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识破电信诈骗案例

2022-10-16

第一篇:成功识破电信诈骗案例

银行加强柜面风险防范 成功识破诈骗案例

案件回顾:

近日,我网点理财柜接待了一位客户,该客户先称自己网上银行的登录密码不记得了,然后说自己注册网银的卡也找不到了要求挂失,我行理财柜员与其核对开户信息,客户也能回答出当初开户的地址以及电话。但我行柜员查询后发现卡内余额为几十多万,数目不小,仔细核对该客户提供身份证后发现与其本人有所出入,要求其提供辅助证件。该客户称无法提供,借口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我网点。

案例分析:

农历春节刚过,近期诈骗犯罪份子活动猖獗,由于我网点位置较为特殊,客户群体复杂,遇到此类事件更为频繁。因此要求网点理财柜员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为客户的财产安全把好第一道关。

案件启示:

一、加大教育学习

犯罪份子的犯罪水平越来越高明,这也迫使我们银行工作人员加大自我学习的力度。近期,出现了以兑换票面而进行的诈骗活动,对象一般为新入行的柜员,用大票面的金额兑换小票面,之后趁柜员不注意抽掉两张并不断交谈分散柜员注意力,再以其他理由声称不兑换了,让柜员将之前的金额还给他,柜员换回之后发现小票面少了几张,从而实现了诈骗。由此,我们一线柜员在年底处理繁忙业务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降低出现风险的隐患。

二、增强宣传力度

在做好内部防范,教育学习的同时,必须也加大宣传的力度。除了日常的询问汇款收件人是否认识熟知以及办理开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时所附送的安全手册和需要的告知之外,建议可以在大堂及显眼处、自助机具、业务柜台等放置告示,再次提醒客户,妥善保管自身的银行卡和密码、身份证等重要物品,以防被不法分子盗用,安全度过年关。

第二篇:成功堵截电信诈骗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一位老年客户神情焦急地到网点询问保安还款事宜,保安询问多次才得知客户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称客户在银行办理的信用卡透支消费,客户按短信提示的座机电话打过去后,对方称客户信用卡涉及经济诈骗,让客户赶紧将钱转入指定帐户。因银行工作人员及时识破,从而避免了客户的资金损失。

二、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冒用类似银行电话实施诈骗,因银行的电话银行服务深入人心,犯罪分子为了让客户深信不疑,就使用区号+电话银行号码实施诈骗,正如上述的老年客户,我们提醒是诈骗电话时,客户还质疑怎么会是银行的服务电话。

三、案例启示

(一)网点经常组织学习类似案例的通报,员工均知晓电信诈骗案例的手法,故而成功识破此两起诈骗案例。

(二)将此诈骗案例在网点内学习通报,让所有员工提高警惕,在受理客户转帐汇款业务时,多问一句,避免客户上当受骗事件发生;大堂经理和保安加强对自助银行区域的巡视检查,遇到可疑情况及时采取行动并及时汇报,防止诈骗行为发生。

(三)网点应坚持做好客户防电信诈骗的案例宣传,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第三篇:成功防范电信诈骗保护客户利益的案例

一、案例回顾

支行网点走进一位神色匆匆的客户,大堂经理迎上前去,在经过与客户的交谈中得知:客户之前接到自称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告诉其一笔自己的退休养老保险要给他,让客户到了银行再通过电话联系社保工作人员。网点大堂经理立马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起电讯诈骗,立即提示客户加以防范并将近阶段发生的各类案件的各种手段向客户加以说明。但此时客户却对大堂人员的提示不置可否,他拿出对方发给自己的手机短信,表示其对自己的工作经历等情况都很清楚,而且的确自己有一笔社保养老金要领取,觉得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此信以为真,不理会网点人员的劝告。

为了谨慎处理,大堂经理提示客户此类诈骗案件就是让其往对方账户里汇钱,并与客户达成共识:先由客户打电话给对方,如遇到对方要求其汇款入某账号时,就以不会操作为由交大堂人员处理,果然在交谈了几句之后,对方便提示客户前去汇款,网点大堂遂拿过手机,与对方核对起来,没过多久对方所谓的社保中心人员就露出了破绽,主动挂掉了电话。客户最后终于明白真相,对工作人员的谨慎态度和责任心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表示等自己他行的资金到位之后就来该行办理业务。

二、案例分析

汇款诈骗案件尤其是电讯诈骗近来越发泛滥,各种法院传票、社保账户、账户欠费、安全账户、医疗事故等名头都成为了骗子惯用手法,其中又多以中老年人上当的概率最多,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加强日常的网点的巡视工作,凡事多询问一句,保障客户的财产不受损失。若不能及时制止此类风险,虽不会直接给银行资金损失,但会形成社会不安因素,违背银行品牌服务形象。

三、案例启示

(一)主动询问,善于识别。网点大堂服务人员作为防范风险案件第一道防线,有必要加强主动服务,养成多问一句的习惯,对客户业务办理多留心,涉及转账汇款业务,多问一句汇款意图,关心客户的同时有效遏制案件发生。

(二)加强宣传,防微杜渐。落实网点内各种防诈骗宣传资料摆放,做好网点内特别是自助机具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广大客户防范警觉,利用网点内宣传小手册为等候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必要防范小知识,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点环境。

(三)加强防范,拓展资源。通过此次防范成功,客户遂表示将其资金回笼后来该行网点办理业务,在保障了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又为网点业务增添助力。随着现代商业形势发展,不能仅停留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商,必须加强对客户资金安全保护,拓展客户资源,以此带动网点业务营销开展。

第四篇:成功识破伪造收入证明套贷的案例

一、案例回顾

支行受理了一笔个人二手房贷款,在贷款的面签过程中,调查人通过与借款人的谈话初步确认了房屋的状况、房屋成交的价格、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首付款交付的情况以及与贷款相关的信息等均符合银行贷款的标准。由于借款人的收入证明在面签时并未提供,该借款人称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因公出差不方便开具,待工作单位出具后亲自送达,于是调查人员在对借款人工作单位进行询问后便受理了此笔贷款。但是一天后,工作人员就接到了由中介公司一名员工送来的一份该借款人的收入证明,然而这样的情况似乎与前一天借款人表达的意思有较大的出入,怀着这个疑问调查员向借款人以及出具收入证明的单位通过电话方式进行了核实,借款人与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在电话中的回答十分吻合,完全听不出任何问题。最后调查员通过下载系统中合同基本信息的表格,将借款人的单位名称输入后查询,发现该工作单位与曾经在银行办理过按揭贷款的借款人为同一单位,经与中介公司核实,借款人单位由于开具收入证明流程较为繁琐,且不能为其开具完全符合银行收入还贷比例的证明,而碰巧的是前一位办理按揭贷款的客户正好多提供了一份已盖好单位公章的收入证明与营业执照副本,在此种情况下该中介公司为借款人伪造了收入证明。鉴于此,银行拒绝了此笔贷款申请。

二、案例分析与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虚假的二手房贷款在现阶段层出不穷,究其业务风险的隐蔽性及贷前调查的复杂性而言都远远高于了一手房贷款。虽然说二手房贷款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对房屋的抵押所有权,但是虚假的二手房贷款风险还是很高的——投资失败后还款来源难以肯定。本案例中,借款人试图利用突破资料的合规性来骗取银行贷款,而却不想与银行系统中存在其曾经办理业务的信息之间产生了出入。因此,作为一名调查人员,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手段、调查工具等综合的对贷款进行判断,最后作出贷款的决定。

(一)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紧抓贷款潜在风险点。从事个人住房信贷工作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客户,受理了各种形态的贷款业务,其中不乏有一些试图利用各种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的案例。通过核查曾经拒绝过的贷款申请,总结下来不难发现每一个虚假的按揭贷款其中都必有瑕疵,只要客户经理在办理业务时,拥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审查贷款时做到一丝不苟、仔细核查,相信都会识破借款人申请贷款的真实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银行的贷款质量、有效地避免诈骗等金融案件的发生。

(二)丰富尽职调查的手段,提高贷款判断准确度。贷款调查的方式与方法是各式各样,贷款的情况与特征则是形形色色,判断一笔贷款的真实与否,须要调查人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与考证从而判断这笔贷款的性质。本案例中,调查人通过系统成功识破借款人套取银行贷款的目的只是其中之一,在贷款的调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贷款情况的出现,作为一名合格的客户经理应该根据具体的贷款情况运用合理的贷款调查方法来判断贷款的真实性。保证在第一时间了解交易背后可能存在的隐情,把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提升语言沟通的技巧,重视贷款真实性调查。通过与买卖双方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来了解贷款的真实性是贷前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贷前的沟通过程中客户经理应当做到让买卖双方多说话,并且通过分析交谈中的每一句话推断贷款的真实性,如果遇到不能直接判断的情况,可通过语言的适当引导,从多角度判断贷款的真实性。总而言之对于出现与贷款的逻辑相悖的情况时,调查人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巧妙运用语言的技巧,判断出借款人的真实目的,切实把好控制贷款风险的第一道关。

第五篇:成功阻截电信诈骗 防止客户损失

成功阻截电信诈骗

防止客户损失

案例回顾

12月下旬的某一天,支行某客户接到电话称:您家中有线电视欠费,如欲获得详细信息请按1号键。客户遂按下1号键,电话那头声称:这里是XX市第一人民法院,你涉嫌XX洗黑钱案,法院将在3天后冻结客户名下所有账户。

此时客户已惊慌失措,完全忘记了“有线欠费”和“洗黑钱冻结账户”混乱的逻辑关系,只能事事受诈骗分子摆布:她被告知不能将此事告知银行工作人员,因为银行牵涉此案,只能和电话那头联系。在电话指令的操纵下,客户把自己名下的银行账户信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诈骗分子,诈骗分子则诱骗她去银行自助机具上把账户资金在法院冻结前转移至指定账户。

幸运的是,客户不会熟练使用银行ATM机转账,只能求助于支行的理财经理。理财经理平日就与该客户相熟,看客户如此神色慌张的模样便询问起来。客户无奈只能和盘托出当日在电话中发生的情况,理财经理一听立即指出这是骗局。经过理财经理几次三番耐心的劝说,客户终于挂断了手机,也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没想到,诈骗分子又来了电话,这次理财经理接过电话并当即揭穿其骗术,对方只能灰溜溜地匆匆挂机。

案例分析

此次能够成功堵截客户上当受骗,最重要的是平日里银行员工与客户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如果客户不信任银行员工,执迷不悟根据犯罪分子指示行事不愿意透露情况,也许客户的资金就会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了。

案例启示

遇到诈骗,银行员工首先做到“察言观色”,发觉客户与平时不寻常的改变;其次做到“准确甄别”,当银行员工指出骗局的时候,客户往往还深陷诈骗分子的圈套不自知,本案中理财经理一语道破关键“如果法院真的要查你,怎么可能还会事先通知你呢?真的要冻结早就冻结了!”才令客户冷静下来;最后再打一张“感情牌”,客户一直以来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一直把银行作为个人财产的首选银行,“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怎么就让你深信不疑而不相信我们了呢?”用平时积累的感情和信赖让客户回心转意。

上一篇:成功约会的一些小技巧下一篇:城管副中队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