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三社联动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民政部三社联动范文

“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温情社区”顺德福彩社工日活动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社会工作日。为庆祝第11个国际社工日,3月25日上午,由广东顺德福彩中心全资赞助的“三社联动·温情社区”2017年顺德社工日活动在容桂花溪公园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除了有顺德社工服务行业的系列颁奖外,还设有社工体验馆,让群众认识、了解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医务社工和矫正社会工作沙龙在下午同步举行,为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沟通平台。

活动当天,细雨连绵,尽管天气不如人意,活动现场仍涌动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来到青少年体验馆,便能看到小社工们在“卖力”服务。“我曾因成绩下滑而非常困扰,后来得到了驻点在学校的社工姐姐的帮助,重拾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我也来做社工,帮点忙。”来自容桂四基中学初一级的尤炜杰回忆道。

“了解社工服务的居民一年比一年多,像今天即使下雨,还是每隔10分钟就有一批人进来体验馆。”顺德鹏星社工助理主任颜芳如此说。

顺德自2013年起,积极推动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至今在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文化、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等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以前,社工要自己在社区里寻找‘服务对象’,长期待在家里不就业也不读书的青少年,或者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失独老人,这些都要社工自己去‘发掘’”,社工颜芳介绍道,“可是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自己找上门寻求帮助了。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重视社工服务,居委会经常给我们提供信息,让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对社工服务的了解更加广泛、深刻了,另一方面是‘三社联动’让社工和社会服务机构有了坚实的后盾”颜芳说。

目前,顺德区内社工从业人员约600人,持证社工超过2300人,社会服务机构达30家,社工服务已覆盖十个镇街,并涵盖了残障康复、社区矫正、危机介入、社区营造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本届活动由顺德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赞助,福利彩票一直以“扶老、

助残、救孤、济困”为发行宗旨,这与社工服务的内涵不谋而合,帮助有困难的人不仅是福利彩票一直坚守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并给予支持的公事。

第二篇:三社联动方案

为确保我市临渭区杜桥社区“三社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 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 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

一、

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承办单位提交总结报告。承办单位负责对创投活动进行绩效考评并形成评估报告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创投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完善意见。

第三篇:整合“三社”资源 形成联动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作为最基层社会单元的社区,与居民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如何乘着这股改革的春风,进一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使之成为居民的幸福港湾?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形成信息联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制度,加快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目录的编制工作,大力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工作,在社区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服务。一方面,加快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逐渐消除社会组织“二政府”的色彩;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公益创业投资,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网络,积极落实社会组织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多渠道、多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同时,建设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分析监测机制,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及时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坚决打击社会组织非法活动,营造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氛围。

厘清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发展。对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合理细分,科学厘清和界定社区的不同服务功能,相应交由不同的主体承担。其中,民政、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等依法协助政府开展的公共服务,仍交由社区居委会承担;部分可以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服务,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青少年教育、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等专业性强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可交由专业社工机构承担;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志愿互助服务等工作,可交由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居民承接,从而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以及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不同优势,实现多元参与、互动衔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做好公益项目。建立实施社区公益项目资助计划,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发动社区居民、辖内单位,成立各类生活服务类、公益类、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事务、公益项目,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资助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先把相应职能和服务移交给一些基础较好、作用发挥较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载体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把专业社工服务做优。目前广州市共有150个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运营,实现了全市街道的全覆盖,并延伸到部分镇。市区两级财政按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200万元项目购买经费标准给予资助。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尤其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有些职能部门和街道将自身承担的部分行政职能下放到中心,可能会影响到中心和社工机构的独立性,让社工陷入行政事务中不能自拔,影响社工服务质量。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家庭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在确保社工机构独立、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日常监督和考核评估,引导广大社工走进社区、走向居民,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责任编辑:单庆)

第四篇:三社联动通讯版doc

推进“三社”联动机制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近年来,市民政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为基础,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充分发挥了基层社区的平台功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社工人才的支撑力量,从而构建出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四位一体”,搭建出优质的社区工作平台

市民政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三社联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作为“三社联动”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广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管理服务站为依托、自治促进会为基础的“一委一居一站一会”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社会组织发展平台。

同时,市民政局还进一步整合社区内资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和物业企业为四翼,建立“组织联建、工作联商、服务联办、责任联担、品牌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

在日常的工作中,市民政局注重完善“三会”制度,召开民情恳谈会,倾听民声、集中民智、落实民意;召开共建联席会,研究阶段工作重点,剖析群众关注热点,解决社区发展难点;召开居民评议会,定期报告工作成效,公开接受

1 代表质询,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大力营造“和谐社区人人共建,社区和谐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

全市的所有社区都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站,承接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了576种服务项目。推行“一门式、一站式、一卡通”服务和“错时工作制”,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满足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

“以文会友”,发挥户长在组织中的骨干作用 在日常的社区管理中,市民政局对活跃在社区的群众自发性组织进行规范和整合,先后组建成立了泰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健康协会、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百姓艺术团、志愿者协会、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组织。

同时,还在街道设立相应的指导站(中心),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工作室(工作队),明确管理制度,完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协会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开展活动的作用。

市区现已建成戏曲、歌舞、健身、象棋、书法、乒乓等六大类22个特色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文化节”,组织426支社区歌舞健身文体队参加戏曲、歌舞、健身等专场演出,为市民奉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形成了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武工队,社会参与大部队”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市1614个社区社会组织普遍达到“四有”( 有人员、有经费、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必要办公设备)规范化建设标准, 2万多名成员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爱心奶奶”、

2 “民生驿站”、“社会妈妈”等社会组织成为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服务品牌。

为了发挥中心户长在社会组织中的骨干作用。市民政局采取自我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齐配强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幢长和农村中心户长,充实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培育“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五种能力。

通过设立个人调解室、爱心工作室,建立“红袖标”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发挥他们法制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管理帮教员“五大员”作用。

目前,全市配备居民小组、中心户长10486名,有效提高了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质态。

专业社工,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加强社工职业化管理,建设“和谐社工之家”。出台《泰州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一社区两社工”。

市民政局还举办了“社区管理与服务431计划”等各类培训班,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困难群众必访、空巢老人必访、留守儿童必访、流动人口必访、重点对象必访”的“五访”工作制,运用社会工作手法,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特色服务。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引入个案工作法,为矫正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

3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引入小组工作法,建立老年活动小组,加强老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在社区救助中引入社区工作法,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开办“爱心超市”,社区低保对象和困难家庭凭爱心领用券,到超市领取物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得到良好体现。

同时,市民政局还会同宣传部门制定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成立志愿者协会,在社区全面设立义工服务站。创新志愿者注册形式,启动网上注册行动,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区志愿者组织840个,志愿者28000 多名。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儿童、“小雨点”资助贫困学生、“红飘带”助老行动、“连心卡”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给社区特殊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倡导互助服务,坚持自愿与互助相结合,发动每户家庭、每个居民参与义工服务,开展邻里互助。搭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平台,设立社区“爱心储蓄银行”,将志愿者奉献社区、帮助他人的服务时间化为储蓄存入“银行”。

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自动支取“存款”,由义工服务站调度其他志愿者提供帮助,在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了助人自助、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

一些社区针对双职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回

4 家无人管的难题,创办“四点半课堂”、“第二课堂”,发动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担当辅导老师,督促孩子完成课业,丰富孩子业余生活,深受市民欢迎。

双工联动,有效实现了社会、社区、家庭的无缝对接,形成了“社工带义工,义工助社工”的公众参与格局。

深化创新,助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我市率先出台《关于在全市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实行党建工作“双报双推”制度的意见》,推动“两新”组织及时建立。理顺各类社会组织的党建隶属关系,因地制宜,成熟一个,组建一个。

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采取组织联建、委派党建指导员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目前新建社会组织党支部9个,发展党员279名。把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培养成社会组织负责人,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起,我市在社区公益服务、社会事务、文化体育、慈善救济、社区维权等五大类社会组织中推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对一般性社区社会组织,经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民政局备案,发放《备案证书》。对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在公益创投和孵化培育等方面,由市(区)、镇(街)两级财政配套,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性服务购买。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等机构进行资金扶持,提供办公用房和注

5 册资金,先后建成5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兴化等市(区)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

市民政局还聘请专业人员,传授与社会组织主体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先后组织举办了大调解工作培训班、群众文体活动辅导班、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班,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组织骨干的业务水平。通过主动开展服务、参与管理、接受监督,引导社会组织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和诚信建设,提高公信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我市先后通报表彰了71个社会组织管理先进单位、63个先进个人,并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形成社会激励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五篇: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名词解释

名 词 解 释

1、政社互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这两类社会管理主体之间,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管理职能、调整社会管理结构、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2、三社联动: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通过三者之间的联动,尝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三者互联互补互动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上一篇:描写好人的诗句范文下一篇:农村微党课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