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

2022-11-2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 故宫博物院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以及具体说明。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的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重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把握文中说明事物时清晰准确的语言。 难点

体会本文选择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图示法、延伸拓展法。

有关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关于“前朝”、“内廷”的图片资料。

2课时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1.《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1979年1l期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2.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称为故宫,意为

1 过去的皇宫。它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 (2)本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提示:

(1)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及其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等;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本文主要按空间顺序介绍。

2.说明建筑物,使用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两位同学用简短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提示:根据文章的行文顺序和所述内容进行概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如下归纳: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细观太和殿,略观中和殿→出保和殿一走向内廷,略看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后三宫→进御花园,观赏景色→走出顺贞门、神武门→最后登景山鸟瞰故宫全景。

1.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本文的顺序,既是作者的参观路线,又是故宫的建筑顺序。本文按照空间关系,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由前到后,又由内到外来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先简介故宫的总体布局,赞美建筑艺术,然后分述,最后对具体分述作综合概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与说明的目的。故宫的建筑顺序和作者的参观路线也是如此,因而,本文的说明顺序也应以此为序来安排。

2.阅读课文,画出游览示意图。 先在文中找出作者参观的立足点,再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要求学生按照作者的参观线路去游览故宫,弄清几个城门、大殿和后宫的方位、特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具体画出一张本文作者参观故宫的线路图。教师巡回辅导,这样,让学生对故宫有个总的了解,为下面的分段学习做准备。

3.细读第

1、2自然段,弄清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重点把握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4.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作者游览故宫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是表示游踪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归纳:起点——天安门,“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体现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过五带桥向北,故宫的主要建筑就是前朝(三大殿、武英殿、文华殿)和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下一节课,我们就请同学做导游,大显身手,带大家去领略三大殿的庄严威武。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了解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文中具体写故宫的总体布局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1.学生研读第4~10自然段三大殿部分。

(1)为什么重点介绍太和殿?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以什么为立足点?

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所以要重点介绍;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仰望殿顶;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2)作者为什么要围绕“雕龙宝座”描写姿态各异的龙?有什么作用?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而对故宫的说明也应突出龙。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尊严。

(3)三大殿为什么会建筑在中轴线上?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皇帝的宝座就是这条线上的中心点,借以象征皇权。一切都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这样可以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4)文中太和殿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雄伟的大殿,精心的仪仗安排,神秘的色彩→显示皇帝的威严。

(5)读第9~10自然段,回答: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在介绍三大殿时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9自然段写中和殿的外形和用途。第10自然段写保和殿的用途。这两段都是略写。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作者略写后两殿而详写太和殿,就是因为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位置重要。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太和殿又是故宫建筑群中的代表。突出太和殿诸方面的特色也就体现了整个故宫的特色,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研读“内廷”部分。

(1)内廷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后三宫在气氛和图饰上与三大殿相比有什么变化? 主要介绍后三宫和御花园;介绍了建筑物的功用、布局、特点、历史,图案的变化少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图饰中又加入了凤饰。

(2)假如你由神武门出发要到天安门与另一队同学汇合,要穿过哪些门、哪些大殿?(对照示意图,进一步熟悉路程,了解故宫的布局) (3)小结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方面得到的启示。

①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

一、建筑精美。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以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③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重点介绍三大殿的中心——太和殿。

故宫,这个被人们称为“不到故宫,不算去过北京”的地方,不仅是皇帝们的宫殿,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才智,使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3 方位:城中之城——故宫第一部分博物院(第1~2规模宏大,自然段)概貌形体壮丽总写

故宫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概貌

总说三大殿(中心)→建筑精美故宫外观:高奇博物太和殿→形体壮丽内饰:姿态(详)→布局统一第二部分位置:中轴院(第3~15分写自然段)→规模宏大中和殿(略):形状、作用保和殿(略):历史作用

后三宫:彩画图案略写写御花园:如苏州园林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景山风景优美:→描写外部环境空间顺序先总后

分详略有致1.顺序合理。

具体说明故宫的布局和构成

4 F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即纵贯故宫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故宫的建筑物。这既符合故宫的建筑顺序,又与作者的参观路线一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后三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作者在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说明的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这样写来井然有序。

2.重点突出。

全文以写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历史变革为辅;其中详写了宫殿等,略写了宫中的文物和其他宫殿,这样既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能对它重要的部分和主要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3.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适当地借助于描写。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做了生动的描绘。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从天安门往里走……”“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描写和说明中。如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故宫博物院 游踪

建筑的精美人民的智慧

赞颂

政治的中心专权和奢侈

揭露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作为阅读训练文章,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比较简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同时又不过分突出该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成功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并能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主动学习,基本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支持者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双方都能在自己明确的工作坐标中实现双边互动。在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这样的课外练笔设计可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补足课堂上没有讲解的景点内容,另外又可锻炼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第二篇: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因为本篇课文只用一课时讲解全文,因此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教学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书中刚刚接触到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作铺垫,但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

法。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 (3)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了解故宫博物院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

心的特点。

2、 能力目标 (1) 认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的

特点。逐步培养相关能力。 (2) 关能力。

3、 德育目标

(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评),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赞美)。

4、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 (2)、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养相

1、

2、

1、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语(1分钟)

1、 唐朝诗人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2、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中国的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宫博物院” 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一下。

3、 板书课题

二、 作者作品简介(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

三、 课文生字词(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

四、 题目解说(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

五、 整体感知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二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教师在黑板的右边画《故宫博物院》简图(根据课后练习一)。

1、 故宫博物院最大的特点是: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2、 边读课文,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图表。

3、 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游踪顺序。

六、 学生当导游,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结构。

板书内容:

第一部分(1-2) 总体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3-15)分说前朝和内廷。重点介绍太和殿,详写;其余略写 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宫,总述并再次强调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特点。

七、 研读课文5——8段思考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同桌之间交流,选同学回答。)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

(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概括板书: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 文段结构:总说——分说结合。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2)、太和殿是“前朝”及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 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 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由上—后—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 由周围—下

八、 课堂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

九、 作业

1、

2、 课堂拓展训练 课外作业: (1)生字词

(2)、课后练习第

二、三题

3、预习第15课《说“屏”》

备课资料补充:

1、 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 二十五分钟永载史册 。

2、主要殿堂名字解释

第三篇:初中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班级:高三《31》班 教材

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球、 内容 人数: 人数:40 人 教师: 教师:邓文娟

2、障碍接力 、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 课的 质。 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精神。 场地 篮球 20 只;篮球场二个 器材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 组织教法

1、 体育委员整队, 清点人数。 并向教师报告。 组织: 成四列横队集合, 开始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如图: 以及注意事项 部分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2’ 力集中。

一、游戏:竹竿扫尾(4’) 方法: 游戏开始,同学在场内围成一个 圈。由一位同学在圈的正中间用一根竹 竿放到作任意一个同学的脚旁边后开始 用竹竿围绕同学扫地一圈。被竹竿扫到 的同学出来接替。下一轮游戏再开始 准备 规则: (1)竹竿不得松手触人。 部分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用竹竿故意打人 8’

二、准备活动(4’) A;双人操肩部运动 B;双人操体转运动 C;双人操跳跃运动 D;双人操拉伸运动 E;踝腕运动

一、组织:如图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圈外同学要机智、灵活、勇敢。圈内同学要动脑筋、协 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圆形站立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同学间的配合 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基本 部分 30’ 1. 熟悉球性 a: 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b:原地三人二球运传接球(5’)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以及注意力集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四列队形,二组为一队进行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纠错并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2、抢运球(7’) 4 人一球,每一位传球的同 学防守接球的同学,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 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依次防守后回到原位。 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 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 然后共同“抢运球” 将学生分为四小队,每一队由小队长带 要求: 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领各队成员进行行进间的运球上篮。

3、行进间的运球后上篮(8`) 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二、障碍跑接力比赛(7’)

方法:分两组进行,在规定的范围内放置 一些障碍物,第一位学生必须绕过障碍物跑 (图略) 到终点后拿起红旗摆动之后。下一位同学再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 开始依照同样的方法跑到终点接过旗帜后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 示意下一位同学开始依次进行。按照最先跑 完的一组为胜。输队则得到相对的惩罚。 要求: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 队的荣誉感 结束

一、整理运动:伸展放松操 部分

二、小结,收回器材。 5’ 组织:四列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课的

1、练习密度:55%左右;

2、运动负荷:中上;

3、平均心率:130 次/分左右 预计

4、最高心率:180 次/分。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四篇:形体课公开课教案

课题:字母歌(节奏练习) 授课班级:国际7班(三年级) 授课教师:贺姣君

教学目的:通过用肢体发挥想象展现出不同的字母,分组的节奏把握。

教学重、难点:不断的打乱顺序进行分组节奏训练,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每个孩子集中精力。

教学方式:口传身授教学法 教师教学准备:

CD机、CD碟、U盘、舞蹈鞋 学生学具准备: 舞蹈鞋、舞蹈裤

一、 组织教学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及服装,安排见习生 a 整队要迅速,做到“快、静、齐”

b 组织队形,反应练习一横排到体操队形 c 认真听讲,服从指挥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基本功训练

1、勾绷脚

目的:增强腿部肌肉的收缩能力,独立完成脚面的控制练习。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毯上,双臂置于体侧,手指尖点地。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拍,双脚勾脚面,做第2---4拍,第5拍双脚绷脚面,做第6---8拍。2×8拍动作同1×8拍。3×8拍第1拍,右脚勾脚面,左脚绷脚面,做第2---4拍。第5---8拍两脚交换。4×8拍动作同3×8拍,第8拍双脚绷脚面。5×8拍的第1---2拍双脚勾脚面,第3---4拍双脚尖向外分开至最大限度。第5---8拍双脚尖从外侧画圆至双脚并拢,绷脚面。6×8拍动作同5×8拍,方向相反。

注意:做动作时,应加强紧臀、立腰、立背的控制,双腿并拢伸直,踝关节动作幅度要大。

2、前压腿

目的:增强腿部力量及柔韧性。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上,立腰、立背、头向上顶,双手曲臂放在大腿面上。

动作方法:用4拍完成上体前倾。一拍一压,1×8拍的第1拍前半拍,上体前压,后半拍略抬起。反复练习4×8拍。前压至最大限度。

注意:做动作时,应控制好双腿并拢、伸直、绷脚面的形态。前压时稍抬头,用胸、腹部尽量贴近大腿面,两小臂贴近地面。

3、压胯

目的:增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柔韧性。

预备姿势:上体直立、双膝侧屈、脚心相对地上,双手扶双踝关节。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4拍,上体前压,第5---8拍保持不动。2×8拍的第1---4拍,慢慢恢复成预备姿势,第5—8拍保持不动,头向头顶。3×8拍第1---4拍,挺胸抬头前压,头贴近双脚。第5---8拍控制不动。4×8拍动作同2×8拍。反复练习4遍。

注意:做动作时,上体前压时保持好挺胸、立腰、立背形态,使腹部尽量贴近地面。含胸卷头下压时,下颚贴胸骨,头顶部贴近双脚,使颈椎和脊柱充分拉开。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班是哪个班啊? 师:既然是国际班,那孩子们是不是都有英文名啊?(点个别人说出自己的名字) 师:老师想问,你们的英文名字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孩子们,还记得那首字母歌么?(齐唱)

师:还记得写么?老师想你们用身体变成一个字母,可以么?孩子们起来试试。 教师示范1---2个字母,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每个孩子摆出两个字母,教师进行巡查个别纠正。

(二)新授

1、学习字母歌的统一动作 (1) 双手斜上位 (2) 双手搭头顶 (3) 双手点肩 (4) 双手叉腰

2、教师数节奏,练习四个动作

3、把孩子分成4纵队,进行分组,教师数节奏。(学习第一段) 1---2拍,1纵队双手斜上位 3---4拍,2纵队双手斜上位 5---6拍,3纵队双手斜上位 7---8拍,4纵队双手斜上位

依次类推,四个单一动作进行听节奏分组练习。

4、学生边做边自己唱字母歌进行熟练动作。并加上两个字母的展现。

5、合音乐,8个8拍的动作,分组。(3遍)

教师要求,每个孩子必须注意高度集中,比比看哪一纵队做的最整齐。

6、在动作的熟练情况下,增加难度。将4纵队调换。目的为了让孩子熟悉每一个位置的音乐。并且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7、练习,合音乐。教师不做节奏的提醒。学生自行完成。

8、动作上增加难度,在原地的四个基本动作上都加上并脚跳。(学习第二段)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数节奏。

9、合音乐,教师要求边唱边跳。动作到位,节奏把握。

四、 结束部分

(一)调整呼吸

1、立半脚尖

2、双腿屈伸

五、课堂小结

第五篇:《金子》教案公开课教案

《金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运用两种方法区分形近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能通过故事性文章的六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学习抓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5、通过对比、想象,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象,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出示金子图片,师:这是什么呀?(生:黄金)

2、你能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对金子的印象吗?(黄灿灿、金灿灿、闪亮亮等)

3、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黄灿灿的金子呀和一个人的梦想有关,他是谁呢?(彼得.弗雷特)这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再来读两遍。

4、那么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实现了吗?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查生字:出示:

甘心 河畔 金钱 绿茸茸 坑坑洼洼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1) 出示第一行,指名读。强调“畔”的读音。

“钱”字,要写正确,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把“钱”放在田字格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写这个字就写漂亮了? (出示写的难看的字。师总结挺一挺,伸一伸,字就漂亮了。)师范写一个,你也来写一个。

(2) 出示第二行,指名读。

像这样的词语,你能不能再说几个? 小结:其实预习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词语的特点进行积累。 (3) 出示: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你能读好吗? 出示:句子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

蜂拥而至 什么意思?

了解了蜂和至的意思,谁能再来说?

方法总结:抓住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指名说。

(2)老师这有个好办法。

谁(主要人物)

干了什么?

结果怎样?

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

淘金失败

彼得

唯一找到真金

种花成功

(4)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 (5)指名再说一遍。

(6)总结方法出示:故事性的文章就可以按照这个办法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感悟课文:

(一)

1、对比出示: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唯一?什么意思?只有他一个人。刚才我们从蜂拥而至中知道来的人非常多,这里却说只有他一个人找到真金?

2、质疑: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3、总结:有这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彼得一个人找到真金?

难道他有三头六臂?还是碰上仙人指点?那他到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聚焦彼得,看看他到底靠的是什么,让他成为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

(二) 课文哪些段落写了彼得种花?预设生:4——6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4——6自然段,画出描写彼得的句子,谈谈你觉得彼得靠什么成为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

1、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彼得的句子?

预设:生说第四段、第五段(还有谁找到了这一段?这么多人)、第六段

第五段:刚才我注意到了很多同学关注到这个句子,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指名读

(哪个词语让你对彼得有认识?) “若有所悟”,什么意思?刚才我们在学习蜂拥而至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理解词语?你能不能用上这个方法说一说,它的意思?

(1)彼得悟到了什么?生读句子。

(2)看了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想法?一屏出示,第四段 引读:3遍

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过后,小木屋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你来读)如此普通的景象在彼得眼中却不一样,彼得若有所悟(请你接着读)

雨后推开小木屋的门,彼得看到(你来读)从这么平常的情景中彼得却想到了很多,彼得却若有所悟“(请你接着读)”

雨后大家都看到了小木屋前土地的变化(大家一起读)只有彼得一个人陷入思考,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

(3)彼得由看到的普普通通的小草想到了(土地肥沃),由土地肥沃想到( ),由可以种花想到( ),由人们买花想到( )

别人都没发现的事彼得发现,大家都没想到的事,彼得想到了。大家只看到了眼前,而彼得却看得很远。

(4)现在你觉得彼得成为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的原因是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善于思考

(三)刚才还有同学找到了这个句子。

出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指名读,你觉得彼得靠的是什么成为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让学生自己板书:(全部精力)

(1) 他可能会怎样付出全部精力?

(2) 创境:彼得种花没有任何经验,这对他来说真是一种挑战,一次为了培育一种新的花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还有一次,他看到花病了,他焦急万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彼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用心呵护着这些花儿们。

(3)配乐朗读。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彼得的辛勤付出。

小结:彼得成为唯一一个获得真金的人,除了他有长远的眼光,善于思考,还在于他的勤劳。

最终,他不无骄傲的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真金”在这里指什么?“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指财富或发财致富的方法,更是指从中悟出的道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聚焦描写彼得的句子,抓住词语,体会到了彼得的这些品质。

(四)、

1、课文4-6段写彼得靠种花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真金,为什么还要写他淘金失败呢?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从这件事中,你对彼得又有什么认识?

总结:虽然写了彼得淘金失败,但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的这份坚持,这也是彼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课文就是讲彼得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淘金者呢? 板书文章的写法: 对比

课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五、板书设计:

22、金子

对比

淘金失败

彼得 弗雷特

唯一找到真金

种花成功

观察 思考 坚持 勤奋

上一篇:各岗位年度目标责任书下一篇:骨干体育教师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