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

2022-10-22

第一篇: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那样密不可分,经常成对出现。过去,我们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如“两则两制”包括《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与会计各司其职。财务定政策,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固定资产的标准、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由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定方法,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具体经济业务应借记(或贷记)什么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口径和列示。

现在,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即将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不仅包含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内容,恢复了会计制度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新的会计核算制度涵盖了原来财务制度的内容。同时,近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会计热,会计打假、不做假账的呼声很高,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似乎会计已经取代了财务,财务的概念已经淡漠甚至含糊不清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从事财务管理的同志理不直,气不壮了。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深入,进一步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财务管理有进一步弱化的倾向。那么,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两者到底有无区别与联系呢?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和不解。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应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4.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7.分类不同。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

二、财务与会计的联系

财务与会计既有区别,但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联系主要体现在:1.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即存在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单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

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3.财务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单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要求,独立或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和重大财务的决策。实务中,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机结合。

4.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财务知识,熟悉单位的内部财务规定,如差旅费、医药费等报销的规定等。每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考试科目,都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内容。同样,财务人员必须懂会计,能熟练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三、明确财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便于区分财务责任和会计责任。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在某些情况下,分清财务与会计的概念,明确财务、会计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如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必须明确会计代理机构与被代理单位的责任,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目前正在广泛推行的以代理记账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其基本前提就是单位理财自主权不变。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从单位独立出来,由核算中心代理会计核算工作,但财务管理职能仍属于单位,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的财务管理权没有变,单位债权、债务关系没有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一切开支必须经单位同意,核算中心才能处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单位。核算中心是代理记账,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不能越权、越位,更不得平调单位资金。

2.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财务与会计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当前的会计改革抓住了会计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会计假账问题。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特别是《会计法》及其配套法规,包括一系列新准则、新制度,强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广泛应用了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从制度上消除假账产生的原因,成效显著。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完善准则和制度体系,关键是抓好《会计法》以及新制度新准则的贯彻落实。

通过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由过去国家大包大揽、代替企业理财到还权于企业的重大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管理不重要或轻松了。财务面临着如何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体系,涉及两个以下层面的财务管理:第一,经营者财务管理。从经营者的角度讲,企业理财自主权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由国家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必须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学会在市场中找财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今年财政部制定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就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出资人财务管理。出资人财务管理的特点明显不同于经营者。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人——国有投资者的财务管理。我国建国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不断积累,形成了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果一味强调放权,放任国有及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势必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甚至国有企业“家底”被掏空,管理失控,影响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者——财政部门,不是要不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是怎么管、管什么、如何转换角色的问题。这里“管”不是要管死,不是要干涉企业理财自主权,走回头路。笔者认为,虽然还权于企业,但出资人必须重视和加强出资人的财务管理,以资本为纽带,加强资本与财务的统一管理,注重资本营运,从总体上搞活国有资本,包括做好对国有资本的布局、投向、变更、转让、收益、考核、评价等工作,理直气壮地担负起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的应有职能。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实行统一管理,是加强国有出资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益的探索。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以上两个层面的财务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3.有利于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在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上,应合理安排财务与会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偏废。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会算账,而且要善理财。在科研中,应加强我国财务与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研究,在吸收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的概念和法律法规框架。在内容上既要注重会计标准和会计职业道德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有资产存量大的实际情况,将促进企业科学理财与加强出资人财务管理有机结合。

第二篇: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答:(1)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两者使用的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生产的信息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2)区别:职能目标不同、主体不同、资料时效不同、核算依据不同、信息的精确程度不同、编报时间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2、简述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答:(1)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必须着眼于未来。(2)短期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3)短期经营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3、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答:(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销货成本及存货水平不同。(4)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4、什么是利润预测?利润预测包括的基本方法?答:利润预测是指按照影响公司利润变动的各种因素,对公司未来可能达到的利润水平和变化趋势所进行的科学预测;或者按照实现目标利润的要求,对未来需要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测。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经营杠杆系数法、敏感性分析法和相关比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利润增长百分率)分析法。

5、简述各有关因素单独变动对目标利润是如何影响的?答:(1)销售单价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单价的提高,企业的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都将增大,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多。(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下降,企业的单位贡献毛益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多。(3)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总额下降,企业用于弥补固定成本总额的贡献毛益总额不变,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

6、简述管理会计的内容?答:(1)预测与决策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依据,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预测企业前景,并决定日常业务经营和长期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方案。主要包括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2)规划与控制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就是企业在进行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需要将预测所确定的目标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将决策所选取的最优方案进一步落实,从而制定出详细的预算,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的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3)业绩评价会计:业绩评价会计通常又被称为责任会计,其目的是通过划分责任和落实责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实施预算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朝着预定的目标运行。责任会计是评价、考核工作业绩的一种工作制度,它的内容一般包括确定责任中心、落实责任预算、记录实际结果、比较执行情况、编制业绩报告、控制和调整经济活动告等。

7、简述业务量的增加会对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各产生什么影响?答: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加而发生变化,但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变动成本总额在一定范围内将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发生变化,就单位变动成本而言,是固定不变的。

8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答:企业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困素都会对保本点变化产生影响。

9、简述长期投资决策的程序?答:一个企业要想维持较强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发掘新的投资机会,再经过投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以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提出投资项目设想;调查研究,选出最优项目;提出备选实施方案;选择最优实施方案;项目实施与事后评价。

10、什么是预算?全面预算包括哪些类型?预算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预算就是计划的一种形式,它是企业为达到一定目的在一定时期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计划,是用数字或货币编制出来的某一时期的计划。全面预算包括日常业务预算(经营预算)、特种决策预算(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三大类内容。预算具有确立目标、整合资源、控制业务和评价业绩等四个基本功能。

第三篇:你认为公司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有何区别与联系?

回答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那样密不可分,经常成对出现。过去,我们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如“两则两制”包括《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与会计各司其职。财务定政策,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固定资产的标准、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由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定方法,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具体经济业务应借记(或贷记)什么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口径和列示。

现在,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即将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不仅包含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内容,恢复了会计制度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新的会计核算制度涵盖了原来财务制度的内容。同时,近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会计热,会计打假、不做假账的呼声很高,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似乎会计已经取代了财务,财务的概念已经淡漠甚至含糊不清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从事财务管理的同志理不直,气不壮了。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深入,进一步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财务管理有进一步弱化的倾向。那么,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两者到底有无区别与联系呢?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和不解。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应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4.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

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7.分类不同。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

二、财务与会计的联系

财务与会计既有区别,但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联系主要体现在:1.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即存在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单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

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3.财务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单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要求,独立或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和重大财务的决策。实务中,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机结合。

4.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财务知识,熟悉单位的内部财务规定,如差旅费、医药费等报销的规定等。每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考试科目,都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内容。同样,财务人员必须懂会计,能熟练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回答二:

公司不会分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只会在财务部分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出纳等。

回答三:

1,公司的财务部门包括会计部门。 2,财务部门的职责主要为: (1)负责资金筹集; (2)负责固定资产投资; (3)负责营运资金管理; (4)负责证券投资与管理; (5)负责利润分配;

(6)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与财务分析。 小型企业中财务长和主计可能由一人担任。 3,会计部门职责:

一、负责记好行政方面的财务总帐及各种明细帐目。手续完备、数字准确、书写整洁、登记及时、帐面清楚。

二、负责编制月、季、年终决算和其他方面有关报表。

三、协助经理编制并执行全院预算。

四、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违反规定或不合格的凭证应拒绝入帐。要严格掌握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五、定期核对固定资产帐目,作到帐物相符。

六、上级财务机关检查工作时,要负责提供资料和反映情况。

七、每月书面向经理汇报财务情况,当好经理参谋,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八、定期装订会计凭证、帐簿、表册等,妥善保管和存档。当年会计档案由会计人员保管,往年会计档案由学校档案室保管。

九、协助出纳作好工资、奖金的发放工作。

十、负责掌管财务印章,严格控制支票的签发。

十一、按期填报审计报表,认真自查,按时报送会计资料。

十二、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安全制度,确保不出安全问题。

十三、严格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作好会计工作。

第四篇: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摘要:本文先简要描述了预算会计的的特点与性质,描写了我国预算会计的体系。再从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上来谈谈他们的区别。着重从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收入、支出、结余(利润)上来谈谈他们的区别。

关键词:企业会计、预算会计、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记帐方法、预算会计特点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的两大会计体系之一。预算会计在国家政权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财务会计是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财务报告为主要手段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决策信息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一、预算会计的特点:

1、统一性和广泛性:预算会计的统一性 ,是指预算会计以国家预算为基础 ,它与国家预算特别是国家政权紧密相关 ,是为国家预算执行的管理服务的专业会计。预算会计的广泛性 ,是指预算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涉及面广。表现在国家预算收支反映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广泛而复杂的经济关系。

(以上是我可以复制的内容)

核心提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构成了我国会计体系中的两大类。企业会计,是以核算资本金的循环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适用于我国所有的企业单位;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所属行政单位和各级事业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促进国家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实现的财政管理活动。...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会计。与企业会计比较,预算会计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和“财政性”的特点。“公共性”是预算会计主体(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属于政府和公共部门,以实现公共职能为目的,以公共资产为核算对象,以公共实务为核算依据,以公共业务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非营利性”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不以营利为目的;“财政性”是指单位预算会计与国家财政之间存在一定的资金领拨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预算会计在国家政权和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一、预算会计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其在会计制度上具有以下特征

1、不设利润科目,而设结余科目。利润既可看作企业当年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而形成的结余,同时也可看作资本的报酬,但是结余仅仅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的结果,不是资本的

报酬;企业会计中利润表明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是资本的报酬形式,而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只表明了收支的对比情况。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并不是表明其财务状况就好,把结余作

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的,甚至作为考核预算单位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不合理的。

2、预算会计以资金核算为中心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具体说就是以收入和支出为中心建立的科系这一点与以财产核算为中心建立会计科目体系的企业会计不同。

3、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两个重要的原则。其本质上就是会计如何处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处理建立

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而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但对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经营性收支业务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4、预算会计投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具有宏观性和间接性。

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资本金的循环其主要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而预算会

计的核算对象是财政资金的活动,其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从财力上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投资的结果,在预算会计核算上体现为大量反映“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因为预算会计投资是为了国家的宏观政策,所以国家财政资金的每项收支,都涉及到社会生产各环节,影响各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关系,这一切都决定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宏观性。预算会计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有些项目从微观看效果不佳,但从宏观。。。。。。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何区别与联系:

财务会计包括两大门类,即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和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即企业财务会计,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即预算会计。

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区别主要在三方面:

1.核算主体的微观性

企业财务会计是以某一企业为主体,核算内容只能是本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一切与本企业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应归属于对方的核算内容,则不应该在本企业进行核算,这也是企业会计主体内在的质的规定;而预算会计是以整个国家预算执行为中心来组织核算,它既要核算各个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也要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利税上缴情况。

2.核算过程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而且每一过程都涉及收付两个方面,核算过程复杂;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没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

3.核算目的的营利性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核算,使企业以最少的资金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体现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在于营利。

最大的区别在于预算会计中少一个会计要素——“利润”,所有者权益也叫“净资产”,然后由此引起一系列其他不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称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

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 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成本核算。

(5)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 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 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预算会计的论文】摘要: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层出不穷,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预算会计的论文影响,就连被称之为“经济运行的典范”的美国也屡屡出现会计舞弊。因此,诚信是会计之本。对于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从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方面去研究。今天我想从成本收益原则来分析一下会计诚信的缺失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重塑会计诚信的思路。 关键词:成本会计 信息失真 会计诚信 1 会计诚信的内涵与意义

1.1 会计诚信的内涵 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诚信缺失有其社会背景,它是社会诚信缺失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各种法律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或者说尚不完备。单纯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中级财务会计》 张白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预算会计》 包丽萍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当前会计的形势》—上海财大会计学院

第五篇: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来说:准则和制度的发布都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因此两者在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原则导向的,而后者则属于规则导向的。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二选一的,而我国之所以即有准则,又有制度,正是因为当初没有确定采取那一种理念来制定我们的制度。 因此,财政部本次采用原则导向的“准则”,以实现会计国际趋同化,而不再采用规则导向的“制度”,这本身也是一次大的改革。 对会计而言,两者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执行准则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

二、新准则比原制度,都有哪些改动? 首先,与原制度相比新准则确定了新的会计理念,并且正是由于会计理念上的改变,才对诸多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使会计基本职能得以回归,因此真正理解会计理念上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新准则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会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新的会计理念主要体现在:

1、新准则强调了“受托责任观”,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新理念。作为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们的新准则则同时强调这两种观点,将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2、新准则强化了面向未来的现代会计观,对于会计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采用了着眼于未来的新理念。具体体现在,新准则在很多地方都规定了“现值”的计算,而在以往只有在管理会计中才涉及得到。 除以上理念上的变化,与原准则相比,具体准则方面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假设和会计基本原则发生变化 ——会计假设由原来的4项增加为5项,即权责发生制成为新的一项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原则则由原来的13项调减为现在的8项,即: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改变为会计假设 历史成本原则划归为计量属性 一贯性原则于可比性原则进行了合并 配比性原则和划分收益性资本性支出原则被取消,直接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中去规定。

2、增加了计量属性及使用条件 新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会计计量属性也增加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 计量属性的使用条件则强调“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3、投资分类及核算做出重大调整 ——企业投资不再按照投资期限进行划分,而是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日投资和非持有至到期日投资。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分别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新准则调整为:如果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如果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按成本法核算;对于具有控制关系的,则改为按成本法进行核算,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再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4、回归会计基本职能,新准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方交易等方面,不再以“反利润方式”加以限制。

5、取消了存货发出计价中的“后进先出法”

6、所得税会计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7、长期资产减值不允许原渠道冲回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比较重大的变化,仅供参考。 此外,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了重新界定;对特殊行业则首次以准则的形式加以规范,如生物资产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原保险合同准则等;新准则还增加了职工薪酬、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每股收益等具体会计准则,总之变化是非常之大,难以在这里一一列举。

上一篇:创文工作推进会讲话稿下一篇:村脱贫攻坚巩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