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

2023-03-11

第一篇:我不是药神影评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读后感

生命的悲情与救赎

——观《我不是药神》有感

一部好的电影总能触动人心灵中的某些情感,《我不是药神》正是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好电影。观影后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是感悟!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命运改编的电影。主角程勇是一个神油店老板,他离婚、困窘到交不起房租,甚至为儿子买一双球鞋也是倾尽所能。而他的父亲常年瘫痪,患上了血管瘤,需要一大笔钱来动手术。最终为了给父亲凑治病的钱,答应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去印度走私廉价药——印度格列宁。一瓶正版格列宁售价4万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价500元一瓶,走私到国内卖5000元一瓶,为了挣钱程勇拒绝了低价。在正版药的天价压力下,走私印度格列宁的程勇摇身一变,成为众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有钱让父亲动了手术,自己也当上了一家小公司的老板。然后他开始面对真正的生活,他看到了看似繁荣的生意背后的真相,刑罚等着他,警察在找他,他害怕了。他选择了逃避。他中止了卖印度格列林,迫不得已将销售渠道提供给了卖假药的张长林“张院士”。张院士因提价过高被患者举报逃亡并被捕。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因买不起天价药而病情恶化自杀,无数白血病人因为买不起天价药,连活着都困难。为了救这些患者,他到印度2000元一瓶买了格列林,500元一瓶倒贴亏本销售。他想做一回神,他想救赎自己对吕受益,对彭浩的亏欠。警察查假药更严了,警察找到了服用假药的病人,希望他们供出假药贩子。在拘留所里,一位老人说的话让人深思。“4万一瓶的药我吃了三年,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我不想死,我想活着。领导,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就能确定你这辈子不得病?”这是广大患者的真实写照。最终,程勇还是被捕了。送刑车一幕最为感人。一路上,迎着勇哥的脸的车窗中,反衬出无数送行的病患的面容,众多还在拼命求生的病患默默地摘下他们的口罩,对着慢慢驶过的刑车行注目礼。

程勇最初只是一个贫困交加的小人物,销售有疗效的仿制药只是生活所迫。吕受益、黄毛、为给女儿治病而跳钢管舞的女郎,一个个鲜活的悲情人物,程勇在卖药过程中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程勇得知自己停止代理印度格列林,而使吕受益生命垂危。对白血病人的怜悯之心让他硬不起心肠。为了救朋友,程勇甘愿冒大风险再次亏本销售格列林,尽管明知是违法。这时他不为金钱,只为救人。程勇的灵魂已经得到了救赎,从当初唯利是图的小人物,成长为悲天悯人的“药神”。从程勇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然而法律是威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程勇因贩卖假药罪而入狱,获罪三年。缓慢开进的囚车、最后程勇的减刑也说明了法律的温情。正是因为法律的约束才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这是一个严肃题材具有社会意义的电影。当国家落后、人民窘困,天价药让患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尽管勇哥的个人结局并不理想,但是他的行为却推动了整体社会的进步。现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抗癌药已经进入医保,医保报销甚至高达90%。这离不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无数人的努力。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个生命的悲情与救赎的故事,既不是快意恩仇的武侠剧、也不是悬疑重重的推理剧。它反映的现实问题,发人深省、只要用心体悟,就会获得好的感受。

第二篇:我不是药神感想

对经济法的理解

经济法具有一般法律的基本特征,即国家意志性、特殊的规范性和应有的强制性。 1保证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控制经济. 2规范市场主体。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各类主体做出规定,并对各种主体的内部和外部权利义务关系做出一定规范,保证市场主体的规范化,从而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3制定市场活动规则,维护市场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税法、证券法、会计法、票据法、知识产权法、市场秩序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

金融工作是在经济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超越经济法! 案例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个保健品商贩程勇机缘巧合下,也可说是被生活逼迫下铤而走险从印度带回了对中国内地来说是天价药的仿制品“印度格列宁”,并救了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最后因私自贩卖药而引起警方调查的故事。 电影中人物几乎都是底层的普通民众,但鲜活的人物形象却深入人心。主人公贩卖仿制药原本也只是图钱能给自己生重病的老父亲接着看病,不能因缺钱而不能继续活命。但在贩卖“印度格列宁”的过程中却和白血病这个群体中的小人物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体验到在这个白血病群体中友谊的纯真,或是生命的顽强与渺小,在体验了贩卖药带给自己财富的同时,更是出于对法律的敬畏或害怕又停止以此赚钱,改为做一门正儿八经的工作,但在直面同伴的死亡后,他又不惜赔本继续贩药来帮助白血病病人。

剧情在“情”与“法”之间纠结,又在“对”与“错”中交错。但最后的法律还是给了“人情”的关怀——在病人的集体申请下,程勇得到了减刑。

分析

电影的主人公非法出售未经国家批准的药品,肯定是违法的,但是这个药确实是治疗白血病的药品,而且价格非常低廉,影片中,普通家庭的患者根本吃不起正规的药品。但是出售,走私药品必然也是违法的,这就引发一系列伦理思考。 电影的英文片名翻译的非常巧妙:DyingtoSurvive,survive和dying这样一对矛盾体共存。剧中人物也都展现出人性矛盾的多面。

这部片子几乎不存在好人和坏人,唯一的大反派就是利益熏心的药厂了吧。一瓶正版药卖两万多块,盗版的零售价不过两千。但是药厂真的黑心吗?在谩骂药厂时,药品的研发成本往往被人们忽略。药物的成本,也不是那些粉末、药片或者胶囊,还应包含数载的实验,以及该药厂其他无数研究项目,投入巨资没有成果的沉没成本。天价药物背后包含着天价的研发成本,况且药厂只能在有限的专利保护期内独家生产制造销售新药,以垄断的地位来赚回成本,赚出研发其他药的资本。

“救命的不是程勇,而是格列宁。”这么有效的药物,投入这么多人力成本实验成本,花了半个世纪才研发出来,产品卖几万块一瓶,也不能算黑心。铂金包卖几万块,怎么没人说爱马仕黑心?因为买不起铂金包不会死,但能不能吃得起药,则直接决定能不能活下去。

问题是,不买这个药会死,买了这个药,一个月几万块的买命钱,让普通人生不如死。

站在客观的角度,我们应该要想的是如何让企业能够继续研发新产品同时百姓又能买得起吃得起,中间那个度应该怎样拿捏才适当?

这是企业、政府、社会以及我们所有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政府,为了百姓能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应该极力降低特效药关税,和相关国家达成战略合作,就双边贸易进行协作,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其次,药企也要积极和国家各科研机构合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创新、加大科研的方式,制造出自己的新药,这才是根本。然后是社会,特别是公益组织,也应该对病患群体多加关注,让病患群众感受到温暖。

故事的现实原型陆勇是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在高药价的逼迫下,走上了海外代购国外仿制药的道路,他也通过网购的信用卡为很多病友代购了这种药物,被称为“抗癌药代购第一人”。

也正因为代购仿制药,他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抓获。

幸好,这个故事不是悲剧,却是令人惊喜的大圆满戏剧!2015年1月27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对“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向法院撤回起诉。同年2月26日,沅江市检察院对陆勇作出不起诉决定。

那为什么影片中的程勇被判刑,现实的陆某缺是无罪?

陆勇的案件的分析是,陆勇本身就是患者,买药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虽然大量采购,但这是白血病患者群体购买药品的组成行为,购买是因为药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用来销售牟利。只是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但因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情节上给与谅解,不当犯罪处理。而程勇在前期是以牟利为目的进行的买卖!

第三篇:洋葱新闻:“钱就是命” 《我不是药神》中你忽略的细节都在这里了 2018年07月08

洋葱新闻:“钱,就是命!” 《我不是药神》中你忽略的细节都在这里了 2018年07月08

2018-07-08 21:41 | 洋葱

“我不想死,我想活!”(强烈建议点开歌曲观看本文)《我不是药神》被称为近十年来最好的国产影片,在还未开始公映的时候就赢得了业界无数的掌声。对于“阅片无数”的影痴洋葱来说,自然不会放过去影院一睹精彩的机会。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写一篇影评,我迫切地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四处奔腾无处释放的情绪。这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片——所有伟大的喜剧片,它的内核都是悲剧。本文涉及部分剧透……其实是否剧透已经不重要了,剧情大家应该早就都知道了,一个卖印度神油的奸商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个剧情是不是有些烂大街?但是这样一个“烂故事”却在一群戏鬼的演绎下,释放出让人飙泪的能量。主角程勇。一个卖印度神油的小奸商,整天窝在一个“商住两用”的破门面房里,靠玩电脑自带的纸牌游戏打发时间,虽然他卖的是货真价实的印度走私神油,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穷困潦倒。交不起房租,整天被房东催债,跟离异的前妻关系紧张,甚至还在律师的注视下大发神威“打老婆”……开头短短的几个镜头,把一个上海街头小赤佬、小瘪三的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与前妻的风光体面相对比,更加凸显了程勇作为一个落魄中年的社会地位。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前途被人鄙夷的油腻中年男,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慈爱的一面。大澡堂里亲自给儿子搓澡,举止间满满地父爱。为了照顾儿子的“面子”买一双鞋,他掏出了钱包里的所有积蓄。而当前妻拿出优厚的“补偿”让他同意放弃儿子监护权的时候,他骂骂咧咧地说道:“你这是让我卖儿子?”然后起身就疯狗一样扑向律师和前妻。作为一个儿子!程勇又向我们展示了他孝顺的一面。看到养老院护工伺候瘫痪的老爷子不够耐心,就要过饭盆来自己喂,虽然爷俩之间的谈话充满了火药味儿,但这不影响他小心翼翼地喂老爷子吃粥。老爷子的重病要开刀,但是七位数的医药费对程勇来说却是天价,他连房租都付不起了!为了救老爷子,程勇决定铤而走险,走私药物……这里,又欠牵出了影片第二个关键人物,病友吕受益。这个坐起来总是夹着腿的标准娘炮。总是穿着廉价的外套,脖子上总是挎着一个皮包,脸上总是捂着三四副口罩,瘦高的身材总是微弓着腰,油腻的长发像是在网吧通了一个月的宵,神色抑郁但是一说话就是一脸谦卑的笑。这是吕受益给人的最初印象。吕受益得了白血病,要靠一种叫做“瑞士格列宁”的药物维持生命,这种药一瓶四万多,作为一个从里到外散发着穷逼气息的人,吕受益根本吃不起。但是这个看起来畏畏缩缩的上海小男人竟然独辟蹊径,找到了一种可以代替格列宁的仿制药——印度格列宁。价格只有瑞士格列宁的十分之一不到。影片刻意塑造了吕受益“上海小男人”的形象。吕受益身上那股特有的精明气质,从几个简单的镜头就可以看得出来。在病友们一起到瑞士格列宁中国总代理的大楼前抗议的时候,所有病友都在义愤填膺地摇旗呐喊,只有吕受益畏缩地躲在后面,鼓着腮帮子大口刨着鸡腿盖浇饭。看到病友跟保安“缠斗”在一起,吕受益鼻子里“嗤”了一声。如果不是舍不得嘴里那口饭,我估计他会朝地上吐一口痰表达自己的不屑。导演用了很多镜头语言来刻画吕受益的精明。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是,所有病友都把印着抗议标语的衬衫套在衣服外面,唯有吕受益把衬衫严严实实地包在了外套的里面。与其说吕受益是来抗议,不如说他是来看戏。精明的吕受益知道,所谓的抗议并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他想到了更务实的一点——自己找替代药。上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可惜这种印度格列宁是禁售药,要想吃就得自己从印度走私,吕受益没那个胆量,就想物色一个冤大头帮忙——上海话叫做“冲头”。通过开旅馆的“不举”老大爷的介绍,吕受益认识了卖印度神油的程勇。既然是卖正宗印度神油的男人,那么他肯定有从印度走私的渠道。吕受益的判断很准确!两人第一次碰面,不需要开口说话,空气中就充满了“语言”。程勇看吕受益的眼神里充满了嫌弃和不屑,吕受益看程勇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和扭捏,四万多的药用几千就能买到,这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大大地啊!看着吕受益兴奋的眼神,程勇却没有被巨大的利益冲昏头脑。作为一个在道上混的小瘪三,程勇也是个明白人,你这是违法的事儿,我不干!利润越高,风险越大,我不是傻子!程勇像赶苍蝇一样把吕受益往外轰。但是吕受益并没有轻易放弃,他不由分说地在程勇的名片儿上写下了自己的电话,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吕受益手里经常捏着一个橘子,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先一脸真诚地说:“吃个橘子。”举止间的懦弱和唯唯诺诺,却掩不住他骨子里的精明。就像他的名字吕受益一样,他是个喜欢“受益”的人。这样一个容易讨人厌的娘炮,却只用几句话瞬间扭转了形象。吕受益邀请程勇去他家吃饭,还兴致勃勃带勇哥看自己的孩子。两人望着摇篮里的宝宝,吕受益一脸柔情地说道:“当我患病的时候,孩子在肚子里才5个月,自己每天都想着自杀。”然后吕受益又说:“孩子生出来后,一看见他我就不想自杀了,他要是早点结婚啊,说不定我能当爷爷的哦!”两句话,戳中了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孩子,才是吕受益人生的依托。他所有的谦卑和努力,只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活下去!一个为了保命,一个为了救人。为了命!两个落魄的中年男人走在了一起。程勇回到了“熟悉”的印度,遇到了出租车司机大胡子,在大胡子的引荐下见到了印度格列宁工厂的老板。程勇说出了来意,并表达了想要代理印度格列宁的想法。为了让老板把代理权交给自己,程勇说道:在中国有很多病人买不起正版药,而(你)的药很便宜,很有市场,能救很多人的命。老板一边玩着电脑上的纸牌游戏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原来你想当救世主?”程勇摇摇头,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要当什么救世主,我就是想赚钱。“命就是钱!”程勇一本正经地说道。如果没有开头的铺垫,程勇说这句话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但是想到等待医药费救命的老父,还有即将失去抚养权的儿子,程勇这句“命就是钱!”却像是看透世间百态的大彻大悟。拿到代理权,通过印度远洋货轮上的大厨把货物顺利走私到国内。看着满满一箱子的印度格列宁,吕受益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地抚摸着程勇的大腿……陆勇可一点也不兴奋,他知道药进来了是一回事儿,怎么卖出去又是一回事儿。为了“骗”程勇去印度走私,吕受益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个药在国内会很有销路,但是当真正销的时候,两人却发现前面没了路……没有人相信这两个看起来就不像好人的药贩子!即使吕受益把口罩摘下来身体力行地表示自己也是吃这种药的病人,也没人愿意搭理他。走投无路的程勇把气全洒在了猪队友身上,吕受益呲着牙,一脸的谦卑笑容,勇哥,我认识一个人,她有办法帮我们卖药!这里,第三个关键人物出来了,刘思慧,一个在夜场跳脱衣舞的女人。虽然身材火爆,钢管舞也跳得很好,但是眼角的鱼尾纹说明她已经不年轻了。看着活力十足的刘思慧,再看看形容枯蒿跟僵尸一般的吕受益,陆勇不敢相信白血病人也可以这么活蹦乱跳。后来才知道,刘思慧的女儿才是病人。从她的举手投足就能看出来,刘思慧是个很有魄力的女人。为了给女儿治病,刘思慧建了一个病友讨论群,后来讨论群不断扩大,逐渐形成“集团军群”的规模,在刘思慧的治理下,病友群组织严密,结构分明,每个群都有自己的番号:六院的、崇医的、铁道部的……当刘思慧带着十几个带着口罩的病友群群主出现在小饭馆的门口时,洋葱的眼圈开始红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突然这么脆弱。在别人眼里一副江湖大姐大带领手下小弟拜山头的搞笑画面,在我眼里却成了十几个在生死线上徘徊的生命的无声呼喊。或许经受了太多“人到中年”的无奈体验,所以看到这些挣扎的生命才会感同身受,才会多愁善感。我不知道现实里是否有刘思慧这样仗义的女人,但是荧幕上的刘思慧却让我仰望。女儿生病后,不想被负担拖垮的丈夫就溜了,刘思慧一个人扛起了女儿的生命。靠在夜店里跳钢管舞维持生计。如此一个刚强的女子却并没有背上贞洁烈女的包袱,她识大体、懂大义!当程勇趁着酒意执意要送刘思慧回家的时候,刘思慧读懂了他躲闪的眼里那股隐晦的色意,她脸色沉了沉,没有甩手给老流氓一个耳光,也没有虚情假意地迎上去,只是淡淡地说:那好吧。到了家里,在程勇还没想好怎么开这个口的时候,刘思慧像是老夫老妻一样自然地说道:“我先去洗个澡。”洗完澡的李思慧回到房间看着犹豫的程勇:“来吧,抓紧时间!”……她像是跳钢管舞一样骑在程勇大腿上,热烈地撕扯着程勇的衣服,脸上却是淡若止水的表情。刘思慧的神态里,没有屈辱,也没有兴奋。她只是想用身体来报答程勇的恩情,这个男人,能救女儿的命!……有刘思慧给程勇做担保,很快印度格列宁就卖脱销,病友们的药有着落了!程勇也赚到了大钱。刘思慧的号召力可见一斑。这个女人时时刻刻都流露出自己的强势,包括坐在程勇大腿上的那次。在跟假药贩子起争执的时候,程勇和吕受益两个废柴男人还在观望的时候。刘思慧一言不发地扎好长发,撩起椅子就把一个保安干倒,她的强悍,她的勇敢,她的魄力都远超同行的男人。唯一体现刘思慧柔弱一面的那一次,是一行人在庆祝印度格列宁大卖时候。程勇请客,众人来到刘思慧跳舞的那个夜场。正喝着酒,夜场经理却过来拉刘思慧去跳舞。喝大了的程勇不肯,掏出一摞一摞的钱扔在桌上,“今天她是客人,你,给我跳!”看在一桌子钱的面子上,愤怒的经理跳上了舞台,绕着钢管跳起了脱衣舞。妖娆的身姿掀起了夜场的一波高潮。站在人群中的刘思慧兴奋异常,看着化身舞男的经理情不自禁地大喊:“脱!脱!脱!”喊着喊着,笑容慢慢逝去,脸上浮起一股淡淡的忧伤。舞台上那个为钱而舞的人,何尝不是她自己?《我不是药神》的高明之处,就是在看似戏谑的镜头下,却反映了人生百态的悲情。虽然每个人都丧的不要不要的,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的闪光点。销售假药“德国格列宁”的张长林,被程勇和吕受益等人大闹卖药现场后,顺藤摸瓜找到了程勇的印度神油店,通过报警骚扰、坐牢威胁、巨资诱惑等下流手段,拿到了程勇手上的“印度格列宁”代理权。一直在提心吊胆的程勇顺势金盆洗手了。两年后张长林高价卖“印度格列宁”的事儿暴露,遭到警方的通缉,落魄的张长林找到发达的程勇,准备勒索一笔“跑路费”。当他知道程勇已经重操就业,从印度大量购买格列宁赔本救治病人后。以过来人的口吻劝说道:“你是无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过来吗?”“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个黑心药贩子被抓获后,面对警察的审讯,让他交出贩卖“印度格列宁”的“药头”时候。张长林嬉皮笑脸地说道,“那个药贩子就是我呀!”这个黑心药贩子竟然在给程勇打掩护!卖了十几年假药,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张长林也是有人性的。为什么急流勇退的程勇会放着每个月净利润几十万的正经生意不做,又跑去印度高价回收印度格列宁,不光顶风作案,而且还赔本卖药?这还要从吕受益说起。两年前的一场火锅宴,程勇表态受够了提心吊胆的日子,他决定把代理权和渠道卖给“德国格列宁”张长林。众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张长林这个假药贩子肯定会疯狂的加价,虽然程勇把进价500的药卖到5000已经挺黑了,但是能把药涨到1万、2万甚至3万的张长林会更黑!他们不相信这个“印度药神”程勇会背叛大家,面对众人的质疑,程勇红着脸甩着唾沫星子喊道:我不是什么药神,我只是个卖印度神油的!我不像你们都有病,我就是为了赚钱!那场宴席导致整个贩药小团伙分崩离析,吕受益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他仰着红扑扑的笑脸,带着最后一丝希望,谦卑地对程勇说道:大家都喝多了,勇哥在开玩笑吧?程勇瞪着红眼珠子看着他:“滚!”吕受益讪笑地站起来,讪笑着往外走,他的表情像是两人刚认识的那样,谦卑,小心,似乎还不相信这个亲密的战友会把自己轰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吕受益呲着牙,讪笑着回头望了程勇一眼,当看到程勇决绝的表情后,吕受益突然咧嘴痛哭起来。吕受益走到门口,像迷路了一样,茫然无措地转了转,终于还是戴上厚厚的口罩,走进了滂沱大雨中,他佝偻的背影,像极了一条落水的狗。两年后,靠着出售“代理权”掘到第一桶金的程勇,已经化身成为一个制衣厂的老板,成功实现了人生逆袭。在招待客户的时候,遇到了找上门来的弟妹——吕受益的妻子。她来求程勇,能不能再搞到印度格列宁?张长林因为丧心病狂地把印度格列宁涨到了2万一盒,导致很多人吃不起,也因此病友们不再庇护他,众叛亲离的张长林被警方查出,全面通缉,印度格列宁也被全面禁售。吕受益失去了“廉价药”的货源,吃不起正版药的他只能等死。当程勇去医院看望“老战友”的时候,这个已无生路的男人被病痛折磨的失了形,吕受益对“背叛”自己的程勇并没有痛恨,也没有愤怒,形容枯蒿的他只是淡然地呲牙一笑,“吃个橘子吧!”这个总是捏着一个橘子的男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他最大的善意。看到这里我才明白,这个表面畏缩的男人并不懦弱,只是他的坚强深埋在骨子里。因为断药吕受益的病症已经到了晚期,身体极度虚弱的他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当护士进来说“清理创口”的时候,吕受益下意识地把一卷毛巾咬在口中。护士走过来揭开他的上衣,露出腰部一个碗口大的创口,坐在门口长廊上的程勇,听着病房里吕受益撕心裂肺的哭嚎求饶,脸都扭曲了。吕受益的妻子就坐在他的旁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两年前她看着程勇,亲切地喊着勇哥,她看着程勇的眼光,似乎看到了生的希望。但是这一次,她却面无表情,眼神里只有伤心欲绝……夜深了,无时无刻不被病痛折磨的吕受益突然睁开眼……他艰难地爬下床,蹒跚地走着。他每走一步路似乎都用尽浑身的力气,走到窗口的时候,他回过头。因为化疗,吕受益一头油腻的长发已经脱落的不剩几根。清冷的月光下,他的脸更加的昏暗无光。吕受益看着床边熟睡的妻子和孩子,轻轻地呲牙一笑,露出一股温馨的笑容……吕受益的镜头至此而止。影片并没有交代吕受益的死因,但我相信他是自我了结了生命。这个瘦弱的男人骨子里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和倔强,自从孩子出生起,本已绝望的他就产生了极大的求生欲望。身体上的痛苦他能够忍受,但是拖累妻儿的痛苦却是他无法忍受的。他选择了自我了断的方式给家人一个解脱,他回头的那个笑容,既是即将解脱的欣慰,也是对妻儿最后的眷恋。如果说吕受益的死是绝望是无奈。那么黄毛的死就是悲壮是悲情。叛逆少年黄毛,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之后,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离家出走。作为一个屠宰场打工青年,他手里并没有多少积蓄——最起码不够买一瓶印度格列宁的五千块。他选择了抢!孱弱的吕受益根本不是黄毛的对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毛把药拿走,撂下一句“是男人就不要走”的狠话。程勇挥舞着棒球棒把黄毛从杀猪场追的大街上,仓皇逃窜的黄毛最终失手翻车,被程勇和吕受益按住一顿揍。两人押着黄毛回到他藏药的“贼窝”。却在一个阴暗潮湿的集体宿舍里看到了满屋子奄奄一息的白血病人。黄毛虽然身患绝症,心中却有一股兼爱无私的热血,他把抢来的药分给了其他人。为了“赎罪”、赔药,也为了拿到免费的格列宁,黄毛开始给程勇打工。精明的吕受益、老奸巨猾的程勇、还有勇武莽撞的黄毛,三个性格各异的人走在一起,贩药特别行动小组成立了。虽然成为药贩子团伙里的骨干,但是黄毛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靠“救命钱”发财的程勇,他是如此地爱憎分明,以至于在三人斗地主的时候,明明吕受益是地主,但是黄毛却用王炸闷住了农民同伙程勇。在吕受益死后,无数白血病人围在他家的门口祭奠——如果不是吕受益和他搞来的印度格列宁,很多人可能已经活不到现在。黄毛躲在悼念的人群后,手里剥着一个橘子,边吃边哭。黄毛对程勇的鄙夷是毫不掩饰的,程勇因吕受益的死而内疚,他开始以赔本的价格从印度搞格列宁分发给病友,这一刻他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黄毛也摇身一变,成了程勇最忠实的“走狗”!他们开始大量地从印度走私格列宁,以几乎白送的价格分发给困境中的病友。印度格列宁突然又大肆流行,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当两人再一次去仓库拿药的时候,警察接到保安举报,堵住了仓库大门。黄毛为了保护程勇,偷偷发动了汽车,一个人驾车冲向了包围圈……当黄毛迎着枪口,踩着油门撞向大门的时候,我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泪流满面。

第四篇:《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一:

XX年,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合作《手机》,电影在全国掀起一场热议。十二年后,三位老友因《我不是潘金莲》再度相逢。

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冯小刚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打破了这一限制,全程使用了圆形画幅,这一壮举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

虽然圆形画幅在早期默片中经常出现,以帮助观众将视野集中在关键画面上,但是影片进入彩色时代后,就很少在有人使用这种构图方式,像《我不是潘金莲》这样大规模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华语电影中更是首例!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曾与冯小刚合作《手机》、《一九四二》等影片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震云创作的同名小说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及荒诞有富有现实意义的故事。

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李雪莲(范冰冰饰演),为了生二胎而与丈夫策划假离婚,结果丈夫假戏真做,还和小三结婚有了孩子。李雪莲将丈夫告上法庭想讨个说法,丈夫以结婚时李雪莲不是处女为由,对李雪莲说“我看你不是李雪莲,是潘金莲”。李雪莲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上方20载,从基层法官到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结果最终在一次两会期间访进了人民大会堂,导致一众官员被免职。

用刘震云的话说,这是一个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的故事,因为李雪莲让人无法理解的执拗,一件家事就这样变成了国事。因为《我不是潘金莲》中涉及上访、两会、各级官员等敏感情节,这部电影能获准上映已经非常不容易。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圆形这种特殊的画幅,据冯小刚自己所说,这是他与摄影师罗攀讨论如何使用新的手法拍摄影片时,研究了很多种都不合适,不合适罗攀说:“难不成我们要拍一个圆形的吗?”结果冯小刚就拍板要拍成圆的。

当然这是玩笑话,使用圆形画幅还是有很多含义和作用的。圆形视野,不但充满了中国传统构图韵味,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窥视”的通道——能看到一部分,可在视野之外,还有一些不可见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或许是好事,也或许是坏事,片中角色和戏外观众都进入了某种信息不对称的茫然状态,而显然这种状态恰恰是“李雪莲事件”的一大特征。

而李雪莲想和前夫复婚以证清白并马上再离婚的荒诞诉求与执着坚持,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叛逆精神,恰恰与圆形画幅这种叛逆的电影拍摄手法相符合。

冯小刚和罗攀还特意为圆形画幅设计了不同于其他电影的构图方式,所以《我不是潘金莲》并非把矩形画面直接切成了圆形,而是从拍摄之初就为圆形而生。

虽然这部影片有着极为严肃的内核和社会价值,但是仍然还是一部以精妙的幽默带给观众快乐的冯氏喜剧。冯小刚说,“喜剧有三种,第一种是言语上的幽默,第二种是事件上的幽默,第三种是道理上的幽默,而《我不是潘金莲》属于第三种。”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人物是故事展现的重点,而演员的表现也就成为了影片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就通过影片最新发布的“演圆”海报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影片角色。

海报中李雪莲孤立无援、面容憔悴,正符合她在影片中的形象。李雪莲的扮演者是曾经与冯小刚合作过《手机》的范冰冰,两人上次合作距今已有12年,在《手机》中范冰冰所饰演的心机婊小三,可以说是她从影多年少有的代表角色。而这次的李雪莲一角,由于她近年热衷的武则天、杨贵妃、妲己这种女皇角色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在《苹果》和《观音山》后,范冰冰最具挑战性的一个角色。希望在金马影帝冯导的调教下,范冰冰这次能给大家带来惊艳的表现吧!

李宗翰饰演的秦玉河,就是李雪莲的前夫,海报中他站立在一片圆形的破镜中,预示了他与李雪莲破镜难重圆的命运。

郭涛饰演的赵大头,是李雪莲的初中同学,一直暗恋李雪莲,虽然对李雪莲有感情但接近她又动机不纯。海报中赵大头用手中的大勺做出一个想揩油的动作,反映了他的角色性格。

大鹏饰演的基层法官王公道,和李雪莲有一些远亲,是李雪莲讨公道的第一站,结果人物命运就此和李雪莲牵连在了一起。在电影中也是如海报形象一般吃力不讨好。

赵立新饰演的前县长史为民,是李雪莲上访过程中第一个真心想帮助她的人,结果却在李雪莲上访进人民大会堂后,第一个丢了乌纱帽。人物命运和海报中一脸疑惑看着倒掉位子的形象十分吻合。

于和伟饰演的郑重,是接替史为民的新县长,为人谨慎,对李雪莲一直采用怀柔政策。海报中一副打起雨伞,不惹麻烦的样子。

张译饰演的审判长贾聪明,对上级言听计从,阿谀奉承,人物性格和海报中的献媚形象完美匹配。

张嘉译饰演的市长马文彬,精通为官之道,却怎也摆不平李雪莲这个农村妇女,李雪莲就像是海报中悬在他头顶的那根羽毛,看起来轻巧,落下来就会砸死一大批人。

范伟和刘桦的友情出演,给故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也丰富了片中平头百姓的形象。可能已经有读者发现了,影片中的人物名字,什么赵大头、王公道、贾聪明、史为民、马文彬,都很好的反映了角色的特点,有着《红楼梦》中甄士隐、贾雨村般的讽刺效果。

这部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严肃的,李雪莲是严肃的讨公道,官员是严肃的对付李雪莲,而就是在这严肃对严肃中,却产生了荒诞到极致的效果。然而,这不反应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新闻比笑话还可笑的当下吗?

如果说《老炮儿》是去年最具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国产院线片,那《我不是潘金莲》就很有可能接替它的位置,在轻松娱乐之余,给观众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点是肯定的。这符合小刚炮的调性。

总而言之,《我不是潘金莲》算是目前非常期待的国产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二:

《我不是潘金莲》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观众的超高期待。在此次入围的300多部影片中,《我不是潘金莲》更是被选为电影节官方推荐的45部不容错过的佳片之一。此次影片全球首次放映不仅近两千张票提前售罄,更有不少观众特地从多伦多之外的其他地区赶来,只为第一时间看到冯小刚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冯小刚携主演范冰冰、郭涛、大鹏惊艳红毯,所到之处引起观众连连尖叫。映前见面会上,现场三层放映厅1725个位置座无虚席。作为电影的绝对主角,范冰冰自信表示:“从未想过这部电影的首映是在多伦多,但《我不是潘金莲》是个好故事,相信外国观众一定看得懂,也一定会喜欢。”冯小刚更是霸气表示:“不喜欢随便骂。”事实证明电影不负观众期待,首映场观看过程中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台词和片段让在场观众惊喜不断,平均三分钟就爆发一次笑声。放映结束后,整个影厅几乎要被雷鸣般的掌声掀翻屋顶,观众们对主创们奉献出如此精彩的电影表示最热烈的支持。

中国故事惊艳国际圆形画幅暗喻“镜花水月”方圆尽显中国式人情法治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而辗转十年的荒诞故事,作为冯小刚导演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冯导表示,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剧本送来,但终于等到这一个值得拍的故事,既是回归电影初心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冯小刚首次在本片中大胆采用圆形画幅进行拍摄。据悉,圆形的灵感来自于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风情画,构图和色调十分讲究,不少观众表示看电影时有置身江南园林一步一景的视觉效果,新鲜之外非常赏心悦目,有观众评价道“摄影和美术简直就是中国版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太美了”“画幅的变化跟情节结合得好棒!”圆形画幅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尝试,其背后另有含义,方圆之间似真似幻,观众们从圆形画幅中看电影的形式巧妙暗喻了“镜花水月”的荒诞寓言。

放映结束后,观众纷纷点赞“冯导真是太大胆了,不论是故事还是圆形形式,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这部电影跟一般的喜剧不一样,笑完还能有思考,冯导讲了一个好故事”。冯小刚导演表示,希望借此向国际展示这个荒诞故事背后的中国式人情与法治,李雪莲故事背后的道理值得观众们再度回味。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三:

我看完了由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这这部电影将主人公李雪莲上访20年的酸甜苦辣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入木三分。

李雪莲上访20年,她周围的人也怀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真想帮他,但大多的是想借着李雪莲的大腿搓麻绳,有的明哲保身,有的想色要官图财,有的炫耀领导水平,有的因此丢了乌纱帽。就连李雪莲上吊时,果园的主人也跟着她,让她去邻居家的果园上吊,打掉自己的竞争对手。

可以说,《我不是潘金莲》在某种程度上是众多信访人的一个缩影。

信访其实是个名词,到现在为止也是个名词。信访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所谓信访,就是人们群众来信来访。

信访工作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帮助他们解决各种诉求,解决不了的转达给其他部门解决。用一句洋气话说,就是化解矛盾解决诉求。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其实很正常。经济发展越深入,法治建设越全面,人们的各种诉求也越来越多,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维权意识越强,信访意识也越强。

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感到冤屈,或者是看不下去某些部门、人员的作为,或者是向党委政府和有关机关写信或者到党委政府和有关机关申诉、控告、举报等,希望得到解决。

有时候,某种诉求能得到及时解决,有时候某种诉求得不到解决,甚至永远也得不到解决。还有些诉求,只要努努力、使使劲、用用心,就能解决。

中国人有时候很倔但很讲理,他们不怕穷不怕吃苦,就怕输理丢面子,信访的理由有时也很简单。《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20年上访的理由很简单,其一是一件事,想证明“离婚是假的”,后来变成一句话,只要其前夫承认是假的就行;其二是一句话,前夫说她是潘金莲,她为“我不是潘金莲”讨说法。

于是,解决不了满足不了自己诉求的那些人就不断地信访、不停地上访。

慢慢地,信访成了动词。有的人开始相信信访、迷信上访了;也有的人害怕信访、拒绝信访了。甚至只剩下“访”,没有“信”,不再信来信往,直接人来人往了。

相信信访、迷信上访,是因为尝到或者看到了别人信访上访带来的好处,有的因为信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甚至可以借以要挟有关部门。

有的人害怕上访、排斥上访,是因为信访已经成为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命运;有的人害怕上访、排斥上访,是因为自己没有错,觉得自己理直气壮;有的人害怕信访、排斥信访,有错不想承认,宁错不弯腰,甚至连一句软话也不说。无形之中,加剧了信访。

应当看到,信访的根源在于有些人员和部门无视或者漠视群众利益,没有依法依规办事,作风简单粗暴造成的。

解决信访说简单也简单。中国人很讲理。只要实事求是,明确是非,该认错的认错,该纠正的纠正,该道歉的道歉,该追究责任的就追究责任,特别是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和部门要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把信访引导到依法依纪解决的轨道上来,信访的群众肯定会信服。

愿信访的人越来越少。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四:

读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说说心中的感受!

《我不是潘金莲》,描写了一个荒诞的上访故事。看完以后心里一直觉得憋着一股气,想找个懂的人请教一番,是我没看懂还是刘震云另有深意。

小说的主人公李雪莲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和丈夫假离婚,却没想弄假成真,丈夫在离婚后和新欢结了婚。她咽不下去这口气,去找丈夫理论,却被丈夫骂是潘金莲,还完全否定了假离婚的初衷。李雪莲为了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当初的离婚也是假离婚,走上了上访之路。而且一访就是二十多年,只为了要纠正一句话,要大家承认他当初是假离婚,她搭进了自己的青春和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人很不可思议,我完全无法理解。

小说很有生活感,但抛开书中所描写的社会民生、官场政治这些大话题,我想说的是李雪莲的假离婚本身就是她有“错”在先(姑且称这种行为“错”吧,我找不到确切的词语来评价这种行为),她意外怀孕要生下孩子却又想逃避计生政策,于是跟丈夫商量假离婚并办理了离婚手续。在我看来不管她离婚的初衷是真是假,但既然走了法律认可的离婚手续,那么从法律上说她的离婚就是真离婚。在这点上,“官”给他们办理离婚证的行为我并不认为存在过失或瑕疵,既然不存在过失或瑕疵,又怎么可能要求“官”推翻被法律认可的程序,而承认你们是假离婚?离婚的初衷是假,可走了法律程序就是真离婚了。我觉得要求“官”忽视没有过失的法律程序,而只是根据离婚的初衷来承认是假离婚,李雪莲的逻辑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即使要寻求认可,也应该是在民间的舆论中寻求,而不是通过法律来认可,更没有理由去告状,去上访。所以我很郁闷,刘震云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偏执的,看似无理取闹的人物来写这本小说。

李雪莲后来的遭遇让人唏嘘感叹,而“官”只是把李雪莲当做一件事情来处理,而不是当成一个人来对待,这种批判现实的描写也很接地气,但对我而言,总觉得描写一个合情合理的上访故事来揭示现实矛盾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或许刘震云的重点不在于批判社会现实,而是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只是想告诉人们在当下能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是多么困难,人人生而孤独。

第五篇:我不是完美妈妈读后感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也看过不少,常见的一般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妈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等等。这些书一看书名便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一个女人一旦成了妈妈,便要脱胎换骨一下子迸发出无穷的能量,变得无所不能。所以一看到《我不是完美妈妈》这个书名,就一下子有了莫名的亲切感与共鸣,为作者的坦诚所打动,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感受作者以“自黑式的幽默”向妈妈们传达的真正幸福的育儿经。

《我不是完美妈妈》的作者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育儿导师吉尔·斯默克勒,她的名为“SCARYMOMMY”的网站及TWITTER具有超高的人气,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她的忠实粉丝呢,由此可见“不完美妈妈”的魅力。吉尔并不是职业作家,她只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所以你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是很平实的,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写作手法,只是用平实的文字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养育三个孩子的点点滴滴。

也许有人要说,难道“不完美”也值得炫耀吗?那么妈妈们在育儿方面是不是就不用学习、不用进步、不用努力了,拿一个“不完美”当借口就可以了?诚然不是这样,如果你读完这本书就会明白,“不完美妈妈”只是让妈妈们有一种放松的心态,而不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幌子”。正如扉页上所说:“如果我们能坦诚地、勇敢地、幽默地接纳育儿中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必将成为更出色的母亲、妻子、女人。”承认不完美,是为了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更好地、更轻松地做妈妈。

本书的每一章均以“不完美妈妈的告白录”作为开篇,这些告白有的幽默风趣、有的让人心酸悲伤、有的充满埋怨和迷惘,总之都让人觉得那样真实。比如“真想得一场大病”的这个念头,也曾经在我脑海里冒出过,当你被一个精力充沛、好像永远不知疲倦的臭小子折腾得身心俱疲时,有什么理由能好好地睡一觉休息一下呢?似乎只剩下“诅咒”。自己“生一场大病了”。告白中关于对老公的吐槽,也让我心有戚戚焉,比如“虽然结婚了,但是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单亲妈妈”,是呀,我也总是想,如果爸爸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来,该有多好。告白涉及到很多方面,总之你总能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文部分作者则是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记录了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路历程。内容非常详细甚至有些琐碎,涵盖了育儿的方方面面,如怀孕、分娩、孩子的喂养、取名、拍照、给孩子过生日、带孩子度假,以及找保姆、孩子的青春期等等,还有妈妈们生过孩子之后如何减肥、交友……总之在育儿的道路上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在这里似乎都能找到,当你为某个难题而耿耿于怀时,看到作者如此轻松幽默的应对你是不是也觉得有些释然了呢?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当妈妈不是一场比赛”。试想如果你总是想证明自己比对方强,自己做家长更成功,那么当妈妈就是一件太累的事了,很快就会让你身心俱疲。但是如果你放松心态,享受做妈妈的感觉,那么在育儿的道路上你才能更多地体会到幸福和快乐。书中也不乏智慧之语,“生存的秘诀就是,要记得时不时地深呼吸,享受沿途的风景。”这句话用在育儿的过程中,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为何不享受育儿的过程呢?毕竟孩子也是生命中“沿途的风景”,他们很快就会长大,不会永远地只属于、只依赖我们。

当妈妈不是一场比赛,只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抱着这种心态,你便不战而胜了。

上一篇: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下一篇:雾霾成因防护雾霾天气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