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上交教学设计

2022-07-26

第一篇:英语上交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上交)

S版四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

《种子》教学设计

绵阳实验小学 邹 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儿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的树种是什么样的、她又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归纳作者描写小女孩的方法。

2、通过对小女孩这个人物的分析,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这个“种”字还可以读作“种地的”种。

2、(出示:羞涩惭愧掠过)看黑板上的拼音写词语,谁能又对又快地将这三个词语写完整?不写拼音,一个一个写.写好马上举手.有人写两个了,有人还没有动笔.课文后面就有生字,预习要充分.这样好.写完后及时检查,这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现在,请看黑板上同学写的词语。一起读第一个。学习上犯点错误的同学才是可爱的,上来自己修改一下。你再读一读,印象就深刻了。

3、羞涩的“涩”,这么复杂的字你都写对了,不容易!但是可以写得好看些,看老师写。(师范写)关键是哪一部分要写好?大家在本子上再写2次。

4、“羞涩”是什么意思?(不自然,难为情)这个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神态描写)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很多种方式描写小女孩。

二、研读语言文字,体悟人物精神

1、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描写小女孩的呢?请你从文中2——8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

2、交流:

A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1)这一句是外貌描写,第二句是动作描写,体现了女孩不好意思,感到愧疚。

B“怎么,没采到?”我问。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板书:神态惭愧)

(1)从这段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到女孩因自己采的太少,为祖国绿化没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2)抽生朗读,生评价,全体读。

C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动作描写)

(1)请用“”标出动词,掏出、展平、凝望(是什么意思?“目不转睛地看”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凝视)、 (2)“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不马虎。体现了小女孩对树种的珍视和做事的专注。文中还有一处也用上了“小心翼翼”(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体现了“我”包树种时对树种很珍爱。 (3)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师评价(声音太大,不树籽吹跑了,多可惜啊)再抽生读6自然段(小心翼翼的感觉读出来了,)全班一起读。

D她摇晃一下葫芦,抬起头来。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女孩的神情、动作,表现了小女孩纯朴的个性。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自由谈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请大家再读课文。(因为我看着她倒出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所以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

三、归纳写作方法、学习方法

1、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小女孩的做事认真的精神。(板书:读课文,抓细节,品人物。)

2、作者通过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拣树种很认真的精神。从中获得启发:以后阅读这类写人类课文、学写这类文章要突出这两点。

四、总结延伸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本文以“种子”为题?(题目为“种子”,因为文章写的就是有关孩子们交种子的一件事。种子,往往还代表着希望,这和

2 文中作者的联想呼应。)

2、一个题目,在我们细细地解读下,对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 【板书设计】

种子

写人文章阅读法 神态:羞涩

1、读课文 心理:惭愧

2、抓细节 动作:掠过

3、品人物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讲交树种这件事,刻画了一个做事认真、诚实、纯朴可爱的女孩儿形象。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描写细致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儿是怎么样交树种的、她交的的树种是什么样的、她又是怎么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孩子们通过学习,会仿照文中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动作自己写一段话,还需对细节描写方面进行指导。

第二篇:《网络世界》教学设计上交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四课

《网络世界》教学设计

新平一小 杨慧 【教材简析】:

《网络世界》是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电脑网络是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学习正在凸显别的传媒不可比拟的优势,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黄色网站、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的高度的重视。如何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侵害,成为了学习本课的要点。本课用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不正确上网带来的坏处,让其懂得应自觉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网络的功能,它是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象征。

2、通过电脑上网,明白青少年的必须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3、制作一张宣传卡,宣传文明使用网络的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电脑网络的功能,它是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象征。

2、通过电脑上网,明白青少年必须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教学难点】:

能辩证地看待电脑网络,明白不正确上网的坏处,懂得明辨是非、文明上网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网络世界”。

2、板书课题:网络世界。

二、辩论利弊,初识网络

1、同学们,网络世界无奇不有、精彩纷呈,大家喜欢上网吗?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赞同你们上网吗?为什么?

是啊,上网有利也有弊,那么青少年上网到底好不好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 小组内稍事讨论交流后正反两方开始辩论。

2、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大家的观点都很有理,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如正方同学所说,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新闻,听音乐、学习、聊天、玩游戏,除此之外,还可以„„

3、网络真是无所不能,我们只要坐在电脑旁通过网络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但是,正如反方代表所说,网络带给我们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网络可以传播很多知识,但也会传播各种不健康的东西。还有的同学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也耽误了学习,甚至有的人为此断送了大好前途,真是“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可以利用网络进入别人的电脑吗?

引导学生明白“资源共享”。

三、明辨是非,文明上网

1、网上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丰富多彩了,但我们千万不能沉迷其中。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因沉迷网络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小网虫”呢?(学生举例)

2、由此可见,网络对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危害非常大,但是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又离不开网络,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好这个矛盾,正确把握好上网的尺度呢?

2

3、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4、同学们所说的方法真好,我们以后要文明上网,严格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出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齐读。

四、拓展延伸,付诸实践

1、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不沉迷于网络中,不再深受网络的危害,现在我们就来争做文明上网宣传员,动手制作文明上网宣传卡片,宣传文明使用网络的知识,做好后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粘贴在自己的房间或书桌上用于提醒自己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2、学生制作宣传卡,教师相机指导。

3、展示宣传卡片,评出最佳宣传员。

五、总结升华,阐明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捷,网络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成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提高,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腐蚀着人们原本善良纯洁的心灵,许多孩子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邪路,断送了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做个文明上网的好公民。

网络连接世界,信息沟通心灵。让我们在网络的世界里徜徉,汲取有用的知识,成就我们的梦想!

板书设计:

4 网络世界

正方

:上网的好处

反方:上网的坏处

学习

影响健康 听音乐

耽误学习 聊天

心理病态 看新闻

走上犯罪道路

第三篇:买文具(教学设计上交稿)

《买文具》教学设计

甘州区乌江镇乌江中心小学 姚成毅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买文具》。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是计算学习的一个难点,其一是试商有一定的难度,其二是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教科书先从特例(除数是整十数)开始学习。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境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判断商是几位数(定位);第三个问题是借助情境,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基本掌握了试商的方法。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位置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书写的格式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的尝试,在多种方法中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逐步理解算理,重点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两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明确商的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导语创设情境,揭题。

2.观察图片,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二、交流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情境引出要探究的问题:老师现在准备了80元,如果给他们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怎样列式?

2.小组交流,研究问题<1>:80÷20 (1)80÷20等于几呢? (2)学生小组内学习交流。 (3)学生反馈。

3.研究问题<2>:列竖式计算:80÷20=4 (1)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2)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说这样计算的原因。 (3)深究:商是4,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比较:被除数80下面又出现了一个80,这两个80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拓展练习:80÷10 (1)学生帮助老师算一算用80元可以买多少个单价10元的文具盒?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3)集体订正。 5.研究问题<3>:160÷30 (1)估一估。16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

(2)竖式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着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深究:商“5”为什么写在了个位上?

(4)质疑: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为什么商都写在了个位上?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就用乘法计算来试商;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也用乘法计算来试商,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追问:如果被除数是4位数,除数是两位数,那么商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如果被除数是10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

(6)再次齐读试商方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认知。 1.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P67练一练的第1题。 2.列竖式计算。 献爱心活动:列竖式计算塑料瓶上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题。

3.拓展延伸: (3200+948)÷1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买文具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第四篇:最短路径教学设计(上交)(推荐)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玉泉二中 王卫杰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最短路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为基础知识,有时还要借助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进行研究. 本节课利用“河边饮马地点的选择”问题,开展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再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换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本节课我确定的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解析

要求学生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流”抽象为数学中的“点”、“线”,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能通过逻辑推理证明所求距离最短;在探索最短路径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最短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极值问题,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触,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极值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 对于直线异侧的两点,如何在直线上找到一点,使这一点到这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学生很容易想到连接这两点,所连线段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但对于直线同侧的两点,如何在直线上找到一点,使这一点到这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一些学生会感到茫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证明“最短”时,需要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与所求作的点不重合),证明所连线段和大于所求作的线段和,学生可能想不到,不会用. 所以,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从“直线异侧的两点”过渡到“直线同侧的两点”,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在证明“最短”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证明“最大”、“最小”这类问题,常常要另选一个量,通过与求证的那个“最大”、“最小”的量进行比较来证明.由于另取的点具有任意性,所以结论对于直线上的每一点(所求作的点除外)都成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课件展示行人践踏茵茵绿草穿越草坪) 师:(1)同学们,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2)他为什么选择走红色路线? (3)理由是什么? 生:集体回答. 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可以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比如,请大家思考问题一:

(课件展示)问题1:

如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供选择,你会选择哪条路距离最短?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说出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时让学生感知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图形,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为引入新课作准备. 师:同学们,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暖气的使用已经在城市普及.目前,市政府决定向农村集中供暖,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问题二:

(课件展示)问题2:

如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村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教师提出要求:

(1)在导学练上先抽象出数学图形,一生上台扮演. (2)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找到泵站的位置?

师: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它到两点的距离值和最小?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连接AB,线段AB与l的交点即为泵站修建的位置. 师生小结:对于直线异侧的两点,怎样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它到两点的距离值和最小,就是要连接这两点,所连线段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求做的点. 师:如何证明所找的点能满足距离值和最短呢?

生:在直线上任意找一点(求作的点除外),与已知两点连接,就得到一条新的路径,只需要与前一条路径进行比较即可. 师:很明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利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均可得证. 师:如果两点在直线同侧呢?怎样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它到两点的距离值和最小?

请大家思考问题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把“同侧的两点”转化为“异侧的两点”做铺垫.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3:

牧马人从图中的A 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 饮马,然后到B 地.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他所走的路径最短?

你能将这个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

教师提出要求:

(1)在导学练上先抽象出数学图形,一生上台扮演. (2)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找到饮马的位置?

师: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它到两点的距离值和最小?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1)将A,B 两地抽象为两个点,将河l 抽象为一条直线;(2)在直线l上找到一点C,使AC与BC的和最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具体感知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4:

如图,点A,B 在直线l 的同侧,怎样在直线l上找到一点C,使AC 与BC的和最小?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画图,相互交流.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如果点B在点A的异侧,如何在直线l上找到一点C,使AC 与BC的和最小

(2)现在点B与点A在同侧,能否将点B移到l 的另一侧点 处,且满足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C,都能保持 ? (3)你能根据轴对称的知识,找到(2)中符合条件的点 吗? 师生共同完成作图,如下图.

作法:(1)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2)连接AB′,与直线l 相交于点C.则点C 即为所求. 【设计意图】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将同侧的两点转化为异侧的两点,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渗透转化思想. 4.证明AC +BC “最短”

问题5: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AC +BC最短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AC′,BC′,,∴ 在△∴

即AC +BC 最短.

追问1:

证明AC +BC最短时,为什么要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 (与点C但不重合)?

师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若直中,

. .

. .

(与点C 不重合),连接由轴对称的性质知, 线l上任意一点(与点C不重合)与A,B两点的距离和都大于AC +BC,就说明AC +BC最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法的正确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追问2:

回顾前面的探究过程,我们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借助什么解决问题的?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在反思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5.巩固练习

如图,一个旅游船从大桥AB 的P 处前往山脚下的Q 处接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BC 上,再返回P 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独立完成画图,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 6.归纳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2)轴对称在所研究问题中起什么作用?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研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体会轴对称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的重要价值. 7.布置作业:

教科书复习题13第15题.

8、课堂寄语:

(1)、你有梦想吗? (2)、你的梦想是什么?

(3)、实现你的梦想的最短路径是什么?

五、目标检测设计

某实验中学八(1)班举行文艺晚会,桌子摆成如图a所示两直排(图中的AO,BO),AO桌面上摆满了橘子,OB桌面上摆满了糖果,站在C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橘子再拿糖果,然后到D处座位上,请你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认识衣服面料教学设计上交稿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衣服面料》教学设计

北辰小学 李金龙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

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

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

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

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来源也不同。

三、鉴别面料

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汇报。

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

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上一篇:英语六级经验总结下一篇:医院实习自我鉴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