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3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3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3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4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4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4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52.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5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6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8.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6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7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7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7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7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8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8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8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8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9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9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9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9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0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0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0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1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易经) 1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1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1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1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21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2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2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1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3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3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40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4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4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1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5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5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5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155玩物丧志。(书经) 1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5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6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6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6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17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7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7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7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7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7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8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81学无止境。(荀子) 18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18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8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8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8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8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88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8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9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9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9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9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9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9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19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19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20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20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20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0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20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05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20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20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0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0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引自《训学斋规》

21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2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21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214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21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216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21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小不忍,则乱大谋.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6.当仁,不让于师. 87.有教无类. 88.道不同,不相为谋.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4.过犹不及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当仁,不让于师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居官为政之要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 . 刘昼)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 ( 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 (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 (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 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8、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明.方孝儒)

释: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 (明.瞿式耜) 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30、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 释: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二、热爱、报效祖国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宋·谢枋得)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 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宋·陆游)

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 (清.徐骧)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明·戚继光)

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朝 .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宋·李伸之)

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

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近代·宁调元) 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 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

三、依靠、关心人民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释: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

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

释:大鹏的冲霄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捷;骏马的疾速驰骋,不是靠一只腿脚的力量。

4、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宋·石介)

释: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

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8、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

释: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 (三国·诸葛亮)

释: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12、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明·吕坤)

13、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

释:干大事情,动大人众,必须协调一致、团结一心才能行动。如果不能协调,必须以诚意要求,以恳切的语言打动;如果还不行,就必须暂时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14、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明·吕坤) 释: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1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 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16、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唐·白居易)

释: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1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释: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18、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清·龚自珍) 释:拉粮船的一根缆绳要十个纤夫,细算起来每天有千艘粮船渡过运河。我也曾在京城作官,消耗过国家的俸米,今夜间听到纤夫的呼号,忍不住泪如雨下。(邪许:纤夫劳动的呼号声)

1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20、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宋·欧阳修)

释:上不能为国开拓利源,下不能使你们解除饥饿。我在喝酒,你们在吃酒糟,你们虽然不责怪我,但我的责任又怎能逃脱呢?

21、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王令) 释:高高的昆仑山上有常年积雪,蓬莱岛上经常是阴凉。我既不能用手提起天下受暑热之苦的人同去乘凉,又怎么能忍心独自到那些地方去避暑呢?

22、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宋·王十朋) 释: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语言比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孟子更高。闲暇时本来宜于登山临水享乐,无奈天下有忧,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23、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

释:请求你不要说自己封侯作官的事,要知道一将功成会要牺牲很多的人.

24、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

释:虽然退休为乡下野老已没有责任了,但在路上看到流浪的人民终归还要动心。

25、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元·王冕)

释:如何能得壮士把银河挽下来,一洗百姓的烦郁使全国都清新呢?

26、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

释:只要使四海都歌舞声平,人民安居乐业,我在甘州就是受贫也是快乐的。

27、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宋·罗大经)

28、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元·张养浩)

释:可悲呀,到处流浪的灾民!什么时候老天象下雨般下些粟米,让你们都能生存下去。

29、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唐·聂夷中)

释:我希望皇帝的心,变为一枝明亮的蜡烛,不去照那穿绸缎绫罗的富豪人家的丰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剥削的无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贫苦人家留下的空屋。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

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四、注重道德修养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唐。徐寅)

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8、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宋·胡宏) 释: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1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

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3、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5、栽培剪伐须努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

释:在栽培剪伐的管理上须要努力,因为花容易凋谢,草容易生长。

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

释:刻薄奸诈的终归不会赚便宜,忠厚老实的人终归不会吃亏。

17、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

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18、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重订增广》)

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19、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 (古楹联)

释:树立道德进行事业,要有个真实无妄的念头,如果稍微涉及有骄傲自满过于夸张,就走向欲境;济世治国,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果一为名利所缠绕,就要出现危机。 20、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释:芝兰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养自己树立道德,不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21、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古楹联)

释:对女儿没有不爱的,对儿媳没有不憎的,劝告天下当婆母的,把爱女儿的心减下三分来爱儿媳;妻子为什么要顺从,母亲为什么要抵触,愿那些作儿子的,把顺妻的想法去顺从母亲。

2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

释:德行浅薄而在要位上,知识少而谋划大事,力量小而负重任,没有不坏事的。

23、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 释:君子讲谨慎如何解忧,不去讲逸乐,其实乐在其中;小人只知逸乐不知忧虑,所以忧愁的事常找上他。

24、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 (宋·邓牧) 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25、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安。(宋·苏舜钦)

释:人生的交往可耻的是苟合,只有讲道义才是可贵的、长久的。

26、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宋·许榧)

释:和心术邪佞人交往,象雪进了墨池一样,虽然化成了水,其颜色越脏;和品行端方人相处,象炭进了薰炉一样,虽化成了灰,但香气不灭。

27、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句)

释:贤良的品德没有磐石那样坚固,光要虚名又有什么益处呢!

28、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

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29、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

释:别人对我有恩有好处,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有好处,不能不忘掉。 3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 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五、保持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

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明·黄绾)

释: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 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 (孔子)

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古楹联)

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汉书》)

释: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

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劝戒全书》)

释: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柳宗元) 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明·于谦) 释:睡觉的绳床小的连腿也伸不开,用了多年的蚊帐一半挂上灰尘。虽然国家给的官资很多,在朝里职位也很显赫,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这些名利以外的人。菜地松林到处是好地方,果园桃李到处都是新鲜的。公事之余只在书房看书,不必要热衷于招待尊贵的宾客。

17、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释: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8、人无钢骨,安身不牢。(明·施耐奄)

释:人如果没有钢铁般的骨气,就不能牢固地安身。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 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21、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杜荀鹤)

释: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

2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宋·林逋) 释: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3、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释: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4、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

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5、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6、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7、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郑燮) 释: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28、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重订增广》)

释:沉溺到贪占和爱欲中就是进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进火坑。

29、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重订增广》)

释:不要私下给人小恩小惠而影响大局,不要借助公论而解决私情,不要以个人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别人才能。不要仗势凌辱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而随意杀害牲畜和飞禽。

30、不以俄顷淫乐,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明末·黄宗羲)

释:不拿片刻的荒淫行乐去换取没完没了的悲痛,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呀!

六、提倡艰苦奋斗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唐·韩愈)

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释:认真全面地观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贤人、国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俭,衰败灭亡的都是由于奢侈。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释:从来能成为好事的都生于俭朴,自古瓜儿是先苦后甜。

5、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唐. 郑遨)释:一粒红米饭里包含着好几滴牛下巴颏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饮,以至呕吐不止。

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 释:劝你不要沉溺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之中,而要爱惜少年时期的宝贵光阴,要乘着大好时机有所作为,如错过时机就来不及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南朝·范晔)

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1、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 释:贤明的君主必须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开发财源,处处考虑赋税、赈济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

12、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周礼·卷二》) 释:用九种法式节约财政开支:一是祭祀按规则,费用不超支,二是待宾客不铺张浪费,三是办丧事要节约,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车马等费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赠送宾客财物适度,严格按规定,七是饲养牛马的草料要具体规定,不过量,八是分赐群臣钱物要严加限定,九是施赠友好的钱财严格规定,不得随便。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 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天体的运行刚健壮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强大自己,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16、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莱根谭》)

释: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节操,都是从蓬门敝户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足以治国平天下的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作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

(清颜元)释:聪明有作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奋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奋斗而没成为聪明有作为的人。

19、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明·冯梦龙)

释: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释:吟颂妥贴一个字,就需付出捻断好几缕须发的努力。

2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释:大海可以把它填平,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儿的志气应是这样的。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宋苏轼)

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4、天地之财,要看他从来处,又要看他归宿处。从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明·吕坤)

释: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

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明·吕坤)

释: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务扔到一边;简书酬酢之文到处飞,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无人过向。时光只有这些,精神只有这点,所专心的光放在应酬上,在事业、政务上必然疏怠荒废。

27、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莱根谭》)

释:在人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练而得来的幸福才会长久;在求学时既要有信义,也要有怀疑精神,遇到怀疑的就去求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28、志不坚者智不达。(墨子)

释: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发达。

29、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唐·李颖) 释:不要耽在长安行乐处,让大好光阴白白浪费掉。

30、吾家世清廉,故常居素贫。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汉·徐勉) 释:我家世代清白廉洁,所以日常生活总是清贫俭朴。至于经营个人家业的事情,不仅没有干过,而且从来连说都没有说过。

七、用人察人育人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 (《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 (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 (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 (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 (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30、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三国·曹植) 释:慈祥的父亲也不能爱护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

八、严格执法守法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

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 (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宋。李觏)

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宋·张孝祥)

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19、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唐·周昙)

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0、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

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1、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明·张居正)

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3、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晏婴)

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4、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汉·司马迁)

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

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7、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 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28、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主术训》) 释: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29、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严复)

释: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30、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战国·慎到)

释: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九、加强学习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清·朱舜水)

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

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孔子)

释: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恐怕没有比广办学校更合适的了。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

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汉·王允)

释: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过学习,学习后才能知道,不问不能长知识。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

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2、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汉·王符) 释:虽然有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虽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长就能成材的。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以下也。(孔子)

释:对处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对中等以下的人,却不能进行低一级的教育。

14、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淮南子》) 释:人们不去学习驾驭龙,而都想学驾驭马,不去学治理鬼,而都想学治理人,因为是急所用的。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宋·杨时)

释: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没收获,不询问所以不知道。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1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莱根谭》)

释:人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诚实的态度,诚实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18、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

19、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宋·苏轼《读书歌》)

20、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宋·陆九渊)

释:学习不长进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好胜不虚心。

2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孔子)

释: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们继续他的声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们继承他的志向。

22、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汉·韩婴)

释:智慧知识象泉源一样,行为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的人,这才是人们的老师。

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孔子)

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4、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汉。王粲)

释:经常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那么错误的行为就不会连累着你。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6、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 (明 . 吕坤)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

27、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 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 (明·吕坤)

释: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疗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

29、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清·徐洪钧)

释: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精神,没有必要只去死记硬背一些文章的句子。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

十、讲究策略方法

1、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深,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三国·诸葛亮)

释:先确定大政方针,再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法令,再实行刑罚;先治理当前的,再治理长远的;先处理好内部事务,再处理外部;先治理好带根本性的问题,再解决细节问题;先治理好强的,再治理弱的,先治理好大的,再解决小的,先治理好上层机构,再治理下层社会,先治理好自身,再去管理别人。这是由于确立了大政方针,具体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制定好了国家法令,才能具体实施刑罚;治理好近的,远的才能安定;治理好内部,外部就会端正;治理好根本,末节就能畅通;治理住强的,弱的就能伸展;治理住大的,小的就能通顺;治理好上层,下层就能正直,治理好自身,他人就会敬重服从。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2、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得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三国·诸葛亮)

释:治国治军有五害:一是拉帮结伙,二是哗众取宠,三是妄加谈论,四是混淆是非,五是心怀不轨。对这些都应防范它们。

3、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

释:想保持安定,巩固地位,那么没有比平政爱民更好的办法了;想获得美好声誉,那么没有比崇礼敬士更好的办法了;想建立伟大功业,那么没有比尚贤使能更好的办法了。

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

5、善将者,其刚不可折,甚柔不可卷,故以弱致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三国·诸葛亮) 释:善作将领的必须有刚柔兼备的性格,但刚强不固执、温柔不软弱,所以可以弱致强,以柔制刚。但单讲温柔会导致软弱,势力会削弱;单讲刚强会导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势必灭亡。不柔不刚,才合乎道理的常规。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释: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管理,凶事未发生时容易解决,问题没弄到最严重时易判断,麻烦事在细小时容易处理。因此,凡事都要在没有定局之前妥善安排,在**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7、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抵其本,而叶遍摇矣。(《韩非子》)

释:摇树木的人,如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去动,那么即使弄得精疲力尽也不可能全部动遍。如从左右推拍树干,那么可使一树叶子都摇动了。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释:要想缩小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扩张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强大一下;要想废除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兴旺一下;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故意给它一点。这就叫深藏起来的高明。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孙武)

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0、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孙武)

释: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客观实际。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就可掌握和运用谋略。谋略不可违背客观实际,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就要招致失败。

1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清·王夫之)

释:天下有治国的大原则,而具体的法规制度则不能一成不变。大的原则只不过是知人、安民、进贤远奸罢了,而法规制度的制定、废除,是繁还是简,就要因当时具体条件而定,不应拘泥不变。

12、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汉·陆贾)

释:处理事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吃药治病要根据药物对疾病的功效。一本书的好坏不一定以是否出之孔子之手,一副药的效用也不一定以扁鹊所开之方为标准。凡是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就是好的,可以把它当作法令制度,根据时代不同而灵活执行。

1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武)

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4、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人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力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三国·诸葛亮) 释:将帅要具有五善四欲的军事实践的才能。所谓五善,就是善知敌方形势,善知进退战术,善知国势财力大小,善知适时把握天时人心,善知山川河流地形。四欲者,作战时要出奇制胜,谋划时要严守机密,复杂情况下要镇静,指挥决心要坚定专一。

15、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 (黄石公)

释:对廉洁的人不可用爵禄收买,对有节操义行的人不可用重刑相威胁。

16、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莱根谭》)

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1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莱根谭》)

释:不要责难他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发他人隐私,不可对别人的坏处耿耿于怀。

18、从时者,犹救火。(左丘明)

释:想抓住和顺应时机,好比救火一样,要迅速、坚决。

19、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莱根谭》)

释:遇到表面阴沉而不爱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作朋友;见了自以为是了不起的人,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与他说话。

20、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明·吕坤)

释:治理邪气得不到真实情况和原因而盲目去治,就会使邪气更猖獗,治疗疾病不能对症用药用术,就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21、千斤之石,置于立板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宋·林逋)

释:千斤重的巨石,放在立起的木板上翘,稍一用力就可使之从很高处落下来;装载万斛的大船,放在顺水急流中,一片帆就可行去很远。

22、治世不一道,使国不必法古。(商鞅)

释:治理世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必非要全按古人的方法。

23、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清·魏源)

释:完全拿古代的东西约束现在的情况,这是对现时的诬蔑和欺骗;拿现时的东西当法则去看古代,这是对历史的诬蔑和欺骗。

24、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汉·桓宽)

释:有了准备就可掌握主动,没有准备就会被别人所制,陷于被动。

25、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隋·王通)

释:对爱多说话的人不能和他作长远的谋划,对多动的人不能长久长处。

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明·庄元臣)

释:要到山上去,就要向樵夫了解山上的情况;要到水里去,就要向渔民了解水里的情况。

27、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明·王廷相)

释:事情虽容易,却把它当难事去认真办理,就没有治不了的变故;祸患虽在很远,却当成在眼前来处理,就没有来不及解决问题的安排。

28、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淮南子》)

释:采取烧掉树林狩猎的做法,虽当时能多得猎物,但以后必没有了猎物。

29、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明·方以智) 释:善于疑虑问题的人,不去疑虑人们都怀疑的事,而是去疑虑人们不会怀疑的事情或情况。 3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梁·刘勰)

释:操演千曲之后才能知晓音乐声的优劣,观察千剑之后才会辨识武器的好坏。

第二篇:古代法治名言警句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法律不负杀人的职责,也就像这职责不就应使枪刀担负一个样。——沈从文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务必为明天做准备。它务必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子.守道》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也。

──刘恒(汉文帝)

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明太祖朱元璋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沈家本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第三篇: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篇一: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_名人名言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怨天,不尤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篇二:古今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古今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宋】陆游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时落,人生容易老。【无名氏】《惜时》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偶成》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宋】苏东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篇三: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B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3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3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3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4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4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4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52.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5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6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8.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6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7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7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7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7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8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8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8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8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9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9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9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9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0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0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0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1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1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1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1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21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2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2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1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3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3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40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4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4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1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5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5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5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155玩物丧志。(书经) 1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5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6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6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6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17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7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7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7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7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7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8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81学无止境。(荀子) 18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18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8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8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8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8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88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8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9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9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9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9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9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9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第四篇:中国名言警句

一 先秦部分

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3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3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3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3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39 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40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4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4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

43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

4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45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46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4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4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9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

50 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5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

5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

5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54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礼记》

5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5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57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

58 士可杀不可辱。 《孟子》

59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孟子》

60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 《孟子》

61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6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6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64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65 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

66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7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

68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

69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幼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70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7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

7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

73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7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7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7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77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78 顺天则昌,逆天则亡。 《孟子》

二 两汉部分

79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8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81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8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83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古诗》 8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85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后汉书》

86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

三 魏晋南北朝部分

8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8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8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9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1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92 弃燕雀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丘迟

93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

9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95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96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陆机《文赋》

97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陆机《文赋》

98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陆机《文赋》

99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文赋》

100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三国志》

10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

10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

四 隋唐五代部分

10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10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0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108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109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1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1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1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1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1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1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11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11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11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11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12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二首》

1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2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12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1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2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12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12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

13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13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13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

1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

135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3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3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3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13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14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1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14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143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

14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4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4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14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14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14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15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15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5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僧玄览

15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

15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15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

15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夜雨寄北〉

15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15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15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16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16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无名氏

162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乌夜啼〉

16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64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

165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166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67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6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16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70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原毁〉

1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172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进学解〉

17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

174士穷乃见节义。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75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与元九书〉

17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17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

178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感遇诗〉

179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致酒行〉

180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18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

18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183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白居易〈遣怀〉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旧唐书

18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原道〉

18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

18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

18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五宋金部分

18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190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19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19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19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苏轼〈前赤壁赋〉

19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前赤壁赋〉

19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梅花〉

19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197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19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9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春楼〉

20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20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20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20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20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20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20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2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21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21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2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2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21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2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2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2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2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陆游

2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

2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22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22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22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2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2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

2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22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3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23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23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234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23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23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23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23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23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

240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陆游

24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

24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24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24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45马革裹尸当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说。 辛弃疾〈满江红〉

246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戴复古

24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

24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249千里送鸿毛,礼轻情义重。 邢俊臣

250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洪迈

251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念书。 二程全书

25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53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 25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释道原

25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书〉

25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

25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苏洵

25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259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朱熹

260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普济

26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26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黄庭坚

263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 刘祈

26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265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陆游〈长歌行〉

26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267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26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269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六元明清部分

27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卖柑者言〉

27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顾炎武

27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问说〉

27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7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27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27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277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阊话短长。 于谦

27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

27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

280机关算尽真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

28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28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28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28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28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

286名节重泰山,礼欲轻鸿毛。 于谦

28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28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

28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 无名氏

29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291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9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升庵

29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板桥〈竹石〉

29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虞韶

295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杨继盛

秋思〉 296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思有时。 冯梦龙

297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文康

298一失足成千古恨。 杨仪

299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30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0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梁绍壬

303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王国维

304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刘大魁

305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罗贯中

306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 魏源

307败子回头金不换。 文康

30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岳伯川

309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钱彩

310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马致远

31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兰陵笑笑生

31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元

杨文奎

31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 无名氏

314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曹雪芹

3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罗贯中

3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明 圆极居顶

317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元 无名氏

318屋漏更遭连阴雨,船迟又被打头风。 高明

3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元 无名氏

320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初刻拍案惊奇》

321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西游记》

322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 兰陵笑笑生

323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绿园

324踏破铁鞋无觅初,得来全不费功夫。 冯梦龙

325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冯梦龙

32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32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 朱柏庐

328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高明《琵琶记》

七 现当代部分

32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33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33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33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33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334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愁。 鲁迅

33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

33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

33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

33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33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340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341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毛泽东

34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第五篇:中国名言警句大全

中国名言警句大全》简介:

爱 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midd

《中国名言警句大全》正文开始>>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http:///wenzi/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

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

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http:///wenzi/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

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

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

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

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

就预防它。 1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

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求 新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

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

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197.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

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勤 俭

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

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

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

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3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务 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

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245.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

子聿》

补充:

25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

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25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上一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下一篇:政府信息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