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舞蹈读后感

2022-07-15

第一篇:生命的舞蹈读后感

《生命的舞蹈》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概括、品析能力。

2、让学生通过生活小事进行深层次思考进而得出对生命的感悟的过程。

3、培养顽强不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感受生命所蕴涵的勃发的活力。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说的“爱生活”“乐观主义”这样的解释是词不达意的原因;理解“生命的舞蹈”的内涵。

学生分析和教材分析:

1、学生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已经养成了朗读、圈划等语文阅读习惯,而自习能力、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对于生活、生命等问题也有自己的浅层次的思考。这是开展这样一节关于生命的本质的思考课程的基础。但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对于生命这样比较具有哲理性的话题的深层次理解还是有比较高的难度的。所以如何在学生现有的思想水平上让其理解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所悟有所得将是本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

2、教材分析:本文是关于对生命本质问题的思考,关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倡导,但是文章通过大量的哲理性句子和比喻阐明作者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本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于两件生活小事的把握做初步铺垫,再通过重点句子的品析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2、在文中第

4、6节中圈划出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看法的句子加以品读,并写出其含义。

3、查找人类个人或群体面对困境时不畏惧、不悲观的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所提事例的感想。(要求典型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课文朗读(4分钟)

一、导入

1、 导语: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在不到六分钟的时间里,那优雅的舞姿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与美好的表达,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长河里。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这段舞蹈。

2、播放《千手观音》视频

3、提问:A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刚才欣赏的这段舞蹈?(请3位学生作答唯美、高雅、叹为观止等)

B是什么内在精神支撑着这些聋哑残疾人,让他们能无视自身的缺陷,创造出如此让人叹为观止的美妙舞姿?

(请2,学生:很可能会说到热爱生活、乐观、自强不息等

师:但作家楚女却说爱生活、乐观主义这样的解释还不够。生命本就短暂,是选择腐烂还是燃烧?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楚女的《生命的舞蹈》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A在第六节中提到“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一句,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将文中提到的两次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概括出来?(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明确:以一对残疾夫妻为代表的一群残疾人在夜幕中跳起了火的舞蹈;

三十年前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艰辛的条件下把劳动变成了舞蹈。

(板书:课题;残疾人的舞蹈;小女孩的劳动)

B试比较两次生命的舞蹈的异同点?(提示:两者面对的困境有什么不同?两者舞蹈的形式有什么不同?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异:①残疾人的困境是自身肢体有残缺(落实到具体语句);小女孩的困境是家境贫寒,生活艰辛(落实到具体语句)。他们面对的困境的具体内容不同。

②残疾人的舞蹈就是跳舞,而小女孩的舞蹈却是劳动。

同:两者都是欢乐的形式。(落实到具体语句)——(师导:体现了什么生活态度?)都是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乐观积极、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若学生直接得出生活态度上的共同点,则教师只要问:这些乐观精神在文中哪些语句等体现出来——直接带学生落实到文本即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涵

师:这两次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都是作者经历的事,那么作者心中是如何看待这些事这些人的呢?作者看待这些事这些人的时候心理发生过变化吗?(有变化的)

1、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划出表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看看作者前后的心理活动发生了

怎么样的变化?(提示:面对残疾人的舞蹈;面对小女孩的劳动)

明确:找出文中的“怜悯”“大吃一惊”“沉思”“扣问”等词语,确定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

师:从怜悯到深思,作者对生命的舞蹈这一问题是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的。那么,思考后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两次生命的舞蹈的呢?请同学们圈划出作者表达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和看法的句子,并读一读。

师: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请同学站起来读、回答,再全班齐读)

(引导时可:火的舞蹈有怎么样的特点?用火作比,表现了残疾人怎么样的生活态度?) 如:

句1:“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先读后解再读

(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在燃烧时那种充满蓬勃、热情、活力的姿态,表现出了残疾人面对生活积极乐观、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态度。)——体现在哪些词上

明确: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火的燃烧,实际上它是有隐喻意的。“张力”在文句中的意思是最大的活力。 “燃体”比喻人的生命;“火的舞蹈”比喻蓬勃、欢乐的、热情似火的生活;“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就是说人全身心投入到蓬勃、欢乐、火热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体现人的生命价值;“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只要生命存在,蓬勃、欢乐、火热的生活就不会停止,要在有限的生命中释放出最大的生命能量。这个态度对于健全的人来说都是可贵的,更何况他们是一群残疾人。所以用“火的舞蹈”作比,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残疾人对生活的态度,体现出他们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句2:“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唱歌,都会欢乐的原因。”——先读后解再读

明确:用“红舞鞋”比喻像火一样热情,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中的每个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就穿上了一双火红的舞蹈鞋,也正是有了这双鞋这种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我们才能战胜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师导:文章用火的舞蹈、红舞鞋来比喻生命那这三者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热情、活力)(板书:火的舞蹈、红舞鞋(比喻))

句3:“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先读后解再读

明确:热情乐观、积极拼搏、顽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就是生命的本质。

师结:从这些分析中,你可以总结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本文作者通过对残疾人不顾自身的身体残缺尽情舞蹈和小女孩在艰辛困苦的条件下欢乐的劳动两件事的叙述,用火的舞蹈作比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用热情乐观、积极拼搏、顽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去面对。

师:我们这个单元主题是“人贵有精神”,而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拥有这种精神,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舞者。

四、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我们课文中举了两个具有积极乐观精神的例子,你能再举一些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困境的事例吗?4

(提示:什么人?面对怎样的困境?他又是用怎么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的?)

五、结束语(同学们举的这些事例说明:生命之歌是由人自己去谱写的。请大家来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如果人生是一幅图画,那么你就是一位画者,即使再灰暗的色彩,也会有层次的暗涌; 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那么你就是一位舞者,即使再笨拙的舞姿,也会有观众的喝彩; 生命若是冬日的溪流,凝固何妨,冰层下依旧潺潺奔流;

生命若是秋日的花朵,残缺何妨,秋风中依旧摇曳生姿;

生命若是没词的歌曲,平凡何妨,吟唱着依旧跳跃隽永。

生命是自己的,你是自己生命之帆的舵手,怎么航行?向何处航行?你得自己去掌控! (生齐读)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那些作为正常人和拥有正常生活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活,怎么对待生命呢?)4

六、作业布置

1、查找一些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作为积累。

2、推荐阅读:赵丽宏的《生命》或冰心的《谈生命》

七、板书设计

残疾人(残疾——跳舞)欢乐的形式,积极乐观的生活(形式)小女孩(贫困——劳动)

生命的舞蹈火的舞蹈、红舞鞋(比喻)

生命的本质(对生活充满热情活力、积极乐观面对困境)(内涵)

第二篇:舞蹈,让生命更美丽

每当夕阳西下,暮色渐浓,校园的小操场上,就会活跃着一群舞动的身影。看吧,旋风一样,是飞扬的裙摆;斗蛙一样,是蹦跳的舞步;流云一样,是曼妙的身姿。这是不是一幅最美丽的生命的图画?

画面上最轻盈、最婀娜的是前面的领舞者。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舒展、灵动的舞姿好像是一幅流转的《洛神赋图》,将一个成熟女人的柔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她是谁?

她是一位优秀的毕业班教师。站在讲台上,她神采奕奕,激情四射,厚重的专业积淀,幽默的教学方式,慈母般的关爱,朋友般的情怀,让学生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她是一位温情的母亲,对儿子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她还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是真诚的朋友、乐于助人的同事„„

可是,三年前,她只是一位病人。近30年的教学工作,几十个春秋的忙忙碌碌、辛苦付出,给她的身体埋下了隐患。结节性红斑病的突然发作让她四肢浮肿,全身刺痛,举步维艰。因为病情复杂,她辗转各大医院诊治都没有明显疗效,她只能躺在床上,打没完没了的针,吃苦不堪言的药。远离了心爱的讲台,告别了可爱的学生,她感觉自己的生命之树在慢慢枯萎。

在几位同事的反复劝说下,她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来到操场,先是坐在凳子上看,然后试着走几步,最后努力跟着音乐的节拍摇摆„„广场舞的欢快旋律,同事们的热切关怀让她深受感染,她终于加入了舞蹈的行列!一天又一天,聪慧而坚强的她渐渐地由一个蹒跚学步的病人、舞盲成长为一个娴熟的领舞者。是广场舞,让她战胜病魔,华丽转身;是集体的力量,让她的生命之树焕发生机、枝繁叶茂!

她,就是孝昌县第一初中的刘谷蓉老师!

在孝昌县第一初中的这方沃土上,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阳光体育”旗帜的引领下,一初的师生爱上了做广博体操、跳广场舞。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大操场上学生蹦蹦跳跳;小操场上,老师们翩翩起舞。整个校园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是广场舞,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是广场舞,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新的时代,跨世纪的学生,呼唤的不仅仅是尽职尽责的学者,更是身心健康的师长,是形神俱美、充满活力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热爱广场舞的朋友们,让我们跳起来吧!

孝昌县第一初中杏坛阳光队

第三篇:《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心潮起伏,喜欢上着篇课文。

作者杏林子通过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和她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心跳,让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做自杀的行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会更美丽,我们过的也很幸福。如果我们在还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那真应了这句“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我查看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杏林子12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走。可她在残酷的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先出版了四十多本书,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读了着篇课文,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更是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

广东肇庆高要市肇庆市第一小学四年级:罗莫华

第四篇:作文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心潮起伏,喜欢上着篇课文,作文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作者杏林子通过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和她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心跳,让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做自杀的行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会更美丽,我们过的也很幸福。如果我们在还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那真应了这句“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我查看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读后感《作文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杏林子12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走。可她在残酷的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先出版了四十多本书,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读了着篇课文,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更是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

广东肇庆高要市肇庆市第一小学四年级:罗莫华

第五篇:《生命的未来》读后感,生命的未来读后感

认清地球危机 珍惜家园生命

——《生命的未来》读后感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2009学号10912076)

《生命的未来》(The future of life)一书是美国生物多样性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博士的最新力作,作为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一,《生命的未来》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的文字向人们介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揭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困境。

在本书的开始,作者以一封致美国已故作家、哲学家梭罗的信开始,信中以朋友间对话的方式探讨了特拉华州瓦尔登湖畔的景观。对于同一地区,梭罗看到的是“郁郁葱葱”,而150年后的威尔逊看到的则是“面目全非”。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则很容易将读者置入其中,并吸引读者一起感受150年来瓦尔登湖周围的变化。郁郁葱葱的森林正在消失,森林里不少的植物已经灭绝,同时也看不到往昔“蚂蚁之战”。正是这样的变化,使人们不得不深思:短暂的150年里,瓦尔登湖畔究竟发生了什么?威尔逊博士直言不讳地指出:所有的变化都是我们人类过分地热衷于追逐眼前利益,而从不会考虑我们行为的长期后果[1]。这样的后果是人类发展经济的结果,同时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结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很自然地提出了“人类究竟如何以最佳的方式从过去的破坏地球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上来”[2] 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不仅使读者对整个作品更有好奇性,同时也启发读者和作者一同思考人类自身的出路和生命的未来。当今社会,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人类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样的发展与进步在全球范围内不但很不均衡,而且在极大程度上毁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作者在阐述人类发展瓶颈问题时,以经济学家和环境论者对话的方式,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和地球环境状况的不同论述,指出他们的不同观点在各自的层面上都没有太多的错误,只是在不同时空和尺度上,“对于地球状况预测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同,对预测未来的时间范围不同,以及对非人类生物的关注程度不同” [3]。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和观点上的不同,作者通过详实、客观的数据进行了说明,并通过进一步列举了全球人口变化的特征,从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率、控制出生率等方面指出:我们人类发展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即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资源的压力。在书中,威尔逊还十分客观的指出,由于中国人口过多,中国的环境恶化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时他还提到中国在解决人口问题、粮食安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作者客观、诚恳地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甚至认为“中国应该受到更密切的关注”,“如果中国能够解决其自身的问题,那么这个经验就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地方”[4]。

作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无论是我们已知的生物,还是未知的生物(如南极马克默多涸谷的嗜极生物和复斯图湖等极限环境

中生存的生物),都在特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其环境和其他生物相互作用,每一种生物通过与其他物种竞争或合作,构成并维持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破坏,给许多其他生物带来了不幸!威尔逊博士通过列举夏威夷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的进化特征、北美、太平洋、印度洋等其他地方动物的灭绝和热带雨林的破坏现象,严肃而深刻地指出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对环境无止境的破坏,这种破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的环境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甚至地球上的物种灭绝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5]。这些现象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早已或多或少地经历着,譬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1974年至2003年间),全球共发生6367次重大自然灾害,造成200万人死亡,1.8亿人无家可归;而在2008年全球共发生了321次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造成近23.5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2.11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810亿美元。同时,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过去30年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中88%来自非洲和亚洲,96%的受灾人口生活在这两个大洲[6]。除战争、地理等因素外,发生自然灾害更多的原因则是生态因素,即人口过度增长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等。威尔逊博士在他的书中毫不掩饰地指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物种越多,这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7]。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等,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甚至会给人类本身带来极大的生存威胁。我相信,每一个读者和我一样,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肯定会让自己陷入沉思:在新经济时代,人类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究竟如何与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和谐共处?究竟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系统并从其中获取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通过阅读《生命的未来》一书,作者不仅让每个读者深刻地感触到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而且也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危机。在阅读此书后,也许有人会更加下定决心去保护环境,也许会有人会认为发展经济并不需要过分地强调环境保护。对于此类观点,威尔逊博士指出:科学技术让我们可以做什么,而作为一种价值观支撑的行为标准,道德规范则决定我们应不应该做[8]。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极其不平衡和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作者认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但在这一点上首先必须要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其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并保持相对良好的生态系统,必须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去发展科学和技术,去尽可能保护现有物种并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维持地球的完整性,以及地球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以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在读完《生命的未来》一书后,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坚信正是因为这样的作品,使我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生命的未来》 一书中,作者爱德华·威尔逊以优美的文笔、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奇特的生物世界,并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列举大量的实例,对地球生物生存的状况、未来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发人深思的探讨。《生

命的未来》不仅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同时也以其丰富的知识含量给我们对于生命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丰富我们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今后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

作为科普读物,真诚希望《生命的未来》及类似出版物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及地球环境的珍视!

参考文献:

【1】 P15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2】 P39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3】 P45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4】 P56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5】 P117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6】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23/content_10709194.htm 新华网

【7】 P133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8】 P158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

二零零九年十月七日

上一篇:私立中学办学方案下一篇:深圳美食节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