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2022-09-10

儿童少年卫生学 (简称儿少卫生学) 是研究儿童少年的机体与其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儿少卫生学有自身坚实的学科基础, 又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挑战, 儿少卫生学也应对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 尤其要注重强化实验教学, 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为了评估儿少卫生学实验教学效果, 我教研室在学期末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儿少卫生学实验口试, 在此过程中总结发现了一些实验教学和学生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改进实验教学水平提供了依据资料。

1 实验口试程序和评分标准

1.1 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实验考试题库

内容涉及各实验相关理论、仪器用途、现场调查设计等灵活知识点等, 题量丰富, 无完全重复题目。

1.2 学生按学号单独抽签

如为问答题, 须在3分钟内回答, 如为操作题, 须在5分钟内完成。

1.3 考试满分为10分

即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回答问题, 表述完整, 语言表达清晰有条理或操作过程完全正确, 对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叙述正确。完全不能回答, 或不能完成操作记0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语言表达水平、操作技能等给出分数。分数为从0到10的整数。等级划分以10分为优, 8~9分为良, 6~7分为中, 低于6分为不及格。

2 考试结果

经考核, 参加口试的79名学生中, 有32.9%的学生成绩为优, 能够圆满回答问题, 熟练操作仪器, 理解儿少卫生学的相关概念;有48.4%的学生成绩为良, 能基本回答问题, 操作中有部分失误, 但经提醒能立即改正并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有12.7%的学生成绩为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回答问题, 操作中存在失误, 但经提醒能够改正并基本完成操作;只有6.3%的学生不及格, 即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无法完成实验操作, 在老师的提醒下仍不能正确使用仪器。

3 口试中体现出的问题

经过儿少卫生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的学习, 80%以上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相关的概念,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清楚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效果较好, 但经过此次口试,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 学生仍以死记硬背为主, 不能将理论灵活运用

例如, 考题“什么是投射角?如何测量所在课桌的投射角?”, 学生能够将投射角的定义背出, 但具体测量时, 对窗上缘的概念不清楚, 对于有外檐的窗户, 窗上缘应为窗户外檐的最外侧, 由于实验课所测量的采光窗无窗檐, 学生便机械地认为窗上缘为教室透光玻璃的上缘, 并没有理解投射角是反映采光效果的指标, 测量时要考虑窗的透光部分。

3.2 学生只注重完成实验报告, 不重视操作的注意事项

儿少卫生学实验涉及基本的人体形态、功能指标的测量, 均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尽管教师在实验课上讲述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规范的操作过程, 强调了注意事项, 但并未引起学生重视, 学生认为实验课只要完成报告即可, 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例如, 考题“测量肩宽时, 如何判断测径器的位置放置是否正确?”, 学生能够根据体表特征找到测量点肩峰, 但该问题不会回答。

3.3 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叙述表达能力欠佳

对于课本中的定义, 学生可用规范的术语进行表述, 但若提及实验过程的表述, 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需提高。例如, 考题“如何用体型图法评价个体生长发育的匀称度?”学生可以在体型图上直接进行评价, 但让其用语言表述评价过程, 学生叙述不完全, 条理不清晰, 不能运用专业术语表述内容过于口语化。

4 改进建议

4.1 增加实验课教学时间

我校儿少卫生学实验课时数与理论课时数之比为1:3.5, 仍然是理论课占大部分, 实验课仅占少部分的教学计划。国外医学某些专业这一比例为1:2, 甚至更高[1]。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从事实践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 为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医学生真正掌握儿少卫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应适当提高实验课时数比例, 给同学们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4.2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启发、示范作用, 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都必须正确掌握理论要求和操作规范。实验前, 教师和试验技术人员应共同完成实验材料的准备, 确定教学重点, 讨论同学们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和解决方法。定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有目的的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 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掌握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验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对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步骤进行正确的演示, 并讲解要点和难点。实验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做到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

4.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主动性

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探索性。加强实验课的课前预习[2]。实验课学时有限, 因此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每次实验前, 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并完成预习报告, 采用课堂提问方式, 让学生叙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并预测实验可能的结果及估计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实验成功的关键, 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分, 作为实验的平时成绩。

要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可采用分组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 自行设计实验具体步骤。如教室卫生学的评估, 可让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的概念和原则, 自行制定评估指标, 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测量后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 对所测量教室的各项卫生学指标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分析, 客观地进行评价, 并给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实验完成后各小组进行总结讨论, 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 继续实行实验口试, 评估教学效果

口试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补充, 检验实验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 是一种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 可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运用, 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医学生的要求, 有必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与研究, 本次实验口试即是对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方法的一次初步评估和探讨, 也为预防医学教学提供了线索, 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地转变观念,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医学实践领域输送更多优秀的全面人才。

摘要:通过实验口试探讨儿童少年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手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应深化教学改革, 增加实验教学时间, 改善教学手段, 加强师资力量, 培养优秀的预防医学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萍萍, 沈礼.实验教学在高校医学院校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 4 (7) :46~148.

[2] 于剑瑞.关于高校医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动手能力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8 (12) :135~136.

上一篇:浅谈青少年的纳税人权利意识调查下一篇:《黄河颂》教学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