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黄技版笔记

2023-04-08

第一篇:小学教育学黄技版笔记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的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3)非制度化教育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

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过程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近代教育的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现代教育学之父: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旧三中心)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他的这种主张被称为儿童中心主义。他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新三中心)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二)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二、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

(一)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1999年6月,《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要求:

(1)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 (3)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4)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智育: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要求:

(1)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

(3)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授予学生关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要求:

(1)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具有健康的身体。

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要求: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要求:

(1)初步学会生活自理;(2)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3)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是:

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弗洛伊德----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塞尔----成熟机制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是: 我国古代的荀子 英国洛克:“白板说”

美国华生:环境决定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因此,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第三节

小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常只注意一些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2.注意: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注意力容易分散 3.记忆: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4.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5.情感

6.自我意识: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4.儿童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

二、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

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等学科,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

学生

一、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1)人身权: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2)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第二节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1、教师职业的性质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进行了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广泛的文化素养

1、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学科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2、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

(三)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

敬业是使其他素养成为可能的重要前提,也是使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 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对素质教育有全面的理解。

教育的功能从其作用对象上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功能在教育作用的性质上可以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亦称为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教育功能从呈现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2)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3)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首先,是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其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再进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 (2)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人格尊严;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合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体验,得到尊重与信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对峙

(2)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的分歧

三、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一)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二) 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和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在我国,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三个层次。

二、课程计划

(一)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和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二)课程计划的构成 1.教学科目的设置

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三)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1.合目的性 2.合科学性 3.合发展性

三、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一致的,没有课程计划就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学大纲也就使课程计划落空。

(一)教学大纲的概念: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1)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 (2)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四、教科书

(一)教科书的概念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二)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第三节

我国小学课程

一、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二、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2.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二)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三)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第六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七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

(一)个别教学制

优点:因材施教

缺点:速度慢、效率低,只能适应学生人数不多且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情况,带有“师徒相授”的性质。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

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三)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主要类型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学科分组等。

优点:便于因材施教;组内同质性高,便于灵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缺点: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提高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学习的集体性使得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6)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等。

(一)备课 1.备课的意义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2.备课的要求

第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2)了解学生。 (3)设计教法。

第二,写好三种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

2、一堂好课的标准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正确的教学内容。(3)恰当的教学方法。 (4)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5)有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热烈的教学气氛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一、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直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

(二)测验法

测验法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1、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2、测验的种类 (1)论文式测验。(2)客观性测验。(3)问题情境测验。(4)标准化测验。

(三)调查法

(四)自我评价法 第八章

德育

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

一、什么是德育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二、小学德育的意义

(一)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二)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三)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第二节

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小学德育

1.小学德育的定义

小学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2.小学德育的特点

(1)小学德育的基础性。

(2)小学德育的奠基性。 第三节

小学德育过程

一、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一)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品德的构成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

情,即道德情感,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行,即道德行为,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德育过程的多开端性和针对性。

多开端性的主要原因:首先,知、情、意、行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为每一具体过程的多种开端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受教育者在思想水平的形成过程中,其知、情、意、行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所谓品德结构就是指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水平,表现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高低。

(三)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推动小学生品德的成长。这些因素应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的不同作用以及学生实践形式等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中的作用

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社会成员。

2.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觉调节控制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能力。

3.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

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二、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一)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二)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三)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四)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五)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表扬奖励:当学生的行为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奖励时,他就会按照这种方式继续行动。在感情上,他会更信赖老师,也会更加自信,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三)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四)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五)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一)了解学生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观察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

(2)谈话法。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4)调查访问: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建立学生档案

(四)个别教育

(五)班会活动

(六)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七)操行评定:操行评定一般采用评语方式。

(八)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三、班集体的培养

(一)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十章

课外活动 第一节

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二、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一)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一)科技活动

(二)学科活动

(三)文学艺术活动

(四)体育活动

(五)社会活动

(六)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二)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指导

一、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一)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

制订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二)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

1.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

2.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

3.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

第二篇: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好教师的品质美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了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名学 生关于他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作为知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了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名学 生关于他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作为知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一)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

2 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弗莱尼

一、备课的经验

1. 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 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 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 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考试试卷(上海科技版)

2013——2014学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从()、()、()、()、()等角度考虑如何布置我们的家会更好。

2、几乎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在制造垃圾:吃饭会制造出(),写字会制(),购物会制造出()和()„„

3、废电池会污染环境,应该统一()。

4、水葫芦等植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虽然丰富了我国的植物资源,但有的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5、骆驼用()储存大量脂肪,几天不吃不喝也没问题。

6、()月()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我们常见的清洁用品有()、()、()、()等。

8、你的爸爸姓名是(),妈妈的姓名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可以和家人一起布置我们的家。()

2、我们应该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

3、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的石头没有利用价值。()

4、我们要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

5、我的学习太紧张了,所以收拾房间的工作都让妈妈做吧。()

6、玩游戏好玩就行,不需要遵守什么规则。()

7、春游时,跟着导游和老师们走没意思,我自己去找地方玩。()

8、去郊游时,要自带一些常用药。()

9、天气真热,我约几个同学去河边游玩。()

10、苔藓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三、问答题。(10分)

用有颜色的植物制作染料的过程?

第四篇:上海科技版六年级下综合实践试卷1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试卷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六年------班姓名------得分------

一、 填空。(每空2分)

1 、传统民居是指由于所处地区的()()和人们的()等不同而呈现的各式各样的()。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有北京的()陕北的()内蒙古的()福建的()云南的()新疆的()。

2、2006年4月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一起被列为三大抗癌佳品。

3、 神舟七号由()()()三部分组成。

4 、火星引力是地球的()重量为地球的()大气()。

二、 判断。(每空5分)

1神舟七号只有返回舱返回地面()

2节能灯节能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冷光源灯()

3土楼位于福建的西部和南部()

4神舟七号比神六更合适安全搭载人数升为二人()

5自行车座位下安弹簧不能减震()

6四合院是指东西南北四个面合在一起成一个品字形()

三、如保鉴别食品袋是否有毒(共10分)

四、为什么自行车前面的齿轮大后面的齿轮小?(共10分)

五、如何正确使用节能灯?(共10分)

第五篇:上海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回龙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灯

活动一:和灯做朋友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灯的种类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灯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 了解灯的各类和功能。

三、活动难点 通过收集整理灯的信息,了解灯的功能。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介绍灯的发明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各种灯的的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灯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灯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灯的资料,让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 (2)让学生观察课本第二页的图,说说它们的外形及功能。 (3)将各种灯进行分类整理

2、准备交流的材料

(1)确定各组的交流方案,可以参考课本第17页。 (2)根据方案进行准备发言材料。

3、班级交流

(1)交流前做好准备 (2)展开交流。

(3)交流后进行评价。

三、完成课本第21页“学习单”

四、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灯的信息。

活动二:节能灯宣传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节能灯的种类、标志及含义。

2、知道宣传和使用节能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节能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调查和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节能意识。

二、活动重点 了解节能灯的种类、标志及含义。

三、活动难点 收集节能灯的有关信息,制作宣传展板。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有关节能灯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节能灯的种类、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灯和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节能灯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查查看看

(1)课前布置查找节能灯的资料。

(2)观察记录节能灯与白炽灯的区别。 (3)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小调查

(1)调查节能灯的使用和销售的情况 (2)设计采访记录。 调查节能灯的销售的情况 调查节能灯的使用情况 (3)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3、确定展版内容

(1)讨论确定展板内容。

4、设计和制作展板

(1)小组讨论版面的布局并设计简图 (2)小组分工,制作展板。

三、完成课本第25页的“学习单”

四、课后延伸:向家长和邻居们宣传节能灯的好处。

活动三:路灯巧设计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路灯的组成、种类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路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设计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重点 了解路灯的组成,自行设计路灯。

三、活动难点 路灯的设计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路灯的方字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观察并收集几种路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前2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自己设计一些美观、实用的路灯。

二、观察路灯

1、收集和交流各种各样的路灯图片。

2、比较这些路灯在外形、材料、功能等方面的异同点。

三、实地考察

1、考察放学回家路上的路灯。

2、交流考察的结果。

3、分析不同场所对路灯设计的不同要求。

四、设计路灯

1、选定不同场所,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路灯。

2、交流各自的设计。

五:完成课本第29页的“学习单”

六、课后延伸:继续完善自己的路灯设计。

第二单元 漫步建筑长廊

活动一:南北居民大不同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收集民居资料,了解我国南北民居各自不同的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有关民居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在考察中获取信息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了解我国南北民居各自不同的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三、活动难点 南北民居各自不同特点的造成原因。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介绍中国民居的书籍、图片和录像。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民居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新课。

我国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民居建筑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什么是传统民居?

2、交流收集的民居图片资料。

3、选择一组南北民居进行比较。

(1)北方民居:北京民居------四合院 陕北民居-------窑洞

(2)南方民居:福建民居------土楼 江西民居-------赣南围屋

4、对选择好的民居进行深入的了解。 (1)主要出现地区: (2)建筑材料: (3)建筑外观: (4)内部结构:

5、展示与交流。

三、完成课本第36页的“学习单”

四、课后延伸:进一步收集我国民居的有关资料。

活动二:纸结构承重比赛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结构承重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和制作纸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2、通过测试和改进纸结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重点 设计和制作纸结构

三、活动难点 纸结构的制作

四、活动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建筑的承重柱子的形状和结构。 (教师准备)了解不同形状柱子的承重能力,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建筑图片)

2、这些建筑美吗?在刚才的建筑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的柱子有什么不同?建筑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3、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纸柱承重比赛,请同学们来做设计师,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纸柱承重能力最强。

二、设计制作纸结构

1、请同学们读一读制作要求及比赛规则:

2、怎样才能在比赛中一举夺魁呢?我们要多设计几种纸结构,在小组内先测试一下,看看哪种结构承重课本最多,然后选出承重能力最强的纸结构参加班级比赛。

3、为了比较每一种纸结构的承重能力,我们可以怎样做?

4、为了鼓舞士气,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称呢?赶快讨论一下,看看起个什么名称好呢?

三、纸柱承重比赛

1、选出一名裁判员和一名记录员。

2、现在请各组组长把你们小组同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收上来。

3、请第一小组同学带上你们的纸结构到讲台前面来,请裁判员开始测试。请记录员把他们的成绩填写在这份记录单上。

四、比赛疑问与灵感

1、同学们,在刚才的比赛中,你有什么发现?到底什么样的纸结构承重能力更强一些呢?

2、如果让你继续改进你的作品,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它的承重能力更强?

五、完成课本第40页的“学习单”。

六、课后延伸: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纸结构设计。

活动三:老建筑的去和留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老建筑的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能对老建筑的去和留提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撰写辨词,培养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 了解老建筑的历史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活动难点 根据自己的对老建筑去留的观点展开辩论。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正确认识老建筑的历史价值。 (教师准备)教给学生一些辨论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前2节课学习了建筑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老建筑的去和留。

二、教学新课:

1、成立辩论小组:(正方组员和反方组员)

2、确定辩论观点

正方观点:应该保留并保护好老建筑。 反方观点:不应该保留并保护好老建筑。

3、收集材料与交流。

4、整理论据。

5、撰写辩词:

一辩陈词 二辩提问词 三辩发言材料 四辩总结词

6、模拟辩论:4人分成两组,进行模拟辩论。

7、展开辩论。

三、师小结

四、完成课本第44页的“学习单”。

五、课后延伸:收集世界民居图片,自己设计理想的住宅。

第三单元 走进自行车王国

活动一 自行车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及各部件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自行车各部件的质疑,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学生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活动重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及各部件的功能。

三、活动难点 对自行车各部件的质疑。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类型自行车的图片,初步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构造。 (教师准备)收集自行车相关知识、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揭示研究课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是怎样来到学校的?你们都会骑自行车吗?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小就都学会骑自行车了,那你对自行车了解多少?你想知道最早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吗?

自行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成了许多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它不但实用性强,而且越来越美观。同学们请看,这些自行车的设计是不是很独特?(课件:各式各样设计新颖的自行车)

看到这里,你对自行车是不是更加感兴趣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自行车王国,去探寻自行车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小组确定研究问题

1、确定本课研究问题:

2、小组选择研究

三、小组确定研究途径

四、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五、小组汇报研究方案

六、总结:

师:今天在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与他人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充实完善自己,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国又素有自行车王国的美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关于自行车的知识,做一名优秀的自行车驾驶员!在这里,老师预祝同学们的活动方案可以顺利实施成功!

七、完成课本第51页的“学习单”。

八、课后延伸:收集自行车有关信息,特别是骑车应注意哪些方面。 课后反思

活动二:制作安全骑车手册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知安全骑车的基本要求

2、小组合作制作《自行车安全手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安全手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熟知安全骑车的基本要求,制作《自行车安全手册》

三、活动难点 《自行车安全手册》和制作。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常见违规骑车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案例和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行车的有关知识,自行车给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交通带来了便利,但是交通安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份骑车安全手册。

二、小组合作制作骑车安全手册 1、制定计划。

2、收集一些资料。 3、策划考试内容。

三、明白安全手册的意义。

四、初步调查:

1、问:你是如何保证骑车安全的? 2、需要检查哪些方面呢? 3、讨论:

(1)手册包含了哪些内容?

(2)了解骑自行车时碰到了哪些问题?

五、制定安全手册。

六、展示成果

通过实用性、全面性、美观性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制作的《自行车安全手册》。

七、完成课本第55页的“学习单”。

八、课后延伸:向同学们和家长宣传安全骑车的重要性。

活动三:自行车驾驶执照考试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安全行车的知识,掌握安全行车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自行车驾驶执照考试,进一步掌握安全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安全守法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策划考试的的内容。

三、活动难点 模拟自行驾驶执照考试。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汽车驾驶执照考试的信息。准备模拟考试所需器材。

(教师准备)收集汽车加强执照考试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一份自行车驾驶考试行动计划

二、收集信息

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收集一些关于汽车驾驶执照考试的信息

三、策划考试内容

1、设计自行车驾驶笔试考试内容和考题形式。 2、初步论证活动方案。

(1)场地和环境是否适合活动的开展? (2)活动参与者是否对活动感兴趣?

(3)活动参与者是否有能力开展并完成活动?

(4)是否排除了危险性活动?是否提供了应对危险的措施和方法?

四、模拟考试

根据设计的方案,模拟自行车驾驶考试,并对模拟考试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五、提交方案

根据模拟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和同学们的意见,对考试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提交学校德育处。

六、总结、反思和评价

七、完成课本第59页的“学习单”。

八、课后延伸:了解世界各地的安全骑车规定,进一步增强安全骑车意识。

第四单元 飞天圆梦

活动一 拜访太空的使者——“神七”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神七”飞船的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神七”飞船的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重点 了解“神七”飞船的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特点

三、活动难点 神七”飞船的功能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与“神七”有关的各种信息

(教师准备)为学生提供介绍有关“神舟”系列飞船的各种媒体报道和网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段录像片(课件:神七发射(8分27秒处)

2、是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又是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完成了的太空之旅,在飞行了顺利返回,令世人为之瞩目。

3、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祖国航天事业的强大与昌盛,你不感到骄傲与自豪吗?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飞天圆梦”这一课,去拜访太空的使者——“神七”。(板书课题)

二、汇报查找资料

1、上节课,老师让你们查找的关于“神舟六号”飞船的资料,你们查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课件:神六资料)

汇报内容:(1)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简介;(2)神舟七号飞船人物;(3)神舟七号发射过程;(4)神舟七号在轨过程;(5)神舟七号着陆;(6)神舟六号技术改进;(7)神舟七号创下的“第一”。

2、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查到了这么多资料,真是了不起!神七飞天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我国高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

3、可是对于神舟六号,有许多同学还不太了解,你想不想为它做一份精美

的小档案,然后做一名小解说员,在班级和学校里作介绍,让同学们都来重温一遍“神七”的太空之旅呢?

三、制作神七档案:

1、下面请各小组组长带领你的组员一起讨论一下,在你们的神七档案中,都需要采用哪些内容?档案的封皮怎样来设计?你的档案要加插图吗?可以怎样加入插图?(如:绘画、剪贴)

2、展示档案。

3、档案制作好了,你打算怎样介绍给大家呢?

4、对,我们可以在校内开一个“神七”介绍会,请你们来做解说员,把你们的档案展示给大家。

5、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你在介绍会上可以做哪部分工作呢? 首先,要确定谁来做解说员;其次,如果听众提出临时性问题,由谁来解答?

6、关于介绍会,你还有哪些想法?(可以制作一个神七模型,边演示边解说;还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视频、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在多媒体教室给大家解说„„)

四、总结:

1、神舟七号飞船在我们的热切期盼中凯旋归来了,这里凝聚了多少等待、紧张、兴奋、感动、自豪,神舟七号飞天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心随之“飞行”的过程,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伟大的航天员说些什么吗?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你还有哪些感想与愿望?

2、是啊,千年飞天梦,今朝梦可圆。中华民族又一次向世界显示了强大的航天实力,也显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同学们,请你们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航天事业里也会留下你的名字!

五、完成第66页的“学习单”。

六、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神舟”系列飞船的资料。

活动二 自制水动火箭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水动力火箭模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次的水动力火箭的试射探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体验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二、活动重点 了解火箭发射基本原理,并根据原理制作水动力火箭模型。

三、活动难点 水动力火箭模型的制作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制作水动力火箭的材料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水动力火箭制作的各种资料,供学生查找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神七”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自己制作一个水动力火箭模型。

二、了解水动力火箭的制作方法

1、小组分工。

2、了解水动力火箭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结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

3、了解水动力火箭的简要工作原理。

三、制订制作计划

1、了解水动力火箭的基本制作步骤。

2、画设计草图。

3、准备制作材料和工具。

4、制订制作计划。

四、制作模型

1、制作水动力火箭模型。

2、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

五、测试与改进

1、进行发射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2、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

3、调整后再进行测试

六、比赛和总结交流

1、各级进行比赛。

2、交流比赛心得。

七、完成课本第70页的“学习单”

八、课后延伸:进一步完善自己设计的水动力火箭模型。

活动三 到火星上去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火星的状况和人类生存所需的环境和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畅想,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宇宙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科学畅想的方法,激发科学探索的热情和探求未知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了解火星的状况和人类生存所需的环境和条件。

三、活动难点 对火星上生存的畅想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介绍火星的资料,了解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概况。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火星探索、太空生存、生物圈实验等有关地球以外人类生存系统实验的信息,以及科学家设计的太空城市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2节课我们了解的火箭的有关知识,并制作了水动力火箭模型,今天我们来畅想一下到火星上去情景。

二、分析研究任务

1、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生存的所需环境和条件。

2、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科学家开展太空科学实验的资料,进一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任务。

三、探索火星状况

1、查资料,了解火星的基本情况。

2、用卡片的形式比较火星和地球情况的差异。

四、畅想火星生活

1、根据科学家的设想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所需,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对火星生活进行大胆设想。

2、从解决火星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设想。

五、制定火星移民方案

1、从衣食住行等角度考虑如何制订移民方案。

2、互相交流火星移民方案。

六、完成课本第74页的“学习单”

七、课后延伸:收集有关太阳系和外太空生命的信息。

第五单元 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活动一 了解家乡的防洪措施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防洪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防洪措施的了解,进一步增强防灾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防灾意识。

二、活动重点 了解洪灾的危害和预防洪灾发生的措施

三、活动难点 了解本地的防洪措施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洪灾的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觉洪灾的资料和预防洪灾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然灾害有很多,我们以前也学过了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了解洪灾的有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洪灾。

二、了解洪涝灾害

1、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

2、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3、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

三、了解本地的防洪措施

1、制订采访计划

根据采访的旷目的,确定采访的时间、内容和人员。

2、实施采访

采访本村和本镇水利工作人员,了解本村和本镇的防洪措施,并做好采访记录。

四、交流采访

1、把采访到的本地防洪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对学生的采访进行评价。

五、完成课本第81页的“学习单”。

六、课后延伸:进一步收集有关预防洪涝灾害的信息。

活动二 消灭蚜虫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蚜虫的有关知识及如何预防蚜虫侵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蚜虫有关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防灾意识。

二、活动重点 蚜虫的危害及蚜虫灾害的预防措施。

三、活动难点 如何预防蚜虫的危害。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和蚜虫危害的图片与文字。

(教师准备)收集蚜虫危害的图片与文字和预防蚜虫灾害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师:自然界的危害很多,除了前面所学的地质灾害外,还有一些动物性的危害也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危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蚜虫的危害和如何预防蚜虫的危害。

二、收集和整理蚜虫有关资料

1、查找有关蚜虫的资料。

2、了解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3、了解蚜虫的防治办法

三、设计防治蚜虫的实验方案

1、小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并根据同学意见修改方案。

四、实施实验

1、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2、根据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五、汇报实验成果

1、不同小组之间交流实验情况。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六、完成课本第85页的“学习单”。

七、课后延伸:上网查阅其他动植物危害的信息。

第六单元 毕业啦

活动一 暑假你有安排吗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班学生的暑假安排。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卷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调查资料汇总、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点 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班学生暑假安排。

三、活动难点 分析问卷调查得出结论。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设计调查问卷的要求和方法,准备采访工具。

(老师准备)收集一些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的样本,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最后一个小学的暑假你们准备怎么过的呢?今天同学们来自己调查一下你们的暑假安排。

二、设计调查问卷

1、小组讨论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

2、设计调查问卷。

三、进行问卷调查

1、对本班和其他六年级班级的学生随机选取男、女各1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2、汇总调查问卷,根据有效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认真记录调查时产生的新问题。

四、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1、针对前面调查中产生的问题,讨论需设计哪些访谈问题。

2、对毕业班学生再次进行访谈。

3、对六年级家长进行采访。

4、整理分析访谈记录。

五、撰写调查报告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调查报告所包括的内容,学习如何撰写调查报告。

2、依据调查资料,按照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撰写调查报告。

六、完成课本第92页的“学习单”。

七、课后延伸:对自己的暑假进行合理的安排。

活动二 策划小学毕业典礼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策划一场小学毕业典礼。 过程与方法

通过策划一场小学毕业典礼,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策划小学毕业典礼,增进同学之情和爱校之情。

二、活动重点 策划小学毕业典礼。

三、活动难点 策划一场好的小学毕业典礼。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小学毕业典礼的有关信息。 (老师准备)收集一些毕业典礼方案,提供给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你们即将小学毕业,回首6年,我们的心中一定充满感激,我们今天就来策划一场小学毕业典礼方案,以表达同学们对学校浓浓的情意。

二、小组分工

1、根据任务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组长。

2、在组长的主持下讨论分工。

二、讨论毕业典礼的主题

1、分小组讨论毕业典礼主题。

2、各小组交流毕业典礼主题。

三、确定毕业典礼活动内容

1、各组交流根据主题确定毕业典礼活动内容。

2、对毕业典礼上的一些活动进行安排。

四、设计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1、对小组成员的各种想法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

2、依据讨论结果,完成最终的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五、完成课本第96页的“学习单”。

六、课后延伸:模拟毕业典礼活动。

活动三 设计未来校园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情况,能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制作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加深关心、热爱母校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 对母亲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活动难点 制作模型。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画图和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准备)为学生提供有关建筑设计的书籍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对生活了六年级学校应该比较了解,在即将毕业之时,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拿起你你们的画笔,为学校的未来设计美好的蓝图。

二、考察校园环境

1、考察校园现有建筑、设施及其分布情况。

2、采访学校有关人员,了解学校远景规划。

3、画出校园平面图。

三、对学校的未来进行创意设计

1、小组合作,对学校未来的建筑、设施进行创意设计。

2、画出创意设计的示意图。

四、制作模型

1、确定设计的建筑和设施的占地面积、方位,完成未来校园的布局。

2、根据创意设计制作模型。

五、交流展示

1、各小组交流设计的模型。

2、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 3:完成课本第100页的“学习单”。

六、结束语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的课程也到此告一段落。老师提前祝贺你们即将升入初中,也希望你们今后能继续努力,好好学习,为母校争光,为社会添彩。

七、课后延伸:每位同学为母校写一句寄语。

2014-3-1

上一篇:学习教育情况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