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功能泛娱乐化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寻对精神层次的需求,向往以娱乐的方式达到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的精神放松。在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催生出一种超出娱乐本身属性、“异化”了的娱乐思潮——泛娱乐化思潮。这种不良思潮以其内容的浅薄性、感官的刺激性、形式的多样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渐向大学校园渗透蔓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泛娱乐化思潮犹如一种“精神鸦片”,它一方面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弱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侵蚀大学生的崇高理想,扭曲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而且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泛娱乐化思潮损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消解先进文化育人功能,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若放任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泛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就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深入分析泛娱乐化思潮在大学校园蔓延的原因,可以看出,社会环境的开放性,包括社会思想的多元、西方价值的渗透、媒体的推波助澜、网络的普及应用,为其提供了“大气候”;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包括价值导向的缺乏、娱乐活动的泛化、文化内涵的肤浅,为其提供了“小环境”;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接纳性、缺乏足够的信息鉴别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尝鲜欲,则是最主要的内因之所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有效应对泛娱乐化思潮的不良影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一方面,要通过优化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着力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价值的引领力;另一方面,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以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建设健康高雅校园文化,增强先进文化的渗透力;同时,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对泛娱乐化的免疫力。

关键词:泛娱乐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策略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3.1 创新点

1.3.2 研究难点

1.4 技术路线

1.4.1 写作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泛娱乐化概述

2.1 泛娱乐化的内涵与特征

2.1.1 泛娱乐化的内涵

2.1.2 泛娱乐化的特征

2.2 泛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2.2.1 传统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

2.2.2 网络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

2.2.3 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泛娱乐化倾向

3 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1.1 弱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3.1.2 侵蚀大学生的崇高理想

3.1.3 扭曲大学生的历史认知

3.1.4 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3.1.5 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3.2 泛娱乐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2.1 损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3.2.2 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2.3 消解先进文化育人功能

4 泛娱乐化在大学校园蔓延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环境开放性的影响

4.1.1 社会思想的多元

4.1.2 西方价值的渗透

4.1.3 媒体的推波助澜

4.1.4 网络的普及应用

4.2 校园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4.2.1 价值导向的缺乏

4.2.2 娱乐活动的泛化

4.2.3 文化内涵的肤浅

4.3 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4.3.1 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接纳性

4.3.2 青年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尝鲜欲

4.3.3 青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信息鉴别能力

5 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5.1 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价值的引领力

5.1.1 优化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5.1.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5.1.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5.2 建设健康高雅校园文化,增强先进文化的渗透力

5.2.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5.2.2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5.2.3 以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5.3 加强网络生态环境治理,增强网络空间的净化力

5.3.1 依法依规加强社会传媒管理

5.3.2 积极主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

5.3.3 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5.4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对泛娱乐化的免疫力

5.4.1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5.4.2 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5.4.3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上一篇:汉学论著翻译规范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