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重点小抄版

2022-08-05

第一篇:传染病学重点小抄版

传播学重点小抄版

1. 现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概念是西方的舶来品,是英语 communication一词的翻译,含有通信、传递、传达、交流、交往、沟通等几十种定义

2.1909年,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为传播学下了一个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3.1911年,美国学者皮尔士在《思想的法则》中从符号学的意义上对船舶进行了描述 4.普遍认为,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5.定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和探索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更好地利用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效果的一门科学

6.人类传播的历史进程;符号与信号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与网络传播时代五个历史阶段

7.印刷传播时代成果:1456年德国的谷腾堡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印刷时代。印刷技术的进步使新兴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打破了官僚、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最强大的传播工具,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电子与网络传播时代成果: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1877,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95,意大利人马可尼完成无线电实验

8.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拉斯韦尔(Lasswell 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中提出5W)、卢因(Lewin)、霍福兰(Hovland)/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施拉姆(Schramm)

9.传播学学科体系及主要学术流派:传播学学科体系、传统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第二章

10.符号定义:符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借用外在客观事物形状发明创造的象征性记号,是人类标记事物、传播交流信息的物质载体

11.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包括物体符号、体态符号、伴随符号时空符号、网路虚拟化非语言符号

12.非语言符号尤其是体态符号的作用:补充作用、替代、强调、否定、重复、和调节、示意作用 13.符号的意义就是符号通过符形所传达的关于符号对象的讯息

14. 特点:A 符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 随意性和约定性;C 简约性和象征性D 形义组合的灵活性和多义性E传承性和超时空性

15.符号的基本功能:A 命名、指代功能、B表意、传达功能、C规范、限制功能、D显示、标志功能/E认识、储存功能、F传播、交流功能

16.什么是意义: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一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7.意义的分类: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语境意义、象征意义 18.汉语文献中信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唐代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第3章传播类型 19.传播类型的分类: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20.自我传播:自我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类型,没有自我传播,其他传播类型也是无法存在,自我传播主要是在人的心理,思维层次进行的,又称为自我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

21.自我传播就是外部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中输入,加工,编解码,储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外部信息的认识过程。郭庆光也下了一个定义,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处理的活动。

22.作用:自我传播是其他一切人类传播类型的形式的基础,这是他最大的功能。(1).有助于人们对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2)有助于人们求得心里安慰,化解内心积压的各种不愉快,(3)可以帮助人们从外界世界中筛选出有用的知识信息,

23.主要理论:(1)米德的I与ME理论。(2内省式思考(3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4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4.人际传播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交流的互动系统。25.人际传播的作用:(1是获得位置信息的有效手段。(是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是形成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3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桥梁。(4是满足人们感情交流需要的有效途径。 26.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额度高。受外力限制少。

27.大众传播的特点:(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2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是一种商业经营性质的传播活动。(5存在着由单向传播到多向传播发展的趋势。(6媒介融合趋势明显,(7传播内容是公开的。 28.大众的功能。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劝说。社会化功能。娱乐作用。施拉姆三大领域的四大功能说:雷达,控制,教育,娱乐功能。拉杂斯菲尔德和莫顿的新三功能说: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功能。

第六章 29.拉斯韦尔模式(5W):

7W模式

第五章.传播媒介

30.媒介,从广义上说讲的是是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狭义的媒介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也就是指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MEDIA”是“MEDIUM” 31.关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四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热媒介和冷媒介”、“人的延伸”“地球村”

32.麦克卢汉的理论:(1)媒介就是讯息(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3)冷媒介与热媒介(4)地球村 33.怎样评价麦克卢汉的理论(1)麦克卢汉首创“媒介”这个词(2)他强调了媒介的社会历史作用(3)他的认识角度的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光和范围(4)他关于地球村的预言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34.麦克卢汉的局限性:(1)他过度强调了“技术”的本质和功能 (2)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他对被媒介影响的感官环境的关注胜过逻辑的关注 35.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1)拟态环境(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3)梅罗微茨的媒介情景论(4)你是电视人还是容器人(5)充裕主义与消费时代(6)布热律斯的媒介失控论

36.媒介类型:1印刷媒介 2广播媒介 3声像媒介—电影电视 4新媒介 37.媒介组织:1经营目标 2宣传目标 3媒介的公益性和公共性

38.媒介产业:所谓媒介产业,就是那些从事内容制作与传播活动的企业的总和,有人们熟悉的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公司,也有有线电台、卫星电视公司、计算机公司、公关广告公司、音像出版公司、信息媒介技术设备制造工公司

第六章 传播受众

39.受众的界定:受众,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者。具体而言,它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接受体——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电影的观众、网络的浏览者,也包括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其他传播类型中信息交流的个体。

40.受众的类型:学者邵培仁将受众分为:积极选择者和随意旁观者;纯粹受众与介质受众;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俯视性受众、仰视性受众与平视性受众

41.受众的角色:

1、传播符号的“译码着”

2、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3、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4、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42.受众的特征:1每种大众传媒的受众都有具有共同经验的个人组成,由于社会环境、社会角色、文化背景、民族特征等不同,在传播活动中显示了不同的特征,判断和选择倾向也不同

2、受众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受到人际传播环境与社会联系的影响,并按照现实与自身的习惯有意识的选择信息。

3、受众由成分复杂的一大批人构成,且不是一成不变的。

4、由于受众个人心理结构、环境的背景的差异,表现在对信息内容的选择、认知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5、由于传、受双方的时空间隔,传播者对受众的了解间接而笼统。

43.大众的特点:(1)规模的巨大型 (2)分散性(3)匿名性(4)无组织性(5)同质性 44.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1)知晓权(2)传媒接近权(3)监督权 (4)隐私权

45.受众研究理论(1魔弹论

2、个人差异论

3、社会类型论

4、社会关系论

5、文化规范论

6、使用与满足理论

7、顽固受众论) ① “魔弹论”又叫子弹论:“魔弹论”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

② 使用与满足理论:又称满足需要论、自助餐论。这一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接触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特定需求。 46.反馈的界定与作用;

①定义:是指手中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告诉”传播着关于其信息是怎样被接受的。 ②作用:

1、反馈有助于传播者检验传播效果

2、反馈有助于传播者改进下一步的传播

3、反馈能够既激发和提高传播者的工作热情

47.反馈的分类:

1、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

2、即时反馈与延迟反馈

48.大众传播中反馈的特点:

1、间接性

2、延迟性

3、零散性

4、累积性

5、量化性

第七章传播效果

49.什么是传播效果?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体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50.(微观过程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媒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51.(宏观综合过程分析)范式转移?它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

52.“超强效果”论?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是所谓“超强效果”论流行的年代。其基本观点认为大众传媒威力巨大,可以形成舆论,改变信念和生活习惯,斌起额或多或少按照大众传媒及其内容控制者的意志支配受众行为,代表性理论是子弹理论,也即同一效果论。

53.“有限效果”论?有时被称为最低效果法则,首先提出的是约瑟夫,克拉伯的妻子霍普。克拉伯。核心是:传媒并非万能,而是在多种制约因素的互动关系里产生相当有限的效果。

54.“适度效果”论?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被提出。美国学者塞弗林和坦卡德在《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中提出,主要包括的研究?知识传播论、知识鸿沟说、创新-文明扩散论、使用于满足论、议题设置论、真实构建与认同论、舆论氛围形成论、社会化理论、文化规范论等。

55.“强大效果论”?强大效果论是适度效果论的存在方式之一。重要原则?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境况中,如果能够顺应事态的客观发展和公共普遍的内在需求;如果能够抓住时机控制局面,引导受重的感知、认识、情绪和行为;如果能够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谨慎的筹划节目和传播活动,确立明确的传播目标,妥善重复有关讯息,那么大众传媒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

56.“谈判效果”论?指在传授双方互动的意象构建过程中,大众传媒产生其效果“谈判性的传媒效果论”核心?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环境里受、传双方基于谈判亦即互相商讨和彼此斗争,依据各自的处境、利益、兴趣及意图等,建构媒体所传导的意义系统。特点?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三大彼此关联的互动关系:一是传、受双方积极地编码解码活动:二是传、受双方的社会权力关系;三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批评与反批评)。

57.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佩恩基金会的系列研究:电影队青少年的影响。社会学家布鲁默的研究包括如何影响他们的游玩和日常行为,诸如穿着、举止、言谈、情感、幻想、抱负、诱惑以及职业打算。在佩恩基金会系列研究中以方法精确,最接近当代社会科学水平而著称的研究项目是由彼得森和瑟斯顿完成的。

58.二级传播论?大众传播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大众传媒流向舆论领袖,然后由他们传给他们想要影响的人们。他的第二个核心概念,就是所谓的舆论领袖。

59.舆论领袖?人们认识和信赖的人,往往跟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

60.创新和讯息扩散理论?S曲线是创新和讯息扩散的常规模式,不仅显示了他的总体形态和速度,而且表明了一系列影响创新和讯息扩散的因素?一:戏剧性强或意义重大的讯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反之则相反。二:传媒界所重视的讯息,传媒就会大规模和重复报道,因此这些讯息也就传得快而且广。三:人际传播在讯息扩散中起了积极作用。四:受众的教育程度、社会角色、年龄、个性特点是重要因素。 6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述要?特点是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查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62.“沉默的螺旋”理论述要?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沉默的螺旋假说命题,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沉默的螺旋特点?一是他的舆论观,二是他的效果观。沉默的螺旋意义?第一,他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领域,抢掉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这正是传统的舆论学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他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的影响,并正确的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压力。

63.培养理论要述要?也称为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它的基本观点?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上限效果”假说。与知沟假说持相反观点 是JS艾蒂玛和FG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线效果假说。论据?一: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 的二,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三,现有知识已经达到上限。 64.知沟

中心内容: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第八章

65.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重要理论: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authorianism’也称权威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传播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

贝尔洛的SMCR传播模式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它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数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首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考生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

艺术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所以需要传播学的大众传媒知识来作参考,了解导向、需求广告学专业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告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市场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3.熟悉有关广告的政策法规;4.具

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与活动能力;5.了解中国广告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 编辑本段主干课程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 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摄像与摄影、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修业年限:四年新闻传播学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相近专业: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传播学 媒体创意 广播电视编导 国际文化交流就业方向:毕业后从事一切与广告,传媒有关的工作。平面设计师——运用电脑技术、软件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影视多媒体策划——整个媒体设计过程的统筹、宣传分组织实施;企业、集团形象设计、宣传!就业率:2004年:75.06% 2005年:68.17% 2006年:76.09% 2007年:83.05%

编辑本段就业去向

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

新闻传播学类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近年来,这些专业被考生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热门的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好一些。毕业后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对新闻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他们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

专业特性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

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例如,接触大量电视暴力节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这就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媒介的长期效果,就对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媒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提供受众正确的信息,就可以对培养受众健康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偏颇的描述,就会歪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而综观历史和当下,许多新闻媒介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原因,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颇。这一现象在我国现今新闻界大量存在。比如媒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农民工犯罪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集中报道,使受众对农民工产生负面的刻板印象,从而对这一社会群体产生负面认识,这一偏见妨碍了农民工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的交流与理解,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不断被边缘化。托马斯公理认为,如果人们对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这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因此可能会反过来刺激更多的犯罪行为和心理问题,对社会增添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合理接见培养理论的这一观点,重视新闻媒介在建构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具体见解中的作用和任务。首先,要把新闻真实性摆在第一位,不仅要新闻事实本身真实,还要求一系列的新闻事实作为一个整体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其次,要注意平衡报道,始终坚持正面报道为主。也就是要把新闻真实性置于宏观背景下去考量,使受众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正确的认识。

第二篇: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重点小抄版

新闻伦理与法规

第一章 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一、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

1、媒体职业道德就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体机构自身,遵循体现普遍性的社会公德(工作观)和体现特殊性的专业标准(专业规范),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媒体职业伦理就是媒体从业者和媒介机构在媒体职业道德体系中的诸个因素发生冲突时的理性抉择原则。

3、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是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核心,是决定新闻应该如何采集、制作、报道和编辑的行为准则。

二、可运用的伦理学理论和原则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康德的绝对命令、英国的功利主义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

一、新闻行为的评价标准

1、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

2、符合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要求。

3、符合新闻工作惯例

新闻要真实、报道要客观、采访要深入、评论要公正等。

4、 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二、道德总原则:利益净余额

1、道德的终极标准:善恶原则

2、善恶六原则:

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己、损人利己、纯粹害他。

三、记者扮演角色注意事项:

1、不能扮成政府工作人员,借处理政事获取新闻;

2、不能扮成司法工作人员,借审理案件获取法律新闻;

3、不能扮成军事机关人员,获取军事资

料。

4、记者不能扮成违法犯罪之徒。

5、不能改变其自然性别角色。

四、隐性采访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公共利益原则。暗访的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地沟油”的采访

2、别无他法原则。只有当显性采访之路

不通,又必须了解事件的真相时。比如《华氏911》

3、场合的公共性原则。暗访的场所有规定性,非公共场所不经同意,不得进行拍摄、录音、笔录,否则便是侵犯隐私权。

4、减少道德损失原则。记者暗访可能要

承担成为不法行为的旁观者或间接参与者的风险,在掌握了许多内幕和细节后,不该和盘托出,应省略一些细节,将潜在的有害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章 新闻传播伦理内容及实现

一、新闻工作者的品德结构

1、新闻品德的三种成分:

新闻传播伦理认识、新闻传播的伦理感情、新闻传播的伦理意志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两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

3、新闻传播伦理意志

概念:新闻传播伦理意志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从心理、思想确定到实际实现的整个心理过程。 它包括2个阶段:

——采取道德决定阶段(这一阶段道德意志

主要表现在对动机冲突的解决、行为的

选择上)

——执行道德决定阶段(这一阶段道德意志

主要表现在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

二、新闻工作者的品德培养

1、提高道德认识:品德培养的首要环节。

2、陶冶道德情感:品德培养的基本环节。

3、锻炼道德意志:品德培养的最终环节。 道德教育可以分为言教、奖惩、身教、榜样四种方法。

新闻伦理道德修养方法:学习、立志、躬行、自省四种方法。

第四章 新闻传播伦理规范体系构建

一、媒体传播伦理存在的问题

1、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2)对刊播者提供服务,一条新闻收多少酬金。

(3)出卖版面

(4)以报纸版面或一定节目时间创收。如打

着协办或赞助的名目,或将月末版向社会公开招标 (5)收受礼金

(6)参加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收受“好处”

(7)在采访报道中收“交通费”、“误餐费”

(8)某些地方、部门、企业采取奖励办法,吸引记者进行报道。

2、恶性竞争

体现:(1)在新闻资源的竞争中,为抢新闻不择手段。

(2)在征订发行的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巨奖促订手段。

(3)在人才战略、经营领域内存在的不正当竞争。

(4)盲目追逐报道热点,对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不健康大众文化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假新闻

表现:伪科学新闻、“假事件”新闻

4、 刊播虚假广告和低俗广告

二、媒体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

1、媒介的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混岗

2、混岗极易造成编辑部门或人员出卖发稿权与广告商交换。

3、在我国,从中央传媒到地方传媒,都存在要求记者拉广告、分摊征订任务的问题,而且作为基本工作之一,必须完成,否则会受到经济处罚。特别是广告,丰厚的回扣对于记者的诱惑力很大,于是记者的正面采访就可能变成一种发稿权与广告的交换。

4、记者岗位聘任制度不健全

5、在生存焦虑的驱动下,传媒或记者有可能淡化职业责任感,单纯追求利益。

6、传媒职业规范亟待明确,自律意识亟待增强

7、传媒的职业意识,在学术上即“新闻专业主义。

三、解决传媒的职业道德意识缺失的问题应注意:

1、将传媒工作的“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

2、立足于行业内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道德意识的内化而形成

3、记者的形象、记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自觉遵循而不是由外在力量控制自己的职业行为,出自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即“自律”。

四、建立网络传播伦理规范

概念: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媒体对象等等之间的关系。

1、网络传播伦理问题

(1)真实性问题:强烈而残酷的竞争促使不少网络编辑心绪浮躁,为 了提高网络的知名度和点击率,制造假新闻。 (2)猎奇心理严重:少数媒体的另类价值观:正面报道是清汤寡水,无滋无味;负面消息才是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却香。

(3)商业利益驱使

2、如何建立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

(1)无论网络交往如何具有隐匿性,其行为主体不外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网络交往行为的文明程度。 (2)对现实社会的公民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如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科学人生观等教育,是防止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

(3)发挥专业传播队伍的作用

(4)提高网络传播主体的综合素养是网络传播的必然选择。

(5)网络传播应注意各方面信息的平衡。 (6)在主流文化引导方面,建立网络社会健康的道德评价标准。

(7)强化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自律意识、职业责任和自我约束能力。

3、网络名誉侵权的主要方式:

(1)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内容涉及侮辱、诽谤

(2)通过网络散布他人隐私,使其社会评价降低

(3)在网络论坛和留言板(BBS)上发表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言论

(4)在博客上刊播对他人有侮辱、诽谤的言论和图片

4、大众传播法规包括:(8点)

(1)宪法与表达自由

(2)政务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 (3)大众传播与司法公开公正

(4)淫秽、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的传播限制

(5)大众传播与人格权 (6)大众媒介传播商业信息规范

(7)大众传播与著作权

(8)新闻法律管理制度

第五章 宪法与表达自由

一、表达自由的概念及其价值 大众传播活动理论与实践中的表达自由涵盖一般国家的宪法中有关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提出建议的权利等条款。

1、表达自由对个人的价值:

自由表达是自我实现的组成部分,是个人增长知识和获得真理的一种手段。

2、表达自由对社会的价值:

表达自由能维持社会稳定,健全民主政治。

二、我国法律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

1、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

2、文学艺术创作自由

3、科学研究自由

4、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三、对表达自由的限制

1、内容限制

法律限制的是不可公开的信息; 法律限制的是有害信息;

法律限制的是虚假信息。

2、内容限制的标准

3、学者常提到的原则:恶劣倾向原则、直接

煽动原则、公共福祉原则、必要且最小限度原则、明显且即刻危险原则等。 事先限制的三种方式:立法部门法律、行政部门审批、法院的禁令

事后追惩:指在媒介或当时人违反有关法律

和法院禁令继续传播或发表言论后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

第六章 政务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 汶川大地震救灾体现的3个开放:

信息开放、媒体开放、救灾开放

一、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1、知情权的概念及权利主体

(1)知情权,又称“知的权利”、“知悉权”或“了解权”, 在中国台湾、澳门地区又称资讯权。是指利用新闻媒介获得信息的权利,或者说是公民了解公共事务及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信息的权利。

(2)知情权的权利主体:

我国知情权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意义 1.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有三类: 第一类是行政机关;

第二类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

务职能的组织,如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电监会等; 第三类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

单位,如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等单位。

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3)反映本行政机关设置、职能、办事程序

等情况的;

(4)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

当主动公开的。

3、政务信息公开的形式

政府公报、政务公开大厅、政务公开栏、听证会、信息发布会、新闻媒体、互联网、专线咨询电话、电子触摸屏等。

4、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1)促进公众参与国家管理; (2)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3)保障公民权利实现; (4)接受监督,防止腐败; (5)提高行政效率。

5、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自审,就是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根据有关保密规定自己进行审查。 送审,就是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6、泄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1)泄露国家秘密罪

(2)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3)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

第七章 新闻传播与人格权

人格权包括主体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健康、姓名或名称、名誉、肖像、隐私等。

一、媒介(新闻)侵权行为及其构件

1、媒介(新闻)侵权行为: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他人(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的行为。

2、媒介(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需具备四个要件:损害事实、行为人的

过错、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的违法性。 媒介侵害名誉权的损害结果表现在三方面:即名誉损害、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害。

二、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名誉权,就是公民、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一)侵害名誉权的对象 1 、自然人 2 、法人 3 、非法人组织 4 、死者

(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1、方式:侮辱和诽谤。

界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遭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压人名誉权处理。 诽谤:新闻或其他作品严重失实或者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

侮辱:新闻或其他作品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同,损害他人名誉

2、侮辱的主要特征是辱骂和丑化。 诽谤:陈述虚假事实、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

(三)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与排除

对媒介在面临侵害名誉权指控时经常采用的抗辩手段如下:

1、真实

传媒在面临侵害名誉权诉讼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搜集整理足以证明新闻内容真实性的证据。

2、公正评论 其条件是:

(1)评论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有可靠的事实来源。 (2)没有恶意,诚恳庄重。 (3)评论的事项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 (4)可识别为评论(意见和事实区别开)

3、特许权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是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三、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

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

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和恶意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传播内容中公布、宣扬隐私; 二是在采集信息的活动中侵入和生活领域

(三)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与排除

1、公共利益

所谓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凡是与社会公共利

益有关的事项,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项,不受隐私权保护。 “公众人物”, 包括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由于他们的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其受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要小于普通人。

2、当事人同意

3、使不可辨认

四、新闻传播与肖像权

一、肖像及肖像权的概念

肖像权是公民享有的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依法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肖像权是法律规定的自然人的人格权。

二、侵害肖像权的三种情况: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

2、以任何形式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权(不以营利为目的,但给肖像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害)。

3、肖像权人虽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使用超出了肖像权人许可的使用范围、使用区域、使用时限。

三、传播活动中侵害人格权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有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种途径。

(一)更正与答辩

更正,就是新闻单位发现新闻差错以后,及时发表公告,对差错作实事求是的纠正。答辩,是新闻报道和其他作品的相对人对于涉及自己的内容提出的公开说明或异议。

(二)精神抚慰

精神抚慰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三)赔偿损失

第八章 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公正

一、司法活动及其特征

1.司法 ,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诉讼案件的活动。 2.司法活动的特征: (1)被动性,不告不理;

(2)强制性,凭借国家强制力量保障实施; (3)中立裁决性,无利害关系,否则适用回避原则;

(4)独立性,司法独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5)专业性;司法活动中的人员一般都要求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 (6)合法性,严格依法审判。

二、传媒监督司法意义

一是作为司法不公的特殊救济手段; 二在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三是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对具体案件中

的司法机关、嫌疑人和被告人提供支持。 弊端:

易使媒体对自身角色定位出现错位,妨害到审判独立

四、媒介是否会影响司法审判?

1、什么是媒体审判

媒体审判,是指新闻媒体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量刑及胜诉或败诉的结论。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或者新闻职业道德自律来禁止和防范这类行为。

2、我国媒体审判的表现

(1)媒体采用煽情式的语言对案件进行片面的、夸张的甚至失实的报道,力图激起公众对当事人的憎恨以及对案件的关注,从而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

(2)在案件报道中直接给犯罪嫌疑人冠上“败类”、“歹徒”、 “变态狂”、“少年屠夫”、”淫魔”等称谓,过于简单、主观地分析报道作案动机和作案过程等。

(3)即使媒体对案件结果的预测与判决结果一致,媒体在案件报道过程中以事实为基准,秉承有理有据、理性客观的原则,这仍然是对审判程序的违反和破坏。这种干预的危害性在于,超越审判程序宣判可能的案件结果,损害了司法的权威,不利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除了媒体报道不当会对案件审理产生不良影响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媒体舆论影响司法公正,有着中国的国情。

五、媒体在进行司法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

(1)报道的应该是客观事实,与评论(观点)分开。 (2)报道语言应该合法、理性。 (3)不得超越司法程序预测或公布审判结果,若有被告人不服宣判提出上诉,或者再判无罪、减刑的情况,媒体应该即时发布跟踪报道。 在处理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建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1)自由价值优先原则

(2)对限制锁进行的限制原则

(3)关于处理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之间紧张关系案件时所应设置的审理机构

六、对庭审转播的思考

庭审转播,即用电视转播法院审判现场实况,在各地已经频频出现,但仍属不无争议的新事物。转播包括直播(现场直接转播)和录播(录像后播出)。

1、庭审转播的优点

(1)显著的社会效益

(2)庭审转播符合公开审判原则

2、庭审转播的弊病

一是庭审直播对法庭秩序多少有点影响。 二是律师和法官会多少增添一些思想上的负担。

第九章 传媒与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的基本内容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人们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造活动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

(二)著作权的客体

1、定义:著作权的客体是指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2、著作权客体的要件:

(1)独创性:指可以同他人的作品区别开来的那种个性特征。

(2)复制性:指作品必须是能够固定于某种载体上,并能够进行复制。

3、著作权客体的种类: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三)著作权的主体

1、定义:著作权的主体是指著作权所有者,即作品的著作权人。

2、著作权主体的种类: (1)作者

(2)法人或其他组织

(3)不是作者的自然人或者组织,也称继受著作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接受转让、赠与、继承以及通过委托等获得他人的著作权的) (4)国家

3、著作权的归属

(1)通常情况下,著作权归属于作者。(2)特殊情况下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主要

涉及以下这些情况: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由作者享有,但作者所在的单位有权在气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其他人通过合同约定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原初作者对

其作品有完整的著作权,演绎着在演绎前必须征求其原初作者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汇编人享有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四)著作权各项权利

著作权法在保护的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

1、著作人身权:指作者因创作活动而产生的与人身利益紧密联系的权利。由作者独享,不能转让、继承,其受保护期不受限制 (1) 发表权(2) 署名权(3) 修改权 (4) 保护作品完整权

2、著作财产权:指著作权的主体通过利用作品而获得财产收益的权利。(包括使用权和获报酬权两项) 【使用权】

(1)复制权(2)发行权(3)出租权(4)展览权(5)表演权(6) 广播权(7) 信息网络传播权(8) 摄制权(9)改编权(10)汇编权(11)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使用这些权利,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转让这些权利,许可使用或者转让都应当依照约定或者有关规定取得报酬)

1、著作权的转让

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对其著作财产权的一项、几项或全部转移给另一个民事主体支配的情形。其法律后果是著作权一经让出,便丧失了该权利。

2、许可使用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授权他人使用其作品的情形。

3、法定许可使用

“法定许可使用”,又称“非自愿许可使用”,是使用人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可以不经作者同意而使用作品,但使用人必须向作者支付报酬。

三、传播者权利

1、传播者权

定义:传播者对自己在传播作品的过程形成的“传播作品”应享有自己的权利,即传播者权。这种权利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传播者通过自己的创作性劳动为原有作品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由此产生了新的作品,获得了此类作品的著作权。另一类情形是,由于传播者的创造性不够,不能获得著作权的保护,因此被赋予另外的权利,即邻接权。

2、邻接权

有一些传播行为,其产生的传播产品的独创性还不足以形成一件新的作品,就成为邻接权保护的对象。由于这种权利是传播者在传播原有作品过程中形成的,是与原有作品相邻的,故称为邻接权。

(二)传播者的权力分说

1、出版者的权利

(1)依据与作者签订的出版合同,享有的对作品专有和非专有出版的权利。

(2)对作品进行编排、装帧、装潢形成版式的权利。

(3) 对作品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删减的权利。

2、表演者权

(1)是对作品进行艺术表演而获得的权利,是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通过表演作品获得的权利。

(2)表演者的主要义务是:利用他人作品演出应带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付报酬;使用演绎作品演出,应当取得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付报酬。

3、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

(1)复制传播权。 (2)许可权。 (3)获得报酬权。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放权(广播组织权)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是对自己通过

无线或有线等方式向公众播放内容的一种控制权。2001年著作权法规定,只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播放的具有独创形式的录音、拍摄、剪辑、编排等,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投入了资金和精力,都应受邻接权的保护。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权利

第十章 广告传播法规

一、广告的一般准则 对广告发布形式的规定

1 、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2 、广告中对商品与服务的性能、产地、

2、 发布虚假广告的责任

(1)作虚假宣传的广告主承担的行政责任,有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公开更正和罚款三种形式。

(2)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承担的行政责任为: 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网络服务提供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连线的网络服务提供者(ISP),一类是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提供者(ICP)。

四、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有: (1)支付违约金 (2)赔偿损失 (3)继续履行合同

(二)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

1、侵权行为:

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在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情形下,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一是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二是主观上有过错。

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

间接侵权:(1)教唆、引诱他人及故意帮助他人侵权(2)“直接侵权”的预备行为和扩大侵权的后果

2、侵权责任

(1)违约责任

(2)著作权的侵权责任包括: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三)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1、协商和调解

2、仲裁

3、诉讼

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有表示的,应清楚明白。附带赠送礼品的,应标明礼品的数量和质量。 3 、广告中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标明出处。

4 、广告中涉及专利的规定

(1)涉及专利的,应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2)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

(3)禁止使用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消、无效的专利做广告。 5 、广告不得贬低他人商品或服务。 6 、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

二、媒介传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其中与媒介有关:仿冒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三、新闻与广告必须严格区分

(一)禁止报纸形式广告

(二)禁止用新闻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宣传

(三)禁止以调查采访形式发布广告

四、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

1、虚假广告,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认定:

(1)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是否客观、真实;

(2)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所能达到的标准、效用,所使用的注册商标、获奖情况等)是否属实。

告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广告业务。

第十一章 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规

定 非法出版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 (2)假冒报刊名称出版 (3)转让刊号和出版权 (4)盗印报刊

广电管理部门五个方面职权:

(1)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审批; (2)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规划、建设

和管理; (3)节目制作、播放、交流、交易和进

出口活动的管理; (4)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的安装

使用和进出口管理; (5)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

第三篇:经济学-小抄版

1、列出GDP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消费是除了购买住房以外,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家庭用于饮食的支出。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如某企业新建工厂。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比如政府采购了一批办公用品。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如向国外出口汽车。

2、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因为名义GDP受价格影响,而真实GDP不受价格影响,衡量的是经济体生产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变化。所以,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3、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例子。 答:GDP反映了一国生产产品好服务的能力,一国的GDP越高,说明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越强,居民能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高GDP有助于我们过上好生活,但为了增加GDP而造成环境污染则并不合意。

4、考虑一个只生产一种物品的经济。在第一年,产量是Q1,物价是P1。在第二年,产量是Q2,物价是P2。在第三年,产量是Q3,物价是P3.第一年为基年。根据这些变量回答下面的问题,并保证使你的答案尽可能简化。

答:a.这三年每年的名义GDP是多少?第一年:P1Q1;第二年:P2Q2;第三年:P3Q3

b.这三年每年的真实GDP是多少?第一年:P1Q1;第二年:P1Q2;第三年:P1Q3

C.这三年每年的GDP平减指数是多少?第一年:100;第二年:(P2/P1)100;第三年:(P3/P1)100

d.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真实GDP的增长率是多少?[(Q3-Q2)/Q2]*100%

e.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用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的增长率是多少?[(P3-P2)/P2]*100%

5、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对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大:鸡肉价格上升 10%,还是鱼子酱价格上 升 10%?为什么? 答:由于鸡肉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权重大于鱼子酱的权重,所以同样上升10%,鸡肉价格对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大。

6、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他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活着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名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的。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而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

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变差了,那么,即使该物品的价格仍然不变,,1美元的价值也下降了。同样们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上升了,1美元的价值也上升了。

7、 如果海军潜艇的价格上升了, 对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大, 还是对 GDP 平减指数影响大? 为什么?

答:如果海军潜艇的价格上升了,对 GDP 平减指数影响大.因为消费物价指数只反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海军潜艇的价格并不在消费物价指数的统计范围之内。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 务的价格.因为海军潜艇的购买是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它的价格上升对 GDP 平减指数影响大。

8、解释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它们如何相关?

答:名义利率是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真实利率是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9、假设债务人和债权人一致同意按名义利率来支付贷款利率. 以后通货膨胀高于他们 双方的预期.A.这笔贷款的实际利率高于还是低于预期的水平? 答:这笔贷款的实际利率低于预期的水平. B.债权人从这种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中获益还是受损失?债务人获益还是受损失? 答: 债权人从这种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中受损失. 债务人从这种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 胀中获益. C.70 年代的通货膨胀比这 10 年开始时大多数人预期的要高得多.这会如何影响那些 在 60 年代期间得到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房主?它如何影响发放这种贷款的银行?

答:a.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时,贷款的实际利率低于预期的水平。

b.由于真实利率低于预期利率,所以债权人从这种未预期的收益中受损,而债务人从这种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中获益。

c.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比这十年开始时大多数人预期的要高得多,20世纪60年代期间得到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房主将获益,而发放贷款的银行将受损。

10、列出并说明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

答: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物资资本越多,生产率越高。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中生产率高的必要条件。

技术知识是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识可以提高一个经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11、解释高储蓄如何带来高生活水平。什么因素会阻碍决策者努力提高储蓄率?

答: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少的资源用于消费,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资本的增加将导致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增加GDP增长率。从长期来看,高储蓄将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储蓄意味着现在消费会降低,这与提高生活水平有些矛盾,这是阻碍高储蓄的原因。

12、为什么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会引起更快的经济增长?

答:取消关税会促进贸易增长。贸易增长可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国际间的要素流动,促进技术外溢等,这些都有利于经济增长。

13、说明美国政府努力鼓励技术知识进步的两种方法。

答:美国政府通过国家基金会和国家保健研究基金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税收减免和专利制度等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14、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 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

答:a.家庭购买食品、服装、外出旅游都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新建厂房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

b.支付公务员工资等是代表消费的政府支出形式。政府投资修建铁路是代表投资的政府支出形式。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看作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对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属于消费。

15、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投资者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那时许多 美国人对这种投资不满. a.在哪个方面美国接受这种日本投资比不接受好? b.在哪个方面美国人进行这种投资会更好?

答:a.日本和中国的投资增加了美国的资本存量,这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增长。 b.如果美国进行这种投资,可以获得投资回报,有利于美国财富的增值。

16、国际资料表明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 a.政治稳定通过什么机制引起强劲的经济增长? b.强劲的经济增长通过什么机制引起政治稳定? 答:a.政治稳定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者进行投资,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强劲,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现行政治体系满意度不断提高,所以政治会稳定。

17、金融体系的作用是什么?说出作为我们经济中金融体系一部分的两个市场的名称并描述之.说出两个金融中介机构的名称并描述之.

答:金融体系的作用是促使经济中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两种重要的金融市场,债券市场是购买债券的人直接向发行债券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股票市场是购买股票的人直接向发行股票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是两种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的主要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股票与债券都有的选择,或资产组合的机构。

18、什么是国民储蓄?什么是私人储蓄? 什么是公共储蓄?这三个变量如何相关?

答:国民储蓄是一个经济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总收入,私人储蓄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的收入。公共储蓄是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

19、什么是投资?它如何与国民储蓄相关?

答:投资是用于购买新资本品的支出,投资等于国民储蓄。

20、描述可以增加私人储蓄的税规变动.如果实施了这种政策,它会如何影响可贷资金市场 呢?

答:如果允许储蓄可以部分进行所得税抵扣,那么私人储蓄将增加。如果实施了这项政策,可贷资金的供给将增加,这导致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数量上升。

21、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它如何影响利率、投资以及经济增长?

答:当政府的支出引起的收入短缺称为政府预算赤字。政府赤字降低了国民储蓄,降低了可贷资金的供给,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利率将上升,投资下降,经济增长率降低。

22、在一个封闭国家Funlandia,经济学家收集到以下某一年的经济信息:Y=10000 C=6000 T=1500 G=1700 经济学家还估算出投资函数为I=3300-100r。其中,r为国家的真实利率,用百分比表示。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投资和均衡的真实利率。

答:Sprivate=Y-C-T=10000-6000-1500=2500

Spublic=1500-1700=-200

S= Sprivate+ Spublic=2300 I=S=2300

23、如何区分经济中的货币与其他资产? 答: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的流动性最强。

24、什么是商品货币?什么是法定货币?我们用哪一种货币?

答:商品货币是指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法定货币指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我们用的是法定货币。

25、如果美联储用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它应该怎么做?

如果美联储想用公开市场活动增加货币供给,它会指令其在纽约美联储的债券交易手在全国债券市场上买进债券。

26、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与银行体系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准备金的回报率很低,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不符合银行经营的原则。银行所持有的准备金的数量与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数量相关,银行所持有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因为1美元能创造货币更多。

27、什么是贴现率?当美联储提高贴现率时,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贴现率是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如果美联储提高贴现率,货币供给会降低。

28、什么是法定准备金?当美联储提高法定准备金时,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法定准备金指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得规定。当美联储提高法定准备金时,货币供给会降低。

29、为什么美联储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

答:当银行贷出一些存款时,它们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量.由于银行以这种方式影响货币供给,美联储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是不完全的。

30、假设银行体系总准备金为1000亿美元。再假设法定准备金率是支票存款的10%,而且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家庭也不持有现金。 a.货币乘数是10,货币供给是,1万亿美元

b.如果现在美联储把法定准备金提高到存款的20%,此时货币乘数会变为5,货币供给变为5000亿美元,准备金不变。

31、假设法定准备金率是20%。再假设银行并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而且公众也不持有现金。美联储决定,它要扩大货币供给4000万美元。

a.如果美联储想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货币供给,那么它要购买债券。 b.假设法定准备金率是20%。再假设银行并不持有超额准备金,而且公众也不持有现金,所以货币乘数为5,如果美联储扩大货币供给4000万美元,美联储要购买800万美元的债券。

32、艾尔蒙顿(Elmendyn)经济中有2000张1美元的纸币。 a.如果人们把所有货币作为通货持有,那么货币量是2000美元。

b.如果人们把所有货币座位活期存款持有,并且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那么货币量是2000美元。

c.如果人们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并且银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备金,那么货币量是2000美元。

d.如果人们把所有货币作为活期存款持有,并且银行保持10%的准备金率,那么货币量是20000美元。

e.如果人们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并且银行保持10%的准备金率,那么货币量是多少?

假设人们持有的现金数量为C,活期存款为D,如果人们持有等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则意味着C=D,即10x(2000-C)=D,解得C=D=1818.18美元,所以,货币量为3636.36美元。

33、解释物价水平上升如何影响货币的实际价值。

答: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为了购买和以前相同数量的产品和服务,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所以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了。

34、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增加的影响是什么?

答: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货币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成比例变化。

35、解释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之间的差别,并各举出两个例子。根据货币中性原理,哪一个变量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

答:名义变量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真实变量以实物为计量单位。产品的价格、工资和名义GDP等是名义变量,实际工资和真实GDP等是真实变量。根据货币中性理论,只有名义变量受货币变化的影响。

36、从什么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像一种税?把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税如何有助于解释超速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之所以像税收是因为通货膨胀使每一个货币持有者所持有的货币购买力受到损失。如果政府迅速地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将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所以,政府会利用通货膨胀税替代税收进行融资。

37、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如何影响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答:根据费雪效应,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名义利率也将同样增加,真实利率不变。

38、通货膨胀的成本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成本中哪一项对美国经济最重要? 答: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皮鞋成本、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亲戚的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引起的混乱与不方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引起的财富再分配。由于美国的通货水平比较低且平稳,所以上述成本都不是很高。最重要得成本有可能是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这会降低储蓄和投资。

39、如果通货膨胀比预期的低,谁会受益-------债务人还是债权人?解释之?

答:如果通货膨胀比预期的低,债权人将受益。因为债权人收到的真实利率

高于预期的水平。

11、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图,仔细并正确的标注坐标轴。

40、什么因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的影响。

答: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因素有:(1)在物价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使消费者支出减少的事件(比如征税、股市低落);(2)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减少投资的事件(比如利率上升、对未来悲观);(3)政府物品与劳务购买减少;(4)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减少净出口的事件(比如外国经济衰退、真实汇率上升)。。。。

41、假设美联储扩大了货币供给,但由于公众预期到了美联储的这一行动,并同时提高了对物价水平的预期。短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将发生什么变动?把这结果与美联储扩大货币供给,但公众没有改变其对物价水平预期时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如果公众预期到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结果产量水平不变、价格水平提高。如果公众没有预期到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产量和物价水平增加。

42、假设经济现在处于衰退中,如果决策者没有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会如何变动?用文字和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图进行解释。 答:经济衰退的状况如下图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为AS1,总需求曲线为AD,经济均衡于A,低于长期均衡的产量水平。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政策,随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调整,由AS1移至AS2,经济将均衡于B点。

43、假设银行在每个街区都安装了自动取款机,获取现金更方便了,从而减少了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

a.假设美联储并没有改变货币供给,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动?

b.如果美联储想稳定总需求,它应该如何做出反应? 答:a.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得货币需求减少时,均衡利率会下降。利率下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总需求增加。

b.如果想稳定总需求,美联储应该减少货币供给。

44、考虑两种政策------仅持续一年的减税和预期为持久的减税,哪一种政策将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哪一种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更大?解释之。 答:预期为持久的减税政策将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更大。因为如果居民预期为持久减税,那么家庭认为其终身收入会增加,从而会更多地消费。如果其预期为持续一年的减税,那么家庭会把由于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大部分储蓄起来,而只消费小部分。

45、经济处于高失业和低产量的衰退中。

a.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形说明当前经济状况。图中一定要包括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b.确定能使经济恢复到自然水平的公开市场操作。

c.用货币市场图形说明这种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并说明其引起的利率的变动。

d.用类似于a中的图形说明公开市场操作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用文字解释为什么政策具有你在图中说明的影响。

答:a.目前的经济状况如下图所示,经济均衡于短期总供给曲线AS和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产量为Y1,价格水平为P1,短期均衡的产量低于长期均衡产量Y。

b.如果使经济恢复到自然水平,美联储需要降低利率,以增加总需求,所以公。。。。。。

46、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更可能引起投资的短期增加?解释之。

a.当投资加速数大时,还是小时?

b.当投资的利率敏感性大时,还是小时?

答:a.投资加速数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更可能引起投资的短期增加。因为投资加速数大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产出增加需求更多的投资增量。 b.投资的利率敏感性小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更可能引起投资的短期增加。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上升,如果投资的利率敏感性小时,短期投资更可能增加。

47、由于各种原因,当产量和就业波动时,财政政策自动改变。 a.解释为什么当经济进入衰退时税收收入变动。 b.解释为什么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政府支出变动。

c.如果政府在严格的平衡预算规则之下运行,在衰退中政府不得不怎么做?这是会加剧还是缓和衰退?

答:a.由于税收与经济状况正相关,当经济衰退时,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利润会降低,税收的税基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税收收入下降。

b.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为了增加总需求,政府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此外,经济衰退时,政府用于失业保险、救济等方面的支出也会增加。

c.如果政府在严格的平衡预算规则之下运行,政府不得不减少政府支出、降低税收。这会进一步降低总需求。

48、假设政府支出增加。这种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在美联储不采取行动时大,还是美联储承诺保持固定利率时大?解释之。

答:如果政府支出增加,这种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在美联储承诺保持规定利率时大,因为美联储承诺保持固定利率时,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小于美联储。。。。

49、画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美联储如何使经济从这条曲线上的一点移动到另一点?

答: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如下图所示。美联储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来使经济从该曲线上的一点移至另一点。当增加货币供给时,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进而产出水平增加,失业率下降,但同时物价水平上升。

50、画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长期权衡取舍。解释短期权衡取舍与长期权衡取舍如何相互互联。

答: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长期权衡如下图所示。长期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权衡的关系,经济中的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在短期中,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权衡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移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51、美联储决定降低通货膨胀。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这种政策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可以如何减少短期的代价呢?

答:如果美联储想降低通货膨胀率,依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将上升。人们会逐步调整预期,经济产期中均衡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短期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成本可以用牺牲率来表示。如果政府的信誉好,这种短期的代价会降低。

第四篇:市场营销(小抄版)

第一章11.1 加大促销投入的主要场合:

1、当竞争产品相似,市场主导者有意在顾客心里上造成差异印象时,应

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大规模开展促销活动,多投入资金,多采取措施.2、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应多采取促销措施,因为在

1、

2、

3、

4、这一阶段,顾客对于产品及其作用法、用途还不熟悉,需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来介绍并引起购买者

1、6w:○他么是谁who ○他们购买或喜爱什么样的商品what ○他们为什么购买这些商品why○

兴趣.3以邮购的方式销售的产品应大力开展促销活动,因为购买者在采取购买行动之前不能看到物品,急5他们在什么场所购买这些产品where ○

6、他们怎样购买这些产品how 他们什么时间购买这些商品when○

需企业大力宣传介绍产品

2、 需要、欲望、需求

4用自动售货机销售的商品应多采取促销措施,因为售货时无人在现场说明或提供服务 市场营销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11.2推式和拉式策略P187 需要是基于生存的人类基本要求

11.3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对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制定、实施各种形式的说服性的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所欲望是指人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需要的满足

有与顾客的解除前都必须具有引人注目的沟通影响力,,而且由顾客决定沟通方式,是对多种传播手段的战略需求是指针对特定产品的欲望。这种欲望必须满足连哥哥条件:有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

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的战略过程。

3、效用: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

准备把握含义注意的两点:一是企业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手段,二是这些手段进行整合,只要同时满足这

4、市场营销泛指与市场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

两个条件,才能形成整合营销传播。 市场营销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欲望而实现潜在交换的活动

整合营销传播的四个阶段:

1、战术行协调

2、重新界定营销传播范围

3、信息技术的应用

4、财务和战

5、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略的整合6P: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权力power公关关系public

3.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

1、整合传播工具

2、优化传播效果

3、减少交易费用

4、聚焦目标受众 relation

4、整合营销传播与传统促销策略的区别 4C: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相对传统的促销策略而言,整合营销的传播更强调买卖互动、传播分众和效果可控

6、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比较

1买卖控制。传统促销是单方面的。卖方拥有信息的优势,为消费者了解对卖方有利的信息,卖方需要进行○营销观出发点方法手段经营目标

2 传播分众。大多数促销的信息沟通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的,由于媒体传播的广泛性,使得促销不可避沟通○推销观念企业现有产品推销与促销(着眼于每一次交易)通过销售来获得利润

营销观念企业的目标顾客及他们的需求、欲望 整体营销市场 通过顾客的满意来获得利润 3效果可控。传统促销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促销的免地会出现与企业目标市场相比国语分散以至于浪费的倾向○

7、营销观念的支柱:1目标市场

2、顾客需求

3、协调营销

4、盈利能力 效果较难把握,尤其是广告,因为企业往往无法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人接收到了你所发布的广告信息和反馈情

8、恩格尔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当家庭个人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用于失误开支部分的增长速度要小于教育、况

医疗、享受等方面的开支增长速度。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9、新技术引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

1、产品策略2分销策略 3价格策略4 促销策略

10、企业对营销环境的影响:

1、营销环境虽然 有不可控性,但是企业的仍可借助科学的营销研究手段人死并预测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营销计划

2、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广告、公关关系等。来创造需求、引导需求、促使某些环境因素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变化 11.营销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对理想业务,应该看到机会难得,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对冒险业务,面对高利润与高风险,既部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式进展。对成熟业务,机会月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与冒险业务准备必要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

12、消费者市场特点:1需求的弹性2需求的差异性3需求的可诱导性4需求的季节性5需求的互补性和代替性6需求的无限扩展性 13家庭因素P57

14、组织市场的特征:1进行直接销售2购买者在地域上相对集中3购买者少,购买规模大4人员销售为主5实行专业购买6存在衍生需求,需求波动大7需求缺弹性8互惠购买原则9谈判和投标10租售现象

15、基本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或部分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差别化战略P88聚焦战略P89夹缝生存战略P89

16、波特五力分析模型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3.新进入者的威胁4.替代品的威胁5.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17市场地位与竞争战略.竞争策略: 1市场领导者竞争策略2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 3 市场追随者竞争策略市场补缺者策略

18:目标市场的三步骤: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P101

细分过程中的步骤:1.以需要为基础的细分2.细分识别3.细分吸引4.细分概况5.定位6.细分“酸性测试”

7.营销组合战略

19有效细分的条件:1可测性2可接近性3执行可能性4获利性5差异性

20目标市场的含义:是指企业最终决定要进入的、企业一切营销活动中所要满足其需求的市场

21、选择目标市场的条件:1 市场具有一定的购买力的消费群,从而能够使企业进入后有足够的营业额。

2、

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有充分发展的潜力。3 、又可能进入市场,有可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P107

22、影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的因素:1企业人力资源能力 2产品特征3产品生命周期

4市场特点5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

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是指能够通过交换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一需求和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的服务。

核心产品:是指向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从根本上说,每一种产品实质上都是为解决问题而提供服务。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的基本形式,或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

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

23产品组合的分析 1.波士顿矩阵分析:问题类,明星类,现金牛类,瘦狗类2.GE矩阵法

24、产品组合策略:1扩大产品组合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

4、产品大类现代化

产品延伸的利益:1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2迎合顾客求异求变的心理3减少开发新产品的风险4 适应不

同价格层次的需求

产品延伸的风险:1品牌忠诚度降低2产品项目的角色难以区分3引起成本增加

25、产品生命周期策略:(1)导入期营销策略 : 1快速撇脂策略2缓慢撇脂策略

3快速渗透策略4缓慢渗透策略

(2)成长期营销策略: 1改善产品品质 2寻找新的子市场3改变关高宣传重点 4降价激发购买动机

(3)成熟期营销策略:1调整市场2调整产品3调整营销组合

(4)衰退期营销策略:1继续策略2集中策略 3收缩策略4放弃策略P130—P134

第九章p145

9.3.3心里 定价策略

1、声望定价

2、整数定价

3、尾数定价

4、招来定价

9.3.5新产品定价策略

1、撇脂定价 条件: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他们的需求缺乏弹性,高价也不会

减少市场需求2.高价使需求减少一些,因为产量减少一些,单位成本增加一些,但部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

益3.高价情况下,仍然独家经营。别无竞争者4.有专利保护产品5.莫衷产品的价格定的很高,使人们产品

这种产品是高档消费品的印象

2、渗透定价条件:市场需求对价格极为敏感。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2.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

费用会睡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3.低价不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

1企业降价:原因:(1).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需要扩大销售。但是企业又不能通过产品的改进和加强销售

工作等来扩大销售。(2)在强大竞争压力下,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3)企业的成本费用比竞争者低,企图通

过降价掌握市场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生产和销售量。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

2、企业提价原因:(1)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因此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提价方式:○1采取推迟报价定价策略,企业暂不规定最后价格,等到产品制成或者交货时规定最后价格。○

2在合同上规定调整条款 。○

3才采取不包括某些商品和劳务定价策略○4减少价格折扣 ○5取消低利产品 ○6降低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特色和服务

(2)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其所遇顾客的需要。提价方式:取消价格折扣。在产品打雷中增加价格

较高的项目

3价格战的效果七大作用: ○1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2可迅速促进市场扩容,提高社会购买力和罗达内需○3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生产商及谋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复投资,是社会资源的到合理的整合与利用○4可使消费者直接得益,用更少的代价尽享点带生活品质○5可以提升民族品牌搏击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

6加快产品的创新和营销时间的升级○7促使中国企业优惠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素质

第十章串货现象级整治

串货是指经销商置经销协议和制造商的长期利益不顾进行产品跨地区降价销售。

1、串货的原因:○

1某些地区市场供应饱和 ○2广告拉力过大,渠道建设没有跟上○3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不足,照成不同区域之间渠道发展部平衡 ○4企业给予渠道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分销商利用地区差价串货

2、串货的整治 1企业内部业务员与企业之间、客户与企业之间签订不串货乱价协议 2外包装区域差异化3发货车统一备案,同意签发控制运货单 4简历科学的内部分区业务管理制度七定 定区定人 定客户定价格定铺货率定激励定监督 10.4 物流策略 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P176

第十一章 促销策略

5、整合营销的传播要点:(1)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居于核心的是消费者的心里和认知。(2)整合营销传播强调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即战略战术的整合、沟通要素的整合、媒体的整合、企业及相关利益者的整合等。(3)整合营销的目的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邪王与消费者维系长期的关系,即实现关系营销。 媒体的特性:(1)报纸的优点是弹性大,及时,对当地市场覆盖率高,易被接受和信任:缺点是时效短,转

阅者少。 (2)杂志的优点是可以选择适当的地区和对象,可靠而且有名气,时效长,转阅者多,其缺点是广告购买前置时间长,有些发行量是无效的. (3)广播的优点是大量试用,可以选择适当的地区和对象,成

本低:缺点是:仅有音响效果,不如电视吸引人,展露瞬间即逝。(4)电视的优点是视、听、动作紧密结合而且引人注意,送达率高:其缺点是绝对成本高,展露瞬间即逝,对观众无选择性。(5)直接邮寄的优点是

沟通对象已经选择,而且媒体形式灵活:其缺点是成本高,容易造成滥寄的现象。(6)户外广告的优点是比较灵活,展露的重复性强,成本低,竞争少:其缺点是不能选择对象,创造力受到局限等。第十二章服务营销 12.1服务营销原则;顾客关注的九项原则:p215(1)获得一个新顾客比留住一个已有的顾客花费更大。(2)除非你能很快弥补损失,否则失去的顾客将

永远失去。(3)不满意的顾客比满意的顾客拥有更多的“朋友”。(4)畅通沟通渠道,欢迎投诉。(5)顾客不总是对的,但怎样告诉他们是错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6)顾客有充分的选择权力。(7)你必须倾听顾客的意见以了解他们的需求.(8)如果你不愿意相信,你怎

么能希望你的顾客愿意相信。(9)如果你不去照顾你的顾客,那么别人就会去照顾。 12.2服务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差异:(1)产品的本质不同(2)顾客参与生产过程。(3)人作为产品的一部分(4)质量难以控制。(5)顾客评价更困难(6)服务没有存货(7)时间因素的重要性(8)分销渠道不同

第十四章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

14.1产品管理性组织结构: (1)产品管理型组织的优点:○

1产品经理可协调他所负责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2产品经理能及时反映该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问题.○3由于产品经理鸽子负责推销自己所管的产品,因而及时不太重要的产品也不会被忽

略.○4产品管理是培训年轻管理人员的最佳场所,因为产品管理涉及业务经营的几乎所有方面 2产品管理型组织的缺点:○

1由于产品经理的权力有限,他们不得不依赖于同广告、推销、制造部门之间的合作,而各个部门往往把他们看作是低层协调者而不予重视,从而造成一些矛盾冲突。○

2产品经理较易沉稳给他所负责的产品方面的专家,但是不容易熟悉其他方面的业务.○3因为产品管理人员的增加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同时企业还要继续增加促销、调研、信息沟通和其他方面的专家,结果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间接管理费用 14.2市场占有率分析:(1)总体市场占有率。这是以企业的销售额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注意:一要正确认定行业的范围,即明确本行业所包含的产品和市场等,二要以单位销售量或销售额来表示市场占有率。(2)可达市场占有率。以企业的销售额占有企业所服务的百分比来表示。可达市场一是指企业产品适合的市场。二是指企业市场营销努力所及的市场。企业可能有近100%的市场占有率,却只有相对较小百分比的全部市场占有率。(3)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市场领导者)。以企业销售额相对于市场领导者的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4)相对市场占有量(相对于三个最大的竞争者)以企业销售额对最大的三个竞争者的销售额的总和的百分比来表示。 第十五章品牌管理 15.1品牌的定价策略品牌定价是勾画品牌形象及所提的价值的行为,以此使该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正确的认识本品牌有别于其竞争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里确立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品牌定位是通过积极的传播而形成的。企业可以选着不同的定价策略,明确定位,结合品牌的包装、渠道、促销、公关等向市场传达定位概念。 1属性定位策略。即根据产品的某项特色来定位2利益定位策略。根据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某项特殊利益定位。3用途定位策略。根据产品的某项用途定位。4用户定位策略。这是把产品和特定用户群联系起来的定位策略,它试图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量身定造的感觉5竞争者定位策略。以某种知名度较高的竞争品牌为参考点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明确的位置.6质量价格组合定位。7生活方式定位。这是将品牌人格化,把品牌当作一个人,赋予其与目标消费群十分相似的个性。 15.2品牌元素选择准则 (1)可记忆。在消费者进行购买和消费时,该要素是否很容易被忆起和识别(2)有意义。(3)可爱的(4)可转换(5)可适应(6)可保护 第十六章 客户关系管理 16.1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通常是指一个客户与企业之间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业务关系终止的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关系周期。(1)考察期—关系的探索和实验阶段(2)形成期—关系的快速发展期(3)稳定期—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4)退化期—关系发展过程中关系水平逆转阶段 16.2绩效评价方法的介绍:(1)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局限性。标准成本制度和责任会计系统是传统企业控制成本、评价绩效的主要方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企业的财务评价为主,其评价方法也不可避免地以财务分析法为核心。关键业绩指标(KPI)体系就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传统绩效评价方法。 1.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偏重于对过去活动结果的财务评价,并针对这些结果做出某些战术性反馈,控制短期经营活动,以维持短期的财务成果。 2.建立在传统会计数据基础上的传统业绩衡量系统,以财务衡量为主。对有形资产的管理已经很充分,但是为五星资产和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却明显不足。而它们却对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传统的绩效评价系统注重企业内部管理,这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的确有效,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厂商之间存在者激烈的竞争。因此,在绩效评价系统中,除了把事业投向内部生产过程外,还必须投向外部利益

相关者

4.虽然KPI指标共同指向了组织成功的的关键点,并能够发挥指标本身的成果导向作用,对于纯粹的绩效可

和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内在联系。考核还是主要定位在各个部门及其内部

个体绩效的结果,而忽视了部门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组织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

16.3企业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p314 1.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凯文.克罗斯和理查德.林奇提出了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的评价系统。为了强调总体战略与业绩指标的重要联系。 2.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和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客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价于一体的管理系统。

第五篇:国际私法小抄版

萨维尼强调指出,为了便于国际交往和减少法律上的冲突规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时际法律冲突,是指先后于同一地区施行并涉及相同障碍,必须承认内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平等和内外国法 律的平等。他还极力反对从自然法的观点出发,以法冲突规范的结构1.范围,又称为连结对象(object of 的冲突。 律规则自身的性质来决定其是否可适用于各种特定operative facts)、问题时际冲突法的两大原则:第一,法律不溯及既往,即的涉外民事关系,而主张从法律本身的性质来探讨其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ssue)等,是指冲突规范所法律只适用于其施行后的事项,对于其施行前的事项“本座”(seat)所在地,并且适用该“本座”地法,要调整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或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通不具

(一)单边冲突规范是用来直接规范未变,但其指定的准据法发生了改变,这时也会而不分动产、不动产;3.债是无体物,不占有空间,但履它既可以明确指出适用内提出究竟适用该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成立时的旧法,行地是实现债权的场所,因而应以债的履行地法作为国法,如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还是适用改变了的新法的问题。 债权的本座法。侵权行为之债应适用损害后果发生地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15条规定:"合营企业合同第一,在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解法;4.行为方式应以行为地为本座,以行为地法作为行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及其争议的解决,均应适决的办法一般是依修改过的国际私法的规定。第二,为方式的本座法;5.程序问题的本座是在法院地,故应用中国的法律";也可以明确规定适用外国法;还可在连结点发生变更时,各国解决方法并不相同,但从适用法院地法。 以明确规定适用某一特定国家的法律。

(二)双边冲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合理解决出发,分别采取可变原则影响与评价:一是他在分析与探寻各种法律关系的本突规范,是指其系属并不直接规定适用内国法或外国和不可变原则两种作法处理。第三,区别对待。第一,座所在时,主要是从法律关系的“重心”以及与法律法,而只规定一个可推定的系属,再根据此系属,结在因立法程序修改、废除或颁布新法而产生新旧法规关系存在最密切、最重要的联系出发的。二是他的学合实际情况去寻找应适用某一个国家的法律的冲突定不同的场合,一般应依准据法国的法律来确定,而说对推动欧洲冲突法的法典化和冲突法的趋同化的规范。

(三)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就是其系属中有新法对它是否具有溯及力以及溯及的范围和条件,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该学说结束了法则区别说统治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结点,但只选择其中之一来调整常会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在国际合同当事人依“意际私法理论界长达五百年的历史,不仅对英美的国际有关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冲突规范。

(四)重叠适思自治”原则选择的准据法发生变更的场合存在争私法的著作和判例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各国用的冲突规范冲突规范的系属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议。一般说来,对一个已经发生的法律关系,只适用制定冲突法典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后许多国际私的连结点,它们所指引的准据法同时适用于某一涉外法律关系成立时有效的法律。也就是说,对权利的取法学家相继提出的“法律关系重心说”、“连接关系聚民事法律关系的冲突规范。 得,一般应采用“既得权保护”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集地说”、“最密切联系说”等理论,实际上均未完全脱连接点:在冲突规范的系属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时际冲突的发生情况 解 决 办 法 :冲突规范发生离萨维尼方法论的影响。改变 :依新国际私法的规定 连结点的事实发生改孟西尼《国籍乃国际法的基础》 什么法律的根据。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44条变: 依不同的法律关系分别采用可变原则和不可变原

1、历史条件 意大利自12世纪起逐步分成许多独立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这则 准据法发生改变 : ①依新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②的城市共和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意大条法律就是以"不动产所在地"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在合同当事人选择准据法时,由当事人协调,协调不利的思潮日益高涨。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争取的。 成,适用旧法民族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同时,随着商业连结点的分类第一类:客观连结点与主观连结点第二

三、人际法律冲突和准据法的确定 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大批流向海外的移民,这就需要保护这些移民的利益。法律概念 族、宗教、部落或阶级成员的民商事法律之间在效力

2、主要观点: (1)国籍原则,即本国法原则。国旗国法,就是旗帜所属国家的法律,它常用来解决船上的冲突,或者说是适用于不同成员集团的民商事法籍的构成因素包含了乡土、气候、宗教、生活习惯、舶、航空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纠纷时的法律冲突问律之间的冲突。在理论和实践中,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语言文化、种族、历史传统等。一切法律关系皆以国题。 由该外国的人际私法解决。如果该外国没有人际私籍为连结因素,以当事人国籍国法为准据法。 (2)准据法、指经冲突规范指引用来确定国际民事关系的法,则适用与案件或当事人有密切联系的法律。自由原则,即意思自治原则。关于合同,均应按照当反致的概念与分类1.反致对于某一种法律关系,依法事人的自由意思适用法律。 (3)主权原则,即公共准据法的选择方法 依法律的性质决定法律的选择。院国冲突规则的规定,去援用某一外国法作准据法秩序原则。凡涉及国家公共利益的事项,不适用本国时,认为应该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依该外国冲突法法或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为保护公共秩序而创设的法关系时,首先考虑它所涉及的内国法和外国法究竟属的规定,却应该适用法院国的法律作准据法,结果法律应拘束境内的一切人。于强行法或是任意法,是属地法还是属人法,然后决院根据国家的法律判决案件,这种情况叫作反致。2.3、影响和评价 孟西尼的学说反映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定选择哪一国的法律。依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法律的转致 转致是指对于某种法律关系,依法院国冲突规统一国家和维护民族主权的愿望,以及保护居住于外选择。则本应适用甲外国法,但认为它所指定的外国法包括国的本国移民的思想,因此,他的学说在19世纪的去寻找适用于该法律关系了该外国的冲突法,而该甲外国冲突法规定,此种法意大利占了统治地位。 的准据法。依最密切联系原则决定法律的选择。确定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最后法院以乙国实体法作准据我国自公元651年在制定的《永徽律》中已经含有冲法判决案件的情况。3.间接反致间接反致是指对某一至少迄今为止在国内立法中发现最早的国际作为准据法。一般来说,最密切联系原则是通过对案法律关系,法院国冲突规则指定甲国法,但甲国冲突私法成文法规范。唐朝《永徽律》(名例篇)诸化外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该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又指定乙国法,乙国冲突规则却指定应适用法院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地方的法律。依政府利益分析决定法律的选择。透过实体法作准据法,最后,法院依乙国冲突规则的指定论。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法律适用条例》是一部适用了自己的实体法的情况。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详尽、全面规定涉外民据利益冲突的情况来决定法律的适用。用政府利益分关于反致制度理论上的分歧 持反对态度的学者主要事关系法律适用的成文法典。 析来选择法律,其实质就是把传统的冲突规范中来表属人、属地匈牙利《关于国际私法的第13号法令》示空间场所意义的连结点,改变为用政府利益之有规定,法人的属人法以法人登记国家法律为首要原无、大小作法律选择的标准。依规则选择方法决定法自己国家的立法主权有损。第三,反致原则是不明确则,另由经章程指定的主事务所在地法为补充,还兼律的选择。的、暧昧的、模棱两可的,同时会大大增加法院及当由实际管理中心地法作辅助。瑞士1987年《国际私选择那种更适合案事人证明或调查外国法内容的任务——有时甚至要法》第154条规定:公司由公司成立时所依据的那个件公正解决的实体法作为准据法。依分割方法决定法求查明多个外国的冲突法的内容。第四,如果所有国国家的法律支配;公司不符合该法律规定的公司或登律的选择。家都接受反致,就会出现相互指定,循环不已的“乒记的条件时,由公司事实上的管理国家的法律支配。 将婚乓球游戏”,使准据法得不到确定,使法律适用的预最密切联系原则: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第304姻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加以区分,前者依婚姻举行见性和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但赞成反致的人则认为:条规定“公司设立地州的本地法决定股东对公司事务地法,后者依当事人属人法。依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决管理的参与权、利益分配权、公司解散后资产的分割定法律的选择。体,因此,当冲突规则指引某外国法时,如果只考虑权、以及发行新股的权利。但在非常情况下,就该特它的实体法的规定,而忽视它的国际私法规则,便会定问题,按照第6条规定的原则,另一州与该股东及曲解该外国立法的宗旨。第二,放弃自己的冲突规则,该公司有更为重要联系时除外,在此情况下,依该另改用对方的冲突规则,也并不有损于自己国家的主一州的本地法。 常需要到国外去承认和执行。更有利于维护判决结果权。第三,采用反致,有利于取得判决的一致,而这法人的多重国籍法人原具有某一特定国家的国籍,但的一致性和维护国际民商事关系的稳定性均有好处。一点正是国际私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它是保证由于出现一定的法律事实,致使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依比较损害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内部目的:解决每涉外民事关系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上的国籍的状态。《泰国国际私法》第 7条规定:“法 人国籍冲突时,以总店或主要营业所所在地国的国籍私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政策。内部目的在一般 为法人国籍。” 范围内受到较小损害的那个州,其外部目的应服从另 跨国公司的国籍确认根据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一个州的外部目的。依肯塔基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境 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则,对案件与两个州是否有联系这一情况进行比较分 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公司法》第192析。只要肯塔基州与某个案件具有足够的或充分的联 条:“本法所称外国公司是把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系,肯塔基法院就应该适用法院地法——肯塔基州 内外设立的公司。”《民通意见》第184条:“外国法法。依功能分析方法决定法律的选择。 将特定的规 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 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的确定。

(二)我国法律中的的合理适用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相关的法域,然后 法律住所制度《民法通则》第39条规定,法人以它考虑该法域的内部规则所体现的政策和国际交易中 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公司法》第10条规某些特别重要的政策定,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法人的先决问题,它是指在国际私法中有的争讼问题的解决 营业所:法人的营业所是指法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可以把 所。《民通意见》第185条规定,当事人有两个以上争讼的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principal的营业所的,应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question),而把这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为“先决问 系的营业所为准,当事人没有营业所的,以其住所或题” 定者经常居住地为准。 对于依我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多法域国家的法律时 外国法人的认许

1、外国法人的认许是指内国根据本应适用该国哪一地区法律的问题,我国立法未作明确 国法律对外国法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承认并允许其在规定。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 内国从事涉外民商事活动的法律程序。

2、外国法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2 认许的方式(1)特别承认主义(2)相互承认主义(3)条规定:“依法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如果该外国不 自由承认主义(4)分类承认主义3. 我国关于外国法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法律的,依据该外国法律关于调整 人承认的规定 在外国法人的承认问题上,我国采取国内法律冲突的规定,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该国法律 的是特别承认制,这主要体现在对外国法人在中国设未作规定的,直接适用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 立代表机构或分支机构的管理上。 地区的法律。”时际法律冲突:新法优于旧法/法律不溯及既往人际法律冲突:与解决空间法律冲突的规则类似,一般以规定婚姻、家庭及其他有关人的身份、能力方面居多。

公共秩序保留论述

一、公共秩序保留 是指一国法

六、中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我国立法

四、外国法的查明方法

一、理论层面

(一)专家意见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中,1918年《法律是指对外国法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提供的有关外国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适用条例》第1条:“依本条例应适用外国法时,其的存在及其具体内容的见解。有的采取书面形式,以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规定有背于中国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仍不适用报告书或证明书的形式呈递给法院;有的则需该专家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价值从本质上看,公共秩序之。”《关于中国人与外侨、外侨与外侨婚姻问题的意出庭接受询问,当庭向法庭和当事人说明外国法的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排除外国法适用的职能的,即:一见》《民法通则》第8章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容。

(二)司法协助即通过一定的途径和部门要求外方面,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起着一种对外国法的防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国的法院、外交部门或驻外使领馆提供外国法的有关范的或否定的作用,安全阀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1《民事诉讼法》第262材料。

(三)网络资料

(四)其他资料本国已有的有私法中的公共秩序还起一种对内国法的积极的或肯条第2款规定:“外国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有损于中华关该外国法的判决;国内或国外的期刊、杂志甚至教定的作用。 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科书等等。 最初体现于巴托鲁法院不予执行。《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外国法查明方法的限定主义 (statuta 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1.odiosa)对此制度系统的描述始于17世纪荷兰学者胡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我出庭作证(1)一方当事人聘请的专家一般而言,英伯所倡导的“国际礼让说”。该学说主张依据礼让的国关于合同领域运用公共秩序的规定。《关于内地与国是通过对专家证人的口头询问来证明外国法。对于原则,国家主权者可以承认有效外国法的域外效力,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第提供请明的专家的资格的认定,英国法院认为,外国但以该外国法不损害自己国家及人民的权力或权利7条:“内地法院认定在内地执行该仲裁裁决违反内地法官或执业律师都具有当然的法律鉴定人的资格。专为限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6条:“个人不得以公共利益,或者香港特区法院在香港特区执行该仲裁家证人绝不仅仅是提供外国法的文本,而且还要解释特别的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裁决违反香港特区的公共政策,则不予执行。” 外国法的具体含义,阐明适用该外国法的意义与效1856年《意大利民法典》 “不论前面条文作如何规我国立法表现特点如下:(1)我国在立法中对公果。在实践中,专家证人还需要证明涉案的外国法是定,凡外国的法律、法规或判决,以及个人的处分与共秩序表述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2)在公共秩否有效。(2) 双方当事人聘请的专家(3)法庭委任契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与王国关于私人所有权序的标准上,我国用的是结果说(客观说)。这里指的顾问2. 书面形(1)书面陈述经专家宣誓的书面陈或行为的法律相背离,均不得与任何被认为公共秩序的是外国法的适用结果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述可以足以证明外国法。(2)国外专家询问法庭会向或良好道德的法律相背离。”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外国法律的内容本身。(3)相应的外国法律机构递交请求书,请求对证人依照当法》第30条:“外国法之适用,如违背善良风俗或德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限制的不仅有外国法,而且地的程序进行一次询问。 国法之目的,则不予适用。 包括国际惯例。(4)我国运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外国外国法查明方法的非限定主义 法后,用中国法代替,即适用中国的实体法。 1966年《联邦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立法上的缺民事诉讼规则》规定:法庭可不受证据规则的约束参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的承认或外国法院管辖权的承认,陷及分析

1、将“公共秩序”表述为“社会公共利益”考任何资料来确定外国法的内容。不仅专家证人可以将违背法院地国道德、宗教、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观有欠妥当。这是因为,从含义上讲,社会公共利益的用以查明外国法,而且书刊或其他出版物中所登的法点;违背该国有关公平与正义的观点;违背其法律体含义要小于“公共秩序”概念的含义,可以说,公共律法规和其他成文法,以及在有管辖权的法院正在实系的基本制度;违背其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秩序在许多情况下还代表人权、社会公正、社会正义施的现行法、有关的教材,甚至未以核实的外国法的就应当排除适用和承认。2.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及道德法律的基本观念、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我复印件均可成为查明外国法的资料。1.通常的方法:法方式 在这种立法中,需要明确规定该国内立法是国《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1)当事人聘请的专家(2)法庭任命的专家1975强制地直接地适用于有关涉外民事关系的,从而表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年《联邦证据规则》第706条规定:法庭有权自主或明,它具有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效力。3.采用合并限制会公共利益”。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262条则者应当事人的请求任命专家。(3)行家1966年《联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方式。就是在同一法典中兼采直接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主邦民事诉讼规则》第53条规定:遇到有特殊情况时,限制和间接限制两种方式。4. 国际限制规范方式这种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2.公法庭有权就有关问题咨询有关行家。2 . 特殊方法(1)立法方式规定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指向国际条约和共秩序的适用标准不明确。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在立外交途径外国政府机构所签发的证明文件可以用来国际惯例,当外国法律规范的适用违反国际法的强制法中同时体现。3.对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排除外国证明外国法(2)判例(3)直接参考国外立法、判例性规范,违反各有关国家的国际义务或违反国际法律法后,应选择什么法律没有规定。4. 公共秩序保留排和著作 共同体所普遍承认的正义要求时,应排除外国法的适除适用的对象,不恰当地包括了国际惯例。5. 对公共

二、德国关于外国法查明的方法问题1.通常的方法通用。 秩序保留规定的范围不全面,不协调。 常会委任专家提供有关信息。2.特殊的方法1)咨询 第一,各国立 外国法的查明***概念是指一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意见从19世纪开始,德国的法庭就开始通过咨询机构以获取有关外国法的信息。(2)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援用的精神。1982年土耳其《国际私法》第5条规法时,为确定该外国法的存在和具体内容而进行的各德国法官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外国法的材料以定:“应当适用于个别案件之外国法律条款明显违背土项活动。 协助法官查明外国法。(3)外交途径1968年《伦敦耳其之公共秩序时,不适用之。”1991年《加拿大魁

二、外国法的性质

(一)事实说

(二)法律说

(三)公约》于1975年3月19日在德国生效。联邦司法部北克民法典》第3081条规定:“外国法律规则”,如果折中说英国关于外国法性质的态度依据“事实说”,被指定为公约要求的接受机构。(4)直接参考国外立其适用将会导致一种与国际关系中公认的公共秩序在英国的涉外民事案件中,外国法不属于司法认知的法、判例和著述 明显相背离的结果,则应排除适用。”1980年欧共体范围,由于外国法被视为事实问题,因此,非经一方

三、法国关于外国法查明的方法问题1.法官任命的专《合同义务法律适用公约》第16条规定:“凡依本公约当事人申请,英国法院不会主动适用外国法,即使冲家如果法官自己查证外国法,他可以咨询有关该外国所适用的任何国家的法律,只有在其适用明显地违背突规范已指明应适用外国法。如果一方当事人想依据法的专家。2.书面声明在法国,外国法可以通过当事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时,方可予以拒绝适用。" 第二,外国法提出某种主张,他就必须提出外国法并加以证人提交的“书面声明”予以证明。3. 咨询机构“国际越来越多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认同运用公共秩实,就如同证明其他案件其他事实一样。如果该当事法信息中心”法国司法部负责该机构的日常管理工序标准的客观说或结果说。运用公共秩序保留的标准人提不出外国法证据或证据不足,法院就会将一个含作。4.1968年《伦敦公约》5.直接参考国外立法、判国际上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认为判断外国法有涉外因素的案件视为一个纯粹的英国国内案件来例和著作 是否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是由该外国法本身的裁决。

五、外国法查明失败的处理

一、外国法查明失败的认内容决定的,而客观说不仅考虑该外国法的规定是否美国对外国法性质的态度《美国联邦诉讼规则》第不妥,还要考虑适用该外国的结果是否与法院地国的44.1条明确规定,在联邦法院系统,外国法不再是事后,仍然无法确定外国法的内容。外国法查明失败应公共秩序相抵触。客观说又分为联系说和结果说。所实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第一,少数州仍视为纯由法官来认定。外国法的查明失败不等同于没有查找谓运用公共秩序标准的客观说或结果说,是指不能仅粹事实第二,通过立法规定对美国其他州的法律,甚外国法。

二、外国法查明失败的处理

(一)适用本国仅因为要适用的外国法的内容与内国公共秩序相矛至对其他国家的法律,以司法认知的方式对待。第三,法奥地利规定,如经过充分努力,在适当时间内外国盾,就运用公共秩序保留手段,只有当适用该外国法在其他州外国法被视为是法律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 法仍不能查明时,应适用奥地利法。

(二)适用就同的结果危及内国利益时,才能运用公共秩序保留。结德国对外国法性质的态度19世纪中叶以前,德国与一问题所能提供的其他连接因素而确定的法律或最果说重视个案的实际情况,既能维护法院地国的公共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一样,均将外国法视为事实,外国密切联系的法律,同时加之以内国法的适用意大利秩序,又有利于个案的公正合理解决,因此为各国普法需由当事人举证证明。德国的民事诉讼法在很大程1995年国际私法第14条第2款规定,即使在当事人遍采用。显然,采用客观说能够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上接受了萨维尼的观点,外国法被认为是属于法的协助下,法院无法查明指定的外国法,他应适用根度的滥用,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该制度进行限制的一律,法官有职责查明、适用外国法。萨维尼对德国民据就同一问题所能提供的其他连结因素而确定的法种努力第三,严格区分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与国际事诉讼的影响。“外国法与内国成文法一样,都是行律。如没有其他连结因素,则适用意大利法。

(三)私法上的公共秩序,明确后者的内涵以限制公共秩序为规范。”适用较为适宜的法律《葡萄牙民法典》第23条规定,的适用。虽然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本来也是从国内法国对外国法性质的态度法国认为:法官没有义务依在外国法内容无法查明,又无法确定有关因素缺少选法的立场上去作规定的,但由于它所要解决的是国际职权去了解和适用外国法,而应由当事人证明外国法择准据法的依据时,适用相对来说较为适宜的法律。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与一般国内民法上规范的存在及其内容。但如果法院了解有关的外国

(四)推定外国法与法院国法内容相同 英国法院以的公共秩序就有所不同。许多在处理纯国内民法关系法,即使当事人未确切地提供该外国法的内容,它也推定外国法与英国法内容相同为根据,适用英国法。 时为强行性的规定,在处理国际私法关系时,就不一可以适用该外国法,而且可以依职权采取措施以确定美国做法与英国稍有不同,实践中在推定中注意大陆定是强行性规定了。一般来说,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有关外国法的内容。 法系与英美法系之间的不同。

(五)驳回当事人的诉序的适用范围比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的范围要狭司法沙文主义的体现 讼请求或抗辩 是指在外国法查明失败时,法院将驳窄,条件也更为严格。限制公共秩序的适用条件,有主要回以该外国法为依据的原告的诉讼请求或以该外国利于国际民事交往的发展。第四,运用公共秩序排除法为依据的被告的抗辩。

(六)适用一般法理外国法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并不能一律代之以法院地国的内容的责任,也即由谁查明外国法。

(一)外国法查无法查明或欠缺规定时,应依据法理进行裁判。

(七)内国法,从而防止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滥用。 明的责任分配的理论与实践当事人负担说法院负担适用一般法律原则说折中说

(二)德国的实证分析德国《民事诉讼法》国际条约内容与国际惯例内容的查明

(一)国际条约 第293条规定:“如果外国法的内容不为法庭所知,该国际条 该外国法应当查明;法庭查明外国法,不受当事人提约可视为该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应按查明本国法内 供的证据材料限制,它有权自行调查其他信息来源,容的程序和条件进行,法院负有主要义务,当事人负 并在必要时为此目的发布命令。”

(三)法国的实证分有协助义务,也有权对国际条约的内容提出不同主 析20世纪60年代当事人应当自己要求适用外国法,张。如果该国不是国际条约的缔约国,法官和当事人 而不能指责法官没有主动适用外国法。如果法官愿均负有义务证明国际条约的内容。在当事人有不同主 意,他们可以自行查明应当适用的、未被双方当事人张时,法官有最终的决定权。

(二)国际惯例内容的 援引的外国法。20世纪70-80年代从理论上讲,外国证明该国际惯例是经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当事人和法 法的查明问题在法国是一个事实问题,当事人必须承官均负有义务证明其内容。如果国际惯例是在冲突规 担证明责任20世纪90年代法院明确表明,法官必须则指引适用本国法,而本国法律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无 根据冲突规则适用外国法,外国法不能被法国法所取此规定的情况下适用的,法官对国际惯例内容的证明 代。20世纪未当事人对争议事项享有自由处分权,法负有主要义务。官就没有义务查明、适用外国法

(四)英国对外国法查明责任分其一,英国法院对外国法不进行调查。其二,通常的外国法的证明方式是专家证人(expertwitness)其三,通常由被告承担外国法的证明责任。其四,英国法院对外国法院的判决可以作为外国法的证据而予以认真 ,但外国法院判决作为证据时,其结论对英国法院没有约束力。

(五)美国对外国法查明责任分配做法(1)在提出外国法的一方当事人不能证明外国法的不同内容时,它的法院也会推定其与美国法相同,只是它的这种推定仅限于英国及其各自治领的法律。(2)如果当事人提出的外国法是普通法以外的国家的法律,而又不能证明或证据不足时,美国法院会认为其请求或抗辩无证据而予驳回或不加采纳。

六、外国法的错误适用及救济

一、发生情况

(一)适国际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法zixikan特征性履行:在

三、中国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的立法与理论

(一)涉法而错误地适用了内国法或者相反;本应适用甲外国事人对合同的履行,此项履行对于合同成功履行具有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我国法院在受理涉外法而错误地适用了乙外国法

(二)适用外国法的错误 决定性的意义 离婚案件时,采用原告就被告原则,只要被告在我国虽依内国冲突规则适用了外国法,但对它的解释发生有住所或居所,我国法院就享有对案件的管辖权”第错误,或者本应适用该外国法中的甲法而适用了外国23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的涉法的乙法,并据此作出错误判决的情形。

二、解决方主观论,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共同约定该合同所适用外离婚案件,如原告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居所,原告法适用冲突规范的错误。由于它构成了对法院国自己的法律,即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奥地利1978年国际住所地或居所地法院享有对案件的管辖权”1992年冲突的“直接违反”,应认为其性质与违反内国法相私法第35条规定:“契约依当事人明示或默示选择的《民通意见》对以下情况的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做了同,故应允许上诉。 法律,适用合同 缔结地法。”瑞士1987年国际私法规定: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适用外国法的错误。有两种主张:第一,不允许当事第116条规定:“合同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1980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人上诉。德国、法国、西班牙、希腊、比利时、荷兰年《罗马国际合同债务适用法律公约》:“合同依当事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等,这些国家把对外国法的认定看做是一种事实的认人所选择的法律。”限制:1. 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不或国内的最后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在国内结婚并定定。同时,至于外国法律的解释是否正确与一致,应得违反相关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否则无效。当事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由外国最高法院确定。第二,允许当事人上诉。允许人所选择的法律是否必须与合同有联系,关键取决于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当事人以适用外国法错误为由提起上诉。(1)奥地利、相关国家的选择。 客观论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客观论: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的葡萄牙、芬兰、意大利、波兰,拉美等国家,它们认合同准据法应当依照客观的连结因素确定,而不应当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3. 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为,对外国法内容的确定与解释有误,就是对规定适按当事人的意思决定。首先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用外国法的内国冲突规范的错误。(2)英、美国家为只有在当事人未能就合同的法律适用作出选择的情讼,国内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如国外一代表的普通法系的国家,它们虽将外国法视为“事况下,法院或者仲裁庭才根据与合同有关的客观联系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实”,但在诉讼程序上实行上诉审制度,法律赋予上的情况,通常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作为国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4. 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诉审法院对下级法院关于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际合同的准据法。确定最密切联系的具体标准客观标定居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被问题进行审查的职能。我国对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准:在立法中罗列有关的客观连结点,由法官在司法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制,无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区别。因此是什么错误,当实践中通过对连结点的质和量的分析比较来确定最事人不服都可以提起上诉。如果是明显的错误,或造密切联系地;主观标准:法官在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成了严重的不合理后果,还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主要通过利益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案件所涉国家和法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民通意见》第188条以纠正。 律背后所体现 的政策和利益的比较来确定最密切联规定:“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离婚案件,离婚以及因我国外国法查明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

一、国内立法 系地。离婚引起的财产分割,适用我国法律,认定其婚姻是最高人民法院《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规定如否有效” 问题的解答》和《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下: 意见》的有关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人民如果当事人未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时,对于下列涉法院如果不能确定其内容的,可通过下列途径查明:外经济合同,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所应为子女,收养的形式要件适用中国法律。”外国收养(1) 由当事人提供(2) 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适用的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是:

1、国际货物买卖合人来华收养子女,首先要通过其所在国政府或政府委(4)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5)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同,适用合同订立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如果托的收养组织向中国收养中心转交收养申请和证明1988年《民通意见》第193条规定:对于应当适用合同是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谈到并订立的,或者合同文件:(1) 跨国收养申请书; (2) 出生证明;(3) 婚姻状的外国法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明:(1)由当事人主要是依买方确定的条件并应买方发出的招标订立况证明;(4) 职业、经济收入和财产状况证明;(5) 身体提供 (2)由与我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的,或者合同明确规定卖方须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履健康检查证明;(6) 有无受过刑事处罚证明; (7) 家庭中央机关提供(3) 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4)行交货义务的,是适用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情况报告; (8) 外国收养人所在国主管机关同意其跨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供(5)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通的法律。

2、银行贷款或者担保合同,适用贷款银行国收养子女的证明; (9) 外国收养人的护照复印件; 过以上途径仍不能查明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或担保银行所在地的法律。

3、保险合同,适用保险(10) 外国收养人二寸免冠照片各2张及家庭生活照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和和64条规定,当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4、加工承揽合同,适用加片6张《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事人有权收集、提供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工承揽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5、技术转让合同,第2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养子女,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二、双边条约适用受让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6、工程承包合同,应当依照本办法”〈中波人民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适用工程所在地的法律。

7、科技咨询或设计合同, “由缔约一方法院或他主管机关制作或证明的并加适用委托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8、劳务合同,适 盖印章的文件,不必经过认证,即可在缔约另一方境用劳务实施地的法律。

9、成套设备供应合同,适用内使用。”〈中法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有设备安装运转地的法律。

10、代理合同,适用代理人关缔约一方的法律、法规、习惯法和司法实践的证明,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11、关于不动产租赁、买卖或可以由本国的外交或领事代表机关或其他有资格的抵押的合同,适用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

12、动产租机关或个人以出具证明书的方式提交给缔约另一方赁合同,适用出租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13、仓储法院。” 保管合同,适用仓储保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但法律规避的定义李浩培:“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合同明显地与另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具有更密企图使事实符合该切的关系,人民法院应以另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作规则所定的连接依据,借以适用依该规则应适用的法为处理合同争议的依据。 律。” 126条:“在中华人民共物之所在地法(lex rei sitae; lex situs),是民事法律关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权,特别是不动产物权的法律冲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四、物之所在地法的例外(简答啊)

(一)运送中的CISG之间的冲突(1)适用送达地法(2)第41条:“当事适用发送地法(3)适用所有人本国法

(二)运输工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具的物权关系一般主张,有关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具的物权关系适用登记注册地法或者其国旗国法或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标志国法

(三)遗产继承时涉及的物权关系单一制和法律” 区别制

(四)外国法人终止或解散时的物权关系外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自行终止或者依其登记国法令被解散时,其财产和外国人适用婚姻缔结地法”。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在清算和清算财产的归属问题也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国外依照婚姻举行地法结婚,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而通常适用该法人的国籍国法或设立登记国法。五)国的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关于国家豁免权的所有权外国国家享有司法豁免权则。 的财产不受物之所在地法管辖,而适用该财产所属国 法律。(包括用、征收或其他类似方式收归国有,由国家或它的机 构加以控制和使用的强制性法律措施。

上一篇:城市规划局工作总结下一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