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精品创建

2024-05-06

三社联动精品创建(精选4篇)

篇1:三社联动精品创建

党社联动

双剑助推黄冈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再升级

近年以来,黄冈市以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和模式为着力点,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社区服务为抓手,通过“党建+”和“三社联动”的新型双核社区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思路,革新服务方式,探索多方面的社会治理模式,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促进社区服务不断更新升级。

坚持“党建+”统领服务,把握改革总方向。结合当前社区服务的复杂形势,创造性推出党建+大项目服务、党建+阵地建设、党建+经济发展、党建+社会服务、党建+队伍建设、党建+教育管理的“党建+”模式。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推进党建示范引领,不断创新党建特色品牌,加强党员学习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先锋作用。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保障,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明确发展目标,责任细化。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筑巢引凤,引进大型服务项目。同时,不断完善督察和激励机制,坚持以民生为本,促进就业创业双推进,为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跟第一段里标注的部分重复)以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紧盯现阶段群众日益丰富服务需求,扩宽工作思路,强化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探索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子。

坚持“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新方式,探索涵盖社会,社工队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坚持以品牌引领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创造品牌。“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敬老好儿女”,“十佳公爹公婆”,“十佳打工嫂”,“十佳创业创新好标兵”,“十佳少年”等六个十佳评选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区生活满满都是正能量。“八小服务”以小见大,以“八小”服务满足了居民衣食住行,教育等多元化的需求,满足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品牌化的服务,丰富了社区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坚持社工服务队伍专业化。结合当前社区服务需求多元化的具体实际,引进专业团队,通过签订协议,项目对接,由专业团队对社区服务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规划,开阔视野,延展思路,提升社区服务档次;同时,积极与高校以及专业社工机构合作交流,开展社工培训,扩大社工队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坚持社会组织职能化。通过中心孵化社会组织,在群众中发展社会组织,在活动中拓展社会组织等方式,不断丰富社会组织。护工互助团,知音艺术团,五老调解会,和事佬协会,夕阳红助学队等一批有专长,有特长,有职能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通过合理分工,职能细化,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促进社区服务更上新高度。

篇2:三社联动精品创建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篇3:三社联动精品创建

一、“三社联动”的产生背景与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 以前的“单位制”瓦解, 原本单位能为个人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资源的职能, 逐步转移到基层社区层面。转变政府职能, 由注重政治管理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 大量的社会服务职能下放到了社区, 人们追求的服务不断社会化和多样化, 一方面给社区的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 也不断推动着社区自身功能增加, 并不断寻求新的适用性强的社区治理模式。“三社联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哈尔滨市三社联动的推进情况

2016年6月, 该市将养老服务作为切入点, 启动“三社联动”试点工作, 共选出试点社区43个, 力争培养一批运行机制健全, 群众满意, 可复制推广的“三社联动”社区典范。哈尔滨市民政系统召开“三社联动”动员暨培训工作会议, 印发了《全市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在各区的具体实施情况不断有了新的突破:道里区投入大量资金, 建立30个中心社区作为试点, 形成中心辐射周边的局面, 打造便捷生活服务圈, 提供文化娱乐、医疗、家政、救助等服务。南岗区已孵化“黑大社工”“顶顶家政”等6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进驻5个市级、15个区级“三社联动”试点社区社会工作站, 开展6个领域50余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三、哈尔滨市“三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未来发展将面临的挑战

1. 政府相关政策有待建立健全。

要想推进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最重要的是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项目资金支持。哈尔滨市与其他城市相比, 具有典型东北老工业城市的特点, 老年人口比重大, 问题突出, 给基层管理建设带来压力。同时, 哈尔滨市工业类型单一,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政策和资金的保障相对乏力。

2. 社区组织行使权力的能力有待提高, 权力行使范围有待拓宽。

现如今, 百姓的需求、服务趋于社会化, 社区职责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 但旧有的行政格局依旧存在, 使一些权责在承担主体上混乱不清, 进而导致当地一些社区行使权力的能力低下, 办事效率不高。

3. 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方面的缺失。

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服务是“三社联动”新型模式应对当下居民多样化需求的有力保证。但目前哈市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仍存在专业性有待提高的局面。这就产生对社工专业性人才的大量需求, 但专业人才流失一直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现存的一大问题。

4. 社会组织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时下一大势态。哈尔滨市当地的社会组织也呈现数量增加, 规模变大的趋势, 但这其中包含一些社会组织自身资源匮乏, 发育程度低, 与政府政策衔接不上, 难以提供便捷的社会服务。

四.“三社联动”在哈市推进的路径与对策

1.将管理职能真正下放给社区, 管理空间释放给社会。政府应明确划分社区职责, 表明事务受理主体, 同时推行优惠政策, 促进社区服务能力的提高。比如道里区投入500万设立多个社区服务中心, 就是为“三社联动”的良性运行提供财政政策上的支持。

2.提高社区平台的服务质量, 拓宽服务涉及领域。哈尔滨市基层管理问题相对突出, 问题较为复杂多样。提高社区平台的服务质量, 有利于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树立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 加固基层建设的基础。

3.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响应政府政策, 提高社会组织综合能力, 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政府应充分搭建孵化社会服务项目等平台, 使其快速成长, 增强社会组织获取、使用资源的能力, 使社会组织在“三社联动”中承担好重要载体的角色。

4.保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不断提供, 减少人才流失。通过提出一些社区就业保障政策,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同时优化社区环境,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结语

国内推行“三社联动”的时间较短, 且各区域推行程度也各不相同。哈尔滨市整体正处于“三社联动”模式的初步探索阶段, 积累的经验和实践较少, 但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遵循政府的政策引导, 不断探索, 不断反思, 共同携手, 使社区管理建设在“三社联动”的推行下蓬勃发展。

摘要:“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 社区提供广阔的平台, 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与资源, 结合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 旨在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实现社区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它是当下我国居民对服务与需求的社会化、多样化而产生的社区管理的创新成果。本文侧重论述“三社联动”在哈尔滨推行的情况, 面临的挑战及路径对策。希望能够由理论应用到实践, 对哈尔滨“三社联动”试点工作产生帮助。

关键词:三社联动,社区治理,路径,对策

参考文献

[1]田舒.《“三社联动”: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创新机制》[J].理论月刊, 2016年4期.

[2]叶南客, 陈金城.《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10年12期.

篇4:“三社联动”让社区活起来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西里社区的张淑香老人曾因腰伤不能下床,想着自己什么都不能干,一度抑郁得想自杀。

附近紫萝园社区的姚胜云曾经很痛苦,2011年退休后待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该起床的时候不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整个人的生活都乱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塘桥街道南浦居民区的张先生曾经也很心烦,小区车位本就不多,晚上回家难停不说,早晨还容易发生拥堵,耽误上班。

这些社区的陈年问题该怎么办?

社区有了新气象

2016年1月22日下午,在石佛营西里“笔墨丹青残障人士社区融入书画汇报展暨笔会、公益拍卖会”上,《小康》记者见到了神采飞扬的张淑香,谈到自己的变化,张淑香十分感慨:“我一直就喜欢工笔画,那会儿躺在床上让我非常痛苦,要不是吴老师鼓励我,告诉我在床上也能画画,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挺过来。”

张淑香口中的吴老师名叫吴修中,是北京工艺美校66届毕业生,专攻工笔画。退休后,吴修中想发挥自己的余热,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学习工笔画,但苦于缺乏资源,他只能和好友自娱自乐。2012年,好不容易成立了一个活动组,但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未能形成气候。

2013年,一个叫做“三社联动”的新概念,让石佛营西里所在的东风地区有了新变化。“刚开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三社联动’,但有人愿意来帮我了。”吴修中回忆道。

在社区中级社工师尹红的帮助下,“东风舞彩墨社区社会组织”在北京市民政局成功备案,并且成立了理事会。不仅如此,这个新诞生的社会组织还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拿到了一笔活动经费。

有了组织,有了经费,同时又有居委会的场地支持,吴修中终于每周都可以在社区开工笔画课了。张淑香能下床后,第一时间就参加了工笔画课,两年多来,她不仅画了牡丹、石榴、花鸟、鱼等几十幅作品,更重要的是,她不用吃安眠药了,抑郁的症状也消失了。

不仅是张淑香,工笔画课的很多学员都有了巨大的变化。高立增、陈秀丽、吴雪琳……充实了生活的同时,他们都感觉身心更健康了。

如今,工笔画课的固定学员已经达到了二三十人,并且还开设了书法课。“‘三社联动’让我们的管理和活动组织能力都增强了。”吴修中感慨道,“笔会实际上就是我们项目的年终展示,而拍卖做公益的想法也是社工给我们出的点子。”

“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参与度提高了,活动更丰富多彩了,公益心也更强了。”尹红说道,“我和居民们都在成长。”

其实,在石佛营西里,这样的社会组织已经有十几家了。“我们社区居委会就是搭建平台,挖掘社区的领袖人物,培养‘种子’,结合社工的专业帮扶,让居民自己能够积极参与。”石佛营西里居委会书记白俊书总结道。

附近的紫萝园社区也有了新变化。早在2011年,姚胜云就在社区文体主任的建议下,参加了社区舞蹈队,说是舞蹈队,但也只是三五个人的自娱自乐,这让姚胜云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同样是在2013年年底,姚胜云在东风地区“三社联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联合办公室(以下简称“三社联动”办公室)和东风地区社区办的指导下,成功在项目对接大赛上拿到了项目,她成立了紫韵艺术团,舞蹈队人数很快增长到了20多人,其中还有不少社区流动人口。

在社区社工王学思的倡导下,姚胜云不仅带领大家唱歌跳舞,还和大家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艺术团用公益演出的方式自发入户慰问孤寡老人、离退休干部,还和编制组、书画班、丝网花班等团队共同为老人们制作礼物。

2014年10月,姚胜云联合其他四位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东风地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三社联动’要持续下去,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公益服务项目更要做成‘工程’,今年做,明年还要做。”姚胜云说道。

实际上,离东风地区不远的将台就是北京“三社联动”的发源地。“将台地区最大的特点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设立联合办公室,实现了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补互联互动,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行政优势和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强了政府、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多方资源的有机整合,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居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回应与满足。”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分析道。

对于近两年来北京“三社联动”的实践,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如此评价:“北京通过支持社工服务机构协助街道和社区强化能力建设、评估居民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三社联动’方式。”

停车也能潮汐式?

南浦居民区建成快20年了,地处陆家嘴黄金地区却让它的停车问题愈加凸显。为了能在下班后占到一个车位,小区居民张先生想了很多办法,先是放护栏,但车位紧张的时候别人马上就把护栏移开;后来尝试提早下班,但没几天老板就不愿意了。“停车难的问题真是我的一块心病。”张先生无奈地说。

不仅张先生心烦,塘桥社区物业服务社主任王功成也很着急,小区没有车位,导致了路边乱停车现象,高峰时期医院入口也因停车难问题而被堵住,大家怨声载道。作为一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旨在满足居民多元需求而成立的社会组织,王功成通过调研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现象:白天因为居民上班,小区的车位很空闲,而一墙之隔的永业大厦停车却很困难;晚上又颠倒过来。它们不正好可以资源互补吗?他很快找到了南浦居民区党委和永业大厦,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三方一拍即合,“潮汐式”停车诞生了。“我们从2011年底,就开始试点,当时只有几十个车位,没想到效果很好。”王功成回忆道。

停车难的核心问题是“量”,因此,只有大范围推广才有效果,怎么办?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一整套“三社联动”机制的塘桥街道党工委自有办法。

nlc202309090120

党工委搭建的“塘桥社区委员会”是非常好的沟通平台,在那里社区多元主体代表都可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很快“潮汐式”停车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了认可,更重要的是执行规范。基于早期经验,在物业服务社的牵头下,经过社委会共同协商,全票通过了《塘桥社区“潮汐式”停车公约》,不仅明确了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的权利义务,有关车位互换、收费使用、秩序维护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体现。

基于此,申请流程得以进一步明确:有需求的业主到物业服务窗口登记,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向房管办提出申请,签订停车协议。社委会在其中承担了下调、监督和仲裁的职责,居委会则负责调解纠纷。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物业服务社还通过每年三、四次的业委会主任沙龙和物业经理联谊会,了解业委会意见,协调各方诉求,扮演“老娘舅”的作用。

得益于这些制度的保障,“潮汐式”停车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收费不统一、划定区域有大有小等问题都在小区内得到了解决,有的小区还进一步设计了区分业主与外来车辆的系统流程,由此获得的收益则作为了社区的建设基金。

“这是一件‘三赢’的事,不仅业主得益,物业、小区都得益。”王功成感慨道,“我们每年只要发现问题就总结改进,我们就想帮老百姓解决一点实事。”

如今,塘桥街道已经有了近30个“潮汐式”停车点,多出了1700个车位,小区里的矛盾少了,绿化也好了。未来塘桥街道办事处还将通过购买服务,开发静态停车诱导系统APP,使车主能通过手机定位查询停车点位,规范车辆停放。

其实,“潮汐式”停车只是塘桥街道“三社联动”下众多变化的典型代表。2014年,塘桥社区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从2009年的41家增长到112家,此外,还有190家备案的社区文化活动类社会组织。

“塘桥街道以一种制度硬约束带动了居民自发的有感服务,构造了社区治理的新常态。”长期研究塘桥街道社区治理的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曹国慧感叹道。

“上海塘桥街道在长期‘三社联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购买服务、项目运作、过程评估’的委托机制,‘社会组织大党建’的党建机制,‘多元治理平台建设’合作机制。通过这三个机制,使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个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基层党委政府和党组织的领导支持下,实现了内在的联动与整合。”黄胜伟分析道。

李立国则对上海“三社联动”的经验作出了如此评价:“上海最早在推进社区社会工作中试点‘三社联动’,逐步建立了‘以回应居民需求为目标、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服务手段’的联动机制。”

“三社联动”如何联、怎样动?

东风地区“三社联动”的推广离不开“三社联动”办公室,“三社联动”办公室是在北京市民政局和朝阳区农委支持下,由东风地区办事处和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联合组建的,而协作者就是李立国口中的“支持社工服务机构”。

政社如何合作,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更何况是要协助政府了。“除了专业性,最重要的是理清和政府之间的边界。”协作者主任李涛说道。

得益于在服务性与支持性社会工作领域的长期良好口碑以及北京市民政局的支持,李涛在2013年6月就与东风乡签署了合作协议。“东风地区一边是高档居民社区,一路之隔又是外来务工者聚居区,购买协作者服务,开展‘三社联动’,就是希望其帮助东风地区的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者和在居民中自发兴起的社区社会组织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居民诉求,开展社区建设。”东风乡副乡长冯楠说道。

然而,要让东风乡完全接受平等合作的理念却花了很大精力。“我们和东风乡领导一次次讨论三社联动的内容,以及我们的边界又该如何界定。”就这样经过3个月,李涛和冯楠终于达成了共识:“三社联动”是需要时间的,在实际操作中,凡是关于行政的事务,协作者概不参与;凡是关于社工专业方面的事务全由协作者出面,比如社区干部开会的召集工作由乡政府出面,而会议内容则由协作者负责等等。

接下来,协作者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但一开始社区干部却并不信任协作者。“他们觉得我们就是走个过场,像以前一样交材料就完事了,只是徒增工作量罢了。”李涛苦笑道,“有的社工还觉得和我们是竞争关系,也不配合。所以我们就是要以民生为核心踏踏实实干,身体力行地示范。”于是协作者不仅一次次下社区摸情况,还开展了10多次参与式的专题培训,帮助社工设计活动、写项目书,信任就这样慢慢地建立起来了。

“居民缺乏安全感和尊严,而社区干部却觉得居民对社区事务不关心。”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李涛发现了契合点。由此,就有了2013年底的项目对接大赛,当年有14个项目参与展示,最终8个项目拿到了资金,并得到了“三社联动”办公室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单独指导。

随着项目的开展,“三社联动”逐渐深入人心,“居民参与是主打,三社联动促变化,社工居民手拉手,前景好似一幅画。”石佛营西里“快乐四姐妹”所写的《三社联动前景美》快板词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仅有来自上级部门出业绩的压力,也有社区活动开展的资源限制等问题。然而三社联动贡献的不仅有时间,更有智慧。“我们碰到问题都是一起讨论解决的。”负责东风地区“三社联动”推广工作的协作者教育倡导部项目官员王立宏说道。区一级的政府购买服务申请不上?还有社区公益金。社区公益金要支持其他初创社会组织?那就找其他部门基金。诸如这样的实践问题靠大家一件件得到解决,2013年底的8个项目中有5个坚持到了现在。

“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了,他们把‘三社联动’的机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了,这种动力就是可持续的。”李涛感叹道,“我们要培育社区自己的社会组织,并通过联动机制让居民能积极参与进来。”

无独有偶,上海塘桥社区也是基于2009年出台了三个目录,明确了社会组织所能承接的政府职能及购买服务目录,理清了政社合作关系,再通过党工委的制度设计加以贯彻落实后,“三社联动”才得以蓬勃发展。

除了北京和上海,“三社联动”目前已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重庆、合肥、武汉等地都开始了探索创新。2015年10月22日召开的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不仅强调了推进“三社联动”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巩固党执政基础中的重大意义,更明确了推进“三社联动”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与思路举措。

会议召开后,很多省份都迅速做出反应,北京市出台了在全市推动“三社联动”的政策;广东、安徽、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先后召开了“三社联动”推进会议。“目前,推进‘三社联动’,已经成为各地民政部门的创新工作,逐步成为各地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会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说道。

尽管“三社联动”在全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难点问题。“从各地实践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黄胜伟分析道。首先,是政府与社会如何合作问题,核心是政社之间是否足够信任,能否良好地合作。其次,是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如何联、怎样动的问题,就是如何能突破既有体制的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黄胜伟总结道,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二要深化社区体制改革;三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上一篇:团日活动通讯稿与团结合作的演讲稿下一篇:高中作文攀比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