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防教育作文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生国防教育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 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 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 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 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 ,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师在指导中,也多侧重于培养。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 ,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叶老先生还说:“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 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 ,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真述实的良好文风呢?

1.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 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 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 ,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 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 ,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 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 象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 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 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2.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 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 。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 《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 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 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

二、三件事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 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

3.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 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4 8名学生竟有19名写拾到钱交给教师,16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 都是真实的,但就取材范围来看,却窄得令人可怜。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 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 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 。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 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 。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 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 心应手了。”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 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 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 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 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 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 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比如在《给爸爸(妈妈)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了上述要 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不料这次作文在班级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家 长核对,家长一致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家长简直不相信是他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 :“爸爸,您大概已经忘记了,有一次我向妈妈要零花钱,妈妈不但没给,还批评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 着妈妈又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妈妈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爸爸,可我只能给您 打75分,而妈妈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爸爸或妈妈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 。有位家长深有感触的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察觉,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 以后还真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 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而全面观察的取 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 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应该将 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今年春天我给毕 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区民政局工作了16年,他对工 作非常认真负责,都说他是单位的工作骨干,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叔叔们都先后当 了官,可爸爸还是一个普通干部。听妈妈说是因为没给管爸爸的官送礼。”抓住这个情节,我在班级进行了公 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行贿受贿是一种腐败现象,在当前的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 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了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行贿受 贿的腐败分子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 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 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的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 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了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 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哪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 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 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 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 陶,这样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一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忽略了哪一条线,都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第二十一小学)

第二篇:常奕教育小学精选作文9

畅想祖国未来

祖国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

未来有一天,塑料袋都变成了可以回收的方便袋,汽车都变成了太阳能的。家具等木制品都改用一种非常有韧性的塑料制造,人们再也不用乱砍树木。污水只要倒进一种高科技水器里就可以重新利用,不会再有人浪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了,江河湖海里鱼虾成群,而且不会再有洪水,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

未来有一天,家家都有一个机器人,只要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按动遥控器,它便会不知疲倦地为你干活,还会变成汽车把你带到想去的地方,而且还能折叠成电脑,就连马路上的警察也是机器人……

未来有一天,我们住的楼房都可以折叠,走进学校,只有一块小空草坪,只要一按电钮,便可以把你送到地下面学习,而且教室的墙也可以改变颜色,上课的时候墙壁便是五颜六色的,同学下课的时候墙壁便是绿色的……

未来有一天,我们每家都有宇宙飞船,节假日里,便可以登上别的星球游玩、参观,那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像鸟儿一样在蓝天白云下飞翔,游览祖国各地……

未来有一天,科学家还会发明一种仪器,把日、英、俄等语言,通过仪器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这样中、日、英、俄小朋友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交朋友了……祖国的未来还会更美好,但美好的未来需要知识和科技去实现,我坚信我们的祖国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饶的国家。

常奕创新教育连锁机构

第三篇:怎样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教育随笔

好作文大多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我们经常听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也知道曹雪芹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出了《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与其靠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不如让学生自己学会修改作文。那么,到底要怎么改自己的作文呢?第一,看选材。

看选材是否合乎作文话题。

每一篇作文都有一个核心话题,要么出题者直接给出话题,要么从文题中捕捉到话题。如命题作文:“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话题便是“春天”;“亲情永不下岗”,话题是“亲情”。半命题作文的话题往往与你所填的内容有关,如:“在充满的日子里”,如果填“艰辛”,那么话题就是“艰辛”;如果填“幸福”,那么“幸福”就是话题。“留点给自己”,如果填“自信”,“自信”就是话题;如果填“勇敢”,那么话题便是“勇敢”。

看选材是否典型。

材料的典型性关键体现在能为中心服务。但要注意,如果文章需要选几则材料,得考虑这几则材料是否能从不角度来表现主题。比如以“文明湖北,可爱家乡”为话题,有的同学选的全是班上的好人好事。像这样只选同一个领域(班级内)同一类人物(学生)的材料只可以突出“文明班级”,用来表现“文明湖北”则显得力量不够。如果能选几则不同县市、不同行业的感动中国的湖北籍人物,岂不更有说服力?

看选材是否详略得当。

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必须详写。同样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一般详写两三个就行。若只详写一个往往缺乏说服力;详写太多有累赘之感。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最初写了很多人很多事,后来大胆删减,只留下三则材料,一样能突出主题。(当然,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可能只需写清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但要注意重点情节,或者说最能突出主题的情节要详写。)此外,我们尽量也略写几件事,这样详写与略写相结合,能起到以点带面,全面表现中心的作用。

二,看语言。

看语言是否通顺

要把用词不准的地方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删去重复罗唆的词句,增添一些词句,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在通顺的基础上或生动或朴实,或精美或简洁,或诙谐风趣或富有哲理,全在自己擅长什么风格。在锤炼语言上如果没有下字斟句酌的功夫,文章的档次是上不来的。

看语言是否紧扣话题行文

?很多不同的题目其实可选同样的素材,可立同样的主题。区别就在行文中要紧扣题目来表述。以“把挫折炼成诗”和“在充满挫折的日子里”为例,两文完全可选同样的题材,表达同样的主题;区别就在,前者在行文时一定要有“把……炼成诗”的语言,后者一定要有“在充满……的日子里”这样的文字。

三,看结构。

看开头是否能总领全文或点题,开头越新颖别致越好。看主体部分是否层次清晰,能否让读者迅速把握作者思路。要避免主体部分只用一段文字,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最好有暗示文章层次的文字,如表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过渡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段首中心句等。看结尾形式上是否与开头呼应或者点题,内容上能否点明中心甚至是升华主题。

四,看立意。

在保留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还可考虑一下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深刻。很多相同题材的文章,立意是可以不相同的。如螳螂和蚂蚁的故事:螳螂整个夏天都在弹琴歌唱,蚂蚁却在辛勤地储存过冬粮食,到了冬天,螳螂饿死了,蚂蚁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一般我们从中提炼出的主题是:只有勤劳的人才能过上好日子。但有人是这样结尾的:上帝把螳螂的尸体接到了天国,上帝说:一首好听的歌胜过无数丰满的粮仓!主题变成赞美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了。立意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文章主题往往在结尾的文字中显示,所以深化主题不妨在结尾段文字上下功夫。如有位同学写《短裤奇遇记》,讲的是一条短裤被风吹走挂在路边大树上,经过路人的帮助,小主人终于拿回了短裤的故事。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可惜结尾是这样的:小短裤感叹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本来这个主题也可以,只是让人感觉平淡无奇,与文章特殊的选材不相衬。后来把结尾修改成:啊,再卑微的个体,只要有人关注,就是幸福的!立意深刻新颖,也使文章所选的特殊材料有了意义。

只有反复修改作文,才能真正让我们明白怎么写作文。可以说,修改好一篇作文比重新写一篇作文意义更大。所以,建议同学们学会自己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当然,如果有条件,也可找老师和同学帮忙提提意见。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水平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

第四篇:作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班 喻子麒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于丹老师通过《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用全身心的爱,用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给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后悟出了感恩。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我们要记住这世上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

看了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作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小编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四坝镇南仓小学赵军基

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的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的基础。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在指导中,也多侧重于写作技巧的培养,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叶老先生还说:“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上感情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真述实的良好文风呢?

1.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

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像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2.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

叙文,要求通过

二、三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3.开展活动,积累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而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48名学生竟有19名写拾到钱交给教师,16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但就取材范围来看,却窄得令人可怜。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恶、丑。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比如命题作文《给爸爸(妈妈)打分》,教师就应提出对学生提出上述要求,引导学生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通过多次反复训练,鼓励学生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小学生定向观察的视角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教师应适当引导高年级学生将视角取向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将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

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1.阅读优秀的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了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哪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德育教育,又丰富了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上一篇:小学生接力赛加油稿下一篇:小学生经典诵读感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