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2023-05-21

第一篇:尊老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尊老敬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是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多年来,他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在将村和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更是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敬老

意识,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安享晚年,他尊老爱老的美德在有口皆碑。

一、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

张三同志常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当年的劳动者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脱离劳动了,但他们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视人伦道德,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在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他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行动上落实尊老敬老工作

张三同志连续三届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致富不忘乡亲,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更为老年人着想,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他对村里60岁以上的老党员每人每年补贴480元;对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补助200元;每年根据贫困户的个体情况,评出特困户、贫困户每年分别救济500元、300元;对于节日领取福利不方便的老年人,他就将节日物品派车送到家中;村委会的车辆和亚鑫公司车辆还为有急病急事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使用;对家里发生变故的困难户,他还经常给予特殊资助。

他十分注意从精神上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每到春节、中秋、“七一”等重要节日,他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上门,祝老人们节日愉快,并向他们介绍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对五保户的老人,他更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关怀;每年“九九老人节”他还组织老年人到风景名胜游玩,并调派专人为老人提供医护、照相、食宿等服务。为了满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要,村里成立了秧歌队、老年锣鼓队,配齐了服装、乐器。设立了老年人活动室,定期组织老年人的文体比赛,老年人们个个精神矍烁,人老心不老。

村向来有崇尚武术的传统,张三同志也是武术爱好者,对他年已古稀的师父总是隔三差五地看望谈心,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老人身体不适时,亲自陪老人去医院检查。老人组织的武术队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比赛,每次永明总是将食宿、车辆等全部费用提前送到老人手中。

村里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每次谈到张三这“好后生”时,都会激动的竖起大拇指说:“有张三在俺们的晚年想不幸福都难,永明就是俺们贴身的小棉袄”。

三、创业不忘敬老爱老工作

张三同志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将自己的亲自建起的公司发展为集采煤、洗选、炼焦、运销、化产回收、煤气净化、机电设备经营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多年来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管理,坚持“以人品打造精品,以口碑铸就品牌”的人本战略,致力于打造“科技亚鑫、绿色亚鑫、和谐亚鑫”,成为太原地区50强企业之一。获得了“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太原市“市级拔尖乡土人才”等光荣称号。

张三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关怀照顾好公司的老年职工视为自己的份内之事,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特事特办,时刻为老年职工提供方便。投资400万元建起了专家公寓,为老年专家们在房间内配备了沙发、电视机、电话、写字台、卫生间、淋浴、储物柜等,同时配套了医疗室、理发室、乒乓室、羽毛球室等服务休闲设施,住在公寓里和住在家里一样方便舒适。老职工生病时,他安排车送医院检查,并亲自探望;有老职工过生日,他会送去生日蛋糕和鲜花为他们祝寿。有家属来访,他会送上水果和礼品。张三以他高尚的人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年职工真正感受到私营企业也有大家庭的挚爱亲情。

张三同志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谐社会、美好社会的高度,把老年工作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广泛地动员社会的力量,推进尊老爱老工作,树立敬老之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和谐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尊老敬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他,坚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就是XXXX幼儿园工会主席,XXX同志。他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积极为身边的离退休老教师提供帮助;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尊敬老人、孝敬双亲,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XXX幼儿园位于济南市XXX号,与幼儿园同处一院还有原XXX老教师。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幼儿园大院内的公共部分管理工作也由幼儿园承担。XX 老师在管理好幼儿园水电气暖的同时,也要为园内的老教师和区老教协服务。

自来到XX幼儿园,他从后勤工作开始干,为院内的老教师检查、维修水管电路、统计水电数据,按时收缴相关费用。慢慢接触到本院的离退休老教师mmm。q老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平日里生活起居,xxx老师时常嘘寒问暖,帮助他解决水电、气及其他生活上的困难。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还下着小雪。临近下班时间,李老师找来,说家里没电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xxx老师听罢,二话没说,拿起工具,扛上梯子,就走进风雪里。他从线头倒追着开始查,一段接一段,一根接一根,直到找到大线上,才发现是由于时间久远,线路老化严重,部分连接点已经氧化失去导电性所致。等解决了问题,他已经在寒风冰雪中忙碌了两个小时,而天色早已黑了;而在上小学的孩子,却在学校传达室孤零零地等了整整两个小时。

每每谈到幼儿园的xxx,连保育员老师也是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谁家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总是嘘寒问暖,让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关心;谁家的老人生病需要住院,他就想方设法联系最好的医院,然后带着礼品前去慰问,让老师的心里暖暖的。

xxx让他倍感孝敬老人的沉重分量。结婚十多年来,xxx老师再忙,也把照看父亲、岳父母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逢年过节、老人生日等时间点,他都记在心里。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心情愉快。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xx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xx年、xx7年,父亲两次住院动手术。他都是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住院期间,xxx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同室的病友都交口称赞,一个男孩子 ,能像闺女一样细心照顾老人,真是了不起!每当大哥大嫂和爱人打电话询问病情,他都说挺好的,让他们放心。经过他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恢复得很好,全家人特别高兴。

他没有雷锋的伟大,却有向雷锋看齐的精神;没有孔繁森的无畏,却有向孔繁森看齐的无私,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却是一名xxxx老师心中的好干部,他就是xxxx。

第三篇: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点滴勾勒尊老心,倾注尽现敬老情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

县农电局职工——马艳丽。

搭建心灵的桥梁,与老人沟通共鸣,做老人的精神支柱。

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使她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

做为一名儿媳,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公公婆婆。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

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她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一次,婆婆去早市的时候丢了200元钱,因为此事上了好几天火,当她得知这件事后,就来到婆婆家中,为婆婆送去200元钱,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慢慢的,婆婆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

每当老人想做什么事情时,她都会首先去支持、去鼓励。婆婆身体不太好,听说早上打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婆婆很想去。可是又怕自已年岁太大,学不会,正在踌躇不定时,她为老人送去了鼓励,并连续几天陪老人一起练习,增强了老人自信心,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竭尽所能,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适,让老人安享晚年。

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比拟的,那就是一种理解、信赖、认同和赞许。

做为一名普通职工,她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这样,她依然从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当单位发米油时,她都会首先给老人送去一部分,每隔几天,她都会为老人送去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老人的生日,她可以讲是熟记于心,每到这时,她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关注老人生活,细心呵护,雪中送炭,难处见真情。

生活本来就是由点滴累积而成,只有缜密应对点滴的人才真正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全情投入的人,马艳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她总能抓住点滴,抓住细节,为老人送上百倍关怀。

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她经常陪老人去进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她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2003年的非典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万众恐慌的黑色时期,婆婆正是在这时身染重病,医院在这一时期也相当紧张,人的思想也相当敏感,可是她依然坚持守在婆婆床边,为婆婆递水送饭,给婆婆支持鼓励。就是这样,她每天还要奔波于医院、家里和单位之间,一个月下来,婆婆康复出院了,可是她却整整瘦了十斤。

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都会有一些不快乐,而她应对这些烦恼却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因为她有一颗真挚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会唠唠叨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她就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

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时她的看法会和老人发生分岐,每到这时,她都会坐下来和老人商量,征求老人的意见,并将老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老人开心满意。

有时候老人会和晚辈因为看法上不同,发生一些不快,而此时,她又成为了“和事佬”,周旋于两者之间,尽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误会、化解矛盾,使家人重归于好,使老人尽享天伦。

就是这样,她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第四篇:尊老敬老模范事迹材料

——记xxxx同志

我局xx的母亲已步入晚年,行动有些不便,一日三餐由他送,每天上班前,为母亲梳头、刷牙、洗脸;中午回家先为母亲送饭然后回家吃饭;下班先到母亲家去看望,为老人准备所需物品,让她晚饭吃得开心;晚上为老人打洗脚水,打扫卫生。10年来,风雨无阻,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无怨无悔,被当地居民传为佳话。夏天炎热蚊子多,他为母亲准备了微风扇和吊扇,装上蚊帐,晚上为母亲打开电蚊灯,等她熟睡后,关掉开关,悄悄离开。冬天为母亲准备热水袋,每天换二三次水,晚上准备两个热水袋,让老人整个冬天都不觉冷。人老了难免有三病六痛,每当看到母亲脸色不好时,xx总是十分着急,忙着为她配药、送药。有一次,母亲腹泻,用药一星期未见好转,他请医生为老人挂盐水,并用中药为她调理。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料,老人逐渐恢复了健康。老人喜欢外出串门聊天,毕竟年事已高,不慎摔跤也有发生。70岁那年,老人摔成手腕内骨折,经医生治疗后,他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精心疗伤100多天直至痊愈。

每当周围人向他竖起大拇指赞扬他的尊老敬老壮举时,他都用最朴实的话劝诫周围人,“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

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

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

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

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

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

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

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

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

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第五篇:尊老敬老十大孝星先进事迹材料

**,男,现年39岁,是**市人民检察院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检察员的职责。八小时之外,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0年,**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长青路的树荫下看到**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1996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他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子,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和兄弟们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胡子来不及刮,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兄弟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体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和兄弟们轮流地架着父亲,在人民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他们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大哥、二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母亲和他自己。按1996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2000块钱。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7年1月,**结婚了。之前,家里给他爱人的订亲礼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XX年搬家时,才添置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3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妻子和儿子,**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现在,10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10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XX年6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检察院家属院自己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他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他两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他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他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他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这段岁月承载了他从23岁到39岁的青春时光。在即将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前,他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16载光阴。抬望前路,他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父亲双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的父母都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心愿。

上一篇:展礼仪风采树文明形象下一篇:质量通病监理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