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均陶堆花工艺

2022-09-11

1 均陶堆花的历史简介

堆花作为均陶所独有的装饰手段, 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自成一格。堆花原称贴花。宜兴陶瓷博物馆古陶馆中就收藏了西晋时代的陶器《谷仓》, 可以见证堆花装饰手法的早期形象, 早期堆花操作手法以双手捏塑堆贴为主。唐代中期, 堆花的手法操作则由双手捏塑堆贴逐步转为单手即大拇指的运作。南宋时, 陶工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至明初, 堆花陶器的画面工整, 边框纹饰稍有立体感。其外壁辅以菊、莲、梅等花卉, 改变了宋时的粗糙、堆砌现象。现代堆贴花技法的萌芽于明永乐年间, 主要技法有摊、撕、行、绕等等。民国之后的堆花工艺的装饰手法有所突破, 发展了堆花大写意与工笔相结合、平堆与半堆、浮堆的艺术风格, 创作题材着重创意性, 改变了传统堆花随意性。近数十年来, 堆贴花技法有了一系列突破, 主要表现在: (1) 是在堆贴技法上着意创新, 实现了从传统“平贴法”到“半浮雕堆贴”、“立体浮雕堆贴”的继续艺术突破; (2) 是借鉴剪纸、木刻、石雕、仿青铜器等民间姊妹艺术表现情势, 交融贯通, 一气呵成; (3) 是突破了堆花单纯作为陶器装饰的范畴, 重视堆贴画面与坯体造型的和谐统一, 每一件堆花作品都成为主题鲜明、浑然天成的艺术珍品[1,2]。

均陶堆花作为一种传承文化, 其作品在国际性展览中屡屡获奖。例如, 20世纪60年代, 均陶堆花龙缸、金鱼缸先后参加法国里昂国际工业展览会和澳大利亚国际展览会展出。80年代, 均陶龙亭等园林陶瓷新品参加英国利物浦国际园林节, 荣获大金奖、最佳亭子奖和最佳艺术造型永久保留奖。均陶堆花的创新创优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3年均陶工艺厂生产的50套均釉陶台首次进入中南海, 其中一套被安放在钓鱼台国宾馆。翌年, 均釉蟠龙陶台陶凳作为景点被中国园林“燕秀园”采用, 为“燕秀园”获英国利物浦国际园林节大金奖金质奖章、最佳亭子奖和最佳艺术造型永久保留奖作出了贡献。1987年, 20件 (套) 的蟠龙陶台、全均釉陶台、均釉组合花盆等精品入选中南海紫光阁, 获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1987年和1989年先后获得国家质量奖评定委员会颁的银质奖, 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其间, 均陶产品还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展、博览会,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便是最好的证明。

2 均陶堆花的五大指法

均陶堆花的艺术特性是以大拇指作笔、五色彩坭为墨, “搓、捻、抺、揿、捺”为最常用的五大指法。其中“抹、捺”是堆花技法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指法, 是一种面的处理, 首先将泥条均匀地在坯体上勾画出堆贴画面的大致轮廓;“搓”是将色坭在手心中搓成条状在画面中起到线的作用, 如花卉的筋、杆或飞禽走兽的翅、尾、足等;“捻”或称“撕”则是在“搓”的根基上以拇、食两指将坭条捻成更细的丝条, 用于画面的须、发装饰;“揿”又叫“按”, 在堆花装饰中起点的作用, 如眼睛、斑点、花蕊等。除了上述五种根基技法, 另外还有“行”、“塑”等指法, “行”即业内人士所称的“行韬”, 主要指在大件陶坯上装饰回纹、云纹、曲线水纹等几何纹样;“塑”则是现代工艺人员新创的一种堆塑技法, 偏重体现堆花层次的立体感。”。

形象地说, 堆花好比工笔画。先将初步拟好的画稿拓到纸上临下稿时, 再用笔或类似笔的工具在坯体上勾出线来, “勾线”是堆花中的第一道程序, 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大型的堆花作品, 相当于堆花的“抹、捺”。“勾线”的目的是确保作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竺修订完“泥稿”后, 再正式在坯体上“打坯”。然后再堆高、堆积、细堆, 要堆出多层次感, 精细操作。贴薄层, 从厚层运到薄层, 由实到虚, 表现出它的韵昧, 它的空间美。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 只有这样, 堆花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3 均陶堆花的表现与题材

宜兴堆花在陶器上的表现, 是通过边框、口沿、底足、边门、旁门、正门等来表现的, 特别是正门更是堆花艺术家大显身手的地方。旁门、正门的处理如“干裂秋风, 润含春雨”。“润含春雨”的滋润效果是主要的, “干裂秋风”是衬托对比的手段。虽然如此, 但不管每个局部如何巧妙构思, 都必须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的。如, 清代后期至明国期间的堆花正门有堆贴菊花、凤凰、麒麟、游龙、仙鹤、鸡等, 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一些细微边角堆作, 旁门边框上一般都堆作缠枝花图案、如意线条。对整个画面来说, 确实起到主次协调之美感。现代堆花作品画面鲜艳明快, 对比强烈, 用色上更多的运用冷暖对比, 深黑的树干和缭绕的白云, 红枫和花青叶影, 使画面产生强烈的生命的张力和朝气蓬勃:小鸟在林中穿梭, 在天空中翱翔, 在白云里嬉戏, 自由的飞翔在美丽的故乡。河水潋滟, 倒影辉映河中;芦草在风中摇曳, 姿态万千;渔翁垂钓, 乐乐其中, 引人入胜。技法上, 挥洒自如, 纵恣粗放, 但又有秀逸而严谨的线条收结, 给人以痛快秀丽的感觉。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的题材大量是具有吉祥含义的画面或图案, 以此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意。如, 龙凤表示“龙凤呈祥”;几千年文化积累和筛选, 精炼也许许多多的优美传说、典故, 这也为均陶堆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近来的人物画装饰更具丰富多彩。常见纹饰有高士、仕女、婴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山水人物、寓意人物、戏曲小说人物及异域人物等。中还有许多是以神话、宗教有关的装饰题材。这些题材的画面多见于具有特定功能的器物上。常州天宁寺的抽角八方堆花寿缸, 由名工杨耀生承制。杨耀生采用色泥在八角抽角处堆贴“暗八仙”, 八方堆贴“明八仙”, 上盖堆贴“四大金刚”, 并辅以琪树瑶草、飞禽走兽, 结构严谨, 布局合理, 人物形态各异, 形象生动自然[1]。

4 均陶堆花的装饰的艺术手法

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造型上, 采用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大胆表现现实生活, 体现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民间趣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写真, 体裁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 最能体现艺人功底。 (2) 写意, 如堆贴山水的方法是写实的又是意象式的, 具有表现性。从实质上是用写实手法以求达到“极貌以写物”的境地。表现山川云树的质量感、空间感及季节与风雨雪等气象变幻之美, 是山水堆贴潜心探求的重要课题。 (3) 夸张法, 为了使艺术作品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理想, 常常采用局部夸张和整体夸张等手法。如为了突出罗汉的孤怪性格, 夸大的颧骨、鼻骨、额骨, 手部绘有刀刻般的皱纹, 圆睁的双目和露齿的大嘴, 似惊讶, 似与人语。

5 结语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 以其奇特的艺术魅力和超凡脱俗的艺术传染力而成为中人民间工艺一绝。

摘要:宜兴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均陶堆花以大拇指作笔, 宜兴得天独厚的五彩色泥为墨, “搓、捻、、揿、捺”为最常用的五大指法。凭借艺人日积月累深厚的大拇指功力, 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 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关键词:宜兴,陶艺,均陶,堆花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江苏省志[M].陶瓷工业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 史俊棠.宜兴均陶[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论见义勇为的民法保护下一篇:浅谈工笔绘画中女性形象的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