能考也别考,老师一般不喜欢的,尤其是研究通信方面的老师。

信号考试究竟容易到什么程度:

08年一个考过的说考研指导(黄书)上有五十分以上的原题,所以,提前三十分钟做完在那没有事情干了,07年是唯一一次不照常理出牌的(居然所有的题都是没见过的)„„06年的题目则几乎是05的翻版,连数据都不变,只是问法变了一下,汗,总之,历年真题+考研指导,没说的,只要智商不太低,就能考好。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第二篇:史论系导师简介

史论系老师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陈平:西方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美术传播理论及历史

关于西方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史学史的研究,包括对西方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的研究,在艺术类型上可涵盖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视觉文化领域。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西方美术史和美术理论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坚实美术史基础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视觉文化传播人才。

美术传播理论及历史: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是在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美术传播的理论和历史。重点是:

一、美术风格的演变及其传播;

二、美术通过各种媒介向大众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美术传播的文化史意义。

2、王洪义:美术批评、图像研究、公共艺术机制、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艺术展览与策划、艺术品经营、美术馆管理、演艺行业战略管理、艺术信息管理。

美术批评。对现实中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学术分析、理论阐释、价值判断和描述报道的文字性工作,以推动当代中国艺术自主创新为研究目的(不包括艺术市场促销或政治概念介入的文本写作)。

图像研究。研究当代视觉文化的语言符号规律和传播方式,进行图像阅读、解析和文本阐释能力的训练,以探索人类视觉图像认知模式和语法规则为研究目的。主修课程包括:美学、视觉心理学,艺术传播,图像分析,影视理论,等等。

艺术管理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招收有志于今后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学生。开设艺术管理理论课程、艺术管理实践技能课程和艺术理论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理论、管理理论和具体实践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艺术理论素养,掌握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政府艺术文化管理机构、博物馆、艺术拍卖行、艺术画廊、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等艺术机构,文化产业部门从事艺术管理工作及艺术项目策划工作。

3、李 超:近现代美术史、中国油画史研究

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特别是文化史、社会史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审视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特别是东西方美术相互影响及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近现代中国美术在文化发展和交流的背景下,其所发生的演变、传播、碰撞、融合等文化走向。 中国油画研究,主要以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的创作风格、文化历史、艺术市场和收藏鉴定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觉醒与发展,引进与创造等探索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方向。从本土问题到亚洲视角,将中国油画列为近现代东西方美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的东方文化现象;从创作个案到风格类型,将中国油画列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篇章。

4、罗宏才:艺术市场及美术考古研究

艺术市场及美术考古这两个看似相距较远的学科方向,实际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对于目前尚主要以美术文物(以书画艺术品等美术文物)为主体的艺术市场而言,系统、科学、完整、准确地把握相关艺术品的历史、源流、内涵、价值并能够准确链接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田野调查、科学研究、市场运作、市场管理等一系列线性流程中,磨砺出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新模式,使得着意追求的艺术市场及美术考古科学链接的初衷与意旨,最终表现在能够培养真正具有科学实践经验以及系统理论水平并具有国际艺术市场范式意义的新型实际技能与理论水平双栖人才层面而来,以满足日趋国际化、信息化、科学化艺术市场环境下诸如高等院校、美术馆、博物馆、拍卖行、博览会、艺术品公司、文化产业园区及相关单位的紧迫需求。

5、张建军:中国绘画、书法的历史传统与现当代批评

中国绘画、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具有很强生命力、影响力的艺术。本方向注重将中国绘画、书法放在完整的历史传统语境中进行研究。注重对中国绘画、书法在现、当代的继承、探索与发展予以关注与批评。强调将中国绘画、书法的历史传统与现当代发展作为整体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深入其文化内核,发掘其艺术特性,达到“同情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当代中国绘画、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以理论研究与学术批评对当代中国绘画、书法的继承、探索、发展起推动作用。

6、胡懿勋:艺术市场与会展管理研究、艺术市场研究方法论

以艺术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架构研究方法论,从理论层次与动态现象对艺术产业的作用、意义、价值与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在区域艺术经济为导向的研究,训练研究生具备实务性操作观念,并能观察分析艺术环境及未来趋势的动态因素。针对国际潮流在文化产业范畴中的非营利与营利事业的文化管理、艺术管理理论与实务,旨在培养研究生具备在各类展会及策划项目中导入艺术元素能力,以因应社会不同行业对艺术策画人才的需求。

7、马琳:公共艺术机制、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艺术展览与策划、艺术品经营、美术馆管理、演艺行业战略管理、艺术信息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招收有志于今后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学生。开设艺术管理理论课程、艺术管理实践技能课程和艺术理论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理论、管理理论和具体实践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艺术理论素养,掌握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政府艺术文化管理机构、博物馆、艺术拍卖行、艺术画廊、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等艺术机构,文化产业部门从事艺术管理工作及艺术项目策划工作。

8、张长虹 :古代中国的美术与社会

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国家及特定团体之间的利益,并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探讨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美术品或美术现象入手,深入探究古代美术品产生的运作机制及其社会功能。

9、蒋英: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主要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各种美术现象,近几年侧重于近现代平面设计的相关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主要在课程论的学理基础上,围绕课程、教师、教材等研究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当代美术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0、郭亮:西方艺术史,西方美术史

侧重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荷兰艺术以及新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史、科学与艺术史研究。发表著、译作见诸于《美术史与观念史》、《美术观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和《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

11、陈红梅:中国书画篆刻史论研究

中国书、画、篆刻艺术是不可分割、最具中国文化特点的国粹艺术。如果想对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离不开对此三门艺术的实践与研究。本专业方向强调文、史、哲全面文化修养与一定的书画篆刻实践基础,在这两种基础之上,才能具备宽阔的社会学、文化学的视野与切身的体验。本方向培养的目标:精通书画篆刻专业理论,以史料、史观、艺术批评等全面的视角与方法来从事研究工作,专业理论研究具有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当代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需要。

12、傅慧敏: 中国美术史与理论研究

近年的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绘画史学史、古代画论以及明清绘画。中国美术史拥有与西方不同的视觉与文化系统,它一方面包括以视觉形象呈现的历代美术作品,在形式、意境以及社会文化情境等方面都具备自身独特的特点;另一方面则包括古代数量庞大的画史、画论等画学著述,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美术史学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与参照。本人的研究通过对历代绘画作品进行直观的风格学与图像学的分析,以及对古代历史文化较为深入的考察,同时结合古代的画学文献的文本分析,以期对中国美术历史与理论作深入的阐释与解读。

13、凌敏:中国当代艺术 公共艺术

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为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艺术

以研究当代艺术家,当代展览策划和画廊经营为主线;公共艺术以城

市营造的实际案例入手。阐述公共艺术的政策,操作程序和艺术家和

民众互动的关系等。

第三篇:硕士生导师个人情况简介

谈景旺,男,硕士导师,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博士,国家卫生部普通外科内镜诊疗基地主任,省外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可很好施行肝、胆、胰、脾、等疾病的任何复杂的开放及微创手术,胰头肿瘤、肝门胆管癌等手术切除率达90%以上,顽固性腹水治疗全国一流,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半肝切除、巨脾切除等全国一流,曾一人负责肝脏移植取肝、修肝、植肝及术后管理20余例,其中一例为肝移植联合胰腺十二指肠切除,为国内第二例相似比例。2006年获第八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 2007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国家卫生部普通外科内镜杰出青年奖及多项先进技术引进奖。共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其中,2篇SCI已校样,4篇一审通过,多篇待发表。现带领学生开展了关于极限肝切除、肝肿瘤、肝移植免疫学等相关的前沿课题研究,有望获得一定成果。

1. 谈景旺等,腹腔镜胆道探查87例临床经验总结.肝胆外科杂志,2008年第10期. 2. 谈景旺.改良Bacon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 3. 谈景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42例临床经验总结.中华肝胆外科治疗,2009. 4. 谈景旺,肝尾状叶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一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年. 5. 谈景旺,杜建等.肝移植围手术期中医药应用前景的思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17(10) 6. 谈景旺,杜建等.肝移植围手术期中医药应用的初步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7(11) 7. 谈景旺,陈文,吴燕斌等.肝外胆管癌外科及综合综合治疗.中华肝胆外科治疗,2007 13(2)

8. 蒋国庆,谈景旺,张克志,谢萍.全腹腔镜脾切除术4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 9. 谈景旺,肝移植受体手术的难点及对策.国际外科杂志,2007,第2期. 10. 谈景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肝胆外科杂志,2008年,第3期. 11. 谈景旺,陈文,吴燕斌等.肝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4例.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2006,9(2) 12. 谈景旺,杜建.胆道肿瘤治疗进展.福建医学杂志,2006,21(5). 13. 谈景旺,陈文,吴燕斌等.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诊治.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4). 14. 谈景旺,陈文,吴燕斌等.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几个问题.中国临床医药杂志,2006(5). 15. 谈景旺等.肝移植外科手术难点及对策.国际外科学杂志,2009. 16. 谈景旺,徐夙媛,江艺,张绍庚,张志坚,陈立武,肝移植术后胆泥、胆结石的诊治,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6):488-489. 17.谈景旺,张绍庚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国临床医学.2003,10(1).115-119. 18.谈景旺,江艺.肝移植治疗肝胆恶性肿瘤,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2,5(4).199-204. 19.谈景旺,张绍庚,江艺.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4):358-360. 20.谈景旺,张绍庚等.阻塞性黄疸中肝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2):129-132. 21.谈景旺,江艺.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30(1):17-20. 22.谈景旺,杨甲梅等.细胞毒T淋巴细胞在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9):545-547. 23.Tan JW(谈景旺),Zhang SG, Jiang Y,et al.Apoptosis in acute rejection of hamster-to-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02,1(3):340-345. 24.Tan JW(谈景旺), Zhang SG, Jiang Y, et al. Early preventation and treatment of biliary tract complication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03,2(1):48-54. 25.谈景旺,姚和祥.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脾脏的作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0,21(2):83-85 26.谈景旺,姚和祥,钱光相,吴孟超.异种肝脏的原位移植及体外临床应用.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3). 27.谈景旺,程俊波,姚和祥,杨甲梅,钱光相,吴孟超.细胞免疫在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3). 28.谈景旺,江艺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2,23(2):98-100. 29.谈景旺,姚和祥,杨甲梅,钱光相.吴孟超.异种肝移植中体液免疫反应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9年04期. 30.谈景旺,王烈,杨甲梅,钱光相,吴孟超.T淋巴细胞在异种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31.谈景旺,杨甲梅.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免疫病理学的实验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166-168. 32.谈景旺,钱光相.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技术的改进,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25(2):155-156. 33.谈景旺,张绍庚,钱光相,吴孟超.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38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10期. 34.谈景旺,张绍庚,钱光相,吴孟超.仓鼠到大鼠异种肝移植模型的改良.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35.谈景旺,陈文梓.影像学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肝胆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36.谈景旺.T淋巴细胞在异种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37.谈景旺,张柏和,钱光相.细胞凋亡与肝细胞损伤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8年01期. 38.谈景旺,姚和祥,张柏和,钱光相,吴孟超.阻塞性黄疸肝脏中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肝胆胰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39.谈景旺,张绍庚.细胞凋亡与器官移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年02期. 40.谈景旺,张绍庚,杨甲梅,钱光相,吴孟超.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免疫病理学的实验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1.谈景旺,张绍庚,王烈,江艺,姚和祥.阻塞性黄疸中肝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2.谈景旺,杨甲梅等.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 :33-36. 43.谈景旺,姚和祥,张柏和,钱光相,吴孟超.阻塞性黄疸肝脏中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肝胆胰外科杂志,1998:(4). 44.张绍庚,谈景旺,程俊波,江艺,林华.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3):167-169. 45.张绍庚,谈景旺,程俊波,吕立志,江艺,姚和祥.伴活动性肝炎的肝细胞癌围手术期处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8):475-477.

联系方式:

身份证:350102196804260058

Tel:13815812608 E-mail:tanjingwang02@yahoo.com.cn

第四篇:辽大导师及专业简介

国际贸易

每年最火的专业,但是绝对值得去拼一下。随着中国入世,最近几年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是增大。学科带头人是崔日明,我的国际贸易实务就是他上的,教材也是他编的。很有文采的老师,上课旁征博引的,很厉害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副院长。据说在外面还有不少兼职。 导师有教授:

崔日明

崔日明,1963年4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民盟盟员,沈阳市政协常委。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邀专家。

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政策、跨国经营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出版《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升级与对策研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财政学

现在也有叫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国家的财政收支、税收调整等政策。念过经济学的同学都清楚,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据说北京现在高收入的人都要自主纳税了,税收是越来越重要了,说不定你毕业时会正赶上税收用人的高峰。值得一提的导师是杨教授,我给我上过的课里最好的老师。公费都是他带的。你考上了你都不用去找的,因为他会主动找你,还会问你的发展方向,然后给你一些建议。念研究生导师太重要了,能根这么认真负责的导师应该是福气吧。我不少同学都是冲着他去报财政的。就业据说也不错,去银行,政府公务员,公司的都有。强烈推荐下吧

杨志安,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生于1963年1月;1986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财政学专业,获天津财经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2003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读博士后;1994年在上海财经大学参加税收高级研讨班学习。

主要社会兼职:辽宁省财政学会理事,沈阳财政学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1999年5月获沈阳市"五四"奖章,被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2002年被评为“辽宁大学十佳教师” 西方经济学

研究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大家学的课程就有,属于基础学科,微观方向就是去企业,宏观就是去国家研究机构。每年留校当老师的也不少。导师黄教授是海归,也是我们每年专业课考试的命题人

黄险峰,1964年4月出生四川南江,经济学博士、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2001年在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在职攻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分别于1993-1994和2000年在荷兰社会学院和荷兰提尔堡大学学习。1989年至今,先后在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为本科生主讲了“经济计量学”、“预测与决策”、“数理经济学”,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近年来,完成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家》、《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

发表论文十余篇。同时,翻译出版了《宏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等四部译著。

汤吉军,男,满族,1971年11月生于辽宁凤城蓝旗镇,毕业于凤城通远堡高中。1991-1995年辽宁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02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1月至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晋升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自1998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经济现实,不断修正现成的西方经济理论,从沉淀成本角度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辽宁大学“211”工程辽宁城市经济子课题一项。荣获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辽宁大学首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金融学

辽宁大学金融学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部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的需要,经过同行专家认真评议,顺利完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和增补工作。同时,为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完成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认定工作。教育部已于日前公布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我校“金融学”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评估工作,充分反映出我国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推动了各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教育部已制订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对今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要求有关高校和学科制订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以此促进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提高其学科水平和建设成效。

辽宁大学金融学科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建立国际金融专业和保险专业开始的。在学科创建阶段,1940年代留学国外的彭清源、陈家盛、李靖国、纪河清、李松操以及吴耀宗教授等前辈学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奠定了金融学科的坚实基础,使之成为当时在全国同行中特色鲜明、有较大学术发言权和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点之一,也是1980年代中期少数几个获得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全国第三个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一直是学校和辽宁省重点学科,也是辽宁大学“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如今,我校已拥有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多层次衔

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大金融学”学科群。

我校金融学科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逐渐形成“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体制比较”和“法金融理论与实践”四个研究方向,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这四大研究方向的共同特征是:办学理念先进、哲学与人文关怀积淀深厚、方向明晰而持续稳定、极富时代特性和创新性,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别的就不说了,辽大第3个国家重点学科。而且在学金融的,毕业后在银行,证券,企事业单位都比较吃得开。辽大金融分不高,据说是国家线。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很宏观的,研究区域产业、区域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等。 国际关系学院也有几个经济学专业也来简单说下吧 转轨经济学

好像辽大校长程伟是研究这个的,蛮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毕业帮国企改革下。 世界经济

国家重点专业,不多说了。全国就4家:

复旦大学

辽宁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不知道考上后,会不会跟着导师去世界各地走走做个实地研究。哈哈~• 比较经济体制学

有个导师也是海外回来的,是个女的,名字记不清了。

基本上写得差不多了。其实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经济学毕业时就业都差不多,有的公司和企业来招人,只写一个招经济学相关专业。所以大家就业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更多的是看个人的能力,要看你考上后,这3年的努力程度。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往太热门的高分专业挤。而且现在的热门很可能是3年后的冷门。

金融

辽宁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谷明淑 副教授:谷明淑

谷明淑,女,1965年生。1987年7月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保险专业,并到辽宁大学任教。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主要讲授《财产保险》、《再保险》、《保险学原理》、《保险专业英语》、《海上保险》等专业课。

研究方向为金融保险学。参编二十一世纪全国金融类统编教材《财产保险》(副主编)、《再保险》(副主编),此外还参与《保险大辞典》、《海商法大辞典》等多部工具书的编写,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此外还参与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 副教授:王立军

王立军

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12月24日

称:副教授。

务:经济学院副院长

历: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金融学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保险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讲授课程:《保险学概论》、《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海上保险学》、《责任保险》、《社会保险学》、《寿险数学》、《保险险种设计》。

科研成果:

1、教材专著类:《社会保险学》(个人专著)、《社会保险》(统编教材)、《财产保险学》、《保险统计》、《保险大辞典》、《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等。

2、学术论文类:《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用》、《简身险滑坡的现状与对策》、《人身险防灾初探》、《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保险欺诈的黑洞》、《中国存款保险模式探索》等。 教授::唐晓华

唐晓华,男,广西桂林人,1956年8月18日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辽宁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百名层次人才”入选者,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级课题项目9项;主持横向应用类课题研究项目5项。获国家或省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

主要代表性论著:《西方企业兼并浪潮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0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5期;《我国产业组织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经济管理,2002年6期;《装备制造业r&d投入强度、创新动力及合作趋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3期;《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9期;《产业组织与信息》(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3月。

目前主要在研课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振兴装备制造业研究》(主持,2006年);国家国土资源部基金项目《辽宁工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研究》(横向课题,2006年)。 副教授:崔万田

区域

崔万田,男,1973年5月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2年--1996年在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读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2002年在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优势路径选择》、《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永远的公理体系》等多部,承担科技部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基金项目、辽宁大学“十五”“211工程”子课题项目等国家、省、市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等。

主要社会兼职: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先后被评为中国首届杰出管理研究者、第十三届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优秀知识分子。 区域经济学 教授:张 舒

张舒,女,1962年3月生,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1989年同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人文地理专业,生产力布局方向)。2005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生产力研究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生产力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舒教授从教20年来,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中国经济地理”、“生产布局学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决算”、“公共关系学”、“物业管理”等主干专业课和选修课。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省级课题20余项。公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城市管理系统研究》(专著)、《中外大城市群研究》》(专著)、《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区域经济管理学》(面向21世纪统编教材)等,在《东亚经济研究》(日本)、《经营经济论集》(日本)和《经济学动态》(北京)、《日本学刊》(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国外城市规划》(北京)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多次获国家、省级科研成果奖励。 副教授:汤吉军

西方经济学

汤吉军,男,满族,1971年11月生于辽宁凤城蓝旗镇,毕业于凤城通远堡高中。1991-1995年辽宁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02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1月至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晋升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自1998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

经济现实,不断修正现成的西方经济理论,从沉淀成本角度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辽宁大学“211”工程辽宁城市经济子课题一项。荣获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辽宁大学首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本人爱好广泛,不仅偏好经济学授课,而且也偏好各项体育锻炼 教授:韩毅

韩毅,男,1958年生,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外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史学和比较经济史。主要著作有《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专著)、《历史嬗变的轨迹--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专著)、《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进:评价与思考》(论文)、《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热那亚与马格里布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论文)等。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大学振兴奖。目前承担的课题有《西方新经济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等。

辽宁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袁国敏 教授:袁国敏

统计

袁国敏,男,辽宁普兰店人,1963年12月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 统计学系副主任。

从事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及数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辽宁省统计学会理事、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统计学会理事兼高校分会秘书长、沈阳市价格协会理事等职。现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毕业于辽宁大学,分别于198

7、199

5、2003年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与教材14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8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市政府及部门的科研奖励。先后为校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讲授过“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管理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济系统分析”、“商务与营销统计”、“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曾获校教学优秀奖。

马树才,1945年8月出生,辽宁省岫岩县人。196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留校任教。1995年被破格聘任为教授。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学专业、统计学专业、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专业与研究方向为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从教以来,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20几门课程。1993年曾荣获辽宁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在统计调查、分析、预测等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上,数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估计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上成果显著。

政治经济学

孙丽娟,女,汉族,1953年2月11日出生,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沈阳市人。

197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读辽宁大学国民经济学研究生,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兼任沈阳市经济学会理事,省生产力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受聘于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孙丽娟教授,从教二十多年,先后为校内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房地产投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等多门课程。曾荣获辽宁大学“教学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教育系统“九五”主人翁工程“岗位标兵”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主持承担国家教委、省教委社会科学资金项目研究课题多项,参加省市政府主持的国企改革的社会调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和杂志社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工具书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荣获国家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和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多篇。

发几个老师介绍仅供参考 有问题的可以跟帖 或者加我QQ

第五篇:江南大学导师简介

江南大学微电子学导师信息汇总

1.虞致国,男,副教授,1979.1出生,于南京大学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 博士学位。2005.7-2012.7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从事系统芯片 设计及IC设计项目管理、物联网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芯 片及VLSI的设计、物联网工程等。在专业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其中EI检索4篇。取得5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版图设计专用 权,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或参与军用微电子预研课题1项、集团公司预研支撑 课题1项、集团公司青年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军用集成 电路型号2项、江苏省工业支撑计划1项。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 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11年入选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 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编:214122

电话:15861580692

Email: yuzhg@139.com

2. 闫大为,1981年12月生,山东枣庄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毕业,获工科博士学位,师从国际知名学者陆海教授,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 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目 前,发表第一作者SCI期刊6篇,在国际权威SCI杂志 《Applied Physics Letter 》(IF=3.85)分别发表宽禁带半导体GaN-based LED与HEMT的相关工作,受到国内 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曾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了9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 题,目前主持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青年项目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 一项。

招收专业:半导体器件(与顾晓峰教授联合培养)

研究方向: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器件的制备与物理特性

招生要求:具有一定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基础,热爱科研

联系方式:

地址: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B223

电话:13770543872

邮箱:davidyan2001@163.com

3.倪屹(博士),1970年出生,江苏武进人。2001年7月清华大学核技术专业博士 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光电子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Optics Express等发表学术论

文30篇,其中SCI检索23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 ,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生长设备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生长设备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 编:214122

电 话:

Email: niy2011@163.com

4. 肖少庆(博士),1980年出生,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等离子体光伏实验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2008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自旋光电子实验室,获博士学 位;2008年至2013年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离子体源与应用中心以及高等 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基新能源材料及器件 、新型光电器件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左 右,第一作者SCI论文11篇,发表在包括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2013年影响因子13.9,五年平均影响因子19.0),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2013年影响因子5.9,五年平均影响 因子7.4),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等在内的国际重 要物理与材料学术期刊上,第一作者发表英文学术专著章节2章,申请国际专利1 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分别是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金纳 米颗粒表面等离子激元在n型晶硅HIT太阳能电池中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和江苏省 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研究项目“基于绿色等离子体原子化沉积技术的高效硅基太 阳能电池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完成的代表性科研项目包 括: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能源应用开发大型项目“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低成本微 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Low-cost,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s via Advanced Plasma Processing)”、第八届中国-新加坡联合研究计划 项目“基于先进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商业上可行的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ly Viable 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via Advanced Plasma Technologie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侧向光伏与磁电 阻共存新型光电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等。

2.

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专业性研究生: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编:214122

电话:

Email: larring0078@hotmail.com

5. 钟传杰博士,1959 年出生,山东 人。2002年3月日本东北大学固体电子专业研究 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微电子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Journal of Non- Crystalline Solids, Thin Solid Films,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Jpn. J. Appl. Phys,Solid State Ionic,J.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半

导体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7篇。主持和参加国家 级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 ,与多家公司和企业合作开发物联网接点设备、专用集成电路等。

二、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内容:①新型半导体器件

②有机电子学

③微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三、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 编:214122

电 话:13093082426

Email: zhongchuanjie@jiangnan.edu.cn

6. 姓名:朱兆旻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计算机技术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5106182315

E-mail:431113249@qq.co

7. 郭良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701519051 8. 陆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606177066 彭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951588905 9. 孙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工, 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806182992 10. 陶建中,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圆片制造工艺及工艺集成、封装工艺、掩模制版 工艺的研究工作,在专业杂志《微电子学》、《电子与封装》等发表学术论文10 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10多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级 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现任《电子与封装》杂志社长、编委。

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装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 话:13701510626(0510 85810058)

Email: taojz08@sina.com

11. 魏敬和,1970年1月9日出生,汉族,安徽庐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数字电路研究室主任,江南大学兼职教授, 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1988.9~1992.7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

1992.9~1994.7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物理教学

1994.9~1997.4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7.5~2001.7 东南大学无锡工程学院

2001.9~2004.7 安徽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4.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从事系统设计,历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管研究室全面技术工作,其中 2008.10~2010.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联合企业博 士后工作站。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近20多年, 先后主持系统集成电路、可重构ASIC 等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核高基”抗辐照高速总线接口项目总设计师,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余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 人。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在国内外会议、国内核心期 发表论文20余篇。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5号58所

邮 编:214035

电 话: 0510-85866312, 13511659170

Email: pume1975@sina.com 12. 于宗光,1964年9月3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教授/博士/博导,现任中国电 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副厅级)。分别1985年7月、1988年1月在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1月起在中国电科58所工作(其中1994年3月 -1997年1月在东南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历任工程师,高工,研究员,研究 室副主任、主任,设计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所副总工程师、科研项目处处 长、所长助理等。2002年起,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20多年, 先后主持安全专用集成电路、CMDSPC30 数字信号处理器等3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次,其中 1998年以来,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六次;获国 防科技进步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部级科技进步一等 奖五次,二等奖7次。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四部。

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 “金卡用集成电路技术” ,获2000江苏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 的“专用集成电路”、“20万门门阵列技术”等项目解决了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 的各种难题,建立平设计平台技术,为研制多品种、少批量的专用集成电路提供 了强有利的保障,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研制的安 全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04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2005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首席专家研制的CMDSPC30 是32位 高性能的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

内含双1K×32位SDRAM、4K×32位ROM、64*32位 指令高速CACHE、40/32位浮点/整数乘法器及ALU、32位桶形移位寄存器。采用全 定制层次化基于单元的设计技术完成芯片设计,解决了先进DSP体系结构、高速乘 法器设计、全局时钟设计、高可靠性设计等技术难题,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在0.5/0.8μm CMOS工 艺开发、设计建库及工程服务体系项目中,主持完成了有自主产权的0.5微米CMOS 军用集成电路单元库的建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应用到30余种产品的开发中, 获2008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

JM8512型静态存储器电路中解决了超低功耗设计的问题,实现了目前国内最高水 平的高可靠4Mb 静态随机存储器,获2008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 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从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2-3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开发,成为理 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2004年以来,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江 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 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 人才等,2008年成为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成员,2009年被评为“中央 企业劳动模范”,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起任中国电科 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评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百名精英”。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2) 博士生

招生专业:轻工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电路与微系统

术及应用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5号58所

邮 编:214035

电 话: 0510-85866103, 13815101058

Email: yuzg@cetc58.com; yuzg58@sina.com

13. 张国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 话:13601519181 张正璠,男,1966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兼职教授 、兼职硕导。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 一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模拟集成电路重点研究室主任。长期

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涉及CMOS集成电路、CMOS/SOI、BiCMOS、抗辐射加固技术 和A/D、D/A转换器技术和新型器件技术等多个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 ,完成科研课题3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申 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SiGe微电子技术》专著一部,在国家会议、国 内核心期发表论文30余篇。

1982.9~1986.7 云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本科毕业

1986.7~1990.9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技术员 1990.9~1993.2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3.3~1995.8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工程师

1995.8~1988.2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管技术工 作

1998.2~2002.6 信息产业部二十四所,任4英寸单片工艺室主任

2002.6~2004.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任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任

2004.11~2009.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副所长,分管技术

2009.5~201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所长

2011.12至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8所所长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3. 联系方式

联系人:第五十八研究所 黄诚

电 话:15951560956

Email: huangcheng100@163.com

上一篇:林改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毕业感谢信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