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3-03-09

第一篇: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2015体育发展规划

陵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体育强县建设进程,根据《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通知》、结合《陵县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完成情况、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大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理念,逐步完善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参加体育 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人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到2020年,全县体育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的40%以上,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

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3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1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明显改善和提高。

(三)城乡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十三五规划期间,预计每年为我县的80个社区、行政村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共投资240万元。同时,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开放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组织开展经常性、普遍性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学校、职工、农民、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和乡镇、社区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创建体现区域特色和风采的群众体育品牌,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五)完善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网络、社会团体网络、体育协会网络和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在全民健身社会管理中的作用。100%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大幅度提高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辅导站组织化程度。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委员会,90%以上的健身活动站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的发展,发挥传统特色体系功能,加强民间组织构建,形成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壮大。到2015年全县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社 2

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通过深入宣传,广泛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方法,积极实行《国民体质监测标准》、《普通人群锻炼标准》、群众体质现状调查等相关办法,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和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坚持开展日常体质测定工作,充实完善体质监测数据库,充分发挥科研理论效能,针对不同人群体质现状,开具运动处方,科学制定健身计划,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与服务,逐步提高全县城乡居民的健身质量和健康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产品和健身服务企业较大增加,培育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全民健身服务市场繁荣发展,健身俱乐部等市场主体有大的发展,服务更加规范。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三个环节”

1.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进体育生活化。健身活动要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便近的原则,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不断创新健身活动方式和方法,提高体育活动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利用“全民健身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打造特色浓郁、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氛围,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加快建设共公体育健身设施,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将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建设好,方便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加强社区和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基础体育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统一安排,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资源,投建一批便民、利民、惠民为一体的各类全民健身工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指导水平,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首先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制度,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项目推广、活动组织、信息咨询、业务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参加国家职业技术资格培训、考核、认证工作,对高危险性项目的体育指导员要加强严格管理;其次,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形成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吸纳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授予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在晨晚练辅导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已配建德全民健身工程等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改革培训方式,重视培养指导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充分发挥县政府信息网络平台作用,广泛接受人民建议,统筹规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人群体育工作互相联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突出“三个重点”

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推进体育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街道和居住社 4

区体育建设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健身俱乐部、体育 健身团队组织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整合单位和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推动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龙头,以新居民、新型农村建设为突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

3.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青少年系列体育比赛喝健身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继续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三)加强“三项制度”

1.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和《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推进全县城乡居民体质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加大实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人民体质监测制度,指导人民群众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化。

2.配合德州市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我县武术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武术运动,培养优秀武术人才,为德州市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3.加快各类民生体育工程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县广场、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覆盖面积,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四)服务“四类人群”

1.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办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以老年人体育协会为基础,广泛开展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体育设施,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锻炼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3.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

4.着力推进职工体育。充分发挥体育部门、总工会等各类组织的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定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充分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五)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

1.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拓宽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

2.推行国家有关体育健身服务规范和标准,促进我县全民健身中心健康运营,大力培育以健身科技服务和健身技能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主体。

3.扶持建设一批社会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俱乐部,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健身项目经营的审批和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民政、体育主管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属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的,应给予政策优惠。

4.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德州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此作为我县依法履行行政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部门协调联动作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将群众体育事业纳入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体育事业纳入财政预算,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条件。

(二)做好体育宣传工作

充分认识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全民健身宣传的长效机制,发挥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宣传全民健身工作,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要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借助“全民健身日” 及重大体育活动、赛事加强宣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全民健身,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把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对有利于人民的工程、项目和重大影响的体育赛事及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国家体彩公益金使用政策,加强监管,充分利用,合理安排,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同时,多方筹措社会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支持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投资多元化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采取政府赎买政策,鼓励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业迅速发展。

五、组织实施

本实施计划在县政府领导下,由县体育局同县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建立协调机制,共同实施。县体育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

陵县体育局 2015年4月10日

第三篇: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我的个人发展规划

在新这次网络研修体育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变的是课程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仍然是体育课程的根本任务。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本人的两年发展规划。

三、发展总目标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

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四、具体发展内容

1、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成为合格的教师 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体育训练特别是篮球方面有所突破,

3、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月听课4节,并认真反思,取长补短。

4、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

5、认真学习,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镇、区级的优质课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6、苦练个人基本功,学习篮球裁判法和足球裁判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7、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青年教师看齐。

8、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深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9、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第四篇: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作为体育教师要转变的应该是课程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不管课程理念如何更新,不管课程教学的目标、功能和价值如何拓展,不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改革,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仍然是体育课程的根本任务。

二、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运动队的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和优秀人才,本人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三、发展总目标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一)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成为合格的青年教师

1、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把新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先在本教研组出示,然后争取在全校、县、市出示。

3、在县运会、市运会各项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4、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

(二)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体育训练特别是篮球方面有所突破,

争取培养出全市拔尖的篮球选手,做一名体育骨干教师。

1、抓好体育队训练工作,并坚持开展篮球训练,把篮球队作为学校体育的特色活动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训练效率,协调。

2、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每月听课4节,并认真反思,取长补短。

3、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

4、认真学习,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镇、区级的优质课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5、苦练个人基本功,学习篮球裁判法和足球裁判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仔细的反思本规划,对于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不合当时情况的及时进行修订,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做到有计划,同时有变化。

2、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3、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在目标上与原来的一致。从而不偏失方向。

制定人:丁永锋

2010年09月3日

第五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2011年―2012年)

一、小我根基情形姓名吴敏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05结业院校湖州师范学院最后学历湖州师范学院政治面容团员职称小教一级职务教师教龄3是否班主任是班主任年限1任教学科体育

二、专业成长的现状剖析

从2011年8月至今,踏上教师岗位有整2年的我较顺遂的完成了社会脚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及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其中,有幸介入了多次市级、县级及黉舍组织的教研、不美观课、评课等勾当,并在黉舍和体育组等层面开了3堂展示课,获得了良多教师的指导和辅佐,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跨越式的成长,理论连系现实的能力增强了,脱手能力增强了、课堂掌控性增强了、课堂有用性的意识前进了、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现在,将继续担任低中段的教学工作,要将自己的脚色定位从新教师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换。

优势剖析:

(一)教学工作

1.两年的低年级从教经验,使自己理论联系现实的能力增强了不少,脱手能力也有很年夜的前进。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对体育课的快乐喜爱并积极介入。

2.积极介入各类教育教学学术勾当,坦荡视野。长于思虑,注重反思,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连系实践,从而前进课堂教学下场,完美和晋升自身教学能力。

3.积极自学能力。余暇时会阅读黉舍购置和举荐的教育名著、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育的学生的立异能力为前提,能在课中考试考试运用新型教育体例和手段,丰硕课堂教学形式。

(二)其他方面

1.职业心态安然安祥,严于律己,长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措置与率领、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2.日常平常能阅读一些体育教学方面书报杂志和网站资料。

3.爱岗敬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乐于体味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常识、经验。

不足分解:

1.有待前进的因地制宜能力。对小学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体味度还不够,若何能正确并实时措置课堂突发事务,并将事务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水平降低到最小,对课堂的整体性把握有待前进。

2.小我教学气概不较着,需培育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拥有较强的、自力的教学能力。在继续优良传统的基本下,在学科教学中还需丢弃模拟和惰性,发扬自身利益,寻找体育教学中的立异。

3.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切磋、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不是很好。专业理论常识的进修还需不竭堆集,与实践相连系的教学能力也有待增强。

三、小我专业成长三年的总方针

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1.继续继续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合适教师规范,以通俗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竭堆集经验,树立怪异的小我教学气概,向营业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连系专业手艺的进修。熟知《教育学》《黉舍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小我专业常识、熟悉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方针,并与单元打算相配套;在主干教师、优异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本,从而追求自身教育教学体例、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打破。

3.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添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追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竭前进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连系实践有成效。

四、小我专业成长的年段方针

1.第一的总方针

1)继续自己的专业进修,积极前进自身的专业水平。不竭试探和实践,全力营造适合学生进修的舒适、轻松的体育课堂情形。

2)继续优良的体育教育教学体例、手段,追求自身教学特点,阐扬所长,操作各类器材丰硕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慢慢成立小我教学气概。

3)认知教材,因材施教。慢慢晋升自己的课堂掌控性,完成几节有质量的展示课(互听课、公开课),并写下教学感应。

4)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前进和教师小我素质前进方面的书籍,教学体例和理论方面等的著作,考试考试每学期能自读2~3本;写下教育教学感应,每个月写下教育一篇千字教学感应,到学期末总结出一篇有质量的文章。

5)积极介入各教育教学类学术勾当,做好笔记及完成其响应要乞降功课。

实施的体例和路子

1)熟悉低年级教材,按照要求,配套单元打算来设计教案。从学生角度来揭示,学生能喜欢上体育课,愿意上体育课,觉得上体育课是一件欢快的事。学生能与教师关系融洽。

2)积极加入各类教科研勾当。加入不美观课、评课勾当后,注重自身实践、反思和总结;堆集经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绪。

3)多问,时常就教主干、优异教师,进修其成熟的教学理念、看待事物的因地制宜能力和课堂掌控手艺,连系自身现实,形成一个全新的、便于自己节制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成效。每月写一篇能反映和前进自己的教学日志。

第一年方针的功效形式

1)1~2节有质量的展示课,并当真做好课后反思。

2)听课、展示课有好评,学生的反映精采。

3)好的师生关系,好习惯好行为陪同窗生上好每一节课。

4)有3~4篇反映自己前进的教学日志;积极介入念书勾当,写下读后感,并保证每月有1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小我博客上。

2.第二的总方针

1.在体育课教学设计、说话、手段、体例等有必然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气概。

2.在教育科研方面有打破,积极介入体育教研组课题研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清算。并拟定一个学术研究标的目的。

3.继续专业理论的进修,试探学生体育课立异能力,总结经验,促成更有用的课堂教学。

4.经由过程自学或黉舍培训,拓展1-2项专业手艺。

实施的体例和路子

1)终身进修的方针,考试考试阅读整套新课程教学问题问题与解决丛书。对课堂的掌控性有质的前进,熟悉水平加深,力争做到协调、宽松、兴奋的教学空气。

2)运用低年级教学说话,教学规范、做到说话精练,课堂教学空气精采,课堂纪律严谨,学生自傲勤学,身体素质不竭前进,勾当能力增强。

3)堂的因地制宜能力前进,能实时有用措置好突发状况。对于课堂上的一些隐患有及早的应对预备。

第二年方针的功效形式

1)1~2堂必然规模内的公开教学展示课,而且获得好评,学生的反映精采。

2)亲善的课堂,精采的师生关系,好习惯好行为陪同窗生上好每一节课。

3)有3~4篇反映自己前进的教学日志;积极介入念书勾当,写下读后感,并保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小我博客上。

第三的总方针

1.关注学生的自身认知,从快乐喜爱、道德、(被和谐)、价值不美观等多方面体味各春秋段学生。不局限于教材,不竭从新角度理解和挖掘,做好3年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2.跟着教学经验不竭堆集,进一步完美自身的教学气概,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集。

3.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在确定的理论研究标的目的中起草一份学术论文。

4.进一步培育自身专业素养,以高水准的经验型青年教师为方针。

实施体例或路子:

1)过各级层面的不美观课、评课,汇总其立异,模拟一套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体例集,为确立自身教学气概作指导,阐扬优势。

2)循课改精神,注重学生主体,以培育学生精采的进修习惯和体例,鼓舞激励学生立异;在教学中寄望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进修过程,培育学生终身体育的不美观念。

3)前进课堂有用性,积极介入各类形式的教科研勾当,进修各项教材新增重点及重点转移等等。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及科研著作,经由过程反思和总结经验功效,增强自身教育科研能力,使拟定的学术论文有其可行性。

4)更新自己的专业常识和手艺,在黉舍的教育工作或重年夜勾当中有所用途。

功效形式:

1)1~2节较为成熟、并能阐扬自身教学气概特点的公开展示课。2)总结3年的教学经验,集结成一套较有适用价值的教学总结资料。坚持

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小我博客上。

3)一篇学术论文初稿。

五、告竣方针的保障法子及自我检测法子

1.积极、当真看待每一节体育课。互听课、展示课上能获得同业的拥护。形成自身特有气概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反映强烈热闹。

2.总结经验,能在小我博客教育平台上揭晓有质量的教育心得文章,有必然的浏览率和点击率。

3.按照小我专业成长三年规划的拟定,进行每学年、每学期的实施内容细化,拟定改良打算和实施法子,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立异。

4.成立成长档案。按期对所写规划与现实成效做对照,撰写成长反思。(做到月月总结存案,下附月小结表)

5.操作周末和节沐日介入专业手艺前进培训,更新专业常识和水平。

6.学期、学年的查核,接管校长和率领的看管审查,以此来督促自己。

上一篇:通信工程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