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2022-05-0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河道整治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河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如果单纯的对河道进行整治,很难获得良好的河道生态保护效果,因此应当将河道治理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综合和整体考虑,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河道整治效果,以此来逐渐实现河流的恢复。

第一篇:河道整治论文范文

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河道淤积、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环境。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环境整治理念和技术水平的进步也促使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整治从单纯的疏堵疏淤发展为水质提升、水生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河流文化保护全方面、立体化的综合整治。本文将从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对此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城市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水体自净;生态修复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031

Key words:Urban ecology;Water environment;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Water purific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

河道自古以來就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担任着供水、运输、行洪、生态景观等重要功能。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工业体量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城市河道水污染已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管理部门要认识到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采用合理有效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使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的现象得到彻底的改善。

1 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大幅度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的河道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情况不容乐观[1]:

(1)部分城市河道被临建、违建设施侵占,极大程度影响河道的正常行洪功能。

(2)携带空气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堆积,垃圾渗滤液进入河道,导致水质黑臭,河道水底泥遭到污染,对城市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3)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以及工地泥沙的无序堆积,导致城市河道淤塞,城市水系连通被打断,城市河道水循环受阻,水生态环境恶化。

(4)城市河流呈富营养化状态,藻类生长态势难以控制,水体自净能力弱,河流生态功能脆弱。

以上现状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城市景观遭到破坏,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2 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是维护和提升城市功能、保障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质与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河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历史文化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因此,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是改善城市景观、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并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自然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空间。综合整治城市河道水环境,有利于重建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

3 对策

我国有着悠久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城市河道的治理。传统的河道整治工作是以固堤防汛为中心,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城市河道水污染严重、水生物单一、生态功能遭到破坏等问题逐渐严重,因此,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整治也应该采取更全面的对策,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综合整治和监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坚实巩固基础防汛固堤工作,保障城市河道的基本行洪排涝功能。建设生态堤岸,在提升城市河流沿岸生態功能的同时,美化城市景观。

(2)截污纳管,环保清淤。完善城市截污管道建设,点面结合控制污染[2],使城市沿河点的点源污染能够通过截污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系统,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实施城市河道清淤工程,清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河底淤沙等导致河道淤阻的堆积物,提高河流自循环能力,缓解城市河流水质富营养化的状况。由此减少污水和垃圾堆积对城市河道造成的水质污染和河流淤堵。

(3)重建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进行环保设计,优化生态。应利用科学技术,采取新型水生态修复措施[3]。营造水下森林,培植沉水植物,建立健康的水生态系统。驯化培养“食藻虫”,缓解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城市河流藻类大量繁殖的状况。使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对城市河道进行增氧复氧工作,增加水体含氧量,为水生微生物、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善提供充足条件,从而全面改善城市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4)引入“海绵城市”设计体系,增强城市的水循环功能。“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完善城市水系沟通建设,促进城市水循环,缓解城市河道压力,降低城市河道污染的有效手段。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城郊进行湿地建设,加强蓄水储水能力,并且在蓄水区进行生物降解工作,提升城市水系的截污降污功能。

(5)完善监管体系,对生产企业加强引导,督促其严格规范进行工业污水处理,对违规排污企业按规进行惩戒。引导与惩戒并行,双管齐下,防范工业污水和废弃物对城市河流的污染。

(6)对城市水环境采取全面规划、综合统筹的整治策略。具体分析本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全面兼顾、重点突出,对本城市的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调整,综合运用以上对策,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河道水环境是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息息相关。需结合城市近期、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整治规划,使用科学的水环境治理技术,从根源上防治污染,从根本上恢复城市河流的自循环能力和生态功能,同时进一步改善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文周,熊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8,36(24):117-119.

[2]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11):125-128.

[3]王婧.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167.

收稿日期:2019-12-17

作者简介:白雪梅(198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作者:白雪梅

第二篇: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措施研究

摘要:在河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如果单纯的对河道进行整治,很难获得良好的河道生态保护效果,因此应当将河道治理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综合和整体考虑,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河道整治效果,以此来逐渐实现河流的恢复。文章主要对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期望可以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1城市河道存在的不足

1.1防洪工程能力不够

近些年,城市定居人口数量随着城市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而持续猛增,城市人均土地使用面积逐年下降,致使人们不断占用河道空间,大量房屋依水而建,甚至填河造地,这也使得河道过流横断面面积骤减,御洪能力大幅降低。城市内河常年淤积,而且没有明确的轮疏机制,加剧了河道过流断面的缩减,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持续降低。

1.2底泥污染沉积严重

河道作为城区内地表径流的主要聚集点,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物浓度往往较高,径流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或直接散排至附近河道内,导致河道水质受到污染而变差。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城市的市政管网排水体制仍采用合流制排水体系,大量日常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入河道,加剧水质恶化。河道长期处于此种状态,外界输入污染超过系统本身消纳能力,污染物逐渐沉积于底泥中,形成内源污染。

1.3自我净化能力不足

从水安全的角度出发,城市河道重要节点通常会设立泵闸设施以控制河道水位变化,但这样河道水体流动性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城市内河尤为严重。河道水动力不足,其本身自我净化能力亦会随之相应降低,影响到入河污染物的扩散、转移和净化,导致河道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1.4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城市河道污染物含量的增加,河道水环境质量发生恶化,逐渐趋向于渠化以及硬化的情况。伴随着河道水质恶化和硬底化等情况的出现,河滨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水生植物、鱼类、底栖动物等生物量正在逐渐缩减,长久以往城市河道将丧失原有功能,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2河道整治的有关原则与标准

2.1尊重自然

城市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应当在尊重自然和区域人文的标准下,运用生态环保意识理念,打造令人亲密接触植物群落、水、仿生态料石的优良自然环境,进而体验幽静、平静、悠然自得的感受,让河道重归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物种多样性,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2.2完善河道功能

城市河道整治必须融合水资源总量,充分考虑城市自来水与生态自然环境地表水,以此为前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确保河道有航运、防洪、防涝、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作用,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另外,在完善河道功能的情况下,还必须从经济发展方面考虑河道生态整治与修复工作的展开,保证工程项目能够产生经济收益、社会效益。

2.3全面性与系统运维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作中必须依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上中下游、左右岸等方位开展环境整治,制定由河底到河岸的多层面立体的实施方案,调研水体开发设计、土壤侵蚀等层面是否符合既定要求。在河道生态修复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河道断面形状、河堤岸带总宽、岸上园林景观总体等要素,有机的融合生态系统重构和生态系统运维养护等方面的工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空间。

3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3.1注重河道治理规划的设计

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统一全面河道治理计划的制定。为了确保河道治理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正确性,应当在制定河道治理规划之前,先对所要治理河道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并且在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在完成河道治理规划的初步设计之后,应当对河道治理方案进行充分分析,确保其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治理工作不仅需要包含许多复杂的工作环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资金,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规划时应当尽量将治理工作进行细化,以此来全面提升河道治理工作质量。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属于治理工作的第一步,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前期规划环节尽量做到细致认真,避免规划设计的不完善对后期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2注重河道治理基础设施的强化

河道治理的各项基础设施对于河道治理工作质量會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配置河道治理工作所用的基础设施时应当做到科学合理。对于河道已有的基础设施,应当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使河道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对于已经不具有维修价值的河道设施应当及时进行上报和更换,以此来尽量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对于缺失的河道基础设施应当及时进行填补建设,以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可以恢复河道周围的特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来有效降低进入河道当中的泥沙量。

3.3注重河道除污工作的开展

河流水质变质以及河道堵塞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各种污染物的存在,因此可以在河流水质变化的不同阶段利用曝气技术消除河道当中的黑臭以及减少水体污染负荷,以此来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并且,曝气技术不仅投资较少,还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在增加河道槽储量以及提高水体洪泄和自净功能时,可以进行河道干床清洗以及水力冲挖等方式。将污泥从河道当中挖掘出之后,还应将其送至河道岸边的处理站当中,使用垃圾分拣机将其中的夹杂物进行有效分离,之后再送至浓缩平台以及脱水设备进行相应处理。

3.4注重城市河道与农村河道的区别治理

对于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可以在修建河道附近建筑物时,先综合分析和评价其周围的生态影响以及生物生存环境,最重要是应当确保河道的连续性,如果城市建筑物需要拦河建筑时,应当充分论证是否需要修建鱼道,同时还应当对河道周边的林带以及绿地建设进行相应生态标准的制定。农村河道具有更加突出的自然性特点,河道生态状况也会相对较好一些,但是农村河道防洪能力却偏弱。因此,在对农村河道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时应当在考虑其自然生态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自然生态型治理方法(利用杨树以及柳树等易在滨河地带生长的植被对河岸进行加固)对其防洪能力进行提高,而对于生态环境较差的农村河道则应采取工程生态治理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同时还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治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河道治理工作中应当注重河道治理规划的设计、河道治理基础设施的强化、河道除污工作的开展以及城市河道与农村河道的区别治理。

参考文献

[1]朱兰侠.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解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10):8-9.

[2]张伟杰.河道工程治理措施的实践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139-140.

[3]周密.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6):45-46.

[4]谢德俊.关于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93-94.

作者:马健涛

第三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分析

摘要:生态护坡对于提升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治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护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河道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抗洪能力,对于提高水利工程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提供保障性的前提。本文概述了生态护坡相较于传统护坡的优势,从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的设计要求和原则入手,探究其技术要点以及有效实践方式。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生态护坡;设计

引言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对于维护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还可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而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能够有效的避免流域内大量的水土流失,对于周围环境可以起到稳定土壤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河流对于土壤的冲刷破坏。相较于国外来讲,我国对于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具体的施工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护坡工程生态、防洪、景观等功能的发挥。本文从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要求和原则入手,重点探讨了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1城市河道整治生态护坡的优势

1.1改善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本身较为光洁、硬度比较高的传统护坡工程并未配备植物屏障,易使垃圾和径流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加快水体恶化速度。生态护坡能够有效滞纳杂质和垃圾,并适当过滤污染物,对水体具有保护作用。此外,生态护坡应用的多为环保材料,透水性及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水体、土壤及生物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从而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1.2调节水温,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传统护坡下水体温度变化幅度大,不利于温敏生物的生存及鱼群产卵,还会滋生一些致病菌。被植被或灌木覆盖的生态护坡能够调节光照,避免水温异常变化。因此,生态护坡对水文生态具有积极影响。

1.3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砂砾和混凝土修葺的护坡会加速水体流动,使水流冲刷作用明显加大,部分微小生物会被直接冲进下游,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直接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一般来说,河道衬砌完毕之后,沿河生物类型会缩减至原来的33%左右,水生生物类型会缩减至原来的50%左右。生态护坡透水性能好,有助于维护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

1.4有助于恢复河岸绿色景观

生态护坡应用了环保材料及节能技术,是对传统护坡的改进,融入了特色文化景观等内容,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能够满足防洪排涝需求,还能实现和周边环境的物质交换,构成开放、平衡的生态系统。

2生态护坡的设计要求和原则

2.1稳定性原则

整治河道护坡最基本的是护坡及固坡,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实施期间应合理选择相关材料及植物类型,并合理制定排水方案。

2.2生态性原则

护坡建设应和周围的生态系统高度融合,尽可能避免破坏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的栖息地。此外,建设过程中要对不可再生资源予以有效保护。

2.3适用性原则

规划护坡工程时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周围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原生植物及材料。

3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应用

3.1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使用混凝土对河道护坡进行覆盖,是一种较常用的护坡施工技术。护坡的主要材料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多种混合料,再加入多种外加剂,例如保水剂等。增加护坡的保水性,利于植物的生长,利用混凝土的粘合性,增加护坡和岩石、土壤的连接能力,提高护坡的抗冲击力。这种护坡施工方式,护坡的防水性增加,土壤条件得到改善。不但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也避免了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同时,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混合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固化水土,减少水土的流失。植被型生态护坡的周围需要加种大量植被,以附近区域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生态环境和护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是探索施工技术的目的。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和使用,使用生态砖进行护坡建设。生态砖可使用嵌固方式施工。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的施工中一般使用联锁式砌块技术和铰接式砌块技术。联锁式砌块技术的技术特点是增加生态砖的相互连接性,防止砖体的相对位移。铰接式砌块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绳索的使用,以形成连锁式矩阵为目标,限制生态砖移动方向为对象,增加砖体与地面、坡面的贴合程度。贴合程度的提高,能够有增加护坡的生态能力,也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3.2生态自嵌式挡墙

使用挡土块和土工格栅以及锚固棒等材料,形成挡墙,同时在挡土块上预留孔洞,并且在墙体外露的孔洞内部种植植物,水下部分则可以种植水草,利用孔洞这一天然鱼巢,能够为鱼类生长提供支持。同时使用色彩造成差异的挡土块,能够增强护岸的艺术感。

3.3固土种植技术

每段河道的生态情况都不同,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手段。在实际中应用固土种植技术手段,将工程学和植物学紧密融合,优选护坡加固方案,进而达到质量要求。在技术应用方面,要做好固堤材料的有效处理。为获得更好的整体效果,可以将准备的施工材料放入到高分子材料的网垫中,使得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进而健康生长。此外,要做好空间的合理设计,使得植物可以自由地生长,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护坡整体的稳定性,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的效益目标实现。

3.4自然材料生态护坡

(1)植草护坡。植草护坡是一种利用植被根系的加筋提高护坡土壤和坡面结构稳定性的防护手段,也和其他材料相结合,如植被与土工材料相结合的护坡结构,常见的有结合直立矮墙、混凝土方格植草等技术。在土工材料保护边坡稳定的基础上,植物的根系能够提高坡面的抗冲刷能力。(2)木桩植被复合护岸。该技术利用柱形的扰流消涡作用,在沿岸依次打入木桩以达到对护坡的抗冲刷保护作用,在上部土坡种植被。可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河水对岸坡的侵蚀作用,岸边的栅栏与植物还可以形成景观,实现稳定性、生态性、景观性的统一。(3)厚层基材喷薄技术。该技术按比例将不同材料配置成类土壤结构,将种子、肥料,保护剂混入其中,均匀喷涂于岸面,为绿植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植物具有良好的护坡和绿化作用。该技术可修复环境和提高护坡的稳定性,对护坡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4生态护坡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在维护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坡面冲刷及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具有美化生态环境的效果。首先,在强调边坡稳定性及固土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藤科植物及花卉,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及景观功能。其次,探索适合生态护坡建设的植物,尤其是一些乡土品种,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其适应性。再次,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生态护坡虽应用广泛,但目前还没能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统一的护坡工程主流建设体系,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及方案。

结束语

綜上所述,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维持植被景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下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背景下,生态护坡工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工程施工技术的讨论和研究,为工程建设者提供参考,以期能够促进河道护坡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阳,扆嘉利.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人民黄河,2020,42(S2):176-177.

[2]孙东泽,彭茜.铁路路基边坡绿化与生态防护技术[J].铁道建筑,2014(12):77-80,98.

[3]季永兴,张勇,李国兵.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结构探讨[J].上海水务,2001(2):13-16,55.

作者:熊义

上一篇:国际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限额管理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