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发改委人员名单

2023-01-04

第一篇:江西省发改委人员名单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江西发改委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依托江西省生态优势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良好工作基础,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根据《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总书记2016年初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利于发挥江西生态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探索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新路径;有利于保护鄱阳湖流域作为独立自然生态

— 1 — 系统的完整性,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探索大湖流域保护与开发新模式;有利于把生态价值实现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扶贫双赢,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探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围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积极探索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绿色富省、绿色惠民新路径,构建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格局,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三)战略定位

1.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样板区。始终把鄱阳湖流域作为一个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江、湖开发、保护与治理,建立覆盖全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改革试验,探索大湖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流域保护与科学开发发挥示范作用。

— 2 — 2.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合,突出绿色转型,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建立健全引导和约束机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率先在中部地区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3.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环境问题,创新监测预警、督察执法、司法保障等体制机制,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4.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深度融合,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绿色价值共享机制,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四)主要目标

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探索,到2018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流域生态补偿、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绿

— 3 — 色产业发展、生态扶贫、自然资源产权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更加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建立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发展导向牢固树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初步走出一条绿色崛起新路子;基本建立质量优先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城乡一体、水气土协同的监管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立绿色价值全民共享制度,生态扶贫取得决定性成果,生态产品价值得到更多实现;基本建立体现绿色政绩观的评价考核制度,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得到普遍施行,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出一批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85%,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8%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91万公顷,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用水量、温室气体以及主要

— 4 — 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江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基本建成。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 顺应并尊重鄱阳湖流域自然规律,突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探索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制度。

1.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推动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加快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2017年在探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相关技术规程、标准和工作方法方面开展试点,制定《江西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重点界定水流、森林、荒地、滩涂等产权主体,探索国家所有权和代表行使国家所有权登记的途径和方式。制定产权主体权利清单,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权利,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2018年出台《江西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实施方案》,整合组建江西省国有自然资源

— 5 — 资产管理机构,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2.加快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进一步细化主体功能区空间,2017年实现县级行政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界限划定全覆盖。在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财政、产业、投资、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体系。2017年启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和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导向,在萍乡市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试点。

加快推进全省“多规合一”。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级空间规划编制机制,2017年出台江西省空间规划,深入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工作,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省域空间规划与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模式,健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出台《江西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保护红线的分级管控、执法监督、考核评

— 6 — 价等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全省范围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和等级监测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休养生息制度。率先建立耕地保护信用奖惩机制。

着力探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将管制范围扩大到山水林田湖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2018年出台《江西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探索由一个部门负责全省范围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职责,2018年建立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权责清晰的管理制度,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3.积极探索流域综合管理制度

建立流域综合修复制度。深入总结推广“山江湖”系统治理经验,2018年出台《关于加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决定》。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与评价标准,强化对生态系统脆弱、环境容量较小流域的保护与修复。2017年起,在全省开展生态清洁型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探索村民自建、以奖代补、民间资本参与等治理水土流失的投入和管

— 7 — 理机制。在赣州市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动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健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2018年修订完善《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方法和途径,完善补偿资金筹措与增长机制,构建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流域上下游地区的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教育帮扶、园区共建等多种生态补偿模式。实施江西广东东江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区域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江西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水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水资源费动态调整机制。

创新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考核,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职责,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探索建立鄱阳湖流域的综合管理机制,整合省级层面流域管理职能,组建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委员会,对流域开发与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管理。在抚河流域探索将涉水规划、监管、执法等职责逐步统一到一个部门,统一行使流域综合管理职能,大力推动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出台流域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 8 — 4.健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制度

健全森林保护与管理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五河”及东江源头等重要生态区开展“禁伐”补贴和非国有森林国家赎买(置换)、协议封育试点。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制度。完善天然林管护体系,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探索生态公益林“以效益论补偿”新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护补偿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补偿制度。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将所有自然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建立鄱阳湖湿地监测评价预警机制。探索制定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监管,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和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在鄱阳湖湿地探索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加强长江江豚、候鸟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建立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机制。

(二)构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

围绕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预警、督察执法、司

— 9 — 法保障等体制机制,构建城乡一体、水土气统筹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体系。

1.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

建立环保、农业、水利、国土、林业、气象等部门协调机制,构建统一规范、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2017年启动环保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强化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下移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建设全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整合生态与环境数据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动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和预警机制。

2.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环保部门机构和职能调整,强化气、水、土环境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模式,落实企业排放许可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强化针对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监管和问责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机制。

3.改革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体制

— 10 — 建立健全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18年完成所有设区市环境保护督察,强化对地方的督政问责。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制,健全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在赣江新区开展城乡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和行政执法试点。在共青城市开展公安部门“环保警察”试点,建立公安、环保行政执法的联动机制和区域协作机制。

4.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司法保障机制

推进诉前禁令、先予执行、行为保全、修复性裁判等诉讼措施的综合运用,逐步建立符合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非法开发利用、环境公益诉讼等案件特点的审判规则。推动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健全法院、检察院环境资源司法职能配置,完善环境资源民事、行政、刑事、非诉执行案件的“二合一”、“三合一”或“三加一”的归口审理模式。建立环境资源领域专家库,保障专家通过担任人民陪审员、专家证人等方式参与环境资源司法活动。强化环境资源案件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资源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衔接机制,推动构建环境资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5.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健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机制,完善农作

— 11 — 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机制。建立规模化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补贴暂行办法,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建立财政和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以县为主、乡镇为辅、省市奖补”的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向社会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2017年在德兴、靖安、宁都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政府购买服务试点,2020年在全省施行。

(三)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着力完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

1.创新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探索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支农资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推进农产品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及可追溯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 12 — 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施好江西创新驱动5511工程和重点创新产业升级工程,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设立江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打造一批航空、中医药、新型光电、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快绿色生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探索服务业发展引导机制。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推广国家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做大做优做强江西生态旅游产业。推广“生态+大健康”产业模式,在南昌、宜春等地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以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

2.建立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

健全传统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在赣江新区等地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推进两化融合与制造业智能化,建立传统制造业“机器代人”奖励机制。以技术、环保、质量、安全为依据,健全产业准入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环境管控规划,建立工业园区环境容量评估制度。推动世界绿色发展

— 13 — 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投资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绿色贸易、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引进机制。探索建立产业转移地与沿海产业转出地协调机制,推动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绿色产业园区,有序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

3.建立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

强化节能降耗落实机制。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制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选择部分高耗能行业企业开展能耗双控、电机能效提升、绿色工厂(园区)等试点示范。制定城市综合体、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等能源使用定额标准和效能标准,对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限额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制度,鼓励自行车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支持有条件城市推行新能源汽车租赁。

落实资源节约制度。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新增建设用地考核办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水效领跑者”行动。总结推广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完善节矿制度,建立以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

— 14 — 合利用率为主要指标的矿产资源约束性红线。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在赣州市、德兴市等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立气候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制度,出台《江西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条例》。

完善循环经济引导机制。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2018年建立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探索制定汽车、工程机械等再制造标准体系,在南昌开展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生产、利用试点。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7年出台《江西省生产者责任延伸实施方案》。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南昌市、宜春市开展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出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行办法。

(四)构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培育生态环保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建立体现生态环境价值的制度体系,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新格局。

1.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

建立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机制,2018年出台《江西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

— 15 — 和合同节水管理,在南昌市和鹰潭市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设立生态环保领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投入。推动全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转变,2018年前全面完成企业化改造。

2.逐步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

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构建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探索将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污染治理成本、生态修复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核算范围,在价格中合理反映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制定初始排污权核定与分配技术规范、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实施办法,2018年制定《江西省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在造纸、印染行业开展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构建科学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落实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依托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林业碳汇等交易模式。推动出台《江西省

— 16 — 应对气候变化办法》,进一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安市、新干县、东乡县等3个全国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2017年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在完成山口岩水库水权交易试点基础上,继续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交易和流转试点工作。

探索建立用能权交易制度。2017年制定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在部分行业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探索重点行业用能权初始分配与交易制度。

3.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推动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金融机构开放共享。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推动建立银行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机制,积极推进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放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机制,依托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环境权益的统一交易、信息共享,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模式。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

— 17 — 和产品的监管协调。在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设立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探索创新绿色金融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

(五)构建绿色共治共享制度体系

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新模式,大力实施生态扶贫,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老区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1.创新生态扶贫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扶贫机制,加大对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建立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脱贫挂钩机制。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支持力度。在贫困地区开展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生态移民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完成生态移民38.5万人。组建100个绿色技术推广团队,建设100个绿色技术扶贫示范点。开展“绿色培训”,建立绿色创业扶贫基金,培养农村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带头人。支持上犹县、吉安县、乐安县、莲花县等开展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

2.建立绿色共享机制

— 18 — 探索建立负氧离子含量、硒元素含量等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的生态环境指标统计和发布机制,健全优质生态环境资源的推广和共享机制。推进有条件的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等逐步免费向市民开放,推动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区适当向公众开放,建设一批开放型绿色生态教育基地。推进绿色空间共享,实施城市拆围透绿行动计划,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绿地配比要求,实现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3.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全面推进环境质量信息、企业排污信息、监管部门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建立环境保护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在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建立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完善环境违法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规范发展环保组织,制定《江西省环保组织行为导则》,依法保障其行使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等权利。

4.健全生态文化培育引导机制

深入挖掘“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等江西生态文化底蕴,积极培育生态道德,将生态文化培育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推动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识。

— 19 — 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中小学校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生态环境监督员”。编制《江西生态文化史》,创作一批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优秀文化作品。

(六)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 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操作性,完善各考核评价体系的标准衔接、结果运用、责任落实机制,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

1.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

深入推进南昌市、赣州市、抚州市、吉安市、浮梁县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试点,2017年出台《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2018年率先在全省开展综合评价考核。进一步完善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加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按照《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对重点开发区重点考核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指标,对限制开发区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 20 — 2.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在萍乡市、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安福县、兴国县等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推进水、土地、林木等主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工作,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统计制度,探索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科学反映自然资源规模和质量变化。2017年出台《江西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指南》,逐步在其它市县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2018年编制出台《江西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3.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在萍乡市、赣州市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探索并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4.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实行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2017年出台《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将造成或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与未完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任务的责任一并列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类

— 21 — 型。建立生态环境损害分级制度,确定各类生态环境损害的分级调查权限,实现精准追责。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5.加强生态文明考核与责任追究的统筹协调

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追责统一负责制,由各级党委组织、纪检部门牵头,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环境保护督察等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考核标准衔接、考核结果运用、责任追究落实机制,推动出台《江西省统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评追责工作的若干意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强化沟通协作,协调解决试验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江西省要建立试验区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明确推进机构和人员配备,细化任务分工,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法治保障。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可以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推动试验区建设,试验

— 22 — 区重大改革措施突破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要按程序报批,取得授权后施行。

(三)鼓励先行先试。支持试验区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发挥试点对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真改革、善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整合试点示范。整合资源集中开展试点试验,将已经部署开展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婺源县等国家生态县等综合性生态文明示范区统一整合,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名称开展工作,遂川县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于都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景德镇市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吉安市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靖安县等国家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崇义县等全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修水县等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南昌市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各类专项生态文明试点示范,统一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平台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继续指导推动,对试验区试点示范工程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

(五)开展评估推广。试验区要及时总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23 — 经验和成果,2018年起每年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加强对试验区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必要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对试行有效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成功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实践证明不成功、不可行的举措,要及时予以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深入解读和宣传生态文明各项制度的内涵和改革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生动局面。

— 24 —

第二篇: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省发改委面试名单

2014年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试录用公务员资

格复审公告 2014-05-20 19:45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hb.huatu.com/ 作者:湖北人事考试网 来源:湖北人事考试

根据《湖北省2014年度省市县乡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实施方案》和湖北省公务员局关于资格复审的工作要求,现将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复审工作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资格复审对象

各招录职位通过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资格复审人员(具体名单附后)。

二、资格复审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5月23日上午8:30—12:00

地点: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大楼十二楼会议室(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东一路19号)

三、考生须提供的有关资料

1、笔试准考证(原件、复印件1份)

2、身份证(原件、双面复印件1份)

3、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1份)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历认证。留学回国人员还须提供教育部门学历认证和使领馆开具的证明材料。

4、在职人员须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加盖公章,确有困难的可在考察时提供)。对在职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选调生,还须提供所在单位或公务员主管部门出具的试用期已满、无约定或已满约定最低服务年限且单位同意报名的证明。选调生无论报考任何职位,均应具备两年及以上乡镇(街道)基层工作经历,乡镇(街道)工作经历必须是行政关系和实际工作都在乡镇(街道)(不包括挂职和借用工作时间),须提供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出具的工作证明。

5、报考职位所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如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证明、执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或外语等级证书等。

6、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证明材料主要包含考生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劳动(聘用)合同、社保缴费清单、银行或单位工资清单等,请考生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提供上述材料。

四、资格复审的方式

采取现场资格复审的方式,相关证明材料交人事处存档备查;笔试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由人事处查看原件并留存复印件。

五、注意事项

1、凡未在规定时间参加资格复审、主动放弃资格复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或不符合职位资格条件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在同职位通过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2、自动放弃资格复审的考生, 请配合我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个人弃权说明;

3、考生请注意保持通讯畅通,不要随意变更在专题网站上登记注册的各种联系方式。考生通讯方式变更的,请及时告知我委。

特此公告

咨询电话:027-87231254陈老师

附件: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复审人员名单(点击下载)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年5月20日

【重磅推荐】

第三篇:发改委

衡阳市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经济社会整体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在全省排位靠前,但由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持续趋紧,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化解,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本特点

全市经济运行呈现 “迎难而上,平稳发展”的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7.54亿元、增长13.7%,高出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位,其中,

一、

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5%、17.4%、13.4%,在全省分别排第##位、##位、##位。

(一)生产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542.22亿元、增长17.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位。其中,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4.46亿元、增长19.9%。农业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6.72亿元、增长3.5%。全市落实粮食面积878.7万亩,增长2.6%,其中优质稻450万亩,占全部粮食播种面积的51.2%。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带

1 动农户近5300户。服务业积极增长。实现增加值398.48亿元、增长13.4%,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但较上半年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4.4%,实现旅游总收入(不含外汇)同比增长34.5%。

(二)三大需求动力较强。投资高位运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51亿元、增长38.6%,增速较去年同期、今年计划目标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0.1个、8.6个和8.8个百分点,与岳阳并列全省第3位(湘潭39.3%、怀化39%)。全市200个重点工程已开工17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个,完成投资313亿元、增长62.6%。消费趋于稳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2亿元、增长17.7%,与全省增幅基本持平。前三季度,全市家电下乡备案网点1205个,销售下乡产品395730台(件)、增长1.2倍,销售金额10.24亿元、增长1.5倍;市城区商品房销售网上签约17115套、面积212.8万平方米、金额7.46亿元,分别增长24.4%、24.7%、53.2%。1-9月,CPI同比上涨5.4%、与上半年持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外贸持续上扬。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9亿美元、增长36.1%,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半年提高41.6个、5个百分点,实现了

一、

二、三季度持续攀升。加工贸易快速增长,1-9月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增长114.78%,欧姆龙自4月份计入我市进出口以来,已累计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4666万美元,居我市加工贸易榜首。

(三)发展效益积极向好。财政收入高位增长。1-9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亿元、增长46.6%,增速居全省第一,

2 高出全省13.3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3.49亿元、增长51.8%。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增长强劲,贡献增量13.68亿元,占税收收入增量的3/4,此外,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及非税收入也有较大贡献。城乡居民稳步增收。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5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66元、增长22.4%,增速分别较上半年提高0.2个、0.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分别高出计划目标0.8个、9.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提升。1-9月,全市11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19.37%,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分别提升62.3个、37.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1.65亿元,增长49.2%;亏损企业44家,亏损面较上半年下降18.5%;实现利税121.07亿元,增长61.9%,增速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分别提升16.7个、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8.73亿元、增长63.7%,增速较上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四)要素供应涨势趋紧。资金,截止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84.42亿元,较年初增加175.22亿元;贷款余额582.94亿元,其中新增贷款57.79亿元。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29.47亿元、32.26亿元,票据融资较年初减少3.93亿元。截止9月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07亿美元、增长26%,增幅列全省第###位,但是,实际到位内资同比下降10.9%、为139亿元。能源,完成调煤48.4万吨,为计

3 划目标80.6%。社会用电量54.3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33.2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1.8%和16.3%,列全省第8位和第5位。交通通讯,1-9月,全市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24.2%、30.7%;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18.7%、18%;邮政和电信业务量分别增长15.9%、16.3%。

二、存在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从紧、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中呈现较多困难和矛盾,主要是:一是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7%,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了0.1个和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幅也降低了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第

二、三产业分别较上半年增速下降1.5个和1.7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指标中,农业、服务业增、消费等分别低于计划目标0.5、1.

6、1.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回调的压力正在加大。二是工业下行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增幅4.9个百分点;特别是

7、

8、9月份分别只增长17.8%、17.1%、14.3%。规模工业中,1-9月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07.28亿元、仅增长2.5%、低于整体增速17.4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涨幅持续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前三季度已累计高出2.6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盈利进一步收窄。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欠账较多。前三季度,全市投资完成

4 量仅占计划的63%,与时间进度相差12个百分点;全市重点工程投资只完成计划(500亿元)的62.6%,与时间进度相差12.4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全市固定资产及重点工程投资任务分别达到307亿元、187亿元,日均任务分别达到3.41亿和2.07亿元,压力很大。四是要素供应持续紧张。资金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银行信贷门槛普遍高企,项目建设及企业流动资金融资均受到较大冲击,据调查,我市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上升约30%到40%,不仅加大融资难度,而且提高了融资成本。土地方面,据国土部门测算,我市全年用地总需求约3000公顷,前三季度已批回用地1000公顷,另有640公顷土地正待落实,预期用地缺口约1500公顷左右。用工方面,劳动力工资持续高位运行、技术工人短缺。1-9月,我市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增幅达15.4%;此外,建筑用工明显上涨,大工、小工工资分别达到约150元/天、100/天,接近沿海城市水平,且劳动力短缺。

三、宏观经济走势及全年预测

相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给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了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积极因素,只要迎难而上,继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我市经济有望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将顺利实现计划目标。

从不利因素看:国际上,经济复苏缓慢且存在再次衰退的压力。美国经济复杂仍十分乏力,就业增长疲软;西欧意大利、西

5 班牙等国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同时,债务危机正从政府层面向银行业扩大,欧洲20多家银行信贷评级被下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挑战,被迫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惠誉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这些发展趋势,导致国际市场萎缩且竞争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动,从而挤压了国内加工企业发展空间,9月份我国出口总额虽同比增长17.1%、但较上月回落了7.4个百分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月中旬在广东调研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它比过去表现形式不同,而且更加复杂了,更为严峻。国内,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国家从严宏观调控的政策正在生效,但也导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货膨胀仍然高企,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6.3%,超过上半年的5.4%。今年以来“三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齐升,传导至实体经济,导致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持续加大,投资正在放缓,企业利润下降,生产经营困难。从前三个季度的情况来看,我国GDP增速由一季度9.7%、二季度9.5%,回落到三季度的9.1%。影响到我市,今年以来一批重大项目如湘桂复线、衡茶吉铁路、南岳高速、娄衡高速等项目融资困难,建设进度放缓。预期四季度全市资金信贷、土地供应等难题解决不会有大的突破。市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少。主要是投资增长压力加大,三季度本应是我市项目开工和建设的高峰期,但从完成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城镇

6 以上新开工项目较二季度减少217个,全市新开工项目增速大幅下滑,减速的压力加大,预期四季度难有大的改观。此外,随着项目建设加快,在国家严控用地规模和土地指标“争夺”情况下,我市四季度土地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电力方面,受气候异常影响,预计全年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偏少25%-30%,水电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同时煤炭价格高企,电煤调集难度加大,目前耒阳电厂库存电煤在6万吨左右,低于电煤库存安全警戒线,省电网分配给我市的供电容量缺口在70万千瓦左右,我市后期电力供应保障难度较大。

虽然宏观环境趋紧,但我市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多有利条件,一是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不会出现大的衰退。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国家正在出台一系列新的经济刺激措施,积极应对。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制定六条金融措施和三条财政措施,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我市正在采取措施,促进银行放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二是我市城建投二期20亿元企业债券已经通过省发改委初审,即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将极大提升我市项目建设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及城建项目建设信心;三是我市获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湘商大会成功举办,签约项目165个,引资总额为883.85亿元,将加快我市转移产业承接,迎来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四是出口加区成功申报在望,以及富士康、中信等重量级企业投产达效和扩张,将极大增强我市产业发展动

7 力。

结合上述情况,对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分产业看,①第一产业,由于今年春夏我市遭遇特大旱涝灾害袭击,影响我市农业生产1个百分点以上,通过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三季度我市农业增长回升,如不出现重大灾害,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将完成增加值329亿元、增长3.5%左右,但仍低于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左右。②第二产业。工业方面,因为去年基数较高,二季度以来单月增加值增速环比回落,但由于企业年底赶订单,加上富士康等企业竣工投产,四季度工业增加值有望保持前三季度增长水平,预计全年工业增长17.2%以上、达到723亿元,增速超出计划目标0.2个百分点。建筑业在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年将保持在16%左右的增速。预计第二产业全年完成增加值在838亿元以上,增长17.1%以上、超出年初计划1.1个百分点。③第三产业,随着“两节”的到来,四季度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将会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三产业增速将达到15%以上,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将实现增加值604亿元、增长达到14%,低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从需求看,①投资方面,根据近五年来的规律,四季度为我市项目建设的高峰期,大批项目资金有望在年底拨付到位,以及项目单位继续追赶工期,预计四季度投资完成额将在340亿元以上、全年完成投资达到870亿元、增长36%,超出计划40亿元。②消费方面,受前年底消费价格翘尾因素影响,去年我市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今年我市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低于去年,但由于每年第四季度都将进入消费旺季,消费将进

8 一步扩大,预计第四季度增长21%左右、比前三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以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60亿元,增长18.6%,并有机会完成全年19%的计划目标。③进出口方面,今年以来,国际产品价格恢复增长,我市衡钢集团、水口山等进出口大户恢复国际贸易,同时欧姆龙、真星高科计入我市进出口总额,以及富士康开工投产,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量和质量。预计完成全年进出口增长35%,高于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第四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左右,全年达到1771亿元、增长14%左右、超出年初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全市除农业、服务业需要加大努力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都将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

四、措施建议

第四季度是经济发展的冲刺阶段,鉴于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建议进一步增强经济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敏锐性,采取稳妥有效措施,着力化解困难矛盾,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一)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投资快速增长。四季度,我市要完成3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及187亿元重点工程投资,任务十分艰巨。建议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速度,特别是要对重点调度的42个特大项目、93个“三个一”行动项目和200个重点项目,坚持实施倒排工期机制,确保按计划进度加快推进。抓好推进前期工作,对于今年必须动工项目,考虑从简或向上级部门

9 争取从简,完成相关审批程序。对于已申报国省部门的重大项目,要密切关心政策变化,时刻捕捉项目信息,及时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优化建设环境。对项目建设规划、设计等前期手续和临时用水、用电、用地手续,要限定时间短期内办好,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强行阻工等困难,有关单位要无条件调处到位,保障工程顺利施工。

(二)抓好要素保障,满足生产建设需求。筹措建设资金。对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银行承诺的信贷资金、客商签约的外来资金,加紧协调,尽早拨付到位,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大对 “湘商大会”等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提高签约项目资金的到位率。加紧推进市城建投二期2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探索引进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保险基金注资衡阳。扩大用地空间。积极争取富士康工业城、中国五矿等重大工业项目、高新技术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用地计划指标省里单列。继续加强与国、省衔接,争取年底前我市用地指标争取有新的突破。加大力度,推进城区闲臵土地开发利用,腾出新的用地空间。突出煤电油保障,继续做好调煤保电工作,加强对煤电油运供应情况的监测、预警和调度,煤电油运供应重点倾向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三)强化服务职能,推动工业稳中上升。用好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加强银企协调,促进银行放贷,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加紧抓好衡阳出口加工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衡阳衰退型老工业基地申报建设,抓住国家级承接产

10 业转移示范区落户衡阳的机遇,加强国、省衔接,争取尽快落实一批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工业发展。拓展产品销售市场。采取举办产品展览展销活动和产品销售对接会等形式,促进产销对接,稳定市场、扩大客源,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员工宿舍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的承载和配套能力,为大型招商引资企业的入驻做足准备。认真抓好节能减排。严格落实各项考核目标责任,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实施各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四)落实优惠政策,努力扩大消费市场。抓住年底消费旺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要促进农民增收,重点要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到位。要改善消费环境,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大力推进连锁经营进村镇,加大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着力营造放心、称心的农村消费环境。要挖掘消费潜力,继续召开“房交会”,整顿、规范、扩大二手房交易市场,加强银行住房消费贷款支持,稳定和促进住房消费。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和市场整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城乡消费预期。大力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制定和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动实现服务企业用水、用电与工业同价,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与质量。

第四篇:发改委审批

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核

审批主体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子项一: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项目建议书审核

审批条件 1.符合市政府投资范围; 2.符合国家和本市的产业政策;

3.符合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4.符合本市区域布局; 5.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6.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生产性项目,取得生产许可证;

7.教育、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利等项目,应取得相应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8.国家及本市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材料 1.项目申报单位报批函或请示;

2.由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符合国家规定内容与深度要求的项目建议书; 3. 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

4. 对需要新征建设用地的,需要与用地单位的征地协议;对与其他部门联建的,需要提供联建协议,以及国土部门对该项目用地的征求意见复函;

5. 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此外,工业生产性项目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应提供生产许可证;新设立学校的教育项目需提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医疗机构项目需提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需提供市信息办审查意见;水利项目需取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核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评估论证及上报市政府审批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符合审核条件和标准的,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不符合审核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子项二: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核(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贴息)

审批条件 1.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 2. 符合有关工作方案的要求;

3. 符合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安排原则; 4. 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5. 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6. 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申请材料 1. 资金申请报告;

2. 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3. 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4. 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5. 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6. 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7. 申请贴息的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

8. 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9. 国家发改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核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评估论证及上报市政府审批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符合审核条件和标准的,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不符合审核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子项三: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核(申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审批条件 1. 符合国家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政策及使用规定; 2. 符合国外贷款备选项目规划;

3. 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4. 国外贷款偿还和担保责任明确,还款资金来源和还款计划落实; 5. 国外贷款机构对项目贷款已初步承诺。

申请材料 1. 资金申请报告;

2. 项目批准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或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文件或项目备案文件); 3. 国际金融组织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项目,提供国外贷款机构对项目的评估报告;

4. 申请使用限制性采购的国外贷款项目,出具对国外贷款条件、国内外采购比例、设备价格等比选结果报告;

5. 需安排配套资金、承担贷款偿还责任或提供贷款担保的,应提供相关材料。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核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评估论证及上报市政府审批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符合审核条件和标准的,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不符合审核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权限内政府投资项目审批

审批主体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政府投资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使用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议书须报市政府批准)

子项一: 市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审批(权限内) 1.符合市政府投资范围;

2.符合国家和本市的产业政策;

3.符合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4.符合本市区域布局; 5.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审批条件 6.项目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

7.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生产性项目,取得生产许可证;

8.教育、医疗机构和重大信息化项目等,取得相应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9.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其他条件。

注:信息化项目应当符合上述审批条件中的

1、

2、

3、

6、

8、9。

申请材料 1. 建设项目属地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市属各部门或计划单列单位的报批函或请示;

2. 由具备符合相关规定的工程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符合国家规定内容与深度要求的项目建议书; 3. 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

4. 建设项目需取水的,需要提交水资源论证报告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5. 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此外,工业生产性项目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应提供生产许可证;新设立学校的教育项目需提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医疗机构项目需提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新设立殡葬机构需提供民政部门批复文件;农业生产、濒危植物和动物资源生产等需要取得相应许可的,应当提供相关的许可证件。 注:信息化项目的申请材料应当提供上述申请材料中的

1、

2、5,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还需要提供市信息办等相关部门审查意见。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评估论证及上报市政府审批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子项二: 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做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不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市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权限内)

1. 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内容和要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取得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批准意见; 3. 政府投资以外的资金筹措平衡方案成熟;

4. 需区县政府配套资金的市政府投资的农林、水利、小城镇等建设项目,承诺资金已落实; 5. 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通过专家评估;

6. 需征地的项目初步完成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7.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审批条件。

注:信息化项目应当符合上述条件中的

1、

3、

4、

5、7。 审批条件

申请材料 1. 建设项目属地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市属各部门或计划单列单位的报批函或请示; 2.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3. 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4. 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 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6. 对交通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提供交通部门出具的交通影响评价意见; 7.政府投资以外的资金筹措平衡方案说明材料; 8.按国家规定内容和要求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9.需区县政府配套资金的市政府投资的农林、水利、小城镇建设项目,承诺资金已落实的证明; 10.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申请材料。

注:信息化项目应提供上述材料的

1、

2、

6、

7、10。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专家评估论证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做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不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市政府投资项目的概算审批

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准;

2. 总概算投资未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总投资估算的3%,初步设计方案建筑面积未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面积的5%;

3. 按规定应组建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项目法人已组建成立;

4.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条件。

注:信息化项目应当具备上述条件的

1、

3、4,并且主要招标工作基本完成。 审批决定

子项三:

审批条件

申请材料 1. 项目申报单位的报批函;

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3. 按规定编制的初步设计方案、概算及图纸;

4. 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或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5. 按规定应组建项目法人的建设项目,项目法人组建的有关证明文件; 6.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材料。

注:信息化项目应提供上述材料中的

1、

2、

3、

5、6。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专家评估论证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子项四: 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做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不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市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计划审批 1. 取得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 2. 取得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

3. 土地部门已经完成土地划拨或出让手续,项目单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施工条件;

4. 已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5. 市政府投资和其他建设资金已落实;

6. 实行代建制的项目,代建人已确定,代建合同已签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项目,项目法人已成立; 7.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审批条件。 注:信息化项目应符合上述条件的

5、

6、7。 审批条件 申请材料 1. 项目申报单位报批函;

2. 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

3. 土地部门已经完成土地划拨或出让手续的材料,项目单位完成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施工条件的材料;

4. 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 5. 缴纳有关税费的证明;

6. 市政府投资和其他建设资金已经落实的证明;

7. 实行代建制的项目,提交代建人有关材料及代建合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项目,提交组建的项目法人有关材料;

8.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注:信息化项目应提供上述材料中的

1、

6、

7、8,并提供相关批复和招投标文件。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专家评估论证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子项五: 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做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不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市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决算审批

1. 建设项目已经市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计划; 2. 项目已按批准的设计文件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1. 项目申报单位的报批函; 2.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的证明; 3.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文件;

4.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审批条件

申请材料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专家评估论证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子项六: 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做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不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资金申请报告审批

1. 建设项目原则上应为在建项目或者是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的新开工项目; 2. 属于国家及本市政府投资补助或者贴息的范围; 3. 项目的整个建设期间内未获得过贴息或者补助; 4. 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其他审批条件。 审批条件

申请材料 1. 建设项目属地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市属各部门或计划单列单位提出的资金申请报告; 2. 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3. 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影响分析报告批复;

4. 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审查意见;

5. 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含规划意见书、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6. 对申请贴息的项目已使用贷款的,应提供贷款银行的付息单; 7. 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注:信息化项目应提供上述材料中的

1、

2、7。

审批收费 办理时限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澄清、补充或者完善的内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不含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专家评估论证的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限的,由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审批决定 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做出给予一定投资补助或者贴息的书面决定;不符合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

第五篇:发改委 工作汇报

发改委前三个季度主要工作汇报

前三个季度,发改委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前9个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08亿元,增速达到12.4%,增速居全市末位。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13亿元,增速达到19.7%,增速居全市第六位。

二、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2010年全县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0个,总投资54.0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1.73亿元。截止9月底,已开工建设项目119个,累计完成投资36.04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86.4%,比8月底增长20.6个百分点。其中已完工项目66个,在建项目53个,未开工项目11个。

政策性资金项目争取17个,总投资19730万元,其中政策性资金9921.9万元。

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今年共实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81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271万元,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464万元,占总投资量的41%。

三、规划工作稳步开展

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按照领导组要求,我委对“十二五”规划体系进行了分工,划分主体功能区规划2项、行业综合规划9项、专项子规划35项,并分解到各有关单位,目前各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我委在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总体纲要,并请省发改委有关领导进行了指正。下步还要征求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提请人大、政协,予以指正。

我委已经完成了“十二五”项目库的第二次修订,目前正在结合各行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第三次修订,及时调整、完善项目库,为我县“十二五”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快入驻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开展 近日,我委联合13家联审联批部门在产业集聚区组织召开了第三批入驻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联审联批工作会议,对准备入驻的30余家企业进行了预审,提出了预审意见。

五、持续加大工业企业服务力度

今年,我委共筛选河南##冷藏汽车、 ##冷藏汽车、天源脱硫石膏、 ##葡萄酒新厂等13个项目申报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筛选中泉路桥、##电器二期、金湖波水泥、科农食品等19个项目申报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目前均已上报至省发改委,申报的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投资建设,补充完善各项手续。其中,我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

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项目获得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中央补助资金560万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专用汽车、##冷藏汽车有限公司年产3000辆冷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年产20万冷柜、民安建材有限公司年产4亿块蒸压砖、中泉路桥有限公司年产400台起重机械、君启起重有限公司年产400台起重机械、天成路桥有限公司年产100台起重机械等7个工业项目被纳入省“双千工程”实施。积极配合##电厂做好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项目的前期手续尽早报批,并纳入省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我委按照省发改委有关通知精神,将河南##冷藏汽车有限公司、##电器有限公司、##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作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申报至省发改委。

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到位情况差。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重点项目筹措资金困难,贷款难现象并存。二是大项目少。过亿元的项目少,完成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仅为20%,仅高于#县。三是土地供应成为影响项目开工的主要因素,产业集聚区用地有限,企业征地手续报批周期较长。四是项目开工前的拆迁、清障、补偿等工作与群众协调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按期施工。五是基本建设程序多,周期长。

下步计划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好2010年的国民经济发

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便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经济发展合理化建议。在总结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提交县人大讨论通过。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政策性资金争取等方面搞好专题调研,供领导参考。

2、按照省市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把“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报送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四大家及相关部门,认真做好与省、市各行业部门的对接与修编。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投资领域,与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结合,加快“十二五”项目库建设,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超前谋划出一批符合民权实际、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管理,不断修订完善项目库建设,对入库管理的项目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争取多纳入国家和省、市项目计划盘子,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强化项目建设动态管理。认真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五项机制”,健全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三项制度”,促进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适时召开项目建设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项目建设信息监测,继续实行项目建设月报制度,强化项目稽查管理。对每一个中央投资项目进行倒排工期,合理安排建设节点,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动实施,研究解决阻碍建设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重点督查建设手续是否完备,建

设进度是否能够按节点完成,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达标。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重点督促前期工作推进,建设手续加快办理,建设程序加快开展,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成。同时,按照以工业为主、基础建设为辅的原则,从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筛选好、论证好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当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确保纳入省市重点管理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完成。

4、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根据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向和中央扩大内需的若干政策,做好政策性资金项目的谋划和申报工作,重点做好2011年国家扩内需项目资金和节能减排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对已上报政策性资金项目,继续组织有关单位搞好赴省进京衔接工作,争取都能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并得到上级批复,对已争取到的政策性资金项目,进一步盯紧,加快项目完成,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同时,搞好项目信息发布工作和全县政策性资金项目考核认定工作,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5、组织好、实施好2009、2010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工作,做好迎接省市以工代赈办对我县以工代赈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6、会同统计局,争取完成市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7、深入推进“联审联批”工作,严把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加强督促督导,做好企业建设项目的核准备案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四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西省发改委人员名单】相关文章:

江西发改委范文05-20

甘肃发改委领导名单08-11

朔州市发改委领导名单03-05

发改委情况汇报05-07

发改委备案申请04-11

发改委工作思路04-23

发改委价格范文05-19

发改委软件范文05-19

发改委职能范文05-19

发改委章程范文05-19

上一篇: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下一篇:绩效考核自查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