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2023-06-12

第一篇: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与此书相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与此书相逢,如遇一位烹茶而笑的老爷爷,能看透我的迷茫和暗伤,并对我敞开了怀抱。我庆幸,在以后的时光中,可以和他在书中饮茶谈笑,或许还可以在他怀里哭一场。更庆幸的是,经过与他隔书相望,我眼中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美和角度。因为这十二封信,我被朱光潜所折服。平淡而又凝练的美文就在他不经意的说教中流泄而出,如同慈祥的老爷爷对小辈的呵护。看这本书时,自己正处于情绪低落期,莫名的感伤在读到第二封和第十封信时烟消云散,如同醍醐灌顶的恍悟。如此,这两封信变成为对我感触最大的两封信。一封为《谈动》,一封为《谈摆脱》。《谈动》中,我懂得了,动的生机所带来的舒畅,排解了莫名的感伤。第十封信《谈摆脱》则一针见血的点出人生的悲剧在于摆脱不了,没有勇气和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有勇气和魄力拒

冶情操,也就变得既简单而也不简单。青年既要有动的生机也要有静的感知。第二层面略高了一些,首先第六封信是谈多元宇宙,本以为这封信会很深悬,结果朱爷爷开头说和青年谈一谈恋爱观。他没有直接从爱情讲起,而是从人生多面的角度分析了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的标准。人生自然是有多个宇宙的,有道德的宇宙,有科学的宇宙还有美术的宇宙,自然也有恋爱的宇宙。我们青年固然不能深陷一个宇宙抛弃所有,那样的人生是狭隘的,宇宙也是荒芜的。每个宇宙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如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而恋爱的宇宙中价值标准是是否真诚而并非是否应该。有时,道德与恋爱可能会有冲突,更偏向哪一个宇宙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青年更应慎思。不可偏废一方,从多元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宇宙。在谈多元宇宙中,他不知不觉中为青年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一是要思维广阔人生是多面的。二是要认真对待恋爱,真纯是关键。三是不能沉沦抛弃一切。突然惊觉,朱爷爷潜移默化的谈话功夫,可谓炉火纯青。除了爱情,青年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是升学和选课。做学问全靠自己,做事业也是全靠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博而后精深。广泛学习,并不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而是既扩宽自己的视野,也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和选择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谈到做学问就不得不谈一谈作文,朱爷爷十分后悔青年时期没有多多写作。他希望青年能够多写作,领略文章的艺术。另外,朱爷爷也提醒了我们,做学问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生活。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不能因为做专门学问,而忘记生活。第三层次,是最深奥与抽象的层次,是朱爷爷对人性,对社会,对人生深刻思考的思维火花。人性偏爱守旧,需要打破传统的英雄;人性常常陷于理智和情感纠葛的漩涡,需要在坚守规则的同时,对世界保持爱意;人性偏爱效率和浅尝辄止,需要慢下来,用心窥透人世的欢爱和人世的罪孽。我们处在的社会高度发展,但文明的细腻程度与中世纪有很大的落后。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都在演戏。一种在前台,同世人嬉笑怒骂,一种在后台,冷眼旁观,无悲无喜。这三个层次,如同思维绽放的烟花,步步升高,一朝绽放,惊艳四座。朱爷爷的语言不需华丽,便可雕刻出一个庞大的世界。我折服于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灵魂。愿常和他饮茶谈笑,隔书相望。这十二封信虽短,却意味无穷。我一读再读,看不透纸上浅薄的文字中所描绘的巨大的人生和世界。我一读再读,不断的去追寻字里行间另一个世界。

第二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相比之下,我们太过渺小。渺小的我们可能一生本就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踏实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坦白讲,看过的聊聊无几。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我们真的很忙吗?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点时间读点书,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会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是啊,我们都在忙,不过应该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并不一定要获得黄金屋,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增加修养。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现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书,这还是要算上放假的时间。我们四年下来,能看上80本书的人,应该都算不少了吧。我们缺少的不是看书的时间,而是一颗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心境罢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经说道:现在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一个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方法,越来越焦急,可大多数只停留说,远离了做。是啊,我们多么渴望成

功,能够有一番作为,太着急了。一颗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个踏实前进的自己。刘同像哥哥一样劝诫着众多的弟弟妹妹“现在大学生很多说话会经常伤害到他人,用词不准确,需要多读书。”

诚然如此,每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的我们,是时候需要静一静了。“终南捷径”隐居是入仕的捷径,同样静心是我们成功最大的捷径。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奔波于各个讲座,希望能从中获取如何成功的方法,可我们却错过了最简便的一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单独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有三个这样的宇宙。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在这里,我们需要脱净了欲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觉“,去见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绝缘的意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

于直觉时的特质。”

居然可以这么分类,还是,就应该这么分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四)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第三篇:《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相比之下,我们太过渺小。渺小的我们可能一生本就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踏实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坦白讲,看过的聊聊无几。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我们真的很忙吗?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点时间读点书,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会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是啊,我们都在忙,不过应该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并不一定要获得黄金屋,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增加修养。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现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书,这还是要算上放假的时间。我们四年下来,能看上80本书的人,应该都算不少了吧。我们缺少的不是看书的时间,而是一颗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心境罢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经说道:现在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一个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方法,越来越焦急,可大多数只停留说,远离了做。是啊,我们多么渴望成

功,能够有一番作为,太着急了。一颗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个踏实前进的自己。刘同像哥哥一样劝诫着众多的弟弟妹妹“现在大学生很多说话会经常伤害到他人,用词不准确,需要多读书。”

诚然如此,每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的我们,是时候需要静一静了。“终南捷径”隐居是入仕的`捷径,同样静心是我们成功最大的捷径。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奔波于各个讲座,希望能从中获取如何成功的方法,可我们却错过了最简便的一种。《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2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单独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有三个这样的宇宙。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在这里,我们需要脱净了欲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觉“,去见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绝缘的`意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

于直觉时的特质。”

居然可以这么分类,还是,就应该这么分类?《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3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4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第四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书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主要是谈人生修养的,更重哲理,但所谈的哲理是经过“情”熔炼而派生的,是含情之理。所谈问题具有时代意义,对现今的社会也很有意义。它谈出了青年探寻人生道路时的种种迷茫、仿徨和苦闷心情,也有巨大吸引力、不仅授人知识,给人启迪,还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这十二封信,在《谈读书》一封信中,对于读书朱先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每天都要抽出一点功夫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读有价值的书,并且要读不止一遍,读无价值的书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值得读第二遍。又提出:“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读书要读符合自己的,别人所说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另外也提出了两点读书的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赵树理说过:“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所谓‘读厚’,即从头读到尾,从少读到多,从粗读到细。而所谓‘读薄’,则是归纳、总结,取其精华。”读书要能读出价值。

每个人都要步入社会。在《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一封信中,朱先生谈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在今天,学生的本职就是学。在学习之余,可以参加其它的事,参加一些其它的活动或到学校外面走一走,体验一下社会,积累一些经验。做一些其它的事固然重要,但是做这些事之前要做好本职工作。

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会遇到选择。有的人能很快做出决定,但是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免不了耽误时光。在《谈摆脱》这一封信中,朱光潜先生就谈到了这个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这样果决,悲剧决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201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回到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照妈妈说的做后,“我”果然站稳了脚跟,将秧苗挑到了田间。最后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是的,有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而是我们有太多的顾虑,如果摆脱这些顾虑,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许多人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苦痛,而事业也没有成就,但是一生却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了。“摆脱不开”便成了人生悲剧的起源,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超效率!”是急功近利的人所追求的目标,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许多人做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只顾眼前。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能有什么希望成什么大事呢?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提到“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当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感叹。细看当今社会,也是这样。做事不能只顾效率、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也要注重质量、眼光放得长远。

他这十二封信所说的话,“都是由体验我自己的生活,先感到而后想到的,换句话说,我的理都是由我的情产生出来的,我的思想是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过脑加以整理的”。 读这些信时,不仅为其所讲之理所折服,更为其字里行间流淌洋溢的情感所打动,反过来又更信服这含情之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结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给青年谈论修养,指点迷津,从多方面劝戒青年,如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等。

第五篇: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书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旅程。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是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是心灵的和平与精神的慰藉。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正是这样一本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好书,它如圣水般洗涤着我们浮躁的心。书中无论是关于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朱先生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一位长者的口吻,循循善诱,引发着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先生说道:“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些拖延症患者而言,是再对不过了。我们常常觉得读书是要在集中的大块时间,而不在乎碎片时间,并不停找理由推脱,但这只是你还未下定决心去读书。这便是第一个要点。先生于是为我们举出孙中山先生虽忙但仍不忘读书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这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但他们的学问仍在忙中做成了。所以你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多看书。而看书,你又需看好书。如果它未随你成长让你领悟更多,没有触动内心,没有挺住时间推敲,它就不是一本好书,它就不能与你灵魂共鸣,指引你人生前行。

先生谈读书方法:“读书至少两遍,第一遍须尽快读,领会大旨;第二遍须精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这些都是让我惭愧的,在我的读书的过程中,没有一次是符合要求的,只是停留在表面,蜻蜓点水,浅入浅出。甚至是语文的课文,我也没有如此细致的阅读,深入了解,而记笔记这件事更不用说了。因此我平时无论是讲话的逻辑性,还是做阅读理解题总是十分混乱。如果我能做到朱先生所说的,那么在这些方面必然有所提升。

朱先生认为:“真正的谦虚就是清醒认识自己,但清醒中也蕴含着对自己的尊重。我们通过谦虚认识自己的渺小,从而用宽广的胸襟来包容万物。自尊则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价值,获得人性的尊严。”将自谦和自尊相结合,拥有自强不息的人生!这其实对我们这些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很重要。因为这时我们身心发展不平衡,又正是遇到许多压力、危机的人生时期,易变的走两个极端:自卑或自我中心。这时就要坚定内心,不可被动摇。但人都有低谷和陷入自傲的困境,如果你自卑,你可以不断磨练自己短板,相信勤能补拙和以长板弥补短板;如果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需要对自己、对他人有正确认知,当分歧发生时,先不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尝试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将心比心、理解别人。这样你就可以快乐而又健康的渡过青春期。

沉浸在朱先生的循循善诱中,于浮躁的社会里如浴清泉,享受长者相伴的心灵之旅。在这心的旅程中我们会不由丢开一切,悠然遐想。这本书如指点我们走出人生迷雾的导航灯,想必朱先生通过它告诉浮躁的我们的就是,只有静心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吧!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50字下一篇:二年级学生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