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

2022-08-16

第一篇: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不仅仅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吹响了绿色发展的总号角,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建设美丽中国,除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别无他途。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究竟如何实现“绿色”与“发展”的兼得、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始终是一个大难题。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现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果只是坐而论道,蓝图就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正因如此,明确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行动纲领显得尤为重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整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文明和 “绿色化”发展的高度赋予“绿色发展”模式崭新面貌。这不仅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昭示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意味着中国将以“绿色”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脉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走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是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应有之义,三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导向,合理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时刻保持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持续性,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要将制度建设贯穿绿色发展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加强合力。要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长效机制。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目标就在于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的矛盾,使人们既能充分感受到利用资源的幸福感,又能坚定人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决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手段和治理能力,不断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唯此,才能促使各级加快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两型”社会,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建设愿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面对并贯穿始终的一大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禾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巩固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而且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赋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生态尺度。只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加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社会的各阶层、各方面、各行业,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促进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建成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广大环保工作者要争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先行一步,走在前列。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条件已经具备,恰逢其时。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赢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

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无数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聚少成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个人都付出智慧和汗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才能在潺潺细水汇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成为现实,我们憧憬的美好愿景才能早日到来。

第三篇: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为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吧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漫画《美丽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国策和战略?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上述战略和国策?

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中心?并简述其理由。

4,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建成美丽中国?{从国家和青少年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2这是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现象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名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4【1】从国家的角度;{1}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坚持的科学发展观;{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2】从青少年的角度;{1}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篇: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十五”规划开始,国务院就把节能减排列为考核干部的约束性指标,不断修正过去只重视GDP的执政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上将“可持续发展观”列入党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并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认识的结果,是党对创造人民福祉道路不断探索的结果。

“美丽中国”,是天蓝、山秀、水净、地绿,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宏伟又艰巨的目标。虽然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和阻碍,离“美丽中国”这一美好蓝图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还没完全转变。另一方面,虽然第二产业比重已上升到工业化标准,但是吸纳就业能力不足;高科技、高增长、低消耗行业地位也尚不突出。

“建设美丽中国”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要、生态需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建设美丽中国”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国家、企业、民众应团结一致、相互合作,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贡献。

首先国家应该: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其次企业应该:

(一)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型生产。

(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污染物要达标后再排放。

(四)提高经营者道德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

最后,我们作为公民应做到: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向政府建言献策,做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者。

(四)宣传环保意识,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生态旅游等。

(六)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做贡献。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催生行为之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丽,既体现在他的整体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中。建设美丽中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第五篇:“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人民教师的“中国梦”

2013年3月召开的“两会”,总书记提出让人民共享“出彩机会,共享中国梦”。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主席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不只是富裕梦,还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中共四川省委于2013年5月8日下发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从5月起,集中两个月左右时间,在全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努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最近观看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它的主题就相当贴合“中国梦”的主题。它是中国第一部创业传奇巨制,讲述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他们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学习英语也成了他们获得“绿卡”的一大途径。在这部影片中,众多中国大学生把留学美国、获得“绿卡”当成了自己唯一的梦想。申请签证的结果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到了美国男孩的正要一展抱负,却未料堂堂燕京大学高材生,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甚至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只有失败回国。拥有同样梦想的三人决定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在影片中做着“美国梦”的他们,终于了解了,中国才是他们的根,才有他们发展的广阔天地。在今天的中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所以,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有一个“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与“美国梦”不同,“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中国梦”是小康梦,小康梦即人民幸福梦。何为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是央视的街头采访,也不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CDP增长速度,而是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均翻一番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有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实现“小康梦”是美丽而又可及的。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即国家富强梦。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欣然可见,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我想我们“80后”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虽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热血与激情,但我们却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就与荣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与回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艘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的顺利下潜,第一艘绕月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些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自信,因自信而强大。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取得了重大历史突破,处处可见的“Made in China”也正逐步向“Design in China”而迈进。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这些都是更加强大的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这些印象直观而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强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得见也摸得着。

“中国梦”是复兴梦,复兴梦即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有着上下5000年的璀璨历史,曾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我们的“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密不可分。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过程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

通过对“中国梦”精神内容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党中央和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为自己祖国美好的明天而献言献策。这样我就觉得我自己和我们的国家、我们与党深深的连在一起。自己所做的努力,不仅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轰轰烈烈的事迹不会经常有,但是平凡之中见伟大,自己要尽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是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党,我想这才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人民教师的一员更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教书育人、奉献社会为己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我更加懂得: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本职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家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小学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教无定法,学有法。只要我们以“爱”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灵活创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动力,“勤”字当头,就一定能将教育工作做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个人的力量汇聚成建设中国的力量,中国梦就能腾飞于世界之颠。

我深知,没有辛勤浇灌,哪来春色满园,桃李芬芳?没有笔耕墨耘,哪来祖国昌盛,千万栋梁。一批批学子,由黄口小儿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浸透了师者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又饱含了师者几许欣慰,几许期盼。曾几何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成为辛勤园丁的格言。是啊,一株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园丁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蓦然回首,青丝已染霜花,教师的青春已在铃声中悄悄的溜走。师者,无怨无悔,只是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知识和品德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用自己的一生去浇灌那饥渴的心灵。

如今,作为教师的我没有豪情壮志的誓言说奉献,也没有之乎者也的博学才华。但我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一直努力工作。讲好每堂课,认真备课、上课。让孩子们从书本中学到知识,从老师的言行里学到做人的道理。

在我热爱的教育工作中,我认可了,爱是维系师生情的纽带。的确,一个努力工作,关爱学生的教师,总能将爱源源不断的注入学生心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情感浪花,塑造高贵的灵魂。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看那桃红李白,静听每朵花儿开放的声音,就是我的梦想。

四川省宜宾县双谊乡

双谊小学校:杨龙

上一篇: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下一篇:计算机导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