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2022-07-24

第一篇: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鲁忠义版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类 1.1普通心理学 1.2实验心理学 1.3生理心理学 1.4发展心理学 1.5社会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类 2.1教育心理学 2.2咨询心理学 2.3管理心理学 2.4消费心理学

2.5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一、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

1、教师的智力素质 1.1敏锐的观察力 1.2丰富的想像力 1.3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4注意分配的能力

2、教师的情感素质 2.1成熟而稳定的情感 2.2爱的情感

2.2.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2.2对学生的热爱 2.2.3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3、教师的意志素质

4、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4.1教师的知识结构 4.1.1本体性知识 4.1.2实践性知识 4.1.3条件性知识

4.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2.1教学认知能力 4.2.2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节心理学与合格中小学教师

4.2.3教学操作能力 4.2.3.1表达能力

4.2.3.2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4.2.3.3运用现在教育技术的能力 4.2.4教学监控能力 4.2.5教学反思能力

4.2.6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 4.2.7获取信息的能力 4.2.8教育科研能力 4.2.9心理教育能力

5、教师的人格素质 5.1浓厚的职业兴趣 5.2正确的动机 5.3健全的自我意识 5.3.1正确的自我认知 5.3.2积极的自我体验 5.3.3良好的自我调控 5.4良好的性格 5.4.1公正无私 5.4.2谦虚诚实 5.4.3活泼开朗 5.4.4独立善断

二、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合格教师

1、有助于教师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3、有助于教师运动心理学原理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

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5、有助于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

第二章中小学生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第一节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一、动机概述

1、动机概念

2、动机功能 2.1激活功能 2.2指向功能

2.3维持和调节功能

3、动机分类

3.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3.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二、动机的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2、动机的驱力理论

3、动机的强化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理论

6、动机的归因理论

7、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8、班杜拉的动机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2、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5、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归因

6、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7、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二节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的心理加工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 1.1动机斗争

1.1.1接近-接近型冲突 1.1.2回避-回避型冲突 1.1.3接近-回避型冲突 1.1.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1.2确定行动目的

1.3方法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2、执行决定阶段

四、意志品质及中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意志品质 1.1自觉性 1.2果断性 1.3坚韧性 1.4自制力

2、中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1指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志向 2.2引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3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4指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入手,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2.5加强学生耐挫能力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第三章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上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功能 2.1选择功能 2.2维持功能 2.3调节功能

3、注意的种类 3.1无意注意 3.2有意注意 3.3有意后注意

4、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4.1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鲜刺激所吸引,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

4.2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三、训练注意的方法

1、划销测验

2、舒尔特表法

四、运用组织规律组织教学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 1.1优化教学环境 1.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1.3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1.4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1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 2.2培养间接兴趣 2.3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2.4加强意志锻炼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1、感觉概述

2、感觉的种类

二、知觉

1、知觉概述

2、知觉的种类

3、知觉的特性 3.1知觉的整体性 3.2知觉的选择性 3.3知觉的理解性 3.4知觉的恒常性

4、观察与观察力 4.1观察 4.2观察力

4.2.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4.2.2观察前要作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4.2.3教会学生进行观察的程序和方法 4.2.4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三、中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和特点

1、中小学生感觉能力的发展

2、中小学生知觉能力的发展

3、中小学生感知觉能力的特点

四、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教具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教具

3、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有正确的言语配合

第三节记忆

一、记忆概述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2.1按照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 2.2按照有无动机和目的,记忆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2.3按照记忆方法的不同,记忆可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3、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3.1从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发展 3.2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发展 3.3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的加工系统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加工过程

1、识记

2、保持与遗忘 2.1保持 2.2遗忘

3、再认与回忆 3.1再认 3.2回忆

四、运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识记效果 1.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1.2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 1.3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识记方法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2.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2.3尝试回忆法的应用 2.4复习方法多样化

3、利用记忆线索提高记忆效果 3.1层次组织 3.2学习情境 3.3主体的姿势

第四章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下 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3、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3、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言语表达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操作认知性

二、问题解决策略

1、算法

2、启发法

2.1手段-目的分析 2.2逆向搜索 2.3爬山法 2.4类比迁移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刺激模式

2、功能固着

3、定势

4、情绪情感

5、动机

第三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创造力与创造型学生

1、什么是创造力

2、创造型学生

二、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1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2.2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3、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3.1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明显发展起来。 3.2中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很大发展。

3.3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有所发展。

三、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5、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

四、中学生创造力开发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核查表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3、想像的现实性逐步增强

二、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丰富学生的情感

4、激发学生的灵感

三、中小学生想象力开发方法

1、粘合法

2、综合法

3、夸张法

4、具象法

5、联想法

6、二元坐标法

第五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情感的概念

1.1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1.2情绪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

1.3情绪情感总是伴随着或隐或显的外部表现

1.4与情绪情感相伴而生的还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1在起源上,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2.2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

2.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动力功能

3、组织功能

4、感染功能

5、保健功能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第三节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刻

2、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趋于内敛和稳定

3、情绪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二、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情绪情感的感染力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2.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2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3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4、教会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提高其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 4.1合理认知情绪波动的起因 4.2自我排解 4.3他助宣泄

4.4注重休养,提高境界

5、家校结合,共育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

第六章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中小学生气质与教育

一、气质的概述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心理特性 2.1感受性 2.2耐受性 2.3灵敏性

2.4行为的可塑性 2.5情绪兴奋性 2.6向性

3、气质的类型

3.1强而平衡又兼灵活性,“活泼型”。 3.2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 3.3强而平衡又兼不灵活性,“安静型” 3.4弱型,又称“抑制性”。

4、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4.1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4.2教育的意义 4.3社会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气质差异与教育

1、多血质的学生

2、胆汁质的学生

3、粘液质的学生

4、抑郁质的学生

第二节中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一、性格概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结构 2.1性格的态度特征 2.2性格的意志特征 2.3性格的情绪特征 2.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3.1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分类——机能类型说 3.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向性说 3.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独立说

3.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社会文化类型说 3.5根据性格的成分分类——特质说 3.5.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5.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3.5.3吉尔福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5.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3.5.5现代“大五因素”特质理论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二、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遗传与生理的影响

2、环境的影响

2.1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性格影响 2.2学校教育对性格影响

2.3文化与社会风气对性格影响 2.4自然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3、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

三、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

3、注意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

4、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5、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感染和熏陶

6、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三节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结构 2.1自我认识 2.2自我体验

2.3自我调节和监控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三、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让学生学会接受自我、悦纳自我,培养自尊、自信心理

3、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4、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5、通过角色互换训练增强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6、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第七章中小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一、态度的性质

1、态度的定义

1.1态度是心理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外显行为,它只是外显行为的准备状态和倾向。 1.2态度与价值判断有关 1.3态度是学习的结果

2、态度的构成 2.1认知成分 2.2情感成分 2.3行为倾向成分

二、品德的性质

1、品德的定义

2、品德的构成 2.1道德认识 2.2道德情感 2.3道德意志 2.4道德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几种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 1.1儿童品德发展阶段划分 1.1.1自我中心阶段 1.1.2权威阶段 1.1.3可逆性阶段 1.1.4公正阶段 1.2两个规律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含义

2、观察学习的过程 2.1注意过程 2.2保持过程 2.3复现过程 2.4动机过程

3、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3.1儿童发展状态 3.2榜样的特征 3.3榜样的行为后果 3.4后果的预期 3.5目标定向 3.6自我效能感

4、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4.1榜样对人行为的影响极大

4.2观察者看到榜样行为后果是影响其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4.3强化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这三种形式,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4.4依据影响学生观察的因素,提供或优化各种影响因素,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三、认知失调理论

四、道德价值观辨析轮

1、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基本方法

2、价值观辨析学派的赋值策略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二、情感陶冶法

三、榜样示范法

四、自我教育法

五、行为实践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条件与教育策略

一、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1.1学校环境 1.2家庭环境 1.3社会风气

1.4榜样人物或事件 1.5强化与惩罚

2、内部条件 2.1个人信息 2.2认知失调 2.3态度定势

二、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心理过程与教育策略

1、道德认识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1.1道德认识的形成 1.1.1道德概念的掌握 1.1.2道德评价能力发展 1.1.3道德信念的形成 1.2道德认识的教育策略 1.2.1价值澄清法

1.2.2恰当运用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 1.2.3小组道德讨论 1.2.4群体规定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2.1道德情感的形成

2.1.1道德情感的内容和作用 2.1.2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2.2道德情感的教育策略 2.2.1以情育情 2.2.2以知育情 2.2.3以境育情

2.2.4舆论强化,以群促请 2.2.5形象激发,促情共鸣

3、道德意志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3.1道德意志的形成 3.2道德意志的教育策略

4、道德行为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4.1道德行为的形成 4.2道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4.2.1激发动机 4.2.2行为塑造 4.2.3自我强化 4.2.4适度奖惩 4.2.5榜样示范

第五节中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品德不良的转化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阶段

2、认同阶段

3、内化阶段

二、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和条件

1、醒悟阶段 1.1消除疑惧 1.2引发其他需要

2、转变阶段 2.1切断不良诱因 2.2故意提供不良诱因

3、巩固阶段

3.1避免歧视和翻旧帐

3.2使犯过者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

第八章中小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迁移

一、学习的含义与分类

1、学习的含义

2、人类学习的特点 2.1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 2.2学生学习的特点

3、学习的分类

3.1学习的内容分类 3.1.1知识学习 3.1.2技能学习 3.1.3社会规范学习 3.2学习结果分类 3.2.1言语信息 3.2.2智慧技能 3.2.3认知策略 3.2.4动作技能 3.2.5态度

3.3学习方式分类

3.3.1学习进行方式划分 3.3.1.1接受学习 3.3.1.2发现学习

3.3.2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 3.3.2.1机械学习 3.3.2.2有意义学习

二、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概述

2、学习迁移的分类 2.1根据迁移发生的领域 2.1.1知识迁移 2.1.2技能迁移 2.1.3态度迁移

2.2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 2.2.1正迁移 2.2.2负迁移

2.3根据迁移的方向 2.3.1顺向迁移 2.3.2逆向迁移

2.4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 2.4.1侧向迁移 2.4.2纵向迁移

2.5根据迁移发生的范围 2.5.1特殊迁移 2.5.2一般迁移

2.6根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 2.6.1低路迁移 2.6.2高路迁移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3.1主观因素

3.1.1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3.1.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 3.1.3学习者的心理定势 3.2客观因素

3.2.1学习材料的性质 3.2.2教师的指导

3.2.3学习情景的相似性

4、促进迁移的教学 4.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2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4.3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4.4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1、学习策略的含义

2、学习策略的特征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1.1复述策略 1.2精加工策略 1.3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2.1自我计划策略 2.2自我监控策略 2.3自我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3.1学习时间的管理 3.2学习环境的管理 3.3努力状态的管理 3.4学业求助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1. 学习策略教学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1.2内化性原则 1.3特定性原则 1.4生成性原则 1.5有效的监控 1.6个人效能感

2、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1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我认识过程的意识 2.2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能力 2.3引导学生写学习日志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内涵

2、自主学习的过程与阶段 2.1自主学习的过程 2.2自主学习的阶段

2.2.1自主学习的计划阶段 2.2.2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 2.2.3自我反思阶段

二、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内涵

2、合作学习的要素 2.1积极的相互依赖 2.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2.3个体责任 2.4人际交往技能 2.5小组加工

3、合作技能及其训练

三、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开放性 2.2探究性 2.3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3.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

3.2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3.3实施研究,得出结论 3.4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第九章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概念

2、人际沟通的种类

2.1语词沟通与非语词的沟通 2.2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2.3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2.4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5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

3、人际沟通的结构 3.1信息源 3.2信息 3.3通道

3.4信息接受人 3.5反馈 3.6障碍 3.7背景

4、人际沟通的意义

4.1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 4.2能协调人际关系

4.3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4.4能促进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1、沟通双方必须有共同理解的符号系统

2、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

3、信息的接受人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4、在沟通中要充分考虑到背景因素

三、网络中的人际沟通

1、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1开放性 1.2自主性 1.3间接性 1.4匿名性 1.5平等性 1.6失范性

2、如何恰当利用网络

3、网络成瘾的诊断 3.1症状标准 3.2严重程度标准 3.3病程标准

4、网络成瘾的戒断 4.1彻底审慎的思考 4.2记录上网时间 4.3了解上网习惯 4.4认识上网的诱因 4.5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替代 4.6面对现实中的问题

第二节社会认知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1、社会认知的概念

2、社会认知的过程

二、人际印象的形成

1、印象的形成

2、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模式 2.1加法模式 2.2平均模式 2.3加权平均模式

3、人际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 3.1首因效应 3.2近因效应 3.3刻板印象 3.4投射效应 3.5光环效应

4、印象管理

4.1印象管理的概念 4.2印象管理的策略

4.2.1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 4.2.2隐藏自我

4.2.3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 4.2.4投人所好

三、人际认知的内容

1、对他人的认识 1.1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1.1.1面部表情 1.1.2身段表情 1.1.3言语表情

1.2对他人人格的认知

2、对自我的认识

3、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3.1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3.2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四、偏见及其影响

1、偏见及其特点

2、偏见的成因 2.1动机因素

2.2社会文化因素 2.2.1社会化的因素 2.2.2大众传媒的因素 2.2.3群体间的竞争 2.3认知因素

3、消除偏见的有效方法 3.1重新社会化 3.2群体的交往活动 3.3重新分类

第三节人际关系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 1.1人际关系的特点

1.2研究和了解中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的意义

2、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发展 2.1人际关系的状态 2.2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2.2.1定向阶段 2.2.2情感探索阶段 2.2.3感情交流阶段 2.2.4稳定交往阶段

二、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强化原则

3、功利原则

4、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

三、学校中常见的人际关系

1、师生关系

2、同学关系

3、朋友关系

四、学校人际关系中的模仿与暗示

1、什么是模仿 1.1非控制性 1.2表面性 1.3相似性

2、什么是暗示

五、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注意相貌和衣着

2、增加交流

3、互补性

4、改善人格

第四节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一、自卑心理及其消除

1、自卑心理及其表现

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2.1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2.2遭受挫折

2.3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自卑心理的消除

3.1要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 3.2要让学生悦纳自己

3.3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二、嫉妒心理及其矫正

1、嫉妒心理及其特征 1.1潜隐性与行为性并存 1.2等同性与变化性并存

2、嫉妒心理的矫正

2.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2.2教育学生学会羡慕别人 2.3教育学生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羞怯心理及其克服

1、羞怯心理的类型 1.1气质性羞怯心理 1.2认识性羞怯心理 1.3挫折性羞怯心理

2、造成羞怯的主要原因 2.1心理压力 2.2家庭因素 2.3学校环境影响

3、羞怯心理的克服 3.1要让学生树立信心 3.2要让学生放下包袱 3.3要让学生鼓起勇气 3.4要教给学生交往的技巧

第十章群体心理与班集体建设

第一节群体及其形成

一、群体概述

1、群体

2、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

3、群体类型

3.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2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二、群体的形成与个体的加入

1、群体形式

2、加入群体

三、群体的心理功能

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

4、塑造功能

第二节学校群体的心理效应

一、从众心理

1、从众及其实验研究

2、从众的原因

3、不从众

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

1、社会助长

2、社会懈怠

三、去个性化现象

1、匿名效应

2、责任分散

3、自我意识因素

四、群体极化

1、群体极化

2、冒险转移的原因与预防

第三节班集体心理建设

一、班集体

1、班级与班级体

2、班集体的形成

二、班集体凝聚力与班集体心理气氛

1、班集体凝聚力

1.1凝聚力与班集体凝聚力 1.2班集体凝聚力的测量 1.2.1社会计量法

1.2.2社会计量法的实施步骤 1.2.2.1设计 1.2.2.2实施 1.2.2.3结果整理 1.2.2.4资料分析

2、班级心理气氛

2.1班级心理气氛的概念 2.2班级心理气氛的测量

3、影响班级凝聚力和心理气氛的因素 3.1熟悉性和相似性 3.2班级目标的实现 3.3教师班级管理风格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2、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教育

第十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者的特征

1、积极的人生态度

2、客观与开放

3、自爱与爱他

4、以责任感为基础的和谐

5、欣赏和审美

6、幽默感

7、人格内在和谐

三、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1、内省经验的标准

2、医学标准

3、统计学标准

4、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的标准

四、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1、心理正常

2、心理异常

五、心理健康的意义

第二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方面因素

1、生物遗传

2、身体发育

3、生理健康

二、心理和个性方面因素

1、自我认识

2、心理冲突

3、个性特征

三、家庭方面因素

1、非常态家庭

2、家庭环境不良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4、意外事件及其他因素

四、学校方面因素

1、学生课业负担重

2、教师行为风格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程度

五、社会文化因素

1、价值体系变化

2、社会焦虑、紧迫感产生

3、集体感淡化

4、传媒的影响

第三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聘任专业心理辅导老师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在学校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与家长、社会资源配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二、心理辅导方法

1、放松技术

2、消退法

3、行为契约法

4、角色扮演法

5、系统脱敏法

6、理性情绪疗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一、自卑感

二、厌学 原因

1、学校教育中的失误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3、学习成绩差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网络成瘾

四、考试焦虑

1、正确认识焦虑余学习的关系

2、认知矫正

2.1检查自己的担忧

2.2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 2.3与担忧质辩 2.4得出合理的反应

3、尝试成功经验

第十二章中小学生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性心理概述

一、性心理及其产生

1、性心理概念

2、中小学生的性心理的产生 2.1性发育自然本能作用

2.2外界的性信息和两性活动对大脑的影响作用

二、中小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1、中小学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1.1性的反感期

1.1.2向往年长者的时期 1.1.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1.1.4浪漫的恋爱期

1.2我国心理学家研究,

1.2.1盲目无知阶段(出生-10岁) 1.2.2异性疏远阶段(11-14岁) 1.2.3异性吸引阶段(14-15/16岁) 1.2.4恋爱阶段(16岁以后)

2、中小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1性心理的朦胧感和神秘感

2.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2.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2.4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3、中小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3.1产生性兴趣 3.2出现性冲动

3.3出现性幻想和性梦

第二节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

一、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青春发育提前,而中小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2、性道德观念缺乏,性道德意志薄弱,易出现性偏离行为和性犯罪行为。

3、性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与丰富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阶段性原则)

3、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4、课堂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5、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原则

三、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

1、月经的心理适应

2、遗精的心理卫生

3、正确对待手淫

4、性观念与性角色的教育 4.1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4.2明确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3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5、异性交往

6、早恋问题 6.1早恋概念 6.2早恋的特点 6.2.1纯真性 6.2.2盲目性 6.2.3隐蔽性

6.2.4兴奋性和冲动性 6.2.5不稳定性

6.3早恋的疏导与教育

6.3.1对早恋持一种正确的态度 6.3.2正面引导

6.3.3创设男女生正确交往的环境,引导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 6.3.4尽量减少性信号对中小学生的刺激

7、性道德心理教育

7.1提高性道德的认识水平 7.2培养学生健康的性道德情感 7.3培养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

第十三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1、测量、测验及教学评价

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2.1确定教学目标

2.2确定学生初始的行为水平 2.3教学策略的选择 2.4方案的评价

二、有效教学测评的标准

1、效度

2、信度

3、难度和区分度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3、安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4、最佳表现评价与典型表现评价

5、正是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1、教学测评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2、教学测评是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状况的主要途径

3、教学测评是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

4、教学测评促进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类型

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选择 3.1目的性 3.2标准化 3.3实用性

二、教师自编测验

1、客观性试题 1.1选择题 1.2是非题 1.3匹配题 1.4填空题

2、主观性试题

三、非测验评价的技术

1、操作性题目

2、案卷分析

3、课堂观察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分数

2、合格与不合格

3、字母等级分数

4、评价结果的其他报告方式 4.1个人鉴定 4.2家长会

第十四章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伦理性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1.1选择研究问题 1.2选择研究设计

1.3确定并选取研究对象 1.4制定研究方案

2、心理研究进行中的工作 2.1挑选被试和被试分组 2.2研究变量的控制 2.3注意研究中的真实性

2.4建立研究档案,及时记录研究资料

3、心理学研究结束时的工作 3.1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 3.2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种类

1.1从时间上看,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1.2从范围看,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1.3从控制上看,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1.4从手段上看,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1.5从观察者的参与来看,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实施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3、观察法的特点

二、心理实验法

1、心理实验法的种类

2、心理实验设计的方案

2.1随机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 2.2随机试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2.3不等组实验、对照组前后测设计 2.4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3、心理实验的特点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1.1问卷法的特点 1.2问卷的编制 1.2.1问卷的构成 1.2.1.1标题 1.2.1.2前言 1.2.1.3指导语

1.2.1.4问题与选择答案 1.2.1.5结束语

1.2.2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1.2.2.1题目设计与研究目的要一致 1.2.2.2问题的数量及难度要适中 1.2.2.3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 1.2.2.4不要涉及社会道德等问题。 1.3问卷法的实施

2、访谈法

2.1访谈法的特点

2.2访谈法的一般步骤 2.2.1访谈的准备 2.2.2访谈的实施 2.3访谈的技巧

2.3.1亲切善意的访问态度 2.3.2把握主题,善于引导 2.3.3明确提问,避免误会 2.3.4准确记录访谈内容

2.3.5不要妨碍对方谈话,以免干扰被访者的注意力和真实感受

3、心理调查法的特点

四、测验法

1、心理测验的种类 1.1智力测验

1.1.1维克斯勒儿童量表、幼儿智力量表、成人量表 1.1.2瑞文,非文字的推理能力测验 1.2人格测验

1.2.1英国艾森克人格问卷

1.2.2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1.2.3爱德华的个性偏好测验

1.2.4美国学者赫兹威与莫金利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1.2.5罗夏克人格投射测验墨迹测验等。 1.3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1.3.1scl-90问卷

1.3.2康奈尔健康问卷 1.3.3加州心理量表

2、使用心理测验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应注意的问题 2.1正确选择测验量表 2.2慎重对待测验的结果

2.3施测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保证施测过程标准化

第二篇:心理学归纳总结 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范文模版]

第二编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

(一)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二)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感觉的分类(多选):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

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知觉的分类(多选);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 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单)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治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治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治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吧知觉的对象优先从北京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治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有各种不同部分组成,单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

3.知觉的理解性(治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是,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者经验解释他,并用语言 词吧它标志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任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客观有;第一,对象和北京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第四章 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 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

3.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人的记忆形式:记忆表象和语词

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记忆表象和知觉形象有本质不同:一是直观性。知觉形象和记忆表象都具有直观性,但是知觉形象是在客观事物直接刺激下产生的,二记忆表象是受有关事物影响而间接引起的。

二是概括性。由于记忆表象所包括的事物形象概括非本质的属性,概括水并不高,因此,与思维有本质不同。

记忆过程:

(一)识记:是通过反复赶至二十别急著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二)保持与遗忘

(三)再认与回忆

保持过程有三种信息储存系统:1.瞬时储存系统(保持的时间很短 一般只有一秒钟左右)

2.短时储存系统(保持的时间约一分钟)

3.长时储存系统(保持时间长 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身)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回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正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 德国人)

(二)适当超额学习(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有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神

(三)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四)正确组织复习

为减少前者以至于后摄抑制的干扰可采取以下措施:1.先让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相似度。

如何正确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2.复习要多样化。

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回忆时利用的联想有四种:1.接近联想。2.相似联想。3.对比联想。4.关系联想 影响与制约回忆及其效果的基本因素: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

2.利用联想 3.运用推理

4.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思维的个重要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功能:1.理性认识功能

2.学习功能 3.创造功能 4.调控功能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与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预言师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识的关系;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有全人类性。)

思维的分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对外思维和对内思维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欲深刻性

(二) 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思维的逻辑型

(四)思维的独立性欲批判性

求异思维的特点:流畅性 变通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因素:

(一)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

(二)知觉情境的影响

(三)思维定势的影响

(四)功能固着影响

(五)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

(六)已有知识的影响

(七)人格的影响

(八)灵感的影响

(九)启发的影响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过加工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毛利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第六章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功能:

(一)选择功能

(二)保持功能

(三)调节和控制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残生适应性运动

(二)无关动作被抑制(三呼吸的变化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1.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是注意合理分配。

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成都等。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 情绪状态 知识经验 期待的作用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运用无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 2. 新颖的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兴趣

5.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保持乐观态度和健康的体魄

(二)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的

2.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4.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5.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三)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编 人的行为的产生和调控 第七章 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动机的功能:

(一)启动功能

(二)定向功能

(三)强化功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于爱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意志行动的特征:

(一)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四)克服困难

人的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按冲突的方式可分三种类型:1.双趋式冲突(就是当一个人追求两个目的,但又不

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其一的心理矛盾状态)

2.双避式冲突(就是一个人面对两个威胁性的目的并且必须接受其一的心理矛盾状态)

3.趋避式冲突(就是当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包邮取向和退避两种不同动而进行选择时的心理矛盾状态) 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 果断性 顽强性 自制性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

2.适应功能

3.动机功能

4.组织功能

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 愤怒 悲哀 恐惧 挫折 控制激情的措施: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合理释放 4.艺术升华 5.适当转移

感情分类: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征 第九章 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也就是说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治理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能力差异的表现: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能力类型的差异

第十章 人格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 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二)人格的独特性

(三)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

(四)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 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气质类型的特征与因材施教P174

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类型:1.理智型 情绪性和意志型

2.外向型和内向型 3.独立型和顺从型

第五编 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 第十一章 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学习 人类学习的特点:

(一)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

(二)掌握社会历史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三)以语言为中介的

(四)自觉地 有目的 有计划的

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二)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滴指导下进行的

(三)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学习的作用:第一,学习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第二,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学习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手段 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主动性 有效性 过程性 程序性 学习策略一般可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元认知控制包括三个方面:计划 件事 调节 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1.特定性原则

2.生成性原则 3.有效控制原则

4.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 5.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第十一章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三方面功能(或影响);辨别功能 与其功能 调节功能 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或剑术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生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形式训练说(德国 沃尔夫)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概括化理论(贾德) 关系说(苛勒)

影响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有哪些?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4.指导的作用 5.定势作用

6.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7.认知结构的特点 8.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P241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品的心理结构的构成因素:四因素说(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的形成:到的知识的掌握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道德信念的确立 影响品的发展的因素: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品的发展的影响

二.学校对学生品的发展的作用 三.个性对学生品的发展的影响

第六编 心理发展与教师心理

第十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二)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四)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教育与人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一方面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又依赖于教育 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 遗传决定论:创始人是 英国 高尔顿 的(遗传的天才)。第一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霍尔 也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有遗传决定

二因素论:代表人物 德国 斯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的作用:

首先,遗传素质和心理成熟时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其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再次,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教师的认识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二)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

(三)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

(四)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无)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六)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的情感: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荣誉心和事业心)

2.教师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只要表现再:教师要有坚定性 教师要有果断性 教师要有自制力 态度的核心:态度是有人知 感性 一项三种成分构成的。 教师心理健康是如何维护的:

(一)正确地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二)面对现实 适应环境

(三)广交朋友 与人为善

(四)努力工作 学会休闲

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

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

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

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

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

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

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

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

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

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

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

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

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

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答案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

)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

8、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

) A、知觉 B、感觉 C、对比 D、后像

9、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被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被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4、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

1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6、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

)个组块 A、5-9 B、7-9 C、5-7 D、9-11

17、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理解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

A、概念 B、问题解决 C、具体思维 D、抽象思维

1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后像 B、表象 C、想象 D、复述

19、(

)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形式 A、概括 B、概念 C、推理 D、抽象

20、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0、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1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1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15、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6、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17、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18、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19、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20、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一、选择题

1-10 DBCDBBDDAD 11-20 DBDABADBBD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第三篇:八版药理学归纳

药 理 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只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自己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相互作用才有意义

自身诱导:药物本身是其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反复应用后自身代谢加快。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格鲁米特、保泰松

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其药-时曲线在常规坐标图呈曲线,在半对数坐标图呈直线(线性动力学)。大多药以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不变,其药-时曲线在常规坐标图上呈直线,在半对数坐标图上呈曲线(非线性动力学)

混合消除动力学:低浓度或低剂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达到一定高浓度或高剂量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如苯妥英钠,水杨酸、乙醇

消除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一级动力学时半衰期=0.693/K,按零级动力学半衰期=0.5×C/K;通常给药间隔为一个半衰期 清除率:一级动力学不变,零级动力学可变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反应: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又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先天性遗传异常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量反应的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可获得直方双曲线,将药物浓度改用对数值则呈典型对称S曲线,为量-效曲线

1、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2、最大效应:又称效能

3、半最大效应浓度: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4、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强度越大,曲线陡药效剧烈,曲线平坦药效温和

5、治疗指数(TI):LD50/ED50或LD5/ED95,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药物与受体结合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有关。KD(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的药物剂量)越大,亲和力越小,其负对数与亲和力成正比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血压降低、血管扩张(NO)、负性频率,负性肌力(影响Adr),负性传导(房室结,浦肯野),缩短心房不应期;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支气管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缩瞳)。

1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作用:

1、眼:表现为缩瞳(瞳孔括约肌)、降低眼内压(缩瞳作用房水回流)调节痉挛(近反射)。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

1、青光眼(主治闭角型,压迫内眦)

2、虹膜睫状体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

3、阿托品解救 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烟碱(尼古丁)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应用:

1、重症肌无力(首选)

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非除极化型)

不良反应:禁用于机械性肠或泌尿道梗阻

毒扁豆碱:能透过血脑屏障,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压迫内眦)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急性中毒:

1、M样作用症状(针尖样瞳孔,呼吸困难,严重时自主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口吐白沫,呼吸困难,流泪,阴茎勃起,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2、N 样作用症状(肌无力、震颤,呼吸肌麻痹)

3、中枢症状(先兴奋、不安,继而惊厥,后可抑制,出现意识模糊、共济失调、谵妄,反射消失、昏迷)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症候群、腹胀、多汗,偶见肌束颤动及瞳孔缩小。

急性中毒解救:阿托品(阿托品化)合用AChE复活药(尽早用,避免胆碱酯酶老化)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 (乐果无效) 氯磷定:肌注或静注,恢复AChe活性及结合有机磷酸酯类,明显减轻N样症状

第八、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作用:

1、松驰内脏平滑肌(对肾,胆管,子宫平滑肌作用较弱)

2、增加腺体分泌(胃酸影响小)

3、眼:扩瞳、眼内压升高(阻碍房水回流)、调节麻痹

4、心血管系统:低剂量心率减慢,大剂量心率加快

5、中枢神经系统(随剂量兴奋——抑制)

应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各种内脏绞痛

2、抑制腺体分泌:全身麻醉前给药

2

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缩瞳药交替)、眼底检查、验光(儿童)

4、抗体克:感染中毒性休克

5、缓慢型心率失常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中毒症状:用镇静药或抗惊厥药(地西泮)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禁忌症: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 东莨菪碱:小剂量有明显镇静作用,大剂量有催眠作用(REMS缩短)。麻醉前给药。与苯海拉明用于晕船,晕车。呕吐。

山莨菪碱:有明显抗外周胆碱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能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粘度。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

二、N1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滞药:交感副交感阻断作用,作用视哪种占优。美加明

三、N2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驰药

1、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竞争型):可用新斯的明解救

筒箭毒碱:全麻辅药使肌肉松驰,中毒用新斯的明解救。眼、四肢先松弛。大剂量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呼吸停止。

2、除极化型肌松药(非竞争型):琥珀胆碱:口服不吸收,起效快,维持短。降低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均可使其加强。以颈部四肢最明显,对呼吸肌麻痹不明显,颈部肌肉先松弛。 应用:1.气管内插管、气管镜、食管镜检查(喉肌麻痹)2.辅助麻醉

不良反应:窒息,眼内压升高,肌束颤动,血钾升高,心律失常,恶性高热。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а受体激动药

一、α

1、α2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遇热分解,在碱性中迅速氧化。口服无效。一般静滴。 作用:

1、血管:除冠状动脉外,几乎所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均出现强烈收缩作用(皮肤,肾)。

2、心脏: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反射),心收缩力减弱。

3、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前期不明显,脉压增大,后期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应用:

1、早期神经源性休克:忌用大剂量及长期应用。

2、上消化道出血(稀释后口服)。

3、嗜铬细胞瘤切除后或药物引起低血压

不良反应: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局部肾功能衰退

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

间羟胺:(阿拉明)有置换囊泡内NA释放作用,易耐受;较NA不易致肾血流减少。替代NA用于各种休克早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二、α1受体激动药:

去氧肾上腺素:作用同NA可静滴肌注。防止脊椎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抗休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短效扩瞳药。

三、α2受体激动药:阿可乐定:降低眼压,青光眼短期辅助治疗,预防眼压回升。

第二节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见光遇碱失效。口服无效。一般皮下、肌内、静脉注射。

作用:

1、心血管系统:①心脏:激动心脏β1受体,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 ②血管:α缩血管(皮肤肾胃肠明显,脑肺不明显),β2舒血管(骨骼肌,肝脏,冠脉)。③血

3 压:升高(舒张压开始不变,而后上升,收缩压上升,脉压先增大后减小)

2、平滑肌:激动β2,扩张支气管抗炎,激动α,收缩支气管粘膜,消除粘膜水肿。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排尿困难尿潴留。

3、代谢:促进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游离脂肪酸升高

4、中枢 神经系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剂量出现兴奋。

应用:

1、心脏停搏

2、过敏性休克首选

3、急性支气管哮喘

4、延缓局部麻药吸收 ,局部止血

5、血管神经性水肿

6、治疗青光眼(促房水流出及相关β受体脱敏) 多巴胺:静滴,激动α,β,外周DA,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作用:

1、心血管系统:低浓度激动DA受体,舒张肾肠系膜冠脉血管,高浓度激动心脏β1受体

2、血压:类似肾上腺素

3、肾脏:低浓度激动DA,舒张血管排钠利尿,高浓度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 应用:1.抗休克,2.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麻黄碱:口服易吸收,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较显著,快速耐受性。能激动α、β受体 作用:

1、 心血管: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整体下反射减慢心率,心率变化不大

2、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3、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

应用:

1、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轻症治疗

2、消除鼻粘膜充血所引起鼻塞

3、防治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所引起出血

4、缓解荨麻症等过敏反应的皮肤粘膜症状。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一、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口服无效,舌下气雾给药。作用于β

1、β2受体,故能兴奋心脏,松弛平滑肌及扩张骨骼肌血管。

作用:

1、心血管系统 (扩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如静脉注射给药则由于灌注压下降冠脉血流不增加)

2、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粘膜水肿无效)

3、其他:升高血糖,增加游离脂肪酸。 应用:

1、支气管哮喘(控制急性发作)

2、房室传导阻滞

3、心脏骤停

4、休克

二、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口服无效,对心肌耗氧量影响较小,用于心力衰竭心梗。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禁用。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一、α

1、α2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竞争性阻断α受体。

作用:

1、心血管系统:阻断α1受体和直接血管舒张作用,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2、其他: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可被阿托品拮抗。

应用:

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雷诺综合征)和血栓闭塞性及管炎。

2、皮下浸润注射,拮抗注射NA时药液外漏引起的血管强烈收缩。

3、抗休克(给药前补足血容量)

4、缓解高血压危象

5、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梗

6、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

7、诊断治疗阳痿

不良反应:低血压、未帮到兴奋反应,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慎用。

酚苄明:易蓄积脂肪组织,非竞争性,起效慢,强而持久。应用:

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2、

4 感染性休克

3、治疗嗜铬细胞瘤

4、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二、α1受体阻断药:坦洛新:良性前列腺肥大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β

1、β2受体阻断药: 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经肝肾排泄

作用:

1、心血管系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延长P-R间期;肝肾骨骼肌冠脉血流量下降。

2、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呼吸道阻力

3、代谢:影响脂肪代谢,增加冠脉粥样硬化危险性;拮抗肾上腺素升血糖,延缓胰岛素使用后血糖水平的恢复;抑制T4-T3转变,治甲亢;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β1受体抑制肾素释放

4、膜稳定作用

5、减少房水生成。

应用:

1、心律失常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高血压

4、充血性心衰

5、甲亢

6、噻吗洛尔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不良反应

1、心脏抑制,血管痉挛

2、支气管哮喘

3、停药反跳(受体上调) 禁忌证:禁用于左心室功能不全,缓慢型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 普萘洛尔:个体用药差异 吲哚洛尔:β2内在拟交感活性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地西泮(长效):口服吸收完全,脂溶性高,活性代谢产物作用于中枢GABA受体(氟马西尼拮抗),增加氯离子通道开放频率,不影响REMS,缩短NREMS 作用:

1、 抗焦虑(边缘系统BZ受体,小剂量);

2、 镇静催眠;

3、 抗惊厥抗癫痫(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4、中枢肌肉松驰;

5、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暂时性记忆缺失)。

6、常用作心脏电击复律及各种内窥镜检查 不良反应:依赖成瘾反跳戒断

巴比妥:作用于中枢GABA受体,延长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促进氯离子内流

1、镇静催眠:缩短REMS,易停药反跳

2、抗惊厥

3、麻醉:硫喷妥钠静脉注射 苯巴比妥(长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中效)、司可巴比妥(短效)、硫喷妥(超短效)(其他:水合氯醛,口服或直肠给药,不缩短REMS睡眠,无宿醉后遗效应,大量抗惊厥。不良反应较多)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钠通道阻滞药,稳定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细胞膜,抑制Na与Ca内流。抑制高频放电的扩散。强碱性,口服吸收不规则,个体用药

作用:

1、抗癫痫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小发作无效)

2、三叉神经痛(膜稳定作用)

3、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饭后服用,静脉炎)

2、齿龈增生

5

3、巨幼红细胞贫血(甲酰四氢叶酸)

4、过敏反应

5、神经系统(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6、低钙血症,佝偻病,骨软化

7、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淋巴结肿大

卡巴西平:抑制病灶放电,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诱导肝药酶

苯巴比妥: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并抑制扩散。除对小发作无效外,其余都有效。抑制中枢,不作首选。静注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肝药酶诱导剂,易耐受

扑米酮:对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优于苯巴比妥。对精神运动性发作不如卡马西平。 乙琥胺:小发作首选药(优于氯硝西泮)。

丙戊酸钠:广谱扩癫痫药。大小发作合并时首选药

地西泮和劳拉西泮静脉注射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硫酸镁:口服泻下利胆,外用热敷消炎去肿,注射给药肌肉松弛降血压。子痫破伤风等惊厥,高血压危象。补钙解救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局部刺激强深部肌内注射;易蓄积于脂肪组织,存留时间长,个体给药。阻断中脑-边缘通路(情绪、行为)和中脑-皮层通路(推理、理解)D2受体,抗α受体和M受体 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无麻醉作用,对抑郁无效);(2)镇吐作用强(不能抗前庭刺激呕吐);(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2、植物神经系统: α受体阻滞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不用于高血压治疗)。M胆碱受体阻滞(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内分泌系统:拮抗结节-漏斗系统D2受体,抑制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卵泡刺激素释放因子、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ACTH和GH(可治巨人症)分泌。 应用:

1、精神分裂症:首选,Ⅰ型,不能根治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与异丙嗪,哌替啶合用。 不良反应:

1、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M受体阻滞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内压升高),α受体拮抗症状(鼻塞,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

2、锥体外系反应:(1)帕金森综合症;(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4)迟发性运动障碍(DA能亢进,抗胆碱药无效,抗DA药减轻)

3、过敏反应

4、急性中毒

5、精神异常(本身作用)

6、内分泌反应:乳腺增大,泌乳,月经停止,抑制儿童生长

7、惊厥与癫痫(降低惊厥阈)

禁忌症:癫痫、青光眼、乳腺增生、乳腺癌禁用;冠心病慎用。 硫利达嗪锥体外系副作用小,老年人易耐受,作用缓和,镇静明显。

6

二、硫杂蔥与丁酰苯: 泰尔登(氯普噻吨):另有较弱抗抑郁作用 氟哌啶(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合用——神经阻滞镇痛术(外科小手术麻醉)

三、其他类:

氯氮平:苯二氮卓类,D4受体拮抗药,抗α抗胆碱抗组胺,无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紊乱作用。精神病阴性阳性均有作用;也可用于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 利培酮:阴阳性均有效,不良反应少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可治疗躁狂抑郁症,通过血脑屏障耗时,起效慢,摄钠促排

第三节 抗抑郁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A与5-HT再摄取) 米帕明(丙米嗪):口服吸收良好,分布广泛

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人服用镇静,抑郁病人服用精神振奋,情绪提高。

2、植物神经系统:M受体阻滞作用。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尿潴留

3、心血管系统:治疗量降低血压,心律失常,对心肌有奎尼丁样抑制作用。 应用:

1、治疗抑郁、强迫症

2、治疗儿童遗尿症

3、焦虑和恐惧症

相互作用:与血浆蛋白结合同苯妥英钠、保泰松、阿司匹林、东莨菪碱和吩噻嗪竞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禁用

二、NA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缩短REM延长深睡眠,体位性低血压,不与拟交感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百忧解(氟西汀):亦对强迫症、贪食症有效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帕金森综合症是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不足,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肌张力增高。机理为补充多巴胺或增强多巴胺功能,亦可降低乙酰胆碱的作用。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药

一、左旋多巴:本身无药理活性,进入中枢脱羧成多巴胺后起治疗作用。

作用:

1、抗帕金森病(对肌肉震颤,痴呆症状效果不明显,对静止性震颤无效);

2、心血管作用(直立性低血压);

3、内分泌作用(减少催乳素)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刺激胃肠道,兴奋延髓催吐中枢D2受体,吗丁啉拮抗)

2、心血管反应(低血压,心律不齐)

3、不自主异常动作

4、精神症状(皮质下边缘系统)

5、症状波动(开关反应)

相互作用:禁与吩噻嗪、丁酰苯、利舍平、抗抑郁药(加强直立性低血压)合用;维生素B6是多巴胺脱羧酶辅基,可增强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二、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卡比多巴:外周ADCC抑制剂。单独使用无药理作用,是左旋多巴的重要的辅助药。1:4或1:10组成复方制剂心灵美

7 苄丝肼:外周ADCC抑制剂。苄丝肼与左旋多巴1:4配合成美多巴。

三、金刚烷胺:原是抗病毒药,可作为促多巴胺释放药。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四、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D2受体激动剂,合用左旋多巴减少症状波动。

第二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苯海索(安坦):对黑质-纹状体的胆碱受体有明显的阻断作用。抗震颤效果好,可用于抗精神病药所致PD。禁忌证同阿托品。

第十九章 镇痛药

吗啡:不作口服,常皮下注射。少量通过血脑屏障。肝内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并在经肾排泄。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部位在中枢第三脑室周围灰质 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镇静欣快(已适应慢性疼痛患者须强迫用药,激动边缘系统与蓝斑核阿片受体) (2)抑制呼吸(降低脑干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敏感性及抑制脑桥呼吸中枢) (3)镇咳(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4)缩瞳(兴奋支配瞳孔副交感神经,典型中毒特征为针尖样瞳孔,中毒量大时瞳孔扩大) (5)其他(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改变体温调定点;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抑制下丘脑释放CRH、GnRH)

2、心血管系统: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体位性低血压,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3、平滑肌:引起便秘、尿潴留、支气管收缩,胆绞痛(阿托品可部分缓解)。

4、免疫系统:免疫抑制

应用:

1、镇痛(个体用药)

2、心源性哮喘(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肺水肿,镇静;降低对CO2敏感性,缓解浅表呼吸。尿毒症肺水肿也可)

3、止泻 (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不良反应:

1、治疗量呕吐,便秘等,颅内压升高,体位性低血压,免疫抑制。

2、耐受性和依赖性(中枢系统对其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停药戒断)

3、中毒量:昏迷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血压降缺氧尿潴留,人工呼吸、给氧、静脉注射纳络酮。 禁忌证:分娩哺乳期止痛(延缓产程),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增高,肝功能减退,新生儿婴儿

可待因:镇痛1/12-1/10 镇咳1/4无明显镇静作用 派替啶(度冷丁)有中枢兴奋作用,不延缓产程 作用:

1、镇痛(1/10-1/7)、镇静

应用:

1、镇痛

2、兴奋平滑肌(不引起便秘尿潴留无止泻)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3、血管扩张(扩张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3、心源性哮喘和肺水肿 芬太尼:短效镇痛药,镇痛是吗啡100倍。与氟哌啶神经阻滞镇痛,肌僵直 美沙酮:镇痛与吗啡相当,口服有效,是常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成瘾的代替药物。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喷他佐辛(镇痛新):激动κ拮抗μ,大剂量增加儿茶酚胺释放。个体镇痛差异,不易产生依赖性;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非麻醉药品。主要用于慢性剧痛 罗通定(延胡索乙索):非麻醉药品,胃肠肝胆系统引起钝痛、一般性头痛及脑震荡后头痛,痛经及分娩止痛

纳络酮:阿片受体拮抗药,μ>κ>δ,用于阿片类镇痛药中毒的解救药,可迅速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用量过大可减弱镇痛作用,可出现戒断症状

8 纳曲酮:对κ拮抗强于纳洛酮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细胞膜磷脂在磷脂酶A2(PLA2)作用下释放花生四烯酸AA。AA经COX生成PG和TXA2;经脂氧化酶LO生成白三烯LT。COX-1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黏液分泌及肾功能调节;抑制COX-2发挥药效,抑制COX-1产生毒效;抑制中枢PG合成解热;非对因治疗 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最常见,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溃疡,出血,穿孔

2、皮肤过敏:第二常见

3、肾脏损害

4、肝脏损害

5、心血管事件: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悸

6、血液系统反应:只有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聚集

7、其他:中枢系统反应,耳鸣耳聋视力模糊,味觉异常

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口服,半衰期15分钟。碱性排尿

作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大量抗风湿,可鉴别诊断治疗

2、影响血栓形成:低浓度抑制血小板COX,减少TXA2;高浓度抑制血管COX,减少PGI2,促血栓

3、儿童川崎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胃溃疡,无痛性胃出血)

2、凝血障碍(VK对抗大剂量所致凝血酶原减少,术前一周停用阿司匹林)

3、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阿司匹林哮喘”)

4、水杨酸反应(大于5g/d,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

5、瑞夷综合征

6、肾脏影响

相互作用:易与药物竞争白蛋白;与双香豆素糖皮质激素合用诱发出血;与磺酰脲口服降糖药引起低血糖,与丙戊酸、呋塞米、青霉素、甲氨蝶呤等弱酸性合用竞争肾小管分泌增加血药浓度

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苯胺类,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无胃肠刺激作用,解热镇痛;代谢中间体有毒长期反复应用可致依赖性。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主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水钠潴留

3、过敏反应

吲哚美辛(消炎痛):比阿司匹林抗炎强10-40倍,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多 双氯芬酸:抗炎强于吲哚美辛,降低白细胞间游离AA浓度

布洛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痛经

吡罗昔康:强效、长效(肠肝循环)抗炎镇痛药。减少软骨破坏。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不宜长期服用。

塞来昔布罗非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不抑制血小板聚集,心血管事件

抗痛风药:

1、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丙磺舒苯磺保泰松

3、抑制白细胞游走如关节:秋水仙碱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奎尼丁:口服吸收良好,心肌浓度高

作用: 不良反应:

1、腹泻

1、降低自律性

2、金鸡钠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模糊)

9

2、减慢传导

3、低血压:静注急剧下降,不宜。

3、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4、血管栓塞

4、阻断α-受体和抗胆碱作用

5、心动过缓或停搏

(增加窦性频率、加快房室传导

6、奎尼丁晕厥(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过速) ,治疗房扑时加快心室率)。

7、过敏反应

5、负性肌力

应用:用于室上性和室性过速型心律失常,一般用于其他药无效时才使用。 相互作用: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与双香豆素合用抗凝作用增强

普鲁卡因胺:广谱药。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用于奎尼丁不能耐受时,口服静注都可。特有红斑狼疮综合征

美西律:口服有效,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奎尼丁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首过效应,静注。促钾离子外流。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室上性基本无效。

作用:

1、降低自律性(非窦性)

2、缩短APD相对延长ERP

3、改变病变区传导速度(不影响窦性传导) 不良反应:主要为CNS(眼球震颤中毒早期信号)的影响,静注过快过大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 苯妥英钠: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可与强心苷竞争钠钾泵)。

普罗帕酮(心律平):口服可吸收,首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低。剂量个体化。较弱抗β受体。自律性降低,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室性室上性早搏。会导致折返性室速,充血性心衰加重;β受体阻滞效果

二、Ⅱ类: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效(儿茶酚胺引起的可以治疗)。有糖脂代谢异常等

作用:

1、自律性降低

2、延长房室交界ERP(其余部位由于促钾离子外流,相对缩短;减少迟后除极)

3、传导性降低(房室结)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结构似甲状腺素):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降低自律性传导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QT间期和QRS波;抗αβ受体和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冠脉;抑制外周T4向T3转化,甲亢或甲减或肝坏死

四、Ⅳ类: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完全,首过效应明显。降低自律性,消除后除极,减慢房室传导,延长窦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律失常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不用于室性,禁用于伴房颤的预激综合征。另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心脏及胃肠道不良反应。

第二十三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

一、ACEI药:作用:

1、阻止AngⅡ生成(扩血管,抑制醛固酮释放,降压,抑制心肌肥大增生)

2、保存缓激肽活性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恢复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

4、抗心肌缺血与心肌保护

5、增敏胰岛素受体

应用:

1、伴心衰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为首选

2、其他肾病(舒张肾出球小动脉)充血性心衰与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不宜)

3、糖尿病性肾病和肾病

不良反应:

1、首剂低血压

2、无痰干咳(缓激肽和或PG肺内蓄积,色甘酸二钠缓解)

3、高血

10 钾

4、低血糖

5、肾功损伤(肾动脉阻塞或肾动脉硬化造成双侧血管病变者多见)

6、妊娠与哺乳

7、血管神经性水肿

8、含—SH结构不良反应(青霉胺样反应,味觉障碍、皮疹与白细胞缺乏) 卡托普利:口服,含—SH,自由基清除作用

应用:

1、高血压

2、充血性心衰

3、心肌梗死

4、糖尿病性肾病 不良反应:青霉胺样反应,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孕妇禁用

依那普利:口服,含—COOH,与锌离子结合最牢固,作用更强更久,前药 福辛普利:含POO—,前药

二、AT1受体拮抗药:肾素活性上升,对血钾影响不大,干咳发生率低,血脂糖代谢无影响,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基本同ACEI,不良反应较少,作用较专一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强效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与氯离子结合位点结合,抑制钠离子-钾离子-2氯离子共转运子,尿中钠钾氯镁钙排出增多;促肾前列腺素合成,非甾体抗炎药影响其作用;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与吲哚美辛和丙磺舒竞争

呋塞米(速尿): 作用:

1、利尿作用

2、扩血管作用(增加静脉血容量)

应用:

1、严重水肿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低钾钠氯镁,补钾需补镁)

2、急性肺水肿首选,脑水肿

2、高尿酸血症(不易痛风)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冲洗肾)

3、耳毒性(依他大于呋塞米大于布美)

4、加速毒物排出

5、高钙血症

4、高血糖(不易糖尿),血脂代谢不良,磺胺过敏

二、中效利尿药:抑制远曲小管近段钠氯共转运子,同时钾排泄增多,吲达帕胺有碳酸酐酶抑制作用并不引起血脂改变:

氢氯噻嗪 (竞争有机酸肾小管分泌,)

作用:

1、利尿(促进PTH钙重吸收)

2、降压作用(早期利尿,长期扩血管)

3、抗利尿作用(血浆渗透压降低,减少尿崩者尿量及口渴感)

应用:

1、水肿:对轻中度心性水肿疗效较好。

2、降血压

3、抑制高尿钙肾结石、尿崩症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钾钠镁低氯、代谢性碱血)

2、高尿酸血症

3、高血糖高脂血症

4、磺胺过敏反应

三、弱效利尿药: 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抑制钠通道,减少钠的重吸收,抑制K—Na交换,使Na排出增加而利尿,同时伴血钾升高。

螺内酯(安体舒通):竞争与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用于醛固酮相关水肿与充血性心衰久用高血钾,性激素副作用。

四、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碳酸酐酶抑制剂,抑制近曲小管HCO3吸收,尿中钾也会增加;减少房水生成和脑脊液生成量以及PH值

应用:

1、各类型青光眼

2、急性高山病

3、碱化尿液

4、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不良反应:

1、磺胺过敏

2、代谢性酸中毒

3、高钙尿,肾结石

4、失钾

五、渗透性利尿药:

甘露醇:渗透性利尿药,所有电解质重吸收减少;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易经肾小球滤过,不易被重吸收;活动性颅内出血禁用

11 作用:

1、组织脱水作用

2、增加肾血流量

3、渗透性利尿作用

4、渗透性腹泻 应用:

1、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2、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首选;青光眼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一、利尿药:

氢氯噻嗪:温和,不易产生耐受性;增加肾素活性;长期使用可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反应性减弱,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易致低血K,对脂质代谢、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二、钙通道阻滞药:

硝苯地平:口服首关效应强,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作用于L型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小动脉扩张,可反射性心率增快;短效药

应用:轻中重度高血压均有效果,适用于伴心绞痛或肾脏疾病、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及恶性高血压患者;多使用缓释片剂

尼莫地平:更适用于伴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

三、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1) 阻滞心脏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 (2) 阻滞肾脏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降压。 (3) 可透过血脑屏障,阻滞中枢β受体,外周交感神经降低,血管阻力降低。 (4) 阻滞突触前膜β受体,减少NA释放。

较少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反应,心衰、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 阿替洛尔:对β1受体选择性强 拉贝洛儿:α、β受体阻滞药

卡维地洛:α、β受体阻滞药,不影响血脂代谢,适用轻中度高血压或伴肾功不全、糖尿病

四、ACEI药(伴糖尿病、左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及急性心梗高血压首选)

卡托普利:轻中度降血压,增加肾血流量,不伴反射性心率加快;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于重型或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好 依那普利:无青霉胺样反应

五、AT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为第一个临床应用口服有效的非肽类AngⅡ受体拮抗药。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一、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口服吸收良好,能通过血脑屏障

作用:兴奋延髓背侧孤束核突触后膜的α2受体(介导嗜睡作用),抑制交感神经冲动,扩张外周血管;也兴奋延髓嘴端腹外侧区咪唑啉受体,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大剂量兴奋外周血管平滑肌α2受体,引起血管收缩

应用:中重度高血压,较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胃肠运动和胃腺分泌,适用于伴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口服也用于预防偏头痛或作为治疗吗啡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药;溶液剂滴眼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不良反应:口干、便秘;中枢抑制作用,不宜用于高空作业及机动驾驶人员;停药反跳 相互作用: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三环类在中枢与其竞争性拮抗,取消降压作用 甲基多巴:作用于延髓背侧孤束核突触后膜α2体,适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

12

二、血管平滑肌扩张药:多反射性心率加快

硝普钠:静脉注射,体内产生的CNˉ可被肝脏转化成SCNˉ,经肾排泄

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产生NO,后者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cGMP形成,使血管扩张;一般不降低冠脉血流、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

应用:高血压急症和手术麻醉时控制性低血压;也可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或嗜铬细胞瘤发作引起的血压升高

不良反应:大剂量连续使用(尤肾衰),可引起氰化物或硫氰化物浓度升高而中毒,可致甲减

三、神经节阻滞药:阻滞后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便秘、扩瞳、口干、尿潴留等;用于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控制性低血压;有美卡拉明

四、α1受体阻断药:降低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不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对血脂代谢有良好作用;首剂低血压;有哌唑嗪

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利舍平:抑制囊泡摄取NA与DA,减慢心率,有中枢抑制作用,引起胃酸分泌过多;作用缓慢、温和、持久;用于重症高血压,不宜用于伴消化性溃疡高血压

胍乙啶:抑制囊泡摄取NA并能代替NA储存在囊泡内;静脉注射早期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胃酸分泌;可引起心、脑、肾供血不足;明显体位性低血压;无中枢抑制作用;慎用于伴肾功不全、消化性溃疡高血压

六、钾通道开放药:细胞膜超极化,钙离子内流减少,血管扩张,常有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心输出量增加,有米诺地尔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药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一、ACEI 治疗CHF作用:

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2、减少醛固酮生成:降低心脏前负荷

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4、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和增加肾血流量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抗交感作用,恢复下调β受体数量,增加Gs蛋白而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直接或间接降低血中儿茶酚胺和精氨酸加压素含量,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

二、AT1拮抗药:同ACEI

三、抗醛固酮药:螺内酯,避免了醛固酮逃逸(ACEI不可);防止左室肥厚时心肌间质纤维化,缓解水钠潴留,改善血流动力学

第三节 利尿药

促进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降低静脉压,消除或缓解静脉瘀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轻度CHF,噻嗪类,中重度,可用袢利尿药或噻嗪类与呋塞米合用,严重CHF、急性肺水肿或全身水肿,静注呋塞米;大量利尿药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心排血量,加重心衰、肝肾功能障碍,并致低血钾。

13 第四节 β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美托洛尔)

治疗CHF作用:

1、拮抗交感活性:拮抗过量儿茶酚胺对心脏毒性作用,减轻大量能量消耗与线粒体损伤,避免心肌细胞坏死;改善心肌重构;减少肾素释放,抑制RASS;上调β受体数量,改善β受体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卡维地洛无上调β受体功能,但兼阻断α受体、抗氧化功能)

2、抗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作用

应用: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CHF,初期应用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充盈压上升、心输出量下降、心功能恶化,宜小剂量开始,合用强心苷

禁忌证:严重心动过缓、严重左室功能减退、明显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支气管哮喘慎用或禁用

第五节 正性肌力药

一、 强心苷类

强心苷:洋地黄毒苷羟基数量最少,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好,存在肝肠循环,长效;地高辛个体用药,口服吸收地高辛能通过血脑屏障,三分之二以原形经肾排出,中效;毛花丙及毒毛花苷K口服不吸收,静脉给药,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短效。 作用:

(一)对心脏:

1、正性肌力:抑制心肌细胞膜强心苷受体钠钾泵,胞内钠离子增多,钾离子减少,继而使胞内钙离子增加,显著增加衰竭心脏收缩力

2、负性频率:对心率加快及伴房颤者,强心苷通过增加心搏出量反射兴奋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减慢心率;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敏感性,可用阿托品拮抗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治疗剂量①心房传导加快,房室传导减慢②窦房结自律性降低③心房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高浓度剂量①自律性提高②有效不应期缩短③胞内钙离子增加引起后除极

(二)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毒剂量下,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降低CHF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含量

(三)利尿作用:对心功不全患者,心功改善后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直接抑制肾小管钠钾泵,减少钠离子重吸收,促进水钠排出

(四)对血管作用:本身直接收缩血管,CHF患者用药后,交感活性降低占主导,血管阻力下降,心排量及组织灌流量增加

应用:

1、治疗心衰: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心衰;对不同病因引起心衰疗效不同: ①有房颤伴心室率快的心衰(最佳) ②瓣膜病、风心(高度二狭除外、、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心功不全 ③肺心病、活动性心肌炎(风湿活动期)或严重心肌损伤 ④扩张性心肌病,心肌肥厚、舒张性心衰(不用)

2、心律失常:①房颤:强心苷兴奋迷走或对房室结直接作用减慢房室传导、增加房室结中隐匿性传导、减慢心室率、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②房扑:强心苷不均一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扑动变颤动,部分停用后可恢复窦性节律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安全范围小,在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里缺氧、酸碱平衡失调、发热、心肌病理损害、肾功能不全、高龄及合并用药等因素下更易发生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剧烈呕吐失钾加重中毒

2、神经系统反应 :视觉异常通常是强心苷中毒先兆,可作为停药指征

3、心脏毒性(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最严重最危险 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最早最常见

14 ②房室传导阻滞

③窦性心动过缓:一般作为停药指征之一

氯化钾可治疗强心苷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但不能将已与心肌结合的强心苷置换出来;传导阻滞时禁用

苯妥英纳可与强心苷竞争钠钾泵,恢复酶活性,是治疗强心苷引起心律失常首选 利多卡因可用于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阿托品可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相互作用:奎尼丁、胺碘酮、钙通道阻滞药、普罗帕酮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苯妥英钠降低地高辛浓度;拟肾上腺素药提高心肌自律性,使心肌对强心苷敏感性增高;排钾利尿药致低血钾加重强心苷毒性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抑制PDE-Ⅲ提高心肌细胞内cAMP,提高胞内钙离子浓度,发挥正性肌力和血管舒张双重作用,有米力农、安力农、维司力农和匹莫苯

(一)儿茶酚胺类(β-受体兴奋药):CHF时交感长期兴奋,β1受体下调,β受体与Gs蛋白脱偶联;心肌细胞中Gs与Gi蛋白平衡失调,对β受体激动药敏感性下降;易引起心律失常;主要用于强心苷反应不佳及心率减慢或传导阻滞的患者,有多巴胺、异布帕明和多巴酚丁胺

第六节 扩血管药

硝酸酯类,主要扩张静脉,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前负荷,降低肺楔压、LVEDP,缓解肺瘀血;选择性舒张心外膜冠脉,增加冠脉血流

肼屈嗪,扩张小动脉,降低后负荷;反射兴奋交感及RAAS,用于伴肾功不全心衰 硝普钠(作用短快)、哌唑嗪,扩张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

第七节 钙增敏药及钙离子阻滞药

一、钙增敏药:增加肌钙蛋白C对钙离子亲和力,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匹莫苯等

二、钙通道阻滞药:①扩张外周动脉②降压,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③改善舒张期功能障碍,缓解钙超载,改善心肌松弛性和僵硬度

第二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分三类:(1)劳类型心绞痛也称稳定型心绞痛 (2)变异型心绞痛 (3)不稳定型心绞痛 决定心肌耗氧量主要因素:心室壁张力(心室前后负荷)、心率、心室收缩力

一、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不宜口服,脂溶性较高,舌下含服极易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也可经皮肤吸收 作用:

1、降低心肌耗氧量:小量扩静脉,较大量也可扩张动脉

2、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选择性扩大心外膜血管、输送血管及侧支血管,冠脉痉挛时更明显;非缺血区阻力比缺血区大,血液顺压力差从输送血管经侧支血管流向缺血区

3、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供血,改善左室顺应性: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内压;扩张动脉血管,降低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外膜向心内膜内有效灌注压

4、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性损伤:释放NO,促进内源性PGI

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合成与释放,对心肌有直接保护作用;增强人及动物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性,提高室颤阈,消除折返,改善房室传导

应用:舌下含服能迅速缓解各类型心绞痛,也可预防发作;对急性心梗,静脉给药,除降低耗氧增加供血外,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NO作用),缩小梗死范围;充血性心力衰竭;舒张肺血管,改善肺通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不良反应:

1、血管舒张引起,头面颈皮肤血管扩张导致的暂时性颜面潮红,脑血管舒张引起搏

15 动性头痛,眼内血管扩张升高眼内压;

2、大剂量,体位性低血压及晕厥;反射性心率加快、加重心绞痛发作;超剂量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易耐受(血管耐受与伪耐受),动脉比静脉更易耐受;出现耐受后轻者必须增加用量,避免大剂量给药和无间歇给药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作用较弱,起效较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二、β受体阻滞药

抗心绞痛作用:

1、降低心肌耗氧量: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心肌收缩力同时增加心室前负荷及射血时间延长,减弱作用

2、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收缩冠脉,非缺血区收缩更明显,血液顺压力差流向缺血区(也可增加缺血区侧支循环);心率减慢,心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于血液从心外膜流向易缺血心内膜

3、抑制脂肪分解酶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心肌缺血区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氧和血红蛋白的解离而增加组织供氧

不良反应: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慎用;多与硝酸异山梨酯合用;个体给药,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停药反跳;禁用于血脂异常患者

三、钙通道阻滞药 抗心绞痛作用:

1、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负荷减轻,减少心肌耗氧量

2、舒张冠脉血管:解除冠脉痉挛,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增加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区供血、供氧

3、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外钙内流,减轻缺血心肌细胞钙超载而保护心肌细胞,缩小急性心梗范围

4、抑制血小板聚集

应用: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更适合心肌缺血伴支气管哮喘 ②变异性心绞痛疗效最好

③由于反射性加强心肌收缩力,抵消部分对心肌抑制作用,较少诱发心衰 ④可用于心肌缺血伴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患者

硝苯地平:口服完全从肠胃道吸收,有肝首过效应。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内流。 对小动脉平滑肌较静脉更敏感。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无抗心律失常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预防心绞痛,特别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可与β受体合用

维拉帕米:对变异型多不单独应用,对稳定型心绞痛有效,不宜与β我受体阻断药合用

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效应;强度适中;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降低心收缩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也有疗效,尤适老年人。

四、其他抗心绞痛药 ACEI:存在“冠脉窃血”

卡维地洛、尼可地尔(血管扩张药,钾离子通道激活剂,还可释放NO)

吗多明:释放NO,舌下含服或气雾吸入,可代替硝酸甘油以缓防止硝酸甘油耐受性

第二十九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16

一、抗贫血药: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亚铁形式吸收,盐酸、维生素C与络合还原铁离子物质促吸收;血红蛋白正常后减半量服药2—3月 不良反应:胃肠刺激,便秘

叶酸:作为补充疗法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VB12合用效果较好;对抗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用甲酰四氢叶酸钙;缺乏VB12患者所致恶性贫血,不能改善神经损害症状 维生素B12:不可静脉给药;与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须;缺少会致叶酸缺乏症;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胞贫血。

二、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促凝血药:维生素K (12脂溶34水溶,参与Ⅱ、Ⅶ、Ⅸ、Ⅹ、抗凝血蛋白C和抗凝血蛋白S活化)

应用:

1、维生素K缺乏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抗香豆素水杨酸药过量出血;

3、治疗胆道蛔虫所致胆绞痛。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抑制纤溶酶合成) 抗凝血药:

肝素:口服无效,常静注给药,带大量阴电荷强酸性大分子。体内外抗凝,与AT-Ⅲ结合成复合物,同时与ⅡaⅨaⅩaⅪaKa纤溶酶结合并抑制(低分子量肝素仅抑制Ⅹa且只需与酶结合)。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对凝血酶原时间弱;其他作用:

1、调血脂

2、抗炎

3、抗血管内膜增生

4、抑制血小板聚集

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2、DIC;

3、其他体内外抗凝。

不良反应:

1、出血(鱼精蛋白——带正电荷强碱性小分子)

2、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相关

3、过敏、骨质疏松和骨折)

禁忌证:对肝素过敏、出血倾向、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孕妇禁用

相互作用:不与碱性药合用;和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可致出血;与胰岛素磺酰脲合用致低血糖;同时注射硝酸甘油可降低活性;与ACEI合用致高血钾 凝血酶抑制药: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VitK拮抗剂,体内抗凝,作用缓慢。双香豆素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醋硝香豆素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出、华法林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可通过胎盘。

应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房纤颤和心脏瓣膜病等;防治静脉血栓先肝素后香豆素类,与抗血小板药合用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 不良反应:自发性出血(颅内出血最严重)、华法林孕妇禁用、罕见“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坏死” 相互作用:非甾体抗炎药竞争血浆蛋白,抗凝作用增强;降VitK利用度药或胆汁减少可增强;抗生素抑制肠道产VitK菌,增强;肝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增强;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减少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对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亦称溶栓药。

链激酶:促使内源性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可水解栓子中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溶酶原和因子V5和Ⅶ,不与抗凝血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药合用;冠脉注射使阻塞冠脉再通,恢复血流灌注压,用于心梗早期;过敏

尿激酶: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可被α-抗纤溶酶(α-AT)、PAI拮抗,需要大量药才能耗竭抑制物发挥作用,不过敏

四、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释放,阻抑血栓形成等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低剂量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和TXA2合酶;大剂量可抑制血管内皮PGI2合酶使PGI2

17 减少

应用:预防应用及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 TXA2合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利多格雷

双嘧达莫:体内外均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增加内皮细胞PGI2,从而增加细胞内cAMP,进而促进钙离子再摄取入钙库,血小板静止态 依前列醇:活性最强血小板聚集内源性抑制剂,作用短暂

噻氯匹定:选择性及特异性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不可逆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预防脑卒中,心梗等

五、血容量扩充药:

右旋糖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渗透性利尿。小分子量可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聚合,降低血液粘滞性,抑制凝血因子Ⅱ,改善微循环。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功不全、肺水肿及肾功不全慎用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平喘药

一、抗炎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不用于持续状态) 气雾吸入

作用:

1、抑制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功能

2、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

3、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包括抗原、药物、运动、冷空气等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反应)

4、增强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

应用:慢性哮喘或危重发作抢救

不良反应:1.口咽念珠菌感染(吸入后漱口)2.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罗氟司特1.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和活化2.轻度扩张气道平滑肌3.减少平滑肌细胞增厚

适应证: COPD,轻中度哮喘

二、支气管扩张药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作用机制:β2受体兴奋——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纤毛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 多吸入给药,急性时注射

不良反应1.心脏反应2.肌肉震颤(β2受体激动)3.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低血钾) 肾上腺素:舌下含服,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解除痉挛消除粘膜水肿)。 麻黄碱:轻症哮喘的治疗和预防。中枢兴奋引起失眠。

异丙肾上腺素:口服无效,吸入或注射给药。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短效激动剂 沙丁胺醇(口服,气雾吸入),特布他林(口服,皮下注射) 长效激动剂 克仑特罗(口服,气雾,直肠给药,伴增加纤毛运动及溶解黏痰)福莫特罗(吸入,口服,哮喘持续状态,夜发性哮喘和运动诱发型哮喘)

2、茶碱类(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中枢兴奋)

作用:1.抑制磷酸二酯酶2.阻断腺苷受体3.增加内源儿茶酚胺释放4.降低气道反应性5.增加膈肌收缩并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

临床应用:1.支气管哮喘2.慢阻肺,心源性哮喘3.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良反应:1.胃肠道2.中枢兴奋3.急性中毒 有氨茶碱、胆茶碱

3、M胆碱受体阻滞药(选择性阻断M1,M3):异丙基阿托品(气雾吸入,起效慢,高迷走神经

18 活性哮喘)

三、抗过敏平喘药(起效缓慢,吸入,多预防):炎症细胞膜稳定剂 色甘酸钠(咽泰) 作用:1.稳定肥大细胞膜(只针对颗粒的释放)2.抑制气道感觉神经末梢功能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3.阻断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高反应性、

酮替酚:类似色甘酸钠,H1受体阻断, 预防和逆转β2受体下调

第二节 镇咳药(伴咳痰困难慎用)

中枢镇咳药(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成瘾性中枢镇咳药:用于支气管癌或主动脉瘤引起的剧烈咳嗽,急性肺梗死或急性左心衰伴有的剧烈咳嗽

磷酸可待因:镇咳作用吗啡1/

10、镇痛作用吗啡1/7,用于无痰干咳,轻度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 喷托维林 镇咳为可待因1/3,兼具末梢性镇咳作用。 另有氢溴酸右美沙芬

第三节 袪痰药

刺激性祛痰药:氯化铵(恶心,酸中毒,低血钾,溃疡和肝肾功能不全慎用)迷走神经反射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提高管腔渗透压 另有愈创木酚甘油醚

粘痰溶解药: N—乙酰半胱氨酰(痰易净,破坏黏蛋白二硫键,支气管哮喘慎用)、溴己新:抑制气管、支气管腺体、杯状细胞合成酸性黏多糖,促其合成小分子黏蛋白,降低粘稠度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治疗消化性溃疡药:

1、抗酸药:餐后一小时及三小时服用,睡前一小时服用,多复方 碳酸氢钠(产CO2,嗳气腹胀,继发胃酸增加,碱血症和碱化尿液) 碳酸钙(产CO2,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

氢氧化铝(产生氧化铝发挥收敛止血便秘作用,影响磷酸盐吸收) 氢氧化镁(起效快,镁离子导泻)

三硅酸镁(抗酸弱,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保护)

2、胃酸分泌抑制药:

H2受体阻断药:口服;抑制胃酸分泌,以基础胃酸分泌阻滞最强,可减少夜间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

应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首选,无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综合征和预防应激性溃疡 不良反应:内分泌系统,中枢等 相互作用:西咪替丁是肝药酶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药:不可逆结合质子泵α亚单位使其失活,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大持久,减少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黏膜

应用: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奥美拉唑:餐前空腹口服,抑制基础胃酸和最大胃酸分泌量。反馈性升高血中胃泌素水平。与华法林、地西泮、苯妥英合用致上述药代谢速率减慢;长期应用应检查胃黏膜有无肿瘤样增生 M胆碱受体阻断药:阻断胃壁细胞上M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减少组胺和胃泌素释放,间接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弱,也可解痉 哌仑西平(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抑制胃酸分泌,也可增强胃黏膜黏液-HCO3盐保护屏障

3、粘膜保护药: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下有效,溃疡面形成保护屏障,促进前列腺E2合成,增强两个屏障,促进溃疡愈合。

应用: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19 相互作用:忌与抗酸性药合用;减少T4吸收;降低布洛芬、吲哚美辛、氨茶碱、四环素、地高辛生物利用度

米索前列醇:胃壁细胞和胃黏膜浅表细胞基底侧前列腺素受体结合,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浅表细胞的黏液和HCO3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促进胃黏膜受损上皮细胞重建和增殖;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特效

4、抗幽门螺杆菌药:甲硝唑、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胃酸分泌药;铋盐 两种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

二、助消化药: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干燥活的乳酸杆菌制剂,产乳酸抑制肠内腐败菌繁殖,用于消化不良、腹泻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三、止吐药:

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茶苯海明,中枢镇静和止吐,预防和治疗晕动病,内耳性眩晕 M胆碱受体阻滞药:东莨菪碱,阻断中枢和外周反射途径M受体,降低迷路感受器反应性和抑制前庭小脑通路传导,抗晕动病预防恶心呕吐 D2受体阻断药:氯丙嗪(见前述)。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阻断中枢化学感受器D2受体止吐,大剂量也作用5-HT3受体止吐,锥体外系症状;阻断外周DA受体,增加胃肠运动,加速胃正向排空

多潘立酮(吗叮啉):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阻断胃肠D2受体,推动胃肠和止吐

5-HT3受体阻断药:昂丹司琼,对肿瘤放疗和化疗所致呕吐疗效好。选择性抑制外周神经系统突触前5-HT3受体,阻断反射中枢,起到止吐作用。

四、泻药: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硫酸镁硫酸钠(渗透性泻药,增加肠容积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酚酞(果导,适用于习惯性便秘)、乳果糖(口服不吸收,降血氨)、甘油(直肠给药,润滑作用)。

五、止泻药与吸附药:阿片酊、复方樟脑酊、地芬诺酯(激动μ受体)、鞣酸蛋白(收敛剂,同有次水杨酸铋、次碳酸铋)药用炭(吸附药)

六、利胆药:促进胆汁分泌或胆囊排空

去氢胆酸、硫酸镁(口服或灌入十二指肠,刺激分泌CCK,反射性引起胆总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促进胆道小结石排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十二指肠引流检查)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注射口服均可,胞质受体,CBG(皮质激素运载蛋白,肝中合成,雌激素促进)

可的松(需转化)、氢化可的松(短效,水盐代谢最强); 泼尼松(需转化)、泼尼松龙、甲泼尼松、曲安西龙(中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长效) 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⑴促进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合成糖原,升高血糖 ⑵加速组织的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负氮平衡 ⑶大剂量长期应用增高血浆胆固醇,‘’满月脸水牛背‘’,形成心向性肥胖 ⑷ 保钠排钾排水促钙磷代谢,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拮抗抗利尿激素

2、抗炎作用(早期改善红肿热痛,后期防止组织黏连及瘢痕形成)

3、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细胞免疫,大剂量体液免疫;干扰淋巴组织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繁殖

20 及功能,诱导凋亡;减少肥大细胞过敏介质产生和释放,抗过敏)

4、抗休克(抑制炎性因子产生;稳定溶酶体膜,减少MDF合成;提高对内毒素耐受力,外毒素无效)

5、其他:允许作用(儿茶酚胺)、中枢作用(兴奋中枢,促癫痫发作)、解热作用(抑制中枢对致热源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源释放)、血液与造血系统(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大剂量使血小板增多、纤维蛋白原浓度上升,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中性粒细胞增多,功能受抑制;淋巴细胞减少)、骨骼作用(骨质疏缩)、心血管(儿茶酚胺允许作用,可致高血压) 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增加对有害刺激耐受性,减轻中毒反应,除SARS不用于病毒性感染;渗出为主的结核病、心包炎、风心瓣膜病、非特异性眼炎;角膜溃疡禁用)

2、免疫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皮肌炎首选;过敏性反应;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抗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首选,早短时间突击大量GC,应用在抗菌药之后,停药在抗菌药之前)

4、血液病(儿童急淋)

5、局部应用

6、替代疗法

不良反应: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消化系统并发症(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水钠潴留血脂升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生长发育受抑制

6、糖尿病

7、中枢

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缓慢停药,遇应激情况给足量药)

2、停药反跳现象

禁忌证:严重精神病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骨折、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水痘麻疹真菌(病毒)感染

用法与疗程

1、大剂量冲击疗法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多用于结缔组织病和肾病综合征

3、小剂量替代疗法,适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维持量用法(8-10点分泌高峰,午夜12时最低):每日晨给药、隔晨给药

二、促皮质激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促皮质激素( ACTH);米托坦(束状带网状带)、美替拉酮(抑制转化)

三、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具明显潴钠排钾作用,与抗利尿激素协同,可致低血钾组织水肿高血压;替代疗法,用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需补充食盐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口服易吸收,黏液性水肿肠外给药;胞核受体TR,对T3更敏感,饥饿、营养不良与肥胖、糖尿病时TR减少;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常用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

作用:

1、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

2、促进代谢和产热(提高基础代谢率)

3、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性

4、物质代谢(

1、小量利用葡萄糖,大量升血糖

2、小量蛋白质合成,大量蛋白质分解

3、降低血胆固醇)

应用:

1、呆小病(小剂量开始)

2、粘液性水肿(小剂量开始,水肿昏迷者注射大量T3,清醒后口服)

3、单纯性甲状腺肿

4、其他: 甲亢患者服抗甲状腺药时可加服T4;术后可应用T4;T3抑制试验

TSH试验,甲减患者腺垂体病变摄碘增高;TRH兴奋试验,TRH反应性减弱,鉴别隐匿性甲亢;在甲减患者,TRH高反应性,病变在甲状腺本身;低反应性,病变在腺垂体,延迟性反应,病变在下丘脑

21

二、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口服,甲状腺浓集较多,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 作用:

1、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竞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酪氨酸碘化及偶联,作用缓慢,对已合成无效)

2、只有丙硫氧嘧啶抑制外周T4转T3 (重症甲亢、危象为首选)

3、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4、免疫抑制作用(抑制TSI,可对因治疗)

应用:

1、甲亢的内科治疗(轻症)

2、甲状腺手术前准备(会致TSH增多,组织脆而充血,术前两周加服大量碘)

3、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大量碘配合丙硫氧嘧啶) 不良反应: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发生较少

1、胃肠道

2、过敏(最常见)

3、粒细胞缺乏(最严重)

4、甲状腺肿及甲减

5、孕妇慎用(丙硫氧嘧啶可使用)

6、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及甲状腺癌禁用

相互作用:锂、磺胺、对氨苯甲酸、对氨水杨酸、保泰松、巴比妥、酚妥拉明、磺酰脲、VB12增强硫脲;碘剂延缓其起效时间

碘: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小量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量

1、抑制TG水解抑制甲状腺素释放

2、拮抗TSH促激素释放作用

3、抑制TPO活性

4、增高至一定值腺泡细胞摄碘减弱,不能单独用于甲亢内科治疗 应用:甲亢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不良反应:一般反应、过敏反应(食盐和增加饮水促排)、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孕妇慎用 β受体阻断药:改善甲亢所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交感症状、普萘洛尔大剂量抑制外周T4转化T3 放射性碘:β射线辐射损伤只限于甲状腺内,γ射线可体外测摄碘功能;青少年孕妇肾功不全慎用,甲状腺危象、不能摄碘者禁用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胰岛素:口服无效,皮下注射吸收快作用短。胞膜受体

作用:

1、对糖代谢:增加糖原合成和储存,加速葡萄糖氧化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

3、对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形成,抑制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合成不可或缺激素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少肾血流

5、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降低血钾浓度

临床应用:1型糖尿病、2型初始治疗、2型降血糖未能控制者、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昏迷)、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的糖尿病、胞内缺钾(与葡萄糖同用)

有速效胰岛素(可静注,皮下起效快)、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皮下给药)、单组份胰岛素、胰岛素吸入剂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最重要最常见,轻者饮用糖水或摄食,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

2、过敏反应(杂质及结构差异)

3、胰岛素抵抗(抗胰岛素物质增多、pH降低、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

4、脂肪萎缩

二、口服降血糖药:适用于轻中度

1、磺酰脲类: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作用:

1、降血糖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

22 结合能力;对胰岛功能尚存有效,1型和胰腺切除无效)

2、抗利尿不降低滤过率(格列苯脲和氯磺苯脲)

3、刺激纤溶酶原合成(第三代)

应用: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尿崩症(氯磺苯脲) 不良反应:皮肤过敏、胃肠不适、嗜睡、神经痛,持久低血糖症

相互作用:非甾体抗炎药、青霉素、双香豆素竞争血浆蛋白;消化性患者和黄疸患者更易低血糖;饮酒低血糖;糖皮质激素、氯丙嗪、噻嗪类、口服避孕药降低作用 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2、双胍类: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降低葡萄糖在肠吸收及糖原异生,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用于轻症,特别适用于肥胖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降低患者血糖,正常人无影响;会导致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作用:

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低血发生率均降低)

2、改善2型脂肪代谢紊乱

3、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作用

4、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不影响分泌)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环格列酮

阿卡波糖(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速度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普兰林肽:延缓葡萄糖吸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肝糖生成及释放,降低血糖波动频率和幅度,

1、2型糖尿病辅助治疗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述

第一节 常用术语

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抑菌药: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浓度提高可杀菌)。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微生物。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

化疗指数LD5/ED95或LD50/ED50,指数越大毒性越小(青霉素指数大,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抗生素后效应,亦称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时间依赖性抗菌药,β-内酰胺类

首次接触效应,氨基糖苷类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抑制PBPs)、万古霉素类、杆菌肽

二、抑制细胞膜功能:包括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制霉素、(氨基糖苷类)

三、抑制或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

全程:氨基苷类 30S亚基抑制:四环素、大观霉素、(氨基糖苷类)50S亚基抑制:红霉素(移位酶)、氯霉素和克林霉素(肽酰基转移酶)。

四、抑制DNA、RNA的合成:喹诺酮类(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Ⅳ)、利福平(RNA多聚酶)、磺胺类和乙胺嘧啶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因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分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若对未接触过的其他抗菌药也具有耐药性。

23 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酯酶(大环内酯)、核苷转移酶(林可霉素)

2、作用靶位改变

3、改变通透性

4、增加外排 耐药基因传递:水平传递最多见 基因突变、噬菌体转导、转化、接合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抗菌药滥用易产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按照适应症选药:青霉素对链球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G+杆菌敏感,宜选用,不能 用青霉素者可用红霉素,链球菌不能用庆大霉素。

2、按药动学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和疗程:一般有效血药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或杀菌浓度,小于最小中毒量。氯霉素、磺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中枢感染。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用于中枢以外的感染。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苷类在尿液中浓度高,用于尿路感染。

3、针对患者的情况合理用药:新生儿禁用氯霉素,致灰婴综合症。

4、其他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菌药。 第三节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长期用药有可能产生耐受性者。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两药联用产生四种可能:无关、相加、协同、拮抗。 抗菌药分四类:

1、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

一、二合产生用增强作用

2、静止杀菌药: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等。

二、三增强或相加

3、速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三拮抗

4、慢性抑菌药:磺胺类。

三、四相加

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临床适应广、疗效高、毒性低的优点。

改造后:

1、作用时间延长

2、对酸性环境稳定,可以口服

3、对β--内酰胺酶稳定

4、 对Gˉ菌和绿脓杆菌有效

5、对厌氧菌如脆弱杆菌有效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与菌体内PBPs结合,抑制细胞粘肽合成酶,阻断细胞细胞壁粘肽合成,同时借助细菌自溶酶;对已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繁殖期强于静止期

耐药机制:

1、产生β内酰胺酶

2、与药物结合

3、改变PBPs

4、改变膜通透性

5、增加药物外排

6、缺乏自溶酶

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菌药

青霉素:性质稳定,作用较强。能干扰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并诱导细菌自溶酶释放。与丙磺舒合用提高疗效。

青霉素G:唯一天然青霉素,口服不耐酸,肌内注射,分布于细胞外液,几乎以原形经尿排泄、临用现配。作用于大多G+球菌、G+杆菌、Gˉ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少数Gˉ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和螺旋体、放线杆菌;对肠球菌、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病毒无作用。对外毒素无效;敏感的G+球菌和杆菌、Gˉ球菌及螺旋体所致感染首选。

不良反应:

1、变态反应:最常见,最严重为Ⅰ型:表现为循环衰竭、呼衰和中枢抑制;及时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2、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体、雅司、鼠咬热或炭疽感染时症状加剧

24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可竞争性肾小管分泌,延长作用时间

2、与氨基糖苷类协同,不能混合静脉给药

3、与抑菌药合用相互拮抗

4、不与重金属合用,影响活性

5、氨基酸营养液为配合禁忌

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不耐酶,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G,多用于轻度感染。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等

氨苄西林:广谱,对G+细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对Gˉ杆菌如百日咳鲍特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沙门杆菌和粪链球菌作用较强,对耐药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与氯唑西林1:1组成复方制剂氨唑西林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伤寒、副伤寒、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

阿莫西林:对肺炎球菌、肠球菌、沙门菌属、幽门螺杆菌比氨苄西林强;与氟氯西林1:1组成复方制剂新灭菌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伤寒,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羧苄西林:不耐酸,注射,对铜绿假单胞菌特效(不能对抗其引起的脑膜炎),常与阿米卡星或依替米星合用

哌拉西林:低毒、抗菌广、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大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2、赫氏反应

3、其他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

与青霉素交叉过敏,抗菌机制相同抗菌谱广,对G+菌敏感,对绿脓杆菌、厌氧菌不理想,过敏反应少,对酸和酶较稳定。是杀菌剂。

第一代:对G+细胞感染三代最强,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不耐酶,肾毒性大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 第二代:对Gˉ菌敏感,对厌氧菌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对酶较稳定。头孢呋辛、头孢孟多。

第三代:对G+菌三代最弱,对Gˉ较强包括肠肝菌类、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用于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尿路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酶稳定。头孢噻肟、头孢哌酮 第四代:对G+菌作用外,对Gˉ菌的作用增强,对酶稳定,无肾毒性。 不良反应:肾毒、过敏、皮疹、药热。

相互作用:与氨基糖苷类、强效利尿药合用加重肾损害;与乙醇合用“醉酒样”反应

第四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氨曲南:具有耐酶、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对Gˉ较强,G+、厌氧菌较弱。

克拉维酸: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竞争型抑制剂。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与阿莫西林合用为奥格门汀,与替卡西林为替门汀

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与西司他丁等量配比成泰能,不能口服;对大多数G+和Gˉ需氧菌和厌氧菌等均有效;对PBPs亲和力强,对酶稳定。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间一般无交叉耐药性,可作为后两者替代品。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菌药)

红霉素不耐酸,常用肠衣片或酯化物;食物干扰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吸收,增加克拉霉素吸收;脑脊液含量低,红霉素能扩散到前列腺并聚积在巨噬细胞和肝脏,炎症促进其渗透;阿奇霉素大部分在胆汁代谢;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有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及其代谢物经肾排泄

25 14元有红霉素、克拉霉素;15元有阿奇霉素。需氧G+菌,G-菌,厌氧球菌首选药 作用机制:不可逆阻断50S亚基肽酰t-RNA移位

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靶位解构改变

3、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红霉素:

作用:G+菌(金葡、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Gˉ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布鲁斯菌、军团菌)厌氧菌(除脆弱拟杆菌及梭杆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杆菌

应用: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和青霉素过敏者,和上述敏感菌所致感染;也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溶脲脲原体所致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军团菌的首选

克拉霉素:强于红霉素,首关消除明显

阿奇霉素:增加对Gˉ菌作用,对某些菌快速杀菌,半衰期大环内酯中最长,大部分以原形由粪便排出

二、克林霉素(优于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口服,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肝代谢,尿排泄。 作用:对Gˉ菌无效,抑制50S肽酰基转移酶。与大环内酯交叉抗药

应用: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不良反应:

1、胃肠道(长期二度感染、伪膜性肠炎)

2、过敏 红霉素与克林霉素竞争结合部位,拮抗,不宜合用。

三、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静脉给药,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可过胎盘,肾排泄;抑制细胞壁合成,杀菌; 应用: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MRSA、MRSE所致败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和呼吸道感染),口服用于治疗伪膜性肠炎和消化道感染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2、肾毒性

3、过敏反应(红人综合征)

多粘菌素B:肌注,作用于胞膜,慢效,繁殖期和静止期均有效。对某些Gˉ杆菌强效(大肠埃希菌、肠肝菌、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与利福平、磺胺、TMP、两性霉素B、四环素协同;肾毒、神经毒性、过敏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多肌内注射,穿透力弱,分布在细胞外液,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透过胎盘屏障,主要以原形经肾滤过;对需氧Gˉ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肝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表现为杀菌作用,对MRSA、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厌氧菌无效。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对结核杆菌有效;铜绿假单胞菌只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作用机制:

1、与70S形成始动复合物

2、与30S亚基结合,使A位歪曲

3、阻滞肽链释放因子进入A位,抑制肽链释放

4、抑制核糖体70S解离,循环利用受阻

5、胞膜通透性增加,胞质外漏。快速杀菌药,静止期,碱性环境增强

耐药机制:

1、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化酶、磷酸化酶)

2、膜通透性改变

3、靶位修饰

应用:敏感需氧Gˉ杆菌所致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链霉素、卡那霉素抗结核

26 不良反应:

1、耳毒性,表现为头昏、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不与耳毒性药如万古霉素、强效利尿药、镇吐药、甘露醇合用,也不与镇静催眠药合用

2、肾毒性:诱发药源性肾衰常见因素;胞膜吞饮方式积聚在肾皮质(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依替米星),不与肾毒性药物如强效利尿药、顺铂、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合用

3、神经肌肉麻痹: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和呼衰(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立即静注新斯的明和钙剂抢救

4、过敏反应,链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 链霉素:土拉菌病和鼠疫首选(与四环素合用治鼠疫)。与青霉素合用可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庆大霉素:严重Gˉ杆菌感染首选,对沙门菌更强;与青霉素合用,治疗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术前预防和术后感染

妥布霉素: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肠肝菌属、变形杆菌属作用较庆大霉素强4倍,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是庆大霉素2-5倍,其他Gˉ不如庆大霉素。适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各种感染,通常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合用

阿米卡星:肌肉注射,抗菌素最广氨基糖苷类,对一些氨基糖苷类耐药菌为首选,与β-内酰胺类联合可治疗粒细胞减少或免疫严重缺陷者合并严重Gˉ菌感染,耳毒性强于庆大霉素,肾毒性低于庆大霉素

依替米星:毒性最低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一、四环素类:静脉给药、碱性易破坏,与30S亚基结合,阻止氨酰tRNA进入A位,也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快速抑菌药

应用:首选用于: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和恙虫病)、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某些螺旋体感染(回归热)、鼠疫、布鲁菌病、霍乱、幽门螺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腹股沟肉芽肿、牙周炎 耐药性:

1、促四环素自核糖体解离

2、外排增多

3、胞膜通透性改变

4、灭活酶

四环素:与食物金属离子络合减少吸收,碱性药、H2受体阻断药减少吸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进入胎盘和乳汁,并沉积在新形成的牙齿和骨骼中;胆汁浓度中浓度高,存在肠肝循环,碱化尿液增加排泄;极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对G+强于G-,对G+不如青霉素,对G-不如氨基糖苷类及氯霉素类,对伤寒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无效。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作用

2、二重感染(真菌感染和对梭状芽孢杆菌所致假膜性肠炎)

3、牙齿黄染,抑制胎儿骨骼发育(禁用于孕妇和幼儿)

4、肝肾损伤,光敏和前庭反应 土霉素:用于肠阿米巴病。

多西环素:胆汁排泄,存在肠肝循环;抗菌活性比四环素强2-10倍,强效迅速长效,四环素类首选;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有效,特别适用于肾外感染伴肾衰以及胆道系统感染,也可用于酒渣鼻、痤疮、前列腺炎和呼吸道感染;易致光敏反应

米诺环素:脂溶性高于多西环素,穿透力强,脑脊液浓度为四环素最高,长时间滞留于脂肪组织,抗菌活性为四环素最高;对四环素或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金葡菌、大肠埃希菌对其仍敏感,用于治疗酒糟鼻、痤疮和沙眼衣原体所致性传播疾病,及上述敏感菌所致感染,一般不作为首选;独特的前庭反应

二、氯霉素:药用左旋体,口服吸收良好,脑脊液浓度高,泌尿系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与50S亚基的肽酰转移酶可逆结合,与大环内酯和克林霉素竞争位点;对G-强于G+,抑菌药,但对流

27 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具杀菌作用;对结合分枝杆菌、真菌和原虫无效; 应用:

1、耐药菌的诱发严重感染(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

2、伤寒首选喹诺酮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有些国家首选氯霉素

3、立克次体感染,四环素过敏者选用

4、联合用药,盆腔腹腔感染,眼科局部应用

不良反应:

1、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2、灰婴综合症(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降、皮肤苍白发绀)

3、溶血性贫血、二重感染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口服吸收良好,食物金属离子影响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肝肾代谢;广谱杀菌药,对G+Gˉ、结合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有效(对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厌氧芽孢杆菌属有效);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最强;抗生素后效应 作用机制:

1、Gˉ菌,抑制DNA回旋酶

2、G+菌,抑制拓扑异构酶Ⅳ

临床应用:单纯性淋病或宫颈炎首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首选氟喹诺酮;对敏感菌所致急慢性前列腺炎、复杂性前列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旅行性腹泻、脑膜炎奈瑟菌、儿童重症感染均有效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神经系统毒性,抑制GABA与受体结合,致兴奋(弗罗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3、光敏反应:司帕沙星、洛美沙星、弗罗沙星最强,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4、心脏毒性,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5、软骨损害6其他:跟腱炎、肝毒、替马沙星综合征、过敏反应

相互作用:避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药物同服;慎与茶碱类、NSAID合用;避免日照保、用药;不与Ia类及Ⅲ类抗心率失常药和延长QT间期药如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不宜用于儿童、精神病史者,孕妇禁用

诺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志贺菌、肠肝菌科、弯曲菌、沙门和奈瑟菌极为有效。主用于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也可用于皮肤和眼部感染。

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活性很强,主要用于耐药Gˉ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骨关节和皮肤组织感染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基础上对结合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和部分厌氧菌有效,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盆腔感染 左氧氟沙星:活性是氧氟沙星两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莫西沙星:对G+、厌氧、结合分枝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很强,Gˉ与诺氟沙星相似,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鼻窦炎,一过性轻度呕吐和腹泻。

二、磺胺类药:肠道易吸收类以原形药、乙酰化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经肾排泄,酸性尿中易结晶析出;肠道难吸收类必须在肠道内水解,使氨基游离才能发挥作用;对G+Gˉ菌良好活性,以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氏菌和诺卡菌属,对沙眼衣原体、虐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滋养体有抑制作用;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 作用机制: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记忆为“黄河”),阻止二氢叶酸合成,首剂应加倍 耐药性:除固有耐药,获得性耐药有染色体突变和质粒介导

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呼吸道感染

3、泌尿道感染

4、伤寒

28

5、鼠疫

6、肠道感染

7、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 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的损害,应同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过敏反应

3、造血系统反应,可能抑制骨髓,检查血常规

4、神经系统

5、肝功损坏

6、新生儿黄疸及胆红素脑病(竞争血浆白蛋白置换出胆红素)

相互作用:与磺酰脲类、香豆素或甲氨蝶呤合用竞争血浆蛋白,可致低血糖、出血倾向或甲氨蝶呤中毒

磺胺嘧啶(SD):口服易吸收,易透过血脑屏障;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诺卡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脑膜炎和脑脓肿首选;亦用于尿路和上呼吸道感;使用时应增加饮水量,必要时同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磺胺嘧啶银(SD-Ag,烧伤宁):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用于预防和治疗Ⅱ度、Ⅲ度烧伤或烫伤的创面感染,并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

三、磺胺抗菌增效剂:

甲氧苄啶(TMP):口服吸收完全迅速,脑脊液浓度高;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记忆为“甄嬛”——“假环”),抑制四氢叶酸合成;抗菌谱同SMZ,单用易耐药;可致叶酸缺乏症 TMP多与SMZ按1:5制成复方新诺明(SMZco)。扩大抗菌谱

四、硝基呋喃类药:合成抗菌药。与其他类别药物无交叉耐药主用于泌尿道及外用消毒。 呋喃妥因:泌尿系统感染,尿液pH5.5最佳;肾衰禁用。 呋喃唑酮(痢特灵):口服不吸收;胃肠道治疗,其栓剂可治疗阴道滴虫病。

五、甲硝唑(灭滴灵):抗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滴虫、阿米巴滋养体、破伤风梭菌首选;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及四环素耐药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有特殊疗效

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

分一线药: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如异烟肼、利福平、已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 二线药:疗效差,毒性大,价格贵,不作常规。如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 常用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易溶水,口服或注射,脑脊液浓度较高;在肝脏乙酰化,分快代谢与慢代谢;对结合杆菌高度选择性,活动期杀菌,静止期抑菌,单用易耐药,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 作用机制未明:抑制分枝菌酸阻碍细胞壁合成或抑制DNA合成或引起结核杆菌代谢紊乱 应用:各类结核病首选,规范化治疗时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和精神病(补充VB6拮抗过度兴奋),精神病史者慎用;慢代谢更易发生

2、肝脏毒性:快代谢更易发生

相互作用:肝药酶抑制剂;饮酒和与利福平合用可增加肝毒性;与皮质激素合用降低血药浓度 利福平:口服,食物及对氨基水杨酸减少吸收;穿透力强,脑脊液、胸腹水、结核空洞、痰液、胆汁及胎盘。对结核杆菌静止期和繁殖期均有作用;对麻风杆菌等其他细菌也有抑制作用;单用易耐药

作用机制:与细菌RNA多聚酶结合,阻碍mRNA合成

应用:

1、与异烟肼合用治疗初发患者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后遗率;与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合用复治患者

2、治疗麻风病及耐药金葡菌等其他敏感菌

3、重症胆道感染

4、局部用药治

29 疗沙眼、急性结膜炎及病毒性角膜炎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肝脏毒性

3、流感综合症(避免间隔给药)

4、孕妇禁用 相互作用:肝药酶诱导剂

利福定:效力高于利福平,有交叉耐药性。有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良慎用。 利福喷丁:为利福平的7倍,有交叉耐药性,有一定抗艾滋病能力

乙胺丁醇:口服吸收快,脑脊液浓度低,大部分以原形排出,肾毒性;对繁殖期抑菌;单用易耐药,无交叉耐药

作用机制:与二价金属离子(镁)络合,阻止菌体内亚精胺与酶结合,干扰RNA合成

应用:特别适用于经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无效的患者;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治疗初治患者,与利福平和卷曲霉素合用治疗复治患者

不良反应:连续长期应用可致视神经炎,痛风慎用

链霉素:穿透力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差;仅呈抑菌效果。 吡嗪酰胺:口服易吸收,酸性环境中抗结核较强,肝脏损害,诱发痛风,联合用药

对氨水杨酸:仅胞外有抑菌作用;与异烟肼合用,可竞争肝脏的乙酰化酶,使后者游离浓度增高,不与利福平合用。

罗红霉素:新大环内酯类药中最强抗结核菌药,协同异烟肼或利福平

二、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

3、适量用药

4、全程规律用药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一、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口服吸收迅速,少量可经气雾吸入,呼吸道分泌物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能透过胎盘和乳汁经肾排泄;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包括HAV、HCV)对腺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有效;多静注,也可气雾剂给药

作用机制: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传播受到抑制

应用:急性甲型和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最佳

干扰素:在病毒各阶段发挥一定作用,防止再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广泛用于肿瘤治疗

二、抗HIV药: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被宿主细胞胸苷酸激酶磷酸化为活性三磷酸代谢物,与相应内源性核苷三磷酸盐竞争反转录酶,并插入病毒DNA,导致DNA链合成终止,也可抑制宿主细胞DNA多聚酶而表现细胞毒作用;联合用药避免耐药

齐多夫定:治疗AIDS首选;对HIV-1和HIV-2均有抗病毒活性,也能治疗HIV诱发的痴呆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与拉米夫定或去羟肌苷合用,不与司他夫定合用;骨髓移植

司他夫定:对HIV-1和HIV-2均有抗病毒活性,与去羟肌酐或拉米夫定合用,不与齐多夫定合用;外周神经炎

拉米夫定:体内外抗HIV-1,也可治疗慢性HBV感染;与齐多夫定或司他夫定合用原形经肾排泄

去羟肌苷:严重HIV感染首选,与齐多夫定合用

三、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口服利用低,可分布到皮肤、脑、胎盘和乳汁,局部应用可在损伤区达到较高浓度 作用机制:抑制被感染细胞内病毒DNA多聚酶,阻滞病毒DNA合成

30 应用:HSV感染首选药,对水痘、带状疱疹和EB病毒也有效 不良反应:胃肠功能紊乱、头痛和斑疹

四、抗流感病毒药物: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口服,大部以原形经肾排泄;特异性抑制A型流感病毒,大剂量可抑制B型流感病毒、风疹和其他病毒;防止A型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干扰宿主细胞中A型流感病毒RNA脱壳和病毒核酸到宿主胞质转移;主要用于预防A型流感流感病毒感染;金刚烷胺还可抗震颤麻痹

奥斯他韦:治流感最常用药物,抗禽流感、甲型H1N1最有效药物之一

五、抗肝炎病毒:有利巴韦林、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庐山霉素):口服利用度低,肝脏代谢,静脉滴注;选择性与真菌胞膜麦角固醇结合,改变膜通透性;广谱抗真菌药,全身性深部感染首选,真菌性脑膜炎需鞘内注射;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局部应用治疗皮肤、指甲及黏膜真菌感染 不良反应:较多,肾毒性。

制霉菌素:口服吸收少;抗白色念珠菌活性高,主要局部外用治疗皮肤、黏膜浅表真菌感染 灰黄霉素:不外用,微粒制剂或高脂肪饮食可增加吸收,沉积在皮肤、毛发及指(趾)甲的角蛋白前体细胞,抑制真菌有丝分裂,繁殖期杀菌静止期抑菌;用于各种皮肤癣菌治疗,头癣首选,指(趾)甲癣较差

二、唑类抗真菌药:作用于细胞膜

咪康唑和益康唑:局部应用治疗阴道、皮肤或指甲真菌感染

酮康唑:口服广谱真菌药,酸性环境下溶解吸收。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

氟康唑:口服或静注;抗菌活性强于酮康唑,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孢子菌属有效,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首选

第四十六章 抗疟药

分间日疟原虫、三日虐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氯喹:口服吸收良好,肝脾肾肺浓度高,红细胞内浓度高,酸化尿液促排;孕妇可用

应用:

1、治疗疟疾(杀灭红内期裂殖体,也能预防性控制疟疾症状发作)

2、治疗阿米巴肝脓肿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大剂量致视网膜病

青蒿素:口服,脂溶性高;杀灭红内期裂殖体;主要用于治疗对耐氯喹或多药耐药的恶性疟,对脑性疟抢救有良好效果;与奎宁合用相加,与氯喹或乙胺嘧啶拮抗;易复发。

奎宁:抗疟与氯喹相似;减弱心肌收缩力、兴奋子宫平滑肌、轻度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和微弱的解热镇痛作用;金鸡纳反应;可刺激胰岛素释放;孕妇禁用

二、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乙胺嘧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抑制虐原虫增殖,对成熟裂殖体无效;甲酰四氢叶酸钙补充叶酸

31

三、主要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杀灭间日疟和卵形疟在肝中休眠子,能杀灭各种虐原虫配子体;预防疟疾远期复发和阻断各型疟疾的传播;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可发生急性溶血

第四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

一、肿瘤细胸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的关系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

1、增殖细胞群

2、静止细胞群(G0期)

3、无增殖能力细胞群 细胞间期: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能抑制或杀灭增殖周期各期的细胞,甚至包括G0期。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有烷化剂、铂类配合物、抗生素、放线菌素、多柔比星、三尖杉生物碱类。

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周期中的某一期作用较强。杀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有影响核酸生物合成药物和长春碱类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抑制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抗代谢药 (1)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5-氟尿嘧啶 (2)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胸苷 (3)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 (4)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 (5)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巯嘌呤 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1)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派 (2)破坏DNA铂类:顺铂

(3)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合成的药物:DNA嵌入剂多柔比星、放线菌素D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1)微管蛋白抑制剂:长春碱类、紫杉醇。 (2)干扰核蛋白体功能药:三尖杉生物碱类 (3)影响氨基酸供应药物:L-门冬酰胺酶

影响激素平衡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

三、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又称抗代谢药。

5-氟尿嘧啶:口服吸收不规则,一般静滴和静注。竟争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治疗消化系统癌和乳腺癌的基本药物。刺激大,有肝损害,黄疸。

甲氨蝶呤(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口服吸收好,选择性作用于DNA合成期。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阿糖胸苷:口服破坏。静注。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羟基脲:口服吸收好,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色素瘤可暂缓 巯嘌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绒癌

2、直接破坏DNA、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 盐酸氮芥:选择性低,局部刺激强,只能静注。

环磷酰胺:口服吸收好,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常作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期间补充足量液体或乙基磺酸钠减轻毒性。

32 博来霉素:用于鳞状上皮癌。 与顺铂及长春碱合用治疗睾丸癌。肺纤维化,发热、脱发。 顺铂(DDP):口服无效,抗瘤谱广。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放线菌素(更生霉素) 柔红霉素:静滴给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心脏毒性。 多柔比星(阿霉素):静注给药,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肺癌

4、干扰有丝分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长春新碱:可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是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的首选药。疗效好,起效快,与强的松合用作诱导缓解药。

四、共有毒性反应:

(1)骨髓移植:激素、博来霉素和L-门冬酰胺酶没有 (2)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3)脱发

特有毒性反应:

(1)心脏毒性:多柔比星

(2)呼吸系统毒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甲氨蝶呤 (3)肝脏毒性:环磷酰胺、L-门冬酰胺

(4)肾和膀胱毒性:大量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5)神经毒性:长春新碱外周神经炎

首选药: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和恙虫病)、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某些螺旋体感染(回归热)、鼠疫、布鲁菌病、霍乱、幽门螺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腹股沟肉芽肿、牙周炎首选:四环素 需氧G+菌,G-菌,厌氧球菌首选药:大环内酯类

敏感的G+球菌和杆菌、Gˉ球菌及螺旋体所致感染首选:青霉素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首选:青霉素G或磺胺嘧啶 梅毒螺旋体感染首选:青霉素G 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病毒血清 流感杆菌首选:氨苄西林; 肺炎球菌首选:青霉素 肺炎杆菌首选:庆大霉素

百日咳杆菌、军团菌首选:红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林可霉素

土拉菌病和鼠疫首选: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治鼠疫) 严重Gˉ杆菌首选:庆大霉素

伤寒首选:氟喹诺酮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单纯性淋病或宫颈炎首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β内酰胺酶 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

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 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首选:氟喹诺酮 阿米巴病、滴虫病、破伤风首选:甲硝唑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首选:氟康唑 各类结核首选:异烟肼

33 治疗AIDS首选:齐多夫定 严重HIV感染首选:去羟肌苷 HSV感染首选:阿昔洛韦

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选:两性霉素B 头癣首选:灰黄霉素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首选:氟康唑

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的首选:长春新碱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噁唑

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诺卡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脑膜炎和脑脓肿首选:磺胺嘧啶 滴虫、阿米巴滋养体、破伤风梭菌首选:甲硝唑 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 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大小发作合并时首选: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症首选:氯丙嗪(阳性)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 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

伴糖尿病、左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及急性心梗高血压首选:卡托普利 急性肺水肿首选:呋塞米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首选:甘露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首选:H2受体阻断药 多发性皮肌炎首选:糖皮质激素 感染中毒性休克首选:糖皮质激素

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 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 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

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 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 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

34 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 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 防 止“虹晶粘”,能 治 心 动 缓; 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

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 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

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

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 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 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 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 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 α受 体 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 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 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35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 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 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

α受 体 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 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 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 β受 体 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 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一)药物的种类

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 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 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 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

36 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 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 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 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 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

局麻药

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 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 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剂量不同效有异,过量中毒快抢救, 洗胃补液又给氧,碱化尿液促排泄。

抗癫痫药的选用

癫 痫 小 发 作,首 选 乙 琥 胺; 局限发作大发作,苯妥英钠鲁米那; 卡马西平精神性,持续状态用安定; 慢加剂量停药渐,坚持用药防骤停。

抗精神病药

37 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受体多巴胺, 镇静止吐兼降温,人工冬眠显奇效, 长期用药毒性大,震颤麻痹低血压。

镇痛药

吗啡镇痛快,很强成瘾性; 呼吸抑制重,慎重选择用; 镇痛作用灵,心性哮喘停; 过量要中毒,拮抗纳络酮。

解热镇痛药 乙酰水杨酸,抑制PGE; 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先”

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两类,兴奋大脑咖啡因, 尼可刹米洛贝林,作用部位在延髓; 主治呼吸抑制症,小儿宜选洛贝林, 吗啡中毒可拉明,剂量过大要人命。

抗高血压药

38 中枢降压可乐定,对抗未梢利血平, α-R阻断哌唑嗪, 血管扩张“肼哒嗪”, 利尿降压氯噻嗪,“紧张转化”卡普利, 强扩动静硝普钠,危象心梗才选它, 联合.阶梯.个体化,肺、肝、肾功要详查。

抗高血压药选用

伴有冠心心绞痛,禁止使用胍和肼, 普萘洛尔硝苯啶,降低血压抗心痛。 脑血管,有疾病,不能使用胍乙啶; 肾功能,有减退,禁用心卡胍乙啶, 可用多巴可乐定,伴溃疡,可乐定, 精神病,血压升,首先考虑利血平。

抗心绞痛药

抗心绞痛药三类,********扩血管, 阻钙内流硝吡啶,阻断β-R心得安; 增加血供降氧耗,联合用药效力添。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药很复杂,心电生理统率它。 三种离子钾钠钙,三类药物好分家。 降低自律消折返,失常原理两句话。

39 缓慢失常阿托品,室律不齐“利卡因”。 房颤房扑地高辛,心甙中毒苯妥英。 β-R阻断室上性,阻钙内流异搏定。 “房室交界”它能正,胺碘酮,效全能。

强心甙

强心甙类慢中快,增强心力游离钙; 正性肌力最根本,心力衰竭适应症; 减慢心率和传导,房颤房扑阵发性; 毒性反应三方面,心律失常要送命; 维持疗法地高辛,禁钙补钾牢记心。

抗凝血药

血栓疾病需抗凝,肝素作用强快灵, 抗凝适用体内外,鱼精蛋白拮抗快, 双香豆素仅体内,过量中毒加维K, 枸橼酸钠用体外,大量输血防低钙。

止血药

凝血酶原缺乏症,选用VK来纠正; ,肝功不良减效果。

注射垂体后叶素,好比内科止血钳; 门脉高压肺咯血,收缩血管显效果; Ⅱ、Ⅶ、Ⅸ、Ⅹ合成多

40 尿崩症状可治疗,心脏血管注意到。

纤溶亢进出血症,氨甲苯酸可纠正; 作用较强毒性低,血栓形成要注意。

利尿药

利尿药物强中弱,作用肾脏钠排出; 严重水肿肾衰竭,宜选速尿来救急; 中效双克常用到,心性水肿效果好, 留钾利尿弱效差,各型水肿伍用它; 强中谨防‘四一症’,弱效注意钾过剩。

注:“四一症”指强效利尿药的四低一高症(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高尿酸血症)和中效利尿药的四高一低症(高血氨、高血糖、高尿素氮血症、高尿酸血症、低血钾)。

抗过敏药

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是代表; 皮肤粘膜过敏症,选用此药可纠正; 治疗失眠和止吐,作用较强正对路; 不良反应比较少,口干嗜睡常见到。

抗酸药

抗酸药物复方多,互纠缺点增效果; 中和胃酸护粘膜,局部作用显效果。

41

导泻药

硫酸镁,竣泻剂,用法不同作用异; 口服泻下与利胆,排便排毒又排虫; 注射降压抗惊厥,用于子痫破伤风; 局部热敷消肿痛,未化脓者方可用; 经期孕妇应慎重,肾功减退选钠盐; 过量中毒勿惊恐,钙盐拮抗解毒用。

镇咳药

中枢镇咳可待因,无痰干咳效果灵, 呼吸抑制易成瘾,安全有效咳必清

祛痰药

恶心祛痰氯化胺,兴奋迷走稀释痰; 粘痰溶解痰易净,硫键断裂痰变性; 前药口服后局部,合理选用不延误。

平喘药

平喘药物氨茶碱,抑制酯酶效果显; 松驰气管平滑肌,急慢哮喘可防治; 强心利尿兴奋脑,控制用量很重要。

子宫类兴奋药

42 选用子宫类兴奋药,掌握剂量很重要; 相对安全缩宫素,产前产后均适宜; 麦角制剂产后用,亦可治疗偏头痛。

抗甲状腺药:

内科治疗甲亢病,主要选用硫脲类; 过氧化酶受抑制,生效缓慢疗程久; 药物减少粒细胞,定期查血很重要; 甲亢危象手前术,需加大量卢戈液;

防治地甲小量碘,对抗甲亢大剂量。 作用高峰两周到,应用注意“碘感冒”。

胰岛素:

各型重症糖尿病,必须补充胰岛素; 降糖作用快而强,促进血糖入细胞; 增加利用和贮藏,糖元分解异生少; 来源减少血糖降,须防休克低血糖。

口服降血糖药:

两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特点慢而弱; 胰岛功能丧失掉,磺酰脲类即无效; 苯乙双胍尚对路,不能替代胰岛素

43

X线造影剂

说明: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X 线 造 影 剂,临床应用碘钡气; 胃肠造影硫酸钡,胆肾造影用碘剂; 肝肾功能检查药,磺溴酚钠酚磺酞; 需要检查心血管,荧光素钠偶氮蓝; 如要检查胃功能,选用五肽胃泌素; 空气氧气能显影,妇科造影都用其。

青霉素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用药后观察30分钟。

氨基甙类

氨基甙类杀菌剂,抑制菌体蛋白质; 对抗阴性杆菌灵,链卡还治结核病; 耳肾毒性最严重,控制剂量定慎用。

链霉素

链霉素,易抗药,迅速持久程度高。 一般感染已少用,配伍用药增疗效。

44

联 合 异 烟 肼,治 疗 结 核 病; 配 合 青 霉 素,心 内 膜 炎 停; 合 用 四 环 素,治 疗 布 氏 病; 伍 用 SD, 鼠 疫 兔 热 病。

红霉素

大环内酯红霉素,碱性环境增效果; 青红合用不对路,盐析现象须记住, 林红竞争结合点,四红合用增肝毒。

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基本无效伤绿结。

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

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外加结核与麻风。

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 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抗结核病药

对抗结核异烟肼,作用三强各型灵; 耐药快速毒性低,影响神经加VB。

45

消毒防腐药

消毒防腐九类药,酚醇醛酸卤素类; 氧化染料重金属,还有表面活性剂, 抑制杀灭微生物,选择外用勿内服。

抗疟药的选用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抗疟药的作用机制 氯喹奎宁红内期,乙胺嘧啶红

氯喹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比较少,头痛耳鸣胃肠道; 长期用药易蓄积,须注意血、心、眼。

甲硝唑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有机磷中毒解救

有机磷中毒症状三,中枢M样骨骼肌,

46 解救用药要适当,N样症状解磷定, 外周中枢阿托品,早期足量反复用

47

第四篇:药理学常见问答题归纳

第一章 绪论

1、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试述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3、何谓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选择性作用有何意义?

4、何谓药物的基本作用?

5、从药物的量效曲线能说明哪些问题?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6、何谓药物的ADME系统?有何实际意义?

7、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对临床用药有何重要意义?

8、何谓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有何临床意义?

9、简述血浆半衰期及其临床意义。

10、何谓药酶诱导剂?有何临床意义?

11、试述药物的一级消除动力学有哪些特点。

12、试述药物的零级消除动力学有哪些特点。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3、简述年龄、性别和病理状态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14、试述当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会发生哪些改变?

第五章 传出神经药理概述

15、传出神经按递质不同是如何分类的?

16、ACh与NA在神经末梢的消除有何不同?

17、抗胆碱药分为哪几类?各举出一个主要药物。

18、M受体主要分布于哪些器官组织?兴奋之后主要产生哪些效应?

第六章 拟胆碱药

19、去除神经支配的眼滴入毛果芸香碱和毒扁豆碱分别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

20、新斯的明的作用有哪些特点?

21、新斯的明在临床有哪些应用?并分别阐述这些应用的依据。

22、试述有机磷中毒的症状。

23、阿托品在解救有机磷中毒时有什么作用特点?

24、有机磷中、重度中毒为什么必须将M受体阻断药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反复交替应用?

第七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

25、阿托品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救治?

26、东莨菪碱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7、山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及主要用途是什么?

28、阿托品有哪些主要用途?分别阐述其药理作用依据。

29、东莨菪碱用于麻醉前给药为何优于阿托品?

30、丙胺太林的作用和应用与阿托品相比有何特点?

第八章 N胆碱受体阻断药

31、常用的神经节阻断药有哪些作用特点?

32、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有何特点?

33、琥珀胆碱有哪些主要不良反应?

34、琥珀胆碱与筒箭毒碱在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有哪些主要区别?

35、琥珀胆碱中毒为什么不能用新斯的明来解救?

第九章 拟肾上腺素药

36、?受体阻断药引起的血压下降为什么不能用肾上腺素来纠正?应选用何药?

37、肾上腺素有哪些临床用途?

38、麻黄碱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39、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40、间羟胺的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有何特点?

41、为何局麻药中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一般加入多少比较合适?

第十章 抗肾上腺素药

42、酚妥拉明有哪些用途?

43、妥拉唑啉与酚妥拉明相比有哪些优点?

44、试述?受体阻断药的?受体阻断作用。

第十一章 全身麻醉药

45、为何临床常用复合麻醉的方法?复合麻醉有哪些方法?

46、简述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第十二章 局部麻醉药

47、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是什么?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48、试述苯二氮卓类药中枢作用机制。

49、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应如何抢救?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50、试述氯丙嗪阻断脑内DA能神经通路的DA受体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51、氯丙嗪长期大量应用为什么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52、氯丙嗪过量或中毒所致血压下降,为什么不能应用肾上腺素治疗?

53、氟哌啶醇的作用特点如何?

54、简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5、氯丙嗪有哪些重要不良反应?有何处理对策?

第十五章 抗惊厥药和抗癫痫药

56、简述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57、常用的抗癫痫药有哪些?各适用于何种类型的癫痫病?

58、试述硫酸镁抗惊厥的机制。

59、为什么不可用左旋多巴治疗由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60、简述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的原理、外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减少方法。

第十七章 镇痛药

61、吗啡为什么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与支气管哮喘?

62、哌替啶与吗啡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

63、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应用是什么?

64、何谓成瘾性?吗啡等镇痛药产生成瘾性的机制及有何防治措施?

65、癌性疼痛患者选用镇痛药的原则有哪些?

第十八章 中枢兴奋药

66、根据主要作用部位对中枢兴奋药进行分类,每类举1~2种药物。

第十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67、简述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68、与阿司匹林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在作用与应用方面有何特点?

69、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有哪些?每类举一药名。

70、简述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机制和预防。

71、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特点。

72、吗啡、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与临床应用有何区别?

第二十章 抗高血压药

73、抗高血压药物分哪几类?列出其主要代表药。

74、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利尿药的降压机制是什么?其主要临床适应症有哪些?

75、简述可乐定降压作用机制及其主要适应征。

76、试述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及其主要适应症。

77、简述卡托普利降压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特点。

第二十一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78、何谓心肌重构?影响心肌重构的因素有哪些?

79、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有哪几类?

80、简述强心苷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学基础。

81、试述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

82、简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中毒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83、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机制及临床应用。

84、简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用哪些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哪些药物治疗?

第二十三章 钙拮抗药

85、简述钙拮抗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86、简述钙拮抗药的主要临床应用。

87、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

88、简述钙拮抗药抗心绞痛的临床应用。

89、试述?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及长期服药者停药时应逐渐减量的原因。

90、试述硝酸酯类与?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

第二十五章 抗高脂血症药

91、抗高脂血症药分哪几类?各举出一代表药。

第二十六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92、简述呋塞米利尿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

93、简述噻嗪类利尿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94、试比较螺内酯、氨苯喋啶作用的异同。

95、简述乙酰唑胺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96、平喘药分哪几类?各举一代表药,简述其平喘作用机制。

97、简述色甘酸钠的平喘原理和临床应用。

98、喷托维林和苯佐那酯在镇咳机制上有何异同?各有何临床应用?

99、N-乙酰半胱氨酸是如何产生祛痰作用的?有何临床应用?

100、简述沙丁胺醇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10

1、简述异丙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0

2、胃酸分泌抑制药可分为几类?列举每一类代表药。

10

3、简述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10

4、简述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10

5、指出两种脂溶性维生素K,并叙述其止血作用原理。

10

6、常用香豆素类药物有那几种?简述其抗凝血作用原理及起效慢的原因。 10

7、简述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

10

8、肝素和香豆素类药过量所致出血各应用何药解救?为什么?

第三十章 子宫兴奋药

10

9、试述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10、比较缩宫素与麦角新碱对子宫作用的异同,分别有哪些临床应用。

第三十一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1

11、简述H1受体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12、组胺受体分哪几类?简述其分布和效应及各类代表药。

第三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

13、糖皮质激素通过哪些环节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1

14、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哪些?

1

15、简述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机制。

1

1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主要引起哪些代谢紊乱?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

17、简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1

18、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1

19、雌激素在临床上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20、试述孕激素的临床应用。

1

21、目前临床应用的避孕药有哪几类?

第三十四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

22、抗甲状腺药有哪几类?各有何临床应用?

1

23、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

1

24、甲状腺危象可用何药处治?简述其理论依据。

1

25、常用的硫脲类药物有哪些?简述本类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

第三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1

26、胰岛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什么?有何临床用途?

1

27、胰岛素抵抗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防治措施?

1

28、简述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依据。

1

29、简述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30、抗菌药抑菌或杀菌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1

31、耐药性产生机制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1

32、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哪几方面?

第三十七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1

33、简述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1

34、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1

35、选择SMZ和TMP合用的药理依据是什么?

1

36、试述氟喹诺酮类药理作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第三十八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1

37、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

1

38、简述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理特性。

1

39、?-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有何优点?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140、新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哪些优点?

1

41、红霉素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哪些感染?

1

42、简述克林霉素的临床用途。

1

43、简述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1

44、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什么?

1

45、简述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机制。

1

46、简述庆大霉素的临床用途。

1

47、简述多粘菌素的作用机制。

第四十一章 广谱抗生素

1

48、简述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谱及其抗菌作用机制。

1

49、四环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150、氯霉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1

51、简述两性霉素B抗真菌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

第四十三章 抗结核病药

1

52、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有哪些?

1

53、为什么异烟肼对结核杆菌以外的细菌无效?

1

54、结核病治疗为什么要早期用药?

1

55、抗结核药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十四章 抗寄生虫病

1

56、根据抗疟药的作用环节及临床应用可将药物分为哪几类?写出各类主要药物。 1

57、氯喹有哪些作用和用途?

1

58、抗阿米巴药可分为哪几类?写出各类主要药物。

1

59、卤化喹啉类药物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第四十五章 抗恶性肿瘤药

160、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哪几期?作用于各期的药物有哪些?

16

1、根据药物对增殖周期中各期肿瘤细胞作用不同,抗癌药可分为哪几类? 16

2、甲氨蝶呤抗肿瘤的机制是什么?

16

3、大剂量间歇疗法有哪些优点?

16

4、抗肿瘤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第五篇:心理学考研名词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范围可以分成人和动物两大部分,包括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动物的感觉 知觉 记忆 具体思维 情绪 模仿 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作为基础课程,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和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研究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的源流: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著作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著的《论灵魂》成为独立的学科实在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神经生物学理论,是从最基本的方面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2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是人精神活动的主体,它位于心理的深处,我们人的许多行为就是由无意识支配的. 3行为理论,个体对一切行为的产生和改变都是由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造成的. 4认知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不仅是被动的刺激接收者,而且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5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强调要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认为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心理的起源:1反应性2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形式,具趋利避害的倾向)3信号性反应(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是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标志) 心理发生三阶段:1感觉阶段2知觉阶段3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心理的产生1进化论的解释2社会劳动说

个体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个体实践因素,个体实践则是前两者发生联系并相互作用的中介或桥梁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主导),社会文化因素(最主要)

意识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无意识就是没有”意识到”,既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对象既包括外部世界的物体或现象,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心理或行为。注意的指向,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注意的集中,是指心理活动聚焦到被选择的对象上,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强度特征)

注意与心理过程:首先,注意是认识,情绪等心理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伴随状态。其次,任何心理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维持和调控。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活动,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两大特点目的性和 意志性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进行实际操作4对注意进行剪控 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最佳形态,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式。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紧张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范围,又称注意的范围,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知觉对象的特点和知识经验

注意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集中与某个对象的程度,这是注意在强度上的特征。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范围就越小,注意的范围越大,要保持高度紧张的注意就越困难。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长短,就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上的两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的、迅速及时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是主动的,积极的行为。

利用无意识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将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2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3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

利用有意识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2利用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3做中学

利用有意识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2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3关注学生课堂反应

注意品质在教学中的运用:广度,紧张度,稳定性,分配,转移的运用

各种注意的转化可以分成1递进式转化(从无到有,从有到有后)2交替式转化(不断交替)

感觉就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为进一步的知觉加工提供了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资源。

知觉是个体经由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其彼此关系的过程。亦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知觉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照内容分主要包括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其中空间知觉又分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和方位知觉,还有正误之分

感受性,一个人在不同时刻,其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有差异,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不同的感受能力。包括绝对阔限和差别阔限

感受性的变化:感受适应,感受对比,感受的锻炼发展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对于那些符合当前任务需要的,熟悉的,令人感兴趣的事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组织性,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封闭性原则,良好图形原则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试图对当前刺激做出合理解释,赋予他们一定的意义,而且常常使用词语把他们标记下来。

4知觉的恒常性,发生机制包括刺激信息的综合作用和知识经验的作用

知觉过程实际就是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对当前刺激信息的组织加工并予以解释的过程

关于记忆,传统定义认为,记忆是人脑对于过去经验的反映。过去经验包括感知过的事物,考虑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操作过的动作。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 信息加工的观点将记忆定义为人们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记忆类型:从过去经验的内容看记忆(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3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别是1,2,3存储系统

感觉记忆,即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是暂时登记,是世界呈现给我们的信息的第一储藏室。

感觉记忆的特征:1感觉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保持了刺激的精确的物理特征2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量很大,大凡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3存储时间比较短。 感觉记忆的发现(乔治,斯菠林)

短时记忆:象一个由意识控制的工作平台,加工那些受到注意后经感觉记忆转入的信息,还加工个体所需要的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

短时记忆的特征:容量通常用广度来测量方法来评定2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也是比较短的 长时记忆:通常再记忆中保留很长时间甚至一身关于自我和世界的全部知识 长时记忆的习得:识记(无意有意2机械意义)2编码(语义编码表象编码) 长时记忆的存储:质的变化(内容原形向匀称方向发展)量的变化(记忆的恢复巴拉德。遗忘曲线艾浩斯宾)

长时记忆的提取: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呈现时仍能被认识的过程回忆则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再次重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长时记忆的遗忘:信息提取不出来或错误(部分完全暂时永久遗忘)

遗忘的学说:(衰退理论:时间巴甫洛夫。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线索依赖性遗忘:我们在记忆中要准确编码或准精确加工信息, 索引不在,内容在)

记忆在学习中的应用:感觉记忆在集中注意(减少分心刺激,明确学习目的)短视记忆充分运用组块和复述(借助短视记忆组块的扩容性,增大短时记忆的信息量;及时复述,促进信息转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多种策略(及时经常复习,多重编码,增加提取线索;建立组织线索帮助回忆)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两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1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2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觉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概念和表象,而概念和表象又构成了抽象思维的基本元素

思维的种类:动作(灯坏修灯)形象(文学)抽象(数学)感知运动思维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形式运算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问题解决: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丛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通路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景 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知觉特点(克服先入为主)2迁移的作用(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利弊)3动机强度(积极的无所谓的态度)4启发原型5定势作用(于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按比较固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具有创建的思维,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标准:流畅性(定时多方法)变通性(灵活)独特性(独特不落俗套)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旺盛的求知欲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3培养自觉的独立性4培养广泛的兴趣5培养敢于冒险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想象:对大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目的性(无意想象梦,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情绪: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变化模式,包括主体体验特征,生理激起,外显表情认知因素 情绪的变化:质和量。质:对立方面量强度变化

情绪的功能:1信号功能(表情语言)2动机(热爱就追求)3社会(交往)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厌恶

情绪状态:再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紧张水平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心境:脆弱持久弥散的情绪状态,感染性)激情(暴风雨般的短暂而强烈)应激(意外情况下急速而高度紧张,广泛而强烈的生理反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匮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的状态 需要的种类:起源: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对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理论:

动机:促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内在原因,具体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行为效率:

动机的种类:起源(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长远和短暂动机)社会价值(高尚和低下动机)等

成就动机:要求取得优秀成绩的动机。即人们在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也是一个人自己人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一种完美地步的内部推动力量 学习动机:个体发动或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激发: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欲和内部动机3提倡自主学习4对学习结果及时反馈5恰当的评价6合理利用竞争

智力:通常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使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智力研究的新理论:1三元智力理论(成分亚理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2多元智力理论(言语,音乐,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人际,内省,自然观察) 3生态智力理论4情绪智力理论(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发,认知他人情绪并产生同感,社会与人际关系处理)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胎儿,生活,家庭)3教育与实践(家庭社会)

智力测验:用比较系统的测验题目并用数值表示个人智力发展水平,以测量人的记忆,观察,想象,判断等一般能力的一种测验方法

人格: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外在的印象,在生活中扮演的真实角色。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成熟,)社会(家庭,学校,文化)心理 气质:个人生来就具有的 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 性格: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人格气质与性格关系:都是描述个人典型行为的概念。常混说。区别;人格是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包含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气质决定一个人的反映敏感度活动水平心境可塑性和适应性是人格的先天遗传成分:而性格则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响应的行为方式,是人格中的后天习的成分。区别;起源,可塑性。联系制约: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影响性格形成和变化的难易和快慢,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或抑制气质的表现

上一篇:音乐在电视的作用下一篇:医疗质量管理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