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跳槽应赔款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违约跳槽应赔款范文

天价违约金能否震慑跳槽者?

2005年11月22日,东方航空公司10名机长集体辞职事件被媒体曝光。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公司把他们从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进来,有好几个人还是贫困生,我们花了很多资金送他们去培训,他们应该知恩图报。如果他们执意要辞职,放不放人,我们也要看情况。”东航江苏公司飞行部负责人如是说。

其中一位机长的代理律师崔武公开对媒体表示:《劳动法》是保护人才流动的。如果劳动者有过错而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就是。但任何单位都无权“冻结”劳动者的辞职权。

无独有偶。2005年5月20日,四川谭氏官府菜餐饮公司成都店的厨师长吴华,收到了法院的一审判决书。这个在不到三年时间就从学徒跃升为厨师长的年轻人,必须为自己的提前离职埋单,而且金额巨大:他的年薪30万还不够支付违约金的零头。

这起违约金额达250万元的官司,被称为“中国餐饮界第一赔偿案”。拿到判决书,吴华的心里很不平静,自己升任厨师长时间才一年的时间,如何赔得了这么多钱?

一项“工作多久跳一次槽?”的网络调查中,接受调查的5463人中,有过跳槽经历的53.66%, 跳过两次槽的约为12.57%,跳过三次槽的约为10.02%.跳槽3次以上的人也在12.18%左右。

作为职业人,跳槽自然是要往高处走。但是在跳槽的过程中,很多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违约金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跟公司签几年约,就相当于签几年“卖身契”。

而公司比较头疼的,则是自己在人才培训上花了巨额资金,最后却投奔竞争对手。为避免落得个“鸡飞蛋打”,公司要么是制定天价的赔偿金,要么是扣住档案不放人。

那么,员工到底有没有离职权?高违约金合法吗?它能留住人才吗?公司花费的高额培训费如何得到补偿?

专家观点

作为用人单位,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包括劳动者提前离职的违约赔偿条款和违约金数额条款。在约定赔偿责任时,可将企业的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等列入 ———金英杰

合法但不合理

金英杰:从《劳动法》角度来讲,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除了用人单位有过错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外,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谭氏官府菜案例中,尽管厨师长吴华有自由择业的权利,但是,他属于违法违约离职。一方面,他没有提前30天通知单位,属于违法离职;另一方面,他是在合同存续期间离开,属于违约离职,因此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法》的规定是,如果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解除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此案中,吴华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因此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举例来说,如果吴华在职的时候,单位的每月利润是100万,吴华离职了,单位的利润是每月60万,那么单位的经济损失40万就应该由吴华承担。

法院的一审判决是违约金250万元,并没有要求吴华的赔偿金。尽管如此,我认为判决结果仍然是合法但不合理的。

按照吴华的30万元的年薪来算,工作8年多的时间才能还清这250万元,而且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即使吴华后来的工作年薪可能超过30万,但250万仍然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试问这样高额的违约金有几人能负担?吴华还要不要生存?不公平的违约金条款甚至威胁到了吴华最基本的生存权。

关于违约金的最高限额,尽管《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地方法规已经有明确规定。如《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违约金数额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约定。江苏省也有类似规定。

违约金具有惩罚性质的,因为要维护诚信原则。一旦违约,员工为自己的诚信埋单,无可厚非。但是违约金的数额如果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偿付能力,不仅不合理,而且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核心员工的流失,尤其是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离职,在有些时候甚至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

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如果辞职者尽到了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的义务,那么单位就不能追究辞职者的违法赔偿责任,而只能追究违约责任。

因此作为用人单位,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包括劳动者提前离职的违约赔偿条款和违约金数额条款。在约定赔偿责任时,可将企业的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等列入。这样,花在员工身上的高额培训费用才能得到一定的补偿。

员工与企业签订契约(合同)的时候,实际上是两种契约。显见的就是法律契约,也就是劳动合同。另外一种,就是心理契约。能否留住员工,更重要的是心理契约能否遵守 ———程延园

营造一道心理契约

程延园: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无论东航机长的辞职风波,还是谭氏官府菜餐饮公司厨师长吴华的离职,似乎都与企业内部的工资有关,他们都对内部的工资低于外部有意见。

想留住核心的优秀人才,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必须有具竞争力的制度和理念。其中就包括了具竞争力的薪酬。那么,你对外部市场的工资是否了解,能否提供给劳动者一个具竞争力的工资?员工在你这里能否得到提升?当初招聘时对员工的口头约定能否遵守,都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未来选择。

员工与企业签订契约(合同)的时候,实际上是两种契约。显见的就是法律契约,也就是劳动合同。另外一种,就是心理契约。能否留住员工,更重要的是心理契约能否遵守,如果心理契约撕毁了,纸上的合约也就不会起作用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对企业也未必是好事。

这种心理契约,实际上是一种不成文的合同。跟企业的管理有关,员工在这里干,是因为认可这个企业,包括企业的用人制度、管理制度、能否给他的发展提供平台等。

另外,员工和企业之间有匹配关系。当劳动者赶不上企业发展时,企业就希望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同样道理,当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劳动者需要时,员工的价值不能真正得到体现时,“人往高处走”也是不可避免的。

员工铁定要走的时候,通过扣留档案其实也是不合法的。用高违约金留住员工,其实也要看这个违约金是否公平合理。

至于违约赔偿的具体数额,尽管现行法律没有规定,但仍要遵守公平合理原则。如果合同期是3年,企业提供90万元培训费,员工服务了两年就要离开,那么,赔偿的培训费用应该是分摊到第三年的费用30万,而不应该是90万。

既然核心员工离去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巨大,那么,企业应该有一个人才储备方案。不能 让企业的核心机密被一两个人获取,否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第二篇:服务期未满跳槽回家 违反协议支付违约金

某纺织公司将刘某送到学校培训,本希望他学成之后能为公司服务几年。谁知,刘某毕业后才工作了十个月便远走高飞了,纺织公司一怒之下将刘某告上法庭。9月17日,随着上诉期的过去,江苏省海安法院审理的这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以法院判决刘某向纺织公司支付6491.67元违约金而告终。

原告是海安当地一家知名的纺织公司,刘某系重庆丰县人。原告纺织公司向法院起诉称,2005年6月13日,原告的母公司与被告刘某及某职业技术学院签定了一份三方协议书,约定由原告为刘某提供在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费,每年为4100元,两年共8200元。同时约定,刘某毕业之日起,为纺织公司服务四年,如因各种原因擅自离校或离公司,刘某必须交纳违约金,违约金为学费、交通费及实习补贴总和的两倍。刘某毕业后,于2007年7月1日到纺织公司上班,并于10月12日与纺织公司签订了为期四年的劳动合同。2008年4月27日,刘某以回家另找工作为由向纺织公司出具一份辞职报告后即离开了工作岗位。纺织公司要求刘某按协议支付违约金16400元,并承担诉讼费。

为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纺织公司向法院提供了其母公司、被告刘某及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学费缴纳情况证明、劳动合同、辞职报告等相关证据。而被告刘某并未到庭,也未提出答辩意见,根据法律规定视为对证据放弃质证权利。法院最终确认了原告所提交证据的证明效力和所诉事实。

经审理,海安法院认为,原告纺织公司的母公司与被告刘某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协议履行义务。被告在原告公司仅工作十个月即辞职,显然违反了双方的合同约定,按照合同应当向原告支付违约金。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培训合同所约定的违约金不能超过其提供的培训费用,且违约时劳动者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应分摊的费用,因此对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违约金数额中超过法定部分法院不予支持。依照《民事诉讼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评析:本案主要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合同约定服务期引发的违约责任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仅仅由原劳动部出台的政策进行了简单的规定,不少地方通过地方性立法进行了补充性规定,但也不全面、完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此类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该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

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要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调动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的积极性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系;二是约定与法定的关系。

法律之所以规定服务期,主要是为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的积极性。因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费用,并支付一定的待遇,实际上是对劳动者进行了投入,使劳动者从中获得利益,学到了专项技能知识与本领。但用人单位这一做法并不是无偿的,其目的就是在劳动者学成之后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因此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用人单位承担了提供培训费用的义务,就享有要求劳动者在服务期内为其工作的权利,这样才能调动用人单位提供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对劳动者进行专项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而一旦劳动者如本案刘某一样,在服务期未满时便离职,便使得用人单位的期望落空。此时,法律规定对用人单位的权利予以保护,赋予用人单位根据约定享有违约金请求权。

但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又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关系,即约定与法定的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而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这正是本案中纺织公司的诉讼请求没有全部得到支持的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体现的是双方的意思自治,但前提条件是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劳动合同法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也是充分体现了该法侧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宗旨,同时也是为了平衡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平衡运行。

第三篇:毕业就业者必看——五险一金、档案、违约金还有跳槽(xiexiebang推荐)

1. 毕业就业者必看——五险一金、档案、违约金还有跳槽 工作面试 2009-09-21 15:20 阅读25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要工作的都进来看看,关乎切身利益的,别被某些单位忽悠了 五险一金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一起交纳),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由企业交纳,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关于社会保险 何为“五险一金”? 无论你在什么单位就职,单位都应该给你申请独属于你个人的专项账户,缴纳...要工作的都进来看看,关乎切身利益的,别被某些单位忽悠了

五险一金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一起交纳),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由企业交纳,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关于社会保险

何为“五险一金”?

无论你在什么单位就职,单位都应该给你申请独属于你个人的专项账户,缴纳社会保险,就是我们俗称的“五险一金”。这个专项账户相当于你的又一张社会身份证明。“五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种保险,缴到社会保障局,其中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和生育保险则完全由企业承担。“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缴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如果没有享受到“五险一金”,用人单位算不算违法?

“五险一金” 带有一定的立法强制性,如果你没有享受到这种权利,就是单位违法了。因为社会保险是根据立法,由个人、单位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当个人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风险时,保障个人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假如你发现用人单位不作为,完全可以到劳动仲裁部门进行投诉。一般情况下都会无条件得到解决。

用期内,是否也享有保险呢?

很多人在试用期都属于“白干性质”,只拿很少的试用期工资,那么保险呢?记者在拨打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咨询电话12333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试用期是合同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隔离在合同期之外的,所以在试用期内也应该上保险。即使个人表示不需要上保险也不行,因为如前所说,单位给员工上保险是法定的义务,不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

关于人事档案

许是无知,许是无谓,许是无奈,很多人毕业后把自己的人事档案随手一丢,不再管它。其实,在中国,你的后半生和这个牛皮纸袋子的关系密切。要知道你很多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它!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的相关案例。

小王马上就要毕业了,可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找到工作的同学都在忙着签约和提档,提到人事档案,他一脸茫然:在毕业的时候怎么处理好呢?如果没有人事档案,会有哪些影响?

如果你没有档案,会影响到你的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因为招考部门会调阅你的档案后才决定是否录用;其次,你会很难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因为在办理调入人员手续时必须携带人事档案才行;第三,还会对你的结婚生子产生影响,因为育龄夫妇必须有档案所在地所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否则不能生育;最后办理社会保险更会成为大问题,因为人事档案中的工资、工龄、职务和受保时间都是办理社保时的主要依据。甚至想选择做医生或者律师也会遭到拒绝,因为没有档案这些特定行业根本不准进入。

“人才交流中心”这样的机构有什么用?

人才服务机构可以说是你的档案的“大后方”。它是为流动人员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的人事托管服务机构,服务内容主要有出国政审、职称评审、代办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生育指标领取等等。在这个人员流动快速的社会,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只要我们缴纳一定的保管费(每月20元,甚至这个保管费都不用自己掏腰包,因为相当一部分单位是给报销的),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它好了。

再来说小王,目前还没有合适单位接收小王。那么,按国家规定:学校根据本人意愿可将户口转移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这时要注意,如果档案转回了生源地,一定要及时地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的人事部门报到,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便会被认为是“弃档”。

小李是一名普通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人事档案就一直放在自己手里。他想如果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每年还要缴纳那么高的费用,太不划算。放在自己手里,只要自己不作拆改就应该没什么关系吧。谁料,三年后他终于等到了去国企的机会,然而对方拒收了他的档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李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按国家规定,档案是不能由本人携带、保管和拆改的。

自己携带档案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如果自己保管,袋口封装一有损坏就宣告你以往档案失效了。如果你被国有单位录取,必须要调档。若档案在你自己手里,单位很可能拒收,因为档案的转接都是公对公的。

如何补救?

遇到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补救的办法,这就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和补交费用。如果想补交前三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则需要补交三年的托管费,如果是从现在才开始办保险就不用交保管费了。

所以,千万别自己拿着档案。要是暂时没工作,也可以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这样就成为以后接管单位所认可的档案了,可以缴纳养老保险,可以算工龄。

张先生大学毕业后,成了某高校的一名教师,签了三年合同。但两年后,他报名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复试并收到调档函。此时,张先生便与此高校协商,要求调档。谁料,均被高校以违反聘用合同为由拒绝调档。

其实,张先生对此不必慌张,因为用人单位根本无权扣压你的档案,它这么做是违法的。

对于这类问题,有两个要点:

第一,想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如何通知用人单位?

如果想解除劳动合同,就应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给用人单位,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也就是说,无论单位同意与否,你的辞职报告上交30日后与单位的劳动合同就已经解除。但双方会根据合约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超过30天,用人单位也会予以办理。只是,你违反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至于违约金的最高限额,目前《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因事、因地而异。比如,在北京,《北京市劳动合同》就已经明文规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最多不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工资的总和。

不过如果你没有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可以不予办理的。

第二,辞职时遭遇档案纠纷怎么办?

如果情况真的像张先生这样,已经发生了此类辞职纠纷的劳动争议,即在

你辞职时原单位不给你办理调档手续,那么,你可以向原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在仲裁裁定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原单位就要按规定及时将档案转到你新的接收单位;若此时你没有接收单位,就应该转到你户口所在地。

如果你对仲裁不服,可以在接到仲裁裁决后于法定期限内(自你收到仲裁裁决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缴纳及报销

了解以上几点后,你对自己的基本保障应该心中有数了。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缴纳及报销常识,至于具体的计算法则,篇幅所限,建议直接咨询用人单位的财务部门。(友情提示:这直接关系到你每个月工资条上的“实发”,还是做到知己知彼为妙。)

缴纳保险时是以什么为基数呢?

以上一年员工个人的月平均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缴纳保险时,只按基本工资计算,这完全是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因为以全部工资为基数的话,单位要给个人上更多的钱,企业为了给自己省钱,基数能少则少。这不但损害了个人的利益,也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像你这样的新人,没有上一年的工资作为参考,要么以单位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要么以你的第一个月工资为基数,目前较多地采用后者。

如不能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会影响到个人利益吗?

养老保险应尽量连续缴纳,否则个人利益会受损。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工作一年后辞职出国读书,两年后回来,新单位继续给你缴纳养老保险。你在2040年退休,正常的情况下,你的基础养老金是2039年的社会平均工资×20%,但是现在由于你中断了两年,那么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数往前推两年,就是2037年社会平均工资×20%。对个人而言是有一些损失的。也就是说,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凡企业或被保险人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当可以领取养老金时,其计算基数按累计间断的缴费时间逐年前推,至相应上一年的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第四篇:不幸福的公务员应辞职跳槽

黎明

这两天好多人热议“公务员幸福不幸福”,源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该报告称“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

看过一些正式传媒就此发表的评论文章,总体评价是基本不靠谱。对现成调研信息不做独立判断,或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面对此类信息只有认可的份,从而在全盘承认的前提下展开议论,此为基础的不靠谱。避免这种谬误的办法,最简单也是最起码的就是回顾检点于此相关的“历史信息”。须知,某些学研与调查机构报告“公务员幸福感最强”,早有多次了。

说公务员“必须以人民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无稽之谈,假大空习惯了,“有病呻吟”。公务员和人民之间,不存在任何“幸福自动相互转换机制”,谁的个人幸福就是谁的,正如你的痛苦并非公务员的痛苦。在权力一方,提思想要求,喊空洞口号,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群众一方,认定公务员没有任何个人利益、个人幸福可言,此为糊涂不堪。

“公务员本来就不该幸福”,凭什么?任何人都该幸福,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个世界上,如果出现了判决某类职业可以幸福、某类职业不该幸福的“法官”,那是魔鬼现世了。

“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更加了解公务员的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公务员财产等信息公开的力度,让群众了解公务员的收入”。前句似乎说群众因不了解公务员的辛苦而误解、委屈了他们,后句似乎说公务员收入很低,只要公开透明,大家就不嫉妒、羡慕了。哪儿跟哪儿的事啊,争抢公务员岗位激烈到如此程度,本基于踏踏实的职业调查;公开公务员收入信息的措施总不出台,难道是公务员收入过低,一旦透露出来群众则大加可怜的缘故?

调查方坦承“由于是网络调查,可能导致幸福感评判的偏差”。应该说,在网上回答心理专业炮制的测验量表,在信度上和线下并无不同,或可还能好一点。问题不是出在调查方式上,而是出在取样上。这次调查共对9072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其中2.7%为政府机关、非营利机构、科研人员,且所有受调查者中74.8%为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

调查方负责人如是说,“如果是一群40岁的公务员,和一群40岁的外资企业员工,可能结果就不是这样了。”结果会怎么样呢?给出答案其实容易。

不妨顺手拈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表明,根据被调查者的所属行业和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表示“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非常幸福”的那些公务员,依另一部分公务员对他们的称呼,“那是些当官的”。有没有灰色收入和索贿条件,实际待遇有九天九地之差,越是基层低阶公务员,牢骚越盛,越觉得不公与委屈。而“资浅”公务员生发期望值的参照物,正是“当官的”。

年轻、资浅、低级、无实权的大多数公务员,和“公务员主体”不是一回事,此公务员并非彼公务员。明了这个事实,就可以准确判断社科院心理所调查报告的“部分真实”了。

处在某个行业或岗位而自认不幸福,当然应该自主调整,就像许多从业者炒老板,辞职跳槽另谋高就。专业人士给谁提供咨询意见都会这么说,个人幸福是太大的事情,身份和工作让人不幸福,你没理由留恋那身份、那地方。

为什么不跳槽?答曰,还有进入“非常幸福”那一群中的希望,希望比其他人还要大些。对提拔、进步或“非常幸福”绝望的也不跳槽,原因只有一个:和那些非常幸福的比较,我确实很不幸,但是,其别的职业更糟糕,和我现在处境比,那绝对不幸福。

此话怎讲?自认不幸福的公务员都具备做权威解释的资格——我是干什么的呀!我所在的公权系统没制造出普适的好条件、好环境,这我怎么会不知道!

自认个人不幸福的公务员,其“组织幸福感”却很高,在参与人员并非精英群体的情况下,这并不矛盾——公众对他们群体的“社会尊重”本不是发自由衷,而他们没看透其中的虚假与无奈

第五篇:企业应如何应对员工跳槽及萌生[推荐]

企业应如何应对跳槽及萌生“反意”的员工?

对后脑生反骨的员工,是否一定要痛下杀手呢?

2006年8月21日,戴尔公司前副总裁麦大伟被任命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这是一周内从戴尔跳到联想的第三位高管。

三位高管的跳槽,这再次让戴尔公司创始人、主席迈克尔·戴尔(MichaelDell)有点“烦”。俗话说,金九银十,这不仅是销售的旺季,往往也是跳槽的高峰。并且随着年底的临近,这个高峰就像流感,非常容易爆发跳槽的“群发症状”。虽然层面各异,但他们的流失往往都会让企业大受损伤。

企业,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跳槽?又怎样将已萌生“反意”的员工软化下来? 防范:一叶知秋

“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说明凡事在于预防,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 对于员工跳槽,事先预防也很重要,而这种预防,并不是限制员工的自由流动,而是要做好相应的交接准备。所以,到了跳槽季节,必须警惕内外的一些异动。

一、内部蛛丝马迹

员工一旦有离职的意向,不管他掩饰得多么好,只要用心去观察,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举动,不正常的表情来判定事情的真相。

1.看言谈。

现象一:谈吐反常。有人的性格是刚性的,敢于公开表白自己的意见,谈论各项事务时皆兴趣盎然。在一个阶段内,却突然沉默如牛,低姿态朝天。这样,极有可能是他不想在离职前兴风作浪,想要静静地离开。

促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很多观点都得不到支持,公司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此人可能已心灰意冷,甚至萌生去意。

现象二:电话频率。在一段时间内,不时地接听私人电话,大大超出了平日频率,且接听电话的时候总是十分小心翼翼,甚至有鬼鬼祟祟的举动,总寻找偏僻的地方说话,见到人就慌忙躲闪,回头还不断地跟别人进行“描红”,这些情况,总是应该引起主管的警惕。

2.看举止。

现象一:大量搜集资料。一些员工在去另一家公司前,很可能会带走一些他认为重要的文件资料,因此,他会有计划地整理手头的资料;利用公司的复印机拷贝某些有用的文件,或者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电脑里储存的档案。

如果某些员工忽然积极地收集公司的各种信息资料,这往往是即将另谋高就的先兆。

现象二:猛然西装革履。某人上班穿得比平日要讲究得多。他也许平日里打扮得马马虎虎,现在却是西装笔挺,可能还特意去改变了发型,因为他随时会去应聘,或者随时等着对方人事部的面试。特别是在某一个阶段,不断地请假,而很多理由还不是很充分。

二、外部隐形触角

一个有规模的公司,通常与外部相关部门保持着一些联系,而通过这些部门,往往可以了解到企业内部的悄然变故或者正在发生的变故。

观察一:看猎头公司的身影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你发现猎头公司频繁盯住了自己公司,那就要小心自己的一些核心员工的跳槽了。

观察二:看竞争对手的反应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竞争对手对你的七寸掌握比较明显,比如对企业的价格变动,促销计划往往为对手所跟进,那要特别注意是否是出了“内线”。

应对:三剑合璧

事先的预防,充其量也仅仅是将损失的程度降低,但是,应对员工跳槽的关键,还是要从企业的自身找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向心力不足?吸引员工的动力是什么?搞清楚了这些内容,然后从体系制度上加以修缮,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一、事件前:全面预防

事前,是决定事件后果的第一道关口,如果这关失守,后面的策略将会出现被动。因此,在事前管理上,需要从道、术、计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防守。

1.“道”之策

道是主流、大道,是需要弘扬和重视的谋略。

(1)全面薪酬管理

“全面薪酬战略”是有效防止跳槽的策略之一。

公司给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分成“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的两大类,让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也纳入激励体系。比如,为完成工作而提供培训的机会、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等。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从而让员工具有胜任感、成就感和责任感。

(2)员工生涯规划管理

很多稳定的企业,多是基于一种温情的企业氛围和员工关系,让员工有种家庭备受尊重和关心的感觉,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是企业主动表达对员工关爱的手段。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于员工的发展,不单一地以晋升角度考虑,而是根据员工自身的兴趣、特点,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内、外部环境优劣势的详细估量,在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设计出员工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从而为员工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3)人才梯队管理

实际上,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后继有人,形成持续的动力。因此,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关键岗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如某岗位的人做得怎样、该人才流失对公司有多大风险等。并且以此做出接班人计划,甚至培养后备的梯队。如果有人突然离开,就应该有人立即接替,特别是关键岗位不能出现真空。

(4)企业文化管理

要想阻止集体跳槽,就要找出其根源,还需要从源头上预防,就是让员工感受到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如果一个公司的文化一片和谐,外界是很难挖墙脚的。

(5)舞台搭建管理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此次联想“挖脚”的绝招是,给予跳槽高管比在戴尔时高一级别的职位,这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极富吸引力,在他们看来职场机遇比金钱或者其它东西更为重要。

所以,应对跳槽的一个办法就是不让员工触及天花板,企业要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供“心大”的经理人重新起舞,往往可以达到双赢。

2.“术”之策

术就是方法,一些实际中的明策、正策。

(1)竞业限制管理

跳槽一般发生在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当中,企业领导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和这些人签定《聘用合同》及《竞业限制协议》。通过对竞业限制“圈里跳”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着名企业华为就是通过这种限制将员工流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同时也保护了企业技术竞争力。

(2)兴趣危机管理

据《2004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表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工作倦怠现象。很多人的流失部分原因恰好是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对此,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

日本索尼公司每周出版一次的内部小报上,经常刊登各部门的“求人广告”,职员们可以自由而且秘密地前去应聘。这种“内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动,为人才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3)招聘管理

招聘到合适的人,对跳槽的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公司招到的是不够忠诚、缺乏职业道德的员工,便很难通过后期的培养和共事让他对企业忠诚。所以,一定要抓好招聘关。

在招聘中,重视的不仅是其“知识”,还有人品和“态度”。另外,还要特别关注“适配度问题”,在招聘时就要从系统完善、岗位描述、人员要求等方面进行设计,寻找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一起工作。

3.“计”之策

也就是说,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使用一些的计谋,以此达到目的。

(1)人情管理

感情留人在国内还是有效的。充分沟通,加强员工关系工作,增强员工对团队的感情,是挽留员工的高级方式。日本索尼公司总裁森田一直都与同事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和往来,几乎每天都要与手下的职员共进晚餐,并且经常聊到深夜,这种方式对稳定团队起到重要作用。

(2)对手合作管理

竞争企业间为实现良性竞争,可自发或行业协会出面协调,签订《互不“挖人”协议》。如果你的企业是一家很优秀并注重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不妨率先发起这个联盟,可以有效防止自己的“人力资本”为竞争对手所用。

(3)文化活动管理

企业的工作乏味和单调,交流也少,因此需要交流、娱乐。比如设立“员工之家”、“健身活动室”,不定期地举办诸如“象棋大赛”、“围棋大赛”等比赛,以增加员工之间爱好交流。通过各种的接触,增加归属感,增进企业的凝聚力。

(4)员工家庭管理

家庭是员工的支柱,是后备力量。因此,作为企业,如果能让员工的家庭高兴,并以在这个单位为荣,那么这个员工必然会竭尽全力工作。因此,需要企业领导者经常关心员工的家庭问题,并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忧虑。

牛根生就用过这一招,为了让后方支持前方,老牛将高管的家属集中起来,聘请咨询公司给家属做培训,帮助他们端正大家和小家的位置,更好地支持企业工作。

二、事件中:对症下药

如果员工已经提出辞职,那么就需要真诚面对,通过离职恳谈,不仅可以将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并且还会收集到员工对企业真实的意见表达。

1.离职恳谈管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员工坚持离开,企业就不应该强行挽留。因此,离职恳谈首先要尊重员工离开公司的选择。

由于离职者的心态多半是对公司产生不满,一旦离开后可能会有诋毁公司的情形发生,对于企业形象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离职面谈可以预防很多不利于公司的行为发生。

并且,如果坦诚相待,可以引发他谈出很多对企业的负面看法。找出原因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而不是为了挽留而许诺许多空头支票。

2.对症下药管理

其实,这是恳谈之后的继续,在恳谈中发现员工的犹豫机会,完全可以对症下药。 比如,有的人是在丰厚薪水诱惑下跳槽。这时,你就需要考虑,这个人是否值得加薪。如果值得,就可以采取奖金许诺留人。

又如,有的人是在事业心膨胀下跳槽。如果此人可以胜任而且企业也有更好的舞台,完全可以实现共赢;或者告诉他,跳槽虽然是职场上升的捷径,但“卧槽”才是职场上的阳关大道,给他“一亩三分地”耕种,从而开拓出新的市场。

三、事件后:两面出击

“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这是对离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好诠释。离开企业的员工,如果管理得法,同样是一笔不小的资源。更是对离职延续管理提出的严峻课题。

1.“校友”管理

麦肯锡公司在旧雇员关系的管理方面投入巨大,他们给离职员工建立了一个名为“麦肯锡校友录”的花名册,他们把员工离职称为“毕业离校”,但这些身处各个领域的社会精英们随时都会给麦肯锡带来更多的商机。

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旧雇员关系主管”,专门负责保持与前雇员的联系和交流工作。通过交流与沟通,这些离职员工不仅可以为原公司继续传递市场信息,提供合作机会,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供职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感受。

2.“回头客”管理

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仅仅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因此,随着公司内“任务理念”的兴起,以前对“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紧闭大门毫无意义,反而需要更多的“吃回头草”的千里马。比如,摩托罗拉公司在员工离开公司后90天内重回公司,其工龄将在离开前的基础上延续计算。 后记

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的企业损失,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隐性损失,并不能直接从收益表上反应出来,往往同企业公关费用、运营费用等综合费用相互混淆,所以容易为人所忽视。并且,在中国人力资源相对充沛的市场环境中,普通员工的价值往往被忽略,只有高层管理者离职才引起企业的重视,但是这往往已经落后了。 企业要做好员工的稳定工作,不能眼光仅仅盯在管人,而是应该端正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认识,不要抱着重视挣钱的部门,压缩花钱的部分这种陈旧思想,也许这才是应对跳槽门的思想基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违约跳槽应赔款范文】相关文章:

跳槽违约金范文05-21

跳槽违约需要赔偿07-17

商品赔款制度范文06-01

跳槽的学问范文05-21

赔款收据04-14

跳槽个人简历范文06-06

跳槽是一门学问范文06-17

教师跳槽自荐信范文04-20

赔款承诺确认函04-11

你该跳槽了吗范文05-30

上一篇:四议两公开培训范文下一篇:王崧舟教学实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