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工作总结范文

2022-06-20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杂志社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杂志社工作总结范文

杂志社2006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两刊编委、顾问、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社顺利地完成了2006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商业经济与管理》荣获全国百强学报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省期刊方阵”。两刊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2006年5月《商业经济与管理》荣获“全国百强学报” 荣誉称号,2006年12月初评入围“浙江省期刊方阵”,得到全国学报同仁、学者、作者与读者共同认可,这是在校领导、各位编委的大力支持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极大地提高了全体编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刊物整体质量的提高,两刊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大,各项指标排名也渐趋提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文摘类刊物以各种形式收录。2005年《商业经济与管理》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3篇,在经济类刊转载率中,无并列排名第42位,有并列排名第24位,在企业管理专题转载中排名第17位,在商贸经济专题转载中排名第5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数据显示,《商业经济与管理》在商业与商务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中排名第2位,在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排名第1位。

2005年《学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篇,在学报类期刊中转载率中,无并列排名第115位,有并列排名第32位,在法律类7个专题转载中排名第40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数据显示,《学报》在财经院校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和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均排名第24位。

(二)出版工作。在2006里,两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没有刊发任何违反国家法律、出版管理规章及保密制度的文章,均通过了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核验。两刊按计划、按时、按质认真完成了出版任务。《商业经济与管理》全年出版12期,每期2500册,共30000册,全年共发表论文173篇,约132万字,《学报》全年出版6期,每期1000册,共6000册,全年共发表论文112篇,约106万 1

字,两刊总计发表论文285篇,总计238万字。

(三)组稿约稿工作。今年杂志社除了在两刊各期刊登约稿启事外,主动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两刊顾问、审稿专家约稿,约稿形式灵活多样,如上门约稿、电话约稿、利用参加学术研讨会约稿、电子邮件约稿等,组稿约稿工作初见成效。具有高级职称、国家级与省级课题的稿源明显多于上一年。

2006年《商业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共收到稿件2028篇(不包括电子稿件),刊发稿件173篇,录用比率为8.5%(约12篇来稿录用1篇),其中校内录用稿30篇,占发文量的17.3%,校外录用稿146篇,占发文量的82.7%。国家社科基金或自科基金论文55(2005年40篇),省部级课题论文23篇,两者合计占发文量的45.1%(比05 年增长30%);副高职称以上文章98篇,占总发文量的56%(比05 年增长8.2%);第一作者中具有博士学位作者文章84篇,占发文量的48.6%(明显高于上年的35%)。

2006年《学报》编辑部全年收到稿件467篇,刊发稿件112篇,录用比率为24%(约4篇来稿录用1篇),其中校内录用稿66篇,占发文量的58.9%,校外录用稿46篇,占发文量的41.1%。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21篇(05年只有5篇),占发文量的18.8%;副高职称以上文章52篇,占总发文量的46.4%;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文章72篇(05年30篇),占发文量的64.3%。

(四)编辑审校工作。为了保证稿件评审做到客观、公正,进一步提高两刊质量,科学有序地做好编辑工作,杂志社2006年继续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和严格的审校制度,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认真听取作者、读者的意见,并及时与作者、读者沟通交流,严格把关,保证水准,精益求精。由于审稿过程采取责任编辑初审、审稿人匿名评审、编务会复审和主编终审,校对过程由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和主编一校、二校、三校、点校共同完成,因此,两刊的学术水平及出版印刷质量得以保障。

(五)发行宣传工作。《商业经济与管理》是通过邮局发行的,但单位和个人直接向杂志社订阅的也不少,每月向国内外订阅单位和个人、作者、审稿专家、两刊顾问、交流单位邮寄1480册(不包括校内),全年邮寄17760册。《学报》每月邮寄700册,全年邮寄4200册。

为了反映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两刊对我校近年来获得的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如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

研究中心”、浙江省属首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等在两刊显著位置进行重点宣传介绍。对由我校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也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与知名度。

(六)紧扣学校工作主旋律,全面展示我校教学与科研实绩。为了配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中心工作,《学报》在教育学栏目连续推出教学研究专题,重点发表与本科教育评估方面的文章,同时有重点的推出特稿,全面反映我校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向校内外全面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比如,廖曰文、王圣录撰写的论文《论基于女子战略的浙江工商大学办学特色》,该文全面阐述了“女子战略”的背景内涵及理论依据,归纳与总结了实施“女子战略”的举措,分析了实施“女子战略”的效果。该文在校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工作改进与创新

本杂志社在完成正常工作任务的同时,力求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出新栏目,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了进一步体现“商”字特色,全面反映我校在浙商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我校作为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商业经济与管理》从2006年开始推出全新的栏目“浙商研究”,全力做好组稿、约稿工作,力争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使之成为在全国独一无

二、比较有影响的栏目,并向名栏方向努力。同时精心打造“流通经济”、“商贸物流”栏目,使之向名栏方向努力,增设“商法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栏目,同时强化企业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投资、财务管理与会计、旅游管理与营销管理等栏目,使刊物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报在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方面,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设“经济学”与“管理学”栏目,同时学报从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至两期自然科学版内容,以反映我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此,杂志社提前向各二级学院领导和老师以及校外作者做了大量的宣传与组稿约稿工作,同时聘请相关学院、相关学科科研能力较强的老

师为杂志社审稿人与兼职编辑,以便按时按质出刊。

(二)加大组稿约稿力度,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两刊编辑不仅能按照真心、耐心、细心、尽心的要求,热情接待校内外作者、读者,而且能主动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机会,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约稿,使两刊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如杂志社专门派相关栏目的责任编辑参加中国统计学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中国营销学年会、中国法学年会、国际儒学论坛等会议。两刊参会编辑主动向提交学术研讨会论文的著名专家学者约稿,对符合两刊要求的优秀论文陆续在《商业经济与管理》与《学报》上刊登,增强了刊物的学术性、独创性、前瞻性、应用性,提高了两刊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主动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加大两刊宣传力度,提高两刊知名度和影响力。 杂志社充分利用参加全国高校学报编辑业务工作会议、全国财经院校学报工作会议等机会,主动与参会的国内四大文摘,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等主编、首席编辑等进行交流与联系,密切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兄弟院校学报之间交流与联系,以扩大两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促进两刊的繁荣发展,提高办刊质量,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扩大刊物的出版发行量,今年10月份《商业经济与管理》和《学报》在光明日报、《中国出版年鉴》等全国性报纸和出版物上宣传介绍,社会反响较好。

三、不足之处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感到管理水平、两刊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

(一)组稿约稿件工作相对薄弱,自然科学版稿源严重不足,特色栏目偏少。虽然两刊质量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名刊名栏等一流刊物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商业经济与管理》有一些特色栏目,但整体特色还不突出,没有充分体现刊物的定位。《学报》由于处于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型,法学研究稿件比较充足,其他学科稿件明显偏少,组稿约稿工作相对薄弱,稿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自然科学版稿源严重不足,2006年仅出版了一期自然科学版,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正常的出版工作。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杂志社网站从无到有,稿件信息处理数据库初步建成,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升级,许多报表需要人工编制,效率不高,还没有实现网上登记、查阅、统计、编辑、审稿,编辑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外联系相对薄弱。杂志社目前正在探索在现有的办刊模式下如何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办刊模式与办刊理念,但由于忙于编辑出版事务,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与国内有关专业性学会(协会)以及相关国家级刊物、国内四大文摘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对相关信息、动向的掌握不够灵敏;另一方面,校外作者队伍网络有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高水平的作者和名家队伍,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

新的一年,两刊编辑工作任重而道远。杂志社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求是严谨为本,开拓创新为先”办刊理念,在编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努力改正我们的不足,勤奋工作、虚心学习、真诚服务,力争把两刊办成质量较高、在同类期刊中处于前列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杂志社

2006年12月18日

第二篇:杂志社2006年度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两刊编委、顾问、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社顺利地完成了2006年度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商业经济与管理》荣获全国百强学报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省期刊方阵”。两刊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2006年5月《商业经济与管理》荣获“全国百强学报” 荣誉称号,2006年12月初评入围“浙江省期刊方阵”,得到全国学报同仁、学者、作者与读者共同认可,这是在校领导、各位编委的大力支持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极大地提高了全体编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刊物整体质量的提高,两刊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大,各项指标排名也渐趋提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文摘类刊物以各种形式收录。2005年《商业经济与管理》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3篇,在经济类刊转载率中,无并列排名第42位,有并列排名第24位,在企业管理专题转载中排名第17位,在商贸经济专题转载中排名第5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商业经济与管理》在商业与商务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中排名第2位,在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排名第1位。

2005年《学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篇,在学报类期刊中转载率中,无并列排名第115位,有并列排名第32位,在法律类7个专题转载中排名第40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学报》在财经院校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和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均排名第24位。

(二)出版工作。在2006年度里,两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没有刊发任何违反国家法律、出版管理规章及保密制度的文章,均通过了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年度核验。两刊按计划、按时、按质认真完成了年度出版任务。《商业经济与管理》全年出版12期,每期2500册,共30000册,全年共发表论文173篇,约132万字,《学报》全年出版6期,每期1000册,共6000册,全年共发表论文112篇,约106万 1

字,两刊总计发表论文285篇,总计238万字。

(三)组稿约稿工作。今年杂志社除了在两刊各期刊登约稿启事外,主动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两刊顾问、审稿专家约稿,约稿形式灵活多样,如上门约稿、电话约稿、利用参加学术研讨会约稿、电子邮件约稿等,组稿约稿工作初见成效。具有高级职称、国家级与省级课题的稿源明显多于上一年。

2006年《商业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共收到稿件2028篇(不包括电子稿件),刊发稿件173篇,录用比率为8.5%(约12篇来稿录用1篇),其中校内录用稿30篇,占发文量的17.3%,校外录用稿146篇,占发文量的82.7%。国家社科基金或自科基金论文55(2005年40篇),省部级课题论文23篇,两者合计占发文量的45.1%(比05 年增长30%);副高职称以上文章98篇,占总发文量的56%(比05 年增长8.2%);第一作者中具有博士学位作者文章84篇,占发文量的48.6%(明显高于上年的35%)。

2006年《学报》编辑部全年收到稿件467篇,刊发稿件112篇,录用比率为24%(约4篇来稿录用1篇),其中校内录用稿66篇,占发文量的58.9%,校外录用稿46篇,占发文量的41.1%。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21篇(05年只有5篇),占发文量的18.8%;副高职称以上文章52篇,占总发文量的46.4%;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文章72篇(05年30篇),占发文量的64.3%。

(四)编辑审校工作。为了保证稿件评审做到客观、公正,进一步提高两刊质量,科学有序地做好编辑工作,杂志社2006年继续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和严格的审校制度,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认真听取作者、读者的意见,并及时与作者、读者沟通交流,严格把关,保证水准,精益求精。由于审稿过程采取责任编辑初审、审稿人匿名评审、编务会复审和主编终审,校对过程由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和主编一校、二校、三校、点校共同完成,因此,两刊的学术水平及出版印刷质量得以保障。

(五)发行宣传工作。《商业经济与管理》是通过邮局发行的,但单位和个人直接向杂志社订阅的也不少,每月向国内外订阅单位和个人、作者、审稿专家、两刊顾问、交流单位邮寄1480册(不包括校内),全年邮寄17760册。《学报》每月邮寄700册,全年邮寄4200册。

为了反映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两刊对我校近年来获得的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如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

研究中心”、浙江省属首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等在两刊显著位置进行重点宣传介绍。对由我校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也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与知名度。

(六)紧扣学校工作主旋律,全面展示我校教学与科研实绩。为了配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中心工作,《学报》在教育学栏目连续推出教学研究专题,重点发表与本科教育评估方面的文章,同时有重点的推出特稿,全面反映我校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向校内外全面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比如,廖曰文、王圣录撰写的论文《论基于女子战略的浙江工商大学办学特色》,该文全面阐述了“女子战略”的背景内涵及理论依据,归纳与总结了实施“女子战略”的举措,分析了实施“女子战略”的效果。该文在校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工作改进与创新

本年度杂志社在完成正常工作任务的同时,力求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出新栏目,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了进一步体现“商”字特色,全面反映我校在浙商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我校作为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商业经济与管理》从2006年开始推出全新的栏目“浙商研究”,全力做好组稿、约稿工作,力争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使之成为在全国独一无

二、比较有影响的栏目,并向名栏方向努力。同时精心打造“流通经济”、“商贸物流”栏目,使之向名栏方向努力,增设“商法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栏目,同时强化企业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投资、财务管理与会计、旅游管理与营销管理等栏目,使刊物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报在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方面,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设“经济学”与“管理学”栏目,同时学报从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至两期自然科学版内容,以反映我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此,杂志社提前向各二级学院领导和老师以及校外作者做了大量的宣传与组稿约稿工作,同时聘请相关学院、相关学科科研能力较强的老

师为杂志社审稿人与兼职编辑,以便按时按质出刊。

(二)加大组稿约稿力度,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两刊编辑不仅能按照真心、耐心、细心、尽心的要求,热情接待校内外作者、读者,而且能主动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机会,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约稿,使两刊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如杂志社专门派相关栏目的责任编辑参加中国统计学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中国营销学年会、中国法学年会、国际儒学论坛等会议。两刊参会编辑主动向提交学术研讨会论文的著名专家学者约稿,对符合两刊要求的优秀论文陆续在《商业经济与管理》与《学报》上刊登,增强了刊物的学术性、独创性、前瞻性、应用性,提高了两刊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主动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加大两刊宣传力度,提高两刊知名度和影响力。 杂志社充分利用参加全国高校学报编辑业务工作会议、全国财经院校学报工作会议等机会,主动与参会的国内四大文摘,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等主编、首席编辑等进行交流与联系,密切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兄弟院校学报之间交流与联系,以扩大两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促进两刊的繁荣发展,提高办刊质量,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扩大刊物的出版发行量,今年10月份《商业经济与管理》和《学报》在光明日报、《中国出版年鉴》等全国性报纸和出版物上宣传介绍,社会反响较好。

三、不足之处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感到管理水平、两刊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

(一)组稿约稿件工作相对薄弱,自然科学版稿源严重不足,特色栏目偏少。虽然两刊质量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名刊名栏等一流刊物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商业经济与管理》有一些特色栏目,但整体特色还不突出,没有充分体现刊物的定位。《学报》由于处于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型,法学研究稿件比较充足,其他学科稿件明显偏少,组稿约稿工作相对薄弱,稿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自然科学版稿源严重不足,2006年仅出版了一期自然科学版,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正常的出版工作。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杂志社网站从无到有,稿件信息处理数据库初步建成,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升级,许多报表需要人工编制,效率不高,还没有实现网上登记、查阅、统计、编辑、审稿,编辑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外联系相对薄弱。杂志社目前正在探索在现有的办刊模式下如何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办刊模式与办刊理念,但由于忙于编辑出版事务,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与国内有关专业性学会(协会)以及相关国家级刊物、国内四大文摘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对相关信息、动向的掌握不够灵敏;另一方面,校外作者队伍网络有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高水平的作者和名家队伍,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

新的一年,两刊编辑工作任重而道远。杂志社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求是严谨为本,开拓创新为先”办刊理念,在编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努力改正我们的不足,勤奋工作、虚心学习、真诚服务,力争把两刊办成质量较高、在同类期刊中处于前列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杂志社

2006年12月18日

第三篇:杂志社工作总结doc[精选]

杂志社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杂志社在主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社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刊物质量稳步提高,重点工作有声有色,日常工作循序渐进。为全面实现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打开良好的局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严把稿件质量

今年共向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上传****多篇论文,审核通过*****篇,对不合格的稿件一律退还作者进行修改。

(二) 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按照制度的要求,加强杂志社财务管理,严格遵守关于版面费收缴、发票管理等的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出版计划。

(三) 做好杂志出版工作

全年共出版杂志**期,编辑稿件****篇,审稿总计****万字,累计校对****万字。

(四) 完成杂志年审工作

完成了《****》杂志期刊出版许可证的年检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年检及换证工作。

(五) 做好其他宣传工作

(六)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参加了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系统学习了现代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语言文字规范、期刊编辑素养、出版工作的法规问题等。

第四篇:杂志社,工作计划

篇一:编辑部工作计划 编辑部工作计划

编辑部是我院团委学生会下属的部门之一,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它立足大学校园生活,面向广大同学,密切关注学生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力求准确务实的做好简报、专刊的编辑工作,加强对我校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

一、 纳新

1、 前期宣传

a) 食堂、主教楼设报名点 b)横幅 c)海报d)新生群、微博、

2、 笔试

3、 面试(重点寻找擅长写作及会排版的同学)

笔试主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考察学生对宣传部的认识。问题:

1、你对编辑部怎么看?为什么要加入编辑部?

2、据你了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3、如果你当选为编辑部的干事,你会怎样去开展工作?

4、怎样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面试主要分为自我介绍(2分钟)和提问(3分钟)两个环节。主要为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和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进一步了解本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工作能力,侧重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工作安排

每学期两期的《纺服青年》,分别定于10月中旬和12月中旬,以及团讯。

本学期的重点在于扩大《纺服青年》的影响力,鼓励学生投稿,以及向二级分院征稿,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修养,提高《纺服青年》在全校的影响。坚持三步走战略,即征稿、审稿、出刊,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把《纺服青年》办的越来越好。

征稿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团刊常年征稿,要提前做好团刊的征稿宣传工作,让广大师生及各分院能够及时了解团刊的栏目设置、来稿要求、审稿制度和校稿流程等。为下期团刊的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三、管理、培养

招纳的新干事,没有从事过编辑部工作,对编辑部的工作也不太了解。因此,干事的培训为重中之重。借鉴以往的经验,并结合部中的实际情况,培养计划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逐渐深入接触编辑部工作,由部长协作干事,加强干事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边干边学,不断提高;

2. 开始较独立地完成工作,注重发挥专业特长,由部长把好质量关。 3. 组织干事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既可以提高编辑部干事的写作能力,又能够让干事们在社团工作之余有所收获。

4. 注重培养干事的主观能动性、综合素质、工作作风和团队精神,为更好的进行工作奠定基础。

5. 联合其他部门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短途旅行,增进不同部门干事之间、新干事与部长之间交流,增强学生会干事们的团结友爱。 6. 组织一次编辑部内部的交流会,邀请曾担任干事的大二的学长学姐对新干事的工作给一些有经验的建议和帮助,具体给新干事讲解一下团刊、团讯的编写,以及征文活动的流程,要注意的问题。为新干事更好的做好工作打好基础,也对宣传工作有更多了解。

四、 健全和规范

2、 通过奖励制度促进干事积极性,留住干事。

3、 出勤情况与奖学金成绩挂钩。每一次活动现场干事需要自己 手机拍照和一句话感受,签到。对收集上交上来的干事活动照片、感受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制作成一本相册,可以促进发扬学生会文化。

4、 配合其他部门担任宣传任务时,需提前一周跟宣传部干事海 杂志社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 1.宣传报道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刊宗旨,为档案事业发展鼓与呼。《档案时空》杂志是档案事业宣传工作的一个平台,是我省档案工作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要发挥好杂志的作用,必须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实际开展宣传。我们一贯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第一要务,以服务全省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为宗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刊物和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引导全省档案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局(馆)党组的工作部署,今年,为了将“向刘义权学习活动”推向深入,杂志编辑了增刊,对20个省直单位和部门的专兼职档案员优秀事迹进行了报道;还先后对我省与江苏省互为备份基地签字仪式、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座谈会情况,省、市州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档案工作三十年人员座谈会进行了宣传报道;对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等省级领导听取省档案局(馆)工作情况汇报、参观《走向辉煌》等重大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做到了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为档案事业的发展鼓与呼。 二是坚持围绕大局,唱响主旋律。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我们利用《档案时空》史料版,挖掘档案馆藏历史资料。刊物先后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陈毅等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鲜为人知的事情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时,还开辟了“我是党员我带头”纪念建党90周年专栏,介绍局馆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为配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杂志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和黄兴、林修梅等人物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时,围绕社会的热点,弘扬档案文化。为配合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我们开辟了“记忆口述”专栏,刊登了“尘封的记忆”、“战火中的汇款员”、“亲历苗家放蛊”、“柴成文见证的板门店风云”等文章,对做好记忆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加大对档案馆藏史料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稿进一步打造史料版“珍藏赏析”栏目,今年,刊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委任状”、“毛泽东、朱德汝城联名文告”等,对馆藏精品进行了宣传。

三是坚守理论阵地,助推档案业务工作开展。今年,杂志业务版引入专家审稿制度,与湘潭大学档案学专家联手,提高刊物的档案理论研讨深度。今年,我们用了大量的篇幅,刊登了大量的档案业务研究文章。其研究范围涉及到当前档案理论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如:“十二五”期间档案学教育发展、档案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管理智能化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等等。同时,我们根据我省档案工作实际,对各市(州)县(区)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先进的人物、工作的动态及时地进行宣传报道,“风貌”栏目,我们先后报道了岳阳、怀化、常德、衡阳、湘西、娄底等市州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配合局(馆)中心工作,“心雨”栏目对从事档案工作三十年、表现优秀的孟东林、黄娅、李正一等档案工作者进行了深度报道,为我省档案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业务交流、信息互通的平台。

四是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刊物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今年,我们先后参加了全国第23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河南《档案管理》举办的档案期刊座谈会。我们利用这些机会,主动和全国各档案期刊的社长、主编交流,沟通情况,密切联系;利用参加全国总编培训班的机会,推介我们的杂志,吸取其它刊物的长处,提高办刊质量,提升杂志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利用参加省直档案工作协作组长会议的机会,向各协作组长宣传、推介《档案时空》,在全省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上大力推介我们的刊物,扩大杂志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先后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召开的新闻出版工作通气会,并就有关事项进行检查落实。 五是抓编辑审校工作,保证刊物的宣传质量。我们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持杂志的真实性、原创性、学术性和应用性。在稿件的初审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有的稿件多次与作者沟通、核实,反复修改,从编辑学的角度对稿件进行深加工,使其更符合业务期刊的规范。我们还坚持论文发表的查新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学术不端行为或政治观点、业务概念错误的稿件。业务稿件力求做到论点准确、证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表清晰;史料文章力争做到内容真实、史料翔实、事件有据可查。不论是业务版还是史料版,为达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总是精心设计编排,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为保证不同刊期的综合质量,我们每期坚持“三审四校”等管理制度,以减少差错率,今年我们收到稿件3000多篇,从中筛选编辑刊登了371篇,差错一直控制在最低标准。 2.出版发行工作

一是严守出版规则,杜绝违规违纪现象。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出版管理规则和有关管理制度,在省新闻出版局的各项检查中,均顺利通过核检。今年,刊物按计划、按时间、按质量认真完成了年度出版任务。全年出版杂志共13期(其中正刊12期,增刊1期),约90万字,没有发生重大失误,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

二是发行覆盖面扩大,发行数量居全国省级档案刊物之首。2011年《档案时空》发行工作在局(馆)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发行数量达到了2万份,超过局里下达的1.5万份的任务。订阅单位绝对数增大,在我们的订单里都是一份、两份的数字,说明发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范围更广。为稳定宣传发行,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下大力气抓这项工作。特别是今年发票制度改革,为刊物发行增添了不少难度,但我们提早做准备,提前制订应急预案,特别是在今年6月21日召开的全省通联工作会议上,我们不仅及时总结2011年档案发行情况,表彰73个先进集体,74个先进单位和43名先进个人,为这些受表彰集体、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状及奖金,同时还将2012年档案杂志发行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对发票的管理做了详细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各地州市发行员在会上签订了责任状,确保发票管理工作万无一失。14个地州市的11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我们组织部分代表外出考察,通过交流学习,联络感情,沟通信息,鼓舞士气,为《档案时空》杂志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2月15日,我们将在长沙再次召开了14个市州具体负责发行工作人员参加的发行工作会议,对发行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发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会诊。确保我省档案杂志发行量仅次于《中国档案》,依然能居全国省级档案期刊发行量之首。 3.内部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强化队伍建设。我们始终把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团队的精神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公示党员公开承诺书,参与省局(馆)创文明标兵单位活动。2011年,杂志社提拔正处级实职领导一名,解决调研员待遇一名,发展新党员一名。

二是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建设。今年,我们制定了2012年档案时空征订发票管理制度,堵塞发票管理漏洞。配合局馆机构改革,按要求完成了杂志社的清产核资工作。 三是选聘工作人员,做好衔接工作。今年,杂志社刊务人员龚丽因为考取公务员离开杂志社,我们选聘了新的刊务人员,完成了新老刊务人员的移交工作。同时,原史料版编辑因为身体原因提出休息的要求,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方努力,重新拟聘了史料版编辑,较好地完成了史料版的编辑续接工作,刊物出版发行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四是配合协调积极,参加局(馆)中心工作。今年,根据局机关党委的安排,我们选派人员参加了“我是党员我带头”演讲比赛。同时,积极参与全局创文明标兵单位活动。2011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稿约稿工作相对薄弱,高质量、有特色的稿子偏少;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等。 新的一年,杂志社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局(馆)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局里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勤奋工作,热情忠诚服务,争取把刊物办得更好。

二、2012年工作要点

1.开好两个会议。计划2012年6月召开全省档案工作通联会议,主要总结2011年档案时空通联发行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2013年宣传发行工作任务;计划2012年12月召开全省档案发行工作会议,主要落实2013年的发行数、发行单位和2012年杂志的收尾工作。 2.提高刊物质量。专业版继续引入专家审稿制度,与湘潭大学档案学专家联手,提高刊物的档案理论研讨深度。同时,加大对档案馆藏史料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稿进一步打造史料版“珍藏赏析”栏目。

3.稳定刊物发行。2012年实行新的发票管理后,给发行手续带来一定难度,必须探讨新的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刊物的稳定发展。

4.做好常规动作。做好常规的编辑、发行、通联工作,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完成局党组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篇三:编辑部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编辑部工作计划

体育科学学院编辑部 2012年9月3日

编辑部作为本学院学生会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学院及学生会的相关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对学院优秀青年学子进行真实、有力的采访报道,增强学院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展现学生会工作风貌,展现学院学子风采,为同学和学院搭建交流的平台。从进入学生会的激动到参加各种活动的激情;从跟稿的繁忙到编排系刊的充实;从对纳新的期盼到从事工作的坦然,还有那些为了工作忙碌奔波的场景,点点滴滴都让我在不经意间涌起丝丝感动。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所以,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而且要做出周密的计划并且提高效率,这样才能让我们部门取得不断的进步。 一.总体计划

1.定期召开例会,每周两次(特殊情况灵活变动)。成员相互交流系刊的编辑、排版,营造好的部门文化气氛;通知部员近期的活动安排,组织编辑部的工作。

2.对内宣传:以学院及学生会编辑部为平台,及时宣传学院最新动态、重要通知、经典活动等,做到把握动态、及时报道、有效宣传。

3.对外宣传:负责将学院学生会各项工作、学院各团支部组织的重要活动、学院优秀青年学子风采、学院实践科研各项学术成果等重要信息及时告知学校广大同学及有关领导。同时,协助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完成我院重点活动的外界媒体宣传工作。

4.记者的管理:记者作为我部宣传工作的重要团体,主要完成我院重大新闻的采集、重要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其及时、有效的平面宣传,竭力展示我院多彩风貌,营造我院积极向上氛围。部门在建立合理的制度下对记者站实行有效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小记者综合素质及记者站工作效率。

5.目前计划举行征稿活动,组织同学广泛参与,大量投稿,在部里进行筛选。6.我部各成员将更加团结一致,积极进取,从而能够把学校的新闻、亮点等及时、准确的报道出去,使院领导和其他院系能够更好的了解我系的发展、成长,从而促进我系与其他院系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7.部门组织文化建设:紧密围绕学校和学院工作重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紧抓部门文化组织建设。在保持部门热情、活力的现文化氛围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创建经典品牌活动,进一步夯实部门基础,建设全面发展的优秀部门。

8.我部将更加主动地协助其他部举办的各种活动,积极和兄弟部门合作组织知识竞赛,将我部的特色与活力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各部之间的协作,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并进行积极报道。

9.我部将会努力捕捉我校的亮点加以报道,以期更好地把我校展现出来。

10.针对每次工作都将确保以最高的效率、第一时间把我校的新闻、动态发展报道出去。 11.做好采访工作,将采访内容在系刊刊登。主要针对系领导、老师、学生会干部等,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采风内容。我部将安排采风的计划采风内容应贴近同学,服务于同学。采风生于校园,也应该立足于校园。因此应该把采风的内容做成读者关注的校园相关问题,吸引读者关心校园局部现象,进而培养同学对采风的兴趣和关心。至于了解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最快捷的方式是去学校的贴吧看一看!同时建议在原有板块基础上添加每期一个学校人物的报道,对一些系领导、老师、学生干部、学习优秀生、或运动健儿进行有目的性地采访。

13.采风的分配。一个高效率、健全的编辑队伍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因为我们能力和时间的局限,不可能按照专业的稿件采集统计、稿件选择、文字处理和图像处理、终审机构、发行机构等来分配任务。根据编辑部的具体情况一个编辑带领自己的干事负责一个板块,最后把板块和在一起。这样一来采风的格式和风格就必须严加统一。 14.采风的标准。“采风标准”从读者的角度看来是保证采风整体一致的度量,也是采风成功的标准之一。文字编辑中要有统一的模板规定格式,包括字体、版面风格、插图定性、字距段距等细节。另外采风的色调和风格的统一,同样重要,这样才为被读者所喜爱。因此,针对“采风标准”编辑部的成员应保证部内成员的信息交流,协调、分工合作。把握好这个标准就可以减少反复的修改和无止境的重复,浪费人力物力。

15.编辑出版,这是编辑部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从文章收集、文字校对到图片整理、版面设计等环节,都需要部门成员付出努力和汗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新成员普遍对这块工作比较陌生。因而在充分带动他们参与的基础上,更要详细向他们讲解每一步的实施细节,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将继续秉承改版思路,大胆创新,精心选取有特点的优秀文章,展现给全院师生。

编辑部作为团委学生会的一份子,在团委学生会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挑好肩上的担子,与时俱进地做好宣传工作,培养责任意识,是我们永远的课题。今后的日子里,我部将与学生会其他各部门团结一致,共同推动这个优秀的集体走的更高、更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文学院的广大同学。

二、总结

以上为我部本学期的初步计划,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完善我们的工作,找出不足和缺点加以改正,使我部能够成为我校向外界展现风采的得力助手。请系里的领导和学生会主席团及其各部提出宝贵意见,从而使我部更好地发展,力求将编辑部的工作更上一层楼。能够为我系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引导广大同学在优良校训的指导和感召下创造自己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人生!

第五篇:《心烛》杂志社年终总结报告

2008 – 2009学年下学期《心烛》杂志社年终工作总结

大学始终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最佳实验场所,大学生始终是文学先锋艺术中最活跃的因子。《心烛》杂志社是在重庆科技学院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诞生的,她成立于2007年7月,诞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它是为给高校学子的学业生涯画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新生的《心烛》杂志社绝非一般的学生组织,她有着远大的目标与全新的宗旨。《心烛》一直以“促进文化交流,致力心灵服务”的宗旨,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主阵营,展开各项工作,引领高校学子思考人生,关注未来,带给他们一片宁静的天空。《心烛》文学社始终坚持服务于科院学子,为她的社员创造机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以培养社员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努力实现“人才与社会接轨,电子杂志与报刊接轨”,不断挖掘科院人的潜力。

作为科技学院语言学术类的社团之一,为更多的校园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以文会友的宽广平台,本年度开始之际,我们就开始了各项的计划工作并且贯彻到底,

现在就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社员管理:

我们对今年新加入的成员制作了一份培养计划,首先从纪律方面严格要求新成员,每次例会都实行点名制度,提高社员思想观念,在正式严格的基础上,培养社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树立集体意识,更好的组织举行和应对各项活动。并通过个人的表现付与新成员部门副部长职务,加强新老交替梯度交接。

二、本学期开展的活动

1.活动名称:“我眼中的文学是什么”高校文学爱好者讨论会

活动地点: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会议室(集贤楼)

时间: 2008年11月2日 下午2:00

活动内容: 尽情的发挥着自己的文学才能,谈论着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认识

活动目的: 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文学素养,体现“文以会友,学以交流”

的宗旨。来自大学城的约15个文学社团共同参与,我社团成员出席9人。

2.活动名称: 重庆科技学院“校园十大写手”征文比赛

活动时间: 2008年10月8日至10月27日

活动内容: 以“成就人生,成就梦想”为主题,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切

身感受,回顾过去,编织梦想,展望未来。征文形式不限,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活动目的: 增强校园文学氛围

3.活动名称: 重庆科技学院“校园十大写手”征文评选

活动时间: 2008年11月10日 下午2:00B206教室

活动内容: 邀请到重庆高校文学联盟、重庆师范大学《文墨轩》社团、重庆医科大学《海上花》文学社以及我校大学生记者团、风流文学社、晨曦书友会的近30位同学作为评委团,经过对来搞初评和终评评选结果揭晓

活动目的:加强与大学城高校文学社团的交流沟通,同时履行我成员的培养计划

4.活动名称: 化学化工学院《心烛》杂志社举办文学讲座

活动主题: 《自然——大道的本性与人生的境界》

活动时间: 2008年11月26日晚7:00A106 教室

活动内容:此次讲座我社团邀请到重庆师范大学讲师团成员陈海龙为主讲人,另外出席

讲座的有化学化工学院团总支书记陈芳老师,重庆高校文学联盟理事长和部分社

团负责人。陈海龙同学首先就“自然”从传统意义上做了解释,具体阐述了老子

道家的思想,并结合孔子儒家思想解释了“出世”与“入世”。紧接着,陈海龙结

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演说,强调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吸收

传统文学精华,丰富综合文化素质;不能追逐个性状态生活,随波逐流,消极避

世。

活动影响:此次讲座的话题得到各学院很多同学的青睐,现场座无虚席,讲座得到大家的

认同,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品尝了一种生活哲学的人性解读,一起走进一段中国

传统文化的意境之旅。

三、成功之处

我们在探索着另一种让学习和文学以及课余生活兼容发展的方式,在活动建设方面,我们外文学社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1)活动前宣传好、计划好;(2)活动后报道好、总结好。

这都离不开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以及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还记得宣传部门的同学为展板制

作忘记吃饭、被保卫人员质问在组团门外。

不足之处

不足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

(1)首先就是我的这方面的的经验不足,使工作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2)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有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态不是很好。

(3)最主要的是交流会的内容不够好,当然我们的能力有限,活动的主题不够鲜明。

四、简略制作下学期工作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决定本期的工作按以下计划开展:

1.3月初,进组织所有成员走向社会,以郊游的形式进行考察,增强心烛人的实践能力,即心

烛社会考察。

2.3月底,出版第二期电子杂志,于本学期末出版第一期电子杂志。

3.4月初,策划组织全校性“读书日”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4.4月底,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心烛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参与者和社员的文学素养。

5.待定:组织社员学习报纸排版软件。

《心烛》文学社的成立时间虽短,但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校团委及其其他学生组织的认可与大力支持,特别是至我社团于6.15日策划举办重庆大学城首届高校文学发展论坛,学习了重大、重师、重医等高校的优秀的社团不一样的风采,努力在其中借鉴经验,发扬自己的特色。

作为一个语言学术类的学生组织,《心烛》将致力于高校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同时,《心烛》将努力培育大学里深厚的艺术氛围与人文传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格与文化、精神修养层次。

我们的期待是将此社团打造成重庆科技学院文学探讨的核心和最强的阵地,并在重庆高校文学联盟的带领下在重庆大学城诸多学校中打出响亮的声势,为我们科院的文化·文学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并成为重庆科技学院的文化·文学的形象代表。

我们正努力制作自己的电子杂志和报纸,策划得到了化学化工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重医、重师的优秀社团的帮助,现在奋发的《心烛》人正正一步步的把文学社做好、做精,《心烛》杂志社社正茁壮成长!!

附:《心烛》杂志社在2008学年活动汇总

2008.3.10过去·未来 征文活动

2008.4.25过去·未来 征文活动颁奖典礼

2008.4.18青春故事会

2008.4.13与重庆医科大学联谊活动

2008.5.10大爱无疆·天佑中华

2008.5.18爱心捐赠活动

2008.6.15重庆大学城首届高校文学发展论坛

2008.9.25组织社员参加重师举办的高校文学联盟文学爱好者交流会

2008.10.27“校园十大写手”征文比赛

2008.11.26承办主题为《自然——大道的本性与人生的境界》的文学讲座

2008.1准备出版第一期《心烛》电子版

重庆科技学院《心烛》杂志社

2008年12月12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杂志社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决策杂志社范文05-20

杂志社名字范文05-22

杂志社发行范文05-22

杂志社征稿范文05-23

杂志社职能范文05-23

杂志社汇总范文05-23

学理论杂志社范文06-02

杂志社征稿函范文06-06

文史知识杂志社范文06-17

现代教育杂志社范文06-17

上一篇:债转股验资报告范文下一篇:在职研究生英语范文