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敬老先进事迹

2022-06-22

第一篇:爱老敬老先进事迹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

某某小学

六年级 江某某

江某某的母亲今年43岁,前年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从此再也没能站立起来。在这几年里,她一直细心的照顾母亲,母亲瘫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房子里却没有任何的异味,空气清新。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不能想像,这样干净的房子是一个瘫痪的病人居住的。在这几年里,她每天都坚持早晚两次给母亲用热水和消毒液擦身子,以免在长期躺着的情况下孳生细菌。她给母亲翻翻身,陪母亲说会话,就在这样的照料下,她的母亲一次褥疮都没有患过。屋漏偏逢连阴雨, 2011年她的母亲患上了脉管炎,脚部严重溃烂,她带着母亲几乎转变了阜城的大小医院,但依然未能治愈,其中一只脚已完全溃烂,医生建议截肢。在母亲回家后,她多方打听,尤其是向患过这种病的家庭讨教经验,在长时间的照料中,她已然成为了半个医生。在她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母亲的病情终于稳住了,连医生都对此表惊讶。

那还是在放国庆七天长假的时候,她正在写作业,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她听见隔壁的胡奶奶发出了“啊啊”的呻吟,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向胡奶奶家跑去。她急切却又很有礼貌地敲着门:“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么啦?快开门呀!”过了好一会儿,胡奶奶才出来开门,只见胡奶奶平时那张红光满面的脸现在苍白得像一张纸,她双手捂着肚子,脸上却还是装出一副慈祥的笑脸,困难地说:“是莎莎啊”她焦急地问胡奶奶:“您怎么了,郑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们啊,吃喜酒去啦,我这把老骨头„..走不动了,就待在家里了。”“哦,是这样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没有没有。”胡奶奶一边摇摇手,一边还是忍不住地捂着肚子。“您别装了,我都看见了。”我有点不高兴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为什么要撒谎呀!听到我已经识破她的借口,便又笑着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碍事的。”她听了,心里才算舒了一口气,还好,不算什么大毛病。于是,她连忙扶胡奶奶到沙发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缓解胃疼的药,便小心翼翼地拿给胡奶奶,热情地对她说:“胡奶奶,这是缓解胃疼的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会好一点的。”没等胡奶奶说话,她又跑回家找出一只热水袋,烧了一锅热水灌了进去,一摸,嘿,还真暖和!她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帮她把热水袋塞进衣服里。胡奶奶感激地看着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在学校里读书,就是好啊!”她被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说:“没有啦,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您不用这么感谢我。”说完,她又陪胡奶奶一起看电视,还给她讲笑话呢!直到郑叔叔他们回来,她才回家。

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想以后不仅要关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她衷心地祝愿全天下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第二篇:评选 敬老爱老之星事迹(推荐)

事迹

首先我很荣幸能有此机会竞选“孝亲敬老之星”。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因此这是所有作为子女的责任,此时的我只是借此机会来说几句肺腑之言。

其实激起我孝亲的并不是所谓的圣言圣语而是潜在的“压力”。那种“压力”来自于一种平等无私的关爱。众人都不知,我只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尽管在一个单亲家庭我仍然得到了应有的亲情。从小我就被奶奶一手带大,她把我当成手里的宝,精心呵护着,关心着我的冷暖,起居。即使有了弟弟对我的爱仍丝毫未减,从此我便把奶奶放在心里。

记得有年夏天,爸爸带我去大姨夫家里去玩,但是我无时无刻都记挂着奶奶。我怕她独自一人在家会出事所以都按时给她打电话,希望奶奶能够少出门,走路时要小心。没几天,我便按耐不住希望爸爸能带我回家,我知道会使大姨夫一家感到照顾不周,但是对于奶奶独自在家我实在是不放心。当我回到家时,我看见奶奶饱经风霜的双眼噙满了泪水,此时我便慌了我原以为是奶奶因我冷落大姨父一家而伤心难过,可是,我错了。奶奶此时轻轻抚摸了我的额头,这是奶奶欣慰的喜悦。

这使我发现那种“压力”的存在,从此我会在奶奶外出时悄悄把地址电话藏在她的衣服口袋里。这样就算奶奶迷了路就可以通过纸条来请人打电话。在奶奶身体不舒服时我会给她递杯水或者盖被子。

这是我关爱家中的亲人,可是现在有多少叔叔阿姨不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甚至把他们扔到敬老院,把工作忙碌当成一种推卸责任的借口。可曾想过在他们温暖的微笑背后是深深地哀伤。一定要等到那几双朦胧的泪眼苦苦哀求时才肯回头,一定要自己追悔莫及之时才感到悲痛。再多的劝解,再多的忠言逆耳。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在敬老院里苦苦守候的老人们。

每当我一有时间我便和我的同学一起去看望他们,我们会带一些水果比如香蕉,橘子等。我们尽最大努力去给与他们一丝丝温暖。哪怕仅仅只是他们忘记孤独的一个瞬间,那也是一种幸福。不仅如此,在公共车上我们也应该给老人们让座,尽管我从小到大一直是晕车的我深知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更没有理由不去让座。

这些只是生活中的小小举动,为了让这个老龄化的城市更加和谐,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照顾老人,而不是一味的去逃避厌恶。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去关爱老年人很难想象在他的生命字典里还会有什么?

不管这回我又没有当选“孝亲敬老之星”。我只希望与我同龄的青少年以及所有为人子女的人都去好好的体会年迈的亲人,用心去照顾他们。

第三篇:福利院长爱老敬老典型事迹

用一颗真心,托起一片爱心

—记散花镇福利院院长胡联明爱老敬老典型事迹

在我镇福利院的大院子里,总有个忙碌穿梭的身影,他就是散花镇福利院院长胡联明同志。他常说,这里就是我的一片天地,在这里我才最踏实。他热情为院民服务,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和节假日,事无巨细的操持着这里的一切。他无私的奉献换来了院民们的理解,换来了人们的尊敬。该院于2010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农村模范福利院”。

他用真心去照顾老人。

福利院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生活在这里面50多位老人也成了胡联明同志日夜牵挂的“家人”,他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老人创造更好地生活条件,努力让老人们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院民们都说:“胡院长,是最关心我们的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为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他办起了老人文化活动室,交心谈心室,为了美化环境,亲自种树种花,扩大绿化覆盖面,为老人拓展了户外活动空间。

他总是从“躬身亲为伺候汤药”的传统美德关怀患病老人。引导他们树立起生活信心,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去年,85岁的聂婆婆患阑尾炎,住进了县中医院,在手术前,要做各种检查,他把聂婆婆从一楼下抱到三楼,又从三楼背到一楼。当时,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场,很受感动,他们说:“胡院长,你辛苦了”!他却说像这样的事是家常便饭。手术后,由于老人年龄大,恢复特别慢,老人精神一度要崩溃,且有轻生的举动。他知道后,天天找她聊天宽慰,并亲自为她喂药,煲汤。使老人的心情慢慢的开朗起来,病也好了一大半。

还有,今年4月26日下午,77岁的吴爹爹突发疝气,他急忙租车把他送到了县人民医院,从检查到把吴爹爹送进手术室,又是他一个人忙前忙后。晚上10点40分,吴爹爹才被推出了手术室,吴爹爹他亲人没有来,他一个人不仅一晚上没有合眼,而且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因病情比较重,的确走不开。第二天,他的亲人来后,拿出100元,表示酬谢他,他却挽言拒绝了,他说照顾好老人是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爱心去温暖老人。

胡联明同志把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他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所有的院民是否都起床,对没有起床的院民,问清情况。晚饭时,看所有的院是否全部回院,对没有回院的院民,要查明原因,无故未回院的院民,他及时查找,直到找到为止。遇到恶劣的天气,他亲自当门卫,严禁人员外出,去年6月8日,天气骤变,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临,他一清点人员,发现捡破烂的吴爹爹没有回来,他急忙骑个摩托车,硬是把吴爹爹找回来了。

他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由于福利院的工资低,他每月只有1200元钱,家里条件并不好,村里与他同龄人,都买房买车,而他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今年55岁的妻子王和平,尽管患有腰椎盘突出,但是,为了生活,也长年在外打工,所以他每天与院民们同吃同住,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去年,在苏州打工的妻子患病住进了医院需要护理,由于福利院工作忙他无法抽身去护理妻子,无赖只有让大儿子辞工去护理,好在她的妻子非常通情达理,并无怨言,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福利院的每一位院民。

用耐心去体贴老人。

福利院老人大多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他们既然来到福利院,靠的是组织,靠的是福利院,有些老人性格孤僻,思想狭隘,沟通起来是十分困难,可是他始终陪老人们聊天,讲党的好政策,去年9月6日,他帮院民整理房间、清理杂物时,李爹爹很不配合,而且还破口大骂院长,可是他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继续把李爹爹房间清理、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早上,李爹爹主动的找他作检讨。现在,李爹爹不仅自己配合院长的工作,而且还做其它老人的工作。

他常说,老人年龄大,而且无子女,思想上的空虚,导致情绪不稳定,所以,他只要一有时间,就陪老人说话、聊天、散步,所以老人们说,“胡院长陪我们说话聊天,是我们最开心的。”胡联明说:“只要看到老人们的笑脸,我个人累点、苦点,也值得,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他们开开心的度过晚年。”

用诚心去服务老人。

为了使院民安度晚年,胡联明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总是诚心为院民办实事,院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福利院成立初期,五保老人不仅衣服被褥肮脏破旧,而且房间内部设施也不完善。针对这一现象,他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给每个院民添置了衣柜,床和桌、椅,统一配制了床单,枕头,枕巾,并根据季节变化每年为每位院民添置了适应季节变化的新衣服。使每位院民穿着干净整齐。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大力改善福利院民的居住环境,集中活动室安装了空调,每一位院民还配发了蚊帐和电扇,居住环境变得安逸舒适。

硬件改善了,他又琢磨着提高院民的生活质量,他首先从院民生活入手,合理安排做到面食与米饭,干与稀搭配,每天早上,馒头(包子)稀饭,中午一荤一素两个菜,晚上(青菜、鸡蛋或肉)面条。对病人,他亲自护理并开小灶优待病人,对不能自理的病人精心照料,他总是带头护理,为其洗澡,梳头,洗衣,洗被,送药,送水,送饭等等。他经常讲,没有一流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服务,没有一流的服务就没有同住一个院都是一家人的亲情感觉。

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忙碌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老人们的承诺,在这个平凡的院落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第四篇:全国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上报材料

敬爱桑榆健、为霞尚满天

——奇台一中“敬老爱老助老”工作汇报

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奇台一中党政工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爱老同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始终把“敬老爱老助老”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做了大量深入人心的细致工作,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健全机构、编织纽带

学校于1998年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奇台一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同时在学校工会委员会下设立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和离退休老教师共同组成的“奇台县第一中学离退休教职工管理中心”,简称“退管中心”,专门负责做好离退休老教师的服务工作。“退管中心”所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离退休教职工共计137人。其中,居住在奇台县城的约有90多人,居住在昌吉市、乌鲁木齐市以及全国其他省区的近40人。

“奇台一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和 “退管中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全面履行组织、维护、管理、服务职能,始终把关心、帮助老同志实现健康幸福生活作为大事来抓,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和 “退管中心”以热情、爱心、责任为离退休老教师搭建起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树”的服务平台,凝聚离退休教职工之心、维护离退休教职工利益、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发挥余热,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赢得了老教师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广泛赞扬。

二、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2003年奇台一中出资20余万元,为学校“退管中心”的老教师们修建了一所近300平方米的老年“康乐宫”,配齐了桌椅、沙发、电视机、音响设备及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给退休老人们构建起一个活动健身交流的温馨大家庭,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之余,随时感受集体生活的愉悦,远

1 离老年阶段的孤独和寂寞。

多年来,在财力并不宽余的情况下,奇台一中坚持每年给“退管中心”离退休老教师拨付资金10.6万元,定期给老人们体检,组织老年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改善老人们生活条件,使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仍能享受到组织的帮助和关照。

由于退管中心有很多老教师年龄比较大、退休比较早,在职期间没有参加过外出旅游活动,为了使老人们真切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近几年学校每年都要分批次组织离退休教师外出旅游,帮助他们实现多年来未了的心愿。

奇台一中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对离退休老教师的“送温暖”活动,每逢元旦、春节、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学校党政工领导都要亲自看望慰问各族离退休老同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近年来共计探望家住外地的老教师50多人次。除此而外,学校每年还专门开展为年满80岁的退休老教师祝寿活动,并在祝寿宴会上为老寿星们敬献花篮,祝愿他们幸福安康。

每当老人们因病住院或年迈过世时,学校党政领导及工会组织都会及时看望并帮助解决困难。家住乌鲁木齐的王景元老师年迈多病,学校领导每逢节日都要去看望,去年王老师因病去世,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工会主席以及退管中心领导第一时间前去吊唁,帮助料理丧事,并送去3000元以表达对王老师的敬意。学校原后勤职工陈家贵因病去世后,由于家庭困难,学校全力为其老伴解决了住房问题,并至今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这一份份浓浓的关怀,是奇台一中长期以来形成并不断发扬的优良传统,从组织角度全心全意为老年人送去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努力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晚年,这也正是奇台一中构建和谐校园的真实写照。

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奇台一中“退管中心”利用老同志时间充裕、文化素质高、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条件优越的特点,把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紧密团结起来,努

2 力创建学习型老年组织,使老人们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退管中心”规定:每逢单月十五日为全体成员集中学习日,每逢双月十五日为党员老干部学习日。“中心”为此专门征订了《人民日报》、《新疆日报》、《昌吉日报》、《支部生活》、《老年之友》以及一些保健养生刊物。使老人们通过平时阅读和集中学习,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倾听党的声音、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十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都能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精神昂扬、乐观开朗,并且学以致用,他们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积极做好学校的参谋和顾问,以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给学校各项工作以热忱的指导和帮助。

老教师詹兴起、王任之经常为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现身说法,为问题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为全校学生作爱国主义讲座;詹兴起老师还为学校“毓秀苑”起名,并参加了 “毓秀苑序”的文字草拟工作。王任之、荀通逵、邓富元、段宽仁等老教师历时三年共同为学校“毓秀苑”和“鹤林园”的大大小小几十块石头和石板挥毫泼墨、题写刊刻了几千字的精美书法作品。

近年来,“退管中心”每年都有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有益老同志健康的活动,坚持组织老教职工们学习太极拳、太极剑、二十四步舞、保健操等;组织开展台球、乒乓球、棋类、牌类、郊游等比赛和趣味运动。每逢节假日“中心”都会精心编排各类文艺节目,参加学校、社区以及县上各部门组织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老人们增进了健康,活跃了身心,保持了年轻的情怀,更增进了老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退管中心”曾专门组织老教师们先后为我校四批十二位外籍教师传授太极拳、太极剑,这些外籍教师回到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后,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奇台一中、对“退管中心”、特别是对老教师们的崇高敬意。

“最美不过夕阳红”,奇台一中“退管中心”的老教职工们就是一团

3 团炙热暖人的炉火,就是秋日里那一片片最动人的红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他们的精神深入诠释了“桑榆未晚”的内涵,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心在学和乐中弘扬了中国文化,为学校也为自身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海外友人的赞扬和肯定。

四、老有所为、老有所树

虽然奇台一中党委、行政以及“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和 “退管中心”为离退休教职工的幸福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使老龄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扬时代精神、永葆活力,一直是一中领导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终于形成了一条新思路,那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树,让老人们从心灵深处树立自信心和价值感。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近年来奇台一中不断完善退休人员管理制度,发掘、培养有工作热情和能力的离退休工作管理者,热情帮助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利用一切机会为离退休教职工搭建老有所为、老有所树的平台,使老人们在自我价值的成就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学校的鼓励、支持和协调下,老教师们老有所为、老有所树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

奇台一中计划开展《奇台一中志》的编撰工作,“退管中心”及时征求老教师们的意见,委婉提出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参与规划和设计,并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由詹兴起老师带领的张海金、职金田、高桂珍、白寿本、张国荣、王任之、刘振江等老教师,历经一年完成了《奇台一中志》初稿二十二万字的编撰工作。詹兴起与张海金、王任之等老师合作,共同编写了《奇台一中发展纪实》一文,共计45000字,刊登在《奇台文史》上。2011年,由老教师王玉魁负责,聘请白寿本、王任之老师为顾问,历时一年多,66万字的《奇台一中志》最终编纂并出版。

奇台一中面向全国开展的“学子杯”征联活动也是在“退管中心”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的,活动最终收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

4 及马来西亚共计四千余幅对联,由荀通逵、王任之等老教师精选、书写并刊刻,最后出版了《佳联集粹》一书,成为奇台一中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教材编纂中的精品,受到各届师生的广泛赞誉。

老教师们曾以《历时的见证》为主题,举办了自奇台一中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的摄影展200余幅,其中有一张1957年左齐将军在一中作红军长征报告时的珍贵照片。

他们还创办了《图片新闻》展,宣传报导奇台一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黄桂英老师的一堂体育课》、《一中老人真幸福,结伴畅游喀纳斯》等,到目前为止,共计展出了二十多期。

他们还参与创建了《奇台一中校史馆》工作,老同志们在收集整理学校有关文史资料及实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也积极参与依法维护教职工们的合法权益工作,前“退管中心” 主任王德鸿老师由于在这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被评为奇台县“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后又被评为昌吉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王任之老人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创办了“奇台县青少年摄影基地”,为广大青少年义务传授摄影技术,十年来,共计培养出优秀学子700多人。他们的摄影作品,曾受到邵华将军的高度评价。

作为奇台一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作为奇台第三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王任之老人几十年来始终热情关怀少年儿童成长,并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多次被奇台县、昌吉州、自治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校外辅导员”。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提名奖。2009年7月1日,王任之老师80岁高龄时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

老教师们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也曾多次被奇台县电视台播出,如:《心愿》、《不老人生》、《奥运情怀》等,专题片《四季花开金奇台》还被拍成了歌舞短片。

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集体,这是一群值得书写的老人。有这样一大批乐观向上、勇挑重担、与时俱进、热心公益、古道热肠的离退休教职

5 工是奇台一中的荣幸,也是奇台一中老龄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敬爱桑榆健,为霞尚满天。奇台一中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管理经验,努力完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树”这一老龄工作机制,以“奇台一中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和“奇台一中离退休教职工管理中心”为依托,使我校的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奇台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奇台一中 年7月1日

2012

第五篇:孝心无涯 无怨无悔-敬老爱老事迹材料

孝心无涯

无怨无悔

—记西北街九委居民杜玉芳敬老爱老先进事迹

杜玉芳是林甸县西北街九委居民,也是林甸县城管局园林工人,她既是单位的优秀职工又是敬老爱老的好儿媳,近三十年来,她遵循孝亲观念,以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书写着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她的事迹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多次受到大庆市政府、大庆市建委、林甸县县委、县政府、县妇联的表彰,并授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城市美容师”,“敬老好儿女”等荣誉称号。

一九八五年,杜玉芳与吴玉成结婚后与公婆生活在一起。刚过门就以家庭主妇的角色去做家务事,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杜玉芳工作在城管处,工作岗位是保洁员,每天凌晨三点多钟就要去扫街道,寒来暑往,三百六十五天,辛苦不言而喻,尤其是冬季,扫道扫得一身汗,干完活往家走时刺骨的寒风一吹浑身都难受,时间久了得了风湿病、关节痛。炎热的夏天在露天的马路上保洁,晒得皮肤热辣辣的痛。胳膊腿又酸又痛,回到家里还要洗衣做饭,照顾老小。

公婆年过六十,身体都不太好,杜玉芳担起了全部家务,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另一方面养育儿女,晚上还要穿针引线,做针线活。杜玉芳的丈夫和他父亲性格直爽,言语多有不周,每逢这种情形,杜玉芳总是苦口婆心说服丈夫,百事孝为先,老人在儿女面前永远都是对的,杜玉芳还经常教育子女,要尊老敬老,就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虽然简朴但是很幸福。婆媳之间也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

二00四年,杜玉芳的公公患病,有时神志不清,有时候信口开河,病情时好时坏,发病时令人打怵,在这种情形下,杜玉芳精心伺候公公,日复一日,一个月,几个月,半年后公公撒手人寰。在老伴离去的打击下,婆婆卧床不起,经诊断是头部血管瘤,眼睛睁不开,生活不能自理,医生说康复的可能性不大,杜玉芳对婆婆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端水喂饭,煎汤熬药,接屎倒尿,老人的心理上得到了极大安慰。虽然失去了老伴,但是有孝心的儿媳,她想到有依靠,不孤单,有和风细雨般的孝心,让她从心坎里得到了温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每天,杜玉芳为老人梳头擦脸,做康复动作,真是爱心、孝心、感动人心,老人一点点康复,一天天好转,几个月之后,竟然下地行走,现如今,八十七岁的婆婆口齿流利,神志清晰,行走自如。

经济上,杜玉芳的家庭并不富裕,每月两千多元的收入用于方方面面的花销捉襟见肘。漫长的岁月中她供儿女念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又勒紧腰带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大学,孩子们在杜玉芳的言传身教下都很懂事,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儿子在念高中时,把同学们喝完扔掉的塑料瓶一个个捡起来,攒到一起卖掉买学习用品,但是在人情往份上,杜玉芳从不因为生活困难让婆婆为难,婆婆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亲属多,人情往份的事自然就多,民俗之事杜玉芳从不拉过,有信必到场,对此婆婆既欣慰又满意,夸自己的儿媳讲孝道,讲奉献,知书达理。

二0一一年,婆婆患肺心病住了医院,杜玉芳日夜伺候,换着样的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在悉心照顾下老人出院了,逢人就夸儿媳好,左邻右舍对杜玉芳敬老、尊老、孝敬老人是有口皆碑。

从一件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杜玉芳心灵上的真善美和人性上的光辉。

就看电视而言,杜玉芳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是亲属不用的旧式电视,送给她家后,全家人看电视时都是老太太说了算,老人喜欢的节目就是全家人的看点,老人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有着传统观念,在家里当家管事说了算,大到大事情,小到油盐酱醋、柴米油盐等琐碎小事都是老人家动嘴,杜玉芳花钱跑腿,出力干活。婆婆的儿女多,逢年过节,闲暇时间都会携夫带子到此欢聚,杜玉芳总是笑脸相迎,以礼相待,炒菜做饭,桌上桌下,伺候老的招待小的,关照亲属,忙的团团转,从无怨言,对此,婆婆开心,婆婆的儿女及亲属都十分满意,几十年来,杜玉芳与丈夫相濡以沫,孝敬父母,爱护子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0一二年,杜玉芳已年过半百,身体大不如前,经检查,乳腺上长了肿瘤,在哈尔滨肿瘤医院做了切除手术,虽然力不从心,但她对婆婆的关心、孝心和爱心依旧,拖着疲惫的虚脱的身体料理家务,照顾八十七岁的婆婆。在家里,杜玉芳是婆婆的好儿媳,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在单位她又是一名好职工。

几十年来,杜玉芳工作兢兢业业,勤奋进取,任劳任怨,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九九四年,被评为林甸县劳动模范。

一九九五年,被大庆市建委授予“城市美容师”的光荣称号。那一年杜玉芳摔伤了脚,带着伤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一九九六年,被评为大庆市“城市美容师”。 一九九六年、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林甸县三八红旗手”。

一九九九年被林甸县建委授予“敬老好儿女”的光荣称号。

杜玉芳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一个平凡的单位职工,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孝心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敬老之风,如今她年过半百,孝心无涯,无怨无悔。

上一篇:安全技术措施规范下一篇:艾莫先生成功演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