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

2022-06-21

第一篇:22运动的描述2

《运动的描述》教案2

§11—1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教学前分析:

课本图11.1—1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分别表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在课文中也列举了许多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由浅人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然后过度到“参照物”的讲解;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后反思:

第二篇:《2.2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物理 《2.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部分内容,在认识物体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运动情况,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经典力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机械运动非常熟悉,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根据“活动”动与静让学生体验场景,同时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运动的实例:如”百米赛跑”进行分析,进而理解速度的概念。

课程标准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视频、教科书图片及讨论交流来选定参照物,进一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应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研究物体的运动应从机械运动开始学习。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概念的建立; 2.速度概念的建立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2.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的图片、百米赛跑的图片。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问题:什么是机械运动?并举例。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目的是让前后知识衔接起来,强调“位置的变化”。

(二)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家时,在电视机前观看关于体育方面的节目,如:足球赛、篮球赛等。

讨论: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

(三)进行新课

观看图片:火车开动了,究竟是谁在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生自由发言,带着困惑进行活动。

活动:动与静

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笔沿桌面向前缓慢移动。思考:

1、相对桌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2、相对书,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关于笔是运动还是静止,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引入参照物的概念。 问题:什么是参照物?学生阅读课本并举手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

一、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解决前面的疑惑。

举例:指出下面物体相对运动的参照物

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我们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_______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____。教师引导学生共答。 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参照物选择的原则又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阅读课本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观看图片《闪闪的红星》,回答问题

问题: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江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观察课本”图2-2-5航空航天中的相对静止”,并举手回答问题:

1、谁与谁是相对静止的?

2、谁与谁是相对运动的?

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学生观察课本图2-2-4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强调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当堂练习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_______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 _______为参照物的。

过渡语:我们引入参照物来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当两个物体在地面上运动,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观看图片:百米赛跑

讨论:百米赛跑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还有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并发言,学生代表总结,教师点评并进一步总结: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课本25页图2-2-7中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 思考: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运动员,谁跑的更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困惑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教师板书

板书:

三、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生阅读课本26页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是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 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4、 10m/s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点评、讲解、强调并板书

板书:

1、概念: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公式:v=s/t 其中 v:表示速度 s:表示路程 t:表示时间

3、单位:m/s和km/h 其中1 m/s=3.6km/h 问题:60米短跑和100米短跑运动员,谁跑的更快?学生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在黑板上板演得出结论,从而解决了疑问,同时也感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图片“ 课本图2-2-8公路边的限速标识牌”让学生认识它的意义,并进一步让学生与10m/s进行比较,是否超速了? 当堂练习

1、“龟兔赛跑”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_____ 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 的方法判定最先到达的乌龟运动的快。

2、一辆卡车的行驶速度为48km/h,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m/s=______km/h 36km/h=______m/s

4、速度是用来表示( ) A、运动路径的长短 B运动时间的长短 C运动的快慢程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本节小节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自我评价2题

2、练习册14页

2、

3、

4、6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速度

1、概念: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

2、公式:v=s/t 其中 v:表示速度 s:表示路程 t:表示时间

3、单位:m/s和km/h 其中1 m/s=3.6km/h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懂,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争论、思考、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学生止是相对性的。

对于速度,在小学已经学过,并不陌生。学习是为了生活,注意生活中速度的应用的教学,避免偏题、难题、怪题。

第三篇: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 根据什么?

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

[讲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

二、新课讲授

首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

[提出问题] 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

[讲授] 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提出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真的很容易吗?

举实例 事例一:坐在行使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可见:要想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才成,物理学中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板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那么怎样才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了呢?或者说我们要观察那几个方面,才能确定物体位置是否变化了?

[总结] 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平时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都不说参照物,为什么?

[总结]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提出问题]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这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

[提出问题]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提出问题] 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同一物体相对不同参照物,运动状态不同的情况呢?

[总结]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

三、课堂检测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知道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取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课后习题

1、写出下面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2)太阳东升西落

(3) “小小竹排江中游”, (4)“巍巍青山两岸走”

(5)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2、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

参照物。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

为参照物。顺水漂流时船相对水

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

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 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 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 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板书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3.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第四篇:运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 提升 (2).doc

9.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物体A、B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1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1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14.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17.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拦截,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a=2m/s2加速度匀加速开出,警车以加速度a=2m/s2维持匀加速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08km/h,试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18.苏老师开着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苏老师立即关闭油门使汽车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求:

(1)汽车速度减为多少时,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此过程的时间是多少? (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苏老师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22.我国某城市某交通路口绿灯即将结束时会持续闪烁3s,而后才会变成黄灯,再在3秒黄灯提示后再转为红灯.2013年1月1日实施新的交通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章行为.(本题中的刹车过程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1)若某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若某车正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此时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48.75m,当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经短暂考虑后开始刹车,该车在红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以内.求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考虑时间.

23.2014年12月26日,我国东部14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15m/s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l0m处正好匀减速至v2=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l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

9.(2017•苏州学业考试)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分析】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A、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

C、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应用,能根据图象读取信息,要明确斜率的含义,属于基础题.

10.(2017•江都区校级学业考试)物体A、B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分析】位移﹣时间的斜率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由图直接读出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和位置.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位移相同,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相遇.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读出位移大小,再比较5s内平均速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图看出,两图线的斜率都大于零,说明两物体都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图线A的斜率大于图线B的斜率,说明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即vA>vB.故A正确. B、物体A从原点出发,而B从正方向上距原点5m处出发,出发的位置不同.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故B错误.

C、5s末两图线相交,说明5s末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相遇.但两物体5s内通过的位移不同,A通过的位移为△xA=10m﹣0=10m,物体B通过的位移为△xB=10m﹣5m=5m.故C错误.

D、由上知道,5s内A通过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所以5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对于位移图象,关键抓住斜率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来理解其物理意义.

11.(2015•广东)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分析】位移图象反映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表示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

【解答】解:A、由图知,0.2﹣0.5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

B、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B正确. C、物体的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

D、0﹣0.6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所以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

12.(2014•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分析】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只要图象在时间轴同一侧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没有改变;只要总面积仍大于0,位移方向就仍沿正方向;

【解答】解:A、0﹣2s内速度图象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

B、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1﹣3s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2s内的位移为:x1=D、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3s内的位移为:x1=0﹣5s内的位移为:x2=D正确.

×2×2m=2m.故C错误; ×2×2﹣

m=1m,

×2×1m=1m,所以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故故选:D.

【点评】深刻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等于在该段时间内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14.(2013•新课标Ⅰ)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分析】位移时间关系图线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A、在时刻t1,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开始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知b追上a.故A错误.

B、在时刻t2,a的位移增大,b的位移减小,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 C、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先减小后增大,则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加.故C正确.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图线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图线的斜率,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能够通过图线得出运动的方向.

17.(2017春•东湖区校级月考)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拦截,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a=2m/s2加速度匀加速开出,警车以加速度a=2m/s2维持匀加速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08km/h,试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分析】(1)货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警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根据速度相等求出时间,再由位移公式求解最大距离.

(2)当警车追上违章的货车,两车的位移相等,再位移公式求解时间. 【解答】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即两车相距

.

(2)设警车在匀加速运动中经时间t追上货车,则有代入数据得t2=8t﹣20=0, 解得t=10s

此时警车速度υ1=at=20m/s=72km/h<108km/h,因此警车发动后,10s可追上货车

答:(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36m (2)10s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点评】本题是追及类型,除了分别研究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之外,关键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或最小

18.(2017•罗湖区校级模拟)苏老师开着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苏老师立即关闭油门使汽车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求: (1)汽车速度减为多少时,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此过程的时间是多少? (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苏老师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分析】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知速度相等时,两车恰好不碰上,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和汽车的位移,根据时间求出自行车的位移,从而求出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的距离.

【解答】解:(1)汽车减速到与自行车速度相等的 4m/s 时,可以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根据速度公式vt=v0+at得: s

(2)汽车发生的位移为: s汽=这段时间内自行车发生的位移为: s 自=v 自 t=4×1m=4m,

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为: s=s 汽﹣s 自=7m﹣4m=3m.

答:(1)汽车速度减为4m/s时,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此过程的时间是1s; (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苏老师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3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运动的过程,抓住临界状态,速度相等时,根据位移关系求出关闭发动机时两车的距离.

22.(2016•杭锦后旗校级二模)我国某城市某交通路口绿灯即将结束时会持续闪烁3s,而后才会变成黄灯,再在3秒黄灯提示后再转为红灯.2013年1月1日实施新的交通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章行为.(本题中的刹车过程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1)若某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若某车正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此时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48.75m,当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经短暂考虑后开始刹车,该车在红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以内.求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考虑时间. 【分析】(1)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

求解初速度.

m.

(2)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做匀速运动,刹车后匀减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答】解:(1)设在满足题设条件的情况下该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刹车距离:解得:v=

(2)设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反应时间最大值为t,反应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为L L=v0t

从绿灯闪烁到红灯亮起的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t2=6﹣t 设汽车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

绿灯开始闪烁时,该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s:s=L+x2 联立以上四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0.5s 即该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不能大于0.5s

答:(1)若某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2m/s.

(2)若某车正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此时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48.75m,当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经短暂考虑后开始刹车,该车在红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以内.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考虑时间为0.5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公式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难度适中.

23.(2016•南昌校级模拟)2014年12月26日,我国东部14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15m/s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l0m处正好匀减速至v2=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l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和减速的位移,以及匀速运动的位移大小求出总位移.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结合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时间求出节约的时间.

【解答】解:(1)过ETC通道时,减速的位移和加速的位移相等,均为

所以总的位移 s总=2s1+10m=2×100+10m=210m. (2)过ETC通道时 过人工收费通道时从减速到恢复到以前速度经历的位移二者的位移差△s=s2﹣s总=225﹣210m=15m

在这段位移内过ETC通道时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

.

.

s=22s.

答:(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210m;

(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27s.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汽车在两种通道下的运动规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时间公式进行求解,难度不大.注意在求解节约时间时,要抓住总位移相等.

第五篇: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教学前分析:

课本图11.1—1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分别表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在课文中也列举了许多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由浅人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然后过度到“参照物”的讲解;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后反思: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7)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

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 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 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 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 让学生看课文第22页图11.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 过江,船 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船夫不可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骑自行车时,顺风时若车速与风速相同,则骑车人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 达标自查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 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 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 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可能静止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能力提高

8、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谈谈你的方法,并与看过电影的同学交流。

9、小明随爸爸坐飞机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如果没动,我怎么会降落到地面上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10、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择参照物,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其他时候也经常要选择参照物,你能举出两例吗?

上一篇:3三月桃花水教案下一篇:100句经典仿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