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社会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网络犯罪问题。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就是其中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网络造谣诽谤的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相关统计,2010年至2012年之间,我国共有230多起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出现过网络造谣或者网络诽谤,其中的37起事件造成了全国范围的不利影响。这些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给公民、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扰乱了社会的公共秩序,也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谐。完善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治理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如何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笔者阐述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含义、特征、类型以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并分析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国外的先进做法,指出了我国在治理这类犯罪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提出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基本阐述。在这部分中,笔者先是分别阐述了网络造谣和网络诽谤的含义,并简要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充分理解网络造谣和网络诽谤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四个犯罪构成要件,归纳出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基本含义。然后,笔者阐述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它们分别是:地域性、成本低且传播快、隐匿性、明确性、恣意性以及难以控制性。接着,笔者介绍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类型,它分为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侵害企业的名誉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损害国家利益五种类型。同时,笔者也指出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危害,比如:侵害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企业的名誉权和损害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等。第二部分分析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不同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公民表达意愿的途径不完善、传统儒家文化的消极影响、法律对网络空间的社会控制较弱、人的主观动机的消极影响、司法行政机关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笔者阐述了我国宪法、民法通则、行政法以及刑事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并简要地分析了这些规定的内容,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在这部分中,笔者对新实行的关于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司法解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来说明这部司法解释的进步之处,并指出其尚待完善的地方。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状况。笔者列举了美国、英国、德国、韩国以及新加坡这五个国家在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先进措施的具体分析,得出了我国在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时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五部分阐述了我国在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它包括尚未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系、行政机关与媒体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良好的社区预防机制三个主要问题。第六部分阐述了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建议。这部分是在前面分析我国在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治理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措施。它包括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完善互联网监督的行业规范和制度、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能动性、设立专门的社区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五个方面。

关键词: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社会控制;活法理论

学科专业:法学理论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基本阐述

(一)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含义

1. 网络造谣与网络诽谤的含义

2.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含义

(二)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特征

1.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具有地域性

2.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具有成本低、传播快的特点

3.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具有隐匿性

4.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具有明确性和恣意性

5.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具有难以控制的特点

(三)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类型

1. 损害他人的名誉权的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

2. 损害企业的良好信誉的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

3.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

4. 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

5. 破环国家安定的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

(四) 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危害

1. 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等合法权利

2. 侵害企业的名誉权,损害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3. 破坏政府的公信力,损害政府的社会形象

4. 扭曲社会公众的价值观,使社会陷入诚信危机

5.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产生原因

(一) 不同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公民表达意愿的途径不完善

(二) 传统儒家文化的消极影响

(三) 法律对网络空间的社会控制较弱

(四) 人的主观动机的消极影响

(五) 司法行政机关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

三、我国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一) 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

(二) 我国行政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三) 我国刑事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四、国外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状况及其借鉴

(一) 美国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治理

(二) 英国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治理

(三) 德国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治理

(四) 韩国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治理

(五) 新加坡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治理

(六) 国外治理措施的借鉴

1. 完善对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立法

2. 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实行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3. 鼓励公众参与,建立社区预防机制

五、我国在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 尚未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系

(二) 行政机关与媒体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机制

(三) 尚未建立良好的社区预防机制

六、治理网络造谣诽谤犯罪行为的建议

(一) 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

(二) 完善互联网监督的行业规范和制度

(三)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能动性

(四) 设立专门的社区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社区预防机制

(五)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与良好的媒体互动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钢琴表演艺术论文提纲下一篇:政治心理农村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