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2022-08-01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案 岳麓版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的时间、总政策、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 ①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③要求学生访问当地老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②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中有关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改革运动。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许多措施不易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二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能够打败美国侵略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由此引出国内土地改革。因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之一。 【预学】学生看书填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 成了国家的主人。 (2) 土地改革已经顺利完成。 (3) 人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

2、颁布: 年6月。

3、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 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

1、时间: 年冬。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 、雇农,团结 ,中立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没收 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4、结果:到 年底,除部分 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解放初期国民经济的状况:遭到严重破坏。

原因: 的掠夺; 反动派的搜刮;长期战乱。

2、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 ,建立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 。

(3)统一财经,实现国家 平衡。 (4)合理调整现有 。

(5)大量节减 所需经费等。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到 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 【精导】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简述土地改革的背景。

2、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建国初为什么要稳定物价?目的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实质是什么?效果如何?

2、为什么要没收官僚资本?有何意义?

3、为什么要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其目的是什么? 【提升】

1、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2、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课堂小结

①依据板书要点,师生共同回顾小结。 ②设计一些总结性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结。

③教师运用多媒体、幻灯片,设计结构性知识网络,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完成的意义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各有何重要意义?

(1)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共同奋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三篇:第3课土地改革

一、知识提炼:

1、土地改革的原因(必要性):

①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解放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

3、内容: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免除地租350亿千克粮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问题解析: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新解放区。

2、“1950年,我们村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这段话讲述的历史是 土地改革。

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针对某个阶级的做法不同,这个阶级是 富农。

4

5、土地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中国注意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的是 主一份应得的土地。

6、材料分析:

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头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涌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都知道了。就动手分吧。”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周立波 《分马》 回答:

①上述片段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②你认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土地问题从上述材料看农民对土地改革的态度怎样?为什么?

拥护,因为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7、材料分析: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②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土地改革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③你能说出土地改革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第四篇: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

永吉二十五中2011-2012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 第三课土地改革讲学稿 1 学习目标: ⑴ 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的时间和内容。 ⑵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认识抗美援朝的性质,理解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⑶ 通过阅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⑷ 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难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进行分析。 2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 土地改革的原因 ⑴ ﹍﹍﹍﹍﹍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⑵﹍﹍﹍﹍﹍还

永吉二十五中历史导学案第 1 页 共 2 页

3 探究与交流:

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大部分的土地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量的土地,农民为了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

农民土地所有制简单地说就是土地归农民私有。不管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还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都属于私有,这两种土地所有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在不存在剥削。

4 知识综合与拓展:

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兴趣的感悟。为此,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上网同学决定利用国庆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请回答:

⑴ 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⑵ 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⑶ 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⑷ 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⑸ 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

永吉二十五中历史导学案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第12页“导言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的“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14页“练一练”:应选C (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5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上一篇:大学生工作计划下一篇:村级组织工作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