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师版

2022-07-31

第一篇:27岳阳楼记教师版

27岳阳楼记(五中)

岳阳楼记

五中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一、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则”“得无”的用法。

二、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学习难点】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自主预习案】

1、《岳阳楼记》的作者, 是北宋、

2.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霪雨霏霏()()岸芷汀兰()() ......

樯倾楫摧()() 浩浩汤汤()阴风怒号() ....

3.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沙鸥翔集()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一)走近岳阳楼。

1、轻松听一听。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

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勇敢试一试。

哪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二)认识岳阳楼。

1、说一说。

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边读边口译课文,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

自主学习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2、比一比。

小组讨论交流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决。可以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老师答,也可以老师问学生答,小组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一比。

(三)感受岳阳楼。

1、找一找。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作者如何描绘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的?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2、悟一悟。

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四)品味岳阳楼。。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范仲淹虽“记之而去”,但那岳阳楼今已成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4.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二课外语段阅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1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②因以与之。()

③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④群臣说服。()

3.翻译句子。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4.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项羽得、失天下的原因。

【自主预习案】

一、1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

2.zhéyínfēizhǐtīnɡqiánɡjíshānɡháo

3.①规模②详尽③栖止④做太守

4.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1.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二课外语段阅读

1资治通鉴

2.①„„的原因②于是,就③这样④同“悦”

3.①在军帐之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②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我比不上萧何。

4.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嫉贤妒能。

第二篇:27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27《岳阳楼记》教案 庄浪三中李彦明

教学目的

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 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点拨]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写法

[点拨]板书

(一)交代写作缘由——叙述;

(二)描写岳阳楼景色——写景抒情;

(三)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议论。 2.赏文章美景,体会文章语言

(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文章共几处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二处是课文第三段想象阴天岳阳楼的景象;三处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的景象。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点拨]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铺垫。 3.探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样的看法?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点拨]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四、课文延伸,拓展提高

1.你还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哪些人是忧国忧民的楷模?请举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2.今天我们如何评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语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这篇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就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 2.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

3、4两段,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创作)。

第三篇:27、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什么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诗词歌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得形象生动,令人神往;崔灏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人肺腑,让岳阳楼名震天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让岳阳楼名震天下的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岳阳楼记》。

课堂实录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 学生拿出资料,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 多媒体展示本课生字,学生注音朗读并理解。

谪(zhé) 属(zhǔ ) 霪(yín) 霏(fēi)樯(qiáng) 冥(míng) ) 偕(xié

二、指导朗读,整体把握。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 4.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并朗读。

衔/远山,吞/长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要求学生快速看课文注释,分组讨论理解本文大意。

三、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感情。】

(一)研读第1段。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明确: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研读第2段。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 、胜状、晖、备、然则、极、 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并赏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赏析:“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 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课后习题

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四篇: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8

27、岳阳楼记

苟江镇中学:杨天之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文导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 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 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 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 个道理。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 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 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四、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

(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一、

二、四题。

2、预习《醉翁亭记》。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7《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

2、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子。

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诗文中写楼阁的诗文引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诵读课文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千古绝唱因楼而生,文化名楼因诗而名。

“楼观非有文字称记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3)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1043年任参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做。他的作品收在《范文正公集》里。

(4)“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三、疏通文字

1.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质疑问难。 3.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字。

四、理解内容

1.第一段写了什么?滕子京“谪守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在

1 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进行详细描绘,原因是什么?

赞颂滕子京的政绩和交代作记缘由。说明他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宽广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第一,“前人之述备矣”,因为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2.第二段写览物之人看到了什么景物?他们看到的洞庭湖之景有哪些特征?第二段先写景再抒情,如何写景?

洞庭湖之景。气势宏大,气象变化多端,南北流向之长。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渲染浩瀚的气势;接着从空间上写浩瀚的湖面;最后从时间上写湖面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 赏析: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

3.第三段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体现了洞庭湖景观的什么特征?通过这些景物又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猿。萧然凄凉。在朝廷中遭遇谗言诽谤,离开家乡,悲伤至极之情。

4. 第四段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体现出洞庭湖的什么特征?通过这些景观体现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春风、日光、波澜、湖光、天色、沙鸥、美丽的鱼、芷、兰、月影。明媚艳丽。因美景而忘乎官场世俗的喜悦之情。

5. 翻看文章第

3、4段,思考以下问题:课文

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两幅画面:阴雨凄凉,明媚晴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概括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6. 翻看文章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段表现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表达了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和自己的旷达胸怀与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旷达的胸襟,“先天下„ „乐而乐”表达作者政治抱负。

7. 作者想要寻求怎样的古人品德?从这理想的寻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品? 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贪图名利和富贵,清廉正直,忧国忧民。

2 8.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劝说君主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它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范仲淹的话源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对孟子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即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五、小结写法及主题

1.记叙:赞颂滕子京的政绩和交代作记缘由。描写抒情:先描绘岳阳楼大观,再抒发迁客骚人览物之情。议论:探求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之情。 2.试着归纳本文的主题。

六、拓展延伸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搜集古代有远大抱负的仁人志士,并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上一篇:10月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40个管理经典故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