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销售的前世今生

2022-09-04

第一篇:一个销售的前世今生

圣的前世今生

1)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 同本义 [proficient]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4) 聪明;才智胜人 [wise] 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5) 又如:圣相(德智才能出众的宰相);圣童(智力特优的儿童);圣通(圣明通达);圣智(亦作“圣知”。聪明睿智,无所不通);圣善(聪明贤良);圣时(圣明之时);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 (6) 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holy;sacred;imperial]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圣虑(帝王的思虑);圣裁(皇上的决定;皇帝的裁决);圣治(皇帝的治理);圣眷(皇帝的爱护);圣聪(帝王的听闻);圣朝无阙事(指当代朝廷没有过失);圣寿节(皇帝诞辰纪念日);圣眷隆重(皇帝的深切关怀);圣驾(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圣鉴(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圣子神孙(称皇帝的子孙) (8) 刁钻;精灵、乖觉或敏锐、迅速之意 [tricky]。如:圣觉(犹灵感);圣得知(谓迅速灵敏地知道)[

1) 精通一事,对某门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 [master]。如:棋圣;诗圣 (2) 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sage;wise man] 或圣或否。——《诗·小雅·小旻》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韩愈《师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又如:圣曹(神圣之辈);圣贤(指神佛);圣讳(圣人的名讳);圣经(圣人的经典);圣文(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圣心(圣人的心怀);圣臣(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圣法、圣制(古代圣人的法则);圣则(圣人所定的法则);圣轨(圣人的规范);圣神(泛称古代的圣人) (4) 指传说中的神仙等 [saint]。如:圣诞(泛指神、仙、佛、菩萨的生日);圣贤爷(天上的神灵);圣姑(传说中称得道成仙的女子);圣女(贤慧而有德行的女子;女神) (5) 神通 [remarkable ability]。如:斗圣;显圣

(6) 清酒的代称。亦泛指酒 [clear wine]古时称清酒为圣人,简称“圣”。如:圣贤

(7) 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tmperor]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

(8) 又如:圣父(对太上皇的尊称指上帝);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圣帝(犹圣主、圣君);圣皇(对皇帝的尊称);圣国(称皇帝)[

1. 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

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 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 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1]

5.姓氏。圣姓:神话传说中,至高圣人的姓氏(为的是避讳最高圣人之名讳)。例如:道门弟子尊称元始天尊为:"圣元始"。

第二篇:玉树的前世今生

杨自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2日12 版)

到青海工作近30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当中,再也离不开了。如果说,青海是我心灵深处盛开的花丛,那么玉树就是其中最美的那一朵。

2006年金秋时节,因为落实东仓家族收藏的《大藏经》保护工作我才第一次到玉树。2013年,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之际,又一次来到玉树。仅有的两次玉树之行,让我见证了玉树的前世与今生。

2006年的金秋,高原的一切都在悄悄地成熟当中。沿着214国道从西宁出发,路越走越高,人越来越少,风景越来越纯粹。过了湟源峡,大片大片待收割的麦田和油菜,正伏下头享受着清风的抚摸。再往西南方向前行,过了共和盆地,一望无际的草原开始在眼前出现,阳光温暖,牛羊懒散。翻过姜路岭,草原的金黄色更加浓郁了,远处的山头上已出现雪的颜色。路上少有车辆,在博大、空旷的原野之上,感觉车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在奋力地向前靠岸。行走在巴颜喀拉山上,地平线一望无边,无论如何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海拔4300多米的高度。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玉树,这个青藏腹地藏语意为“遗址”的地方。是夜,一切归于平静。酒楼瓦肆欢快的歌声渐渐淡去,伴之而来的是忽高忽低,此起彼伏的犬吠声,让玉树这个有月之夜显得更加安静起来。我由此而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玉树,是世俗之中的神圣之地。

占青海总面积三分之一之多的玉树,长江、黄河和东南亚第一巨川湄公河(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而巍巍唐古拉、茫茫昆仑山、绵绵巴颜喀拉,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横空出世,留下无数动人的传说和神话。

翻阅玉树的历史,从古代的羌人之地到魏晋南北朝时的苏毗王国,从隋的“女国”到唐、宋的吐蕃属地,再到后来元明清时期归中央政权统辖,玉树的文化发展既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从唐蕃古道走来的玉树,让我们依稀看见了16岁的文成公主,逗留在玉树那段时日的青春芳华,看到勒巴沟里拜佛冥思的文成公主,是怎样用个人的幸福换来汉藏百姓的安居乐业。我相信,也许这正是文成公主在勒巴沟的山上、石头上命人镌刻六字真言和佛像的真实意愿。她只希望用一个人的牺牲能够换来天下的和平。从历史的深处中走来的玉树,让我们真切地感知,这是一片热爱和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

说到玉树,就不能不说结古。这颗镶嵌在玉树大地上的明珠,藏语意为“货物集散的地方”。古代它是西藏和中原联通的必经之地。一定意义上讲,因为结古,才有了唐蕃古道这千年的传奇。据说历史上川西雅州每年要发出9万驮茶叶至结古,然后由结古发5万驮至西藏拉萨,4万驮在青海省南部各蒙藏族聚居地区销售。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玉树人精明的商业头脑,他们既尊重传统,也敢于创新;他们既富有康巴儿女勤劳、豪爽和不屈不挠的品格,也有着聪明、果敢和抢抓机遇的精明。他们和汉、回等民族一起,创造着财富,也创造着民族团结的佳话。当你看到他们一手捻着佛珠,一手按着计算器;一边用藏语通手机,一边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讨价还价时,你就会深深地明白,康巴人的自信和骄傲,不仅仅来自于马背。

是的,我还得说,康巴人是执著的。2006年因为东仓家族的《大藏经》我第一次去玉树,而多年后,守护了《大藏经》40多年的次成文青和他的女儿更松代忠,在地震中罹难。为了保护《大藏经》,次成文青在年近60岁的时候开始整理那些久不见天日的经文,并修复了300多卷。但因为地震,那些耗费时日和金钱,甚至让次成文青一家入不敷出的经书,又一次遭到损坏。好在,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大藏经》有了它最好的栖居之所。但让我一直唏嘘不已的是,如果当年藏经阁落成之后,及时将《大藏经》搬入,次成文青和他的女儿就不会罹难,《大藏经》也不会遭到损坏。

玉树大地震转眼过去了三年。我依然记得地震十天后那个大地呜咽、山川含悲的景象。但是,一顶顶蓝色的帐篷,帐篷上面升起的青烟,又似乎让人看到一份豁达与从容正在玉树的土地上生长。格萨尔广场边上的帐篷里,一盏盏长明酥油灯闪烁着吉祥的光芒,把人们的哀思与祈祷送给渐行渐远的逝者,似乎一切的开始与结束,都是这样安详和宁静。鲜红的旗帜,插在废墟之上,见证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救灾援建者,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参加完玉树重建公共文化设施和游客服务设施布展的论证会,我漫步在结古街头。冬日的结古依然有着别样的美丽。远山盖雪,近处炊烟升起,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新生的玉树。在格萨尔广场,工人们还在忙碌着清扫,巴塘河边的文化娱乐休闲走廊河水清澈,曲径幽回,州博物馆主体已经完成,康巴艺术中心正在进行装修……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玉树民俗展示、民间工艺研发展示、民族非遗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都已经或正在落实当中。一些在地震中受损的文物单位,也得到了妥善的修缮和维护。我发现,“苦

干三年,跨越二十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党和政府庄严的承诺。玉树的前世固然辉煌,玉树的今生也毫不逊色。

特殊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决定了玉树重建堪称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条件最苦的一次大规模重建。三年里,我们看到的是攻克一系列难以想象困难的智慧和勇气,是“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抗震救灾精神。我相信,在这片高天厚土上,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第三篇:PHP的前世今生

PHP 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自己在编程语言中的文艺复兴。通过增加一系列新的特性(比如 namespaces,traits,closures,build-in opcode cache 等),PHP 逐渐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脚本语言。同时,PHP的整个生态系统也在因此而转变。PHP 程序员们不再过度依赖那些庞大而臃肿的框架,而是更多的去使用更加轻量级的专用组件。Composer 依赖管理工具也彻底改变了人们构建 PHP 应用的方式;它将我们从那些框架的围墙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可以自由混搭各种可相互操作的组件,从而搭建出最能符合我们需求的 PHP 应用。当然,如果没有 PHP Framework Interop Group 负责提出与优化的各种标准,那么这些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现代PHP之路》可以当作是一份对 PHP 新特性的教程,它将向你介绍各种实用的社区标准,最佳实践;并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和可互操作的组件来构建和部署不可思议的 PHP 应用。

PHP 的过去

在开始学习现代 PHP 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 PHP 的起源。PHP 是一种服务器端的解释型脚本语言。也就是说你写好了 PHP 代码,要将它上传到服务器上,然后通过 PHP 解释器来执行你的代码。PHP 通常被用于像 Apache 或者 Nginx 这样的 Web 服务器来提供动态的内容。当然,PHP 也可以被用来创建强大的命令行程序(就像 bash,Ruby,Python等等)。许多 PHP 程序员由于不了解这一点而错过了好多让人激动的功能。当然,这些程序员不包括你在内。:) 你可以通过官方网页来了解 PHP 的历史。在这里我不打算再重复已经被 Rasmus Lerdorf(PHP 之父)说过的话。我想说的是 PHP 有一个混乱的过去。PHP 最初是由 Rasmus Lerdorf 写的一套简单的 CGI 脚本,用来跟踪访问他主页的人们的信息。Lerdorf 给他的这套脚本命名为 “个人主页工具集”(Personal Home Page Tools)。这套代码跟我们现在所说的 PHP 完全不同,甚至根本不能算是一种脚本语言,而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变量,自动解释表单变量,并可以嵌入 HTML。

在1994年到1998年之间,PHP 经历了数不清的改进,甚至还有好几次完全推倒重写。Andi Gutmans 和 Zeev Suraski,两位当时还是 Tel Aviv 公司的程序员,也加入了 Rasmus Lerdorf 的队伍,逐渐将 PHP 从一套简单的 CGI 工具转变成一个完整的编程语言,让 PHP 有了比较统一的语法和简单的面向对象支持。他们将最终的产品命名为 PHP3, 并在1998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这个新的命名跟之前的名字没有什么联系,而是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 的递归缩写形式。PHP3 是第一个长的有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 PHP 的版本。它对各种数据库,协议和API有着卓越的可扩展性。PHP3 的这种可扩展性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到1998年底,PHP 已经在全世界的 Web 服务器中占有了 10% 的份额。 PHP 的现在

现在,PHP 语言正在来自世界范围的许多开发团队的支持下快速发展。整个开发的流程也有了一些变化。在过去,一般的开发过程就是先写好 PHP 代码,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开始祈祷一切都能正常运行。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开发流程,但是,在没有可用的本地开发环境的情况下,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的开发流程使用版本控制工具取代了过去那种FTP的方式。使用 Git 这样的版本控制工具可以维护一个具有历史记录的代码库,你也可以很容易的创建新的代码分支或者合并不同的代码分支。使用 Vagrant 这样的虚拟化工具和 Ansible,Chef 或者 Puppet 这样的自动配置工具可以虚拟出跟生产环境一致的本地开发环境。通过 Composer 依赖管理工具我们可以利用专用的 PHP 组件。我们的 PHP 代码遵循 PSRs - 由 PHP Framework Interop Group 管理的社区标准。我们可以利用 PHPUnit 这样的工具彻底的测试我们的代码。我们将代码部署在运行于像 nginx 这样的 Web 服务器之后的 PHP FastCGI 进程管理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 opcode 缓存来提升应用的执行效率。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14年,PHP 终于有了一份官方的语言规范草案。

Sara Golemon 和 Facebook 在 O‘Reilly 的 2014 OSCON 会议上宣布了第一份 PHP 规范草案。你可以在 PHP internals mailing list 中查看这份官方声明,也可以在 Github 上查看 PHP 语言规范。

由于有多个 PHP 引擎的竞争,使得官方的 PHP 语言规范文件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初的 PHP 引擎是 Zend Engine,它是用 C 语言写的一个 PHP 解释器,并从 PHP4 开始使用。Zend Engine 是由 Rasmus Lerdorf,Andi Gutmans 和 Zeev Suraski 创建的,它也是 Zend 公司对 PHP 社区的主要贡献。不过,现在有了第二个主要的 PHP 引擎 - 由 Facebook 开发的 HipHop Virtual Machine。所以官方的 PHP 语言规范保证了这两个引擎之间基本的兼容性。 PHP 的未来

Zend 引擎正在添加新特性和改进执行效率等方面快速发展,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于 Facebook 的 HipHop Virtual Machine 引擎和 Hack 编程语言的竞争压力。

Hack 是一个基于 PHP 的新的编程语言。它在保持了对 PHP 动态类型的向后兼容的同时,引入了静态类型,新的数据结构和更多的接口。Hack 的目标群体是那些即喜欢 PHP 语言快速的开发效率,又希望用静态类型带来对程序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的程序员们。

HipHop Virtual Machine(HHVM)是一个 PHP 和 Hack 的解释器,它使用实时的 (just in time)JIT 编译机制来提升应用的执行效率,并减少对内存的占用。

虽然并不能说 Hack 和 HHVM 即将取代 Zend 引擎,但是 Facebook 的参与在 PHP 社区引起了巨大的影响。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得 Zend Engine 核心团队不得不宣布 PHP7,一个优化的 Zend Engine,据说将可以与 HHVM 相媲美。

对于 PHP 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时代。PHP 社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活力,充满乐趣和有创造性。希望这个系列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去认识现代 PHP。

第四篇:“类信贷”的前世今生

信贷经验 | 审贷感悟 | 案例解析 | 行业宏观 | PPP专栏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免费订阅

作者 | 王尔帝类信贷之迷——缘起 作为近些年国内银行业最大的创新之一,类信贷业务用辉煌的业绩,开启了诸多银行趋之若鹜的疯狂盛宴。应该说,类信贷业务是资本与监管之间反复缠斗后的特殊形态,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然而从2015年末开始,其庞大的规模伴随着深刻的隐患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一什么是类信贷

(一)疯狂出表

从形式上来看,类信贷是银行信贷资产的疯狂出表。银监会首次引用“类信贷”的概念是在《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守风险底线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6]27号),其范围主要包括银行体系表内外最终底层资产为信贷资产的业务总称。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类信贷”是利用了表外的资金和资产大做文章。从影子银行,到信贷资产转让,再到非标债权,实现了业务的大量出表,并且创造了极高的收益。

(二)次级贷

从内容上来看,类信贷就是次级贷。如果拨开眼花缭乱、芜杂不清的千种形态,穿透到最终的底层资产,我们将发现,类信贷投向的客户,往往都是银行由于各种政策限制,正在从表内退出或无法接纳的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等行业客户。由于这些不符合银行内部风险偏好,或者外部监管要求的“次级资产”,无法从银行表内获取常规的信贷资源,而商业银行又迫切追求信贷扩张,便滋生出了类信贷的资产出表。 二类信贷的发展

(一)从表内到表外

为了看懂类信贷业务,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发展过程。说来也巧,提到次级贷,人们自然会想到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正是在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次贷业务却迅速逆市发展起来。

从2010年起我国的影子银行迅速扩张,大大小小的信托公司遍地开花,热闹非凡。其主要的业务模式就是银信合作,由银行设计和发行信托产品募集资金,信托公司再将资金对接到有资金需求并愿承担高利率的客户中。这些客户其实就是银行由于各种政策限制,正在退出或无法介入的客户。 在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中,影子银行9%-15%的资产价格不断撩拨着银行的心弦,但囿于监管,银行表内的信贷业务无法接纳这些资产。于是银行开始尝试利用信贷资产转让,或者信贷资产理财——即后来的非标债权,用理财资金对接资产,从而将资产出表。

银监会随即出台文件,不允许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银监发[2010]102号)。其本意是希望银行引入第三方进行风险隔离,但是后来银行仅是在产品组合中加了一层通道,让资金稍兜了一个弯,并没有将风险转移。

同时银监会在多份文件中,强调了一系列的“应当如何”、“不得如何”,对信贷资产出表业务制定了复杂的细节、繁多的禁忌,试图延长业务流程,提高交易成本,从而不断抬高业务门槛,进而挤压业务规模。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文件并没有对出表的模式做出清晰的规范和引导。而且更致命的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执行的手段。

而银行通过引入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合作创新,混业经营,由于银行在资金和资产方面都有绝对话语权,所以各种模式都能轻易打通。通过这些模式,银行将监管要求逐步压降的资产,在表外用高价格承接回来,从而极大提高了收益水平。

(二)从表外到表表外

针对银行表外业务的大量扩张,监管层进一步展开了各种围追堵截。比如要求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必须全额计提拨备,占用经济资本等等。但逐利的资本从不会坐以待毙,银行紧接着创新出了各种方法夹缝求生。利用买入返售、远期回购协议,以及自有资金池的灵活错配,银行将表外的类信贷业务彻底从资产负债表中挪走了,或者称之为表表外业务。 通过类似于反担保的抽屉协议,使信贷结构中的出资人变成了名义出资人,但实质出资人却又并不是真实的风险承担主体,而最终为风险兜底的机构,表面上已经与这笔业务没有关系,也就根本不会计入其资产负债表中。

最终,类信贷业务再一次躲过了监管层的视线,开始疯狂扩张,变成了冲出牢笼的洪水猛兽,还未成熟,却已泛滥。 类信贷之痛——执迷 三类信贷的风险暴露

(一)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国内银行业在几十年间逐步构建起来的风险防线,在类信贷业务中几乎被摧毁殆尽。类信贷虽然在躲避内外部的监管中屡建奇功,但在应对各种风险时却直如飞蛾扑火一般彻底迷失。

为了追逐高回报,类信贷业务可以抛弃掉银行业本该有的审慎理念和严谨流程,抛弃掉尽职调查、风险评审、贷后管理等等各种风控手段,取而代之的是浩浩荡荡的资金,轰轰烈烈的项目,和表面上红红火火的业绩。但是所有的繁华都孕育着毁灭的种子。迅速提升的业绩和巨大的利润让人们变得膨胀和短视,也让类信贷业务欲罢不能,欲壑难填,从而使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迅速提升。

首先是类信贷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或者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行业整体的违约风险极高,而过度授信又加大了其泡沫,当其项目收益率不足以偿付类信贷利率时,整个游戏就变成了庞氏骗局;其次是类信贷业务的行业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极高,实体经济的风险极易放大倍数地传递到金融系统当中;最后是类信贷业务的风险缓释基本为零,由于类信贷的资金池中错配了大量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的结构化产品,根本无法将风险有效隔离,所有风险都由银行兜底,即使有个别银行能够侥幸将风险传递到了下一家手中,但对于系统整体而言,风险却越累越高,一旦潮水落下,便会空降成表内不良,甚至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

(二)宏观经济的泡沫化

银行信贷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财务杠杆,通过负债经营,加大杠杆,可以借鸡下蛋,在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利润总量。而类信贷业务对于银行来讲,本质上也是一种杠杆,同样是利用非权益的体外资金池,对接表外和表表外的资产,来提升利润水平。所以这种模式对于供求双方,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都是一种加杠杆的经营活动,进而加速了双方泡沫的形成。

更重要的是,类信贷使企业过度的负债经营,加大了财务杠杆,并开始极度膨胀。由于近些年我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许多授信客户通过年年倒贷,使银行借款几乎变成了自有资本。不知从何时起,贷款挪用、借新还旧、短贷长用等等手段,已经成为了部分银行与客户间公开的秘密。而一些规模庞大,银企合作密切的客户,通过多家银行的类信贷资金,已经能够组成自己期限错配的资金池,玩起资本游戏,甚至搞起地下钱庄,或者干脆变成庞氏骗局,把银行绑架成了过河的卒子,只能陪人家一条路走到黑。

这类客户往往都是旧经济中的贵族,比如钢铁、煤炭、房地产,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他们利用高利率吸纳了大量的类信贷资金,但是一方面该行业整体的下行趋势是无法逆转的,短期的输血只是饮鸩止渴,而且过高的财务成本又加重了企业负担,造成更大的隐患;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对类信贷的掠夺,客观上抢占了新经济的金融资源,哄抬了市场上的资金价格,使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极大降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短期内充裕的类信贷资金客观上推迟了去产能、去杠杆和产业升级等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类信贷之殇——轮回 四类信贷的风险分析

(一)反复的创新博弈

在IT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诺威格”定律,是由Google研究院的主任,诺威格博士提出来的。他指出“当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表面上看这是谁都明白的大白话,但却道破了许多企业,甚至行业的兴衰命运。

一家企业在发展上升期,可以通过抢占同行业的市场份额来实现自己的利润。当企业业务较少时,他可以保持每年20%、50%,甚至100%的利润增速,而当他的市场份额达到50%以后,或者整体行业的市场空间迅速收窄的时候,他就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增长步伐。可这时,他如何向投资人交代?如何向管理层交代?如何向“追逐增量”的绩效考核交代?于是“创新”,“转型”,“跨界”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就解释了IT行业的巨头们,在纵向发展触顶后,便纷纷开始马不停蹄地横向跨界。

国内商业银行在2012年前,利润飞速增长,凯歌高奏,笑傲江湖。但在利率市场化、存款理财化、经济下行资产质量恶化之后,利润迅速收窄。这时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局面是,负债成本连年上升,资产业务每况愈下,中间业务难当大任。但从上到下的考核导向仍旧是“增量考核”,利润只能增长,不能下降。逼得大家必须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要业绩、要创新、要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这是特定阶段下,摆在每一家银行面前的新课题。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

类信贷业务发展的又一个背景,是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双重力量交织的经济格局。 我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较慢,主板市场融资的闸门时断时续,而且效率较低。原本为了补充和完善主板市场功能的新三板,由于缺乏有效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始终不温不火,并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对于真正符合条件的融资主体,其实相对缺乏融资渠道,从而形成了“场外融资”的大量需求。民间融资、影子银行、非标债权等模式应运而生。但这些种野蛮模式只看收益,对风险控制过于宽松,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接纳的资产鱼龙混杂,甚至风险颇高,积累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2012年的97万亿,增长到了2015年的139万亿,年均增长14%,而同期的GDP年均增长仅有9%。近四年间,广义货币供应量不但显著高于GDP,而且其增速也显著高于GDP增速,使M2/GDP的比值持续扩大。

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吹大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钢铁等部分产业的泡沫。

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欲望,成为类信贷快速发展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表外工具借款,为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大量的资本通过各种形式又被吸纳回了过热的泡沫中来,使尾大不掉,终成大患。

(三)原始的逐利冲动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资金的价格在同业和跨界的竞争中迅速提高,银行的利差迅速收窄,只有通过扩大规模来维持利润水平。但是,国内银行业的信贷规模要受到存款准备金、贷存比(今年已取消)、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限制,同时表内信贷资产还要受到经济资本占用等指标的约束,最后表内的利差收入还要受到贷款减值准备等项目的调剂,所有这些使得传统的表内信贷几乎毫无利润可言。于是,银行与监管层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缠斗,衍生出了天量的类信贷。

其实金融行业天生就有一种脱离监管、脱离实体经济的冲动。金融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和财富,它的价值本应是通过实体经济来实现的。如果把实体经济看做一个企业的话,资本的利润其实夹在企业的财务成本中,要受限于企业的毛利率。如果企业的毛利率不高,承担不起过高的财务成本,便支撑不起金融行业的增速要求。但是金融又是一个资本逐利的竞技场,永远在贪婪地追逐利润。所以纵观历史,每当实体经济遭遇下行周期,资本市场都会经历一场泡沫破灭的危机。从郁金香泡沫到伊利运河泡沫,从1929年大崩盘到滞涨危机,从互联网泡沫到次贷危机,屡试不爽。无论是混业还是分业,无论是巴塞尔协议还是存款保险制,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难以克制的其实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五类信贷的风控建议

(一)更灵活的风控 在商业银行的这场击鼓传花游戏中,很难有人能独善其身,也永远不会有办法能一劳永逸。风险的形态始终都在运动变化当中,也许未来对银行风控的要求,不是谁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而是谁能更及时地对变化做出反应,谁能更深刻地对现象进行洞察,谁能更灵活地对问题进行纠偏。

风控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业务流中的一个环节和一个阶段,那样只会被轻巧地越过或是蒙蔽。正由于逐利的冲动无处不在,所以风控需要不断地拓展更全面的视野和体系,不断地探索更灵活的角度和手段。

(二)更全面的监管

为了摆脱银监会的围堵,类信贷融合了信托、券商、甚至保险等各种通道的产品,从而变成了地道的混业经营。但分业的监管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以“非标债”为例,银监会的定义是“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银监发[2013]8号),其内涵主要指信贷资产类理财和信托等“债权”,证监会的定义是所有场外交易产品,包含了股权、债权和其他权利,保监会的定义基本采纳银监会,但三会对“非标”的风险偏好和管理措施是大相径庭的。类似的,“资金池”这一形态,三会也同样存在不同口径、不同偏好的问题。

当混业经营遭遇分业监管,就会产生监管套利的空间。尤其是在各自为战又屡屡失利之后,显然需要一种更为全面的监管体系。

(三)更健康的模式

客观地讲,类信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都实实在在拥有庞大的市场。这种模式正是市场在多方博弈后,对以商业银行为中心,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秩序的挑战。而这一金融秩序已经运行了三十年。从这一角度理解,剑走偏锋的类信贷,其实也是对新模式、新秩序的迫切呼声。

在去库存、稳增长、去产能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完善、健康的金融环境。无论是规范的直接融资渠道、灵活的资金定价机制,还是高效的退出机制,都是一个健康的金融模式的基本前提。 本文作者:王尔帝

第五篇:中国砖瓦的前世今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烧结砖瓦的国家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在建筑上使用“红烧土块”;5500年左右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就已经出现;4000多年前就有了制作精美的烧结板瓦与筒瓦;4100多年前出现了用“还原法”烧制的青砖;3600多年前“轮制法”普遍用于瓦的生产。从此,烧结砖瓦以其具有遮风挡雨、保温隔热、耐久抗风化、抗腐蚀、隔声、阻燃、装饰等多种功能以及舒适、健康、环保的优异性能与人类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历经远古时期的盛世辉煌、近代的衰落和现代的复兴与崛起,伴随着华夏民族绵延数千年,其本体上的文化附着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论古而知今。几经沉浮,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有国家各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支持,相信经过我国砖瓦行业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国砖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历经转型发展的中国砖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不断趋向优化和提升,中国传统的砖瓦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转型发展,以崭新的风貌继续得以传承和发扬。

1.古代的盛世辉煌

远在31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心砖(长2500px、宽800px、厚525px、孔洞率约60%);春秋晚期或战国初(距今约2400~2550年)便出现了画像砖。秦、汉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之一,秦朝的制砖水准达到了史上鼎盛。制砖的原料选择和工艺非常严格,规定要由专门的官窑烧制,有专门的“司空”机构监管。颁布了“物勒其名”制度,即制砖工匠要在其制作的砖瓦上刻上相关人员所属的部门及姓名,一经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循此线索,严惩不贷。因此,秦朝制砖的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誉为“铅砖”。在约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出现了瓦当,即在筒瓦顶端下垂部分由素面到纹饰,增添了瓦和建筑的美感。秦汉时期的瓦当装饰艺术被称为艺术品中的瑰宝,经历了半圆到圆形当面、由阴线或阳线刻到浮雕、由具体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的演进过程。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北魏平城(距今约1600~1700年)时期出现了琉璃瓦和表面被打磨的、漆黑发亮的烧结砖瓦产品,也许从那时起,中国就有了皇宫铺地专用的最早的“金砖”;隋、唐时期出现了闻名后世的青棍砖、青棍瓦; 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出现了窑后砖雕作品,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烧结砖瓦装饰艺术开始从皇家宫廷走出惠泽民间,被大量使用于民间建筑。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屋顶装饰构件、砖雕和皇宫铺地用的金砖制作更加精美,标志着我国砖瓦制作工艺达到了高度成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古建筑文化。可以说,烧结砖瓦在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些辉煌的成就,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2 近代的衰落与欧美砖瓦的快速发展

清朝中晚期,由于统治者闭关锁国、腐朽没落,中华民族备受列强欺凌,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间也曾有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欧的机制砖瓦技术,当时已经接近欧洲的砖瓦生产技术水平,但终因受外敌入侵和接连不断的内战,使我国的砖瓦制作工艺陷入了低谷,许多砖瓦制作新技术也沉溺沧海,从此我国砖瓦工业走入了衰落。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经历了工业大革命后的现代砖瓦工业在欧洲快速发展。同时,为应对能源紧缺与环境恶化,欧洲各国在不断提高的建筑能耗标准的推动下,砖瓦装备技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和提升,烧结砖瓦的品种、性能、功能大幅度提高,市场应用比例不断扩展,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使得欧美的砖瓦工艺迅速领先世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我国砖瓦工业的发展与其差距越拉越大。目前,欧洲砖瓦工业在生产上采用矿物学方法分析、研究烧结砖瓦原材料特性及通过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指导生产,用现代流变学的方法研究生产过程并指导设备的设计,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分析产品的性能,用现代自动化智能控制方法装备烧结砖瓦生产线,用现代生态学理论及方法指导产品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器人已普遍应用于烧结砖瓦生产线。产品种类多样化(各种功能的产品如装饰用清水墙砖、轻质保温隔热砌块、铺路砖、特殊用途的工程砖、隔墙空心砖、文化砖、楼板砌块或砖、条板砌块或砖、模板砌块或砖等)、工厂规模大型化、生产企业集团化、产品功能开发科学化(孔洞排列及形状、微孔形成剂的使用、永不褪色装饰性等)、装备水平高科技化(现代控制技术装备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如切码运系统设备、机器人、上下架系统设备、挤出过程的模拟及PSM软件、全自动化生产线及遥控技术、节能型的干燥及焙烧技术等,所有这些构成了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现代砖瓦工业的特征。为适应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特别是欧美国家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愈来愈低的情况下,新型高效烧结保温隔热墙体材料以其保温、隔热、隔声以及可回收利用等多种功能普遍受到重视,应用于各种公共和住宅建筑中,成为欧洲建设低能耗建筑的首选材料。

3 现代的复兴与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建设百废待兴。在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砖瓦工业的基本构架已初步形成。一是经过国民经济两个“五年计划”,全国各地相继建设起一大批具有千万块标砖产能的国营机砖厂;二是在砖瓦机械制造方面取得进展,1965年我国加工制造出了第一台真空挤出机, 并于1967年正式投入使用;三是轮窑烧成体系从小窑型向大窑型转变;通过引进前苏联的隧道式人工干燥室后,自然干燥向人工干燥技术转变;四是我国第一座烧结砖隧道窑于1958年建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是隧道窑建设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建设最多的是小断面一次码烧隧道窑,其中也有内宽3m以上的隧道窑,一直延续到90年代,其间共建设了约500条隧道窑。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砖瓦工业体系在复兴中逐渐形成。我国在砖瓦制作工艺逐渐进步的基础上,在多孔砖和空心砖研究和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1963年研制成功了承重多孔砖(240mm×115mm×90mm);1970年原江苏省昆山县红光砖瓦厂又试制成功了“楼板砖”和“模板砖”;南京新宁砖瓦厂研制和生产了2MS、1MS(即190mm×190mm×90mm和190mm×90mm×90mm)两种建筑模数的多孔砖和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生产出适应大框架建筑结构的非承重模数的多孔砖系列产品;1980年左右原江苏省昆山县红光砖瓦厂又对当时国际流行的新技术——“空心条板砖”(采用软挤出成型,1800mm×600mm×120mm)取得突破,并在干燥和焙烧上也取得成功,烧制了近百块样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建设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国际上一些知名砖瓦机械和窑炉装备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先后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波兰、法国、美国、荷兰等国家引进了数十条先进的烧结砖生产线,通过对设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促进了我国砖瓦行业的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砖瓦机械生产企业研制了变径变螺距、大型号(如Φ750/650型、Φ700/600型)挤出机、紧凑型挤出机、半硬塑挤出机等;自动化码坯机、自动化上下架系统设备、窑车运转系统设备、自动切坯运转设备;挤出搅拌机、高速细碎对辊机、轮碾机、陈化库侧向及横向液压挖掘机、屋面瓦整形机等。初步形成了原料制备,软塑、半硬塑成型,码坯系统和窑炉系统的配套砖瓦机械设备制造体系。与此同时,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了砖瓦行业向节能利废和墙材革新的方向发展。先后出台了如《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发[2005]33号)等相关政策与措施。我国砖瓦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墙材产品,并且不断加大废渣用量,在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等新型墙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砖瓦装备产品不断翻新,不仅生产出了大型挤出机和配套设备,同时还研制生产了切、码、运和上(下)架多转向的自动化系统;码坯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码坯工艺,标志着中国砖瓦机械向智能化迈出了一大步,部分企业已着手研发大型挤出保温隔热砌块生产设备,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制砖用平吊顶宽断面隧道窑炉也随之研发成功,并先后有4.6m、6.9m、9.2m平吊顶宽断面隧道焙烧窑炉投入正常运行。近几年建设的大型生产线,均装备了计算机测控系统。目前,砖瓦行业制砖用原料已从原来单一的黏土向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有页岩、江河湖淤泥、煤矸石、粉煤灰、各种工业废弃物等。产品的品种已从单一的黏土实心砖发展成多品种和多规格的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多孔砌块、空心砌块、装饰砖、路面砖、装饰挂板等。非烧结类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烧结瓦有板瓦、小青瓦、琉璃瓦以及具有很强装饰功能的西式瓦等,根据表面状态又分上釉和素面瓦两大类。

国内砖瓦行业目前有近7万家企业,资产总额近7000亿元,烧结制品年产量约9000亿块(折标砖),销售收入约2500亿~3000亿元,从业人员600万~700万人。我国砖瓦行业无论是从企业数量、产品产量还是就业人数方面目前均为世界第一,砖瓦机械生产企业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十余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中国砖瓦工业历经近60年的不断发展,无论在装备技术、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我国城乡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支撑和贡献。

4 新时期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建材行业已由较长的快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时期。新时期砖瓦行业的转型发展,已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而要转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来。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提升新型烧结墙体屋面材料的建筑应用,促进砖瓦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4.1 发展机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30m2以上。初步预测,未来30年房屋建设总量将有可能达到600亿m2左右,我国大规模建设的峰值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城乡建设对建材产品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家将建筑节能列入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建筑节能将走向常态化和普及化。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和绿色建筑的广泛推广,对新型节能和环保的烧结墙体屋面制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同时,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将越来越追求健康、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烧结砖瓦以其具有保温隔热、耐久抗风化、抗腐蚀、隔声、阻燃、装饰等多种功能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新再认识。

4.2 面临的挑战

砖瓦行业目前总体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总体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砖瓦行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着资源、能源、环境以及建筑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而且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以及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优化升级之路任重而道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行业总体仍以小规模企业占主导

目前我国砖瓦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400万块标砖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为2877家,仅占行业企业总数的4.11%。从产量上分析,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烧结砖产量为4292.19亿标块,为行业总产量的47.7%。近年来,砖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品产量虽快速增长,但以小规模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观。这些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分布较为广泛,其生产工艺、装备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及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4.2.2 产品结构和质量亟待优化和提高

近年来,我国砖瓦行业在产品品种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市场上砖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高中低档并存,高档烧结砖产品仅占总量的0.5%。大部分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不高。

目前,黏土实心砖仍占总量的40%左右。部分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偏低,产品标准与建筑应用技术规程脱节,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甚至缺少必要的检测机构、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产品实物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好,企业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不足,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上存在着产品售价低、竞争层次低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高中档产品优质难以优价。

4.2.3 部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近几年,我国又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新建的烧结砖企业大部分生产规模在年产5000万块标砖以上,工艺装备比较齐全,产品质量有较大提升。

目前轮窑仍是我国砖瓦生产的主要窑型,其中以20~32门轮窑占多数。多数砖瓦厂仍采用两道对辊、两道搅拌的简单原料制备方法,产品以自然干燥为主。生产实心粘土砖的企业集中表现为企业数量多、单线生产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基本为28门以下轮窑生产)。

由于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低质低端的产品和工艺装备淘汰难度大。国家已明令淘汰的24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但有些地方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仍有存在,甚至有些地区还存在少部分的土窑和“黑砖窑”。

4.2.4 市场培育不畅阻碍新型节能烧结产品的发展

欧洲各国为满足不断提高的建筑节能要求,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产品标准和施工标准,烧结保温砌块的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并通过自主创新,目前在新疆、浙江等地已经生产出了烧结保温砌块产品。但由于我国建筑应用技术滞后,缺少与保温砌块产品相应的建筑技术标准、应用图集和技术规程,再加上建筑施工习惯性的手工砌筑作业方式,使大体积空心烧结保温砌块产品推广应用难,企业投产后即面临困难局面,经济效益欠佳。

4.2.5 企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砖瓦企业长期扎根工作的数量很少,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缺乏培训,部分企业领导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欠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导致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受到制约。

5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5.1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面对我国建筑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砖瓦行业带来的新机遇,今后砖瓦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市场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要求为已任,以烧结、利废、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切实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完善产品生产与施工应用的衔接,提倡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管理,以高质量、低能耗、低污染适应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推动砖瓦行业的科学发展。

5.2 产品优化升级的方向

着重发展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保温隔热、复合、多功能的绿色节能产品,产品生产由取土毁田向不毁田、利废和造田方向发展,由实心向多孔空心和高孔洞率方向发展,由单一小块砖向多孔产品、砌块和板材多品种方向发展,由主要起承重和填充围护作用向承重、围护、隔热保温和装饰等多功能或多功能组合方向发展,特别要重视发展质朴美观自然环保的清水墙的多功能组合。

重点发展和推广轻质高强、节能环保、功能多元、节地增效、舒适健康的新型墙体屋面材料,适应建筑节能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鼓励和支持符合GB13544—20

11、GB13545—200

3、GB/T26538—2011技术要求,采用以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渣土、河湖海淤泥、污泥、山土和土丘土等为原料,并经过原料精细化处理(包括建设陈化库)、55型以上成型砖机、人工干燥、自动码卸坯、4.6米以上断面自动控温的隧道窑,年生产规模6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生产的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符合JC/T637—200

9、GB26541—2011技术要求,采用双向液压成型机、公称压力8000KN以上,自动计量配料,年生产规模6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生产的蒸压灰砂多孔砖、蒸压粉煤灰多孔砖。

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应探索开发和生产以下产品:

1、耐久性好、装饰功能强、永不退色、使用功能好及使用期长久稳定的各种规格尺寸、品种的室内外清水墙装饰砖、铺地砖、广场砖等;

2、大尺寸、高孔洞率的烧结保温砌块;

3、预制的空心砖墙板(复合砖墙板)及大型条板砖;

4、各种规格及用途(分室及分户、承重与非承重)的隔墙空心砌块或砖;

5、高档次连锁式烧结屋面瓦;

6、烧结的新型外墙用干挂陶板(节能构造形式)及遮阳空心板或条板。

5.3 现阶段淘汰落后的目标

争取到2015年,全行业淘汰粘土实心砖1千亿块,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到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5%以上。限制原料中页岩或各种废渣(土)含量低于70%、采用45型或以下挤砖机和单线年生产规模3000万块标砖以下的生产线的各种烧结砖及烧结空心砌块,压砖机成型压力低于200吨、年生产规模3000万块标砖以下生产线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淘汰破坏农田、耕地和破坏环境取土烧制的实心粘土砖;成型主机在200吨(不含)以下盘转式压砖成型生产线生产的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以及非烧结、非蒸压的粉煤灰砖。

28门以下轮窑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2013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在城市规划区、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和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烧结砖瓦窑。普通挤砖机、SJ1580—3000双轴、单轴制砖搅拌机;SQP400500——700500双辊破碎机、1000型普通切条机。

6 行业发展趋势

6.1 砖瓦生产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50年代到60年代初建筑业发展迅速,砖瓦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但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欧洲的砖瓦工业产业布局和结构都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如德国2000多家砖瓦企业经过兼并联合,形成了目前240家大型砖瓦企业。奥地利维纳博格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砖瓦制造企业集团,近10年间从11家工厂迅速发展为遍布在20多个国家地区的273家工厂。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进程的加快,我国砖瓦企业也在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目前新上的烧结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年生产能力普遍达到5000万标砖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6000万~1.2亿块标砖的大型生产线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砖瓦行业建设的各种形式的隧道窑已经超过了3000座。

未来砖瓦行业将依靠优势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形成一批产品质量较高、规模优势明显、技术装备先进的骨干企业。

6.2 产品向多品种、多规格化发展

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对新型墙材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国外新墙材总产量增加不多,有的国家还有下降。但是产品的品种、规格却不断增加,按用户需求而生产的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例如美国一家砖厂可根据用户需要生产近千个花式品种及不同用途的烧结砖。

为了减轻建筑物自重,节省资源,国外墙材的发展趋势是低密度和高性能。例如,实心砖向多孔砖、空心砖、高孔洞率和大规格发展,非承重空心砖孔洞率已高达60%以上;黏土砖也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还出现了复合砖、复合砌块等。

我国砖瓦产品的发展也正在由普通大众化的产品向高质量、大体积、轻质、高强、低能耗、健康舒适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企业将着重研发和生产节能效果显著、使用功能优异、具有良好生态特性的新型烧结墙体屋面材料,如高强度、高孔洞率、高质量性能的烧结空心制品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等。

由于房地产建筑市场开始向人性化、舒适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对建筑的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那些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工艺产品,那些将古建砖瓦应用在现代建筑上的设计,那些将高档烧结砖作为建筑物外装饰墙使用的工程,为传统的烧结制品打开了新的应用市场。

6.3 产业向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建筑、生活废渣的日益增多,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利用废渣生产墙材,将废渣利用技术纳入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途径。在各种有工业副产物排出的工厂,考虑建设砖瓦厂消化副产物,例如利用磷肥厂、选煤厂、电厂等排出的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墙材。

我国砖瓦行业也在向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可再生利用方向发展。制砖用的原料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黏土向页岩、煤矸石、粉煤灰、江河湖淤泥以及各种工业废弃物等方向发展。产品功能向高掺量(掺加废渣50%以上)、高孔洞率、高强度、高保温性能和自装饰效果方向发展。

6.4 新型、高性能的砖瓦产品市场应用将得到重视

新型、高性能的砖瓦产品只有被建筑市场广泛应用,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带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从欧洲各国应用烧结砌块产品的情况看,单一砌块厚的外墙能够满足隔热保温的需要。同时长期以来欧美广泛应用的复合夹芯墙节能建筑结构体系,节能效果显著。

我国目前也出现了用清水墙装饰砖设计、建造的“夹芯墙”结构体系,使高端烧结类产品的市场销售量进一步增加;各类空心砖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具有生态功能的烧结地砖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也非常看好新颖的装饰性屋面瓦的销售市场。

住建部于201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复合墙体体系技术规范JGJ/T 274-2012《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对复合墙的外叶墙、内叶墙和夹心墙的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节能设计,以及施工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复合墙结构体系能将我国传统的清水墙体系与现代的建筑材料诸如多孔保温材料、水泥砌块、框架钢结构、轻钢龙骨结构、石膏板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达到绿色建筑,又能延长建筑寿命。

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对烧结保温砌块装备技术及产品生产进行探索、研究和生产,高性能的烧结保温砌块的生产和应用必将促进我国砖瓦装备技术、产品生产和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的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6.5 装备技术向专业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砖瓦技术装备整体还处于跟踪和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阶段,提升装备制造的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砖瓦厂生产线从取料、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焙烧到成品包装已经完全实行中央控制,全部为隧道窑煅烧,生产的产品已向系列化、配套化、模数化、大规格、高孔洞率方向发展。

我国的砖瓦装备技术企业应提倡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由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根据原材料性能及所生产的产品和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备的装机容量,提高设备材质及内在质量,提高窑炉工程的设计水平,提高热能利用效率,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要研究开发和生产烧结保温砌块和高档屋面瓦的机械装备和配套产品,加强砖瓦工业窑炉、城市建筑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生产高性能砖瓦产品整装设备的研发及产业链配套、衔接技术的研发等。

通过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自主创新,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走由大变强、以高端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世界一流的砖瓦行业。

7 促进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砖瓦行业最为紧迫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擎作用,通过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7.1 以产业政策规划和引领行业的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等国家相关规划及政策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墙材产品从生产、流通、应用等环节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统筹考虑和推进节能、绿色墙体屋面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替代落后的工艺和技术。

尽快制定和实施《砖瓦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或《砖瓦行业准入条件》,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的《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相关要求纳入到相关产业政策中,积极发展主导产品,限制和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要坚决淘汰实心粘土砖和新型墙材中产品质量和节能、排放指标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砖瓦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在建筑应用上应优先采用,并给予必要的财税鼓励政策,严格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质量低劣产品的生产。

要以提高生产集中度为重点,加快新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产出效率与效益。支持大型企业按市场规则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和集中度,培育一批产品质量好、生产上规模、工艺装备先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

7.2 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产品优化升级

标准对于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淘汰高耗能的设备、窑炉和其他落后的生产工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使标准适应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梳理现有产品标准,着重提升产品标准的档次和主要性能指标,适应和满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

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修订当前不能满足建筑应用要求的产品标准,强化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

加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快制定《烧结砖瓦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组织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研究高档烧结制品的建筑技术标准、应用图集和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如《烧结保温砌块应用技术规程》,推动在不同气候带(典型的有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烧结制品的应用。

7.3 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和化验室,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尽快制定和实施《砖瓦行业质量管理规程》,从原燃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产品标准和企业内控质量指标的规定要求。

应加强对砖瓦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打击质量低劣和非标产品。建议适时开展烧结砖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可能性研究,通过更为严格的质量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生产工艺。

鼓励企业走品牌化的生产和经营之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适合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需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砖瓦产品,培育一批行业的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7.4 以科技进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途径,以实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引导企业走低碳、绿色和环保的生产之路。 现阶段应着重解决以下方面问题:

1、为应对烧结砖瓦节能减排繁重的任务,应尽快组织开展砖瓦企业烟尘净化装置、窑炉干燥及余热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2、大力推进砖瓦行业自动化控制水平,积极推广大断面隧道窑并配有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配料和焙烧。开展新型切、码、运系统的装备开发和技术升级,推广大产量、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经济适用的码坯机、卸砖机,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对近几年引进的生产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对国际先进砖瓦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全面提升成套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输出全方位、科工贸一体化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由行业协会和企业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就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加快制定《砖瓦工业隧道窑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鼓励形成一批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和窑炉施工三位一体的装备制造集团。

建议加大对装备制造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和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

7.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探索与高校合作,开展高级工商管理或经济管理培训班,加大企业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企业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

探索与部分高校合作,建议在硅酸盐工业陶瓷专业课中增加“烧结砖瓦”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到砖瓦企业工作。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完善培训的基础工作,逐步普及岗位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墙材产业队伍,为行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7.6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要围绕行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满足行业发展和企业共性需求上来,成为政府制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标准法规的“推动者”,成为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行为、协助企业配置资源、提供共性服务的“服务者”,成为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协调者”。

上一篇:员工宿舍的整改方案下一篇:一个真实的故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