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初期降低递减与应对策略

2023-02-24

1 简析超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性

目前, 超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当中, 占据着比较大的分量, 且在渗透油藏资源被大量开采之后,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市场能够正常的运转, 石油开采企业逐渐将开采的对象转移到了这类超低渗透油藏上面。虽然, 超低渗透油藏的储量目前来说比较大, 但是, 由于其具备比较多的特性, 所以, 它的开采过程也具备较高的困难度。因此, 现针对这类低渗油藏的特性, 对其做出简单的分析, 并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含有较多的胶状物质。主要包括硅质、方解石、伊利石、浊沸石以及铁白云石等, 占据油藏总含量的13.88%。其中, 酸敏性的矿物质居多, 利于进行注水开发。

(2) 粒径非常小。主要由细砂岩组成, 粒径小, 大多在0.16毫米左右。

(3) 孔喉较为细小。大多在43.08微米左右, 且喉道半径均不超过1微米。

(4) 储层不具备较高的物理性质。其渗透效率通常不会超过0.5m D, 具有较高的压敏效应, 且随着储层渗透率的不断降低, 其压力的敏感因子以及梯度均与其呈线性负相关的关系。

(5) 油井初期的递减程度比较大。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例如 :夹隔层的实际发育情况等, 油井的吸水性偏低、压力较高, 使得地层压力的升高速度增快, 导致井压与泵压的值相等, 进而引发了吸水终止现象。另外, 油层渗流阻力的偏大,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量的损耗效率, 导致油井注水效果变差, 产量偏低。

2 探析初期降低递减与应对策略

2.1 超前注水技术

针对具有两种特性的超低渗透油藏, 我们可选取超前注水技术, 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 即 :1具有较差物理性质的 ;2压力因子偏低的。

根据大量实践数据, 我们可以得知 :注水时间可以成为油藏日均产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也就是说 :注水的时间越靠前, 油藏单井的日均产油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且其递减的趋势也是较为平缓的。但是, 假若延后注水的时间, 那么其递减的趋势将会大幅度提高。因此, 在考虑到油藏各方面特性的同时, 根据其渗流阻力的大小以及微裂缝的实际发育情况, 采取超前注水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 不仅能够提高油藏开发初期的产量, 还能够大大提高采收效率。与此同时, 也可以防止因裂缝的出现而引发的油井水淹问题。

2.2 合理注水技术

当在对油藏进行开发的时候, 为了对初期递减的程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应当提高对能量进行不断补充的力度, 并全面落实平面精细调整以及控制工作, 以提高采收率, 即 :对地层压力所具有的自恢复能力进行严格的控制, 使注/ 采尽可能的达到平衡状态 ( 可依照注/ 采的实际情况, 建立起一个“驱替系统”, 并让油藏一直处于“温和注水”的状态之中, 以促使注/采平衡的实现) 。

2.3 流压控制

通常情况之下, 压力的敏感因子以及梯度都和油藏的渗透率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当地层压力不变时, 假若流压下降, 那么生产时的压力差就会逐渐提高, 但是单井的产量却会随之不断增加 ;可流压一旦下降, 油藏的渗透率就会随之逐渐降低, 此时, 压力的敏感因子以及梯度都会变大 ;倘若流压小于达到饱和状态之时的压力值, 那么原油的粘性将会大幅度提高, 且其渗流的能力也会逐渐降低, 进而导致产量的不断下降。所以, 流压的合理设计,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藏的产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我国对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 我们就应当根据超低渗透油藏的特性, 采取可行性较高的应对策略, 对其注水的时间、递减趋势、能量补充以及流压等做出适当的调整, 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之内, 提高超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 为企业增产。如此一来, 也就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石油资源贫瘠的程度, 并为我国石油生产企业对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

摘要: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对石油等自然资源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升高, 石油生产企业不得不加快对各类油藏进行开发的力度。而超低渗透油藏作为油藏中的一种, 其所具有的超致密性以及低物理性, 使得企业对它的开发更加困难。因此, 为了能够对该类油藏进行很好的开发, 石油开采企业在对超低渗透油藏作出了一番详细的研究之后, 终于挖掘出了一种初期降低递减与应对策略。而本文也将着力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初期降低递减与应对策略, 对其做出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初期降低递减,致密性,应对策略,超低渗透油藏

参考文献

[1] 杨学峰, 张斌, 朱胜利, 等.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降低递减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 2010, 29 (9) :52-55.

[2] 杨学峰, 张斌, 朱胜利, 等.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降低递减对策分析[C].//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0:407-411.

[3] 程飞, 孙攀, 邵隆坎, 等.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注采参数优化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 2014, (36) :115-115.

[4] 何应付, 高慧梅, 周锡生, 等.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方法[J].断块油气田, 2011, 18 (4) :512-515.

上一篇: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下一篇:教育者先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