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运动的描述

2022-07-18

第一篇:物理课运动的描述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描述》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思考回答:

(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物理学中的参照物。播放视频加深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④:刚才的实验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这个事件比较罕见,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拓展练习

练习

1、2是两个动画,由于在课堂上某些场景不好展现,设计两个趣味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换参照物,使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过程有清楚地认识,让学生讨论并练习。加强对参照物的理解。

练习3:介绍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练习4:为什么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可用本节知识解释的现象。对于学生的举例教师要给予鼓励 。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

1、2。补充练习: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辆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争飞驰在田野的小路上,根据这个启示,假如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飞驰的火车上打斗。

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五、说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同学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刻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第二篇: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的人流的移动) 推进新课

一、 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这两句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同步训练二)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注意: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1)以“学生某某”为参照物,教师是()

(2)以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师是()

为什么同一个人(教师)相对于不同的人,得到的运动情况不同,是由于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归纳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的选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步训练三)

1.在下列运动中不属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的是()

A.地球和其同步卫星

B.在空中正在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D.拖拉机和所带的联合收割机

当堂训练

1、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3、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4、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为参照物,她是。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B.乌云遮住了太阳

C.树木在不停的生长 D.蚂蚁在地上爬行

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本节互动题目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 机械运动

定义:

二、参照物

概念和选取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

亿库教育网http://

八年级物理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过程

教科书中展示了画家用色彩描述的运动,开普勒以节奏和音符表现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摄影师用一条条光带描绘一辆辆汽车的运动。这些描述,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对运动,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的”这个问题。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的分类

可以讲述一下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

教师根据本校的所在环境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自己画几张(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来完成)学生熟悉而运动路线又不一样的物体运动图。

教科书中图2-2-5是儿童游乐场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图中的物体的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可否根据物体运动的不同路线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学生举例说出自己熟知的运动中哪些是曲线运动,哪些是直线运动。最后教师应当指出,根据物体运动的不同性质,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里是根据运动的路线进行分类,也可根据物体在运动中的快慢及其变化来进行分类,这在后面的学习中很快就会见到。

2.参照物

教师可根据在车站送别的场景,让学生思考、讨论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小明却看到同学们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呢?”讨论交流的结果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然后,通过用教科书和钢笔做的一个简单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有一个标准物,否则就不能说明一个物体是在“动”还是“没有动”。

有了这个判断后,可以让学生举例来进一步阐明上述的结论。然后再指出,物理上把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有了参照物,不但有了一个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而且要结合教科书中在车站送别的场景来说明,通过参照物还可以判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在这里是向前或向后)。

关于参照物的选择,学生必须明确两点:①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方便选择合适的参照物;②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通常是选取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建立了参照物的概念,学生可通过教科书中的图2-2-8的一些应用实例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亿库教育网http://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学讲稿1--运动的描述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序号:1

课题:运动的描述

主备课人:梁开灿

姓名:__________

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 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____,________ 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 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 ____、_____ 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 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 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前句:______________ ______,后句:

(4)小华坐公汽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审核人:物理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 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序号:1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竹排、青山 A、湖岸 向( )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沙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B、青山、江水 B、湖水

C、青山、竹排 C、游船

D、江水、青山 D、岸上的建筑物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

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 )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

(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11、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 ____和_____ ____.

☆☆ 中考连接 ☆☆

1、 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 D跳台

2、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 C.受油机

D.蓝天上的白云

课后小结: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_____ ______,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_____ ______,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等级:A B C D 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第五篇:2018年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 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 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 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 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2. 2013年11月26日上午,我国辽宁号航母在海军导弹驱逐舰沈阳号、石家庄号和导弹护卫舰烟台舰、潍坊舰的伴随下赴南海进行训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海水 B.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航母 C.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其他舰没有动,其他舰一定是静止的 D. 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天空中的白云没有动,航母一定是静止的

3. 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它到温州的直线距离为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早上8点20分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80km,历时8时20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8点20分是指时刻

B. 8 时20分是指时间间隔

C. 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 D. 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4. 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 2πR,0 B. 0,2πR C. 2R,2πR D. 0,2 5. 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 B. 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

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D.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 6. 下列物理量中,哪组物理量全是矢量(

)

A. 速度、摩擦力、加速度 B. 质量、加速度、重力 C. 时间、位移、质量 D. 位移、速度、路程

7.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8.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

2017年第1号台风“梅花(Muifa)”于4月26日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以东方向16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东经136.1°,北纬13.4°),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8m/s(8级风,热带风暴级).预计“梅花”将以12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关于上述消息中的“18m/s、12km/h”,下述理解中正确的是(

)

第1页,共7页 A. 分别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大小 B. 分别指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均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D. 均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9. 一足球以10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反向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0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 A. 100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B. 100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 C. 300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D. 300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

2210. 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A的加速aA=2m/s,物体B的加速度aB=-3m/s,两物体运动情况比较(

)

A. 物体A加速度大 B. 物体B加速度大 C. 物体A的速度大 D. 物体B的速度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11. 关于速度、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加 B. 加速度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 C.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D. 物体加速度值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12.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 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213.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那么在任意1s内(

)

A. 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6倍

B. 此物体任意1 s的初速度与前1 s末的速度相等 C. 此物体在每1 s内的速度变化大小为6 m/s D. 此物体在任意1 s内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6 m/s 14.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6s末改变速度方向

B. 0~4s内的速度大于6s~8s内的速度 C. 前4s内的速度为1m/s D. 后4s内的路程为8m

15. 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运输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两船行驶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 两船的平均速率相同

C.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 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2页,共7页

(1)甲图是______ 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 (2)乙图是______ 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 (3)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_ s.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7.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质点在AB段、BC段、CD段各做什么运动? (2)AB段、BC段、CD段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3)质点在3s末的速度多大?

18. 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1m的半圆弧从A点沿圆弧轨迹运动到C点,用时5s,求整个过程中: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9. 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某品牌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8km/h只需4.5s.

(1)求该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

(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m/s2,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km/h?

第3页,共7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C 2. B 3. C 4. B 5. D 6. A 7. A 8. B 9. C 10. B 11. CD 12. ACD 13. BC 14. CD 15. CD

16. 电磁式;4-6V交流电源;电火花式;220V交流电源;0.0

2 17. 解:(1)根据所给图象,得出各段的运动性质为:

AB段:匀加速直线运动;BC段:匀速直线运动;CD段: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质点在各段的运动情况为:AB段:匀加速直线运动;BC段:匀速直线运动;CD段:匀减速直线运动.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求出各段的加速度为:

aBC=0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AB段、BC段、CD段的加速度各为:1.5m/s2,0,6m/s2.

(3)由图可知质点在3秒末的速度大小等于2秒末的速度大小,因此3秒末的速度为:6m/s. 答:质点在3s末的速度为6m/s.

18. 解:(1)由图可知质点的位移:x=4R=4×1=4m,方向由A指向C; 而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2πR=2×3.14×1=6.28m; (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m/s

=1.256m/s

答:(1)质点的位移为4m,方向由A指向C;路程为6.28m; (2)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8m/s,平均速率为1.256m/s

19. 解:(1)108km/h=30m/s, 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2)所需时间

.

.

答:(1)该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6.67m/s2. (2)它需要10s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8km/h

【解析】

1. 解:A、运动员在跳高时,要看人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所以此时人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时车轮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就没有车轮的边缘可言了,故B错误.

C、轮船的大小相对于海洋的大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时,可以忽略轮船的大小,能看成质点,故C正确.

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转动的情况,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

2. 解:A、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海水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考系是航母。故A错误,B正确; C、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其他舰没有动,其他舰与辽宁号相对是静止的。故C错误; D、辽宁号航母上的观察员感觉天空中的白云没有动,航母不一定是静止的,故D错误。

第4页,共7页 故选:B。

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

3. 解:A、早上8点20分从温州出发,其中8点20分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A正确; B、历时8时20分,用了一段时间,为时间间隔,故B正确;

C、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356km;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为480km,故C不正确; D、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位置时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

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者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把近似地把该物体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物体,称为质点.

本题关键明确位移与路程、时间间隔与时刻、质点的概念,要掌握了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4. 解:做圆周运动一周,又回到原位置,位移为零,路程为圆的周长,为2πR.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别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 解:A、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故A错误.

B、做曲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比如绕操场跑步;当单向直线运动时,则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B错误.

C、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如:竖直上抛运动,在此返回地面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首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6. 解:

A、速度、摩擦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故A正确. B、加速度、重力是矢量.质量是标量,故B错误. C、时间、质量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故C错误. D、路程是标量,位移、速度都是矢量.故D错误. 故选: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矢量与标量明显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可结合物理量方向特点记住矢量. 7. 解:A、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故A正确。 B、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无必然的关系,两者方向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物体的速度为零,但物体的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不为零,即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可抓住加速度是由合力和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无关来理解。 8. 解:18m/s是指最大风速,对应一个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 而12km/h是指台风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

第5页,共7页 故选:B.

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过程上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平均速度描述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的平均快慢.

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要注意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键抓住对应关系: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9. 解:规定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足球的加速度a=,方向与踢出的方向相同.

故选:C.

根据足球的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加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基础题. 10. 解:

A、物体A的加速度aA=2m/s2,物体B的加速度aB=-3m/s2,它们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2m/s2,aB=3m/s2,所以物体B加速度大。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速度与加速度没有直接,无法确定它们速度的关系。故CD错误。 故选:B。

加速度是矢量,其符号表示方向,其大小等于绝对值。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对于矢量,要注意明确其数值表示其大小,符号表示方向,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

11. 解:A、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有加速度只能说明物体的速度肯定发生变化,而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肯定增加,故A错误;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加速度增加时物体的速度仍在减小,只是减小得更快了,故B错误;

C、当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时物体速度仍在增加,只是增加得变慢了,故D正确. 故选:CD.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基础题.

12. 解:A、在说明为匀加速的条件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必相同,故A正确;

B、初速度为正的匀减速运动,从某一正值减为负值需要一定时间,在某一刻可能为正,故B错误; C、初速度方向选为负方向,且做匀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也为负值(例证法),故C正确; D、匀加速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初速度方向为正,则匀加速方向必为正值,故D正确; 故选A、C、D.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匀减速运动中,速度方向可正可负,但二者方向必相反;加速度的正负与速度正方向的选取有关; 正确理解高中物理概念对做选择题很有帮住,不妨经常背诵一下重点概念,配合做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3. 解:A、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2,根据v=v0+at得:v-v0=at=6t或-6t,可知,此物体的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值与时间有关,末速度不一定等于初速度的6倍,故A错误. B、任意1 s的初与前1 s的末是同一时刻,速度相同,故B正确.

C、当t=1s时,v-v0=at=6m/s,即此物体在每1 s内的速度变化大小为6 m/s,故C正确. D、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任意1 s内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小6 m/s.故D错误. 故选:BC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分析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关系.由△v=at求速度的变化量. 正确理解加速度的含义,熟悉时间与时刻的联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第6页,共7页 14. 【分析】

由位移图象的含义判断其速度大小、位移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位移时间图象,知道图象斜率表示速度,会有位置变化判断其路程与位移是解题的关键,较简单。 【解答】

A.由位移图象可知物体在前4s内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沿反向运动,故在第4s末改变速度方向,A错误;

B.由于位移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故由图可知0~4s内的速度小于6s~8s内的速度,B错误;

C.由图象斜率的含义可知前4s内的速度为:D.由图可知后4s内的路程为8m,D正确。

故选CD。

,C正确;

15. 解:A、两船航行的起点与终点均相同,则位移相同,而路线长度不同,路程不同.故A错误.

B、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路程不相同,时间相同,故平均速率不同,故B错误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运动的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到达的时刻.故C正确;

D、由于路程较长,船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时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可以把船视为质点.故D正确. 故选:CD 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两船航行的起点与终点均相同,则位移相同,而路线长度不同,路程不同.分析平均速度关系.由于路程较长,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本题考查对路程、位移、时间、时刻和质点的理解,从这两个概念意义本身出发,进行判断. 16. 解:(1)甲为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4-6V的交流电源; (2)乙为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源; (3)两种打点计时器在频率为50Hz时,周期均为0.02s;

故答案为:(1)电磁式;4-6V交流电源;(2)电火花式,2220V交流电源;(3)0.02 明确电磁式和电火花式交流电源的工作原理,从而明确它们各自的工作电压;再明确打点周期为频率的倒数,从而明确打点周期.

本题考查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电源,要注意明确两种计时器采用的电压不同,但它们打点周期相同.

17. (1)在v-t图象上,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 (2)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3)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以求出2秒末的速度大小,2秒到6秒时间内匀速运动.

速度图象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要培养读图能力,从“线”、“斜率”、“面积”、“截距”等数学知识理解其物理意义.

18. (1)位移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为质点经过轨迹的长度. (2)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则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本题考查路程及位移、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定义,注意路程、平均速率为标量;而位移、平均速度为矢量.

19.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品牌跑车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的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第7页,共7页

上一篇:往来账款管理制度下一篇:网络研修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